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诚信活动

科研诚信活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诚信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诚信活动

科研诚信活动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本教研;新课程;教师

教学研究活动历来都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堂教学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我认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共同提高的需要。在最基层的农村学校,不少教师对什么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等问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些问题结合自身从事教学研究的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认识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即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教研是在以往学校的教研活动基础之上的提升。在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有了新的内涵并被赋予新的使命。首先要把教研作为一项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其次,校本教研更强调的是实践性研究。

校本教研有什么特征呢?(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且拟定主题,最后通过教研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教学研究的工作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另一方面,校外教学研究机构不仅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还要更多采用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倾听和反映学生和教师以及校领导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问题。(2)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学研究不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因此,校本教研,必须提高广大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3)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而直接目的。考察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系起来。

二、校本教研――常规教研活动的延伸和深化

新课程实施以前,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多由教师个人完成,它是常规性的,是课堂教学前必须要做的,层次低、难度小、内容少。在全面深入实施新课程以来,校本教研活动多由教师共同完成,它是研究性的,层次高、难度大、内容多,它是群体性的智力活动。教师的备课、授课以及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方面的提高不再被看作个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被看作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师作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体,他们不仅是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者,还是其教学行为的反思者、研究者,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共同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校本教研以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研究的结果又作用于教学,它是以常规教研活动为基础而开展的研究性活动。这样的活动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缩小了由于个体水平差异带来的教学上的差距,同时也提高了评课议课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应把校本教研看作常规教研活动的延伸和深化,把常规教研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进一步扎实开展。

三、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伴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而提出的校本教研本身就是一项教学研究制度,它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学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它提倡“合作互助”“以研促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呢?

首先,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要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校本教研是教师素质、教学水平赖以提高的重要手段,校本教研也是教师减“负”的重要手段。其次,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一套切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把校本教研看作教师工作量的一部分,既要在时间、经费上给予保证,又要激励教师平等参与;既要保证常规教学管理,又要保证校本教研扎实开展。在教师教学反思的基础上,组织收集教学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并将问题分类,属于学校办学方面的,学校根据每一个问题制定出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程序,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属于学科方面的,学科教研组根据每一个问题制定出本组的校本教研活动程序,学科教师依据校本教研活动程序开展教师共同研究。校本教研要坚持“具体问题即课题”“人人参与”的原则,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要互相交流、帮助,再加上专家(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专职教学研究人员)引领,这样依次进行校本教研,它就不再神秘,就成了大众化、平民化的活动。在长期的研究活动中,教师渐渐地习惯了思考、研究就不知不觉地转变成了研究型教师,也就达到了教学质量、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提高的目的。

科研诚信活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生主体 实践能力 学科特点 共同发展

近年来,由于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推进,我在教学中也逐渐渗透了一些新课程理念和方法,尤其是英语研究性学习,我在每个学期都会设计一个教学板块进行尝试。几年下来,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也体味过失败的苦涩,总体来说,进步不是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比较随意,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比较模糊,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和实施――包括研究进程基本上是由我决定的。学生不能充分地参与活动过程的管理,导致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并且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动机不是从学习活动本身所获得的,而是来自外部环境――尤其是教师的压力,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内在的动机、兴趣的支撑。实质上,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离开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再有技巧的教学活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自身尝试探究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自主创造、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为此,我在近期指导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基于新课程理念,以课题的选择为契机,逐步将我的学生引入了研究性学习那新奇、愉快,充满创造力的空间,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对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1 选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主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从课题的选定、方案设计到实施,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符合时展需要的。因而,初中英语新课标也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议,指出“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基于这一点,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性题目时,就应该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为基本立足点。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在民主的师生交往与互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促使他们在选择与确定研究性题目的过程中凸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以此为契机,引导他们把这种主体意识贯穿于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始终,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主动、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学习主体。

2 选题也要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并不意味着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让教师退出课题的选择,不介入,不参与。初中学生毕竟还比较小,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包括课内的、课外的和自我学习方法的研究,如果完全靠学生自己探究获取费时多、难度大,况且没有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的完全独立的选题也易产生盲目性,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及研究内容的难度,帮助学生选择切实可行的题目进行研究。

