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保护发展前景

环境保护发展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保护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保护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发展 环保 决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89-01

一、环境优先,协调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牢固树立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建立起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把生态环境建设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协调。

山西省右玉县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良好。右玉县立足县情谋发展,确立了生态畜牧立县发展战略决策,在大力发展“山经济、沟经济、水经济、林经济和草经济”上做文章,在“绿”字上下功夫,着力培育具有竞争潜力的绿色产品。右玉作为山西省唯一的半农半牧县,积极引导农民退耕还林、种草养畜,到目前为止,右玉羊的饲养量达到了60万只,大牲畜饲养量达到5万头,奶牛饲养量达到了8000头,全县形成了苍头河沿岸生态风景区附近以奶牛为主,周边山区地带以肉羊为主的养殖格局,同时县里积极挂靠全国知名乳业―蒙牛公司,兴建养殖园区,建标准化奶站;依托玉羊公司、御善公司,建成华北重要的活畜皮张集散地,进一步带动全县生态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农村户户养畜、牛羊四季出栏、农民持续增收的喜人局面。右玉县被评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当之无愧,右玉是环境优先,协调发展的优秀典范。

二、环境优先,低碳发展

当前,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就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优先理念贯穿到经济工作和宏观决策中,严格环境准入,正确处理资源环境、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实现发展与环保和谐双赢。

右玉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原煤储量就达34亿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周边地区小煤窑遍地开花,而右玉人不为眼前利益所动。跨入新世纪,右玉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确立了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决策,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前来右玉落户,但进入右玉的投资企业都要有足够雄厚的实力,能够“搞循环,走高端”,用县长苏连根的话说就是:“引入外部投资,右玉人看的是环保措施是否到位,要让产业发展生态化,让工厂变成生态园”。立足资源优势,整合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打造“煤炭生产――洗选――燃煤和煤矸石发电――废弃物生产水泥和新型材料”的循环经济模式,经过煤矿兼并整合重组,原煤生产能力将达到1520万吨,原煤入洗能力将达到1600万吨。同时积极推进煤电联营,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站集群,积极探索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进一步推动电力产业优化升级,到2015年全县电力工业总装机容量可达247.625万千瓦。促进了清洁能源基地和低碳经济建设步伐。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发展目标。今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低碳旅游建设峰会上,右玉县被评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基地。

三、环境优先、创新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形势日新月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社会经济发展新道路,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拓宽保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道路。

“十一五”以来,昔日和旅游毫不沾边的右玉县,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谋发展,确立了特色生态旅游活县发展战略决策,右玉县是“西口文化”的发祥地,一代雄关“杀虎口”和“走西口”的古道在此遗存,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雄关、古道、古堡、古关、古桥,构成了右玉独特的塞外风情和人文景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连续几年举办“生态健身旅游节”、全国汽车短道拉力赛等多项国家级体育赛事及文化论坛。陆续打造出杀虎口历史文化旅游区、“右玉精神”纪念馆等一批景区景点,逐步形成西口文化、古堡文化、边塞文化、生态、民俗相融合的旅游特色,丰富的旅游项目,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鲜明的文化内涵,去年为小小的右玉带来了68.2万人次的游客量。右玉昔日的不毛之地,而今先后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旅游县等多项荣誉。

保护环境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在右玉取得了和谐“共赢”的喜人成就,得益于与时俱进的科学决策。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2.8亿元,可持续增长发展速度位居山西省第一。

由此可见,发展经济与保持环境“双赢”关键在于科学决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规律、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社会经济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数据来源:国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右玉精神”汇编

环境保护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1.生态环境问题严峻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在资源和能源使用的过程中,由此引发出现了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等生态危机。首先是由于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再加上工业发展导致的大气污染、耕地减少等情况,使整体的生态系统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其次是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长期以来,人们只是将森林资源当做发展经济的能源而不考虑其在环境保护中充当的重要角色,因此,滥砍滥伐现象严重,再加上毁林耕地、造林成活率低等原因,导致森林资源锐减,从而导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难以治理和恢复的严重后果。

