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项目保障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新世纪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曹妃甸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毗邻京津两大城市,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曹妃甸在建设过程中要高标准严要求。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注定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曹妃甸工业区应尽快搭建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介入平台从而推动曹妃甸成为北方最先进的循环新型工业化基地。
1、曹妃甸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搭建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是针对曹妃甸工业区建设中科研项目合作情况的研究所提出的概念,它是指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国家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合作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本着“平等互利、资源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的一种组织形态。
政府从微观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转变成宏观调控者,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是平台建立和成长阶段的第一推动力;企业是平台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实施创新的主体,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通过与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形式项目管理论文,满足技术创新对于合作长期性、深入性的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知识和创新的源泉,聚集了大量人才资源、学科资源和创新成果资源,具备优良的基础科学和前瞻性科研环境,对平台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1]。
根据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功能需要,可以将该平台分为六个模块,分别为文化模块、信息平台模块、智力支持模块、资本支持模块、中介服务平台模块、政府支持模块。该平台以文化模块为催化剂,信息平台为科研介入接口,通过智力
支持、资本支持和中介服务平台三大核心模块,在政府支持模块的辅助下高效的为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服务提供科研服务。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搭建功能模块图如图1
图1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功能模块图
文化模块的建立有利于营造园区和企业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激发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欲望,从而不断完善曹妃甸工业区平台文化建设;信息平台模块是指通过建立一个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信息交流中心,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等主体广泛的在该平台进行有关技术创新的信息交流、引导、转化和传播;智力支持模块的功能是为曹妃甸企业进行科研项目引进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同时,加快曹妃甸及周边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高素质科研人员的步伐,并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为曹妃甸提供智力保证;资本支持模块则是建立以风险投资为主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投资与融资体系,完善曹妃甸工业区的投融资环境,帮助曹妃甸内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成长;中介服务模块的形成,有利于知识、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的流通,具有加速整合的功能,是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催化剂;政府支持模块在该平台中的功能主要是管理与监督,具体而言,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定期对该平台进行考核加强平台的管理,保证平台健康运行,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组合式的科研扶持政策, 加快企业的成长。
2、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
运行机制是指一个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过程和方式,它是制度框架内的组织和行为的规则和方式。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同时无论是科研介入平台的整体运行还是各子模块的运行都有其固有的运行原理与过程。曹妃甸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六大模块,为了促进政企学合作,提高科研创新的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运行机制主要分三块内容:市场调节机制、创新机制、要素间的关联机制。
2.1、平台运行的外部环境调节机制
外部环境调节机制是指市场调节机制期刊网。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企业才会具有技术创新和结网的内在动力,进而才会自觉按照平台的要求项目管理论文,对自身行为加以完善,以便更好地参与系统的运转,最终各主体就会逐渐形成一些适应平台环境的特点。
对于曹妃甸工业区的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但是,技术创新活动并不是集中在一个企业内部完成的复杂的技术系统,它必须通过大量企业之间长期的、无限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才能建立起来。因此,企业就迫切需要与其它行为主体结网。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而言,当曹妃甸工业区的市场机制不完善时,就会缺乏对科学与技术进步进行价值表征的价格信号,只有通过政府直接划拨科研经费由,这就导致了高校与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及研发的动力来源于政府指导下的技术推动,不利于提高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而在较为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发展不完全依赖政府,而是积极走产业化的道路,更多地与企业进行科研交流合作。总之,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驱使高校与科研机构产生构建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动力。对于政府而言,市场机制的建立促使曹妃甸工业区成为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主体,这样,政府就会真正关注区域利益,关注工业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产生强烈的促进构建平台的要求,并且改善自身组织的一些行为,逐渐发育成平台环境所要求的政府。
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为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相互交流的界面,使创新平台的网络联系渠道得以不断开辟。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往往互不来往,交流难以在区域内形成网络,而市场机制给各行为主体跨越自身组织边界进行交流提供了机会。市场机制促进了资源在平台中的顺利流动,实现优化组合。在市场机制引导下,各行为主体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渠道,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种资源高效流动。并且市场机制可以提供准确的信号项目管理论文,促使资源的流向带有趋利性,使网络中的资源趋于流向能产生创新集群的行为主体。
