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工作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财务管理体制是指企业处理财务活动中的组织框架和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框架的安排、财务管理权限的划分和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立等内容。由于股份公司本身组织结构、法律产权关系的特点使得股份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决策权和控制权的划分问题。本文从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投资管理三方面分析了股份公司财务管理的运作特点,目的是为股份制公司财务管理方面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资金管理 预算管理 投资管理
一、股份公司资金管理的特点
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中心,因为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资金的流动性较强,风险控制最为直接。股份公司资金流的显著特点之一为总体资金量大,但分布不均,与非股份公司类型的企业一样,股份公司的资金流庞大,动辄几十亿、上百亿,资金流动频繁,资金存量较大,具有资金汇集发生核变的条件。在股份公司内部,有些分子公司效益好,资金周转快,而某些分子公司资金相对匾乏,因此存在某些成员单位闲散资金较多,而有些成员单位不足的情况。这样就有必要将股份内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合理分配,提高股份内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内部资金的相互调节[1-4]。股份公司资金流量大相比单体企业可以以整体形象融资,增强实力,提高信用等级。第二个特点为资金是股份公司对成员单位监控的直接手段,资金流向反映了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反映了成员单位投融资状况,与单体企业相比,由于层次的关系资金控制对股份公司尤为重要,通过资金监控可以对成员单位资金运作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对其实施必要的监控和管理,防止成员单位利用自主经营权,挪用股份内部资金,使股份内部资金管理失控。
二、股份公司预算管理的特点
公司财务部门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计划、制定和决策支持,预算首当其冲。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但部分股份执行效果不甚如意,劳民伤财。目前,我国大多数股份公司仍用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其特点是: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重过去成果,轻未来价值创造;重有形资产业绩,轻无形资产运作;重投资者利益,轻社会价值。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妨碍股份公司长久战略目标的实现,股份公司应从战略角度,形成战略、预算、业绩评价三位一体的战略导向预算考评体系。预算控制是股份公司财务控制的一项重要机制,股份公司内部存在着复杂的层层控股关系,链拉长常常导致股份公司效率下降,股份预算在实际中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预算控制是企业股份财务控制的重要机制,股份内部存在层层控股关系,预算控制使子公司经营者的委托责任更加明细化。股份公司通过预算执行来考核和评价子公司经营者的业绩,通过预算将经理人的业绩与利益挂钩,实现激励与约束的双重效应。预算的具体编制由企业的经营层负责。在企业股份中,母公司通过控制董事会对各子公司的预算拥有最终决定权;母公司根据股份公司的总体发展规划,制定一定时期的目标,将各项指标分解下达给各子公司,子公司根据母公司下达的指标和本公司的具体情况,独立编制预算,报董事会批准,一经确立,就成为母公司考核、评价子公司管理层经营活动的依据[5、6]。
三、股份公司投资管理的特点
股份公司从形成到壮大,都离不开投资活动。目前,这种投资活动已超出了传统的项目投资范畴,越来越多地深入到资本运营领域。股份公司的投资活动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各成员企业将资金投向企业内部,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开发新产品。②核心企业利用自己在资金、设备、技术上的强大优势,以投资方式扶植一些对股份有重要意义的成员企业,从而加强对后者的控制力,并通过对成员企业的分立、合并、兼并、产权转让等方式,优化股份经济结构。③各成员企业采用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产权投资方式,吸纳股份外部企业,发挥股份资本的社会控制效应,实现股份对外扩张策略。与单体企业相比,股份公司的投资活动要复杂、频繁得多。投资控制是否得当,是股份公司能否体现其整体优势的关键,是关系到股份公司生存死亡的大问题[7-9]。
宗旨,曾有人说过“没问题的企业财务肯定没问题,而有问题的企业财务一定有问题。”因此,财务管理走在企业管理的前面是属于财务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通过对股份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实践有所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会计研究.1999.10
[2]汤谷良.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世纪回眸.财务与会计.2000.2
[3]张兆国,桂子斌.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创新.会计研究.1999.3
[4]胡逢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厦门: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
[5]张先治.现代企业理财新思考.财务与会计.2000.4
[6]陆正飞.公司理财.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7]程银桂,李娟.集团企业的最佳管理模式探讨.审计月刊.2006.1
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包括信息化在内的很多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已逐渐应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全面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与效果。因此,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企业财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信息化视角,对企业财务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提出对策。
关键词:
信息化;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财务工作的信息化主要就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实现记账、算账、报账、查账并替代部分需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自动化过程。通过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手段,解决受托责任和提供决策信息是当前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当前以计算机、互联网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许多企业利用互联网实现财务数据共享,对分公司或分支机构库存、销售、回款、资金状况随时随地可查询,进行远程管理、远程监控、远程审计,改变了分公司松散的管理状态,也对分公司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避免失误。
一、信息化给企业财务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协同业务企业的财务工作信息化与现代化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财务工作的协同作业,财务部门与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协同,还应该与供应链进行协同,实现了协同业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信息化下的财务工作可以实现财务预算、网上支付、资金储备等业务的协同,实现财务部门通过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良好协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网络计算实际上,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企业财务工作的方式,而企业也从桌面财务变成了网络财务。实现了时间、空间的有效统一。从时间上来看,企业的财务工作从事后变成了实时,进而实现了时间上的节约,也实现了企业财务工作的优化。从空间上看,信息化使企业的财务工作从企业的局部走向企业的全部,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全国、全球)。而网络计算的实现也给予企业财务工作更大的能量,提高了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
(三)集中式在线财务管理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通过进行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集中式在线财务管理。实际上,集中式在线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理想状态,尤其是适用于大型的集团企业。企业可以利用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对所有的子公司进行集中记账和集中资金的分配,并且能够建立动态的财务信息,及时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态,以便于更好地进行财务安排,通过各种经营和财务指令实现在线管理。
(四)远程处理企业通过加强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还能够实现财务工作的远程处理,可以将报账、报表、查账审计等工作进行远程处理,强化了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监控,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例如,某大型集团公司使用用友NC系统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后,虽然其生产地在汕头,但全国各地营销中心同样可以在用友NC系统下单,汕头相关部门审核单价及信用管理后实现汕头发货,会计人员生成用友软件上虚拟发票及应收单,收款后核销,实现了自动化,进而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二、信息化给企业财务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安全性的挑战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是需要依靠网络运行的,而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环境,在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常常由于非法的访问以及一些黑客的入侵而影响到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导致企业大量财务信息的丢失,甚至是丢失机密财务信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影响到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因此,在基于信息化的企业财务工作中,需要针对于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防御,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也才能够确保企业财务工作的安全性,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存储介质变化使数据易于丢失和篡改在过去的企业财务工作中,其主要存储数据的介质就是纸质材料,通过手工存储的方式对数据进行保存和管理。而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财务数据的存储介质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由纸质介质变成为诸如硬盘、磁盘以及磁带等磁性材料。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想阅读存储的财务信息数据需要采用相应的设备,直观性比较差。此外,由于磁性介质自身的特点,其外部受到损害或者是磁盘存储环境发生变化都会造成磁性介质中信息数据的丢失,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容易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财务信息错误的连续性由于手工记账的方式可以进行定期的核对,财务信息发生错误后连续性影响较小。但是,在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后,在财务信息错误方面存在着连续性,一旦某项信息出错,势必会引发其他信息的出错。由于财务信息系统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所有的财务数据都源于原始的数据,一旦原始数据出现差错,势必会导致其他数据的差错,这样一来就影响到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因此,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需要注意财务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合理的编排计算机程序有效地处理财务信息,减少财务信息的错误率,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实现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三、基于信息化的企业财务工作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和符合信息化标准业务流程企业在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符合信息化标准业务流程,而这也是确保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建设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本着制度先行的原则。