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妇产科门诊培训计划

妇产科门诊培训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妇产科门诊培训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妇产科门诊培训计划

妇产科门诊培训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妇产科优质护理;提升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04-01

护理人员作为进行护理的直接服务者,在给患者提供服务的同时,同样希望得到关爱以及尊重,因此为了使妇产科优质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管理者要更新管理理念,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将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以及创新性进行调动,从而将妇产科整体护理质量进行提升。

1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人性化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取决于护理人员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护理工作中,要以人性化服务作为出发点,将保证母婴健康以及提升护理满意度为目标,更新自己的服务方式,提高自身服务质量,从而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规范培养,对护理技能进行培训,使护理人员具有熟练的护理技能以及急救技能,保证优质护理顺利实施。

1.1对护士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 医院住院部设立培训小组,对新护士要制定为期3年的培训计划,制作培训手册。对护理理论、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技能对新护士实施培训。通过为期3年具有相应计划以及目标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技能进行掌握,从而为实施更好的护理打下基础。

1.2加强继续教育 除了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及培训目标,每年还要组织3-4次短期的培训学习,如怎样使用急救中应用到的设备和仪器、助产士的相应培训以及腔镜相关技术的培训等,使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和护理知识得到更新。同时还要定期请相关的护理专家进行授课,对护理方面的新知识、护理新理念、护理新技术以及护理新方法等进行传授。

1.3提高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 管理者要对护理人员的基本需求进行保障,依据护理人员的职称、护理人员的工龄以及根据物价水平对护理人员的工资进行调整,依据相应的工作量、不同的工作强度对夜班费以及绩效奖金进行提高,使他们在付出辛勤劳动后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

1.4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对护士的工作技能实施考核,每个月对护理工作进行测评,对产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测评,对先进个人以及先进小组进行评选,让工作认真、技术熟练的人员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要采纳临床护士对于工作的建议,创造相应的环境让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在护理工作制定相应计划和目标时加大参与力度,使管理者和基层工作人员能够得到更好的交流,从而改进护理工作。

1.5培养团队精神 要使妇产科室在竞争中长期处在优势地位,就要提高团队组织的凝聚力,在团队精神的感召下,才能使科室人员凝聚一心将工作做好。护士长自身要具有丰富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够积极的处理各种问题,对护理人员进行关心和尊重,以自身的所作所为对基层员工的道德素质以及工作行为进行引导,并经常进行交流和学习,使护理人员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责任感,从而实施更好地护理。

2 注重医疗安全

2.1对护理流程实施分级 由于护理人员人数有限,并且工作繁重,为了尽快将不同护理任务进行处理,导致护理人员的操作速度需要加快。因此,要依据相应病区分类以及相应护理分类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分配,并且要依据护理操作的不同过程区分相应的流程实施护理,如首先对病情进行观察,然后采取相应护理,从基本的护理到实施健康教育,从而更好的进行分级护理。

2.2健康教育要进行规范化 医学模式不断在转变,产妇的保健观念也在提高,因此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有熟练技能和护理经验的责任护士制定了一套健康教育的宣传方式,主要有讲解产褥期产妇饮食的知识、产妇的卫生知识、产妇进行活动的相关知识等;新生儿的身体特征以及相关的护理知识;对母婴实施保健的知识以及母乳喂养知识等。从临床指导到直接传授,从宣传教育室和产妇进行互动、采用视频教育到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借助护理人员和产妇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产妇能够在生育各个阶段对相应知识进行掌握,使产妇能够更好的配合临床护理。

2.3对护理环节实施管理 护理工作是一种重复性的工作,护理环节众多,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护理环节实施监管,避免出现差错。如使用相应的文字以及颜色对于危重患者和特殊药物做好记号和标识,使护理信息能够清楚明白,方便人员对其进行核查,防止出现差错。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护理效率大大提高,患者自身安全得到了保障,提高了优质护理的服务质量。