2.2、平台的创新机制
创新是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该平台只有在各种创新机制的协调和影响下,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创新平台的创新过程受到创新机制的支配,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创新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和管理创新机制[2]。
(1)技术创新机制
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主要形式,它是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及科研机构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以其创造性的构思和市场成功实现为基本特征的层次性技术经济活动的综合全过程,它由新设想的产生(获取)、研究与开发、中间试验、商业化生产、市场销售与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构成。而技术创新机制是指科研介入平台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决定创新者技术创新绩效的一整套机构和制度,也可以说是一个有关支持和促进技术创新的完整的体制。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技术创新机制主要由创新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四个相互联结相互协调的部分组成。创新机构主要包括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包括高校图书馆、科技数据库、公共基础设施、孵化器等基本设施。创新资源指资金、人才、信息、知识、专利技术等。创新环境是政策与法规、管理体制、市场和服务的统称,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技术创新机制通过对平台各部分的协调,有利于形成信息网络、建立大型科研设施、技术产业中试基地等硬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新区创新文化等软环境,并通过协调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影响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从而最终实现创新。
(2)制度创新机制
制度创新机制是指制度主体通过建立新的制度构建,并通过该制度的运行能获得追加利益。制度创新机制在整个创新机制中居于基础和保证地位。技术创新作为技术与经济联结,为促进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新技术应用与商业化活动,更离不开制度的约束。科研项目介入平台本身作为一种制度性的系统安排,其运行过程要受到制度创新机制的影响和支配期刊网。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知识创新,如果不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协调运作,其结果不是有名无实就是事倍功半,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所有制结构合理,产权明晰,权、责、利相匹配,分配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制度创新机制,引导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3)管理创新机制
管理创新强调创新是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在管理领域,创新不只是一种职能,而是管理思维的变迁所形成的新模式。在科研介入平台中,管理创新机制对主体的创新行为和活动及整个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环境都会产生影响。从宏观角度而言项目管理论文,管理创新机制直接影响着政府管委会的行为,管委会在该机制的协调下,往往会精简机构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高效运行机构,从而为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从微观层面的企业而言,在管理创新机制的协调和促进下,新区内的高新技术和传统企业通过不断提升管理质量,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
2.3、平台的要素关联机制
科研介入平台的各创新主体之间、创新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平台创新功能的发挥受各种关联机制的影响。具体说来,要素之间的关联机制主要包括产业聚集机制、政企学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及创新服务机制。
(1)产业聚集机制
科研介入平台作为支持曹妃甸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加快社会发展,而且使区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区域创新的源泉。成功的科研介入平台可以促使新企业不断地繁衍,区内企业之间频繁的相互作用可以减少交易费用,产生协同效应和集聚效益,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化和升级。从地区的产业联系来看,只有当孤立的企业间形成有机的集聚,企业间产生的物资流和信息流汇成网络时,科研介入平台的功能才能得以实现,而这些都是产业聚集机制起作用的结果。
(2)政企学合作机制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需要在政企学合作机制的调节下进行的。政企学合作机制的发挥要求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的联系,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企业可以针对自身需求和条件,充分利用外部技术优势,弥补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避免盲目投入和重复开发,降低创新风险。科研机构可以面向市场,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针对企业的技术需求,组织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总之,政企学合作机制的发挥可以将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
(3)风险投资机制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功能的发挥离不开风险投资机制的协调。在平台内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有利于坚持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利用科技项目经费对重点项目进行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项目管理论文,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同时,通过拓宽资金渠道、发展资本构成多元化的创业公司,规范创业投资企业产权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创业投资的市场准入机制。
(4)创新激励机制
各组织机构参与合作创新的积极性是曹妃甸科研介入平台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平台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还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曹妃甸工业区及周边地区是精英人才的汇集地,在技术资金人才都具有超流动的特征。通过建立政策激励、产权激励、考核激励等创新激励机制,有助于企业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地在联系在一起,发挥人才的创新潜能。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有利于形成风险分担受益共享的激励机制,风险共担受益共享的新型机制的建立,不仅让员工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而且还为员工发挥其创新潜能提供制度保障[3]。
(5)创新服务机制
在创新服务机制的协调下,科研介入平台创新服务平台的运行能营造有利于园区创新活动的良好环境。曹妃甸工业园区作为我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新兴工业化基地,必须按照市场法则,积极建立和完善各种服务系统和技术信息网络系统,包括孵化器、网络科技信息网络、科研协作网络、人才培训网络、融资协商网络、国际合作网络等,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创新服务机制的运行来有效推动和促进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功能的发挥。
