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集团公司职能定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完善管理体系,明确办学定位
理顺培训管理职能。按照企业管控体系建设和培训管理体系要求,集团公司成立由主要领导任主任、班子其他成员任副主任、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员工培训管理工作委员会,负责集团公司员工培训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和协调。各专业公司(能化公司)、基层单位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组织、协调员工培训管理。
完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集团公司、专业公司(能化公司)、基层单位、区队车间班组四级培训组织,实施集团公司、专业公司(能化公司)、基层单位三级管理,形成集团公司组织协调、专业公司(能化公司)负责实施、基层单位具体落实的员工培训管理体系。
理清培训办学思路。集团公司党校以党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为重点,专业公司所属安全技能培训中心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技能人才岗前培养、岗位技能在岗培训和安全技术培训为重点,基层单位安全培训机构和其他办学单位以安全技术、岗位技能培训为主,区队车间班组以现场“手指口述”、必知必会、技术技能、现场操作和业余学习为主。
实现实训资源共享。重点完善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培训功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优化整合实训资源,避免资源浪费,采取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代培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建设新产业实训基地建设,服务相关行业的员工培训。
规范培训流程,提高培训质量
做好需求调查,规范培训立项。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首要环节。一要做好企业培训需求调查,二要做好员工培训需求调查,三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四要做好培训立项。
强化过程管理,规范培训实施。培训项目由立项部门牵头组织,培训主管部门予以协调、指导并进行考核监督,确保培训规范实施。一要规范培训计划制订,二要做好培训前准备,三要加强学员管理。
健全考评体系,规范培训评估。健全培训考核制度,完善办学机构、培训项目、师资队伍“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一要规范办学机构的考核,二要规范培训项目的考核,三要规范师资队伍的考核。
创新培训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开发应用信息化培训资源。根据企业远程教育网课件征集管理办法,利用好集团公司录编室,有计划、有步骤、按产业组织制作远程教育培训课件。鼓励广大专兼职教师积极参与,利用企业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为学员提供学习菜单,实现学员个体弹性学习、柔性学习、个性化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规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指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推进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以部门为单位,组织团队学习。通过系统思考、知识共享、自学机制等,构建善于自我修正、自我超越的学习型组织。
强化基础建设,增强培训实效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加强专兼职教师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坚持内部培养、外部选聘,多措并举,建立并动态充实集团公司师资库,实现优秀师资共享,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
强化实训基地建设。集团公司推广多媒体、多功能、系统化、现代化煤矿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对照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申报验收标准,加大新产业实训基地建设。基层单位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和现有办学规模,分类、分步建立完善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机构。
强化教学案例建设。教学案例可按类别分为道德文化教育、经营管理活动、技术创新实践、技术攻关活动和安全事故等,也可按行业分为煤炭、化工、电铝、机械制造、建筑安装等。编选的案例要具备真实性、典型性、浓缩性、启发性。以教学案例库建设为依托,推行案例教学法,把各种现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课堂中,让学员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成具有集团公司特色的教学案例库。
严格管理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严格职工教育经费管理。集团公司职工教育经费实行“分级切块”管理,专款专用,按照规定的程序、范围和预算额度开支,严禁挪用和超预算列支。各级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培训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职工教育经费承担管理责任。
严格培训工作考核兑现。按照培训管理考核相关规定,严格培训考核,认真运用培训考核结果,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对办学机构的考核结果,作为培训经费结算、评选先进单位的直接依据;对培训项目的考核结果,作为学员培训费用报销和下年度是否继续立项的依据;对师资队伍的考核结果,作为后续项目是否聘任的直接依据。
一、基本概况
房集团是1年从原区房地局政企分开后组建成立的国有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下属9家物业公司、2家专业公司和1家维急修中心,全部是从原有的房管所转制成国有物业公司。其中有4家公司获得二级企业资质,其余均为三级企业资质。今年3月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将9家物业公司合并成家。
集团现有在岗职工1280人,男性896人,女性384人;平均年龄47岁,大专以上学历132人,占总数10%。改制以来,公司很少有新进人员招进。
集团实施物业管理面积807万平方米,23个小区,分别占汇区住宅小区总数的40%和物业管理总量的2%。集团管理物业被评为市级文明小区49个;区级文明小区86个。集团0年上缴利润6千万元,前3年累计上缴利润超亿元;0年上缴税收1.93亿元。为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居住小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转制物业公司面临的困境及问题:
物业管理是新兴行业,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其诞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随着房改及物业管理服务的深入,物业管理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一)体制机制转轨不彻底经营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当前转制物业公司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国有物业公司体制机制的束缚。集中表现在:
1两重性的管理体制不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由于改制转轨上的不彻底性及政企不分,公司既承担着计划经济时期原政府房管所的行政事务职能,又作为国有物业公司受业主委托进行物业管理服务的自负盈亏企业。这种双重的物业公司角色,使得绝大部分公司在管理体制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或者说,改制转轨的不彻底性造成公司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
2经营理念没有根本转变难以适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由房管所改制的物业公司虽然经营体制有所改变。但是,服务、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性改变,开拓市场的意识不强,仍保留着过去行政管理的经营模式,停留在守住老摊子,维持在简单的维修服务上,“等、靠、要”上面的优惠政策和政府部门的补贴。加上转制物业公司物业收费标准低、经济效益低、职工收入低和单位冗员多等,因此,极大多数物业公司步履艰难,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3政企难分带来企业负担沉重。居住区的物业管理涉及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许多政府职能部门。由于职能和职责重叠交叉,有的部门把行政管理职能转嫁给了集团公司,造成集团公司承担委托合同范围之外的职责,承担了不少本应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责任。政府布置任务,集团出资,为配合创建文明小区和市容环境、绿化整治、“一体化”管理等,集团公司在年至0年中耗资7678万元;0年用于房屋综合整治耗资2600万元,其中,集团贴进1391.1万元,占4%。(见附件一)
4物业责任人为扩大物业公司代人受过。认为物业管理什么都要管,不切实际地扩大物业管理的责任。比如小区“居改非”、装修破坏房屋结构、侵占公用部位、违章搭建等矛盾都推给物业公司去解决,甚至把物业公司作为被告加以。物业公司是进行物业管理服务、自负盈亏的企业,它与居民关系是受业主委托的平等的民事合同主体,不是以前的具备一定行政职能的房管局或房管所。物业公司对业主违规行为,有劝阻制止,并督促改正的告知义务,对拒不改正的,只能上报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处理,而没有行政执法权及强制力。
(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物业管理基础较差
1物业管理的硬、软件先天不足。硬件方面:房龄长、式样老、设备旧、配套少、结构差、维修难。软件方面:收费标准低、产权多元混合、观念意识差、服务成本高。调研中反映出,由于人们对物业管理概念模糊,业主在认识上有误差,存在着“自己花钱买来的房子,不必花钱给别人管理”的观念,或“想接受最好的服务,又怕掏钱”的心态普遍存在,往往造成物业服务管理中收费难、纠纷多等现象。而且存在部分物业收费标准低与服务要求高的不对称,员工收益水平与服务付出不相等的非市场化服务收费机制。
2新老小区、混合(商品房与售后房)小区管理机制难以接轨。目前新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已基本实行了物业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但在一些老的住宅小区却迟迟不能推行。有一部分老私房业主的物业收费和服务管理,由于无法成立业委会和维修基金归集入帐,使物业维修后无法追讨费用,企业为此垫付。个别的住房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在同一小区、同一楼层存在不同收费标准享受同样服务的矛盾比较突出。这种混合小区不利于物业公司的市场公平竞争和小区整体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拖欠物业费用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老小区基础设施较差,配套不齐,社会弱势群体和居民不愿交纳物业管理费用的现象较为普遍。尽管近几年市、区两级政府对旧住宅小区进行了综合维修、综合平改坡、旧公房成套改造等,但不缴费用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这不仅侵犯了其他业益,而且使物业公司失去造血功能,陷入困境。住房维修基金归集率过低,或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入账,给公司正常运作带来难度,以至服务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有些物业公司直言,从生存、发展考虑,最后只能退出这种长期亏损的小区。民营股份制物业公司可以炒住宅小区的“鱿鱼”,而集团下属物业公司是没有退路的。
4物业管理环境亟待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各方面支持少,指责多,出了问题或者媒体报道基本上都是打物业公司板子,缺乏理解和真正意义上的支持;二是代人受过,开发商某些不切实际的承诺和开发项目遗留的问题,规划中不合理现象,以及房屋建造质量问题,小区配套设施不齐等,业主把责任都归咎于物业公司,以拒交管理费施压物业公司解决;三是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明知可以某些拒交费用的业主,由于法不执众,耗不起时间精力等,只好作罢。四是把物业公司看成是小区“造血”功能。相关部门的各种摊派以及不合理收费多,加重了企业负担。
(三)政策性因素与管理成本高的矛盾突出
1租金和物业收费低廉和多年一成不变的影响。现行的房屋收费标准是九十年代末制定的,在当时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标准逐年调高,加之消费物价指数和原材料的上涨,物业管理服务的各项成本也必然增加。而租金和物业收费低廉且多年一成不变,影响了物业公司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集团公司职工转制十年以来没有加过工资,职工平均月工资(含奖金)100元左右,广大一线工人到手工资不到1200元,而且退休后不能享受转制前原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近几年群众对物业服务的不满意与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有密切关系。
2管理经营产业的不断划产、拆迁及灭失的影响。一是年租金收入逐年递减。(具体数据见附后材料)维修支出超出租金收入,修的越多亏损越多,使企业不堪负重。自19年至200年租金收入可用于维修的资金为2.37亿,同期实际支出却高达3.67亿元,超出1.3亿元。二是动拆迁导致集团公司管理经营产业的萎缩和灭失。自2001至200年的五年内共有2万平方米的经营产业灭失,占总数的10%多,如按1千元/每平方米计算,2.亿元的资产收入灭失了。而根据市府111号文件规定,对被拆迁的企业应按产权享受20%的补贴。今年轨道交通动迁,仅食品二店房屋拆迁,集团公司(永福物业)就要减少百万元/年收入。三是不断划产。以前的教育局的中小学校、幼儿院以及商委的网点办用房在划产归还产权后享受维修基金、物业管理费用全免政策,这样遇到大修或者小区维修时,物业公司就要承担这些房屋的费用。上述因素导致公司收支入不敷出,而同时公司人员的日常费用却没有相应减少。(见附件二)
3政府政策性减免因素的影响。政府对社会低收入家庭(人员)、老干部、军烈属及亏损企业出台租金减免政策。对此,本应由政府买单,实际上却由物业公司承担,这显然加重了企业负担。自年至200年租金减免共308万元。其中,2004年减免费用08.7万元,200年为47.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应调末调的租金每年约00万元。此外,集团公司每年因为公寓和新里住房出售户数过少而无法成立业委会,导致维修基金无法使用。每次维修房屋都要集团公司垫付资金维修,却常常收不回来。(附件三)
4“一体化”管理收费低与管理成本高的矛盾突出。按照年区城区工作会议要求,集团于年底至今已完成23个小区“一体化”管理,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由于“一体化”管理收费标准低、管理成本高,仅200年就亏损达00万元(不包括管理人员费用)。“一体化”管理后,保安保洁费用分别每月每受为3-6元,而聘用人员按市规定最底工资为690元,收支入不敷出。如淮海中路1610弄小区,共43户人家,需要3名保安和1名保洁工,一年仅工资支出需33120元。而43户每月保安保洁费按最高标准12元收取,一年才6192元(100%收缴)。按此计算物业公司一年就要多支出6928元。
三、摆脱困境的建议
上述困境和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企业自身因素。当前最主要的要解决五个问题:
一是理念上的创新。物业集团公司首先要在经营理念上创新、突破。改变以往经营范围及主业定位与观念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局限于物业仅是小修小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被动性家政式的思维,要将物业看作是现代服务业的新兴产业,前景远大。重视企业的品牌、效益、经营、管理、技术、队伍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对物业公司职能、经营范围及主业定位认识上创新、转变。支持和加快集团公司体制机制上转制脱钩的彻底性,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重视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多点政策上(如主业开发、优秀保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及专项资金划拨等多元化经营)、财力上(如利润和税收的减免、考核指标科学合理及资产调整和资金投入、国资抵扣等)的扶植和优惠,减少行政性的经费摊派或转嫁,使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二是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整合资源。物业企业是微利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就要走强强结合,优势互补的道路。为摆脱困境,转制物业公司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利用自己现有的信息、地域资源、人才、品牌、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优势,在守住“根据地”的基础上,参与市场竞争,力争更多的商品房楼盘,实现规模效益。同时整合资源。通过对集团及下属企业中人力、设备、设施、信息、技术、管理和资金资源等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之成为市场竞争的优势资源。通过与有雄厚资金、优良品牌和先进管理经验及市场优势的企业进行有机的整合,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三是优质服务,塑造品牌,树立形象。物业管理是集房屋、设备、绿化、安全、环境卫生管理及公共、专项和特约服务于一身的管理。服务质量是企业形象的保证。“服务就是商品”,公司管理要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有效的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体系和运作模式。狠抓物业的维护、安保、卫生、绿化、维修等服务质量,日积月累,为业主营造一个平安、舒适、文明、温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用真诚、恒久的优质服务来赢得社会的认可。要在树立企业品牌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创立、推广和发挥品牌效应,注意发掘、培养和有效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本文首先对司库的基本理论及职能演变情况进行了阐述,认为根据司库管理职能的不断演变,职能主要包含基本的现金管理职能和高级司库管理职能,并对GE、Shell、中国石油司库的管理职能情况进行了说明;其次对财务公司的职能及业务范围进行了说明,以中石油司库职能为基础针对以财务公司为基础搭建司库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对以财务公司为基础搭建司库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管理层级、转变职能定位、完善组织架构这3个完善措施;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在财务公司充分取得集团充分授权的前提下以其作为基础搭建司库是可行的。对于拥有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而言,以财务公司为载体搭建司库体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司库;财务公司;载体
一、企业司库理论研究及发展现状
1.企业司库理论研究现状
初期的研究认为,企业集团司库管理职能的基本目标被定义为“确定企业可任意支配资产的持有额度,并保持这一最优资金水平”。后来随着周期观点的引入,司库管理被认为就是“资金周期的管理”,主要指3个周期――支付期、收账期、现金持有期的分析和优化。
根据司库管理职能的不断演变,可以认为其包含两个方面:基本的现金管理职能和高级司库管理职能。前者以留存资金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实现必需收付为目标,包含流动性管理、收支管理、账户管理等职能;后者更具战略导向,强调通过控制风险、降低成本、实现更高利润率来参与企业价值创造,包含财务风险管理、短期融资管理、短期投资管理、银行关系管理等职能。
2.企业集团司库管理职能情况
(1)GE司库
GE司库承担着六项主要职能,分别为资金业务服务,资金池管理、债务融资、风险管理、银行关系管理、外汇管理。
(2)Shell集团司库
Shell集团司库作为石油能源公司的司库,也承担着全面的职能。一方面为Shell的全系经营单元提供集中化的资金业务支持,承担着“基础现金管理”的职能;另一方面,Shell司库也是集团面向金融市场唯一渠道,承担着筹投资、集团年金管理、风险管理和保险管理、金融机构关系管理等“高级司库管理”职能。
(3)中国石油司库
在中国石油,司库的职能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资金战略制定与实施、多元化筹融资、资金集中管理、结算集中管理、全球资金池管理、全球资金风险管理和资金信息系统集成。
二、以财务公司为基础搭建司库的问题探讨
1.财务公司的职能及业务范围
财务公司基本职能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包括:资金结算、信贷业务、结售汇业务等;财务公司高级职能是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即为集团及成员单位拓展投融资渠道,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开展中间及业务等。
根据最新修订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06年第8号),财务公司可针对集团成员单位开展的业务包括:咨询及业务、结算业务、保险、提供担保、委托贷款及投资、票据承兑与贴现、吸收存款、贷款及融资租赁、承销企业债券、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对外可开展的业务包括:同业拆借、发行债券、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有价证券投资。
2.以财务公司为基础搭建司库的可行性探讨
由财务公司的职能和业务范围可以看出来,财务公司的职能与司库的管理职能十分接近,其业务范围能够保障财务公司基本实现司库的金融资源统筹管理。
目前,国内司库建设走在最前沿的是中石油集团,以中石油的情况为例,探讨以财务公司为基础搭建企业集团司库、实现司库职能的可行性。中石油提出的司库职主要包括资金战略制定与实施、多元化筹融资、资金集中管理、结算集中管理、全球资金池管理、全球资金风险管理和资金信息系统集成。
那么,针对中石油司库职能来逐个分析财务公司实现的可能性。
(1)资金战略制定与实施职能实现的可能性
财务公司作为集团的资金管理平台,可以说是对集团整体资金情况及运行规律最为了解也最需要了解和研究的机构之一,同时财务公司也拥有专业的金融人才,由其来制定和实施集团资金战略是非常合适的。但制定集团层面资金战略的前提是取得集团的充分信任和授权。
(2)多元化筹融资职能实现的可能性
财务公司作为金融机构,拥有多种融资渠道,例如同业拆借、票据转贴现、票据再贴现、法人账户透支、信贷资产转让、发行债券等;同时,由于财务公司一般拥有较高的资本规模,易于从外部取得更大的授信规模及成本更低的资金。总体来看,其融资能力是优于其他企业的,从融资渠道的广度来看,甚至优于集团本部。
