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的基本思路

科研的基本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的基本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的基本思路

科研的基本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题研究;教科研;小学;全体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39-01

近几年,江苏省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的教科研呈愈加务实、愈加接地气的态势。2015年12月2日下午,“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两个课题相结合,在学校迎春校区的阶梯教室举行课堂研讨活动。陈老师借《登鹳雀楼》给二年级同学执教了吟诵课,倪老师结合古文《自相矛盾》配乐朗诵,再吟诵,整个课堂充满韵律之美。这两节课,结合两项课题的实践研究,携课堂实践、校本文化、语文课标于一体。课后,“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针对本次两项课题结合研讨的情况和目前城东小学教科研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课题研究的一些策略。

一、立足课堂教学做研究

无论是“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还是“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近几年的研究都是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教师永远离不开课堂,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吟诵课题组上至六年级,下至一年级,多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还把吟诵课送到了邻近的社区学校。2015年暑假,来自市区城南社区的近一百名学生和家长,早早来到莲花四区文化活动中心,用心聆听城东小学张燕老师的吟诵课。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张老师以童诗导入,激发兴趣,诵读古诗《小儿垂钓》和《渔歌子》,指导学生注意停顿,掌握节奏,初识平仄,且吟且诵。在循序渐进的吟诵指导中,孩子们逐步掌握了“平长仄短韵字延”的吟诵秘诀,沉浸在趣味无穷的古诗词吟诵中,并感悟诗词中的思想情感。张老师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展示了吟诵的独特魅力。活动得到了社区领导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也将古诗文的吟诵由学校带向了社会。而图文结合的课题是将课文插图充分利用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倪粉华老师根据配图,与六年级孩子一起学习古文《自相矛盾》。图片中矛与盾形象地展现了二者的互不调和,可是卖此货者却夸下海口,令人啼笑皆非。倪老师在将古文大意疏通之后,便和学生按节奏吟诵。这样的课堂充满了节奏感和生命活力,学生也由之感受到祖国文化的趣味无穷。

二、基于全体学生做研究

陈老师和倪老师是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都是基于全体学生做研究。古诗教学方式很多,历来对古诗教学的研讨活动也是层出不穷。城东小学的“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两个课题立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勇于创新,在课堂上借助插图,以吟诵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是全体学生的阵地,是全体学生学习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几乎每一课都有插图。合理利用吟诵,巧妙配合插图,将之与课文内容结合,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是课题组的目标。老师们巧妙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学生读书更绘声绘色,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三、教研由点及面渐辐射

几年来,参与课题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也带动了更多老师的热情。“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来自海陵区的几所学校和单位。规模不同的学校之间教科研必然存在差异,城市孩子与乡村孩子之间的不同使得教学与研究也不同,这都使教科研的调查更加便利,研究更加立体丰富。教师们的教科研意识都在逐渐加强,而且教研水平也在提高。一所学校做课题,受益扩大到区域内的其他学校,这不能不说是课题研究的真正旨意所在。要想将教科研效益最大化,可以尝试以下三点。第一,结题后不要束之高阁。教科研的成果尤其是课题对于一所学校而言,花了大力气,也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如果把老师们对于课题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工作中,效果将得到放大。课题结题了,并不代表研究结束了,教科研成果在学校内部、区域层面上一定要促进交流与推广。第二,注重推广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宣传那一纸奖状。科研成果是一所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在各个场所广泛宣传的做法并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是推广成果:一节课如何才能上得效率高、潜能生的转化策略有哪些、表扬与批评如何艺术地运用等,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智慧,这些智慧应该长久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而不只是存在于课题研究中。第三,把教育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作为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教育科研并不以获得结论、发现规律作为研究的终点,在整个学校教育科研进程中,不断地传播改革经验、推广研究成果,不断地将它们转换为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才是教育科研的最终归宿。

四、结束语

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师分内的事,是每位教师心灵的需要。教师在忙于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一个有个性有成就的教育家,更好地教书育人。正因为教师意识到“做”研究,比“教书匠”更利于实现教育人生,也利于学生长远发展,所以才有更多的教师投身到课题研究中来。

