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叛逆 反抗 班主任

青少年青春期是叛逆心理的多发季节,是孩子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依赖性和独立织在一起,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时如对孩子的教育不当,往往会导致其逆反心理和行为,不接受教育者的正确教育,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利。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就需要针对特殊时期的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对其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顺利走过“叛逆期”。

一、小学教育中叛逆的含义

1、叛逆。对于“叛逆”的定义,教育学、心理学不同的学科词典、文献都给出了各自的定义,笔者摘录了对“叛逆”的解释如下几种:

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心理学认为,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是“唱反调”,来引起别人注意。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2、青少年的叛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里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映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3、小学教育中的叛逆。小学班主任或者其他教育工作者在管理小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就会产生与老师对抗的行为,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这些行为愈演愈烈,产生逆反的心理,这些现象就是小学教育中所涉及的叛逆。

二、小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叛逆行为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1、小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叛逆行为的表现。第一,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在教育过程中,许多班主任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第二,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做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儿义气等不良行为倾向却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务、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第三,认为自己“长大了”。这一时期孩子反对成人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儿”来看待,要求以成人的身份出现。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决定;一旦决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更不想和老师沟通等。

2、小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叛逆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一,自身生理和心理原因。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他们正由儿童迈进少年的行列,这是极为特殊的时期。调查显示,自升入高年级以来,将近38%的学生在生理上有变化,开始出现第二性征。比生理发育更为显著的是心理,将近有75%的学生有了成人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第二,家庭教育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环境,它是人一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不同心理品质和个性的孩子。家长适当的教育方法,往往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学生又找不到适当的排解途径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指导、规劝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第三,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有些老师不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探索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法,填“鸭”式、牧“羊”式,使我们的教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僵化老化,枯燥乏味,学生很可能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叛逆;也有些老师因为个人的好恶,不能一视同仁;对学生评价不客观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班主任对学生叛逆行为的教育策略

1、班主任对叛逆行为形成正确认识。第一,正确看待,走出认识的误区。班主任对学生叛逆行为的认识的转变必将带动态度和处理方法的转变,这些都将为正确引导、转化孩子的叛逆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正确调节班主任对学生叛逆现象的偏见。其实,叛逆心理是人脑对一部分客观事物的正常反应,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都可能产生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形成叛逆心理的这一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心理断乳期”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当老师的要珍视学生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2、班主任对叛逆行为的教育策略。首先,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设身处地与学生沟通。老师需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结合叛逆期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去了解这一时期学生叛逆行为背后真实的原因。要想消除这些分歧,达成共识,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勇于“屈尊”,尊重、鼓励学生。这一时期的孩子渴望被认同、渴望被尊重,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学会善于打破师生之间阶级对立的模式和“老师至高无上”的态度,试着“弯下腰”、站在和孩子一样高度的视野去读懂学生。最后,重视“家校联合”的教育。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如果学校和家庭能相互支持和配合,那么学生的身心就能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中学生;叛逆心理;原因;教育

很多高中体育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故意和老师对着干,你要求他运动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他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犯了错误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会讲出许多歪理狡辩……事实上,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的叛逆心理在作怪。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如果教育手段不当,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我就谈一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的叛逆心理。

一、高中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1)高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学生都以成人自居,于是特别容易产生急躁、冲动或者冷漠、孤独等情绪,而这些恰恰与体育教学的开放性、活跃性不吻合,就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叛逆心理[1]。

(2)有一些学生受到本身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限制,很难完成体育课的要求和标准,由自卑逐渐成为厌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叛逆心理。

(3)有一些学生认为文化课才是自己上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动力。

2.教师的原因

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造成学生叛逆心理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部分体育教师业务水平较低,理论知识不扎实,又缺乏教学技巧,这样在教学中就会出现教学失误,如示范动作错误、教学手段生硬等,这样就很难让学生信服。②体育教师对学生关心不够,不能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是对学生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还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情况。③体育教师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对教育教学不能深入研究,教学方式老化,这就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期望和要求。除此之外,课堂结构的单调、教学方式的单一以及教学设备的落后等,都会使学生觉得体育课枯燥乏味,不愿意上体育课,形成对体育课的叛逆心理。

