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新课标;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28-01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小学阶段一种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它的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课程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在内容上虽然没有一定的体系化标准,可是劳动与技术的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对自我、对自然、对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它的课程目标对具体的活动主题以及开展的活动项目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给学生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打好基础,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文章对劳动与技术教育在新课标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
一、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根本立足点,是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因而,要科学制定劳动与技术的总目标以及开展各种活动项目的课程目标。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爱好、兴趣、需要和动机,以及孩子的年龄特征,制定开展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各类目标。比如,教学“快乐的纸贴画”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完成一幅有生活情境的剪贴画,但学生对此类教学设计没有接触过,所以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请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你们准备这幅画以什么为主题?先命名。(2)画中会有什么?它们的位置分别在哪里?(3)在小组内,每个同学怎么分工?三个问题一提出,学生很快进入了合作学习的状态。各人发挥所长,在组长的协调下进行了分工,贴、画、剪,忙得不亦乐乎。但总有几个学生没有听从安排,以自我为中心,拖慢小组进程,甚至进行不下去。这时,教师就要教会小组长起好协调、指导的作用。教导学生向同伴学习应成为教学过程的本身,贯穿于教学内容的学习之中,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制定劳动与技术课程各类目标的基本依据。现在社会发展非常迅速,信息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这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具有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具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因此,学校的课程要有利于合作意识、民主意识与环保意识、创新思维意识等的培养。这些综合素质与基本能力,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对我们孩子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育目标要具体体现这些基本要求。
三、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的学科不断产生,学科门类日益趋向精细化,同时各学科门类之间的综合性不断加强,需要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因此,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各类目标,需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1)劳动与技术课程强调实践性。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创新性、反思性、研究性、发展性的实践。学生通过一定的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亲自参与与思考,更加深刻地了解自然与社会,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2)劳动与技术课程强调学生走出书本,走向自然与社会,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与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实践研究、综合探究、合作学习、生活学习、探究发现,是学生知识与能力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不可把学生再次捆绑在书本中进行教学,否则与新课标的理念是不一致的。(3)劳动与技术课程真实地体现了学生是教育和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积极主动地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视野得以开阔,知识得以丰富,个性得以发展。(4)劳动与技术课程根本的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让他们认识社会,感受生活,为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四、课堂教学的需要
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实践素养,所以,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知识的实际应用、实践的发展史或是知识的产生过程方面组织学习,归纳原理或概念,使学生学得实际些,理解得深刻些。要通过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生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深刻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对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作出积极响应,从而让学生适应社会及科技的发展。
五、结束语
劳动创造财富,也使人精神振奋。为给学生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打好基础,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劳动与技术课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基础学科。新课标体现了课程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突出了劳动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反映了素质教育对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劳动技术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志敏.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2(03).
[2]王贵春,沈月飞.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有效合作学习[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3).