3 创新护理思维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新生儿病房属于隔离区,对于早产儿、体重过低的患儿,由于生长速度缓慢,在1个月时间内产妇和家属不能进行探视。为了使产妇和家属能够尽早见到自己的孩子,护士将新生儿每天的画面制作成视频通过网络信箱发给产妇和家属。看到自己的孩子脸色变为红润、体重慢慢增长,产妇和家属得到很大安慰,情绪平稳可以安心接受身体护理,因此护理人员的这些举动取得了产妇和家属的一致认可,建立起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3.2心理减压区 大部分将要进行手术的患者都会存在恐惧心理,这些消极情绪会阻碍手术的实施,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要对手术开始前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使她们消除不良情绪,感受到医院的关怀,由此设立“心理减压区”。其内部灯光非常柔和、座椅比较舒适、配备有电视和杂志,还有相应的护理人员。患者在手术前等待过程中,感受到人性化的气氛,同时还有护士无微不至的关心。因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及恐惧情绪得到消除,手术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绪,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3.3成立快乐门诊 为了使患者能够进行轻松愉快的自然分娩,我们设立了快乐门诊。快乐门诊使用PPT对产房具有的功能、产房的布局进行详细介绍,让产妇和家属对住院环境得到熟悉,提高产妇实施自然分娩的比例和信心。并且还要对分娩过程中产妇突发状况进行详细讲解并进行示范,对分娩的不同方案进行分析,例如水中进行分娩和无痛分娩等。经过护理人员的解释以及相应的实践,很多产妇决定进行自然分娩。

3.4实施家庭式分娩 通过创新观念,我们采取让丈夫全程陪伴妻子进行分娩的方式。它的优点是产妇能够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可以得到丈夫的支持和关心。

病房内可以点蜡烛、放轻柔的音乐、实施按摩、使用温水进行淋浴等;患者除了采取常规的平卧分娩方式,还可以采取其他,如坐式分娩、蹲式分娩以及水中分娩等,使产妇在分娩时进行顺利。

4 讨论

管理者实施人性化管理,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以及自身的工作态度,能够促进妇产科优质护理取得提升,通过转变管理理念,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管理,从而推动优质护理能够更深入的开展。如果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全面实行,其相应的工作模式以及管理模式都必须进行完善,而为了更好的进行优质护理就要对相应的管理理念进行转变,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进行调动。我科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使优质护理工作变得更加普遍。通过实施相应措施,创造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对护理人员充分关心和爱护,给产妇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从而使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平春霞.护理工作环境对护士职业价值观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 02(03):63―64.

[2]王淑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08(15):46―48.

[3]陈莉.优质护理服务中改善护士体验探析[J].护理学杂志,2012,08(15):56―58.

[4]李少冬.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护理管理,2011,24(12):28―31.

[5]吴玉美,余庭霞.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27(24):145-146.

[6]weeks Huachun.Human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xperience in hospital nursing management[J].Foreign medical, 2011,24 (19) :235-236.

妇产科门诊培训计划范文第2篇

一、落实管理制度,动态人力调配。      

1、护理部作为职能部门,较好地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较好的完成医院布置的各项任务,2019年上半年完成指令性任务17项调配护理人员22人次。

2、联同人事科完成招聘护理人员8名,并进行了岗前培训及考核。

3、2019上半年,共选派护理骨干到省市参加培训学习8人次。

4、动态调配护理人员,完成了内科传染病区结核病护理小组的组建,并积极投入工作。上半年各科护理人员弹性调配共7人次。

二、持续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1、制定了2019年镇坪县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方案及护理质量考核办法,修订了临床护理质量指标及各专科质量指标,并已下发。

2、制定了2019年护理分层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定期进行护理大查房2次、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及应急演练培训2次,提高了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应急能力。

3、重新修订了新的护理核心制度,并进行了培训。

4、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底线,降低医疗风险,巩固“二甲”创建成果,于2月1日成立了“医护应急总值班中心”,每晚由医护总值班对全院各病区进行查房(重点对新入、手术、病重、有医疗纠纷隐患的患者),及时排查和解决了各科室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安全隐患。

5、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技能,护理部联同医务科、设备科共同制定了2019年急救技能培训方案,于6月10日、6月11日完成了对各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的培训,6月30日前完成了对部分科室的考核。

三、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患者满意度。

1、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服务能力,2月15日成立非临床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导诊、分诊、便民、预约、出院随访、门诊医师签约、分级协同诊疗、志愿者服务等工作。使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享受最便捷的服务,患者满意度不断的提升。

2、自3月26日起,药械科试运行对临床科室的药品进行下送,从内科开始试运行,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服务理念。

3、血液透析室于4.11日上午在透析大厅成功举办镇坪县医院首届“肾友会”暨血液透析室开诊一周年纪念活动,为在治疗或准备治疗的患者讲授血液透析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知识,取得良好反响。