同时,财务公司还可以为成员单位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循环贷款、票据承兑及贴现、委托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为成员单位的融资提供更多选择。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财务公司可以向金融机构进行股权投资,从而财务公司可以通过参股证券公司这种方式以较高的起点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根据成员单位特点协助其实现资产证券化,以满足其筹资需求。
(3)资金集中管理职能实现的可能性
资金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职能,是集团都会赋予财务公司的职能,也是财务公司赖以生存的根本。财务公司依照集团赋予的资金集中职能,引导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开立存款账户,并监控成员单位将资金集中到该账户来实现集团资金的集中。
(4)结算集中管理职能实现的可能性
在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结算集中管理也是必然会实现的。目前,财务公司都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一般都有根据自身需求搭建的资金管理系统及网银系统,这两个系统本身是互通的。资金管理系统和多家银行数据系统进行“银企直联”,网银系统与各成员单位可以通过网银系统地客户端与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系统进行连接,进而实现成员单位和银行的连接,即客户仅面对一家财务公司就可以满足对多家银行的结算需求,实现集团结算集中管理职能。
(5)全球资金池管理职能实现的可能性
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已经开展了三批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其中很多试点单位是以财务公司作为主办单位与银行合作,通过国内、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管理方式,分别集中管理境内、境外成员单位外汇资金来形成外币资金池。
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4〕324号)中明确指出,跨国企业集团可以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包括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和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集团可委托财务公司作为主办单位开展该项业务。
这两者加上境内资金集中管理形成的境内人民币资金池,即构成了全球资金池。现金池管理是在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财务公司借助金融产品,实现集团内部成员企业资金资源的共享,即成员企业可以根据管理要求有条件地使用池内的资金。
(6)全球资金风险管理职能实现的可能性
财务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一般都将风险控制工作放在首位,很多财务公司都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贯穿于各业务、管理流程;设立专职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事前、事中控制;设立独立的稽核审计部门,负责事后监督评价。资金作为财务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其风险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在进行全球资金池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全球资金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处理和评估效果等工作机制,管好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
(7)资金信息系统集成职能实现的可能性
财务公司都会建设资金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上线所有财务公司涉及的业务或管理模块,可以以此系统作为核心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互联,将实现资金信息的集成。例如:
①资金管理系统可以与集团财务系统对接,进行双向数据交换,资金管理系统向财务系统传输交易生成的会计凭证,财务系统向资金管理系统传输资金的会计数据,如集团已实现财务系统的集中统一,则可实时取得整个集团资金的会计数据。
②可以开发财务公司的网银系统,并实现与资金管理系统对接。这样客户可以通过网银客户端向资金管理系统发送结算指令、资金计划信息、票据信息、外部融资信息、外部账户信息等信息,网银客户端也可从资金管理系统查询自己的账户信息、交易信息等。
③资金管理系统可以与集团业务系统、合同管理系统、预算系统、投资计划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
④资金管理系统可以与银行系统实现银企直联,实时获取银行数据,在取得成员单位授权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成员单位银行账户的实时监控。
根据以上的可行性分析,财务公司在集团的授权下是完全可以实现司库的各项职能的,因此以财务公司为基础搭建司库体系是完全可行的。
三、以财务公司为基础搭建司库的完善措施
1.提高管理层级,给予充分授权
财务公司一般是集团的二级企业或三级企业,如作为集团司库搭建的载体,一定是站在集团的高度才能统筹全局制定出适合集团发展的资金战略,才能充分发挥司库的各项职能。这就要求财务公司必须取得集团的充分授权,使其能够代表集团行使各项司库职能,即使股权层级不变也应将管理层级提升至集团职能部室的高度。
2.转变职能定位,补充司库职能
如以财务公司为基础搭建司库,财务公司应将定位转变为以统筹管理集团所有金融资产为目标的司库,职能就不能再仅局限于原有的职能定位,至少要将资金战略制定与实施职能、全球资金池管理职能、全球资金风险管理职能、资金信息系统集成职能纳入。同时,财务公司应根据新增职能制定相关制度及管理流程保障新增职能的有效实施。
3.完善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司库职能
一般财务公司的部门设置无外乎为财务部、结算部、资金部(资金计划部)、信贷部(业务发展部)、投资部、风险管理部、综合管理部、稽核部(内审部),规模大些的财务公司可能会单独设有信息部、人力资源部等。这些部门设置仅能发挥财务公司职能,是无法完全承接司库职能的。如以财务公司为基础搭建司库,充分发挥司库职能就必须要增设例如资金战略规划部、金融研究部、集团金融服务部、国际业务部等部门来承接司库职能。同时,招聘或培养更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以满足司库职能的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瑞君,孙绪才,张剑.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职能和作用探讨[J].中国财务公司,2012(5)
[2] 张瑞君,于涛.中国企业集团司库体系构建的战略思考――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实践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0(7)
[3] 张瑞君,徐婷芳.企业集团司库管理的职能构成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0(6)
[4] 马丽.中石油--司库进行时[J].首席财务官,2010(9)
[5] 徐莹.企业集团司库体系建设探析[J].财会通讯,2012(26)
【关键词】 财务公司;业务特点;发展模式;比较与借鉴
自1987年我国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诞生至今,财务公司经历20多年的发展,度过了初期、快速和规范三个成长阶段,在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增强企业集团融资、提高企业集团生产经营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与国外财务公司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财务公司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影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未来的发展。笔者试图从对国内外财务公司的对比分析中,谈一下个人对我国财务公司改进与发展的看法。