二、如何充分利用高中生的叛逆心理

1.激将法,激起学生的好胜心

所谓激将法,就是使用具有刺激性的话语或者与本意相反的话语去鼓动对方做事情。具有叛逆心理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自尊心都特别强,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刺激到他的心理,激发起他不服输的情绪,往往可以收到超乎想象的效果。有一次我在教高二水平五“篮球”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们讲解了篮球运球的基本技术和投篮的几种方法,可是班级内的部分学生就显现出了不耐烦的样子,甚至还有的学生嘀嘀咕咕地发牢骚。鉴于这种情况,我马上停止了讲解,问大家:“你们熟悉《灌篮高手》吗?”同学们一听立刻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看到学生的情绪高涨,我接着说:“你们的灌篮技术如何呢?敢不敢和老师比试一下?”“敢!”这样,学生们立刻组成了挑战小组,我就和他们比起了投篮。结果学生大败,这时,我再和他们讲运球的基本技术和投篮方法,课堂效果非常好。

2.挫败教育,让学生从自负到自强

很多具有叛逆心理的学生都特别自负,这样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也特别突出,他们能够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可是总抱着一种不屑的态度,这样就会影响到班级整体的学习态度,对他个人的成长也极为不利。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对这部分学生可以想法让他们感受一下挫败,这样才能使他们由自负变得脚踏实地,从而健康成长[2]。我在教高一年级时,有一个学生就特别突出,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身体素质也相当不错,因此他总觉得自己就是天之骄子,体育课也是喜欢上就上,不喜欢就干脆旷课,体育成绩逐渐下滑。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要好好压制一下他的傲气。在一次体育课上,我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校外越野比赛,并承诺学生,越野赛的前五名将会得到奖励——老师亲自下厨聚餐。学生们一听情绪高昂,这个学生也是跃跃欲试,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比赛结果,这个学生只排在了班级的中等水平。这次挫败,让这位学生清醒地认识了自己,从此上课就特别认真了。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学生的叛逆心理,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广文.雨过天晴,春暖花开——当代高中生叛逆心理探析[J].文教资料, 2008(30):106—107.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逆反心理调节 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47-02

我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多,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共有529名留守儿童,其中有314人为双亲留守儿童,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9.36%。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厌学、早恋、叛逆等,其中叛逆是他们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不与父母生活,他们没有安全感,对身边的一切充满怀疑,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个世界,当他们内心感到压抑而又无法宣泄时,就常常以负面的方式来表达,容易对学校的老师、身边的监护人、亲戚朋友的管教和批评采取过激行为,主要表现为:不听老师、监护人的话,对老师、监护人不礼貌,甚至对老师、监护人搞恶作剧等。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实际上就是一种负面情绪,是他们一种无奈的反抗。留守儿童的叛逆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对学校留守儿童的叛逆行为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研究时,我查阅了各类文献资料,又借鉴了同行们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了一点教育转化留守儿童的叛逆行为的经验,下面结合案例予以论述。

一、深入学生中调查,了解造成个案叛逆的各种原因

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我发现造成留守儿童叛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缺少父母的关爱、学校教育不到位等。我带的班级中就有一名叫谢岗(化名)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上课时,老师要求他专心听课,他偏偏就不听,还故意讲话,骚扰影响周围的同学听课,甚至影响到教师上课;教师布置作业他不做、不交;值日任务故意不完成;午、晚休弄出噪音,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正常休息;在校外买香烟回到学校,偷偷地在卫生间、宿舍里抽,甚至还发给其他同学抽;教师多次批评教育都没起作用,甚至顶撞教师、和教师对抗。

调查发现,该生父母在他九个月大时就把他托付给爷爷、奶奶,到广东打工了,一年到头只在春节回家几天。他一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学时候他还是个听话乖巧的男孩,上了初中他就开始“变坏”了。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爷爷年老多病无精力管教,再加上从小缺少父亲的正确引导、母亲的悉心照料,已由叛逆心理发展为敌对情绪、叛逆行为。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我知道了造成该生叛逆的原因――缺少家庭的温暖与正确的引导。了解了他的家庭生活情况――由爷爷奶奶监护的留守儿童。深入调查、了解造成该生叛逆的原因,为我以后的思想教育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

对谢岗(化名)的教育,刚开始采取了“暴力”手段: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点名批评他,他没有悔改。我又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可是他仍毫无改变。本来想给他来个“下马威”,没想到使他变本加厉,甚至专门和我对着干。这时候我意识到,我的方法错了,我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更加深了他的逆反心理。只有教育方法得当,才能行之有效,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时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上网查了资料,知道这种叛逆的孩子大都个性倔强,吃软不吃硬,于是我决定来个“软”法子。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知道对这个“倔孩子”要从疏导他的心理入手,要让他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这样才能消除他的敌对情绪,要帮助他通过新的生活体验,正确认识、把握自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回到正确的学习、生活轨道上来。