3、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运行保障措施
3.1、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介入平台规划
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发展,要紧紧围绕科研项目的需求发展方向而建设。平台管理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包括曹妃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全面实施,因此应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分步实施。
考虑到科研项目合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及科研项目合作对于投资环境的优化和促进作用,科研项目平台的建设发展目标分三步走,逐步实现科研项目平台功能的最终完善期刊网。具体是:第一步,建设启动阶段,主要任务是,建设好科研信息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并在发展电子政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部门信息系统和行业部门管理系统,并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为科研项目合作服务提供支撑平台;第二步项目管理论文,建设推进阶段,在正常运作科研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平台会员,引导更多有实力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参与进来;完善中介服务,将涉及科研合作业务有关的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纳入进来,提高科研合作的服务质量,同时,要不断的对信息库进行更新,建立成综合性较强的科研项目平台;第三步初步完善阶段,在科研项目平台高效运作的基础上,提高该平台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与全国范围以及国外的知名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形成规范、开放、共享、安全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培养一批从事科技平台建设的专门人才队伍。
3.2、建立精简高效的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组织机构
建立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委员会,有助于企业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有利于广泛吸收各方面的专业力量成立专家咨询机构,从而加强曹妃甸企业对科技水平问题的集成研究。目前曹妃甸信息化程度不高,普遍存在企业间缺乏联系,缺乏市场信息或且力获取市场信息的问题导致因信息不充分或交易成本过高,而使企业难以把握市场情况。周边高校科研机构也难以通过有效的途径对曹妃甸内企业科研项目上服务提供足够的支持。如此一来,既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联系与交流的障碍,影响了政府功能的正常发挥。减少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水平的体现。
因此,政府必须制定相应计划并筹建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组织结构,专门负责为企业提供咨询信息和产学研服务,设立专项基金资助企业参加各种展览会和交易会,并建立专门场所并定期组织企业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并通过该平台对参与主体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科研合作的效率。以下是该委员会的组织机构。
图2科研项目介入平台委员会组织结构图
3.3、完善科研项目介入平台的法规制度建设
首先,必须加强科研介入平台的法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法律环境。良好的法律环境能促使曹妃甸企业与周边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主体之间建立健康的合作关系项目管理论文,增强网络联系的稳定性,并且还能有效地保护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
其次,要完善知识产权与专利技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管理水平。鼓励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只有通过知识产权与专利技术的保护才能做到。为了推动企业的技术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不仅要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而且要注意学习运用知识产权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工具,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后,要完善科研项目监管制度。从科研的创新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来看,对任何专家的科研项目都应该是可以进行监理的,通过用社会化、程序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取代科研项目管理中目标无法量化、方法不科学、程序不规范、质量无保障、进度难控制和监督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摆脱传统管理的弊端。科研介入平台需要按照客观、透明、明确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科研监管机制,由科研介入平台的主管部门聘请资深的专家组成监理专家组,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目标、质量及经费使用状况进行全程监理,避免科研中的腐败,确保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权益,保持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的统一,实现平台运行的环境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刘慧芬,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base, the security measures of training base is important. Taking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raining base for example, the paper summed up some experiences of th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policy guarantee, organization guarantee, funding, excitation protection, in order to play a reference role o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关键词: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实训基地;保障措施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nstruction engineering;training base;securi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00-02