参考文献:

科研的基本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本主义 高师器乐学科 教学改革

提起高师器乐课程教学改革,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对它都不陌生,尤其是战斗在一线的广大高师器乐教师们,我们都知道高师器乐教学在很长时间以来,无形中被冠以了“技能课”, “实操课”的头衔,使得器乐教师们在教学中“唯技是图”,而忽视了“师范性”,这才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本末倒置”,让我们的学生不但不专且不多能。

这种教育理念的弊病在学生们纷纷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时暴露无疑,为此我们对全国10所高师院校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问卷调查, 学校包括杭州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江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通过对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师器乐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例如在设置课程性质和开设形式上有70.2%的器乐课仍用一对一的授课,21.8%的器乐课采用小组课或集体课的授课形式,仅8%的器乐课采用多种形式授课, 又比如在教学方法上,虽然目前器乐教学方法种类趋于多样化,但是问答式、观摩式、模拟课堂教学这些互动性较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少。尤其是模拟课堂教学这种充分体现师范性的教学方法却极少地被使用。此外,教学评价方式也很单一,没能将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也很少将演出与比赛纳入考核的因素,器乐评价以期末演奏为评价方式占58%,期末考试加平时考核的占32%,以演出、平时考核、比赛作为评价的总共占10%。调查结果充分的说明了我们对教学理念的改革重视不够,没有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上解决问题。器乐教学改革非常需要合理的理论支撑,但遗憾的是,音乐教育研究成果缺少创新,很多的“改”与“变”因为没有适合的理论支撑而缺乏创造性的思路,最后都难逃“换汤不换药”, “新瓶装旧酒”的命运。所以,高师器乐课程教改要想有实质性的突破,寻找合理的理论支撑作为行动纲领才能为改革开辟新的思路。

一、人本主义教育学为高师器乐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支撑及创新的改革思路

从我们获得的我国高校器乐学科现状的一手资料暴露出的这种种问题,都深刻的说明了目前高师器乐课程教学改革并没从本质上找原因,寻改变,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就迫切需要全新的理念来作基础和指导。人本主义教育学主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这些理念对于现行的器乐教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审视高师器乐课程教学。

人本主义教育学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其起源与发展早在十四、五世纪,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并快速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该理论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新观念拓宽了高师器乐课程改革思路,它在教学理论中强调自由的、人性的教学理念。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人本主义教育学特别重视与强调人的创造潜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此外,人本主义教育学突破传统思维定势,重新审视教师的角色,将教师定位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他认为,教师应有别于传统的知识复制和解说的角色,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人本主义教育学还认为师生是平等和朋友的关系,因为教学中最能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质量”。 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 角度去体会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审视学生的一切。

二、人本主义教育原则指导下的器乐课程改革对策研究

第一,合理科学设置课程

人本主义教育学特别重视人的创造潜能的开发,非常强调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之一。对高师器乐教学,首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目的是为中、小学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其根本目的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仍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为主,并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的音乐素质。我们建议为没有器乐基础的学生设置器乐必修课,这主要针对初入学的不具备器乐基础或基础较差的学生。课程以基本演奏,音乐鉴赏为主要教学内容,目标是让学生对器乐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初步的器乐演奏基本技巧,并对器乐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为成绩优异的学生设置器乐选修课,这主要是针对器乐水平较高的学生,主要培养他们的器乐演奏水平能达到较高水平。

第二,重新修订教材

人本主义教育学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强调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和形式的多元性。由于目前我们高等师范音乐院校器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是直接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通用性教材或由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经验挑选一些练习曲目与乐曲集充当教材用。这些教材大多按照曲目的难易程度统一编排,强调单一技能训练,缺乏对音乐文化和素养的培养,不能满足高等师范音乐教学的需要。遵循人本主义教育学的理念,我们建议全新的教材应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性:让学生对所学器乐的历史,流派和特点等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并应增加音乐感受和音乐鉴赏方面的内容。

