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覆冰;除冰融冰;解决途径

输电线路产生覆冰的原因不同,导致了覆冰出现了多种类型,主要可以对其进行几下划分:①根据冰的变现形式可以分为晶状、粒状雾凇、混合凇和湿雪;②根据成冰的原因可以分为云中、降水、升华三种覆冰;③根据输电线上冰的增长情况可以分为干、湿两种增长过程覆冰;④根据输电线上冰的形状可以分为,新月形覆冰、圆形覆冰、翼形覆冰以及不规则形状的覆冰。其中湿雪以及混合淞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的影响最大。

1 输电线路覆冰的影响

(1)覆冰导致输电线路过载引发事故。主要包括:输电线路表层发生断裂;导线抽出;导线离地面过近,出现闪络,或者导线之间有接触发生起火;悬垂线断裂,拉线线夹断裂;塔体倾斜,出现倒杆现象等。

(2)相邻输电线路覆冰、破冰不均匀引发的事故。相邻的输电线路覆冰或者脱冰的不均匀,会在线路上产生较大的张力差异,导致导线发生滑动,会造成输电线路表层发生破损或是断裂;输电线路上较大的张力差异会传输到直线杆塔上去,改变绝缘子串的位置,使其发生破损或者断裂;如果这种输电线上的张力差达到临界值,将导致横担出现转动现象,拉线和导线之间产生相互撞击,对拉线造成破坏,严重的会导致杆塔的倾斜或倒塌。

(3)绝缘子串位置出现的覆冰,会引发冰闪事故。作为污闪的一种形式,冰闪事故也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绝缘子串位置出现覆冰时,使得其绝缘性变弱,减小泄漏的距离。在覆冰融化时,电解质和水的作用,形成了一层导电膜,最终导致该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下降,在低温情况下覆冰的融化,通常都在有雾的情况下进行,这就使得导电膜的导电性增强,引发冰闪事故。

(4)覆冰输电线路的抖动破坏有关的电力设施。输电线路在覆冰不均匀时成扇形或者新月形时,若是风力较大,输电线路发生大幅度抖动,这对输电线路的安全产生的很大的影响。

2 低温环境下输电线路覆冰问题的解决办法

输电线路覆冰其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着很大的危害,因此要解决好输电线路覆冰问题,做好除冰和防冰的工作。

2.1 交流融冰法

交流融冰法指的是,将交流电输入到覆冰的输电线路当中,提高覆冰输电线路的温度,为融冰工作提供必要的热量,使所覆的冰均匀快速的融化。

交流融冰法目前主要由三种,分别是交流短路融冰、零起升流融冰和负荷融冰。

交流短路融冰是指对覆冰输电线路整体三相短路,短路后,利用断路器想短路线路施加电压,电压的增大,会导致电流的迅速增强,对覆冰输电线路就行加热,使其覆冰均匀的进行融化。

零起升流融冰是指对覆冰输电线路的末端进行三相短路,这样就在变压器组与覆冰输电线路之间形成了单独的电气回路,使用变压器组的励磁升压增强输电线路中的电流强度,当电流强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输电线路的温度达到融冰的条件,冰层开始进行均匀的融化。

负荷融冰是以电网调度的安全正常运行为基础,最大限度的增强覆冰输电线路的负荷,使得其电流增大,为覆冰的融化提供足够的热量。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尽量在安全使用的输电线路中留有一些电流,这样能够有效地缓解输电线路覆冰的产生。

2.2 直流融冰法

直流融冰法在处理输电线路的覆冰问题时,最为有效和可靠。输电线路中上的交流抗阻十分大,而且输电线路的横截面积也很大,在这种实际情况下,进行交流短路融冰的难度很大,因此不经常采用交流融冰法。在输电线路上的直流抗阻相比交流抗阻来说相当小,大约为其十分之一。所以,在日常的覆冰输电线路的融冰工作中,常采用直流融冰法,在提供同等的融冰电流进行融冰时,直流法对电源容量的要求较低,更为经济实用。