0 引言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南通市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承担了南通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建设重任。在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起步比较晚,但是起点比较高,在参观国内众多建筑工程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和加强了实训条件建设,建成了一批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实训基地,现拥有实训室31个。能满足专业教学实践、技术研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等工作的需要。保证了“做中教、做中学”高职教学模式[1]的顺利实施,基本上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实践、技术研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等工作的需要。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实训基地的顺利进行,我们在政策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激励保障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按照“集约建设、开放共享”的理念,以工业园、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职教园等为载体,按照“学校主体、政府扶持、行业指导、企业融入”的多元合作模式[2],创新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集教学、生产、技术研发、成果孵化、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区域内高、中职院校、行业企业共享的开放型实训基地。成立学院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审计监察小组,建设办公室下设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组。我们在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建设领导小组
建设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重点专业建设规划并指导实施,研究决定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聘任实训基地建设负责人,落实建设的配套经费与自筹经费,协调相关部门、院(系),在人、财、物等方面保证重点专业的建设与管理需要。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指导基地建设年度报告、中期检查考核和验收等工作。
2 建设办公室
建设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与上级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工作;负责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工作;统筹、协调、指导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起草相关项目管理办法、绩效考评办法等;开展调研、业务咨询和专题研究工作;开展年度绩效考评工作;组织完成基地建设年度报告、中期检查考核和验收等工作;负责基地建设有关精神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工作等。
基地建设所在的相关系(院)是基地建设项目组,是建设与管理的直接责任单位,主要职责是:编制并执行建设方案,完成建设计划规定的任务;确定年度资金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组织实施项目建设,保证项目进度和建设质量;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相关问题;按学院要求编报基地建设年度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验收总结报告;接受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监察和审计;及时报告、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基地综合优势对其它专业和兄弟院校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提高资源共享程度,提高建设效益;开发和维护实训基地建设专题网站,及时展示建设成效并不断更新建设情况。
3 审计监察小组
项目审计监察小组由学院监察审计、国资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基地建设的审计监察;审计项目资金论证报告、年度财务预决算及执行情况;按学院要求编报项目建设审计报告;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审计监察;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购置工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报告、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实行二级项目管理
遵循“项目管理”的思想,按照学院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确定立项基地建设为一级项目,明确负责人,并将一级项目细分为若干二级子项目,实行子项目负责人制度。学院将所有子项目列为院级教学改革建设项目,项目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学院奖励相应的教科研积分。在提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增强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性、可实施性和可监控性。
5 加强过程监控
建立“双月汇报、定期研讨、阶段检查”的项目过程质量监控机制,采取自我检查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学院考核与督查相结合、中期检查与终结考核相结合、定期调研和定期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项目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建设简报,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测和跟进式指导,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开展针对性分析和研究,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绩效。
6 资金保障
建设经费由学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分项目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建设经费按照要求70%用于“硬件”建设、30%用于软件建设,使用专项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及时计入国有资产账,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提高设备使用率。同时通过承担科研项目、提供社会服务、与社会广泛合作、接受捐赠等多种途径,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并加强对建设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
7 结果质量评价
委托“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对立项基地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以帮助发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薄弱环节,进而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并制定科学的规划,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达到基地建设质量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和学生满意。
总体来说,我们在建筑工程实训基地的保障措施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工作,初步实现了实训基地的预定的目标,保证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为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训基地在实践运作上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努力,将基地办成高水平的综合性建筑工程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孙燕.从“做中学”到建构主义———探究学习的理论轨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71-02