4、为了隆重纪念“5.12”国际护士节,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强化我院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核心制度的掌握,在护理岗位中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制定了先进护理单元、优秀护士长及优秀护士的评选活动,于4月初至5月8号前,积极组织完成了全院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考核,并评选出了3个先进护理单元、3名优秀护士长、10名优秀护士,在5.12颁奖晚会上给与了表彰。

四、2019年上半年护理质量各指标达标情况。

1、患者满意度均值为95.1%。

2、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率均值为73%。

3、静脉输血规范执行率100%。

4、患者有效身份识别执行率100%。

5、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

6、健康教育落实率≥90%。

7、一人一针一管执行合格率100%。

五、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情况。

1、自今年4月份起,妇产科开展宫腔镜检查,目前完成检查13余例,手术室护士与妇产科护士对该类检查患者的护理到位。

2、6月份开始启动全县乡镇卫生院集中物品代消毒灭菌供应工作。

3、外二科开展延伸护理服务2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更换鼻饲管及口腔护理。

六、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下半年改进方案。

存在不足:

1、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夜间分级护理落实不到位。

2、个别科室一级质控力度不够,对专科指标的质控方法欠正确,对管理工具的运用不熟练。

3、部分新入职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个人素质较差,工作中缺乏责任心。

持续改进方案:

1、加强护理梯队建设,根据患者动态增长及科室护理人员变动情况,继续向人事科申请护理人员,充实临床一线工作,逐步将夜间分级护理落实到位。

妇产科门诊培训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皮肤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5-02

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可注册成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对于提高基层全科医生整体素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皮肤疾病种类多,患者多,是全科医师培训的基本学科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常年承担全科医师培训任务。下面浅谈一下我们对于转岗培训的教学经验。

一、明确培训目标及其定位

转岗培训医师均为来自基层的年轻医生,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均较薄弱,且每个科的转岗时间短。培训要求就必须与规培医师、本科实习生不同,力求实际而实用,让转岗医师可以现学现用[1]。具体而言,培训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掌握皮肤科最常见疾病的诊疗包括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丹毒、轻型药疹六种多发皮肤病;二是熟悉皮肤科常见疾病的分类、诊断及基本的处理原则,如过敏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正确推荐患者到相应的专科进一步治疗;三是了解皮肤科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方法,为转诊争取时间,如急性荨麻疹伴喉头水肿、重症药疹。

二、制定培训计划

皮肤科的转岗培训仅1~2月,在短期内要达到培训目的必须有完善的培训计划,并形成书面的制度,专人负责执行。我科从入科教育、临床培训到出科考核均制定了配套的培训制度。

1.入科教育。基层年轻医生对综合医院的管理条例不熟悉,新的转岗医师到岗后由住院总医师统一进行入科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了解培训期间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病例书写规范、核心制度、考勤制度及请假制度等。良好的入科教育等同于良好的开头,让转岗医师意识到科室对他们的重视,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律性。

2.带教老师实行导师制。我科实行“1+1”的培训模式,即一个老师带一个转岗医师[2],由每组的责任医师担任,每个转岗医师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2~3张床位。带教老师带领转岗医师收治新病人,指导他们如何询问病史、专科查体、初步诊断、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开具医嘱以及修改病历,每一步力求养成规范的诊疗习惯。

3.临床知识培训。转岗医师的基础知识掌握尚不扎实,制约了其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提高其基础知识,增强临床能力呢?第一,以五年制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为基本学习资料,重点要求掌握六大常见皮肤病的基础知识,其次熟悉皮肤科总论内容、基本操作,最后了解其他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原则,让转岗医师的学习主次分明。第二,收治新病人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转岗医师学会如何描述皮疹,总结临床表现的特点,及主动分析该疾病可能的分类,进而做出初步诊断并完成病历的书写,要求老师务必讲解治疗原则,并就具体用药进行分析,让转岗医师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每个新病例争取能吃透掌握,培养其分析、判断的临床思考能力。同时新病人尽量选择要求掌握的六大病例,使教学能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分配病房、门诊的学习实践。病房、门诊各两周至一月,病房做相对系统、规范的培训,门诊病人多,可学习更多种类的常见皮肤疾病。这样转岗医师能在短时间内丰富临床知识。第三,参加科里每周一次的小讲座。由住院总医师拟定出相对基础的专题讲座,涉及基本皮疹的认识、皮肤科常用药物、常见皮肤科急诊的处理、基本操作的规范等,由科里的老师轮流举行讲座。第四,参加科里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锻炼转岗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习专家教授严谨求实的风格。

