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网上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由于我国教育资源不足,而且存在大量的继续教育者,网上教育需求巨大。我国网上教育虽有一定发展,但是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从对网上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B2C;C2C;虚拟;交互;精品课程
一、网上教育的必要性与巨大需求
1.我国教育资源不足
同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学和大学入学率存在明显差距。1987年,美国中学入学率98%,日本96%,韩国88%,而我国仅43%,大学入学率,美国59.6%,日本28.3%,韩国36%,我国仅1.7%。到2030年,大学入学率哪怕仅提高到10%,按现有规模平均每所高校在校学生1900人计,普通高校也必须由目前的1000多所增加到3789所,需要巨额投资。
2.大量的继续教育者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爆炸,日新月异,人们要不断充电,活到老学到老。而对于大量参加继续教育(在职人员学历提升、行业、企业培训)的学习者,重返校园很不现实,网上教育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方便灵活,可以
同时兼顾工作。
二、网上教育的现状
网上教育学校:目前,国家共批准68家高校从事现代远程教育,其中1999年批准5家,2000年批准26家,2001年批准14家,2002年批准22家,2003年受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只批准了东北师范大学1家。截至2004年,试点远程教育院校已建成2000多个校外学习中心,地域分布基本覆盖全国各地;精品课程:教育部2003年度评选出151门国家精品课程,2004年度评选出300门国家精品课程,分为本科和高职两个层次,有效期为5年。2003-2007年,国家教育部计划每年评审一次、连续评审5年,共建设国家精品课程1500门,并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此外,我国还推出面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全国各地的当地高校也推出本校的精品课程。
三、网上教育面临的挑战
1.学习者转变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困难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者要进行有效的远程学习,不仅需要高质量的教材,更需要具备网上学习的能力。然而,许多最初尝试网上学习的学习者反映:他们不喜欢对着屏幕阅读教材,与同学交流时手忙脚乱,而且还经常“跑题”,更严重的是他们容易在网上学习时“迷航”。同时,学生网上学习的技能、心理及行为特征的研究等,也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2.具备远程教育经验和能力的合格师资匮乏
远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满足这些要求的合格师资还十分匮乏。远程教育的任课教师一方面要从事远程教育课程的开发设计,另一方面还要求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在不断提高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接受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专业培训,成为具备远程教学能力、适应远程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
3.校内外资源共享与经验共享
在软件资源方面,由于在软件平台和支撑工具以及优质课件的制作等方面标准化程度低,符合教学实际需要、能满足用户网上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少。而且由于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较少,即使优秀的课件也很少共享。在硬件方面,无论是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还是校外学习中心的教室、课桌,都是各个网络学院各自为政,很难共享。
4.适合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匮乏
尽管我国已开发了上万门网络课程,但迄今为止,网上优质课程资源并不多。首先是大师级教师为现代远程教育讲课的少,制作成课件的更不多。其次是课件制作技术落后,优秀的、引人入胜的课件不多见。再次是课件内容有许多较陈旧,且更新慢。这些都使人感到在网上学习的效果要比在课堂或面授教育差。
四、网上教育的完善和建议
1.普及网络和提供技术支持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国家将扩建学校的资金相应的转移到网络的普及上,这样可以减少占用场地,减少环境污染等,同时网络普及是大势所趋,益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此外,开发相应学科的虚拟软件,如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实验软件,学生可以直接在网上实验,同样可以达到现实实验的效果,提高动手能力。
