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课题的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数控专业;企业开发合作;应用研究;课题分析;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43-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数控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引发了机械制造行业的新革命。现代数控技术其自动化、柔性化及集成化的优势在机械制造业中充分显现,成为企业生产技术的基础。数控技术从根本上决定着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技能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实现理论课堂教学与实际企业相关岗位工作的有效结合,成为数控专业教学思考的重点。数控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应用性课题途径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这需要校企双方的积极配合。
一、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应用性课题途径的研究意义及价值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的基础教育性工程,其实用性与短期性有力地推动其实施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开展要注重时代性与发展实际,这就需要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改良教育模式,针对其中存在的漏洞问题进行有效修补,从而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数控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应用性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能力,也能促进教师其他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办学水平。该项目的全套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到高职院校所有数控技术专业对应用性科研课题的开发中,拓展到其他机电类专业的教学与发展中。
二、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应用性课题途径的研究具体内容分析
该课题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性课题研究现状,积极探索科学的专业教师应用性课题开发途径,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应用性课题研究的快速发展。通过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有效性分析,进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适用教具的开发及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用工装夹具等横向应用性课题。逐步寻求一种有效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应用性课题开发新途径,利用应用性课题研究提高数控技术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成功借鉴模式,在研发后期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性发展。
三、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加剧,各个国家都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对于教学质量与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专业性教师的专业性知识考核更为严格,基于这样的教育大背景,我们必须开展更多的适用性研究课题。
就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在发展过程中急于求成,对普通高职院校的科研模式照搬不误,缺乏创新与自身研究特色。此外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时间短及办学基础差的现实也阻碍了适用性研究课题的发展。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三改一补”院校原有教师,其在高职院校中占据主导。从企业引进的工程师,数量相对较少。高职院校近些年来招聘的普通高校研究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从其组成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科研主力来源复杂,必然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办学状况,在科研工作中很多教师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对科研工作规律和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掌握,不了解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同时,受普通高校科研模式的影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科研工作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继承轻创新、重技术轻素质、重“教”法轻“学”法等问题依然严重,这种照搬普通高校教学模式的做法,偏离了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逻辑指定。相关调查显示,中国专利平均实施率为70%,其中大专院校的为33.9%,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我国开展适用性研究课题十分急迫。
国外在这方面要明显优于我国,其起步较早,研究已经基本接近成熟,成为与学术教育并行的教育类型。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大政策鼓励,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克服和缓解科研与教学在时间上的矛盾,以保证科研与教学之间互动的发挥。该方面的研究取得比较理想的研究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与规范作用。
四、该领域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观点
该领域的研究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应用性科研课题开发的最佳途径进行探讨,其次是就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开展,寻求一种可操作性强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应用性科研课题开发途径,实现校企双赢。最后是通过在专业教学中适用教具的使用开发科研项目的开展,在校内寻求一套合适的专业教师应用性科研课题开发的新途径,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提高。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有效应用性科研课题开发途径;另一方面通过校内专业教学中适用教具等应用性课题开发,在校内寻求可操作性强的教师应用性研究课题开发途径。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在课题的研究中,尽最大可能锻炼科研能力及提高创新意识,更好地促进数控专业教学的开展。
五、该领域研究的创新与突破之处分析
该研究项目相对于传统的课题研究更具有创新性与时代性。通过校内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适用教具的开发,研究校内自行开发应用性研究课题的途径,完善并提高专业教师应用性科研能力,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增强数控专业教师的实际教学操作能力与水平。借助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探讨开发应用性研究课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六、该研究项目的思路与方法分析及具体实施措施探讨
在思路上,该课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借助资料查阅、文献参考等多种高职数控专业教师应用性科研课题开发的实用资料,力争在理论方面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应用性科研课题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实践、实际操作来提炼和检验基于校内应用性科研课题开发模式及校外与企业合作应用性科研课题开发模式,提高开发应用性课题的有效性。采用个案研究、协作研究及实际操作研究的方式,在调研的辅助下,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与数据整理,增强数控专业教师对应用性科研课题开发途径的认识深度。采用集体研讨和个体思考结合的探讨方式效果是鲜明的,能充分发挥研究集体的优势,整合总课题组专家人员的科研力量,通过对有关问题的集体研讨,集思广益,各课题组专家人员与外界相互沟通和配合;同时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思考的作用,力求有所创新,整体中注重个性,个性中注重整体。
