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关系

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关系

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职能;信息条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163-01

1 会计的基本职能与分类

1.1 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是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活动对信息的客观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产生的。满足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活动对信息的需要,是会计的目标。按照传统会计的观点来看,会计的核算工作过程是从对经济业务的初次确认开始,经过计量、记录、形成凭证和帐簿,再经过再确认编制成财务报告。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记录和整理记录的过程,它已经说明了会计的记录功能和反映作用。记录经济活动是会计的内在或者固有的功能,确认、计量是进行记录的必要条件,或者说会计的基本功能是记录。经济活动的记录所发挥的作用是反映经济活动。因此有理由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记录经济活动,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记录基本职能的派生职能。虽然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记录经济活动基本职能的发挥的作用,是一个派生职能,但是它是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生产活动管理和经济活动管理更需要的职能。记录的内在的或者固有的功能是反映和保存信息,产生和形成记录的过程包括收集、分类、整理和传递操作。如果简化或者忽略从记录到反映是由于会计记录所发挥的作用的因素,可以直接地认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反映经济活动,这也是会计产生的原因。传统会计常常讲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经济活动,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1.2 会计的分类

会计现在形成了两个主要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它们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两个子系统。

1.3 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记录和反映的是经营组织业已形成的经济活动的价值量的创造、转移、变动和分布的信息,是对经营组织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的历史描述。它是反映经营组织已经实现的经营状况的重要资料,是了解和掌握经营组织经营状况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研究如何加强、改进和提高经营组织的经营能力和水平。虽然已经完成的经营的信息是不能再变动的过去信息,但是研究过去可以预见未来,可以利用这些信息预测经营的发展和变动。

1.4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在研究经营组织经济活动信息的基础上和反映经营组织未来经济活动可能的信息,例如对成本的分析、对投资的分析、对预算的分析与管理、对新产品开发的分析、对经营效益的分析、对利润的分析等等。在一定意义上,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信息基本来源。因为管理会计据以的进行分析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的记录。但是在现实上,本应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反而很不理想。在实际上,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分析、价值工程等理论的许多方法、内容与实务工作的界限不十分清晰。

2 信息时代下会计职能的扩展

现今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仅包括基于企业内部的个体性需求,同时还包括社会性的需求,它要求经济个体向外部提供真实,公平,可靠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实际上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根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信息需求的改变首先要在会计目标中体现,然后考虑现有财务报表基本要素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否能够适应新的需求,最后体现在会计对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时所依据的原则和假设前提。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个体的经济行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一方面千方百计了解自身决策所需要的外部信息。一方面又尽可能地隐瞒自身的真实信息或者至少是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在利益的驱动下,提供虚假、失真的会计信息在所难免。因此,导致信息虚假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传统会计职能不能满足当今会计信息社会性公共需求。

由此可见,传统会计虽然能够充分满足企业内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却不能对外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经济信息,这与会计信息的社会性需求形成了强烈的矛盾。显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会计职能传统的观点已明显滞后于会计实践。因此,会计信息的社会公共性需求导致会计职能需要扩展,即会计不但要具有记录和反映经济个体内部经济活动信息的职能,还应该具有记录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信息的职能,即建立在社会经济活动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记录并反映经济个体及社会整体的经济信息。

3 会计职能扩张的意义

会计职能的扩展以及新韵会计信息生产方式的提出将对会计的发展产生划时代的意义。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3.1 会计理论的突破

传统会计的基本职能被认为是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本文认为会计信息的社会公共性需求导致会计职能需要扩展,即会计不但要具有记录和反映经济个体的经济活动信息的职能,还应该具有记录和反映社会各个个体经济活动信息的职能,即建立在社会经济活动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记录并反映各个经济个体及其联系的经济信息,从现时的研究来看至少需要反映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的信息,向社会经济活动决策者提供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共享的财务会计信息。

3.2 会计实践的改革

在传统会计基本职能的指导下,会计局限于反映个体企业的信息,而忽略了企业之间的相关信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愈演愈烈,传统会计一再遭受社会的谴责。基于社会化需求的会计职能将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能防止信息的失真,为社会需求提供可靠的会计数据。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克服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节约信息生产的成本。