由于财务信息系统与传统的财务工作无论是在财务工作形式上、财务工作过程上、财务工作内容上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对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工作进行良好的规范,使财务人员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确保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在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方面,需要做如下努力:对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了解其不适用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制度,并且将其进行及时的剔除;将对财务人员在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工作进行要求,主要包括财务人员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财务工作如何与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融合等,通过有效的规范,能够确保在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完善相应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和软件由于基于信息化的企业财务工作是建立在高质量的信息化系统和软件基础上的。因此,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和软件,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均已融入或转型为ERP软件,其中国内有代表性的有用友、金碟等厂家的产品。例如:用友软件,其主要是由会计软件开发成功转型到ERP软件,通过用友软件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具有灵活的业务适应性、强大的业务扩展性、个性化与国际化管理和快速实施应用等特性,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高质量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此外,在日后的工作中,企业还应该与相关的信息技术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联合开发更为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和财务软件,实现企业财务工作的优化升级。
(三)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信息化人才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以高素质的财务信息化人才作为支持,而这也是企业在未来发展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因此,企业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信息化人才,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从目前很多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会计核算的环节主要利用计算机进行,而其他的财务工作依然采用手工操作的形式,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信息化人才。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信息化人才势在必行。首先,企业应该聘请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信息化人才,将其纳入到企业财务部门中,提高财务部门整体的工作质量。其次,需要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不仅仅能够精通财务专业知识,还应全面掌握网络信息技术,要懂管理,还应善理财,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财务工作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四)扩展财务工作内容在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之后,企业的财务工作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将由有形资产转变成为无形资产。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不断的增加,而企业的无形资产也决定了企业的未来收益及市场价值。因此,在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也会向无形资产转变。(2)企业将重点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不断的增加,进而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准确地预测和评估企业投资、融资过程中的所有风险因素。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需要加强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3)企业财务人员工作重点是价值创造。信息化下企业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日常财务具体操作中解放出来,主动深入业务现场,参与管理、会计分析、定价、管理决策、业务协同等工作,专注做好资源配置,对标分析、经营目标引领、预算管控、工程财务管理、全面支撑企业以管理会计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重心、以价值链管理为主线的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杨正琳.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商业会计,2007,(01).
关键词:消防部队 财务 队伍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9-124-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消防部队职能的不断拓展,各级地方财政加大对消防工作投入,基层消防部队经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建设、装备建设任务逐步加重,迫切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精的财务专业队伍,为基层党委当好家、理好财。而目前基层财务工作现状与部队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基层财务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不高、事业心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部队财务综合保障效能的进一步提高。笔者结合海南省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全面加强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综合保障效能谈几点思考。