4.操作技能培训。全科医师主要服务于社区,学习内容要求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因此操作技能的培训也十分必要[3]。要求掌握的操作包括换药、封包、皮损内注射、局部封闭、切开引流,这些操作简单实用,在社区医院也可开展。每个转岗医师都要把每项操作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出科时选取其中两项进行考核。我科同时开展了皮肤外科和激光美容,转岗医师可以参观手术及激光操作,了解基本的皮肤肿瘤手术治疗规范、术后随访要求、激光美容的适应症、激光美容的护理要求等,让他们对皮肤肿瘤、激光美容有正确的认识,在以后的基层工作中能够正确引导普通大众。

5.医德医风教育。医师的培养既要有技术上的指导,更要兼顾医德医风的教育。带教老师不仅要在临床知识上“传道授业解惑”,也要让转岗医师感受到优秀的医学人文知识的熏陶。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自身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爱护病人,爱岗敬业。要求转岗医师意识到看病不止是在“看疾病”,更重要的是在“看人”,学会角色互换,积极有效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整个诊疗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服务意识、人文关怀。

6.出科考核。培训结束前,由教学助理出题,包括基本理论知识问卷、大病例2份以及操作技能考核。考核资料留档,考核合格者方能出科进入下一科室培训。做到有始有终,保证整个转岗培训的质量[4]。

三、转诊关系的建立

全科医师的作用,不仅是在基层对常见疾病做出第一时间的诊治,同时能起到基层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患者选择正确的专科进一步诊疗,节省患者求医问药的时间和精力。我科作为培训基地,不仅提供短期学习机会,更希望保持长期合作,成为基层医师的后盾。因此,在培训结束时,我科会给转岗医师留下带教老师及科室的通讯录,为他们转诊患者提供便利,患者在我科治疗结束后需要随访时可再回到社区随访。这种新模式的建立可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也是我国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值得进一步探索。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是培养合格的基层医师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加强基层医疗安全的重大举措,对保障全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培训科室应拟定切实合理的培训目标,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使得转岗培训落到实处,长期有效运转,真正为基层输送优秀的全科医师。

参考文献:

[1]张学思,刘其礼,张少华,等.以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4(31):3599-3601.

[2]董靖竹,张东华,周佳.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指导教师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3,(6):59-60.

[3]李春芳,李雪兰.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妇产科带教的实践及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1):108-110.

妇产科门诊培训计划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一)护理人员情况

全院护理人员总数157人,其中正式在编护士149人,合同护士8人,护理员1人。执业资格结构:执业护士137人,注册护士132人。归属护理部业务管理的护理人员129人,占全院卫技人员38%。分布在临床一线126人,其他护理岗20人,非护理岗11人。学历结构:大专39人,占24%,中专113人,无学历5人,大专在读13人,本科在读3人。职称结构:主管护师73人,护师51人,护士33人。年龄结构:全院护士平均年龄36.75岁,临床一线护士平均年龄34.06岁。按计划床位数295计算,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为1:0.32。聘请临时护士18人。×

(二)护理工作量 表1

从以上两组数字来看,我院护理队伍结构老龄化现象与去年相比有所缓解,但梯队不够合理,影响护理人力的合理使用。护理人员短缺凸显,护士床位比较低,医护比例明显失调,现有护理人员配置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安全的需要,存在着安全隐患,也制约护理质量的深层次提高。

二、加强了护理管理,努力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一)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意识,今年二月份,护理部组织举办了一期院内护理管理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是护士长管理理念的更新,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的人本精神的塑造、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同时,安排了半天的讨论,护士长们在回顾上一年工作的同时,展开了新年如何深化人性化服务的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了”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内涵,达成了共识。

(二)加大了对护士长目标管理的月、年终考评,明确了护士长工作流程及考评标准,确立其在科室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建立了护士长日三见面三查房制度,护士询意见制度,有效的提高了护士长预测——控制——改进工作的能力。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了病人的投诉率。

(三)悉心指导新上任护士长工作:今年新增护理单元二个,护理部除积极协助组建护理单元的建设外,对新上任护士长采取跟班、指导与交流等形式,帮助新上任护士长尽快转换角色,在较短的时间内承担起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

(四)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1.强化护理安全超前意识,重视危险信息反馈,今年,建立了三级护理安全监控网,即护理部—护士长—安全监控护士,逐级收集护理危险因素,每月组织护理安全讨论会1-2次,就现存的及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今年共查摆护理安全隐患63条,提出安全措施12条。制定出制度、流程改进措施3条。有效的防范了严重护理差错的发生。