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新的思想,将新的思想付诸实践创造一个新的事物的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包含创新思维能力、非智力因素、创新实践能力三个要素,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关键[1]。实践能力只有从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把握其实质内涵,即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时间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社会实践、工作中实际问题所具备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征。由此可知,把实践能力理解成“动手能力”或某一技能是对实践能力的片面理解[2]。
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特征
创新能力具有两个特征:综合独特性和结构优化性。综合独特性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结构优化性是一种深层或深度的有机结合,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新功能。实践能力具有四个方面特征:实践性、情境性、综合性和外显性。实践性是实践能力的核心特征。实践能力孕育于实践活动并只有通过生活、生产实践活动才能表现出来;情境性源于实践能力以“现实问题解决”为特征,而现实问题具有特定的情景;综合性表现为现实问题本身是综合的,其解决也是综合能力的表现;外显性特征表现在实践能力是通过生活、生产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其发展水平也要通过主体实践行为来判断3]。
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因素有很多,表现形式很多,并且结构复杂。只有从多个角度和多层面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原则,根据近年来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比如教学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以及全国性、地区性的各类科技竞赛,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四、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理论教学体制改革。①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师方面,改变传统灌输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单向理论知识传播过程的方法,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模式,活跃课堂学生积极讨论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方面,鼓励学生课堂讨论,丰富课堂教学模式,采取一定措施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化知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本专业当前技术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研究热点等,倡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形成对事物主动思考的质疑能力,培养创新意识。②考核评价体系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两个方面。从教师考核评价方面,考核包括授课模式、授课方案、技术前沿、课堂氛围等,变革目前我校“督导制”的传统督导方式,督导不仅仅督导教师是否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教案、大纲、讲义等进行课堂教学,更应该督导理论性创新式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的综合性和学生的动手参与性。从学生考核评价方面,教育离不开考试,不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有一套考评体系,关键问题是“如何考评,考评内容、考评形式”等。改变传统记忆、背诵考试模式,鼓励将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生产实践问题的解决之中;改变考试题型和考试形式,试卷达到书本上“找不到标准答案”的水平,从而也避免了考试过程中学生作弊的问题。
2.实践教学体制改革。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基础,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在实验教学环节,开发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在生产实习教学环节,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围绕某一门课程及相关先修课程知识,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工程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大学生本科四年学习成绩的集中检验,也是对学生在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考察。科研项目是生产实践和工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向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能够使学生掌握科研的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会有较大帮助。
3.科研活动体制改革。科研活动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直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活动内容十分丰富。高等学校以院系为单位创建大学生创新基地平台,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和研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性、地区性的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同时,鼓励教师将优秀学生融入自己的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在教学体制改革中融入一种科研创新体制。
4.社会实践活动体制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奉献社会、社会责任感、能力培养、品格培养等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实践内容应该更广泛,包括社会调查、科学研究、生产实习等各个方面和领域,坚持与时俱进,强化资源意识,不断拓宽实践内容的设置领域,有效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数量,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率。
5.保障措施。为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新形势下继承我校的光荣传统,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保障措施”,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体系。①理论教学考评体系,学习离不开考试,考试形式和内容是一根“指挥棒”,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记忆型”考试形式,出台教学效果和考试考评细则,从政策、制度上转变目前的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体制。②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出台政策制度,鼓励开放性实验教学、工作性生产实习、创新性课程设计、实践性毕业设计,形成一种“不怕失败、鼓励创新”的实践教学体制。③科研创新活动考评体系,科研活动是一种长期性创新实践活动,也要对尚未取得成果的科研活动进行一定形式的表彰鼓励,更能形成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鼓励大学生的积极参与。④社会实践活动考评体系,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社会实践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只要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我们都应该提倡和鼓励,并出台政策制度,给予一定的鼓励。
参考文献:
[1]张玉华,付士远.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7,(10):38-39.
[2]仇静莉,许海元.高校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6-79.
(一)教学组织与实施