3.3 宏观调控的完善

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关系范文第2篇

一、会计基本理论必须前后一贯

(一)“两论”结合,建立前后一贯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

会计基础理论体系包括:动因、对象、本质(结构)、职能、目标等范畴。

1.会计与会计学。

2.环境与会计系统。会计是为适应环境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的。社会环境对其有重大影响。社会环境千差万别,并不都与会计相关,即使与会计相关,其作用和影响也不一样。会计、统计、审计的社会环境相同,其本质和职能大不相同。应当充分重视社会环境的重大影响,深入会计系统的内部矛盾。

3.会计职能与动因。会计职能是会计系统的外在行为,联系会计系统与环境,体现会计环境包括会计主体及有关方面对会计的根本要求以及会计系统满足这些要求的可能性,是需要与可能的统一。

会计为什么会形成两种结构、两种本质、两种基本职能、两种基本目标呢?归根结底,在于建立会计系统的客观需求(或称客观必然性)。这里,首推节约劳动时间,它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根据动因要求,既要核算劳动时间的消耗量和劳动成果,又要强化管理,促进劳动时间的节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这样就形成了会计的结构、本质、基本职能和基本目标。动因反映社会环境对会计的需求,是环境需求与会计本质、职能结合的统一与概括。基本动因是制约会计本质、职能、目标等“一切矛盾的胚芽”。以基本动因为逻辑起点,以基本职能为研究起点,建立前后一贯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

4.会计对象与会计对象要素。会计对象是价值运动,会计对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对象的初步分类。会计对象要素是会计科目的分类概括。会计反映是对会计对象要素具体的确认、记录、报告与分析。会计控制是对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内容的规划、调节、监督与考评。

5.会计结构与本质。我国会计学界对什么决定本质、什么表现本质缺乏研究,从而影响对会计本质取得共识。决定事物本质和职能的是事物的结构,是事物的内在矛盾。两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外部表现是功能(职能)。功能表现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是结构和本质的外部表现。通过基本职能研究结构和本质,不仅是系统理论的一般原理,也为会计理论研究所证明:通过反映职能,发现会计的信息处理结构和经济信息系统本质;通过控制职能,发现会计的经济管理结构和管理活动本质。

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都反映了会计本质,不应各执一词,而应将“两论”科学地结合起来,以全面地反映会计本质。职能内显结构和本质,外联环境和对象。结构和本质决定职能,职能表现本质和结构。本质和职能受环境影响,适应环境需要,但其决定因素不是环境而是结构——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6.会计目标与作用。会计目标是指导会计工作、评价会计准则的指南,是会计系统应当达到的境地。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职能是固有的、潜在的、相对稳定的,目标随环境的变化按有关方面的需求而变化。没有该项职能就不可能提出相应的目标,因而直接决定会计基本目标的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葛家澍、余绪缨教授指出: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而目标则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

基本目标为总目标服务,受总目标指导,力求实现总目标。根据《会计法》第一条,会计的总目标应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目标是应当达到的,作用是已经达到的,从整体而言,会计目标达到了,会计作用也就发挥了。两者只是角度不同。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简略图示如下: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推动下,两种结构、两种本质、两种基本职能、两种基本目标,相互联系,前后一贯。按照质量要求,作用于会计对象,实现会计总目标。信息系统论与管理活动论结合是会计基础理论体系实现前后一贯的关键。

(二)以会计目标为起点,建立统一会计制度理论框架

统一会计制度理论框架(或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财务会计理论中最实用的一个部分,是用以指导和评价包括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内的统一会计制度的理论体系。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统一会计制度理论框架包括会计目标、基本前提、会计原则、质量特征以及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

统一会计制度理论框架以会计目标为起点,提供真实信息与强化经济管理并举,包括对会计规范、会计和会计工作的丰富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统一会计制度理论框架上承会计基础理论体系,下导会计规范与核算方法理论和会计工作,是两者的中介,构成前后一贯、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三)以会计对象为基础,建立会计规范与核算方法理论体系

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控制的客体,是统一会计制度、会计方法规范、核算、控制的内容,也是会计科学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之一。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与其对象存在着相似关系,所以我们研究会计规范与核算方法理论都必须从其原型——会计对象出发,把会计规范与核算方法理论建筑在会计对象的基础上。

