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实力的体现

经济实力的体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实力的体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实力的体现

经济实力的体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营资本;能源行业;发展路径

2005年开始,在国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能源、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政策的带动下,各地纷纷制定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的实施意见,宣告了一些尚处于“灰色”地带的投资领域的正式开放。但是,能源的各个行业一直都是资金、技术高度密集,公共资源和财富高度集中,国家意图高度体现的敏感。因此,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面临更多的政策壁垒和技术难题。

一、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理论基础

能源是一个宽泛的范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分类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其中,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等;新能源,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无论是常规能源还是新能源,都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由于传统体制的原因,自然垄断被错误地理解成行政垄断,进而导致部门垄断的投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都是由国有企业投资,但是国有企业产权的所有者缺位和非经济职能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治理制度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这种控制削弱了企业运行的效率。国有企业的结构复杂,导致企业人的机会主义以及不作为现象发生得更为频繁。而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民营企业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将所有者、董事会及高级经理人的权利进行有效的分配和制衡,能够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保证资本的增值。

从垄断行业的特征来看,自然垄断产业具有投资需求量大、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显著等特点,传统理论认为这样的产业需要由少数几家进行垄断经营才符合产业特征,但是垄断容易产生腐败,垄断企业会通过制定高价,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采取不正当竞争来排挤竞争者,导致市场的失灵。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政策的滞后性,管制又不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允许较多企业进入,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才能迫使垄断企业提高效率,但是众多企业竞争又会损失规模经济,进而陷入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两难冲突。要解决这一冲突,就必须综合考虑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程度,要求二者都做出适当“让步”,以达到一个均衡状态。

从效率的角度来看,美、日、英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能源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程度,降低了产业的成本,促使价格不断下降,产品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能源产业民营化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麦金森等人对18个国家的61个公司民营化前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民营经济进入之后,行业销售、利润和投资以及就业都有相应增长。而从民营资本的出路的角度来看,民营资本实现资本增值,势必要不断拓宽其投资领域。截止至2008年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6.62万亿元,大量的民间资本投资冲动强烈,能源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具有投资回报率高,风险大等特征,符合民营资本的逐利性强的特征,符合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同时,放宽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能够有效规避资本向股市、楼市汇集,引发资产泡沫以及通货膨胀。

二、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现实问题

1、传统体制障碍

长期以来,民营资本无法实质性融入垄断行业,已成为严重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障碍。2005年,国务院就下达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6条),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行业和领域,加快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度被媒体和民间称为“开启民营资本飞天元年”的这一指导意见却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且不说这36条本身的问题,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更多地停留在“口号”形式上,暗地里对民营企业仍然心存“戒心”,甚至出台了自相矛盾的公共政策,比如《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明确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强调在电力、通信、石油等领域内国有经济绝对控股。很明显,面对这两个相互“打架”的红头文件,民营企业要想在垄断行业占有一席之地,仍然困难重重。《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不仅作为单独的一项提出,而且首次提出了改革过程中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明确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负责,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的相关政策,带动社会投资。各级政府也根据各地的发展水平制定了相关规定,如河北立法叫停能源行业垄断福利,山东、浙江等沿海省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能源等垄断行业。但是,由于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尚且刚刚开始,我国的电价、油价一直是国家垄断,国有电力、能源企业长期得到政府的价格补偿,这种补偿机制极大地排斥民营资本的进入。同时,各级政府的相关规定只是一份笼统性的意见稿,缺乏明确的实施办法以及惩戒措施,导致民营资本在竞争中仍然处于劣势地位。

2、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

虽然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获得强劲的发展。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存在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粗放,没有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决策随意化,抗风险能力弱,人才短缺,企业家素质不高,短视现象普遍,技术积累和开发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民营企业参与能源开发过程中往往存在急于收回投资、尽快获利的投机意识,在经营理念和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效应,造成资源的破坏。以石油资源为例,这些年来,民营资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石油产业的经营,但更多集中于中下游产业,即流通领域的批发、零售企业争取成品油油源,较少进入开采领域,这其中当然有民营资本规避投资风险的原因,同时更多是因为民营企业存在短视问题,即为获取短期利益,采取破坏性、掠夺性开采手段,严重损耗国家的石油资源储量,忽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限度利用,给本来有限的石油资源造成更大的破坏和浪费,同时不注重环境的保护,忽视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新能源,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虽然新能源能够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但是新能源生产背后引发新环境污染,比如生产太阳能板的多晶硅污染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鼓励民营资本参与能源行业势必要加强政府的监管,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