2.加强了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建立内部如实登记报告制度,对故意隐瞒不报者追究当事人及护士长的责任。护理部对每起护理缺陷及投诉,组织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责任其深刻认识,限期整改。科室护理问题与科室护士长月、年终考核挂钩。

3.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证据意识,强化护理人员遵章守规,今年组织了护理规章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考试,并及时向全院护理人员传递有关护理差错事故的案例警示,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医嘱查对流程,药物查对流程,制定了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程序及应急流程,防范住院病人跌倒制度及各类导管防脱落制度。有效的保证了全院护理人员有章可循,确保了护理安全。

三、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一)建立了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制度,护理部人员不定期的深入科室检查、督促、考评,每季度组织全院护士长交叉大检查,促进了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有效的促进了全院护理质量的统一和提高。

(二)健全护理质控体系网,注重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各科室明确了护理质控小组的职责及工作方法,各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信息交流,而且质控员都有各自的质控点。此举措较好的促进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意识,激励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对抓好环节质量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了对每份护理病历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每月组织进行护理记录讲评1次,确保不合格的病历不归档。在年终护理文书检查评比中,获得质量前三名的科室是:五官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

(四)针对“创满”建设活动及“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今年继续抓好等级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考评工作,并将这二项工作作为今年护理工作的主线贯穿在每月的护理质量考评中,强化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意识,实行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制。健康教育覆盖率100%,但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够理想。

(五)护理质量已达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7.7%; 2、一级护理合格率98%;

3、护士长管理考核合格率96.8%;4、夜间护理质量检查98.8分;

5、抢救物品管理合格率98.5%; 6、消毒隔离合格率98.7%;

7、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8.2%;8、护理工作满意度94.9%

9、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合格率95%; 10、护理人员考试合格率100%;

11、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2、一人一针一管一灭执行率100%;

13、护理事故发生率0; 14、年褥疮发生率0。

四、采取多渠道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制定了护士教育培训制度,护士考核制度,配套完善了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定周期,定培训计划,尤其是加大了对新护士及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力度,明确了规范化培训内容及要求,周期内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后方可进入继续教育阶段。

(二)引进了广州总医院护理教育学分管理软件,试行护理教育培训与护士工作考核信息化管理,将护士考核、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等以学分的形式进行管理,作为护士晋升、聘任、再次注册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了“三基”及专科技能的培训,今年护理部为培养实用型的护士,改变了以往考与做分离的做法,考试更加贴近临床,采取现场考核与现场点评,实物示教与规范演示相结合,组织岗位练兵,在“5.12”护士节期间举行了护理操作比赛,全年共组织理论考试3次,合格率100%,护理技术操作考核2次,合格率95%。但由于部分护士思想上不够重视,基础较薄弱,培训未达到预期目标。

(四)加强了护士的在职教育,护理部组织安排了全院性业务学习12次,内容为新理论、新技术及实用性知识讲座,同时,护理部充分发挥院内局域网的资源优势,及时上传护理讲座演示文稿,丰富了护士的学习内容,深受护士的欢迎。

(五)外出参加短训班及学术交流9人次,外出学习人员回院后向护理部进行了口头或书面的学习情况汇报,并安排科内、院内学习传达6次。但年初的培训计划未完成。

五、教学、科研工作

(一)今年接收乡镇卫生院进修护士4人,接受省、市卫校实习生共24人,并认真做好岗前培训及安排好临床带教工作,各科能组织对护生的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在召开的多次实习生座谈会上,学生反映大部分带教老师关爱学生,责任感强,带教质量较高,根据实习生意见反馈表结果,反映带教氛围较好的的科室有外一科、内科、外二科、妇产科。通过发放带教教师评价表,学生认为较好的带教教师是:×××(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立足创新,今年医院护理自选项目×××《通过了市科技成果验收,填补了县内无护理科研的空白,儿科开展了新技术项目二项:×××,大大提高了救治重症患儿的水平。全院撰写护理论文10篇,发表省级10篇。

六、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人性化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妇产科门诊培训计划范文第5篇