1.会计规范。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都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对会计准则的总体结构和基本要求作出规定,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包括信息质量要求和确认、计量、记录的原则;二是会计对象要素准则,分别就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作出原则性规定。具体准则根据会计对象要素的业务特征分别制定。它们都以会计基础理论为指导,从价值运动的实际出发,对价值运动核算和控制的一般原则和具体规范分别作出规定。

2.复式记账原理。复式记账为什么记录对应双方?为什么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流行的平衡理论并不能说明。复式记账是反映和控制价值运动的。价值运动有运动(动态)和平衡(静态)两种状态,总是由一种价值转化为另一种价值,前者表现为来历,后者表现为去处,来历和去处是矛盾的统一。对每一次价值运动(经济业务)的来历、去处在对应账户的贷方、借方等额记录,就是借贷记账法。它既反映来历向去处转化的动态,又反映来历等于去处的静态,从而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矛盾运动的两种状态。

3.账户设置和记录原理。账户设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账户发生额都设置对立双方?为什么借方记录资产增加、权益减少,贷方记录则反之?为了全面地核算和控制价值运动,账户设置在两类互相联系、方向相反的价值运动的联结处。

价值运动有来历、去处,价值变化有增加、减少,两种方式是辩证的统一。所以,账户发生额必须设置对立双方,既反映价值运动的动态,又反映价值量的增减,余额反映每种价值变化的结果。借方和贷方是对立的记账符号,各有三种科学的含义:

①价值运动的方向:借方反映价值运动到哪里去,贷方反映从哪里来。

②价值的量变:借方记录资产和费用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和收入减少;贷方记录则反之。

③余额方向反映账户的性质:余额若在借方是资产和费用类账户,余额若在贷方是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和收入类账户。

上述①、②均指发生额。从价值总体看,各账户贷方余额和借方余额分别表示价值总体矛盾运动的来历和去处。

4.会计报表原理。会计报表对价值运动的反映是丰富而全面的。就资产负债表而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从某一时点来说,反映价值运动的静态,不同时期的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又能以动态数列反映价值运动的动态。再如流动资金周转率表,资金占用额是静态指标,周转额则是动态指标,周转率以及该表显然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它们都反映“又动又不动”的状态。

二、我国基本应有特色

(一)主要国家的会计各有特色

国家特色,是在本国特殊环境中,经过刻苦努力,不断提高、创新,主要由本国会计学界开发的、比较的、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会计理论与。各主要国家的会计各有其特色。特色不仅存在于制度不同的国家,还存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会计国际化或会计的国际惯例,主要是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至于形式,可因国家而异,不一定强求统一。

特色指个性,体现矛盾的特殊性。特色是本国的创举,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比较,逐步。扩大适用范围,增强共性,形成惯例,为多数国家所公认、共有。那时,这种特色就不能称为特色了。

(二)会计特色的必然性

各国会计产生于各自的社会环境,有其传统。各国会计在本国社会环境里,经过本国会计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努力,刻苦钻研,长期实践,不断成长、发展,必然形成本国的会计特色。我国先进会计工作者一直有参与管理,为领导当参谋、当助手的经验和传统。在指导下,理论界形成两种基本职能论,并成为统一的认识。两种基本职能论显然有别于美国的一种基本职能论。它是巨大的突破,有鲜明的特色和重大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本质;会计职能;分析

一、引言

会计的本质要从会计实践的历史进程和会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两个角度去分析,会计的存在主要就是为了帮助人类社会解决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相关的信息记录,使之形成客观的数据,保持生产关系间的信任程度,所以会计本身既是信息承载系统也是信息的管理系统。

二、从会计实践的角度去思考会计的本质

会计实践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从原始社会到现在,无论是哪种社会形态,都存在会计实践活动,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且会计实践的过程就是会计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计技术不断改进,所涉及到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深度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加。然而,会计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出现才几百年时间,而且大家对会计本质的认识也各有不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但是无论任何事物,只有清楚了它的本质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所用。因此我们要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会计的本质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保持着紧密的协调性,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会计的本质也在稳定状态下不断进化,从会计实践的角度来看,原始社会会计是一种对生产结果和财产所属关系的记录,这个过程是一种简单的本质表现;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已经形成了账目,用文字在一定的载体上进行相关经济信息和交易信息的记录,形成簿记;到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于是就出现了复式记账法和现代化会计,随之出现的就是会计标准、规范和相应的操作框架,一些专业的会计团体也应运而生,这样会计就步入了现代化。从上述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会计本质是服务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产关系,并对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相关情况进行记录和反映,会计记录的信息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所以对生产关系的各方来说都有一定的可信度。信任度的增强也使会计实践有了较大的发展动力,所以说会计的本质要从会计实践的角度去重点思考。