1.基本性实验的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一层次的实验即基本性实验对应于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按照原教学模式执行教学组织与实施,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两个教学原则和三点教学方法。其中,“两个原则”一是把实验的主动还给学生;二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转向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实验结果比较、自主选择实验方法、提问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基本性实验的兴趣。
2.创新性实验的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二层次的实验,即创新性实验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学生的遴选、实验指导教师的确定两方面。学生的遴选即是如何确定参与创新性实验的学生。遴选时不仅应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与能力,也要综合实验室相关设备的实际情况。为了保障取得较理想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应适当控制选做本层次实验的学生人数。从教学实践看,每学期开展第二层次实验的项目数以4~6项为宜,最高不超过8项,同时限定每名学生最多可选实验项目为2项。这样,既能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仪器设备数量充足、实验指导教师到位),又能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参与该层次实验的学生比例从2011年秋季学期的15%增加到2013年春季学期的37%。今后,随着实验室建设的逐步完善(设备、师资队伍等),这一比例也将逐步提高。但考虑到创新性实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以及教学效果等情况,教学团队的全体4名教师认为其比例最高不宜超过60%。实验指导教师的确定应考虑实验室专任教师与理论课教师的课程安排等情况,原则上以任课教师为主、实验室专任教师为辅进行共同指导。如有特殊情况(上课时间冲突等),则应由全体教学团队人员协商解决,或安排在周末学生无课的时段,以保证创新性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3.创新性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
第二层次的实验项目属于选修实验项目,通常由若干名学生,如3~5人组成实验小组,多数实验项目都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文献,经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后再开展实验。这一过程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可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团队合作给少数只为混学分的学生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由于创新性实验没有固定的实验课时间,且实验总学时数也不能事先预定,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应在整个实验中,实施过程性评价方法,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
4.创新性实验的成绩评定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成绩由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及实验成绩等三部分构成,各部分所占权重依次为70%、20%、10%。开设创新性实验后,课程成绩的评定既要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又应避免出现学生为提高成绩而一哄而上、争相选做第二层次实验的现象。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进展及完成效果等情况,采用“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共五档进行评定,并据此酌情额外增加学生的实验成绩。比如,当第二层次实验的成绩为“优”时,可额外增加该生的实验成绩10分,并按相应权重计入课程总成绩。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
层次化的实验教学新模式要求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学习为中心,实验教学内容层次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思想,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内容层次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并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如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CAI课件以及建立课程网站等,方便学生提前预习和自学,既能提高实验效率和教学质量,又可以开拓和丰富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二、层次化教学模式长期有效的保障措施
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还能使学生较好地把握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掌握新的实验技术或新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也是三峡大学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为保证创新性实验教学的长期稳定运行,必须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一)确定合适的实验项目
创新性层次实验教学的首要工作是选题。选题要有创造性的因素,最好能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以便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训练。选题应该优先选择源于科研项目,并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通过努力基本上能完成任务,从而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工作技能以及创造性。此外,为保证创新性层次实验教学的长期运行,创新性实验项目应不断推陈出新。从实验教学实践看,采取了如下途径确定第二层次的实验项目:引入反映相关领域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以及实验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实验内容作为创新性实验项目,采用与建材相关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科技项目,以及学校设立的大学生求索创新项目等,另有少量创新性实验项目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设置。
(二)经费来源和相关配套政策
创新性层次的实验项目所用原料、药品及仪器运转与维修费用等经费开支,都应进行相应配套与完善,以形成长效机制。可以通过申请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级各类创新项目或科技项目,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挑战杯竞赛项目、三峡大学设立的大学生求索创新活动及其他项目,或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设置第二层次的实验教学项目等形式来获取经费支持。2011年秋季至2013年春季共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第二层次实验教学项目的经费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各1项、湖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项目1项、三峡大学设立的大学生求索创新活动2项、教学研究项目2项,以及其他横向项目等。
(三)健全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保障机制,包括条件保障、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条件保障方面,要继续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建筑材料实验经过自2009年秋以来的累次建设投入,实验设备、场地及环境等都得到显著改善,完全对实验室硬件设施的要求。在激励约束机制方法方面,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管理政策,如:对参与创新性实验的学生在综合测评时适当加分,指导教师评职称时优先推荐等。不仅吸引学生参与创新实验,还鼓励教师参与第二层次实验教学。