在具体开发措施方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整体认识企业,了解企业,树立企业观念。要想实现数控专业教学与企业的有效对接,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一定的企业意识与企业观念,在具体的意识与观念指导下开展学习与讨论。职业院校建立之初就要与企业之间存在横向联系,在进行教学之前先树立企业观念与企业形象。将教学定位于企业发展已经是数控职业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机械制造业企业的基本概貌与实际发展现状,深入了解企业的途径就是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在企业中亲身体验。就目前我国数控教学与企业的联系来说,校企关系不够深入,不够密切,更多的是与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研究、探讨,获取相关的研究资料,了解数控行业中的相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到车间,经过实地考察,就问题展开思索与讨论。相比于传统校企交流方式的浅显及主观意象性特点,后一种实地考察更具有客观真实性,反映真实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策略。但是后一种深入实践的研究方式往往因为处理不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认识上的整体性。
最后要针对合作方式的利弊,积极取长补短。可以组织数控专业教师在合适的时间间隔内深入到机械制造企业数控车间进行深入学习或者挂职锻炼,在挂职锻炼期间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将自己作为一名企业员工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挂职锻炼对企业的运行情况,对企业宏观生产获取明确而完整的认识。在获取现场经验的基础上多学多思,与知识理论的教学结合起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合作完成相关应用项目的研究。
七、结束语
高职院校逐步完善与发展的今天,更注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的同步对接。从小方面来说,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应用性课题开发途径的研究是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教师及学生基本创新能力之必须,也是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之必须。其研究后期的全套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后期教育教学的指导与规范,推广到高职院校所有数控技术专业对应用性科研课题的开发中。
参考文献:
[1]周鸽宝.高职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工结合”的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5).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一定的情境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参与数学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鼓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体验数学的魅力。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中进行体验学习的几种做法。
一、给予探究空间,体验数学的“再创造”
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通过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在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运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开拓智力,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创造与成功。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在学生理解“表面积”的含义后,让学生自学课本,出示检测练习。(长方体的长5厘米,宽5厘米,高10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在学生完成后进行展示汇报。学生A:先算前面的面积、右面的面积、上面的面积,接着再把它们加起来,再乘2,即(5×10+5×10+5×5)×2;学生B:通过观察可以发展有4个面相等和2个面相等,即(5×10×4+5×5×2);学生C:我的方法与第一个同学的基本相同,分别先算出两个相等的面的面积,再相加。即(5×10×2+5×10×2+5×5×2)……这时,我及时给予肯定,正要继续讲下一题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列式为:5×5×10。”这时,有位同学说:“这不是在求长方体的体积吗?”我就请他说说是怎样想的,他走上讲台,指着粉笔盒说:“长方体的一个侧面面积是5×10,我把它看做2个5×5,4个侧面就是8个5×5,上下两个底面是2个5×5,这样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10个5×5,即5×5×10。”原来他把侧面积转化成底面积来计算,他的列式不但没错,而且很有新意。我带头为他鼓掌,顿时,教室里掌声如雷。这样,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激活了思维,在解答中体验了数学的“再创造”。
二、给予“生活化”素材,体验数学的“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教学中,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到数学的广泛用途;如果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产生对数学的情感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由于缺乏生活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就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进行仔细观察,了解有关人民币的一些信息。结果在上课时,就显得很轻松了,原本感觉很难讲授的知识,学生竟能对答如流,个别学生还能提出可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正是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上课时思路打开了,非常投入,热情高涨,学起来也轻松。
三、给予实践机会,体验数学“活动化”
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体验应建立在参与活动的基础上,以活动为途径,以活动为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如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这些活动能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使他们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长度单位的认识》时,我不给学生任何暗示,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各种方法量课桌桌面的长度。有的学生装用手一扎一扎量,有的学生装用文具盒量,有的学生装用铅笔量,有的学生装用书本量……在汇报中,他们量出的结果各不相同,很难表示出课桌桌面的长度。在一翻沉思后,有学生想到要用同样的工具来量。如:统一用铅笔一根一根的摆,摆完后感觉又不方便。这时,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它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想出个法子。最后汇报时学生想到要用可以直接度量的工具(尺子)。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学生经历了数学产生的全过程,体验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各种能力,体会到“做数学”的快乐。
四、给予学习评价,体验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管理类研究生 科研能力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97-01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时代赋予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教育者的使命与责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因此探讨如何构建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现状