[3]洪明,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在科学研究活动当中要使用实验室的各种设备、设施和化学药品,部分研究生缺乏防范意识和责任感,不能正确地操作仪器设备与安全地使用化学药品,这些设备设施与化学品的潜在危险性将会被诱发出来,并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科研实验时不穿实验服、不戴一次性手套;或者在细节问题上不加注意,戴着手套操作电脑;还有的学生将未消毒的实验服带回寝室洗涤,或者穿着实验服在各个实验室进出,这样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消毒污染物、废弃物和清洁物品共用一个消毒容器,未按要求配备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等设施;缺乏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检查,等等。
二、如何开展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
(1)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系。国外一些著名高校早在多年前就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生物安全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1][2]。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但是实室安全管理的成效,最终体现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而安全保障程度的高低,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可操作性的强弱正相关[3]。一套良好的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具有自我完善功能,可从最大程度上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
(2)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在科研实验室中对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 特别强调导师是实验室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导师有责任组织学生学习并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的使用规范、化学试剂的使用与保管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另外,各二级单位也应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组织学习实验室关于学校和院系的安全规章制度、研究生的安全责任、消防知识以及案例教育;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现场讲解,现场解答学生疑问;每年请学校公安处消防科的同志给研究生讲解灭火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可结合研究生学生会不定期举办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在提高研究生的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让他们对科研中的实验安全问题加以重视。
(3)开设“实验室安全学”课程。针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可以专门开设一门“实验室安全学”课程。课程可设置为研究生一年级的必修课,16学时,1学分。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最后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效果。理论教学讲解实验室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表现特点、产生原因、防治原理、防止措施、安全管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实践教学包括灭火器操作和疏散逃生演习。室外进行灭火器灭火演练,要求每位研究生都能实际动手操作,掌握使用方法。模拟火灾现场,在实验室内发出火灾报警,学生按照逃生要求从紧急出口逃生。最后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结课。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课程,加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让研究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三、小结
安全教育工作不是靠“口头警示”和“制度上墙”就能解决的问题,除了要让研究生有安全理念,更重要的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和相应的安全教育措施。科研实验室是研究生进行实验和开展科研工作的重地,只有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才能为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浴辉,向 东,陈少才.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 168-171.
一、导入语——精练简明
俗话说得妙:“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课堂语言也不例外,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亲切、巧妙的导语首先得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成功的学习作好铺垫,愉快的学习环境,则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教师就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构成的知识系统,这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音乐教师运用简要、精练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巧妙的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并能够积极地去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并富有激情,通过教师富有激情的、亲切自然的声音把学生带入音乐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为之动情,感受其美。
二、提问语——启发创新
妙语生花,打开沟通的桥梁。教师的提问艺术真的很重要。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教师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有兴趣的思考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思而后得”,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课堂提问,不是交谈时的随想而问,而是事先精心安排设计好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较强的针对性,还要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求。有专家就指出,听课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艺术。好的提问,学生马上能够回答到点上来,而不恰当的他提问,学生往往绕来绕去也说不到点子上来,这不能怪学生,而应该反思教师自己的提问是否恰当。可见,提问语在课堂教学中是相当的重要。我们需要好好学习,细心研究,不断积累课堂提问的艺术。又如:一堂音乐课如倾盆大雨般的把音乐知识倒给学生,那是绝对不行的,一名良好的音乐教师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道德修养,更应该追求恰如其分的教学用语。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得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的提问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好的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同样的学生,同样的内容的课程,不同的教师上课,效果往往就会不一样,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优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知识的渊博程度和课堂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知识渊博但语言表达能力差的人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也是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的。
三、评价语——自信鼓励