三、对症下药,触动学生心灵

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密切配合并共同教育,留守学生的转化教育更应这样做。于是我从他的家庭入手,找他谈话,几次问到他家里的情况,他都不愿意谈自己的家庭和父母。后来我又几次偷偷地去他家进行家访,他奶奶告诉我,平时他对爷爷奶奶很孝顺,但是每次奶奶把他在校的情况告诉他的父母时,他都很生气,有时甚至几天不搭理他奶奶,不和奶奶讲话。他的奶奶觉得管不了他,也不想管了,只希望他读完初中能混到个文凭就心M意足了。我决定做好他奶奶的思想工作,让他奶奶放弃这种消极的想法,共同教育好孩子。此后,我又多次家访,我的诚心感动了他的奶奶,我与她达成了共识:与学校密切联系,与学校共同搞好教育转化工作。在一个星期六晚上,趁他周末在家,我去他家公开家访,看到我的到来,他又意外又警觉。在他和他爷爷奶奶面前,我表扬了他近段时间在学校的进步,有些细节我还故意夸大了。他的奶奶在我的面前也专门肯定了他对爷爷奶奶的孝顺,我发现平时冷漠的他这时不再那么冷漠了,借这个机会,我对他说:“父母在外打工是很艰辛与无奈的,而且爷爷奶奶年纪那么老了还要照顾你,如果你再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只能辞职回家专门照顾你了,这样你家的生活就没经济来源了。”我要求他改正错误,让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和在外辛苦打工赚钱爸妈放心。我离开时,他陪我走了很长的路,道别时我发现他哭了,不时地抹眼泪。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对待这些叛逆的留守学生,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其各方面情况,尽量寻找其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触动其心灵,引起共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情感教育,用爱温暖学生

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大都是因为缺失父母的关爱与家庭温暖造成的,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所以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护他们。有一次上英语课,英语老师是个女老师,谢岗大声讲话,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当堂顶撞老师,结果英语老师把他请到了学校政教处,政教处教育后,叫他写检讨书,并让他交给我签字。当他拿着检讨书给我签字时,我没责骂他,而是心平气和地问他:“老师批评你,是故意和你过不去、故意为难你吗?还是爱护、关心你呢?”他说:“不是故意和我过不去。”我告诉他:“如果你觉得委屈,可以和老师沟通,但不能逃避责任,更不需要顶撞老师。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其实就是尊重自己。”那一次他破天荒地主动向英语老师承认了错误。那天刚好有班会课,在班会课上,在全班同学面前,我专门表扬了他,这是我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来我发现他改变了很多,上课认真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尽管大多数时候完成得不好,我还是抓住机会及时表扬他的进步。我还与科任老师沟通,对他实行“特护”政策,让他感受到每一位老师的关爱。

因为改变了原来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实行了情感教育,谢岗感受到了老师是重视、关心他的,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逆反心理逐渐消除。实践证明,因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教师在对这些叛逆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如果重视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到爱、温暖,就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叛逆心理;调节方式

“叛逆心理”一词在最近几年广泛流行,而且这一现象呈现出了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根据《心理科学》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中经常存在“叛逆心理”的达到了32.6%,偶尔存在“叛逆心理”的达89.4%。“叛逆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促使学生健康、有序的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探究小学生“叛逆心理”的化解艺术,获得主动权。

1积极鼓励。合理调试

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有进步,就应该得到表扬。在实际的教学情境里,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公平地对待自己,盼望得到教师的赏识,讨厌教师的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特别是对“后进生”,家长、教师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程,从心里感到快慰,进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小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

曾经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涵,上课时不是开小差玩文具用品就是插嘴扰乱课堂秩序,另各个任课老师极为头疼。又一次我看到她写字写得很认真,写字姿势也摆的很好,此时我及时向全班同学大声说“今天涵是我们班写字写得最认真的,坐也是坐得最端正的,等一下老师要给她优秀加三颗星。老师知道以后她上课也会这么认真的!”说完我看了看她,她也看了看我,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改过自新的决心。

2投入情感。相互理解

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大量的现实都说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对于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家长和教师应与他们多沟通,改变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可能对其和蔼可亲、态度应诚恳,让学生觉得家长、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敌意和戒备的心理。我们要让学生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其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教师也是人,也会犯错误。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有一次,我从一直偷别人东西的鹏那里看到了一本我校图书馆分发给班级里的一本图书。我心想这个鹏不仅要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还要打班级里的图书的主意了,真是可恶。说时迟那时快,我把手里的语文书砸到了他的课桌上,他被惊了一下,猛地抬起头看着我。我急忙走过去翻出他书包里的那本书并质问他。当我了解到那本书是他读四年级的姐姐到图书馆借的时候,我真后悔自己这样做了,马上向他真诚地道了歉,没想到他爽快地说了不要紧。我抓紧时机,问他是不是喜欢看这写书,告诉他如果喜欢看的话可以向我借……之后他真的向我借了很多书,并表示自己以后长大了还要写书。在和他聊天过程中他也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了。就这样,在这次的误会中我和鹏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朋友关系,鹏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3家校合作。相互沟通