1.1日本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日本的医学教育有3种: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1,2]。在校教育学制统一为6年。虽然,家庭医学在日本还没有得到广泛认知,但早在1981年,日本就已经在医学院校开设了综合/家庭医学课程,目前全日本过半数的医学院校都设立此课程。综合/家庭医学课程主要包括家庭医学的理论课程(家庭医学概述、医学伦理、以家庭及社区为导向的看护、医疗决策等)及基础临床技能的教学课程(基本临床技能、应诊能力、循证医学实践等)。综合/家庭医学教育和实习在临床医学最后一年(第六年)开设此课程,但没有全科医学专业[3]。自从2006年日本家庭医学会制定了规范化的家庭医学后期培训项目,在临床医院及社区诊所开展相应的培训计划项目,为期3年[4]。要求培训人员在各个科室门诊及病房按照规定时间轮转。3年培训后,通过出诊时间及次数,接诊录像等方法作为回顾学习和考核的依据。考核评价方法有:培训医生的自我评价、指导老师的评价、以及终期的综合考核(理论及技能考试),考核合格后认定为家庭医生。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包括学会认定的继续医学教育(Japanese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以及进入研究生院继续博士课程的学习。日本的全科医学虽然起步较晚,目前也处于发展阶段,但已有约半数以上的医学院校建立了综合/家庭医学系,并形成了连续、系统的全科医学三段式教育。

1.2日本全科医疗服务特点

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建立了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为日本国民提供了便捷、高品质、价格便宜的医疗服务[5]。日本医疗服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日本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日本社区医疗服务有以下特点:一是小而专的专科医院多,专科诊所聚集在社区并配备齐全,基本代替全科社区医疗,提供专业水平的社区医疗服务。二是社区卫生服务法律体系完善,国立、公立医院参加指导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保险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三是日本的老龄化严重,老年保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尤为重要,极其重视老年人保健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家庭医疗在日本尚未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家庭医疗的概念及范畴界定还不严格。不过,随着近几年家庭医后期研修项目的规范化,日本家庭医学会的会员人数逐渐增加,年轻的家庭医人数也在不断增加[3]。日本的家庭医服务对象包括成人、老年人及儿童,但不包括妇产科的医疗服务内容。在待遇方面,家庭医的收入不低于甚至超过某些医院的其他专科医生,但社会对其的尊重度远低于医院的其他专科医生。

2中国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

全科医学的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末正式引入中国后,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1999年卫生部召开的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正式启动。现阶段我国全科医学的培养模式主要方式有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转型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几种模式。在医学院校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既可促使更多的医学毕业生去从事全科医师职业,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又能提高现有全科医师的质量,是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安徽医科大学属于全国成立全科医学系、培养全科医生较早的高校之一,省、校两级高度重视全科医学专业学科的建设,2011年,学校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国家的政策,招收86名全科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免费的“订单模式”培养,并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希望这种订单模式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出一批“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全科医生,解决目前全科医生紧缺的困境,早日实现新医改所提出“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

3思考与建议

由于我国和日本日均面临日渐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在基础卫生服务改革及发展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有诸多相似之处。在日本和我国,全科医学起步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晚,属于新兴学科,探索和发展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建立达到全球标准的全科医疗服务。分析我国与日本的全科医学发展过程,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方面。

3.1提升全科医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

近年,随着日本政府的大力倡导,规范化的培训,涌现越来越多的年轻的全科医生。此外,公众逐渐对全科医疗服务的理解,意识的转变,全科医疗服务逐渐被更多的专科医生和公众所接受[7]。因此,要切实发展全科医学,必须提升全科医学的地位,强调公众对全科医学认识的重要性,以提升医患两个群体对该学科的理解度为立足点。

3.2改进全科医学教育与教学方法我国可引进

社区导向医学教育(community-orientedmedicaled-ucation),在医学本科教育中促进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基础课程与临床科学有机整合、安排社区见习或实习。其目的不仅在于增加医学生社区医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便于运用整体医学的临床思维模式解决健康问题,能更好地适应卫生保健服务[8]。

3.3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直接影响着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日本国内大中型医院及大学附属医院均设立综合诊疗科,除提供综合的医疗服务外,还承担当地社区医疗的协调工作和对全科医生的培训。而我国目前医院中集医疗、教育和培训于一体的全科医学科仍然很少,特别是师资结构和质量上的缺陷、理论教师和专科专家为师资队伍的主体、经过长期历练经验丰富的社区医生很少的现象,已经成为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一个严重的瓶颈问题[9]。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该推动全科医学教育由“学院式”向“学徒式”过渡。以培养临床技能为重点,提高全科受训学员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全科医疗服务的需求。

3.4制定有效的职业相关政策保障全科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