教师的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植根于很深的教学功底。莎士比亚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其实我们教师本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赏识,多一些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当学生因胆子小,没有把握等原因而不敢发言的时候,我们要微笑着说:“我相信你是能答上的,大胆地试一试,好吗?”或者说:“你总是想准备得非常完美了才举手,其实不必,先把你的想法简单地告诉我!来,说说看! ”这样用语言鼓励他勇敢地说,并在说中协助他说清楚,使他们逐渐克服胆怯心理。
当发现不爱举手的人举手时,我们要将回答的机会优先让给他们。即使他们讲得断断续续,没有抓住重点,也不要有任何责怪的神态、动作。同时也要制止其他抢着举手或者抢着回答的同学。这个时候,教师继续保持最本真的微笑,告诉他:“你完全可以回答!”或者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会儿再叫你!”并要寻找机会让他们亮相。这样,日积月累,这些同学也会渐渐地自信起来,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养成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习惯。
当有些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不完整、重复别人的发言,甚至是根本不会时,我们不要说:“他说得不完整,谁来帮帮他呢。”也不要说:“不对,请坐。你在重复别人的发言,你没有认真听讲。”这样的否定,会挫伤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这样说:“你答对了一部分,继续努力!”“你能勇敢回答问题,很好。但你再仔细动脑筋想想,好吗?”“你这个想法别人已经说过了,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这样用肯定、商量的、提醒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就能鼓励他继续认真听课、动脑思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表扬总比批评有力量,使每个学生露出笑脸是评价的成功,也是教育的成功。教师不应渴求学生观点的完美性,而应尽量去纠正、鼓励学生,注意学生的情绪导向:答对了,可正面表扬:答偏了,可肯定其求异思维:答错了,称其积极参与亦可贵:没有回答,则可解释为学生为求深思熟虑。
别小看一句评价语,俗话说得好,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惹人跳。只有我们用真情、用爱心,多鼓励每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多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起信心,从而激发学习的潜能。
四、结束语——回味无穷
一、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常见实验安全案例分析
(一)违反操作规定。
案例1: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
案例2:在制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入酒精和浓硫酸,加热时,就会发生液体喷出事故。为防止这样的事故发生,在加热液体制取气体时,应加入瓷片以防爆沸。还要注意,如果你用酒精和浓硫酸加入瓷片加热制乙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完毕时,先撤去了酒精灯,冷水就会沿导管流入盛浓硫酸的烧瓶,以致引起烧瓶炸裂。这是因为你违背了实验操作而引起的。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上面的操作正好颠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灯,还没来得及取导管,水就沿导管流入反应器,引起仪器炸裂,溅出硫酸。
(二)用药过量发生事故。
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
案例3: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案例4:配制银氨溶液时,如果加入过量的氨水,且不随配随用,久置后再用,溶液中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质,用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此实验要防止加入过量氨水,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能久置。
案例5: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
(三)药品混入杂质。
案例6: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错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使得药品中混入了杂质,造成了爆炸事故。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
案例7: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有人没有把空气排净就点燃甲烷气体,产生爆炸事故。此实验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以防空气的混入,保证甲烷的纯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四)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发生事故。
案例8: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实验室空气不流通。
案例9:在演示氯气、硫化氢、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时,或学生实验可燃性气体。如制氢气、乙烯、乙炔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必须做到实验室空气流通。
二、学生实验安全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二)合理使用反例。
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水倒入浓H2SO4中进行稀释的后果;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
(三)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体会的印象是最深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增强防范意识,培养自救能力。
例如:强酸、强碱溅到身上时的处理,偶遇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处理和进行自救。
(五)利用录像实验辅助教学真实可信。
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拍成录像,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密度。
当前的民办本科高校在进行法语专业的教学时,一般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进行词汇学习,就如同英语学习一样,使学生能够对教材以及法语学习资料进行独立学习理解。其二便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中法文化、经济、政治领域内的交流。学习法语,必须要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留学或者是就业中获得更好的机会。这也是民办本科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
但是,在民办本科高校具体法语教学中,法语教师过分重视学生卷面成绩,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甚看重。也就是看重文化教学,注重词汇的分析、考核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法语的学习和掌握。所以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听说能力的掌握一般都会出现严重的不匹配现象。在口语交际时,学生就变成了“聋子”“哑巴”。但是要提高法语的听说能力,相比英语来说难度要提升许多。因为,在进入民办本科高校学习法语之前,普通学生是难以有机会接触法语的,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法语的基础为零。同时,法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四年本科学习中,将法语提升至与英语专业相当的水平,而英语水平要达到与他人流利交际,我们至少花了十三年的学习时间。
近几年,各大高校也开始渐渐重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从国外引进大量提升语言交际能力的理论、方法、资料,同时国内也在积极开发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办法,使得法语专业的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法的根深蒂固,教师在进行法语教学时,仍不自觉的就会按照过去的套路教学生。例如按照基础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授课;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课为主,没有将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点还是在法语词汇的掌握以及阅读水平的提高等等。虽然有大量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可是口语不纳入考试,没有具体的分数评价,所以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选择性忽略,学生难以主动地进行法语口语交际的练习。按照这种法语教学,最后得出的只能是法语教师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的卷面成绩虽然提高但是口语、听力还是很差,不能用法语与他人交流学习。