一、国外财务公司发展模式的比较
世界上最早的财务公司始于 1716 年在法国创设的通用银行,后来类似的机构在英美国家相继出现。随着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财务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金融组织形式。在美国、德国和中国香港等当今世界上金融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不论是市场、机构、业务品种还是行业管理都较为完善,不同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市场上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财务公司最初向消费者提供购买消费品的融资服务,之后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受金融自由化的影响,财务公司有了混业经营的趋势,除了销售融资、商业放款、金融租赁外,还经营发放信用卡等一些商业银行的业务。但是由于各国金融制度有很大不同,以及各国中央银行对财务公司的重视程度不同,至今国际上对财务公司未有统一的定义。
(一)美国财务公司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把财务公司定义为:“任何一个公司(不包括银行、信用联合体、储蓄和贷款协会以及共同储蓄银行),如果其资产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由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应收账款组成,如销售财务应收款、家庭或个人的私人现金贷款、中短期商业信用、房地产二次抵押贷款等,则该公司就成为财务公司”。除自有资金外,美国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发行商业票据和长期债券,因此,财务公司是最大的举债公司,它们运用负债管理以创造信用。美国的财务公司按照业务功能划分,大体可以分为消费型财务公司、销售型财务公司和商业型财务公司三种模式。
1.消费型财务公司,也称为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为个人或家庭发放小额分期付款信贷,期限由几个月到一两年不等,用途主要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
2.销售型财务公司,主要为消费者分期付款购买大型耐用消费品提供信用服务,许多大公司设立此类财务公司的目的在于推销商品。著名的通用汽车公司为了对推销其产品的汽车零售商提供融资,专门成立了一个财务公司――通用汽车承兑公司,所有经销通用公司汽车的零售商在出售汽车后,即可将分期付款的合同卖给通用汽车承兑公司,所得款项可再购买通用公司的汽车以供零售。
3.商业财务公司,这类财务公司主要对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既可以提供用于购买存货、工业或制造业原材料的流动资本融资,同时也可以提供用于购买机器、厂房、运输工具等长期融资。
随着美国财务公司的不断发展和美国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更加深入,财务公司业务开展的相互渗透,在这三种财务公司之间的差别已经越来越小,逐渐模糊。
(二)欧洲国家财务公司
在英国,财务公司也叫金融公司或贷款公司,主要向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和其它银行信用。英国的财务公司有工业财务公司和租赁公司之分:一类是工业财务公司,主要为工业企业提供资金,帮助它们执行发展计划,取得最高效益;另一类是租购公司,是专门从事经营租购,赊销和租赁业务的财务公司。
在德国,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可统称为金融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Finance Services)是指出于商业目的而为他人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或者一定程度上需要一个商业组织的事业,它可以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经纪业务、合约经济、资产管理、自有账户交易、非欧盟区的存款经纪、货币传送服务(即执行支付命令)和外汇交易等七大种类的服务。
如果只把大型集团投资设立并为集团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视为财务公司的话,那么,德国的财务公司有两类:一类是大企业投资的财务公司,可以领取银行业执照并在社会上运作,主要是汽车银行及其他少数工业类银行;另一类财务公司只在集团内运作,如西门子金融服务集团(SFS),它承担着为所有西门子子公司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财务金融方面的支持,进行资金管理、项目和贸易融资、租赁、金融公司控制等工作。类似于西门子金融服务集团的这一类财务公司因为不与集团外的第三方发生存贷关系,因此基本上不受银行业的监管。
在瑞典,财务公司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获批从事信用市场业务,需遵守监管部门要求;另一类是生产型公司的一部分,可直接开展为集团促销的业务,典型代表有:爱立信财务公司、沃尔沃信贷公司等。
(三)亚洲国家及地区的财务公司
日本的财务公司一般都是小额消费信贷公司和信贩公司,它们所开展的业务多是分期付款购物融资;购买、销售和租赁汽车以及其他产品;借贷、担保;信用调查;工厂融资等。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另外,可发行股票、债券和商业票据,典型代表为:福特信贷日本公司、信贩公司。
韩国的财务公司主要是相互信用金库、信用协同机构、授信专门会社和资金中介会社等,它们开办的业务各有不同:相互信用金库对本地区小型企业贷款;限定地区成员共同组建的信用协同机构从事针对成员的融资业务;授信专门会社从事信用卡、融资租赁、票据贴现、新技术金融业务;资金中介会社从事金融机构间的资金中介业务。这些财务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票据销售、现金管理账户以及同业拆借等。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三星金融服务集团,它由多家金融公司组成,进行公开运作,是韩国财务公司中的典型。
中国香港的财务公司大都是以银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银行设立这类附属财务公司的目的是为经营非银行金融业务,回避法律的限制。香港的银行设立的财务公司有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接受存款类的财务公司,主要进行存贷款业务,不具备银行的其它功能;第二类为投资性财务公司,这种财务公司是以机构投资人的身份在实业领域中投资并直接进行股票交易,自己炒股票,并以参股、联营、收购兼并、新办企业的方式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第三类为基金管理类财务公司。这种财务公司主要从事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的经营与管理业务并从事信托、租赁和保险事业。
从以上对各国以及地区的财务公司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各国的经济水平、金融体系以及金融制度的差异,导致对财务公司的定义和功能定位各不相同。除了德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财务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其资金来源及相对特定的业务范围的局限使财务公司在以银行、保险、证券为三大主体的金融业中居于从属地位,即使在德国、英国等财务公司可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少数国家,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也大量依赖于从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其实质都是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国内财务公司的发展模式及其不足