(四)加强过程控制
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过程控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和方法,采用中期答辩和评估、定期召开小组汇报和讨论会等方式进行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对第二层次实验项目的教学进行有效监督与控制。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可以了解实验进度,并以实验方案方法的完善、指导等方面开展讨论,检查学生实验日志、实验的收获或思考内容、实验分析报告等,对前期工作作出评价,提出具体建议,促进实验小组按进度完成预定任务。中期检查是创新性实验项目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院(系)组织相关教师对项目实施中期检查,可以使学生相互学习借鉴,而专家的评价起到诊断、督促、启发、指导作用。建立并实施以过程为导向的创新性实验项目评价体系,同时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包括设立创新学分、综合测评加分或推荐免试研究生加分、资助等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实践表明,加强过程控制是开展第二层次实验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通过加强对实验过程的监督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适应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通过相关政策与制度,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同时支持他们参加各类实验技能培训,增强业务能力,使其能胜任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性实验项目教学。目前,学校和学院均制定了相关政策,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经常参加相关的实验技能和业务能力培训,并将这两点作为教师职称申报时的必备条件之一。目前执行情况良好,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师资建设。
三、层次化实验教学的实践效果
经过2011年秋季学期至2013年春季学期共4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的效果表现为以下3方面。
(1)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知识理解,扩展知识体系。学生根据创新性实验项目和要求,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最后以书面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进行交流,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实验技能训练。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和探讨实践与理论的异同,加深了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扩展了知识体系。
(2)通过采取各种激励和条件保障措施,营造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秋开始实施土木工程材料层次化实验教学以来,在2012年成功申报2项校级求索创新活动项目(2010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2013年开展的创新实验项目“掺磷渣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获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同时,学生依托创新实验项目在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粉磨时间对磷渣粉活性的影响》于2012年11月发表在两岸四地高性能混凝土国际研讨会论文集,PreparationofReactivePowderConcreteHavingHighVolumeofPhosphorousSlagPowderandSilicaFume于2013年5月发表于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第738卷。
(3)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学生在创新实验过程中,逐步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四、结语
北京体育大学直属于国家体育总局,是目前全国体育院校中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的体育院校。“十五”期间,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科研、训练”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坚持体育科技主动为体育运动实践服务的方向,积极推进体育科技创新,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强化体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加强横向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体育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面向体育主战场 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十五”期间,北京体育大学组织各学科专家、教授组建不同学科的科技创新团队,瞄准我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的重大与热点问题,特别是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备战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积极申报国家科技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的高级别科研项目。5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3个(表1),省部级项目246个(表2);引进科研经费 3000多万元,在课题的数量、层次与经费额度上比以往都有了较大突破。
在上述立项的科研项目中,突出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展的一系列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项目,体现了“科研为体育实践服务”的发展方向。如:学校承担的科技部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为我国部分优势项目(如体操、跳水、自行车等)的高水平优秀运动员选材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与依据;“2008年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管理标准研究”将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赛的科学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另外还有科技部项目“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关键技术研究”、“我国优秀长跑运动员分子遗传学特征的研究”、“奥运科技需求”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年奥运会对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研究”、“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内涵与实践研究”、“2008年奥运会企业赞助行为法制化的研究”等课题,分别从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不同角度探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的各类研究项目占了“十五”期间学校科研立项总数的1/3以上。
实行训练与科技合作 提升体育科技
学校坚持科研与体育运动实践紧密结合,深入运动实践第一线,将科技主动为训练攻关服务。为了使中国体育在2008北京奥运会的优异成绩,在各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必须及早加强各项目的科学训练与科技攻关服务,提高训练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与科学理论指导。