2.学校与多机构合作
与传统软件公司合作:传统软件公司以出品基于CD-ROM的教学软件为主要业务。由于传统CD-ROM软件市场受到网络、盗版等因素的冲击,生存环境受到相当的威胁。这些公司都开始考虑或正在实施网络教学的方案。这些公司的长处是对多媒体课件拥有经验对传统教育市场有较强的操作经验,而且转型的速度很快;借鉴中小学网校、小型教育网站的良好经验。这些网校历史较长,而且主要工作是利用网络辅助完成课堂教学。他们的优势是在自己从事的范畴内熟悉课程的制作和教学过程。
3.于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合作
他们的优点和重点在于通过丰富栏目内容引来访问量。这些网站的教育内容大多以静态教材为主,而且主要是免费的。但真正的教学内容仍然相当匮乏,并且不能完成完整的网上教学服务。而这点正式学校的优势
4.网上教育全职教师,全职校长
现今,师资几乎达到饱和,很多教师无处可教,无课可教。而很多传统学校的老师要兼顾教学和网上精品课程,工作量大。鉴于这个问题,组织网上教育全职教师,全职校长,这样不仅缓解就业压力,而且有助于提高网上教育质量,实现师资平衡。
五、结束语
网上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穷的潜力。我们渴望得到的网上教育是具有优秀的综合平台──一个名副其实的虚拟校园、教育服务提供者;具有面向市场的课程设置──市场导向将有助于解决继续教育的品牌问题;充分体现教学的完整过程──有教、有学、多媒体、多种方式、多环节,以服务为中心;适应市场的商业模式──可接受、标准化、可复制,能够使得合作伙伴有信心和积极性; 我们全体努力,良好的网上教育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载《人口与优生》1993.5
[关键词]小蜜蜂乐园;产业化;资源整合;图书馆;网络教育
1 导 言
我国教育资源的短缺与巨大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促成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教育的 发 展。诸多网校的成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如去年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 上市,开盘价达到22美元,高出发行价15美元(约上涨46.7%),这在一定 程度上也说明了华尔街对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特别是网络教育市场的看好。
目前我国发展比较迅速的中小学教育网站以提供学校课堂同步教育和中小学生课外补习为 主,其内容包括教案、讲义、练习题、考卷、答疑等,与学校教学同步。这类网站能够满足 应付高考、中考的考试要求,使其他地区普通学校的学生能接受到名校高水平教师的辅导, 因而大受欢迎,发展十分迅速。[1]
近年来,网络教育资源与现代化技术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网站盈利模式方面的很 多研究又给教育辅助类网站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小蜜蜂乐园”网站正是在 这种大 背景下开始建设的。
2 同类网站产业化模式
中小学教育类网站(如101远程教育网、北京四中网校、黄冈中学网校等)都依托名校、名 师资源,采取与学校合办的营销模式,发展得红红火火。但最近几年却渐渐开始沉寂,原因 是网络热潮冷却,缺少针对性和实时交流。[2]又如新东方教育、中国中小学 教育教学 网(k12.com.cn)、中国教育信息网(chedu.com)等奉行“大教育”概念,面向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国教育热线(eol.com.cn)则依托中国教育科研网 的教育网站,目前正在向网上职业培训发展;中国基础教育网(cbe21.com)以基础教 育为主,带有较强的政府背景和权威特色。以上教育网站均是独立运作的网站,其商业运作 模式各异,都提供免费浏览服务。另外几个大的门户网站也推出各自的教育频道,如新浪 、搜狐、网易和FM365信息推出的继续教育、留学、MBA等教育服务。[3]
大量研究表明,目前网校因为情感沟通不够、实时交流反馈缺乏、技术设备落后等原因阻 碍其进一步发展。另外还存在网速缓慢,学生管理不够,资源充足度低、针对性不强,部分 网站华而不实等不良现象。[1]
“小蜜蜂乐园”网站的定位并不是一所网校,但是具有网校的部分功能,运营上也有网校的 特点,因此分析此类网站的产业模式对“小蜜蜂乐园”网络的建设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
3 “小蜜蜂乐园”网站的优势、特色与不足
“小蜜蜂乐园”网站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一部分,致力于对“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 ”中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文化共享工程”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小蜜蜂 乐园”网站不但能利用这些资源为少年儿童服务,而且可以通过整合优秀的教育资源,利用 “在 线课堂”等精品栏目将教育信息与文化信息相结合,开创了基层少年儿童图书馆通过整合有 效的网络教育资源为少年少童服务的先河。