从1978年我国招收了第一届研究生以来,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振兴、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进一步促进了高校的自身建设。然而,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科结构与学科管理方法问题、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等。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对研究生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这大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也带来了科技的大踏步前进。在美国,研究生教育逐渐地在高等教育中起着支配地位的作用,它们强调研究生课程的先进性,及时反映当代科技的新成果,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鼓励学生大量参加创新工作,以适应当代跨学科、多学科科研的新形势。这样做既培养了研究生从事创造性工作的素质,又可以促进其实践能力的增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课题,作为提升研究生综合培养质量的一种方式。
在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组织的前一期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由西凤茹教授主持的项目研究了提高管理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机制,其中的一个工作思路就是研究生授课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撰写与的能力。项目通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效果,并且进一步申报成功了辽宁省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项目。
2 提升管理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保障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主要体现是在四个方面: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学术交流和著作教材。这四个方面中,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占了一个很大的比重。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正常答辩的2010级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率为100%。尽管辽宁科技大学管理类的学术型研究生在数量上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论文质量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此外,研究生实际参与科研项目以及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也需要加强培养。
在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点的支撑下实施这一课题,具有较强的学科基础。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硕士点,包括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和会计学,现共有硕士生指导教师31名,师资力量厚实,导师研究领域广泛,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突出的成果,对硕士研究生的责任心强,这些都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在现有的科研管理制度促进下,仅今年,管理类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已经发表SCI、EI检索的高水平论文十余篇;此外,工商管理学院与MBA教育中心培养资源共享,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硕士生导师组在硕士生培养方面心得颇多,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成员之间协作性强。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可以获取有益的成果,并以此促进管理类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并且在过去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提升管理类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可行途径。
3 提升管理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途径
提升管理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研究生撰写高质量论文的能力,包括在高级别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的能力以及撰写高质量硕士论文的能力,以提升研究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创新科研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3.1 授课创新
在研究生授课过程中,相关的授课教师及时把最前沿的理论知识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讲授,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使教学促进科研,并且注重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并进行积极的引导。根据不同的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比如计量经济学课程中计量模型的讲授,通过在授课过程中结合高档次期刊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讲解计量模型的应用,不仅拓宽了研究生视野,同时也使其掌握了实证分析类论文的撰写技巧。对于前沿的会议信息也要在课堂或者课后及时提供给研究生,将最新会议知识和议题糅合进课程的讲授中。
3.2 指导方式创新
导师或导师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级、分层指导研究生。工商管理学院的有9个学科方向,同一个方向的导师或者副导师协同指导研究生,有效避免单一导师指导视野不够开阔的问题。学院除了本专业硕士生导师以外,还要大量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和理论背景的资深人士担任相关专业方向的硕士生导师,同时聘请了校内其他专业的导师作为相关专业方向的硕士生导师,便于在交叉学科方向上产生高质量的成果。为了便于导师指导与管理研究生,学院为学术型研究生建立了统一的研究室,同时可以分享MBA的案例成果,与MBA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合。
3.3 创新激励
创新激励包括对研究生的创新激励和导师的创新激励。鼓励研究生参加较高层次的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开拓学术视野;鼓励研究生向高层次学术会议以及高质量的国内外期刊进行投稿,对于本学科有较高支撑的高质量的研究生科研成果建立专门的激励基金,并按层次进行奖励。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到导师的项目中去,通过纵向科研项目可以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理论水平与创新能力,通过横向科研项目可以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4 结语
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要从根本上提升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除了在培养制度方面加大力度,更要注重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研究生授课教师的课程创新的培养。学校,学院,指导教师以及研究生个人四方共同努力,相信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会获得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谭德荣,高松.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论文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
[2] 宋志航.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08(6).