2.科学性:根据学生水平,制定不同教学内容,难度选择要适宜。

3.丰富性:教材应包括器乐基本训练,基础技巧,常用练习曲目及教学发法等内容,同时也要注重与相关学科相关文化的内在和外在的综合。

第三,人性化的创新教学法

目前我们高等师范音乐院校器乐教学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授课方式,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小课方式,以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法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偏重对演奏技巧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本主义教育学认为教师有别于传统的知识复制和解说的角色,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完全抛弃传统的教授学习方法,而是建议教师灵活运用示范法、讲解法、模仿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法和帮带法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这能使学生对教学法有全面的认识,有利于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其中,特别是欣赏法的运用,要充分挖器乐乐曲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的情感因素,使器乐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第四,重塑评价机制

人本主义教育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在评价学习效果时,推崇自我评价,而且还特别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为了培养开放创新多元化的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目前大部分高等师范音乐院校器乐课程考核内容仅仅为演奏一首乐曲,考核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成绩,一般分别占70%和30%。可见,在这样的教学评价中,只注重考试结果,忽视学习过程,更不会去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我们建议新的评价机制可采用以下方法:1.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进行自评和互评;2.在评价机制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估,如学生的上课态度,练习频率,进步速度等。3.在评价机制中,增加社会实践的内容,如对参加社会演出,教学实习等的评价。4.可扩大考试曲目的选择范围;5.考察学生的教学能力。

科研的基本思路范文第3篇

一、 申报材料的一般格式和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课题申报材料多采用规范的表格形式,具体内容包括:

①封面(注明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单位、邮编、电话、填表日期、填表说明和申请人承诺等);

②课题组基本信息(人员简历及研究专长);

③近期取得的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及与课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④负责人正在进行的由其他渠道获得的研究课题;

⑤研究设计论证或报告正文;

⑥预期研究成果;

⑦经费预算;

⑧推荐人意见(指不具备高级职称的申报者);

⑨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⑩资格审查意见、学科组评审意见、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其中,核心部分是课题研究设计论证或报告正文。一般而言,这一部分又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研究课题的论证,主要包括项目立项的依据、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采用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是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主要包括课题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成员分工等。

核心部分,其实也是申报材料最重要和最难写的部分,为了写好它,必须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申论和陈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所选课题能否推动理论创新,研究者的视野是否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只有充分了解前人的研究状况,站在前人的肩上,以前人研究的终点为起点,才可能有所创新。这就要求通过研究回顾和理论反思,了解前人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到了何种程度,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思考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因此,研究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必须重点陈述。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对申报课题开展研究的基本思路,即切入点、重点、难点是什么,基本的逻辑关系是什么,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勾画和描述出来。同时,还须将在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陈述出来,让评审专家判断所持观点是否新颖,所作对策性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如何,有无可操作性,基本思路和观点,研究的结果怎样等等。

3.本课题的创新程度、预期的成果和价值。本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所持思路和观点是否首次提出,达到了怎样的创新程度,有何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而言,必须分析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政府的科学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4.研究的基础和保障。即已积累和取得的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的积累,既可缩短研究周期,又能保证研究的质量。因此,重要的权威性的必要参考文献必须列上,重要的论证、表格,前期研究成果也要列上。如果缺乏必要的坚实的研究基础,研究者申报的课题基本就不可能立项。

二、 申报材料写作的原则与特点

撰写课题申报材料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展示申报者自身的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因此申报书的写作必须牢牢抓住课题立项的依据,以充足的理由和足够的软硬条件的陈述,提高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注意发掘和明确研究项目的创新点,提高课题的创新程度,阐明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最大限度地激起专家和社会的关注度。此外,必须完整全面地介绍和反映课题项目各个方面的情况,增强课题申报材料的说服力度。

为此,课题申请材料的撰写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

1.完整性和全面性。完整、全面地占有资料是申报材料写作的基础。较大的攻关和招标课题,尤其是国家级科研课题,都要求申报者就申报课题对国内外同行研究的现状进行回顾、阐述和评价,中小型、专门性或地域性较强的课题,至少要求了解国内、省内外、行业内外的研究现状。