二、当前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基层财务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
1.财务工作岗位编制少。根据海南省公安消防部队编制,有的支队级单位财务部门(科)仅设有3人,有的支队级单位没有编设财务科,只在后勤处(或办公室)编设会计、出纳2人,而基层消防大队没有财务人员编制,财务干部全由其它岗位人员兼任,加之部队人员提拔、退役、调动比较频繁,造成基层财务人员极不稳定。
2.财务工作质量难提升。支队级单位财务部门受编制限制,基本上只能形成“科长(主管会计)、会计(助理员)、出纳各1人”的配置局面,编制限制使得人均工作量增大,财务人员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没有腾出更多时间针对部队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缺乏深刻的研究探讨和政策引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缺乏通过创新的手段来加以处理和解决,财务工作完成质量不高。另外,由于其他相应岗位人员未配齐,造成非本职工作任务挤占了财务人员自身业务工作的时间,部分财务人员只能靠加班加点来完成自身会计业务工作。
3.部队性质决定人员流动性较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公安现役部队也遵循这一规律。特别是大队级单位,由于出纳均由干部兼任,不到一、二年就会因为人动而需要更换,造成基层大队财务人员队伍更换频率太快。而新接任人员又需要从头重新学习、重新培训,造成单位财务工作刚刚转好就马上回到原点。总队被迫不断重复进行基础知识、基本业务培训,无法开展深入的财务培训,很多精力被牵扯在解答基本问题、纠正简单错误上,难以将财务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基层财务队伍专业素较低、业务水平不高
1.财务专业干部来源少。现阶段,消防部队干部来源结构基本分为三类:战士考学(选拔)干部、军校学员干部(高考统招)、地方接收大学生干部。从目前来看,干部来源主要考虑部队管理、战训、防火等中心工作的需要,兼顾文体、卫生、会计等需求,学历基本以工科和理科、战训和防火相关专业为主。财务相关专业出身的干部较少,先天造成了基层财务队伍底子较薄。
2.兼职财务干部业务素质偏低。由于大队财务干部均由其他岗位干部兼任,并且大部分兼职财务干部不是财会专业毕业,财务专业知识十分匮乏,很多基层财务干部没有会计上岗证,上岗前必须对其进行诸如“会计恒等式”、“借贷记账法”等会计基础财务知识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难免“问题多多、磕磕碰碰”,严重影响了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3.财务人员业务知识运用不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多元经济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消防部队财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部队财务工作不仅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新要求,还要求其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财政、金融、投资、税收等其它经济领域专业知识。就目前消防部队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来看,多数基层财务人员离这一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当前经济环境存在不适应,有的因专业不精、业务不熟、管理不当,学习专业知识不够,导致给部队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基层财务干部事业心不强、工作不热心
1.基层财务干部“不愿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消防部队以火灾预防、灭火战斗、应急救援为中心任务,这一职能决定了消防部队干部的配置重点和主要流向。财务工作归口后勤,属于保障性工作,杂事、琐事占绝大多数,“看坏了眼,坐坏了腰、磨破了皮、走坏了鞋”,也很难拿出看得见的成绩。造成了基层财务干部相对于其他岗位干部在评先评优、立功受奖、职务晋升等问题上,很难与防火、战训、政工干部一争高下,从而形成了要么极力推辞后勤财务岗位,要么对财务工作能敷衍就敷衍的现象,缺乏“干一行爱一行”的事业心,“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的问题在部分单位比较突出,特别是消防大队兼任财务岗位的干部,主要精力放在防火等工作上,对于财务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在岗位上混日子、守摊子,得过且过。
2.基层财务干部缺乏“归属感”。由于军队现役制度的现实,不同程度地造成有一技之长的年轻财务干部想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思想,特别是基层财务干部在职务晋升受阻后,更想到地方寻求更加稳定的工作,造成部队财务人员流失严重。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部队大多数的财务人员在家庭组建上考虑多,有的因组建家庭要横跨军、地两大社会群体,这种双重归宿潜藏着许多促使年轻财务人员流失的因素,使部队耗费经费培养的财务人员没有尽心尽力为部队建设服务,严重影响部队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三、全面加强基层财务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创新二项机制,稳定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
1.创新建立财务士官选拔任用机制。目前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面临一个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基层财务人员必须由干部担任的要求,与基层部队干部少、流动性大的特点不相适应,财务人员不得不被人动“牵着鼻子走”,财务队伍无法长期稳定;另一方面,每年士官学校毕业的财务士官又不能从事财务工作,造成人才的浪费。因此,必须对财务工作人员的配置结构进行改进,在财务人员任用上,允许从士官学校毕业的士官可以从事财务工作,挑选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精,并且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财务士官充实基层部队财务队伍,充分发挥财务士官的作用。另外,由于士官提拔、调动相对较少,可以保持基层财务队伍相对稳定。
2.创新建立会计从业资格内部培训认证机制。由于消防部队人员流动性大,经常出现大队财务干部取得资格证后又变动、甚至报了名尚未考试就换人的情况,无法完全形成一支由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组成的财务队伍。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结合基层消防部队财务工作的性质,总队可以参观照防火资格证或战训资格证取得的考核模式,建立会计从业资格内部培训认证机制,对拟担任支队级单位核算中心会计、大队财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对合格者予以认证颁发证书,为基层财务工作打好基础,彻底解决基层干部流动性大与财务队伍全面持证要求的矛盾。
(二)教育为先,突出三个重点,提高基层财务队伍综合素质