3 选题必须有利于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生成

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性学习的主旨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进行的,它与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旨趣不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因而,它特别关注学生从特定学习活动方式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基于此,在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性题目时就应该特别注重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生成。或者让学生把已习得的知识综合运用到主动探究的学习实践中,将学生个性特长同小组协作有效结合起来,或研读文本、掌握规律,获取知识;或贴近生活,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从而既培养了创新精神又锻炼了英语实践能力。

4 选题要建立在英语学科特点的基础上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其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同生活紧密相接的,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立足课堂、开拓思维,“从自然到社会生活,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从现实世界到历史和未来,都可以是研究性学习的对象。”研究内容的丰富,使得有些活动脱离了英语本身的学科特点,记得我在教学中,曾结合“节日”,曾指导过一次研究型学习活动――“我身边的节日”,学生们基本上从我国传统节日――包括一些富于我们兰州地域色彩的民俗节日入手,搜集了好多资料,做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可时候反思一下,好想在学生英语学科的素养的培养方面没起到多大作用。由此看来,一些来自社会生活中的题目虽然与学生很贴近,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如何将其同英语学科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是我们更要关注的问题。

5 选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科研诚信活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策略

1.前言

地理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在高中生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活动教学是高中地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近年来,高中地理课程――活动教学已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使得高中地理教学走出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活动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说,动教学模式是实现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

2.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对于当前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观念。由于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通常都不太重视地理教科书章节以外的活动,只注重讲解教学的内容,这样很易导致地理教学的质量不高。而且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会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授地理知识,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最终降低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点。在高中时期,学生的自我价值在不断地提高,自我意识也随之增强,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高中生的独立性较强。虽然他们并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不会盲目接受教师的建议和指导,一般都以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再加上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长期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致使一些学生、家长和学校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不足,并不重视地理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整体下降。然而,在学习中,虽然高中生的心理会表现出严肃、冷静的特点,但他们的学习地位仍然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根本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佳,最终导致地理教学效果较差。

3.新课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3.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地理教学的质量,还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数量。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伴随着高中地理知识的逐渐增加,然而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也逐渐变高。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增加学生地理知识量的同时,要扎实好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涉及知识相对较多的内容时,应防止过多地理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在学量地理知识时,能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但要是在一节课的地理知识数量过少的话,将会很浪费时间,同时也不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学习地理知识。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能力,使得活动教学内容能够很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3.2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理念下,应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标准,在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和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自主性。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并让其积极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还可以跟别人一起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到“时区和日界边”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安排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讲解,再寻找另外相似的题目来讲解,经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演练,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3.3加强活动教学内容,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地理教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取合理的活动素材和科学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例如,在教到人教版高中地理课程《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时,教师应开展一些相关课题的课外活动,选择科学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举例子来说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了解一些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丰富活动的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活动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4.结束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应用活动教学模式对高中生的地理课程进行教学,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水平。活动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地理教学方式,但是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还学要教师们不断的努力,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活动获得丰硕的成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最终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科研诚信活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师;教科研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对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等一系列新面孔,教师必须由传统的“教书匠”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最佳教学途径,谋求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自觉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和自我监控,促进自我成长,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这一点对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来说也不例外,尽管我们的困难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大。自2001年秋开设小学英语以来,通过对我市小学英语教师三次大规模的调查,发现师资情况非常严峻,近50%的教师只经过短期英语培训,70%的英语教师是兼职,80%的小学英语教师跨课头,很多学校都是一名英语教师同时担任三、四个年级的课,甚至还有几个学校共用一位英语教师的现象。面对如此严峻的师资情况和课程改革对新型教师的迫切要求,如何让我们年轻的小学英语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呢?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大处着眼