直流融冰技术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直流融冰技术能够针对实际情况的不同调整电流和电压的值,从而能够更经济有效的完成融冰工作,这些实际情况主要是指输电线路中导线的具体长度和其宽度。

②采用直流法融冰对整个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较小,有效的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在直流融冰法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包括:第一,相比其他方法,直流融冰法较为繁琐,在实际应用中容易产生谐波,同时,功率损失情况严重。这就要求在使用直接融冰法时要配备适应的滤波器;第二,采用直流融冰法时,要有相应的保护设备进行系统的保护工作,使得其成本相对较高。

2.3 分裂导线融冰法

在220kV到500kV的输电线路中,较为常用的融冰方法就是分裂导线融冰。由于220kV到500kV输电线路中的分裂导线横截面积较大,对融冰时的电源的容量要求也较大,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大电流的密集度,有效的增强融冰线路处的电流,更好的完成融冰工作。在利用分裂导线法融冰时,要确保分裂导线之间的绝缘性,安全起见,还要在各个子导线上分别安装可远程操作的断路器,不仅能够简化操作还能更好的做好对融冰工作的监督。这种方法通常应用在较大面积覆冰的输电线路中。

2.4 自然除冰法

借助于自然的条件进行除冰的方法叫做自然除冰法。这种方法广泛的应用了自然的力量,借助于风力、引力以及自然温度的变化进行除冰。在对输电线路进行除冰时,需要在其上安装一些简单的设备,例如,除冰环、平衡锤、阻雪环等等。相比其他方法,自然除冰法操作简单,成本也较低。在自然除冰法中,较为常用的手段是对输电线路涂抹相应的憎水和憎冰涂料,以便防止覆冰的产生。目前使用的憎水和憎冰涂料主要有烷烃、有机硅、有机氟和烯烃等的化合物。自然除冰法的效果不如以上三种方法明显,但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不用对覆冰输电线路进行复杂的处理,可用于降低覆冰带来的影响,在日常中的应用最为普遍。

3 低温环境下输电线路覆冰问题解决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在解决输电线路覆冰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到除冰的效果和成本,为了更好地做好此项工作,在未来解决覆冰问题时,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和完善除冰融冰的相关规定和准则。使得除冰融冰工作有规可循,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复覆冰电路,使其正常工作,化解危险。

(2)加大对防冰涂料的研究工作,开发出性能更好的防冰涂料,使其在进行防冰时,不对输电线路造成危害。

(3)加紧对导线、地线等的研究工作,使其能够适应利用电磁除冰的要求,电磁除冰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效果明显,对资源的消耗较少,但是对相关输电线路的抗损性提出了要求,所以要加大对所用导线等的研究。

(4)利用太阳能进行除冰融冰。要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在输电线路上涂抹某种吸热剂,到达高效、简便、低成本除冰的目的。

4 小结

上文就对低温环境下输电线路覆冰解决途径的讨论。首先对输电线路的覆冰种类和原因进行了介绍,然后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最后指出了其发展的方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好除冰融冰工作,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杨晴,王骏.国内外抗病融冰技术研究综述[J].云南电力技术,2008(36):65-66.

[2]牛文娟,蒋春芳,张婧.线路负荷融冰方案研究[J].红河水,2010(29):121-123.

[3]凌平,钱之银,赵文彬.华东电网输电线路覆冰灾害防治体系的研究[J].华东电力,2008(36):1-4.

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范文第2篇

解决环境问题,最终还是从人类自身着手。

1、环境问题是工业文明的直接代价。

2、树立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思想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依靠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范文第3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问题趋于恶化,出现了以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环境问题。因此,全球要面对以 工业 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第一代环境问题和具有全球性特征的第二代环境问题相互交织复杂的局面。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是治理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早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不过,如何有效协调各国在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系以实现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和治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却成为困扰国际社会的难题和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开放 经济 条件下的环境成本内部化为中心,分析了国际贸易机制对一国环境及全球环境的不同影响,通过对行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的最优选择模型分析了全球环境成本内部化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对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存在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差异下的国际贸易存在的冲突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在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现实状况以及全球环境成本内部化趋势的基础上,对于如何调整我国外贸政策以及相关国内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文得出结论,全球公共产品的性质是全球环境区别于一国环境的根本,全球性政府的空位和融资机制缺乏是全球性环境问题难以治理的根本原因;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是各国根据本国国情进行利己选择的结果,行业差异以及环境外部性存在领域的差异是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的最优水平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成本;内部化

