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设计思维;训练;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不断扩大了中职院校的规模,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与此同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国家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并提高了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从工艺美术专业设计的角度来讲,需要积极改进以往的教学理念,加大设计思维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出具有创新理念的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提高中职学生的艺术素质,以及职业能力。

1培养设计思维的原因

人的思维是后天训练形成的,是可以塑造的。因此,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对学生设计思维进行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工艺美术设计依赖于设计思想,然后创造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产物。这些产物是按照艺术的理念设计出来的,并通过图像、版式来体现。当然,工艺美术设计还应该朝着立体思维的方向发展,突显出它的实用性、市场适应性,以及便捷性。比如,在工业设计中,每款产品从研发到生产,涉及到内部结构、外部形象、功能、抗压能力等多个因素。然后,综合所有因素,最终形成内部结构优良、功能强大、色彩和谐的产品。根据上面的理念,可以看出设计思维存在于每个阶段当中。具体来讲,在设计思维的准备阶段,应该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包括材料的选择、生产的工艺、市场信息等。然后,认真分析上述资料,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除此之外,在设计的后续阶段中,还要在方案中加入亮点,反复的进行修改,使其逐渐趋于成熟化。总而言之,在中职工艺美术设计专业中,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很重要的。

2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对策

可以看出,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那么,如何具体的实施呢?下面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提出具体的办法和措施。

2.1加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讲,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比如,给学生创造设计思维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想,独立完成作品的设计。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只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使他们在将来创造出更多新颖的作品,取得更大的成功。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办法。第一,设计问题情境,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有趣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求职的欲望。然后,自觉的投入到设计思维训练活动中。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克服了思维上的惰性,而且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第二,设置发散型问题,促进思维的灵活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设计同一件事物时,应用的设计理念也是有差异的。比如,部分学生可以根据假想进行合理思维推理。当这种推理受到阻碍后,则可以快速的转换思维。然而,有的学生在这方面思维很狭窄,受到了很大限制。所以,采用发散型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固化模式,增强设计思维的灵活性。第三,采用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人类最高的思维层次就是创造性思维。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利用探究性问题,有利于学生应用以往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教师应该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以此来扩大思维范围,强化训练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设计素描取代基础素描

基础素描主要是呈现事物的自然形态。与基础素描不同,设计素描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形态,然后再进行深层次的提炼。然后,实现对事物的再认识以及再创造。由此可见,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当学生在训练设计思维时,就可以用设计素描取代基础素描。通过以上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与创造空间,对其创造潜力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样做,便于扩展学生的思维范围,使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让学生加强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最终,提高在工艺美术方面的设计能力。具体来讲,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办法。第一,在工艺美术教学中,训练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形态构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然后,让学生在看待事物时,融入艺术与设计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手脑并用,真正提高在美术设计方面的思维能力。第二,在深刻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在艺术设计中,学生基本上可以正确的表达事物的形态,这是通过视觉上的能力体现的。然而,艺术设计的目标并不止于此,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元素,对事物的形态进行分析、归纳,以及总结。在此基础上,真正的把握事物的内在结构以及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认识事物的内部发展规律,并利用发展的理念,对其进行再创造。第三,加大训练的力度,帮助学生掌握熟练的设计技能。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很多学生不能突破自我思维的限制,往往导致设计出的作品缺乏新意,不能吸引观众。基于此,在工艺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演绎图式,经营画面,以此来建立丰富的视觉经验,实现对传统思维的突破。除此之外,还要发展学生在设计方面的意见,利用原有的经验来表达抽象的事物,进而形成独特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2.3开展多元化的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灵感

设计绝对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只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切实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除了日常的教学外,教师应该充分立足现有的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美术设计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平时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不断思索问题,以此来激发出思维的火花。除此之外,通过参与活动,也能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丰富他们自身的设计经验,并为我所用。这对于提高设计思维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教师、中职学校在这方面,必须引起重视,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降低教学的效果。

3结束语

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加大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工艺美术专业中,设计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受到了市场的欢迎。鉴于此,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必须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办法,加大学生设计思维的训练。本文在分析培养设计思维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和措施。比如,加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设计素描,取代基础素描;开展多元化的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灵感等。希望可以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性教学初探[J].青海教育,2015,(08).

[2]林洲.设计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设计素描研究[J].文学与艺术,2014,(02).

[3]喻湘龙.标志设计的创新思维形式[J].艺术探索,2013,(23).