1.突出抓好基层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基层消防部队后勤财务部门要多请示汇报,争取单位领导和政治部门的支持,在制订年度大学生招收计划时,考虑招收一定比例的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专业人才,不断充实壮大基层财务专业化队伍,有效解决专业人员紧缺、业务工作生疏的现状。另外,要提请政治部门参照司令部、防火部等岗位标准,在解决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上给予适当倾斜,确保基层财务队伍保持相对稳定。
2.突出抓好财务干部业务培训。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基层财务人员培训制度,通过开展岗位学习、跟班轮训、岗位练兵、后续教育等活动,鼓励在职干部参与会计学历教育、参加地方会计职称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苦练财务精兵。总队后勤财务部门要适时检查指导,通过检查,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学、一对一地帮,有的放矢,查漏补缺,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努力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基层财务干部也要勤于学习,善于总结,既要学政治,又要学业务,还要尽可能学一点高科技知识。政治管方向,业务是本钱,科技促发展,只有不断通过学习,才能更好地进入角色、把握分寸,成为财务领域的行家里手,为基层党委依法管财、科学理财、节俭用财当好参谋。
3.突出抓好党风廉政教育。财务干部大都管钱管物,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管物管物的人经常成为被“公关”的对象,如果管不住自己,就会被糖衣炮弹和美色所“击倒”。因此,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与财经法纪教育,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努力构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使广大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要自觉规范行使权力,防止“权”上出问题;要自觉做到不贪不沾,防止“钱”上出问题;要自觉约束社交活动,防止“色”上受腐蚀,切实做到科学、规范、依法理财。
(三)多措并举,强化四项措施,增强基层财务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后勤财务工作有其独特的传统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前人的认知;“后勤工作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不是全局,却牵动全局”、“保障力就是战斗力”,这是时代的共鸣。因此,各单位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财务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财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清自己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唯有积极地全身心地奋发有为地投入到基层财务工作中去,自觉把本职工作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2.强化专业技术培养体制。各单位要结合财务工作专业性强、人员构成较为单一的特点,积极与地方院校开展联合办学进行职称培训,鼓励财务干部报考专业技术职称,由“行政干部”改走“专业技术干部”路子,让每名财务专业技术干部晋升有空间、路子越走越宽,彻底解决基层财务干部后顾之忧。
3.强化财务工作奖惩机制。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结合财务工作实际,制定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的财务工作考评考核制度。通过检查、考核,全面评价财务人员的政绩和工作能力,并根据考评考核结果,对工作开展得好的、突出的,予以评先评优、立功受奖;对工作懈怠、敷衍了事的,进行相应处理。通过实施奖优罚劣,促使基层财务人员面对竞争,化压力为动力,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4.强化物质补偿激励措施。针对基层财务干部兼职多、任务重、加班多的特点,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参照公安部消防局建立战训和火调专业以及执勤中队干部岗位津贴的作法,给予基层兼职财务人员适当的经济补偿,激励基层财务干部工作积极性。
四、结束语
基层消防部队财务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各单位唯有高度重视,开展广泛调研,组织广大财务人员深入讨论,拿出最优方案,打破制约瓶颈,才能全面加强基层财务队伍建设,全面推进财务规范化建设,为部队建设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强有力的财务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建庭,安斌.略论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消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与发展.经济师,2014(5)
关键词:武警院校 财务管理 现状 对策
财务管理是武警院校经济工作的核心,是武警院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促进部队的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我国会计制度和部队财务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武警院校的经营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财务管理复杂化、多样化的情况日益突出。因此,武警院校应该在新的形势和制度下,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规范内部经济秩序,以适应未来武警院校的发展。
一、武警院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目前,武警院校对于新的财务问题、新的财务情况的解决没有明确的权责规定,仍按照部队的上下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权责的划分,缺乏综合性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特点和针对性,较为简单、片面、粗放,这仅适用于宏观的规范和指导。不利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严重影响了武警院校的统一协调管理。
(二)经费预算编制不完善
武警院校部分单位对经费预算不够重视,流于形式,没有对上一年度的经费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总结,而下一年度的经费预算工作又缺乏整体规划;对事业项目的预算不够深入,立项目的不够明确,这就导致信息的不对称,财务部门不能掌握各个项目真正的资金需求,更无法挤出项目预算中的水分;缺乏相应的跟踪、评价制度,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经费超额使用、改变经费用途等行为缺乏有力的监管和制约手段,这就导致经费开支和预算表里不一的情况时常发生。
(三)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