序言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环境公害事件,如1943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8年的多诺拉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1961年前后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3~1956年水俣病事件、1955~1972年富山痛病事件。这些公害事件是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 发展 模式所带来的恶果,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构成直接威胁,引起社会各界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反思。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国际社会掀起了一股环保浪潮,环境问题进入国际主流社会的视野。为有效控制、治理和预防环境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以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第二代环境问题,两代环境问题相互交织,增加了环境问题的解决难度。全球环境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硕士 论文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使环境问题产生了一定差异。各国环境禀赋状况及环境问题的差异,导致难以在全球范围内统一推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全球范围内各国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国际贸易下环境成本内部化为中心,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采取理论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同时,注重一国环境问题与全球环境问题的差异、各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差异,注意吸收国际经济学、新公共 金融 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的演化、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和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国际实践、国际贸易与环境成本内部化国际差异的相互影响、环境成本内部化趋势下我国外贸及相关政策的调整。

第一章对环境、环境问题、环境成本等与环境成本内部化有关的重要概念进行界定。

第二章第一节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环境的经济价值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前提,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商品价值和环境价值进行剖析。环境问题的症结在于环境的外部性,环境公共产品性质导致环境产权难以清晰界定,从而产生环境成本外部性,致使市场机制不能准确反映环境稀缺程度,环境价值长期被严重低估而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第二节分别分析了国际贸易对一国环境与全球环境的影响,在国际贸易对一国环境总体影响不确定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仍然可能导致全球环境问题趋于恶化。

第三章首先分析了全球环境问题难以治理的原因,全球公共产品性质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与一国国内环境问题的根本区别,全球性政府空位和融资机制缺乏是全球性环境问题难以治理的根本原因。在全球产权难以有效界定和利益主体空位的情况下,各国在国际环境问题上的利己行为以及全球性环境问题 历史 责任和现实责任难以清晰界定,加大了全球环境问题解决的难度。环境成本内部化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已经达成共识,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三条思路。最后,本章分别对这三种解决思路及其国际实践进行分析。

第四章首先通过一个模型分析了国际贸易下行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的最优选择,发现出口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差异以及环境外部性是发生在生产领域还是消费领域对于一国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的最优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一国环境成本内部化通过国际贸易机制对他国产生影响。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各国比较优势、产业竞争力以及各国商品结构和国际贸易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各国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是各国根据国情进行选择的结果,全球范围内各国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不尽相同,这种差异容易导致各国在贸易领域产生冲突。面对环境成本内部化差异下的国际贸易冲突,对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关系、各国环境成本内部化速度和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责任分配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国际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对环境成本内部化趋势下我国外贸政策及相关国内政策调整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分析我国环境问题及环境成本内部化现状的基础上,在全球环境成本内部化成为趋势的背景下,应积极 发展 以环境标准为支撑的绿色贸易战略,并对相关国内政策进行调整,以实现 经济 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教育;发展策略;教师专业水平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教育中将实际的社会发展情况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环境问题显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挑战,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环境教育引用到教学中是必要的。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广泛,是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重要阶段,但是要将环境教育完全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仍旧需要不断研究。

一、对环境教育的基本认识

环境教育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词语,环境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因此环境教育所涉及的问题也相当得多。自环境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以来,关于环境教育的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因此,我对环境教育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环境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认识到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实际的环境问题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措施和技术等。

环境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环保问题的讲解,着重介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其二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环保问题解决的相关措施;其三是环境的基础知识,这里面更多的是理论基础,例如环境的监管和控制以及环境质量的检测等。