“小蜜蜂乐园”网站实现了课内知识与课外能力的互补,将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书本知识 与心理素质有效结合,把“科学成长”作为内容建设的指导方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平 台 。“小蜜蜂乐园”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注重学习与成长氛围的营造,让孩子在多 媒体环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少年儿童图书服务网络,它体现了服务的延伸和拓展, 扩大了小读者的队伍,满足了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愿望,赢得了教育主管部门的 关怀和广大教师的关注。
当然,“小蜜蜂乐园”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资源建设、资金运作、运行维护、盈利模式等 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是“小蜜蜂乐园”产业化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改进的。
4 “小蜜蜂乐园”网站产业化的对策性建议
4.1 网站的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资源要有针对性、连续性、广泛性和品牌性。1)针对性。 必 须考虑网站的受众群体,开发符合客观需要的教育资源。本网站主要面对的是少年儿童,具 体 地说是南京市的小学生。基于此我们选择依托玄武区内各小学的教育资源,以苏教版小学教 材为参 考,请专人来录制学校名师的教学视频,并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视频的质量与传输效果。2)连 续性 。培养会员的忠诚度,让他们对网站有所需要的同时也希望获得持续的需求,即随着会员年 龄的增加,需要不断深入学习相关课程、课外知识和得到成长心理、卫生保健等各方面的辅 导,因 此资源覆盖面要广且精。3)广泛性。不仅要有完备的教育资源,也应有少年儿童感兴趣 的课外知识,兼顾少儿保健、学生心理以及适量新闻时事、娱乐休闲等方面内容。4)品牌 性。现在教育网站上的资源很多,但相当杂乱,大多不成体系,针对性不强。网站的 资源建设要形成品牌才有吸引力。
4.2 网站的设计及运营维护工作
首先,网站界面及内容的设计必须考虑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儿童教育心理学为指导,兼 顾视觉美观和艺术内涵,需要具备各种少年儿童感兴趣的知识而不仅是电子教科书;其次 ,网 络最迷人的地方还是交互,必须加强网站的互动交流建设,设立评价和反馈模块,让学生 找到体现自我价值的感觉;再次,很多网站重建设而轻维护,其实及时更新资源 是一个网站保持活力的关键,应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最后,技术保障一定要到位,如视频 的传输要保证网速和质量等。
4.3 探究盈利模式
目前本站采取的是会员制,注册会员可以享受的服务内容有:优秀教师的课堂视频;各年 级、学科同步课外作业的在线答题;各小学单元卷、期中卷、期末卷试题及解答;假期作业 及答案查询;全国名师定期做客的视频;每半年的光盘(收录教学视频、教案、专家指点、 习题等 )寄送服务。网站始终把社会效应放在首位,试运行两三个月后受众读者即达3 500人 ,视频点击观看人数也成倍增长。这只是玄武区推广后的情况统计,如果把网 站在全市推 广,那么,南京会员的增多、收入的增长将指日可待。同时,网站可以独具特色的服务为 依托,取得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形成品牌竞争力并发展壮大。之后,还可以考虑推出个性 化服务产品,吸引社会投资,吸引网络广告。
4.4 联盟战略
首先,可与各个学校的校园网互联,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有着丰富的资源,双方联合后,可 以通过在学校的宣传推广扩大网站的知名度;其次,与同类网站合作,有计划地实现资源共 享和信息互通,形成优势互补;再次,网站本身依托于玄武区少年儿童图书馆,还可以考 虑 与本地区的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机构、美术馆、艺术院团等进行合作,推出一些特色服务 ,如 会员优惠(参观、展览、讲座等)、信息展示等,本站目前的“在线图书馆”就是一个尝试 。
4.5 推广宣传
网络的营销离不开推广宣传。除了充分展示自身良好的形象外,还应制定多渠道的宣传推广 战略,如学校教师的推荐、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政策引导、适当的广告宣传、会员的口耳 相传 等。另外,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小蜜蜂乐园”网站就是在探究对“社 区困难群众”“民工子弟学校”“四川地震灾区来宁孩子”等特色服务的探究中逐步形成并 创 建的。
5 结 语
总之,网络的特性是互动,高层次的教育也应该讲求互动,“小蜜蜂乐园”如何以互动作为 抓手吸引会员用户,并以用户作为市场资源,招来合作伙伴,不断充实网络内容,形成良性 循环,是其下一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急需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网上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教育网站的发展[EB/OL].[2009-10-07]. hz4z /%C2%DB%CE%C4%BF%E2%/technology/prmmid-12-1310.htm.