大处着眼即充分认识教科研活动对我们教师成长的重大作用。虽然广大教师都是在一线工作的普通教育工作者,而并非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教育专家,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教师以往所熟悉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在短期内把握好新课标、新教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教学研究,尤其对我们年轻的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这种方法更为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功”,虽然我们小学英语教师任务重,负担多,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进行有效的教科研活动,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调整自己,创造教学新经验,探索教学新策略、新方法,在繁重的教学中实践我们的教科研成果,不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使我们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工作也更轻松,更愉快。

二、小处着手

小处着手即教师教科研的微观化,教科研在许多教师的脑子里是十分高深的学问,总认为自己是一线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进行那些理论研究,其实他们是把教师的科研模式与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研究混为一谈,教师的活动范围是在自己工作的学校之内,教学研究的重点只能在教学的细小环节,比如“提问”,比如“答疑”,比如具体一课的教法等等,即研究内容要微观化,让自己的研究过程同时也是自己的教学过程,并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研究的课题就是要完成的某项工作的全部或一部分。研究的成果首先是使自己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负担得到了减轻;别的教师来学习,这种成果便得到推广,你的教科研便有了更大的意义。例如辽宁省东港市的小学教师姜兆臣发现小学五、六年级仍过不了常用字的识字关,就和另外两个老师一块研究,用我国“千字文”、“三字经”的思路,把常用字全按现代语法词汇,编成“四言”、“五言”、“七言”体裁的课文,让本校的小学生去学,结果学生不仅识字速度大大提高,小学毕业生即兴作文水平还超过了初中一年级水平。姜兆臣的研究受到中央教科所的关注和帮助,定名为《韵语识字法》。现在不仅全国31个省市广为传播,而且传到海外,成为外国人学汉语的手段。所以题目小并不能说明研究没有意义,试看《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和《汉语拼音在音标教学中的正迁移研究》哪一个更适合教师作为研究课题不言而喻,因此教师的教科研一定要从小处着手,不可求大求全。

三、善于积累

科学研究最珍贵的是第一手的实践资料,作为一线教师在这方面具有其他教育专家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摘下科研的神秘面纱,把日常教学工作与科研结合起来,用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光来看平时的工作,注重积累,研究素材。实际上对教师而言,其科学研究就是在平时较为深入地观察、思考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象和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效果,及时地作出必要的记录。到一定时间之后,再去分析研究这些一手材料,用一些与之有关的理论解答一些问题,或提出一些问题。无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之外单独搞研究。如对《大班教学下小学英语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活动》的研究,这本来就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关注的一个热点,如果我们把平时的观察及所使用的一些方法进行记录和不断总结,也许就会发现某种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教育科研时也因有自己的丰富资料为基础,而使科研进行得更顺利,效率更高,结果更有说服力,研究更有意义。

四、注重实践

目前,教师的教科研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实效性差,一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把参与教科研作为一种时尚,或仅作为自己职评、评优等得分的需要,这样的“教科研”,往往只有形式而没有实效,另一个弊端是教科研成果异化,许多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一谈到成果就是写论文,把论文等同于成果,导致教科研课题研究缺乏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实质性研究过程,这样的研究对教学工作的改进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实际上,教科研论文是“写”不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做”而后成文,才是科研论文。因此,“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等,这类文章不是科研论文,浅谈、深谈都是“谈”;“观第三届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有感”等,这类文章也不是科研论文,感想、体会都是“想”;“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等,还不是科研论文,你见、我见、大家见,都是“见解”。不“做”是出不来科研论文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面铺开,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面临着许多复杂和深层的问题,我们必须让科研走进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也只有更多的从课堂教学着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才能有效展开,才能达到改进实际教学工作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减轻我们教学负担的目的,因此我们的教科研活动一定要注重课堂实践,真正“做”出而不是“说”出、“想”出、“见”出其成效。

五、团结合作

这里的团结合作主要指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学校进行教科研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教师实现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方式。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信息和经验通过同伴互助式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并使其价值最大化。比如:课堂教学中的小灵感、教授某个难点的小窍门或英语学科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等等,这些点滴经验在孤军奋战中是享受不到的,而在同伴互助中却可实现彼此的互补共进。同时,帮带式的同伴互助还可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实现教师的整体提高。因此,我们势单力薄的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发扬同伴互助的团结合作精神,搞好我们的教科研工作。