[4]曾明敏.浅谈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第2篇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优势

1.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在机械专业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教学内容以空间立体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知识通过视频或图片演示来具象化。多媒体技术在机械课堂教学中使得枯燥的知识讲解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循环性和交互性较强

多媒体课件在制作完成之后,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使用,而且还能够分享到学习平台或者直接传输到学生的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而实现无限重复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不理解的知识或遗忘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课件的再次播放或演示再次学习,这极大地缩减了教师重复讲课的时间,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随时查缺补漏。此外,多媒体课件还实现了教学互动和因材施教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共享性较好

随着网络、电脑、智能手机在校园中的普及,为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媒体课件的网络媒介特征使其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实现交互传输和共享,任何学生都可以在校园网平台上获得相关学习资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机械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1.教学内容规划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顺应时展,机械加工工艺的日益革新使得零件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加工要素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中职机械教学内容也应顺应时展而做出适当的调整。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内容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在机械专业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规划方面,既要包括机械专业基础知识和工艺理论,又要兼顾目前随时出现的新技术,使课件内容具有广泛性,覆盖整个课程。

2.多媒体素材的制作

机械专业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既包括平面图形展示,又包括视频演示内容。机械多媒体教学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完成。

(1)图片塑造的静态介绍性场景。比如机械加工工艺性比较的内容、零件结构对比等。

(2)视频塑造的动态机械加工过程。比如机械加工施工现场的实地拍摄、学生实习中常用的车、铣、刨、削、磨等加工工艺过程和所用机械设备等。

(3)动态展示现场难以视频采集的教学内容。比如机械加工零件模型、机械零件装配等。

三、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运用

机械教学的实践操作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演示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够使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机械运动原理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并通过突出重点和难点来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

以学习平面连杆机构内容为多媒体教学案例来看,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自制铰链四杆机构进行课堂演示和讲解,尽管这样能够演示整个运动过程,但对于其运动机理、极限位置等方面的展示并不细致,各类型杆件相对运动无法完整展示,而且由于班级学生数量较多,教师的演示过程并不能对所有学生达到同等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师一方面将铰链四杆机构的运用过程通过视频来展示,另一方面对于其各类型杆件的相对运用通过制作3D模型来展示,而且可将极限位置等内容放大、放慢、暂停的方式细致地展示,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曲线来表达连杆的位置改变。此外,通过视频演示和3D模型演示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从动曲柄的变速运动。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美术教育 美术专业 就业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高校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也慢慢从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教育转变。特别是“艺考热”的不断升温,美术类考生人数迅速增加,但每年新增的大量美术专业高校毕业生正在不断地向原本已经拥挤的就业市场加压,基本上每年会有一部分美术专业毕业生不能就业,长久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将给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一、新形势下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美术教育培养目标不合理

从高校美术专业教育自身而言,其培养目标是将美术专业中最精华的内容传给学生,以便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美术,创作出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优秀美术作品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做好面对复杂未来的准备。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培养、教育美术专业学生时,只单方面注重专业形式的训练与创新,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导致学生艺术素养较低,严重影响了毕业后的就业。

(二)追逐毫无实际意义的新潮流

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内的绘画主要是山水田园风光画,基本上没有西方大胆而前卫的人体艺术画,但随着近几年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的现代化艺术理念铺天盖地而来,促使我国的美术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内高校盲目地否定我国传统美术,一味地追逐新潮流,学习西方艺术,这让我国流传已久的民间艺术几近失传,对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三)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非常缺乏师资力量,特别是具有丰富的现代美术知识的教师,和具有专业就业指导相关教育资质的教师,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有,高校师资配备不合理,教师队伍管理不科学。同时,因美术专业在各大高校快速发展,高校现有的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学生的需要。而为了满足高校扩招的需求,很多高校不得不聘用没有教学经验、刚毕业的师范院校学生,这样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而影响了美术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我国高校美术专业缺乏有针对性的就业教育

当前我国推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已逐渐形成,这样一来,市场和毕业生直接衔接,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高校对毕业生服务的教育模式依旧落后。高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片面,只重视专业训练,且专业设置脱离市场,这让很多学生毕业时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不高。比如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美术专业,但没有开设和美术专业相关的市场学、心理学等课程,同时没有针对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而现代社会企业对人才具有较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实践、组织沟通能力与职业能力。实际上,很多美术专业的学生极度缺乏这些能力,这不符合社会的需要,他们必须通过二次培训,才能顺利就业。

二、新形势下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

(一)从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角度分析

其一,从学生角度而言,其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定位与职业规划。当前美术类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激烈,实质是综合能力与素质的竞争,美学专业的学生要将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充分认识到认知结构在求职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高校为其提供的优越环境条件,不断完善自己。在踏入大学的一刻,学生就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所学专业、将来就业的方向密切结合,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其二,学生自身要努力加强艺术修养,争取全面发展。学生通过提高自己对艺术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不断完善其品格,开拓其在美术专业发展的思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其心理状态容易矛盾、激烈,也是难把握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一生中心态最不稳定、最容易冲动的时期。因此,美术专业大学生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应通过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适时疏导个人的矛盾情感,保持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而在知觉意象中感悟世界的美好,更为未来的就业奠定扎实基础。