2.农业发展环境日益恶化

农业生产环境主要是指耕地,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耕地中所使用的化学肥料导致田地污染严重,蔬菜、粮食等农作物质量日益降低,土壤质量大幅下降。此外,工业三废也导致耕地污染严重,导致粮食大量减产。同时,由于森林资源匮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中的大量有机营养物质都严重缺失,从而降低了耕地中的粮食营养,农业生产环境进一步恶化。环境问题不仅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制约,同时也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从而对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和遏制,以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环境法在某些方面对环境进行保护只是考虑了眼前的利益,局部的利益而欠缺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的意识,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从整个社会的环境资源的发展和开发考虑,为环境法树立了新的环境资源价值观和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在多样化、多元化的经济和环境基础上,综合考虑整个社会的整体价值和利益,在法律和相关制度上保障环境保护的权利,公共参与环境保护顺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价值体现。此外,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导致很多环境纠纷的发生,这说明环境保护的机制不完善这一现状限制了政府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环境诉讼案件在处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尴尬的情况,没有相应的制度可以进行依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需要相应保护机制,使公众在发生环境纠纷时得到法律上的支持和援助,这样可以增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公众作为环境承载的主体,公众参与保护环境既是公众的责任,也是公众的义务。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还不完善,对于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公众参与扮演的角色定位不清晰。随着人们权利义务意识的觉醒,一些政府可能没有在意的或者忽略的问题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要求越来越强烈,这些很多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使得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公共事业中来。由此可见,要想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而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也必然能够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策略

1.树立生态环境观念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当创新思路和方法,加强环保宣传,更新农民的生产和发展观念,从生活习惯、生产经营的根源上更新观念,并积极宣传生态文明,从而促使农民群众自觉的消除滥砍滥伐现象,并合理应用水资源,减少浪费,同时合理应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减少耕地污染,对废弃物进行合理回收以及循环利用,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生态环境观念,确保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生态循环。

2.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近年来,随着资源、能源的不断减少,政府尤为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加快新能源的建设步伐,在适宜的地区积极推广小水电、沼气、太阳能、秸秆、风力发电等清洁的能源技术。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当合理开发应用可再生能源,以缓解能源紧张的现状,同时加强生态保护,降低环境污染,以实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新时期下发展生态经济,需要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积极地进行多方面融资,同时还要培养高精尖的环境保护人才,研发新的环境保护技术,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对于实行清洁生产或者废物循环利用的企业,应当实行税收减免制度,对于采用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保护农田的农户,要给予其适当的经济补偿。同时,政府应当采取高价回收有污染性的废弃物,以鼓励农户将具有污染性的废弃物回收,从而降低土壤污染。此外,政府还应当采取合理措施引导农民及乡镇企业节约能源、资源,采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4.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实行循环经济发展,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不仅能够确保对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能够有效保护环境,以有效解决我国生态环境恶化与经济高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实现新时期经济的高速进步,从而促进我国城镇经济的平衡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5.构建完善的生态法律体系

新时期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加强环境保护,要建立完善的生态法律监督体系,以对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相关的生产企业形成制约,从而起到行之有效的监督效果。对此,首先,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对于违反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加大惩罚力度,严格控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应当抓紧起草各种环境保护条例,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价、信息统计、环境监测等标准,严格审批相关的手续,以有效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源,实现综合治理;其次,政府应当针对的经济发展情况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并健全各级环境保护机构的设置,以实现环境污染防治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同时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发展;最后,还应当完善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体系,不仅要建立好现有的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环境报告制度,从而构建出完善的生态法律体系,以有效促进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工作。

6.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公众是环境的主要承载者,也是环境利益的第一受益者。公众作为环境价值的主要主体,对环境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公众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对于其生活所在地的进行的任何有关环境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这些变化。因此,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科学理论研究,最重要的是它关系到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的为题,所以,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无疑是环境保护问题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公众有着不可替代重要性。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决策者有时会忽略公众的想法,欠缺设身处地为公众考虑的意识,也许一些在决策者看来毫无意义的东西,公众却认为那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许决策者认为一些项目和工程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公众应该感到很幸福,但是他们却因为失去了看起来毫无价值的东西而感到痛苦,正因为公众与环境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只有他们才真正了解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因此,在环境开发利用以及环境治理过程中,一些权威专家的技术层面的评价和意见不能完全代替公众的主体评价,而且在环境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公众的评价意见,同时,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参与体现了我国的民主制度,也提高了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四、结论

环境保护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 发展现状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39-01

要问近几年什么词语最火,不用说当然是雾霾了,近几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先后出现雾霾天气,环境检测显示各种污染指数超标报表。有人说这是环境对我们的惩罚,对于这个说法其实并无道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森林面积缩减了近百分之四十之多,大量的树木被砍伐,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用了短短的20年变成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等等,这些都是由于我们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造成的不可挽回的过错。但是,这不表明以前的中国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前也有但是确实十分微弱,投入的力度也很小,根本不能改善整体环境。不过,庆幸的是,我国环境保护正在向一个好的方向快速的发展下去。

1.我国环境保护发展现状分析

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环境遭受了重大打击,很多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土流失。原本的高山流水,最后变成后来的光山无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国家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很好的保护环境。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一些可得可贺的成绩。但是,由于历史破坏严重,使得我国面临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十分艰难。例如:污染物的排放过于严重,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工业化城市酸雨现象频繁发生,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这些环境问题,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国家一定要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尽量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并加以修复,以此来促进我国的快速发展。