3、融资难问题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民营资本壮大的重要因素,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投融资矛盾尤其突出。民营资本全面进入能源行业,意味着中小民营企业也能进入这个行业分一杯羹,对于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考虑到国家能源安全及规模经济,全面开放是不可能的。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最广泛的领域还是新能源行业。但是,银行不原意贷款给规模不大、前景不明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及私募基金对行业的熟悉程度不高,不了解技术成熟度等关键性问题,对投资新能源也抱着谨慎观望的态度,因此,融资难也是限制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发展路径

1、破除行政垄断,为民营资本的全面进入扫除体制障碍

能源行业一直存在着“半行政、半市场化”的体制特征,距完全竞争还很远,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破除行政垄断,但是这个过程中就会触犯相当一部分的既得利益,因此改革阻力很大。按照美国经验,对于能源行业的管制应该去行政化,因为行政化会由于信息垄断和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寻租行为和行败。其次,加强竞争的培育,竞争的培育要与市场秩序的规范和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相结合,如果不制定更为详细的实施细则,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只能流于形式。山东省在《关于促进和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每年确定的省级重点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要不少于40%;市级重点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不少于50%。类似这样的规定是对民营资本的极大扶持,各级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保证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尽量做到具体化。其次,长期以来的政府直接定价或监管,导致成品油、天然气和电力之间的价格差别并不是由从生产到消费的成本和能源品质本身所决定,而是决定于政府与不同能源行业和不同用能终端之间的博弈,各种能源之间存在比价不合理问题。因此,推动能源定价的市场化改革成为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核心,政府应转变角色,不能直接定价,只能进行价格监管。

2、民企与政府双管齐下,解决资源破坏与污染问题

民营企业在参与能源开发与经营过程中,应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维,不仅重视生产效率与效益,又要重视发展环境的保护,做到统筹兼顾、持续发展。已提交至国务院法制办进行审批的《能源法》规定在能源领域建立准入制度,因此,对民营资本参与能源行业应设定明确的门槛,在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等进行严格限制,严格审查。对于一些污染性严重的项目,应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必须对污染物进行预先无害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能排放。对于企业新上马项目环评先行,必须在立项前向当地环保局提供生产工艺,做评估报告。无论是什么企业,只要生产就必须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决不能因为是国家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就忽视对环境的投入,任何企业都必须按照环境保护法行事。

3、发展多元化的融资形式,破解融资瓶颈

能源行业的特征决定了其进入壁垒高,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难以承受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开发的前期投入和高额成本,而新能源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强化了银行的“惜贷”。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新能源,作为民营资本全面进入的领域,在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方面,应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除了争取银行贷款外,还应通过私募或风投基金、政府投资、协会支持等来获取资金支持。银行、风险投资及私募基金对民营能源企业的投资主要考察技术含量、企业规模、市场需求和上市前景,说明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关键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和市场问题,企业应加强与投资机构的沟通,通过翔实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来获取银行的信赖。吸引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尚德模式”的成功揭示了政府投资成为民营资本参与能源行业破解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快政府风险投资模式的制度化进程。行业协会在解决融资难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创造新的融资渠道,比如建立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资金。

目前,我国民营资本在能源行业创富,主要集中在煤炭行业和石油行业,而长远来看,新能源行业的创富机会更大。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资本全面参与能源行业不仅是个趋势,也将成为事实。可以想象,只要政府不断破除行政垄断,加强监管以及对民营资本的一贯性支持,民营企业凭借着机制等优势,将在能源行业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马祥民. 对民营企业进入石油开采领域的分析与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8(4)

[2]徐英华. 我国民营石油企业发展的契机、难点及对策建议[J].未来与发展,2008(12)