六、完善自我

科研诚信活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学指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0―0025―04

自主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主动对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做出选择、控制和调节的一种学习方式。具体来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1]。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既有来自个体内部的主观条件,也有来自个体外部的客观条件。信息技术作为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客观条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内部条件根据庞维国先生的归纳,包括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心理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之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控制基础之上的“坚持学”[2]。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一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概况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掌握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常用方法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进行教育研究的初步能力,要求能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撰写规范的科研论文,进行规范的科学研究。课程的重点在于基本研究方法的运用,这是一门方法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本人以往的教学多以口头讲授为主,学生多以记忆各概念及方法的定义学习为主,考试多以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为主,实际上教学目标定位于通过学生的记忆,理解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念,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很难有兴致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况且教学效果也不好,尽管学生学习了“研究方法”,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论文撰写不规范、研究方法选取不科学、假设不合理等现象屡见不鲜。为了改变这种所学理论知识不能解决实践问题的教学现状,2006-2007年本人在2003、2004级《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教学中进行了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改革实践,借助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的网络协作学习平台WebCL(省略)进行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网络交互的教学形式,考核主要参考平台的电子学档成绩和各个主题的完成评价结果,使学生能够通过主题学习的形式,运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进行规范的科学研究。目的是改革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高校的信息技术资源,提高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设计思想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涉及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各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方法及研究论文的撰写等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后发现,该课程的某些教学单元内容可以以主题学习为主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因为这些主题单元的学涉及一些陈述性的知识外,更多的是一些需要深加工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这些内容的掌握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平台提供的相关学习资源,以探讨学科的前沿问题、探究学科的热点问题等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学习,利于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本人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主要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学习方式为主,设计了多个适合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主题,如表1所示:

三 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

通过《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本人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它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各个维度,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设计自主学习活动,逐步促使学生达到“能学”、“想学”、“会学”和“坚持学”四个自主学习的递进层次而概括出的,模式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主要包括递进的“能学”、“想学”、“会学”和“坚持学”等四个层次。当学生自我意识形成时,学生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最低层次“能学”;学生在“能学”的基础上假如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生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第二层次“想学”;学生在“能学”、“想学”的基础上假如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第三层次“会学”;学生在“能学”、“想学”、“会学”的基础上假如能用意志控制自己,激励自己坚持学习,学生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最高层次“坚持学”。教师借助信息技术,通过设计相应的自主学习活动引导、诱导、指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使学生逐步达到“能学”、“会学”、“想学”和“坚持学”等层次,就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这里教师的导学作用是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而逐渐减少的,教师的“导”要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体现从教到学的转化。其实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作用是渗透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各个层次以及低一层次向高一层次的提高过程中,为了表述简洁这里只在整个模式图的下方用箭头示意。

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对学生来讲每个层次都有培养的重心,对教师来讲每个层次都有具体的教学设计环节,那么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利用信息技术设计适当的自主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设计案例

由于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形成,并因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信息能力基本“能适宜自主学习”,本人又选择了“能适宜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学习主题,所以各案例是在学生“能学”的基础上设计的,案例设计中更多分析的是“想学”、“会学”和“坚持学”各层次的设计策略,下面列举学习主题为“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案例。

该教学内容是调查研究法中的问卷调查法。调查研究法是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中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开展教育技术研究的一种方法。常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等方式获取资料。其中问卷调查就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而编制成的一套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回答的一种收集资料的工具,同时又可以作为测量个人行为和态度倾向的测量手段。该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编制调查问卷的方法。

由于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卷,调查自己关于某一问题的意见、态度或看法,对调查问卷的形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方法的运用,所以该单元的教学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支持下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策略可以选用各种自主学习策略,本案例主要选择以支架式教学策略为主。