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
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目的就是要营造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环境,它的建设应遵循标准规范、共建共享和保证质量的原则,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互联优势,打造新一代资源开放共享应用的资源管理平台新体系。
开放的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是由多个资源站点组成的,资源网内每一个提供资源信息的站点都是网内的一个节点,资源节点之间基于一定的信任授权关系进行资源互访和共享,是实现网内资源分布式存储、分布式管理和提供共享资源信息的服务体系。其特点是基于元数据标准规范,充分开放,充分共享,形成能上连省、国家信息资源中心,下连县市区、学校资源管理平台,横向连通史弟地市信息资源中心的一个资源服务网络体系。
在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数据的存储与分布问题,存储与分布数据的方式决定了教育资源的应用体系结构。新型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采取了一种开放式的应用体系,可以将资源的核心元数据集中存储到一个中心节点,进行统一的管理,而资源本身的物理存储则可以采取集中和分布两种方式,既可以存储到公共资源库中,也可以保留在分布的节点或者原来的系统中,形成分布式的教育资源。整个平台系统的核心是中心节点,它的作用主要有:
资源注册所谓资源注册,就是对已有的资源进行资源编码,将一系列最基本的元数据描述信息(注册信息)添加到注册库中,注册信息包括资源名称、资源类型和资源的地址等元数据规范标准描述的所有信息,对资源进行元数据编码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存储的基础。资源网内的各节点可以利用中心节点的资源注册服务进行注册,将节点资源纳入统一的教育资源库中,而资源本身可以保留在原来的系统中,不会受到任何干预。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资源本身直接存储到公共资源库中。
资源检索所谓资源检索,就是用户通过查询注册信息库,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教育资源的注册信息,并且通过存储地址或者有关描述使用的信息,方便快捷地找到需要的教育资源并加以利用。
管理公共资源库中心节点可以存储并管理所有学科所有类型的资源以及描述信息,并支持按照学科扩展的资源描述规范,可以对所有符合元数据规范的资源描述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
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
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是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共享和的集成平台,完全基于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技术开发规范,以数字化的各种教育资源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教育资源库群为支撑,以多种检索技术为手段,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对资源的建设、管理、应用和共享的迫切需求,它应该具有以下功能模块。
对资源实现元数据规范的标准编目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就是资源信息编码完全基于《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编目,这是整个管理平台的基础。
资源内容批量互换接口资源内容批量互换是资源共享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主要是依据平台的管理功能实现中心节点和分节点之间的资源同步或资源互换,分节点之间也可以根据需要实现资源内容的批量互换,在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科目或目录进行内容互换。
资源检索中心资源目录检索中心是通过资源站点注册中心,提供多种同步策略将分布在不同节点的资源目录信息同步到中心节点的目录服务子系统,从而实现对分布于不同地点资源库目录信息的快速检索和定位。
因特网教育资源搜索雷达因特网教育资源搜索雷达可以实现对因特网上教育门户网站、中小学网校、学科资源站点的自动发现、自动分类和动态跟踪,充分展现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分布共享的特性,这项功能通常是基于一些免费资源的搜索。
资源内容评价系统目前资源库建设的评价在网上几乎都是以发贴子的简单形式来实现的,面对这种现状,新型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将能够实现异地分时对同一资源进行量化和人性化评价,系统能够根据量化数据进行自动汇总和整理,建立满足需要的资源网络评价管理系统。
个性化资源服务构建分布式资源管理平台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共享不同的资源站点、资源平台,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根据学校对资源使用的实际需求,配合学校管理平台,完全可以开展个性化特色的校本资源建设应用服务。
资源建设的一般步骤
在系统组织实施时,主管部门应统筹规划,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将资源的具体内容划分给教师,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为一线教师是完成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任务的主体。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一般步骤如下(供参考):
内容规划确定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确定教育信息的学科范围,按教学大纲和课程目录的顺序划分各学科要建设的资源的详细内容。
确立标准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确定资源建设标准,依据标准规范描述资源的每一个具体属性。
编制评价指标编制资源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为“资源建设评审专家组”对征集上来的资源进行审查提供依据。此外,明确评价标准也有利于保证资源的质量。
组织培训对资源建设有关人员(如学科教师、技术组人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各相关人员掌握工作的技术细节,明确资源建设项目的目的、任务和整体实施计划。
资源征集分配资源征集任务,并向各个部门下发。在任务分配时要考虑到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和任课教师的特长,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保证资源征集的质量。也可同时配发资源征集完成量化登记表,监督和评价各学校的资源征集情况。
关键词:校园网管理;校园网应用;校园网建设
在数学史上费马定理是一只会下蛋的金鸡,在力图证明费马定理的过程中,很多数学分支科学如数论、分析数论、组合数论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学校来说,校园网也应该是一只会下蛋的金鸡。