经济实力的体现范文第2篇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问题日益突显,成为人们逐渐关注并加以解决的课题,而室内立体绿植景观的出现,作为生态建筑的元素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本文论述了现代室内设计中立体绿植景观设计的现状与问题,通过论述室内设计中立体绿植景观的概念、功能以及运用,并指出国内现有立体绿植景观的两种技术工艺,阐明了其艺术与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人们对室内立体绿植景观的设计指明了道路找到了依据。

关键词:室内设计;立体绿植;室内景观设计;室内立体绿植景观的运用

一、现代室内设计中立体绿植景观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不正当的开采获取自然资源,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正向人类袭来,因此绿色空间、低碳建筑也成为热门名词而受人关注,立体绿植花卉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最亲近人,与人生活最息息相关的一个设计元素,是人们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室内设计手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把立体绿植景观运用到设计作品中来。而今,人们经常可以在购物中心、高档会所、餐厅等场所接触到立体绿植的运用与设计,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室内设计师来说,立体绿植的工艺做法还不太成熟、成活率低,进而其本身对立体绿植的概念理解就比较模糊,进行室内立体绿植景观的设计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并不清楚如何将室内设计造型元素与立体绿植景观完美结合,如何运用正确的技术和工艺来进行立体绿植景观的设计。

二、现代室内设计中立体绿植景观的概念

清晰阐述室内设计中立体绿植景观设计的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城市立地条件,选择易依附于墙面的植物,在建筑物及其它结构立面进行种植的绿化方式,是改善城市环境,优化自然条件,丰富精神内涵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现如今将立体绿化引入到室内,必将引领室内设计的潮流,原本种植与瓶罐里的植物立于墙面,节省空间的同时让立面的造型色彩随着植物的消长生息发生变化,趣味无穷。现全球各地都十分重视城市立体绿化,将无处发展的资源延伸到城市立面及顶面,让密集紧凑的城市多一份绿色,已成为全世界绿色运动的一部分。

三、现代室内设计中立体绿植景观的功能

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这门设计语言,为人们创造更加宜居的室内环境,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立体绿植景观的功能,从功能上为室内立体绿植景观的设计指明方向,使立体绿植景观的设计满足功能的同时也更加合理。室内立体绿植景观的功能包括:观赏装饰、生态功能和绿色营销功能。

1、 观赏装饰:室内立体绿植景观使人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贴近于大自然的生活环境。由于挣脱了植物对土壤的要求限制,立体绿植景观系统非常轻巧,更易于安装在任何材质和造型的墙面,且不破坏原有墙体结构。配合设置人造光源,地下停车场等没有自然光源的全封闭空间也能支持立体绿植景观的种植。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将原本缺乏阳光与生机的封闭空间打造成绿意盎然的自然美景,既吸收了废旧气体又保持了空间相对湿度,其给人带来的好处是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立体绿植景观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将大自然的风景引入密集嘈杂的城市,是室内装饰设计与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体。杭州下沙新加坡工业园咖啡厅有一面立体绿植墙,它是由六个画框组成,画框内进行植物种植,其充分考虑所在环境和功能,以自然生长的形态造型来配置植物,且每个画框都有不同的线条造型变化,在大面积绿色的衬托下,植入如彩虹般绚丽色彩的植物,给人以跳动的节奏感,更突显室内立体绿植景观艺术魅力所在!偶得闲适,品茶发呆之间,悠闲享受。

2、生态功能:众所周知植物能够有效的净化空气,增加空气含氧成分,且成本低廉,健康环保。无论是在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还是公寓别墅等家居生活,拥有一片绿色是惬意的享受,仿佛置身森林,感受人与自然最直接的交流,给予我们氧气是自然最宝贵的馈赠。在城市生活中四处都会存在着空气质量的不尽人意,雾霾对我们已不再陌生,我们设法用科技的手段让室内的空气变得干净,应运而生的新风系统、空气净化机试图通过层层净化筛选出适合人们生存需要的、人造新鲜空气,但无论如何都不是本来的样子,绿植是自然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资源。实验证明,公共场所的室内立体绿植具有降低噪声缓冲的功效,能减少声音震荡次数减小回声,使得公共环境不会那么嘈杂。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压力而言,室内立体绿植提供了一个接触自然亲近绿色的纽带。它能够柔化我们城市中无形的压力和不和谐因素,在素面、强硬水泥墙的外表穿一件温和的植物外套,能够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