2.创新性。任何科研课题都必须具有创新性,这是申报材料最突出的特点。课题研究的创新,要求在前人尚未研究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前人未曾获得的方法和结论。

3.科学性。申报的课题要符合一般的客观规律,要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和实践依据,即具备足够的立项依据,同时要有科学的探索过程、研究方法和论证环节。

4.针对性。为了避免重复研究,节省资源,申报材料所选课题不宜过泛、过大,应集中在解决某领域的某具体问题上,命题必须具体、确切,目标精准,研究切口小而精。

5.前瞻性。课题内容应充分预测到研究的创新之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增强专家和社会力量对课题研究的信心和支持力度。

6.选择性、可行性。除了招标课题外,各类课题指南都只是一个大概的选题范围,申报者可根据自身条件找准合适的研究项目和科研课题。因此,申报者必须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寻找合适的科研课题。所谓可行性,亦即可操作性。从课题拟研究的内容到研究方法的选择都应具备可行性,应考虑课题承担者所具备的能力和条件,选择切实可行、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

三、 申报材料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课题申报材料从格式到内容的写作,都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和要求,掌握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无疑有助于课题申报的成功。尽管科研课题的内容和涉及的领域千差万别,但申报材料的写作仍然存在一些通行的规律与方法。比如,写作前要进行科学的选题和课题研究定位,因为定位正确是课题申报成功的一半。比如,写作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选择适合本人特点的对口课题,提高申报的针对性、成功率,避免课题研究的低水平重复。比如,突出课题研究的新颖性,这是打动专家评委的关键所在。再比如,立项依据充分,研究设计周密,可以用最科学、最简便、最清晰的思路设计科研步骤,以最佳的人员组合、最少的成本、最短的时间,产出最理想的科研成果。

在此基础上,如果申报材料的撰写适当运用一些技巧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1.课题申报书中,项目名称应确切、清晰、明了,课题名称应直观、明确、客观地反映出拟要研究的内容,题中不加不必要的修饰语;关键内容或技术不可含糊其词,以免造成误解;不能只讲优点,少谈或不谈缺点;同时,要根据申报课题的级别,选择适当的研究深度。

2.实力雄厚的课题组,可将某一重大科研课题全部申请下来开展研究,而只在某具体领域有条件和经验的课题组,申请某一课题的某一部分较为合适。

3.初次申报课题,可申请自选课题、专项任务项目和不在资助范围内的课题等,如果此项课题立项把握较大,还可为日后申报招标课题打下基础,但申报这些课题最好要有前期研究成果。

4.申报材料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重点部分宜用粗黑字体显示,以引起评审专家的注意。

5.课题申报相关参考文献的引用应该恰当,应注意发表的时间、页码及期刊的权威性。

6.如实报告研究工作基础、装备条件、技术力量,以及工作进度安排,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实事求是地予以说明。

7.课题组成员应是梯队式的组合,既有高级职称者,也要有中低级职称人员,最好兼容多个相关专业的人员,因为优秀成果都是不同学科交叉研究所得,创新成果的取得,一般需要团队合作。

科研的基本思路范文第4篇

第一步,“1+1>2”模式构建教师管理模式

学校及时调整人才结构,合理搭配人才资源,采取“1+1”教师管理模式,全方位促进教师发展。这两个“1”,一个是校级培训级部主任负责制,一个是镇及以上培训教导主任负责制。两个“1”直接为校长负责。

(一)校级培训级部主任负责制

级部主任负责制是我县大部分中学普遍运用的学校管理模式,在小学中运用还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该校在充分借鉴了一些中学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级部培训管理机制。

每学期开始,学校选拨教学一流、思想过硬、具有灵活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担级部主任工作,实行校长——级部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三位一体校级培训机制,强化考核,实现教师成长长效机制。

级部负责制,是鄌郚镇中心小学的一个大胆的尝试,学校合并很短的时间里就步入常规,教学秩序井然,良好的教风、学风已经形成,校园内荡漾着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二)镇县级以上培训教导主任负责制