三、从会计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角度去思考会计的本质

从这一角度去分析会计的本质,早期形态下的会计主要就是对剩余产品和相关的财产所属权的记录,与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关联并不是很大,会计还没有体现出自身的社会价值和重要性;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会计主要以统治阶级利益为重,所做的记录和监督都是在服务于统治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公司成为了企业的主要形式,会计的作用得到了较大的发挥,与社会的经济、政治环境联系紧密,互动较多,不但对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进行记录和反映,还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这样一来也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会计制度发展成为了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四、人类社会对会计本质的探究历程

人类社会对会计本质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会计本质的认识也各有不同。代表性较强的观点有管理工具论、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三种。20世纪50年代的会计管理工具论把会计的本质定位于对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反映与监督工具,通过会计管理来对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进行客观的反映,所属的服务关系为会计为财务而服务,财务为财政而服务,财政为国家而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已经转变为市场经济,在西方会计本质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两种观点,一种是“管理活动论”;另一种是“信息系统论”。其中“管理活动论”认为:人类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要有会计管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定位,会计本身都具有管理职能,不仅仅是经济管理工具。而“信息系统论”把会计定位于一种信息系统,这种观点与西方观点更加接近,西方学者认为会计管理是把一般信息理论在高效经济运营方面进行应用,属于信息系统;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学者提出会计本质是一项服务活动的观点,职能是对与经济主体相关的财务方面的信息统计,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综合国内外对会计本质的认识,信息系统论认可度较高,这种理论认为会计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结构而形成的信息系统,由会计、信息和系统三部分构成,其中信息是核心。会计本质被定位于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建立的一个主要提供财务信息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人们对会计本质的不断研究,管理活动论与信息系统论在对会计本质的认识上有相合之处,核心都是一种对信息的反映和监督,这样一来,会计的本质就可以定位于管理活动和信息系统的统一。

五、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本质的一种现实表现,会计通过职能的行使来进行自身价值和目标的实现。由于会计的职能来源于会计的本质,所以国内外专家关于会计的职能定位也存在差异,但是大多数观点认为会计具有监督和反映两大职能,其中监督职能体现的是对某项事物和活动的有关环节和过程的监察、督促和管理,使之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合理完成计划任务;反映是事物固有属性的一种表达,在两种事物之间产生关联时,一种事物用自身的变化去展示另一种事物所固有的特性,这是事物给予人感官上的直接印象,让人通过感官的认知产生对事物的客观规律和特性的一种定位,通常情况下这种反映都是事物最具特点的一面。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其中“管理活动论”观点认为监督是会计的主要职能,而“信息系统论”则认为反映是会计的主要职能。究竟哪个职能更重要,未有定论,在实践中,通过客观的反映才能更有效地监督,没有合理的监督不能够准确的反映,所以我们认为,监督与反映同为核心,不分主次。一些学者认为会计还具有控制、分析、预测、决策的职能。其中预测与分析是会计反映职能的深化和分解,决策和控制是监督职能的拓展与延伸。除此之外,会计还具有连接信息与管理方面的沟通职能。

参考文献:

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集中核算 实务 利与弊

近几年来,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了会计监督和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有利于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搞好会计管理,对防止资金被浪费、挪用和截留等违法乱纪腐败现象的发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遏制作用。在我们国家出台《会计内部控制规范》,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和一系列财务改革制度,如会计委派制、集中采购等措施,推动了各企业逐步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可以说这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收支体变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预算单位来说,这种会计集中核算也是实行会计委派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特殊形式。从总体上必须加以肯定和保护,但是它又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因为在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实际工作过程,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财务在集中核算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就要在认识上进一步对加强会计核算,提高管理水平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深理解,切实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进行恰当地实事求是地分析,才能真正达到强化财务管理的目的。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问题加以深入研究。