建设校园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各种教学和管理软件提供基础。校园网的建设不一定是一次性的大量资金投入,当资金不充足时,可以采取分步骤、分层次建设的方法,校园网的建设可以具有不同的层次,如网络电子教室、小型办公管理对等网、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局域教学网,以及面向全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信息网络等。
1惯例与教学孰重
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硬件设备不是问题,只要花钱就可以做到。关键在于你花了那么多钱,究竟用校园网干什么?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的:一个是管理方面,就是学校的网络化管理,这一点同任何一家企业的网络化相同,通过网络化给学校带来现代化管理。而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去推动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那种灌输式的,老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
如果建好了校园网,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把粉笔、黑板换成了计算机、投影仪,还是沿袭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当然,可能灌输给学生的东西更多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得更牢了),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质的变化。大趋势应该向自主式教学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侧重点,有自己的特点,不像现在的孩子培养出来都是一样的。这才是网络教育带来的本质上的区别。
在校园网建设后,学校应注重“四件”平衡,即硬件具备、软件跟上、“智件”超前、“潜件”保障。其中“智件”意为掌握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潜件”则是针对教育技术的各种服务和管理。学校的全员培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一些学校在校园网建设完成后,往往只对教师进行培训,而领导却很少参加培训,这种做法很危险,只有领导认识到校园网的功能与作用,才会积极提供相应的环境促使教师学习和使用校园网。
2缺钱与浪费并存
教育部提出“校校通”工程的建设目标后,社会上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全国90%的中小学校都要建立独立的校园网。其实,“校校通”并非“校校网”,最终的目的是让90%以上的中小学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共享网上教育资源,而不是让每个学校都建一套自己的校园网。目前在校园网建设中,在资金总量短缺的大环境中,还存在着局部资金浪费的现象。
现在校园网建设有一个趋势就是追求很高档的设备,像我们做过的一个中学校园网,要用思科6509或朗讯T550这样高档的产品,这其实是一种浪费。举个例子,一般高档的企业级交换机,它应该是针对1万个用户规模来使用的;而我们现在任何一所学校里,让所有的老师都上网,所有的教室都上网,一所学校的网络用户也不会超过1000个。所以,用管理1万个用户的设备来管理不足1000个用户,这显然是一种浪费。
这方面有误区也有误导。一方面,一些重点学校或是市里、省里扶持的学校,片面地追求硬件设备的高档次,实际上就是浪费。深圳有一所学校光布线就花了200多万元,装修一个网络机房就用了60万元;但也有一些学校,没有资金,看别人做校园网,也非要建一个网,结果投很少一点钱,做出来的所谓校园网,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也是一种形式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利益驱动,生产厂商和系统集成商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误导学校的决策。
从目前情况来看,似乎一时间还难以改变校园网建设中的资金浪费现象。但是通过教育城域网建设,可以为教育系统节省大量的宝贵资金。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通过天网(卫星)、地网(电信)达到学校与学校的沟通,把整个教育系统联成一个独立的网,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城域网。比如说把整个城市做成几个主干中心,有钱的学校能接入,没钱的学校也能接入。这样建校园网的投资就会变小了,只需投资一些交换设备就行了。由此整个城市的教育水平都能得到提高,真正实现在现有的资源和资金的情况下,通过教育城域网的形式达到资源共享。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向建设教育城域网的方向努力。像郑州就建了三个中心,用三台核心交换机,下面的大学通过千兆接入,中小学通过百兆接入,整个教育城域网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网。北京朝阳区也是这样做的,通过四个中心,把全区300多所学校全部联起来。
在教育系统的网络建设中,应先考虑教育城域网,在此基础上,再看校园网如何投资。因为城域网建好后,每所学校的校园网建设都能从节省路由器、服务器、软件等几项中获益;有了城域网之后,同样的校园网建设至少能节省三分之一以上的资金。如果一个城市有上百所学校,那么校园网建设由此而节省的资金就非常可观了。
3校园网本质是应用
一般认为,校园网是为学校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服务的校园内局域网络环境,并且它是建构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之上并与因特网连接的。
这个概念比较强调局域网概念,强调多媒体技术。这样的概念会不会造成导向上的失误?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校园局域网建设的封闭型倾向和设备堆砌、技术高难的贵族化倾向。一方面,资源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又是教育资源的匮乏;一方面,设备堆砌闲置,教师对高难度技术望而生畏,另一方面普通学校却难进校园网的门槛。再看目前中小学校园网应用往往是放放Powerpoint幻灯,通过共享调阅调阅文件,学校网站开设的栏目主要有:学校简介、校长寄语、师生风采、校园新貌、教学设施、学校荣誉、家长通讯、校友通讯等内容。这是校园网应有的功能吗?值得深思。
校园生活的核心是学习活动,校园生活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与教师,网络的基本技术特质是开放、交互与共享,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人们主动学习,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因此,校园网络环境必需基于互连网应用。
所谓校园网络环境(俗称校园网),是指基于互连网应用的,提供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兼顾教学研究与学校管理的网络媒体教学环境。
4校园网的基础是管理创新