我们知道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当学生出现心理叛逆现象或心理障碍时,我们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通过“家校路路通”、“家校半日活动”等形式,加深家庭与学校的交流,使他们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消除学生“叛逆心理”。教师可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巩固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发展。家长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也可到学校与教师共同探讨,从而得出解决的方案。

这一方法用在“浩”身上极为有效。浩是个不合群的孩子,说话有点大舌头,学习成绩总是班级最差,经常和其他孩子打架。在笔者观察下来,浩这个孩子脑子还是挺灵活的,学习不应该这么差,还有为什么他一直打架呢?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就到浩家进行了一次家访。通过家访我才了解到浩生出来就没见过妈妈,因为这件事一直被其他小朋友欺负,这也是他一直打架的原因。至于学习那么差是因为爸爸每天都要加班加到深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爷爷奶奶也不懂。了解情况后我和孩子的家长共同商议总结了一些能够帮助浩健康成长,促进学习的一些方法,并约定以后一定严格遵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浩终于找回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4加强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给予正确导向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初中生;叛逆心理;引导

不同于理工课程的理性和逻辑性,语文是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并且感性的课程,通过对于语文的学习,从而培养出来的语文素养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这对于让初中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现如今学习的重担和学校以及社会的高素质要求,当代的学生无不都是压力满满,久而久之的积压造成的叛逆心理现如今也成为了教育界的关注重点,叛逆心理造成的负效应不可忽视,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更应该认真对待,利用语文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对初中生心理进行排解和疏导。

1多数语文教学中对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不足

出生在新时代的初中生,思维和想法与以往的学生有着极大的不同,现如今的学生见识更高,思维更广,不甘于被长时间的约束,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因而表现出的叛逆也更甚于过去的学生,面对这种现象,如今的初中教学工作者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明显的感到力不从心,管理难度大,对于这些精力充沛的学生感到没办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学,语文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老师的个人演讲,简单地向同学们灌输着书本上的知识,强调字、句、章的结构和内涵却忽视了中国文学的精髓———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实际教学中的老师多数不会对课本内容进行再拓展或者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再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较重,以自我为中心,这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上也形成了阻碍。

2对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教学中的合理做法

2.1掌握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教学过程中,课本内容是进入教学活动主题的根本和依据,但是轻松活跃的氛围则能够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不仅要对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思想进行深度挖掘和讲解,同时,教师要想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更好更为有效的疏导,应该赋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学习和探讨的空间,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更能了解学生的真正学习需求和想法。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和学生的密切交流构建出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学中,适当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课堂小活动,带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针对学生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与鼓励,通过认真倾听,逐渐渗透积极的思想意识和对学生缓解叛逆心理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引导。课堂上的相互交流更能让学生感到到教学工作者对其的尊重和理解。2.2结合课文内容,对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识进行渗透:语文是个丰富多彩的存在,充满了积极性和正能量,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对不同内容之间的理解进行有机整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借助语文课本中的美好描述转移注意力和思考的方向,联想到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教学结束后,为学生有意留下专门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通过自我反思,为自身的叛逆心理寻找释放点和解决办法,逐渐学会去体谅理解他人,懂得去调节自身情绪,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的趣味性并逐渐融入其中。2.3课后与学生真诚沟通,构建信任与情感基础:课上课下的交流是进行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挚友,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不断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与长处,积累的多了,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信念更加明确和坚定,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长期交流与相处,不知不觉中就可以使学生改正一些缺点和错误。学生产生的亲近感、信任和尊重是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关键点,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敢于畅所欲言,更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情感的了解,当然也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的目的。

3结语

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理成长上处于良师益友的地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能够有效排解学生的负面心理,当然需要结合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以自己深刻的见解为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出相应的回复,要充分的认识到叛逆心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意识到语文教学对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从多个角度和方位出发,通过不断的优化教学方式适应学生逐步去引导学生的真性情,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面对自身偏激不成熟的心理这一成长进程中的过渡阶段。

参考文献

[1]史云铃.《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综合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34):112-115.

[2]窦辉.《初中教学中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思考及探究过程》[J].成才之路,2016(58):104-110.

相关期刊更多

躬耕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家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世界文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