3、绿色营销功能:如今,许多公共场所都引入了大量的绿色元素来吸引客户。一面立体绿植墙最显著的特征是:不需要作任何解释的将一个产品或是某种服务与和谐的美好的环境结合了起来。立体绿植也是将绿色元素通过某种手段将其利用到室内空间中来,得以作为室内装饰让购买者直接享用。室内设计中立体绿植景观可以作为一个非常有效的市场营销工具。现如今公司的形象墙、门头或是LOGO中都设计带有绿植形象的元素,它可以通过设计反映出你想象的任何一种图形。在商业和住宅室内设计中,立体绿植能为你的室内空间增加明显的商业价值。它是充满自然生态的地方,能够满足人们从工作到日常;它是微风拂面引发沙沙声响的室内景观,能够开阔视野,引发无限遐想的地方。这样一个在城市中央回归自然拥抱绿色的场所是不是有非常值得你喜欢的地方呢?

四、 现代室内设计中立体绿植景观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

现代室内设计空间从广义上来讲包括: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相对于立体绿植景观设计来讲,不同的空间特点有着不同的设计方法。一般来说室内公共空间体量大,空间大,常见的室内公共空间例如商业空间、餐饮空间、办公空间、医疗卫生空间和酒店宾馆空间,而室内私人空间体量空间上则较小,室内私人空间最常见的主要指私人住宅空间、别墅空间等。

1、室内公共空间:由于室内公共空间的这些特点,在进行立体绿植景观设计中应满足其展示的功能,这样来讲就充分利用其空间大等特点进行植物造景,可以使用立体植物墙进行大的空间的划分,在植物的选择上应考虑它是否常绿是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色彩,考虑它叶片的形状及生长速度和形态,考虑是否易于成活等特点,只有把握了植物的规律才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有生命力且易于维护的立体绿植墙。

2、室内私人空间:私人空间是相对较小的、具有温馨归属感的避风港湾,在这样私密的空间里立体绿植景观的设计应本着温馨、生活化的特点进行点缀式的规划,应配合硬装统一软装进行有情趣的设计,同时应遵循主人的生活习惯及兴趣爱好进行植物的搭配和选择。立体绿植易放置于沙发背景墙、分割空间的隔断或是足够空间的局部卫生间立面,结合自然质朴的室内设计风格,将会形成浪漫温馨又有趣味性的居家生活空间,不必有太多的照顾,跳跃的绿色元素将会代替甲醛释放出健康的生命活力,每天迎着朝阳与植物的芬芳,充满惬意与能量的一天即将开始。

五、 现代室内设计中立体绿植景观的技术工艺

国内目前立体绿植景观的技术可以分为有骨架、无骨架两种。

1.无骨架铺贴式技术:无骨架铺贴式技术采用柔性材料,无论何种材质的墙面,也无论平面还是立面,都可以轻松的在其上直接铺贴施工,安装灵活快捷,标准垂直绿化系统组合技术是目前国内最好的技术。铺贴式技术的优势是:无骨架、植物种植自然、负重小厚度薄、防水阻根且养护费用低,其中自动滴灌施肥系统、湿度感应系统、叶面给水微喷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在业内已成为中高端绿化的首选。

2.有骨架模块式技术:有骨架模块式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墙面的基础上搭上一层骨架,骨架先紧贴墙面或离开墙面5-10cm搭建平行于墙面的骨架,辅助滴灌或喷灌系统,再将培育好的花盆嵌入骨架格子中。这种技术的技术特点就是更换起来比较方便,更换植物只需要把花盆拿走即可。但是骨架固定在墙体上的固定点处如果不妥善做好防水防锈,将会有漏水、骨架锈蚀造成脱落等隐患,影响系统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屠兰芬《室内绿化与庭院》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李百战《绿色建筑概论》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经济实力的体现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作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4-0089-02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而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最关键之举就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可以说,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是未来县域经济的主体。

1 发展民营经济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民营经济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民营经济的领域不断拓宽,规模逐渐壮大,占县域经济成分比重逐步增大。从我国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一个县域经济的民营经济成分的多少、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具体表现在:

一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民营企业与农业产业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培育龙头,而很多民营企业起源于农村又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提升县域工业化的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实行了保重点的投融资体制,县域经济的投资主体落到了民众头上,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县域未来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弱。所以,县域经济要推进工业化必须依靠民营工业,一方面是依靠现有的民营工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是依靠民营增量资金,投资于工业,扩大工业的总量。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解决县域城镇化的问题。城镇化首先应该是产业的城市化即要发展城市产业,在县域经济中,有能力进行投资的主体就是民间力量,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也是民营经济。随着经济发展和自身的需要,民营企业更加向城镇集中,并形成工业小区,进而促进了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所以,民营经济就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内在活力。

(2)民营经济是解决农民增收和县乡财政困难两大难题的根本途径。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徘徊不前较为明显,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和县乡财政脱困问题,光靠农业本身不行,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使农民在未脱离土地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县乡财政困难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普遍问题,振兴县乡财政的根本出路也在于发展民营经济。通过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借此培育县乡财源,做大县乡经济和财政收入这块“蛋糕”,增强县乡经济发展后劲。

(3)民营经济是增加县域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党的十七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而民营企业可以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也是城镇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主要场所。因为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民营经济,绝大部分属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规模较小,就业成本相对较低。在劳动力素质短期内难以适应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便于安排那些城镇下岗职工及年龄偏大、劳动技能单一的就业群体,也容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越发达,人们的就业渠道就越多。因此,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提高就业率,起到稳定社会,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2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只有全方位启动民间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县域经济民营化,才能不断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规模和实力,所以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1)不断改善和优化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从根本上消除阻碍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障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县域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要扫除观念障碍,优化舆论环境。对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要从大的体制环境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消除偏见和歧视。通过舆论倡导、树立典型,促进企业家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要树立服务意识,优化执法环境。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弱化管理职能,优化服务质量。在提供方便、协助立足、促进发展三大方向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要坚决整治损害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乱”现象和不正之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私有产权和发展权,认真查处对民营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一些必要的收费,实行归口管理,统一收费项目和标准。建立完善举报制度,切实加强执法监督,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要加强宏观指导,优化政策环境。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上及时向民营经济提供行业和地域分布方面的指导信息,防止其盲目发展而导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等问题。同时要注意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中小企业升级创造条件。要放宽民营经济从业对象、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企业冠名等限制,不断完善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热情,从而促进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中小民营企业借贷难问题,成为制约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大发展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要构建金融支持体系。县域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严重不足表现为金融组织机构不健全。重构后的县域金融组织架构应该是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农业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有机组合而成的功能互补、结构优化、运作有效的完整体系。建立专门以县域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面向县域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的专门银行。

二要加强信用担保体系。民营企业要拿到贷款,必须有担保机构愿意担保,因此必须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民营企业自身要建立起规范的财务制度,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征集企业信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定企业信用评级的统一标准,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融资担保领域,明确省财政对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给予信用支持,鼓励其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统一法人,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积极引导和提高县域民营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水平。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些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一要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要不断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养、培训,组织民营企业家到高等院校系统地接受现代管理知识教育或参加短期的管理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要经常组织民营企业家到外地参观、考察,参加各类经贸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要教育和引导民营企业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努力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头脑、了解市场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民营企业家。

二要依靠技术创新做优民营经济。当前县域民营企业存在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优势不强的问题。而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科技进步,广泛吸引和利用各类科技人才,加强新产品研制开发,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形成优势产品,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要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规模是基础,产权多元是核心,人才建设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最终目标是实现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产权结构由单一化向股份化转变,企业决策由个人化向民主化转变,企业班子由家族化向专业化转变,员工管理由雇佣化向人性化转变,企业经营由作坊化向规模化转变。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创新管理方式,跳出任人唯亲、家族式管理的圈子,实行“能人战略”。要明晰产权,按照公司法来组建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规范企业运作,避免经营决策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引导民营企业注重培育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引导民营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搞好诚信建设,强化企业信誉。

参考文献:

[1]陈文伟.突破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困境的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41.