虽然校园网的建设面临各种困难,也遭受了很多的失败,但多年来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校园网的建设是学校中的“纲”,不仅是教育技术的变革,更是思想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在校园网投入运行之后,应对现存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校园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总体规划可以保证各个系统的集成与协调发展,避免重复投资、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在总体规划下分层次逐步扩大,使工程形成良性循环。校园网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所以一定要注重实际效果,选择急需解决、见效又快的环节作为建设校园网的突破口,能够提高师生对校园网的热情。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成熟技术,既可以减少风险,又能做到实施快、见效快,维护更新更有保障。
另外,要加强基础工作,做好调研,弄清学校的真正需求,找到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制订整体规划,研究制订学校的信息规范,做好标准化工作,为教学资源交流与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人说在教育行业,不是有钱就什么都能做到,但是没钱是什么也做不到。中国教育网络化正是处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中,钱不多但是想做很多事。这就需要精打细算、循序渐进,任何形式的贪大求洋,都会导致我们为此付出高昂的学费。这将使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达到省钱目的的计划落空,使教育改革步伐徘徊不前。因此,教育城域网、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教育网络化的实施与应用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最好的选择就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一步一个脚印,重在应用实效。
参考文献
1傅秀斌.将E-learning进行到底.中国教育网络,2004,(6).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支持环境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4)01-0106-07
引言
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等要求。本人所在团队通过对近10年来100余篇有关教师发展理论基础和模式的文献研究,同时重点针对运作理念、整体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对55个典型教师发展平台(其中国内平台31个、国外平台24个)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化支持环境,该环境能够服务多种形式的教师学习活动,如教师培训、自主学习、与名师对话、校本研修等。
一、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被看作是一种由标准指导、根植于教师工作、聚焦于学生学习、而且适合于教师职业发展的终身化、情景式的发展形式,其目的就是发展、实施和分享教师间的知识、实践与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的价值观。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发掘已有知识和建构新知识,并不断增长专业能力和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包涵所有自然的学习经验和有意识组织的各种活动,这些经验和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让个体、团体或学校得益,进而提高课堂的教育质量。综合以上观点结合实践共同体理论,教师专业发展即就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或称为从新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需要系统性的培养。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理念存在三种基本取向:
(1)理智取向,基于“教师教学能力差是因为教师缺乏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假设,认为教师能力的发展是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过程,因此采取大量的短期集中培训、各种形式的专家讲座来提高教师的能力,这种方式对于开阔教师视野、丰富教师理论知识效果很好,但往往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脱节,所学的知识难以转化为教师教学的实践能力。
(2)实践反思取向,认为教师能力的发展是教师个体实践经验的积累,因而强调对教学实践以撰写反思日志、开展行动研究等形式进行“反思”。然而这一时期的课题研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素养要求很高,成为少数优秀教师和学校的展示平台,无法大面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3)生态取向,认为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不能依靠对少数骨干教师的精英式培训,而应当构建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和制度,关注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并且教师的学习应当与教师的实践密切结合。
“理论先行模式”中注重教师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师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迁移,“实践先行模式”中过多的重视教师的个体探索性实践和反思,导致教师出现迷茫、教师教育者尴尬的局面,呼吁一种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即“知行合一”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3.实践共同体理论引入教师专业发展领域
实践共同体(Communities 0f Practice),国内也译成“实践社团”,是人类学视角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要素。最初由莱芙(Lave)和温格(Wenger)在《情境认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提出,用以表达一种“基于知识的社会结构”,并借助于这一概念提出了“学习即实践参与”的观点。他们认为“实践共同体包括了一系列个体共享的、相互明确的实践和信念以及对长时间追求共同利益的了解”,Barab和Duffy归纳了共同体的三个必备特点:共同的文化历史传统、相互依赖的系统和再生产循环。