2.我国环境保护发展问题剖析

2.1 空气污染十分严重

空气污染时近些年来最为热门的话题,其中雾霾天气的出现就是对于空气污染严重的最好证实。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城市都拥有很多家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在给城市带来利益的同时,还给空气带来了大量的污染,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甚至出现了酸雨的极端恶略天气。同时,汽车尾气也是加快空气污染的一大动力。庞大的汽车数量,造就了庞大的尾气排放量,同时,城市的绿化有限,只有一小部分的尾气被植物净化。而其余的一大部分则是被人们净化。除此之外,日常的东北地区的供暖,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

2.2 水污染不容忽视

上面说到过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产生了大量的废气,给空气带来了污染啊。其实再工业企业产生废气污染大气的时候,它们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有毒液体。有很多企业为了节省资本,偷偷的把这些污水排送到河流里,造成了河水污染,大量的动植物死亡,甚至是灭绝。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河流当中,很多地方的湖泊甚至是海洋都有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最令我们发指的是,这些污染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在不断的扩散当中。

2.3 垃圾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前几年,我国颁布了禁止使用无偿塑料袋的法律,因为,白色污染实在太过于严重了,基本上在每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大那些被废弃的白色塑料袋。随着,这一法令的办法,白色污染现状确实是缓解了很多,但是,垃圾污染状况却一直恶化当中。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一些人口密集、有些落后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合理的垃圾回收机制,当地的人们为了自己的方便,随地扔垃圾,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重大的污染。这种现象,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些偏远的地方甚至是持续恶化当中。

2.4 民众环保意识低下,只注重经济效益

我国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大多数偏低,只注重经济的发展,把环境问题抛之脑后。市民对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更是毫不关心,觉得这些事情与自己无关,应该是政府的事情。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纵容企业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气、废水等。另外,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肆意破坏环境,如,乱砍滥伐、擅自从河道挖水泥沙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那么我国环境保护的

3.我国环境发展问题解决措施分析

3.1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光是靠某方面的单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名都参与其中才能够取到最好的效果。因此,解决环境污染首要办法就是,让人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自身的环保意识。自愿的投身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去。具体的措施:我们可以从教育开始入手,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这种意识根深蒂固。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一些现代化传媒手段宣传环保,让人们认识环保的意义,耳濡目染的感染着他们。最终,达到增强人们环保的终极目标。

3.2 加强环保法律政策的建设

如果你想让别人做一件事情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劝说,让他们自愿的去做。如果他们是在不愿意,那么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法律去约束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会涉及到一些企业的个人利益,因此,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去知道我们怎么做,那些企业是不会妥协的。近些年来,我国已经陆续的出台了一些环境保护法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还不够,希望国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制定或修改法律,增大惩罚力度,然人们害怕去破坏环境,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

3.3 学习国外先进的环保方法

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起步较晚,没有实际的经验,也没有很好的办法与技术。但是,西方一些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保护环境了,拥有很多的实际经验和方法,我们可以适当的学习他们的方法和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的环境情况,制定出最适合我国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术。切记,一定不要盲目的学习,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以后的方法加以修改,从而取得最佳的环保效果。

3.4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为什么我们会破坏环境呢,究其原因是,我们要从资源环境中获取我们所需的资源,获取资源的过程中难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例如:砍伐森林、采矿、采油,这些获取资源的行为都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我国应该好好的优化一下现有的能源结构,再利用新兴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不断研发和寻找可替换能源,实现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把对自然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实现环保大业。

4. 结语

环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生命,没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我们人类就将走向灭亡。因此,保护环境的意义无需多说,我们就会知道它有多重要。过去的我们对环境犯下了太多的错误,造就了很多难以挽回的损失,但是,现在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再继续错下去,要想办法弥补,想办法补救。希望,我国能够重视环境保护,出台相关环境保护政策,鞭策现代的人们保护环境,为我们的子孙留下一个可以生存的环境,送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李金昌主编:《资源核算论》,海洋出版社,2009年2月.

环境保护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环境保护 汽车节能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一、引 言

环境保护是由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随着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全球环境危机远比现代化生活来得更迅猛、更沉重。这种危机感唤醒了人们。当环保逐渐成为政府、企业与消费者所关注的焦点话题,这将预示着城市生活质量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我国作为一个汽车大国,如何解决环境保护与汽车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一直是相关部门与汽车企业努力的方向。