武警院校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着整个学院的教职工和学员的经费保障工作、日常报销业务、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业务、预算外经费管理和工程建设费管理等业务,此外,还要迎接上级的财务检查和审计,参加政治学习。工作量较大,业务过于集中。而财务工作人员又相对较少,分工不够明确,没有更多的精力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这就造成财务制度落实不够到位,管理效果不够理想。
(四)财务管理队伍不规范
武警院校财务工作人员管理技术落后,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管理程序缺乏客观性和严密性,专业素质不达标,甚至存在非专业人员,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管理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不了解,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对组织结构设置、职责权限设置不明确,管理层人员过多而负责具体工作的人员过少,人员配置不合理,服务意识差。
二、武警院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并完善财务集中管理制度
武警院校应该坚持“统筹兼顾、保障重点、量入为出、综合平衡、讲求效益”的原则,根据自身财务管理制度的特点,对年度经费预算的审定和调整、大额经费和超额经费的开支和弥补等问题经部队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年度预算一经批准,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改动,确实需要调整时需要履行正式手续。年度经费预算的编制要根据上年的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来进行,同时,必须优化现有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工作的需要,对现有机构进行重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这样有利于部队党委对财务工作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新的会计核算制度的顺利进行。
(二)全面推进会计核算制度改革
目前,很多武警院校的财务部门在银行各自开立账户,分别进行会计核算,造成了资金分散、核算内容不完整、会计监管不力等问题,制约了部队党委对财务工作的统一管理。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成本核算程序,将正常经费的收支核算和武警院校成本核算合二为一。通过一个机构、一个账户建立既符合全军统一的会计核算要求,又能满足武警院校经济管理需要的新型会计核算制度。这有利于加强武警院校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优化武警院校会计核算管理办法。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
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使财务信息得到集成和综合,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这有助于部队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高整体竞争能力,有利于部队的信息化建设。
(四)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
目前,武警院校的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发展不够均衡,知识结构与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需要不够协调,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培养渠道单一,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因此,财务部门需要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工作人员培养机制,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及时推荐优秀的财务工作人员到部队院校和地方高校进行培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用人制度改革,全面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有利于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武警院校的发展。
总之,武警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是保证学校正常军事化管理、各项事务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强后盾,是部队院校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务集中管理制度,全面推进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其仪.部队财务管理现状和对策初探[J].经营管理者.2008
[2]刘晶.加强军队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4
[3]郭际伟.谈如何加强部队院校财务管理[J].武警学院学报.2003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劳务形式的特点、各自的优缺点及高校财务工作特点的分析,认为高校财务可以通过先在部分服务业务中试行劳务派遣形式,然后根据执行的情况逐步扩大试行的范围,并根据试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流程和考核方式。通过试行劳务派遣形式,不断积累用劳务形式完成高校财务服务工作的经验,并最终实现高校财务服务业务外包形式,从而既解决了“报销难”问题,也使本单位的财务专业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此外本文还阐述了高校财务采用劳务派遣工作方式前需做好的准备工作和实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高校 财务 劳务 报销难
高校大规模扩招和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等原因都使得高校预算经费逐年增加,又由于大多数高校把科研到校经费作为对教师的考核指标之一,使科研经费大幅增加,这些都大大增加了高校财务的工作量,但受困于管理人员编制、部门工作效率、绩效水平等原因使得高校财务部门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工作人员,“报销难”成了高校财务存在的普遍问题。
当然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方式是提高工作效率,但当工作量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提高工作效率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如何能既不影响部门绩效考评中有关工作效率的指标,又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财务部门领导开始考虑是否能通过其他劳务形式完成部分工作,使用公用经费解决这一问题。其他劳务形式无非两种,一种是劳务派遣形式,另一种是业务外包形式。那这两种劳务形式是否能应用于高校财务处呢?