经济实力的体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理念;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问题;发展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5.02.106

公路运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理念下,我国公路运输的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基于此,分析公路运输与经济管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发展策略,不断改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以实现公路运输在社会主义市场中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 公路运输与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分析

对于公路运输与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现代化发展中,由于国民经济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赖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在国内经济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相关工程项目的发展与建设,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作为整个交通运输的重要一环,公路运输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公路运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公路建设是其核心的一步,其对所途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带动作用,有效推动了本地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由此可知,公路运输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第三,公路运输的发展可以对外资起到很大的吸引作用,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公路运输能力的提升,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加快了当地区域经济业务往来,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公路运输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市场经济理念下,必须加强公路运输建设,注意适度超前性,使公路运输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 当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进步,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经济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是,从实践中看,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经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经济管理中,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加强公路运输财务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其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公路运输业的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实施经济财务预算管理,也编制了一些预算管理方式,但编制的预算管理方式主要是以上年的报表为基准。随着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业务的不断扩展,若仍然采用以上年报表为基准的预算管理方式,在预算编制及其执行活动中,将会出现经济预算和执行活动不相容的问题。面对经济预算方式不合理的问题,采用以基数法进行预算编制,将大大弱化经济预算实际效果。

2.2 公路客运投资倾向

公路客运是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了解,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的资金投资倾向于客运方向,主要包括站场的建设、线路的承包回收以及车辆的更新换代等,但投资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从实践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公路运输业建立了大量的站场,但并未投入使用,甚至一些公路运输工程只是为了应付地方政府而建造的,造成了大量资源和资金的浪费。除此之外,由于公路运输业并没有实现客运市场上的整合承诺,造成当前公路运输承包合同出现不规范的现象,这给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由于当前公路运输业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有效的战略投资方法,这给管理人员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往往造成投资决策程序严重失范,一些管理人员仅仅凭自己的想法和所谓的经验进行盲目的投资,导致公路运输投资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

2.3 资金管理问题

对于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主要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但从实践来看,公路运输业在资金管理问题上,出现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的问题,并且财务风险也比较大,这给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据调查了解,当前资金管理仍然是公路运输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资金筹资渠道、资金构成缺乏正确的认识;未全面考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等,造成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资金的实际利用率较低。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面对流动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效益。

2.4 经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据调查了解,当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普遍存在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低的现象。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与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相关联的,面对财务人员素质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还存在财务人员配备不合理的状况,甚至有的财务人员未经过专业化的系统培训就直接上岗。虽然一些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但理财观念、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

3 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相关途径

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由于公路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1 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经济财务预算工作

由于经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确保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不断加强自身经济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经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销售预测为起点,对公路运输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成本及现金收支实行全面预测,在此基础上,编制一套完善的现金流量表和预计损益表来充分反映公路运输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生产经济状况,从而实现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作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实现,既有利于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的考核,也可以对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应对决策。在实践工作中,应将现金流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经济管理,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3.2 强化路车管理

路车管理是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路车管理中,首先,应不断扩宽外延合作营销渠道,作为地市级公路运输市场管理部门来说,必须加强区域的二、三级公路运输市场的规划建设,做好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在路车管理中,为了改变当前营销渠道比较单一的问题,应加强公路运输业之间的有效协作,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公路运输不同路段的信息资源共享,为旅客、货主提供一站式服务及不同路段的对接,从而进一步扩大运输产品的实际销售规模。

3.3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运输收入稽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促进公路运输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体制、奖惩制度、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等,注重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以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还应加大运输收入稽查力度。随着交通运输业生产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必须加强对流动资金及运输收入的内部审核,及时发现出现的差错,并加以防范和纠正,以保证运输进款、收入全过程的实现。标准规范中,明确规定公路运输收入管理流程,对客运运输票据、运输进款及其收入实现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在新的市场经济理念下,加大运输收入稽查力度,对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结 论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理念下,面对当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财务预算管理基础上加大企业内部管理和加大收入稽查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提高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水平,实现公路运输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使公路运输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双发.浅议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21):150.

[2]梁振芹.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1(12):33.

[3]秦忠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研究[J].中国外资,2011(12):214.

[4]李贞.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要点分析[J].企业导报,2013(17):45-46.

[5]钱斌伟.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有益探讨[J].企业导报,2013(17):51-52.