学校教导处除了认真审核级部培训计划以外,还要承担级部培训的日常考核工作,最重要的是,镇县级以上教师培训都要由学校教导处进行全盘规划,具体负责。

现在,“1+1”教师成长管理模式已步入正轨,初现“1+1>2”的成效。

第二步,“问题型老师”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要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应充分运用科研的力量,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为此我们构建了“基于实践,获得问题——基于问题,形成课题——基于科研,解决问题——基于成果,回归实践——基于反思,引领成长”的问题解决模式,本模式遵循实践——问题——实践——理论——实践的唯物主义研究过程,使教师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促进了教师个性专业成长。

(一)基于实践,发现问题

为了更好的得到问题,应遵循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即“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育‘对话’”三个方面,来发现、积累、整理、解决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我们约定成俗,于每学期末开展对教师问题的征集工作。

1.从课堂教学中得到问题

课堂教学是老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每位教师都要立足课堂进行执教。在执教中随时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在处理这些事件的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会感到很多的困惑和灵感,那么如何处理这些困惑和灵感恰恰就是我们要解决的最佳问题。

2.从教研活动中得到问题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研活动的参与,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产生一些与自己思想碰撞的问题,这些碰撞的产生正是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3.从教育“对话”中得到问题

教育“对话”主要包括与文本对话(包括读书、自学)、与专家同仁对话(包括外出学习、听专家报告、与优秀教师探讨等)、与学生对话等。教育“对话”的过程就是思想交流的过程,更是知识重新构建的过程。在思想交流与知识构建中往往会产生与原有意识相冲突、相矛盾的方面,这些冲突与矛盾往往就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基于问题,形成课题

从问题中提炼课题,是教育科研极其重要的一环。为了真正从问题中提炼出课题,我们按照“问题征集-梳理分类-提炼课题-申请课题-审批立项-实施研究”的基本思路让老师把问题转化成课题,使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专业化成长质的飞跃。

(三)基于科研,解决问题

1.规范课题操作,优化研究过程

一是学校教学管理者读书学习;二是教师定期集体读书制度;三是教师带着问题自主读书;第四学校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并实行每年一次的教师课题评估;第五实行教师课题档案袋动态管理。

2.把教师课题纳入《规范化教研组申报验收》之中,架起学校课题宏观网络,形成研究合力

学校为使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群体性的作用,把课题研究纳入了《规范化教研组申报验收制度》之中,在此制度中对课题研究从教师个人课题、学校课题、课题管理、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突出引领教师人人都成为研究者,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研究兴趣与习惯,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研究合力。

(四)优化成果,回归实践

学校在教师个人课题的管理上,尤其注重了对科研成果的后期推广。通常我们都在个人课题结题后的新学期内,进行择优推广。

(五)基于反思,引领成长

为了使教师们通过反思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积极开展四层次反思。第一层是在研究过程中对自身课题研究的反思,第二层是阶段性研究反思,第三层是课题结题成果反思,第四层是成果推广应用反思。通过四层次反思,使教师始终沿着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并驾齐驱的发展程式,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逐渐促就了一批名师。

第三步,“蒲公英式培训”最大限度做到资源共享

当前,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县级以上教师的外出培训学习,我校造性提出了“蒲公英式”外出学习教师培养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蒲公英式”教师培训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性深化的新思路,同时又是一个由个体发展到小组发展继而推至全员发展的培训模式,其基本思路为“学习反思—实践升华—研讨拓展—全员深化”。

对外出学习的教师实行学习反思汇报制度,要求外出学习教师按时填写外出学习情况表,在反思的基础上及时撰写外出学习体会,进行备课执教,达到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再反思,以达到理论上的升华。

教师自己在实践升华的基础上,撰写出学习体会,并在本组开展的研讨会上做课示范,由理论再回到实践。

全体教师在听取介绍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内消外用,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内容,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中去,使外出学习的成果得到全面深化,使学校的教师得到全员性的发展。