一、首先要弄明白这两种劳务形式的特点
(一)劳务派遣的定义及特点
百度字典中给出“劳务派遣”的定义是: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等,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的一种较新的劳务用工形式。
根据各单位采用这种劳务用工形式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完全派遣、转移派遣、减员派遣、试用派遣、短期派遣、集体派遣等多种形式。现在一些高校的后勤部门出于减少劳务纠纷目的采用转移派遣的劳务形式。
(二)业务外包劳务形式的定义及特点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给出的“业务外包”的定义是: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组织(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像高校普遍存在的与保洁、保安公司签订的合同就属于这种劳务形式。
这种劳务形式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工单位与劳务提供者的关系,已经从用工关系转化为业务合作关系(即平等主体之间民事合同关系)。
这两种劳务形式现在大多是在一些临时、辅助、可替代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以前的高校财务都是把“财务管理”作为自己的工作定位,在执行服务职能的同时肩负着完成各个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这是不符合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的业务范畴的。但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财务中服务的职能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不断发展中的高校对财务部门提出了“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随着工作量的增加,繁琐的、简单重复的劳动内容也在逐渐增多,考虑到劳务派遣方式和业务外包劳务形式能够更好的保证人力资源随业务增减而“随需应变”特点,使高校财务的负责人开始考虑采用这些劳务形式。那这两种劳务形式哪一种更适合高校财务工作的特点呢?
二、根据两种形式的优缺点和高校财务工作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务形式
(一)将这两种劳务形式进行比较,其区别、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如下
劳务派遣形式虽然是劳动者与派遣公司之间签订劳务合同,但一旦发生劳动纠纷,用工单位仍存在与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业务外包劳务形式,用工单位脱离了劳动关系或者劳务派遣领域的“雇主责任”,不存在发生劳动争议的风险。
与业务外包形式相比劳务派遣形式可以由用工单位自己自行招募、选拔、培训人员,再由派遣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招聘来的员工能更好的满足工作需要,且更便于管理。业务外包形式只是与承包方签订合同,明确其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不能完成任务时需要承担的责任等,由于承包方的水平和对工作任务的理解会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且劳务人员只服从承包方的命令,高校财务没有管理其工作人员的权利。
(二)分析高校财务工作的特点及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劳务形式
表面看业务外包形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劳务方式,高校财务只需要把外包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详细的写在合同中,然后检查外包业务完成情况,完成了,按合同支付承包方合同款;未完成,按合同条款要求改正或赔偿。承包方根据情况安排工作人员,高校财务不参与这部分人员的管理。这种劳务方式说来简单,但真正实行起来却存在很多困难。
(1)现在财务业务外包的专业公司很少,大多数会计服务公司是私人的,公司规模小,工作经验少,与这样的公司合作存在很大的风险;
(2)高校财务工作根据学校学年度工作特点,会出现年末、学期末阶段性工作量突然大于平常工作量几倍的现象,业务外包工作人员对工作单位无归属感和责任感,突然的工作压力让他无法承受时,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妨害到工作的延续性、服务提供的持续性与稳定性。而会计服务公司由于规模限制,人员的调配能力差,可能造成一时的岗位空缺,这样反而会进一步激化“报销难”的矛盾,影响高校财务的正常工作秩序。
(3)现在已经有个别中央属的院校在试行这种劳务形式,但也都是刚刚起步,成功经验很少,可以参考的列明外包工作内容和详细要求的合同更是不可多得。高校财务采用这种劳务形式前,必须要组织具有管理经验的人员对高校财务可外包的工作内容和如何考核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内容进行详细地分析,拟定合同条款。一旦试验不成功,将影响正常财务工作秩序,甚至会在校内造成很坏的影响。这样不仅没能解决“报销难”问题,还可能让校内各部门对财务的工作水平产生怀疑。
鉴于现在既无可参照的成功经验,又缺少有高水平的承包商的现实情况,采用这种劳务形式的风险不在可控范围之内。本人认为根据高校信息化的程度和工作分工情况,如果确实要采用其他劳务形式,应首先选择劳务派遣形式作为过渡,在条件成熟时再采用业务外包形式。
三、采用劳务派遣形式积累经验,最终实现简单、繁琐财务服务业务的外包
确定了要采用劳务派遣工作方式后,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达到什么标准,我们才能认为可以采用这种劳务形式了呢?