经济实力的体现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措施

一、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经济管理整体性较差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经济管理中都没有形成整体性的经济管理体系,同时企业中的经营管理者也并没有树立起整体性的经济管理理念,一些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机构设置缺乏综合考量,相对混乱,那么在企业下达或一些命令时,便经常会出现权利交叉、推卸责任等问题,影响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销量。企业中的员工不知道应当听从哪个个体或者是哪个部门的指挥,遇到工作中的问题时,不知道应该找哪个上级部门来进行处理。还有些企业中虽然内部机构和部门的职能、分工较为明确,但是各个机构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使得企业无法形成一个动力系统,从而使得企业系统的整体优化性大大下降。

(二) 企业经济管理投资计划性较差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都迫切的想要增加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于是开始大量的投资、扩张,希望能够借此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很多企业经济管理投资计划不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相对较差。没有计划性的投资会导致企业投资和收益无法兴成正比,而在此情况下,一些企业中的经营管理者非但没有停止投资或是采取补救措施,反而一味的增加投资,最终导致严重的入不敷出,为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财务风险,严重制约到企业的发展。

(三)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氛围缺失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需求不容忽视,很多企业在意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之后,一味投入人力、物力来进行经济管理,却忽视了对经济管理方法、手段、模式、理念的研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经营发展情况来进行经济管理工作,导致经济管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的不到充分的发挥。另外,企业中的员工由于不具备这种超前的管理意识,在工作中也并不会对经济管理工作予以配合和帮助。总之,目前多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氛围的缺失,制约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

(四) 经济管理部门人员流动过度

很多企业中的经济管理部门人员流动性很强,使得企业经济管理各项工作的进度、质量等失去了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必须要能够与企业的战略相一致,而企业如果不针对内部员工定期进行培训等活动,那么必然会导致企业内部员工技能和经验的缺失,企业逐渐失去人才竞争力,甚至会出现大量核心员工离职的情况。并且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员工结构等的不科学,也是能够引起人员流动过度的重要原因,企业内部缺乏健全的绩效评估和人才管理机制,会使得人才逐渐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让员工逐渐失去了归属感与忠诚感,最终引发严重的人事危机,影响到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对策与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经济管理效果与价值的发挥,因此必须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即企业中的经营管理者在进行经济管理活动时采用的模式、方法、手段等,为了保障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就必须要定期对企业现行的经济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测试,不断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及时发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中的缺陷和漏洞,并找出原因彻底解决,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同时,企业应当改变自身经济管理目标,不能仅仅将“管理效益”作为管理体系的中心和重点部分,而是要注重企业长期的目标发展,将短期与长期有机结合,用最大化程度来发挥出经济管理体系的作用与效果。

(二) 明确企业经济发展目标

目前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或面临过投资困境,那么此困境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经济发展目标的不明确,企业一味的、盲目的进行投资,并没有向着经济发展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迈进。由此可见,一个明确的经济发展目标对企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确定企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应当首先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对市场环境、发展优势、发展劣势等进行综合评估和检验,对需求市场以及竞争市场进行仔细调研,从而确定下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在发展目标明确之后,企业必须要理性投资,通过建立起市场调研小组、监督小组等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 营造经济管理创新氛围

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一定要先具备一个明确的方向,然后才让员工明白经济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这样员工才能够积极配合,企业内部才能够具备良好地经济管理创新氛围。具体来讲,企业首先可以加强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讲座等方式,让员工能够深入了解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其次可以开办一些以经济管理为主的培训课程,聘请专业人员到企业中进行讲解,一方面能够丰富员工的知识结构,一方面能够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最后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管理条例,约束员工在经济管理中的行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岗位性质情况,有针对性的警示员工,为经济管理活动的进行创造良好氛围。

(四) 整合优化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加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必须对人力资源的整合优化给予充分重视,保证人才优势的发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一方面提升员工业务水平,一方面提高管理人才水平。企业同时也应当鼓励支持员工自学,并建立起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使企业牢牢把握住人力优势,保证企业经济管理作用的发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必须要积极探索新型的经济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调整内部结构,增加市场竞争力,把握住人力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陕西省公路物资供销公司)

参考文献:

[1]金章.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J].中国商界,2010,04

[2]孙建立.浅谈企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J].机械管理开发,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