2004年希腊奥运会为北京体育大学高水平的运动训练、全方位的科技攻关服务和综合性的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提供了平台。学校组建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科技骨干,发挥北京体育大学学科、专业齐全,科研实力雄厚,知识、人才密集的优势,全面服务竞技体育主战场,从2002年开始,学校先后共有教师和研究生68人次参与备战奥运的科技服务,主要为国家田径队、游泳队、赛艇队、排球队等17支队伍进行奥运科技服务,服务的内容主要涉及运动员的营养调整、疲劳消除、机能评定、动作技术分析、体能训练和心理调节、咨询以及信息收集、咨询等。参加人数多、服务的队伍多、服务内容多、服务形式多、重点服务项目金牌、奖牌突破多,是北京体育大学为第28届奥运会科技服务的鲜明特点。学校在优秀运动员选材研究、运动训练科学化研究、低氧训练和基因选材研究、运动员免疫力和运动能力低下研究、体能训练与恢复研究、运动技术生物力学分析研究、体能恢复与营养补充研究、奥运发展战略研究、奥运赛事组织管理研究、人文奥运研究等11个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研究群体。在皮划艇、游泳、跆拳道、自行车、网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体操、艺术体操等项目的专项技战术和训练方法研究、信息收集与分析研究;体操、艺术体操的动作编排设计研究等方面也形成了专门的研究特色或优势。结合各运动项目训练中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教练员、运动员积极配合,用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集中解决训练、心理和管理等问题,取得了科技攻关的良好效果。
此外,学校深入到国家游泳队和皮划艇队的科技服务攻关小组,吸取了世界体育强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运动员的身心特点与训练实践,较好地解决了训练中用多学科指标的负荷控制、质量监控和体能恢复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显著地提高了这两个项目的训练水平与运动成绩,为在雅典奥运会上这两个项目获得金牌做出科技贡献,我校有多人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第28届奥运会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奖。
筑科研合力,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
北京体育大学利用多学科优势共筑科研合力,通过建立多个项目的研究生工作站,以及对“产、学、研”三结合的有效探索,实现了科研成果从理论到实践的积极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先后与游泳、冬季项目运动管理中心共建“国家队科研工作站”,双方利用各自资源,进行运动训练的科学研究与攻关,多学科的集团服务于国家队,深受国家队和科研人员欢迎。
学校建立的第一个工作站是与中国皮划艇协会共建的“训练、科研、教育” 一体化训练基地。工作站为国家皮划艇队训练管理提供了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科学文化培训等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体育科研提供了实践场所,促进了训练、科研、教育的紧密结合。学校科研人员坚持训练创新,开展皮划艇项目备战奥运会的“创新工程”,提出了“金字塔有氧训练方法体系”、“程序化参赛”、“高原训练平原化”和“训练方法结构化和训练内容有序化”等观点。金字塔有氧耐力训练有效地强化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程序化参赛保证了皮划艇队多次大赛运动员状态的控制和稳定发挥;高原训练平原化创新了高原训练的新理念,改变长期以来高原训练以状态为主导的训练体系;训练方法结构化和训练内容有序化提示教练员用系统理论关于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和梳理训练系统,提高训练的综合效益,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中国皮划艇在2004年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学校与游泳中心建立了科研工作站,把有关训练的新理论和方法及时应用到实践中,科研人员承担奥运攻关课题 “罗雪娟奥运夺金保障研究”,进行了有关运动员个性化的最佳竞技状态模式的探讨,最佳训练效果反馈评价模式,最佳训练监控指标的筛选,最佳恢复手段评价的工作。在研究测试中坚持快速反馈,保障重点需要,强调科技服务,建立动态科技研究攻关课题,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观察和个性方案实施。根据运动员的不同训练周期,提出科技保障措施。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国家游泳队的训练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体能训练是我国冰雪项目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北京体育大学与冬季项目管理中心专门建立了科研工作站,为训练计划的制定,体能训练的指导,机能评定和测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专门组建体能训练科技攻关小组,选派有经验的科技人员深入训练第一线,在冰雪训练场上与教练员、运动员共同研讨解决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科学训练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冬季项目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为掌握和提高技战术水平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2006年冬季奥运会上,我国冬季项目取得了总奖牌数和雪上项目金牌的两大突破,学校的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领导的一致好评。
建设科研基地 展开综合、前瞻性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抓住2008年奥运会契机,重点建设“科训结合型”科研基地,从国家体育总局争取到1800万元的建设经费,成立了“体能训练与恢复重点实验室”,由体能训练研究中心、低氧训练研究中心、机能恢复研究中心和体能测试与评价研究中心四个部分组成,将围绕体能训练与恢复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综合性、前瞻性的研究,解决体能训练与恢复中的重大问题,为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为支持国家队科学化训练,北京体育大学于2002年10月建成了低氧实验室,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低氧实验室把传统的高原训练基础研究逐渐固化到每一个运动员,具体到监控手段和目标,逐步形成个性化特点。实验室建成之后,先后为国家女子中长跑队、女子跆拳道队等进行了11轮100人次左右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北京体育大学多次获得高原训练的立项课题,引进100余万元的专项研究基金,从事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的研究,寻找低氧训练的最佳模式的研究,对低氧训练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注重协调发展 为全民体育事业服务
“十五”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其中很多基本理论与方法急需论证和解决。北京体育大学及时关注中国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态势,组织学科教师申报各类研究项目,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其中急需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如秦椿林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对检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期的5年实施效果,全面认识我国群众体育的进展情况,探讨影响我国群众体育的社会因素,为我国各级群众体育管理机构、组织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体育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2008年奥运会后效应对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研究,为我国开展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的宏观管理决策与实践及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