2004年8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2000年颁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新《办法》),将我国财务公司定位为“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根据银监会在新办法中对财务公司的定位可以看出,我国财务公司是依附于企业集团,服务于企业集团,为企业集团提供金融服务、内部结算等业务的企业集团内部组织。这种组织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显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之处。
(一)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 促使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财务公司成立后, 成员企业成为财务公司的股东, 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各成员企业的资本来进行一体化经营。同时,财务公司可以运用金融手段将集团公司内各企业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 统筹安排使用, 这样能加快集团公司成员企业之间资金结算的速度, 避免“三角债”发生, 从而从整体上降低集团公司的财务费用, 提高集团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速集团公司资产一体化经营的进程。可以及时解决企业集团急需的资金, 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由于各种原因, 企业经常出现因资金紧缺而影响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情况, 财务公司比银行更了解企业的生产特点, 能及时为企业提供救急资金, 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财务公司以资金为纽带, 以服务为手段, 增强了集团公司的凝聚力
一方面, 财务公司将集团公司的一些成员企业吸收为自己的股东, 用股本金的纽带将大家联结在一起; 另一方面, 财务公司吸纳的资金又成为集团公司成员企业信贷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 从而将集团公司成员企业进一步紧密地联结起来, 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促进了金融业的竞争, 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有利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在所有的金融机构中, 财务公司还是相当弱小的, 远不能与其他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竞争。但是,为了生存, 财务公司必须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争取客户, 这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其他金融机构深化改革、提高服务质量的作用。
虽然财务公司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是与国外财务公司相比,我国财务公司仍有明显的不足:
1. 业务开展的范围过窄。根据新办法的规定,我国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涵盖了银行、证券以及投资银行等方面,在某种程度已经具有混业经营的特征,新办法对财务公司业务的规定已经相当宽泛。然而,现今我国财务公司在开展业务时仍显得放不开手脚,业务大多集中在财务公司内部结算、内部信贷和资金管理这几个方面,不仅缩减了财务公司的获利能力,也限制了其发展。
2. 融资来源单一。资金是公司的血液,其来源则是公司的立家之本,发展之基。目前我国财务公司资金来源单一,规模小,缺乏潜力。虽然新办法规定财务公司可以发放证券融资,但由于法律依据的缺乏,可执行难度大,无法对我国财务公司融资起到实质作用。
3.风险管理薄弱。由于我国的财务公司是依附于企业集团建立的,财务公司的管理层往往有依附大树好乘凉的思想,缺乏风险管理和意识。例如,在去年股市活跃之际,不少财务公司将资金投入股市,以期赚得高额利润。然而这种做法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股市一如既往的红火下去,大家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像现在这种低迷形态,恐怕财务公司的高额利润没追求到,反而会拖累整个集团的发展。
4. 内外相交,处境独特。从新办法来看,我国财务公司不仅在内受集团公司的监管,在外还要受银监会监管。从历史发展来看,双重监管极容易出现在要求上的矛盾与空白,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是现今财务公司监管的一大问题。
5. 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不均衡,利润水平差距很大,大部分的财务公司盈利能力较低,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三、国内财务公司的改进与发展借鉴
国外的财务公司,大都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重点服务对象,但是并不局限于企业集团。从市场参与度来说,除了为产业集团提供融资、信贷、租赁等金融服务外,还进一步参与收购兼并领域和国际金融市场,在终端消费领域占有很大的优势;从服务区域看,正突破其相关市场区域,向国际化发展,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张;从业务发展来看,正不断由集团内部向外延伸,由专业化服务向综合化服务延伸;从服务趋势看,正不断采用新技术、进入新领域,向包括信用卡业务、在线金融服务等网络化发展。而我国的财务公司定位模糊不清,社会化程度不高,主要是在集团内部开展业务,内向型特征明显,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专业人才,产品与服务单一。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国内外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运行方式不同,国外的金融环境已经非常完善和成熟,其财务公司的形成和发展是适应市场需要的自发过程;而我国的金融环境还不够完善,财务公司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在这样的情况下,促进我国财务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仅依靠市场自发力量是难以实现的。
(一)我国金融体制和整个经济需要继续改革
我国的金融资本市场需要不断发展,为财务公司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应对我国的财务公司适当减少管制,指导其向集团外部发展,加强其社会化程度。
(二)集团公司要重视财务公司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战略定位,科学经营管理
定位清晰是财务公司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与集团唇齿相依,应该成为集团的结算中心、融资中心和资本运作中心,将财务公司与集团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在经营决策上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减少集团的行政干预,完善内控制度。还要树立现代金融服务理念。财务公司的最大使命就是为集团提供服务,有效支持集团的发展,为此,财务公司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抛却过去的那种听集团指令、等业务上门的思想,以人性化的服务提升竞争力,为集团成员提供量身定制的专业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可以借鉴银行的做法,推行客户经理制,作为客户与财务公司之间的桥梁。
(三)财务公司应加强自身人员素质建设,财务公司要注重人才战略