【关键词】体育课 健康教育 现状
近年来高校体育课的健康教育得到了重视,对于体育课健康教育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当下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高校的体育课健康教育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但是仍然做得不是很到位,重视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并不是忽视高校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须有效地解决。
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的现状
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的缺失会造成各方面的问题,是需要引起社会各方面关注的。例如:没有正确地引导高校体育课的健康教育,学生就会缺乏运动导致肥胖,也会导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高校的体育课健康教育如果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就没有一种安全意识,会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所以现在的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除了得到一定的重视,其次就是它的教学方式不能太过于死板,要让现在的高校学生可以接受。现在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的现状大致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首先是体育课中的安全不受重视;其次没有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变化,一些高校学生明显因为各方面的压法太大而导致精神的崩溃;最后不重视体育锻炼,现在的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
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的问题
1.体育课教学太重视教材。现在的高校体育课的健康教育中,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太过于对照课本,并没有结合现在高校学生心理接受程度,只是让高校学生学习掌握一门体育技能,并通过考试这样死板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而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和心理状况如何却丝毫不关注,这样的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是没有任何效果的,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依然没有得到什么改变。
2.高校学生对开设的体育课程没有兴趣。大学的体育课健康教育是由学生自己进行挑选,而有的学生几乎对于所开设的体育课程都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即使选择了体育课程也只是去完成任务,没有认真的去学习、去锻炼,这对于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来说非常不利,高校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不感兴趣,就达不到体育健康教育的效果。
3.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缺乏指导。现在高校体育课的健康教育只是注重可不可以完成任务,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关注学生在这些高校体育课程中是否真的提升了自己的身体素质,甚至有的学生因为抗拒体育课而形成了心理压力和造成了心理阴影,所以高校的体育课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指导,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的改进途径
1.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高校在进行体育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时候,应该尽量多设置课程,满足各种不同高校学生的需求,激发高校学生对于体育健康课程的需求。同时在教学方面,教师除了教授一些技巧性的知识,完成教学目标以外,还可以在这项体育课程下面举行一些不同的活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不仅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的培养,而且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这样使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更加有效。
2.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高校的体育课程健康教育,教师不仅仅要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及时和学生沟通交流,对于那些对体育健康教育有抗拒的学生,不要采取强硬的态度要求学生改变,而是应该通过交流,让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健康教育没有那么多的抵触情绪,同时帮助那些学生建立适合他们的体育运动目标并且完成预期的目标,这样的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
3.引用合适学生的教学手段。高校体育健康的教育一定是引导为主,不要让高校的学生产生一些逆反的心理状态,引用合适的教学手法,让高校学生能更好地接受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使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可以真正地起到效果。
总 结
近年来高校体育课的健康教育得到了重视,对于体育课健康教育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当下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高校的体育课健康教育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所以现在的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除了得到一定的重视,其次就是它的教学方式不能太过于死板,需要灵活,让现在的高校学生可以接受。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的关注除了关注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也关注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这样才能使高校体育课健康教育的现状得到根本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李军汉.浅析健康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02.