1.要充分认识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基本职能以及实行它的作用所在

1.1必须看到它是一种新型会计管理模式,而且是集管理监督和金融会计服务为一体。从基本职能来说,是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和分户核算。核算中心按照统一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科目列入预算,对内外资金实行统管,使开支有单位领导审批,同时又有会计统计中心审核才能入账,这势必从制度上就能使各预算单位的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1.2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预算执行严格、强化了会计监督、确保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有效、合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可概括成六个“有利于”:一是对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是有利的;二是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根本上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有利的;三是对严格实行内控制度有利;四是对于上报财务报表准确、及时有利;五是对于管理好资产有利;六是对于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有利。总之,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基本职能和应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应予充分肯定,对此不能动摇。

2.关于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过程容易或者可能存在的某些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从规范财务管理这个大前提下,会计集中核算在实行的工作中还存在必须克服可能存在的某些问题,对此必须敢于面对,设法克服或者尽量避免其不良影响产生。

2.1对应负主要责任的会计主体定位不明确,使得不少单位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反倒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因为财务核算中心研究的是原始票据,只是在为单位记账,至于相应交易是不完全合规合法则不能保证。根本原因在于会计责任包括法律责任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2.2核算人员无法行使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监督。因为在形式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相关人员势必脱离本单位具体会计实际业务,当然就会使这些人员行使会计的监督职能不能实现。

2.3这种管理模式不能节约内部成本费用。这里有个倒挤法,也是集中核算模式下各二级单位的共识。

3.正确分析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产生问题的基本原因

3.1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宣传不够,执行也缺乏力度。此项工作实行过程对于各单位来说,集中核算都是自上而下的,各单位就是服从和执行的问题。事前财务中心应对核算后的形势、今后单位职能进行正式系统的培训学习,大张旗鼓地公开宣讲,否则各单位只能被动接受,执行不力。

3.2不按时定期召开例行的财务工作和财务推进会。财务核算中心不能光忙于应付日常业务,必须定时召开财务工作会,进行相关的通报、规范和要求,及时解决财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矛盾和焦点,不要使问题成堆。要及时总结,推广集中核算后的经验和成绩,通过财务推进会的形式激励广大财务人员和报账员。

3.3有关领导没有做到观念更新。很多单位在实行财务核算后,仍然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不注意关注并学习财务管理,仅仅考虑本单位成本是否超预算是不行的,要随着财务集中核算的推进,积极主动地站在企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才行。

3.4缺乏具有相当力度的奖励工作。财务中心要大力宣传,表彰成本管理中节约费用成本的先进单位,要使员工真正受到激励,从理念上树立“节约费用成本先进”的思想意识。

3.5财务中心相关人员忽视对二级单位的调查研究。财务中心下达预算指标要做到准确科学,处理好企业效益和成本预算的关系,财务中心人员应经常去二级单位了解情况,多组织各科室人员了解基层情况,调研形式可以多种,但要注意不给二级单位带来负担。

4.要进一步全面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各种措施

4.1要实施责任会计制。根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时,财务管理必须与会计核算分离的原则,要研究确立责任会计制问题。在联系会计核算中心与具体发生经济活动单位之间,单位的报账会计要起到枢纽作用,同时对单位的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做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应该积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报账会计向责任会计的转化,目的是为正确处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把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具体而系统地反映出来,同时为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提供必要的基础。可见责任会计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4.2在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集中度。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提高此项工作质量,健全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使之达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且真正在实践中其可行性得到检验,同时要把握好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双重职能,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4.3要建立健全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调动其监督的积极性。首先要鼓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并使监督寓于服务之中,实现二者的统一。其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要摆正位置,放下架子,抛弃名利、严于律己、热心服务。再次,核算中心要制定对二级单位和报账员的奖励制度,走基层,转作风,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关系范文第5篇

开幕式由重庆三峡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孙芳城主持。学校党委书记许亚非首先致辞,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万州区副区长张嘉强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万州区的基本情况及万州区会计学的发展。重庆市财政局总会计师、重庆会计学会会长祝轻舟在致辞中对重庆会计学的发展做了简要说明,同时,他还表示,一定“认真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学习、请教,继续加强学会建设,充实学会力量,进一步提高重庆市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更好地促进重庆市经济发展”。中国会计学会学术部主任喻灵发表讲话,她希望与会专家能继续开拓,不断创新,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本次论坛围绕会计改革、会计的本质、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

论坛伊始,北京大学吴联生教授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三峡学院经管院教师做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他鼓励与会的会计学会工作者和师生只要沉下心来做研究,勇于探索,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就一定能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