人才是事业兴旺的根本。财务公司必须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引进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尽可能创造机会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综合技能。要完善人才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四)财务公司要注重从技术平台上提升自己,例如采用信息化战略
财务公司要确立信息与科技优先的发展观,以电子化作为业务发展的推动力,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根据公司的特点和需要,引进和开发综合业务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网上银行系统、CRM 等一系列专业软件,实现业务处理和经营管理的高效化、便捷化。另外,财务公司应该有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使业务品种随着集团对金融服务需求以及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开拓创新,从而大大增强财务公司与集团以金融服务为纽带的联系,加强双方的依存度,在服务集团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业务创新,例如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发行债券担保债券,提供财务顾问和投资顾问服务等;其次是科技创新,财务公司可以利用网上银行等现代化手段处理传统中间业务,提高业务效率,加快资金周转。
经过20 多年的探索和发展,财务公司已经深深根植于“双大”发展战略的沃土中,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经过各企业集团和财务公司的努力,明确定位,科学管理,不断树立服务意识和增强创新精神,重视信息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并且在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和政策配合下,财务公司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2006年12月28日修订.
[2] 牟晶.中外财务公司的比较与发展[D].工作论文.
[3] 王伟东,董贤圣,丁建臣.财务公司经营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杜胜利,王宏淼. 财务公司[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5] 兰云升. 财务公司职能定位与长远发展战略[J].中国财务公司, 2006 年增刊.
[6] 李伟.国内外财务公司比较研究[J]. 财会月刊, 2006,40-42.
[7] 向东.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创新[J].当代经济, 2008,24-25.
[8] 张萍.财务公司:一半火焰一半水[J]. 中国金融报, 2006,78-79.
关键词:集团 人力资源 改革
一、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改革的简要历程
长沙水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序的人事管理到传统的人事管理,再到经验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历程。特别是2005年公司整体改制后,根据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体系,公司开始针对性地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改革尝试。目前,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同行业都处于先进水平。
2.存在的不足
尽管目前处于行业先进,但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一是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尚属空白。二是招聘与配置工作需要提升。三是薪酬管理亟须完善。四是绩效考核制度尚未健全。五是培训与开发缺失。六是员工流动管理未得到重视。
3.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是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认识不到位。虽然公司正在从经验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迈进,但因为认知的差异以及水务行业属性的影响,我们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仍然较为模糊。从管理的视角、地位、性质等方面比较,也仍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进的思路认识不到位。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对于改进人力资源现状的要求很急迫,但我们不能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是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的模糊思路。
二、集团人力资源优化的原则要求
1.尊重历史与着眼未来相结合
一方面,人力资源改革应当在尊重现实状况,不损害现有员工原有合理利益的基础上,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让员工主动参与到优化变革工作中;另一方面,更应该着眼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应适当超前,预见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变化,逐步摸索完善与公司战略协同的制度体系,始终使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
2.系统思考与先易后难相结合
在设计方案时,一方面要系统思考,全面改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各种层级;另一方面,又要按照优化改革的难易程度,分阶段逐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
3.整体推进与注重主次相结合
在实施改进时,一方面每个改革阶段既要注意整体推进,防止强调局部改进而影响全局改进;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分清主次,优先抓住主要矛盾、关键环节攻克,这样其他矛盾和环节才会更加顺利攻克。
4.因地制宜与借鉴引进相结合
制定人力资源优化措施一方面应当按照公司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基础条件,适合企业自身和水务行业的特点,对症下药,不能过于追求创新;另一方面又要推广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工具,大胆地借鉴引进这些现代化的经验和知识来改进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人力资源状况。
三、集团人力资源优化整体解决措施
1.建立专门机构统领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制定集团人力资源规划方针