教学时本人设计了一个具体的学习主题,即“围绕有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因为本课程开设时学生刚刚结束教育实习,比较熟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要求学生通过Webcl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资源(如图2所示)和教学参考书学习(1)调查问卷的类型有哪些?(2)调查问卷由哪些部分构成?(3)调查问卷设计的程序流程是什么?(4)问卷调查如何实施?(5)其特点是什么?等内容。(概念框架是实现支架式教学的基础,它是帮助学生智力向上发展的“脚手架”)

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第(3)个问题“调查问卷设计的程序”时问题比较多,主要集中在设计程序容易理解,但是程序的具体运用掌握不好,针对这一实际问题除在课堂上讲解和平台交互中具体解答某些同学的个别问题外,又将学习主题分解为具体的问题,指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或另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分组设计问卷:

 关于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有关教材的问题

 关于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有关教师的问题

 关于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有关学生的问题

 关于校校通工程和校园网建设的问题

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课程改革试验的问题

 关于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有关资源开发、资源整合、资源库建设的问题[3]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通过主题设计和问题情境的创设,诱导学生“想学”)

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具体问题,相同问题的同学分为一组,以便学生就相近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容易使学生在讨论中引起共鸣或争执,进行有意义的探讨,期间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意义的指导,本实例通过课堂或学习平台随时指导并提醒学生设计问卷时注意:

 明确调查目的――现状描述、关系分析、因素分析、需求分析

 选择调查对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

 确定研究变量――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变量的变数项目有哪些?

 问题的排列顺序――类别性顺序、时间性顺序、内容性顺序、逻辑性顺序……

然后,学生可以参阅学习平台上教师提供的范例问卷,每人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攀升,指导学生“会学”)

最后,将设计完成的调查问卷传到学习平台上,师生共同进行交流、评价、给出成绩,并选出典型设计问卷(优秀代表或具有典型问题的代表),分析不足和问题,交流设计感想和体会。(激励学生赶超榜样,激起学生的竞争热情,促使学生进一步 “坚持学”)

这是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的教学实例,学习支架的形式很多,在必要的时候随机对话、解释、合作都能成为学习支架。提供学习支架的形式随学习任务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是范例、建议、向导、图表等。在本教学实例中用到了:

 问题支架 用不同层次、角度、深度的问题搭建起学习支架,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习就不断深入[4]。例如,该主题学习时设计的是问题形式,组成的是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

 范例支架 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往往包含了特定学习主题中的重要学习步骤或典型的成果形式。教师在学生学习之前先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作为参考,并得到启发[4]。例如,为了学生掌握问卷的编制,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就同一问题,本人在学习平台上给学生提供了关于“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成本效益问题研究”的不同调查问卷(校长问卷、教师问卷、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问卷、电教馆馆长问卷)作为范例支架,引导学生编制科学合理的问卷,这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就同一问题“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设问题”中的“教师问题”、“教材问题”、“学生问题”等不同对象设计问卷。

 建议支架 从不同角度、层次、深度提出关于问题解决的建议,引导学生学习[4]。例如,本实例中教师在学生编写问卷时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能对学生掌握问卷编制方法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围绕一定情境、以若干问题为支架进行自我探索的学习方式,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学生的主动提问、交流协作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我监控和反省能力;教师的正确、适时指导,帮助学生沿框架攀升,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意义构建。该案例是按照自主学习的“能学”、“想学”、“会学”和“坚持学”四个层次设计具体学习任务的,通过问题支架诱导学生“想学”,通过范例支架和建议支架指导学生“会学”,平台设立的电子学档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的记录并随时计入成绩以及典型问卷的评析促使学生能够“坚持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中得以提升。这门课程多个主题的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螺旋上升,逐步提高,直至学生的学习完全自主,教师的指导也可以完成由扶到放的转变。

五 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提出的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层次清晰、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强,能帮助教师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层次和培养的阶段性目标提供依据,为教师引导、诱导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提供完整而清晰的思路,为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当然,探究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本研究只是一个初步探究阶段,研究的时间短,实践的范围窄,作为普遍经验推广有待在教学中进一步实践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

[2]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