[2]徐勤萍,李全志.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成果与不足概述[J].湖北体育科技,2009,04.
一、艺术类中职校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艺术中职校教师不同于普通中职校,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而理论研究能力欠缺,这是艺术类中职校教科研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总结艺术类中职校教科研的现状,一言以蔽之:上热下冷,量多质低。
1. 科研目标不明确
目前艺术中职校在招生激烈竞争和办学条件达标的压力下,摆在学校领导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付日常教学,而衡量办学水平重要标准和提高教学质量基础的教研工作水平自然只能作为“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有相当部分艺术中职校领导和教师也认为艺术中职校层次低,科研搞不出什么名堂,只是应付评职称而已,因此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科研目标不明确。
2. 教科研力量薄弱
(1)工作起点较低,教研能力有限。近年来,虽然艺术中职校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逐步趋于合理,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由一些剧、院团的演员转行为教师的),他们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但学历层次偏低,理论探索能力有限,导致了艺术中职校的教研水平和效力不高。
(2)科研氛围不浓,教师不够主动。尽管学校领导重视教科研工作,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措施,但是艺术中职校教师教科研的热情不高,许多教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3. 教科研成果档次不高
从总体上看,教师教科研成果还是可观的,单从论文数量上看也是不算少的,但质量普遍比较低。在省市级获奖的论文数量少,发表的更多是出于评职称的需要,而真正具有教研水平的论文屈指可数。脚踏实地搞教研的教师少得可怜,课题研究基本上是有名无实的。
4. 科研经费和相应设施的投入不足
艺术中职校由于急需要投资建设的项目千头万绪,尽管学校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但实际用于科研的经费占学校总支出的比例较小。教师所研究的内容有的需要借助实训场地的先进仪器设备才能得以实现,但目前大多数实训场地只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还不能完全满足教研的要求;而研究的内容更需要借助图书馆的网络进行检索、查询国内外研究动态。由于实训场地、设备和图书馆的条件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教师的科研工作。
二、提高艺术类中职校教科研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1. 增强科研意识,明确科研工作地位
首先,校领导必须更新偏重教学、忽视科研的观念,确立科研工作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投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带动相关部门和人员搞科研;其次教师也要强化科研意识,自觉地把自己“工匠”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探索搞好科研的新途径、新方法,群策群力,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
2. 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管理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
制定科研管理政策。艺术类中职校一般没有专职教科研人员,要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政策导向十分重要。科研政策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建立奖励和激励机制,对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教师,应给予重奖,并把它作为优先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以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积极培养和引进科研人才,建立一支具有一定实力的教科研队伍
教科研水平要提高,关键是人才,而艺术类中职校最缺的就是人才。解决人才匮乏的途径一是培养,二是引进。培养主要是指在职教师的培养,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拔政治素质良好、年富力强、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创新意识强、敢于吃苦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鼓励和支持他们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另外,实行指导教师制度,采取传、帮、带的方法,以求得重点培养对象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在人才引进上可采取从知名院校和艺术院团引进一些层次高、素质好的人才担任专业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领头雁,形成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返聘学校内部层次高的教师,实行退休不退职及聘用学校外部退休赋闲的层次高、素质好的人才担任兼职科研人员,以此弥补艺术类中职校科研力量的不足。
4. 建立多个教科研平台
目前,许多艺术中专校都办有学报,作为科研成果和舆论宣传的媒体,除在重点专业栏目选登优秀论文外,还应为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提供展示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为此,我校教研室定期开展学报的组稿、编辑、出版工作,同时还积极推荐教师论文参加全国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各类论文评比,有很多教师在各种论文比赛中获奖。通过搭建多个平台,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阵地和舞台,提升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沈芝燕.提高五年制高职校教研活动规范性与实效性的策略
[J].江苏教育,2009(3).
[2]徐晓东,薛峰.务实化、校本化:提高教科研实效的途径[J].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