科研的基本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分子专业 教学法 研究性教学 开放式教学

一、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近年来,大部分开有高分子专业的高校都进行了高分子材料课程教改的研究,但涉及到该专业中低年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以及教学和生产脱节问题的研究却鲜有报道;针对这一情况,同时考虑到高分子专业学科涉及面很广而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专业知识面比较窄、部分学生对专业了解比较少、兴趣未必都很浓厚的现实,为了使学生在知识广度、深度上有所突破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我们在学习研究国内外大学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对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带着与课程相关的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去广泛查找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堂基本理论和文献资料来开拓性思考和创新。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研究性思维;有利于使学生学会和熟悉专业文献资料的查找及毕业论文综述的写法;有利于让学生提前熟悉将来进入企业后生产工作的流程从而顺利就业;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述表达能力和研究能力;有利于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教学改革的进行,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和特色内容

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结合课程理论对企业生产中的现实专业问题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先指导学生自行查找阅读大量与本课程和与需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科技论文、专利等文献,然后再进行文献综述并提出自己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所写综述经过老师的评阅和指导交流后再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介绍和推广,对其中部分具有可行性且与校外企业生产实践相关的项目由老师连线企业展开进一步的实验与工程研究。本教学法的特色在于变传统的单纯“填鸭式”理论教学为“教学-文献查找—文献综述—师生互动-汇报交流-生产实践”的多环节、多方式、互动性、研究性、开放式教学。

高分子实验教学的改革和重新设计也是高分子专业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探索改革的重要领域,针对这一模块我们主要探索了以下三方面的特色内容:

1.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增加学生自主性:传统的实验课程基本上都是验证型的,学生只需要按实验教材(讲义)照方抓药依样画葫芦做一遍就行,这使实验课成了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学生也因为不用动脑筋而容易疲劳和敷衍了事。而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强调探索型实验,要求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指导学生去设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原料器材,教师指导完成实验,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效果要好得多。

2.大力开发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工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型实用实验项目,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高分子科学实验的实用价值从而强烈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造动机。如将以前的“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实验改为“环保型纸张粘接剂的制备”;将有机玻璃制备实验中单纯的以玻璃试管为模型做玻璃棒改为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各种形状的有纪念意义的有机玻璃工艺品并嵌入自己的照片等;同时提倡“让每一台实验设备都成为一座现实的小型加工厂”,每一项高分子工程实验如挤出水管,注塑瓶盖,压制密封圈、手糊玻璃钢贮槽、静电喷涂对钢铁制品进行彩喷防腐等都是一种实用的高分子制品的生产。

3.加大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力度,让一些能结合本课程学习自行提出科研创新项目的优秀学生在课外尤其是寒暑假也能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的实践和实效

通过对2004级和2005级两个年级高分子专业的教学实践来看,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04级高分子专业学生在教学互动中高质量地完成高分子化学类文献综述90多篇,高分子物理类文献综述90多篇;2005级高分子专业学生完成高分子化学类文献综述90多篇,高分子物理类文献综述70多篇。这种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除了提高学生专业文献检索和信息情报综述处理能力、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外还积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能力,比如说在2006年、2007年的课外科技创新大赛中本专业学生曾连续获得学校和衡阳赛区的一、二、三等奖,2008年在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的影响和培养下,本专业06级仅一个班(45人)就申报了科技创新课题十余项并全部获得立项甚至资助。

这种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在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深造、就业并给校外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在当前应届毕业生就业普遍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做为一个地方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该专业04年入学的第一届毕业生却异军突起就业率(含上研)高达100%,其中被更高档次高校录取上研的也超过20%;该专业学生付立夏在接受体验这种研究性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结合江西一个企业利用废对苯酸二甲酸回收精对苯二甲酸的课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给企业提出了较好的建议,并解决了一些生产实际问题,为企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并在还未毕业的情况下即被华硕化工提前录用准备派往河南平顶山独立主持一企业的改造与设计工作。

研究性开放式教学在培养了学生、服务了企业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近几年来,高分子教研室团队的授课多次受到学生们的好评,同时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并申请和获批多项国家专利,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多次,设计改造了季戊四醇、小氮肥废气生产甲酸的企业多家并已使之成功获得逾千万的利润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殷勤俭.高分子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高分子通报,2007,(7):65-68.

[2]徐道荣,陈翌庆,程和法.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6):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