(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将所有风险置于可控范围之内
1.进行可行性研究,合理安排可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的工作内容;
高校财务部门需要对本部门的工作内容进行全盘分析,认真区分管理工作和烦琐、重复地服务性工作,合理划分可进行劳务派遣的工作内容,并明确应达到的工作目标。
2.设计严谨的工作流程;
划分为劳务派遣工作的内容一定要设计一个严谨的工作流程和考核方法,从流程上进行规范,实现对每个劳务派遣岗位的监督,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在设计严谨的工作流程的同时,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明确和规范,使劳务派遣人员在短时间内进行培训,就能适应岗位要求和实现随业务增减而“随需应变”优点成为可能。
3.风险预警机制;
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于劳务派遣岗位的工作内容应尽可能通过计算机控制,减少需要其人工掌握的标准,让劳务派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明确的工作定位和工作目标,这样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校内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与派遣工作人员发生矛盾冲突的可能性,并可以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查阅、定期对劳务派遣工作的状况进行评估等方法,及时掌握劳务派遣的工作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进行市场调研,寻求与口碑好、经验丰富的派遣公司合作;
好的派遣公司有成熟的劳务派遣工作经验,有丰富的可利用的人力资源,有随时调配劳务派遣人员、避免发生劳务纠纷和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履行合同的良好的信誉。
5.签订合同并附明细需求,防患于未然。
高校财务采用劳务派遣毕竟还是个新生事物,拟定详细的需求,解决问题时有据可依,发生无可依据的事件时及时协调,并签订补充协议,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这种劳务形式。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应该说已经具备了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的条件。那真正实行过程中又该关注哪些问题,才能确实保证这种劳务形式发挥出其优势,提高高校财务的服务水平呢?
(二)参与劳务派遣工作全过程的管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1.最初采用这种劳务形式时,根据高校财务的工作特点和要求,最好还是由派遣公司参与,财务处自己选聘、培训工作人员;
(1)《劳动合同法》虽然明确,符合法定条件,用工单位的可以按照“退回机制”将派遣工作人员退回,但这在实际执行过程受到许多限制,并容易引发劳动争议,甚至影响学校声誉。而且大多数劳务派遣公司缺乏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招聘经验,高校财务处对本身工作需要和要求更清晰,选聘的人员更容易满足工作需要;
(2)最初采用这种劳务形式,强调劳动纪律、对派遣人员进行工作培训最好也是高校财务全程参与;
(3)在合作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成本效益原则和派遣公司与本单位的合作情况决定是否全权委托派遣公司处理这些工作。
2.安排专门的人员做好与劳务派遣单位和派遣工作人员的沟通管理工作;
高校财务部门不要期望劳务派遣工作的一切都会按照事先签订的合同发展,而对采用劳务派遣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不闻不问,财务部门还是应该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了解本部门派遣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及各种保险的发放缴纳情况;派遣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关注派遣工作人员情绪和对派遣公司不满意的环节。需要高校财务部门及时与派遣公司进行情况反馈,交涉和沟通。这不仅关系着派遣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和服务水平,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与派遣公司一起承担劳动争议的连带责任。
从另一个方面讲,通过共同探讨也可以协助外包劳务派遣机构改善工作流程、持续提高服务水平,为以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逐步尝试、逐步推进”,保证高校财务工作健康发展
高校财务在实践劳务派遣方式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结劳务派遣中的工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不断采取改进措施。根据需要开始可先小范围试验,然后再逐步尝试。不断地探索出更完善的工作流程,不断地积累与派遣公司沟通的经验,最终实现高校财务服务业务的外包,让高校财务有限的工作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财务工作内容的发展变化,其中一些繁琐、重复的服务业务越来越多,可以尝试将这些业务转化为派遣劳务形式或业务外包形式。但考虑到这两种劳务市场发展不成熟,高校财务业务外包无经验可循等情况,直接实行服务业务外包这种劳务形式存在太大风险,建议先采取劳务派遣形式,通过逐步尝试,逐步积累经验的方式,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最终实现财务服务业务外包,使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学校管理层出谋划策,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财务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企业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