二、汽车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汽车尾气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气染污的根源之一,与汽车工业发展不平衡有一定的关联,随着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进程加速,到2020年,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将达到60%左右。因此,节约汽车燃油是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缓解石油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早在上世纪,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这时环境保护事业已引起了我国的重视。原国家建委下设的环境保护办公室,后来改为由国务院直属的部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8年“两会”后,环境总局升格为国家环保部,对全国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厅),并设立环境保护举报热线12369和网上12369中心,接受群众举报环境污染事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机能环保汽车若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话,我们构建了这样一个一组数据,到2020年,先进柴油车占保有量比重达19%;柴油混合动力和汽油混合动力占10%;燃油汽车占20%;生物燃料汽车占21%;氢燃料电动车占1%;其他类型替代燃油汽车占1%,普通汽油车和先进汽油车占65%,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对石油的节约替代量将达到6339万吨,将减少汽车用油22.7%,至2030年,新能源汽车比重有望上升到64%,可节约替代石油1.64亿吨,减少汽车用油41%。对环境保护看,仅从先进柴油、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汽车进行分析,2020年当年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58万吨至6465万吨,减少汽车二氧化碳排放3.2%-10%。

三、以汽车节能促进节能环保的措施

推进我国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营造社会氛围,发挥政府示范作用,制定战略和技术标准,促进多种技术联合发展建立财税激励体系,鼓励节能环保汽车大众消费。加大政府对自主创新节能产品资助,完善交通道路管理,为环保汽车给予优质服务,鼓励节能环保汽车是技术发展。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多元化发展清洁汽油、清洁柴油、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生物质能、纯电动等高技术;二是汽车企业强强联合,主要汽车企业联合也兼顾多种先进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研发。如通用和丰田在燃料、电池汽车的联合研发;通用和宝马在混合动力汽车研发上组成了技术联盟;三是政府大力支持,采取激励性的财税政策,降低节能环保汽车的成本,包括购置税减免。返还及政府补助,开征燃油税等。政府制定强制性的技术法规,达到最新的国际排放标准准入制。经济支持高新企业创新优质产品、节能产品;四是加强综合通管理措施,对高油耗、污染大的汽车进行交通通行限制。给予节能环保汽车通行优先,停车免费等奖励。

节能环保汽车是当今全世界必须发展的问题。中国汽车产量已列入世界第三位,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5%。从石油需求看,至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上下限将分别达到6.1亿吨和4.5亿吨。石油对外依赖程度达60%。从环境保护看,从2020年至203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可能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不论是能源资源还是环境的压力,以现在模式发展汽车工业,汽车消费这条路,已很难持续下去,我们必须走节能环保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环境保护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农业发展;问题;措施

一、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一直是我国的弱势产业,而农民也一直是我国的弱势群体。农村环境的污染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主要的表现可耕重的上地资源减少,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农村环境的污染使得由此引发的疾病在农民中的发病率提高。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关乎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农村经济增长,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问题。

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污染。水资源关乎到所有生物的生存问题。当前我国农村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破坏。如有毒物质富集的水被农作物吸收之后,造成有毒物质在农作物中富集,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农产品不能食用。另外,水资源的污染,对于水产养殖业带来的损失更是巨大。

2.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农药的过度使用及污染物的随意排放造成的造成的,直接的后果是土壤中农药、重金属等的含量严重超标。土地污染给农作物的种植带来严重影响。在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中,黑龙江调查区蔬菜和稻米中铅超标率分别达60%和46%,吉林调查区稻米中汞超标56.6%;山东调查区蔬菜样品中硫代硫酸盐、异狄氏剂醛和七氯的检出率分别为94.2%、86.8%和85.1%。由于土壤污染,全国每年粮食减产100亿kg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125亿元。

3.草地破坏。由于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等原因,使我国的草地遭到严重破坏,面积不段减少。多年以来,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一直在不断减小,并且减小速度在不断加快。仅在2010年,我国由于草原退化而引起的鼠虫害所带来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草原退化问题,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遏制,草原退化速度才有所减缓。

4.土地沙漠化。我国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土地沙漠化非常迅速。截至1999年底,全国沙漠和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74.3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8.2%;沙化发展速度快,20世纪90年代前5年达2460km2/a,后5年则达到3436km2/a。土地沙化导致了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沙区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达5590万t,折合化肥2.7亿t。

三、将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1.控制乡村企业污染。首先,要做出合理的规划,对于乡村企业位置的选择要合理,尤其是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必须远离人们的生活区及生活资源所在区域,而且应尽可能将乡村企业集中在一起,从而便于治理污染;其次,严格执法,对于有违规排放,污染环境的企业要严格处理,直至关停;最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结合当地的特色,大力发展一些生产过程清洁,附加值较高,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绿色产品”。

2.加强农村水污染防治。水是生命之源,对于饮用水的保护,一定要不遗余力地采取最为严格的措施。对于饮用水源地要进行区域保护,在水源附近划定一个较大的保护范围。在该范围内,严厉禁止污染物的排放,对于一些较大河流的上游地带,作为饮用水源保护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