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首先,民办本科高校的法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法语教学的困难,法语教师难以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能选择侧重点进行教学,以分数成绩这种直观的方式,来展示教学水平。其次,高校的教学资源匮乏。相比于国内一流大学,民办本科高校难以获取国外高校资源用于教学,留学生、交换生数量不足,难以形成法语交际氛围。最后,就是法语评价机制不合理,过于重视卷面成绩,忽略了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与他人交流,从而导致了我国法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明显不足。面对严峻的教学现实,如何改革教学、让语言与文化的教与学同步推进成为法语专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 法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2.1 帮助学生学习法语国家的基本情况
当前,以法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人在全世界超过一亿八千万。有21个国家使用法语,其是世界第九大语种。民办本科高校通过在法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就可以与这些国家的人民进行真实的交流,从而了解这些国家的基本情况。为了友好地面对世界上的国家,必须要了解这些国家的国情,没有什么比语言能够更直接地进行了解。学习法语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会从事与法语国家相关的事业,具备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提高学生合理使用语言的能力
就像中文的一词多义一样,法语在进行正常的交际中,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词汇、句型,在真正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很可能就会冒犯对方。例如法语“avocat”这个单词,其具有“鳄梨”和“律师”两种意思,在交际中,如果对方是个律师,学生却将对方当做鳄梨,这就闹出笑话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可以合理地使用语言与对方进行交流,不会造成双方出现语言歧义现象,这对语言学习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2.3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语的魅力
法国人追求浪漫,他们认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就是法语。不可否认,法语的语言、韵律具有其独到的地方,但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语言,都是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语言学习者,这里是法语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将法语作为第二母语使用,这样才能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法语的魅力,提高学习法语的兴趣。当学生经常使用法语进行交际,其学习法语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法语水平。
2.4 使学生具有批判思维
随着中国的不断加快对外开放速度,对学习法语的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仅仅是具备了阅读与写作能力,这样的学生在具体对外工作时,常常不能满足具体的工作需要。学习法语,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国内与国外的文化差异,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进而提高对文化差异的包容性,增强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并最终建成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体系。而要形成这种思维,首先就要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而要了解文化,就必须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措施
3.1 情景交际教学
使用情景交际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首先,教師需要将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既要保证词汇教学的质量,也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词汇教学与情景交际教学相结合,教师预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所掌握的词汇、句型进行交际练习,教师从旁指导。
例如: Pardon, excusez-moi, la bibliothèque? S.V.P!(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图书馆怎么走)
Allez tout droit.(下个路口直走)
Merci, au revoir(谢谢,再见)
其次,教学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情景交流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到交流是有趣的,法语交流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法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大胆地使用法语交流。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给学生展示优秀的法文歌曲、影视资料、图片等等,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最后,提升教学基础设施。进行法语教学,必须跟上时代,将旧的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社交平台等等技术手段与装置,为法语的情景交际教学提供硬件支持。与此同时,民办本科高校还要转变学生成绩评价制度,将口语交际能力纳入毕业考试。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评价与教学方法的统一,促进情景交际教学法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3.2 交际训练法
在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中,还可以使用交际训练法。其具体训练过程如下。
首先,让学生用法语在同学们的面前重新介绍自己。学生可以用法语介绍兴趣爱好、个人习惯、性格特征等等各个方面展示自己,从而为法语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迈出第一步。
其二,角色扮演。学校教材中也有许多人物对话,让学生相互扮演其中人物,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自由交流。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从而在合适的环境中培养法语交流的語感。
其三,组织语言交流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创建法语学习环境。如进行法语戏剧的演出、排练简单的木偶戏等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使用能力,真正进行交际时可以做到使用合适的交际态度。
最后,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真实场景的再现。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相互对话。其中包括,问路、买卖、点餐、询问注意事项等等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游戏化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4 结语
民办本科高校法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高校要坚持培养法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提升其语言交际水平,成为真正的语言类的综合性人才,为我国的对外交流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