(1)设立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建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统领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了达到实际效果,这个专门机构必须体现高层级、专业化、跨部门三个特征。因此,建议设立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为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定方向,出台宏观政策,并解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2)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并指导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应制定符合集团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远期计划及近期计划,将人力资源管理定位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伙伴、企业变革的推动者、企业的人事管理专家、企业员工的有效激励者,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长沙水业实现基业长青、永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科学规划环节,要特别注意人力资源需求合理性,并着眼于业务发展、梯队建设方面的人才储备问题。
2.积极搞好员工流入工作,充分发挥员工流动管理的作用
(1)积极搞好员工的流入工作。一是策划好招聘活动,如对外招聘统一使用长沙水业名称、标识,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二是流入对象来源多元化,坚持专业结构多样化,坚持地区结构多元化,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管理团队自己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适当从外部引进。同时,不能一味追求名校和高学历,而是多从人岗匹配的角度考虑,技能岗位可以适当从专科技术院校招聘人才。三是积极尝试某些工作岗位的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制度,有效控制员工的数量。在一些不需要长期培训的技能岗位或者季节性、临时性工作,坚持尝试用劳务派遣的方式解决用工需求。在一些业务比较简单、与公司主营业务关联性不强的工作上,可以实行业务外包。
(2)充分发挥员工流动管理的作用。一是搞好新进人员入职培训后的双向选择分配,尽量降低基层单位新进人员初次分配的被动性;抓好新进员工的后期管理工作,建立员工成长信息库,跟踪培养。二是重视运用晋升、降职、调动、轮岗、流出等方式来挖掘员工流动的激励奖惩、资源配置、人才培养作用。特别是要开始尝试建立正常的人员淘汰退出机制,适当加速人力资源的市场化进程。三是探索建立公司内部劳动力市场,把人才作为一种价值资源充分利用搞活。
3.重点抓住关键问题,将“开展岗位设置与评价、实行薪酬制度改革、实现全员绩效考核”三项工作同步进行
(1)进行薪酬制度改革。第一,引入宽带薪酬制度,畅通员工工资晋升通道,增强薪酬的激励作用。在现有薪酬等级的基础上,扩大各个薪酬等级覆盖的岗位范围,拉宽各个薪酬等级的浮动范围,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薪酬系数体系。与职能部门扁平化管理模式相适应,建立岗位系数工资正常晋档机制,明确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连续两年考核结果在良好以上,可以晋升一个工资档次。第二,提高薪酬构成中的激励性部分比例,使薪酬形式多元化。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类别、等级、性质等,调整其基本薪酬与绩效薪酬的比例,对不同员工的薪酬实行差异化,这样来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各层次员工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性地予以解决。比如,可以实施带薪假期,技能培训,帮助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让其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第三,在技术、技能岗位上实行企业年功薪酬与岗位年功薪酬相结合,鼓励员工成为某一岗位的专家和能手,引导基层员工岗位成才。
(2)实现岗位、薪酬与考核的关联管理。首先根据工作职能科学设计各部门(单位)的岗位,然后要对每一个岗位进行严格的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估,决定企业中各岗位相对价值的大小,确立一个合理、系统、稳定的岗位等级和档次,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各岗位的薪酬级别和相互之间的薪酬级差。其次,对应岗位评估,要确定考核标准和绩效薪酬计算方法和比例。最后,针对不同的岗位,还要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特别是在岗位评估时,要同步确定每个岗位的通道类别(管理、技术、技能),一旦岗位确定,通道类别和薪酬系数就随之确定,即坚持“以岗定类、以岗定薪”的原则。另外,招聘对象多元化以后,新聘员工薪酬定级采取差异化政策,对于市场紧俏、公司亟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以给予高级别薪酬待遇,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加入公司,提升公司软实力。
4.建立健全科学的培训开发体系,积极引导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1)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体系。第一,根据公司的整体发展规划制定公司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实施纲要,并根据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各项考核结果和各部门、单位提出的培训计划,分析培训需求,统筹安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第二,新员工在试用期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在职员工必须参加轮岗培训,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兴趣、特长、绩效考核情况和职业生涯计划登记卡针对员工进行轮岗培训;从事技能岗位工作的员工,工作满2年(本科及以上学历满1年)后,必须参加公司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岗位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技能资格持证上岗;不定期组织开展水业大讲堂,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企业战略管理、公司治理培训,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理论培训。第三,建立培训的全面、长效机制,创建培训资料库,从员工入职培训开始跟踪登记,记录每一位员工的学历专业、兴趣特长、性格特征、培训经历及计划。促进员工的自我提升,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培养、储备企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第四,为保证培训与岗位工作一致性,对岗位工作实际有,对于员工通过各种培训取得的职称、证书等,必须在相应的岗位上才具有相应的薪酬(岗位薪酬原则的又一表现)。
(2)积极引导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第一,建立公司职业生涯资料库。每位员工入职填写《职业生涯规划卡》,登记员工的学历专业、兴趣特长、职业发展意向、培训及成长经历等。第二,建立企业导师制,暂设立技术与管理两个发展方向。选聘公司内部在管理或技术方面的资深专家为企业导师,在职业生涯资料库中分批选择有潜力的员工接受企业导师的面对面指导,为公司的战略发展储备复合型人才。第三,职业生涯管理与流动管理相结合。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实质上也是一个员工流动管理过程。因此,把员工流动当成是一种激励(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手段,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达到个人对自身的职业规划管理与公司对员工的职业规划管理最大限度地相一致。
5.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实现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