在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中,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师通过实践共同体的活动,获得自己的专业发展。它以“共同体”为载体、以“共同的愿景”为导向、以“协商的文化”为机制、以“教师实践问题”为基础、以“实践参与中的身份认同”为标志,有利于培育教师合作文化、提升教师实践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升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有着共同理想、目标和愿景的教师聚集到共同体中,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交流、思考、互动和反思等行为,在共同体成员的相互合作中发生实践学习活动,在共同协商中成长自我智慧,在不断螺旋上升的共同体中发展自我能力。
二、网络支持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快速发展,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的的网络支持环境也应运而生。近来年,我国各类教育机构、公司、科研机构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相继推出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为教师专业发展范式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网络支持环境的设计和开发应更加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责任思想和专业思想的培养,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文章在文献研究和平台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依据“知行合一”、“实践共同体”等现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构建了以实践共同体为核心,专家引领、资源支撑、教学管理部门支持和技术支持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支持环境新模型,如图1所示。
1.以活动为中心的实践共同体
Barab和Dufry指出,人们在某种现实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形成了某一共同体成员的身份,两者是不可分离的。Lave和Wenger~7]把这种情境称之为“实践共同体”,并把它定义为“一群追求共同事业,一起从事着通过协商的实践活动,分享着共同信念和理解的个体的集合”。综上不难发现,实践共同体形成了教师间协作互助、交流互动的核心,强调成员要有共同的任务、历史、知识基础与假设,同时各自负担相应的责任,充分利用工具、资源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任务。
Tapped in是由SRI International(斯坦福研究所)创建的网络学习环境(如图2所示)。该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资源、在线支持工具,使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小学教师(K-12)、图书管理员、学校管理者、大学教师、研究者共聚一堂,通过学习、合作、分享、帮助得到共同发展。同时,为访问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在线体验,借助工具、资源、同伴、专家、顾问的帮助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坊中得到发展。在“知行合一”模式的网络支持环境中,共同体成员围绕实践共同体这一核心,开展以“专题讨论”、“研修课程”和“集体备课”为主题的活动。
(1)专题讨论
“专题讨论”活动中,教师根据兴趣或要求加入不同的讨论组,并针对专题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形成自己对专题内容的认识。美国College Board网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最初是由多所高等院校联合成立,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多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民主化(如图3所示)。College Board中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模块下的Workshops andSummer Institutes为K-12的教师、管理者和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实时授课和在线交流活动。该模块的一般流程是:①点击左侧导航栏,浏览工作坊的日程安排等信息;②根据社区列表中的标题,选择感兴趣的社区;⑧在共同体中,共同体成员就同一主题进行学习、研讨;④活动结束,主题发起者总结活动成果,上传至共享区域,实现资源的再扩散。
(2)研修课程
研修课程主要通过集体面授、混合式学习、网上学习等形式开展,促进教师对某一特定领域知识的掌握。“中国教师研修网”中研修课程的实施流程:①研修活动发起者发起研修课程,公布课程相关信息,包括课程主题、课程类别、主持人和起止时间。②“研修课程”分为同步研修和异步研修。同步研修中发起者组织教师在规定时间利用交互工具(如:聊天室、ICQ)参与研修课程;异步研修中,教师对感兴趣的课程通过协作交互工具如:留言板、BBS、News等发帖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③研修课程结束,教师查看评价,进行总结与反思。
(3)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指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的系列性活动。集体备课有效地将个人智慧转化为集体优势,即保证教学进度的统一,也能保障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凭借已有经验和独特的自我表现形式,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集体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例如永康市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协作备课”模块,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了集体备课。途径①教师在word文本中撰写教学设计方案利用网络上传至平台共享区其他教师下载、批注后上传重复多次后,教师上传最终版的设计方案;途径②教师上传教学设计至平台专家通过批注、点评、划分等级等方式对其进行评价教师反思后修改和完善设计上传至平台平台提供两个版本的对比供成员学习借鉴。
2.专家引领
在顶层的专家引领下,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之间传递经验、开展教学指导、进行专业对话,新手教师的身份是不断再生产的,新手教师沿着旁观者、参与者到成熟实践示范者的轨迹前进,即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者逐步到共同体中的核心人员,从新手到专家。“名师工作室”实现了专家引领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因其功能的综合性为教师发展提供多种有效途径,同时符合教师发展周期性特征,成为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运作模式之一。工作室一般由2名以上的名师组成指导小组,指导10余名新手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活动,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示范、诊断和评价。同时教师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反思、问题、困惑上传至名师工作室,在工作室的同步或异步讨论区中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分享和协商。