二、高中地理中渗透和整合环境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是非常丰富的,要想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地理教学的质量,完成环境教学的工作。高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方式。首先,可以利用直接讲授的方法,这是传统的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之一,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这种方法下学生可以对环境知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其次,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放映一些与环境相关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具体地认识到我国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讨论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在讨论活动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环境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同样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这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实验教学是比较容易执行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一些地理实验让学生具体看到一些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或者环境问题的检测,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与人类的联系,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开展全校性的校园活动,组织学生清理校园的垃圾,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可以让学生独自走访周围的居民,了解周边地区的环境情况,并根据得出的情况进行具体的研究。实践教学不仅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也是让学生切身体会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与整合的策略

1.充分了解环境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环保教育对教师来说相对陌生,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环保教育的内涵,因此教师在加强环保教育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对教师可以展开一些培训活动,通过这些培训教师可以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知识,同时教师之间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可以让教师共同努力和进步,更好地进行环保教育渗透与整合工作。

2.结合高中地理教材,加强学生环保教育的学习

环保教育的渗透与整合是建立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高中地理教材是不能舍弃的,教师需要将高中地理教材和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环境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中地理学习和环境教育的统一,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3.充分开展保护环境的活动

开展活动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环境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让学生真正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学校可以进行环境问题的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环境问题动态,切实体会到现如今的环境问题;另外,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环境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也是人类正常生活的保障。将环保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是进行青少年环保教育的重要举措,在未来环保教育工作中仍旧需要进行,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段景春.地理教学中的环境观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11-12.

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城乡差距日益严重,虽然近几年来,国家的惠农政策已经做到了极致,但是大多数农民还是选择进城务工,尤其是年轻人,大部分还是会选择进城打工,导致现在的农村大多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使得我国新农村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1.1水环境的调节功能下降

如今的农村已经再也不是以前的农村,大量荒地无人去种植,使得农村整体氛围比较萧条。农村的环境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水环境的调节功能明显下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河床的整体抬高,从而导致大部分的河道出现淤积的现象,使得有些地方严重缺水,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同时也会对农村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生物会由于不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发生大规模的迁徙。

1.2土地板结严重

由于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留下来的都是一些中老年人,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观念并不强,从而出现滥用农药化肥的现象。长此以往,造成了现在农村土地的大量板结,土壤中的有机质大量减少,这对于农村的危害和影响是巨大的。土地板结严重将会为以后的作物种植带来很大的难度。庄稼种植在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是不会得到充足的养分的,致使庄稼大量减产。

2解决目前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新农村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只有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真正地解决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问题,才能改善新农村环境。

2.1加大资金的投入

加大资金的投入是解决目前新农村环境问题的首要措施。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农村还存在着猪圈、粪池等设施,这种设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农村的环境。同时,新农村缺乏一些公共的垃圾处理设施,出现垃圾任意堆放的现象。国家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比如垃圾处理场、垃圾桶、路灯等。在解决新农村综合环境的问题上,必须要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进行,不然新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将会寸步难行,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在资金投入方面也应该加大对农民的优惠政策,目前已有的惠农政策有种地再也不用交钱交税,这种惠农政策在我国农村得到了很大地反响。

2.2综合治理环境

综合治理已经被破坏的环境是解决目前新农村环境问题的基础。只有将现已被污染的环境治理好才能谈及其它。农村的相关部门应该将农村环境治理做成一个完整的规划,对河流、山坡、土壤等进行综合治理,邀请相关专家到新农村进行考察,接受专家们的建议,保证在治理环境方面做到高效快捷,最好能够采用高科技的手段和设备。比如,在河流治理方面,农村相关部门首先应该彻底清除河道下面积压的淤泥,使河道恢复到正常的高度。同时还应该将河面上覆盖的一些对于河流有严重危害的植物做到彻底清除。定期为河道清理杂草,待河水的水质变得较好的时候,可适当放养一些鱼苗,种植一些能够净化河底水质的水草。综合治理已被污染的环境是改善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的必要途径。

2.3增强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解决目前新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从根本上强化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保证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顺利实施。在环境综合整治的问题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别人来对当地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不如强化当地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行治理。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向农民传授一些知识,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消除农民一些陈旧的观念,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可以在新农村的未来发展中形成一股全新的风貌,鼓励当地农民自主地对当地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