美国Annenberg Learner平台(如图4所示)借助媒体和电信技术在美国学校推进优秀的教学,主要授权于针对K-12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视频项目与协调网络和印刷材料项目。该平台中的专家讲座紧扣教学、主题鲜明。访问者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分类(如按学科、年级搜索),检索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并免费观看。
台湾的“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整合平台”和浙江教学资源网是国内较为典型的名师工作室。其中浙江教学资源网中的“教师工作室”模块为省内各学科特级教师建立个人名师工作室,通过为教师制定学习、实践、反思的计划,在课例研修的过程中提供视频、语音的指导活动,组织教师在讨论区中进行同步、异步交流互动活动,促进教师在名师引领下的发展。
3.资源支持
“资源支持”是指一切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按照教师发展的层级递进性、系列化、结构化和模块化共建共享资源,包括学科教学专家和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学评优课以及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报告、多媒体课件等呈现形式丰富多样的优质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支持,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从平台分析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港台和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支持环境中均提供资源支持,占比分别为80%和54.17%。
LEARN NC是北卡罗来纳州公共学校有关K-12教与学的平台,该平台中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计划、学习材料(课本知识的补充资源)、课程标准等;专业技能资源包括最佳实践(文本、图片、视听和联网资源等)、在线课程、NC专业教学工作标准等;所有资源支持教师在线搜索、免费浏览。
本文中将资源支持分为了网络课程和协作工具两类。
(1)网络课程
通过对平台的分析发现,国内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平台的功能模块繁多,包括教学评价、案例研究、教学沙龙等20余类,其中网络课程占比最大,占到了19.23%。国外平台中,英国的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中提供了许多与实际项目挂钩的网络课程资源,充分满足了教师了解教育教学知识的需求。
网络课程指教师将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以多种形式提交到网上,学习者采取在线或离线方式浏览学习,包括同步网络课程和异步网络课程两种。其中同步网络课程以视频或音频为主,文字为辅;而异步网络课程以文字、图片为主,动画、视频、音频为辅。同时网络课程还包括各种教学活动,例如测试、答疑、讨论以辅助学习者学习。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情境的学习、基于协作的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得系统化课程知识,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人所在团队于2011年12月实施了“应用型课题研究促进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理念向教师教学能力迁移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实践孕育创新”项目),搭建了Moodle网络课程学习平台,设计开发了《Imel课题研究》、《教育研究方法》两门网络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案例展示和灵活多变的学习活动设计,重点帮助教师厘清研究思路,提供研究方法指导,该平台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协作工具
常见的协作工具包括BBS、Wiki、讨论区、留言板、News、学习论坛、电子邮件、博客、微博和微信平台等。共同体中的成员,通过协作工具,实现知识交流机会的创造,成员主动梳理并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手段、课堂组织形式,将基础知识进一步的系统化、巩固化。在“实践孕育创新”项目实施期间课题组教师通过在论坛中发帖和回帖、利用腾讯即时聊天工具和YY语音参与课题讨论,实现了课题组教师与指导专家的远程交流。如图5所示就是当地教研员指导课题开展以及远程指导专家与课题组教师互动交流的实时截图。通过即时交流互动促进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问题解决的即时性。
4.技术支持
网络支持环境的建设是围绕支持平台展开的,因此学习实践共同体中成员自主建设教学网站是实现教师专业化能力发展的前提。通过研究发现,网站的更新速度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关注较多的,教师学会了自主建站,才能根据最新的信息和动态,及时对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进行调整,保证在实践共同体中做到接受最新资讯,反馈最前沿的教学科研信息。技术支持就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技术性问题设立的专栏,教师就自身遇到的某一问题或困惑,在网络平台上发起的寻求支持和帮助的活动。活动一般由教师个体发起,其他教师本着自愿原则参与到活动中,教师之间在互动、交流、合作、反馈过程中达到共同解决教学问题和困惑的目的。同时平台具有保存实时、非实时记录的功能,按主题将所有帮助信息进行分类,为教师检索查看提供便利。
5.教学管理部门支持
网络支持环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都会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学管理部门自上而下的鼎力支持显得至关重要。国内的“宽正网上教育教学平台”涵盖所有与教育有关的各类用户,包括教委公务人员、教研员,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实现了各类用户角色之间的信息互通、教育管理、教研组织和成果及资源展示,为用户提供具完整性、专业性的网络教育“云服务”平台。该平台中教育管理部门拥有管理整个平台的权限,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支持环境的高效运行、管理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