(二)从高校改革教育理念角度分析

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学毕业生是各高校向社会输出的“产品”,一所高校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能力的高低,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出这所高校的办学质量,这不但影响到高校的社会声誉、生源,同时还会影响到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深化教育理念改革也是高校扭转低就业率的一个关键。

首先,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不断调整美术专业结构,完善建设应用学科,建立合理的教学目标,适时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毕业生。

其次,高校应该建立针对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专业美术师资队伍应聘请具有丰富的现代美术知识与美术素养的教师,还应聘有针对美术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市场学、心理学、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师,并从大一学生入手,以相对应的课程教育和综合能力教育为主线,配以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引导,使学生有更广阔的视野去了解职业与就业的环境。

再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瞄准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美术专业课程内容,积极引进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模式,同时也可以考虑和相关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形成优势资源互补,以利于学生就业。

(三)从政府、社会角度分析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就业氛围

其一,政府需要深化改革,完善美术类学生的就业市场,同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美术专业毕业生通常会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发展,实际上,经济欠发达地区也需要大量的美术专业毕业生,但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多数学生不愿意去,此时政府可以给予其在工资、生活条件、福利等方面的政策优惠,鼓励大学生去就业,以调节不同地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政府还应针对有创业意向的美术专业学生,适当给予其政策、资金方面的优惠,并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就业指导,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二,社会中的各个企业也要适时进行理性思考,树立科学、先进的用人理念。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不要注重企业拥有博士、硕士的数量,而应依据自身企业的真实情况,录用有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专业人才。社会各相关企业应尽可能营造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良好氛围,为越来越多的美术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高校刚毕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多数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要使他们在大学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进而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需要一定的过程,这要求企业投入较多的资金,采取各种各样有效的培训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企业应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设立人才储备机制,对人才进行梯度配置,这样才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结语

新形势下,如何实现高校美术专业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有意义的民生工程。这需要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和高校、政府以及社会企业共同努力,只有各方主体积极地转变理念、开拓思维,才能实现美术专业学生全面成长、顺利就业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茹.试论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J].祖国(教育建设),2013(3).

[2]谢朝玲.浅谈高校美术教育改革[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3]榔智深,卢凌云.浅谈如何进行高校美术改革[J].大众文艺,2010(6).

[4]王照野.对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J].现代交际,2010(7).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第4篇

摘要: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职业技术学校需要针对自身的办学特色,以能力培养为教育理念,摸索美术教育的模式,进行美术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 美术教育 对策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及支持,社会各界对包括中专教育和大专教育在内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认同度和重视度逐渐提高,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相比较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教育显得非常薄弱。因此,职业技术学校需要针对自身的办学特色,以能力培养为教育理念,摸索美术教育的模式,进行美术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基于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探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美术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美术教育的教育性比较隐蔽,长期以来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其实,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其人格的完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和创新意识。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中重视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安排,增加学生接触美术教育的机会,提升美术教学的水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2、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美术教育能够鼓励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并以这种后天培养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二、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健全,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逐渐得到了完善和发展。伴随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职业技术学校的关注,美术教育活动在各个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经历了从只注重绘画技能的讲解到重视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两个发展阶段。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之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由于创造力需要在平时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中产生。而美术教育恰恰能很好的培养这一能力。多元性、开放性的美学教育是现代美学教育的追求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职业技术学校围绕学习素描、色彩等能力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综合提高美术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在美术中的应用。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教育正在从相对落后的教育理念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审美能力作为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眼光、个人情趣和个人气质,这些能力的提升将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

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分为非美术专业教育、针对爱好美术的学生的业余教育和美术专业教育三大类。非美术专业教育是针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群体,使其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得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同时,在美术训练中,培养其观察力、思维力,最终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对于爱好美术的学生的业余教育主要是对美术具有一定的兴趣,并且有较为强烈的学习愿望的,希望获得除美术基础知识以外更多的美术知识的学生开展的美术教育:美术专业教育是针对以学习美术为目标的美术专业的学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电视、网络、动漫、广告等行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这些行业的兴起,给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不仅需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全面的改革,也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式上进行更多的创新。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创作技巧之后,还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设置。如针对广告设计师的培养,就需要在已有的美术教育的基础上,从广告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以促使其能胜任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完善校内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尽量让学生早日进入实际的工作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技艺,提升水准。

三、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技术学校对美术的重视度也在提高。在看到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改正完善,将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对非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教育重视不够。对于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职业技术学校往往只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开展美术教育。职业技术学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主当然无可厚非,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缺乏人文底蕴的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也是很难立足的。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由于过去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文化基础薄弱,组织纪律性较差,近年来关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不端行为时有报道。因此,用浓厚的人文教育熏陶和培养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巨大。美术教育能加强学生的美术修养,让学生掌握对美的认识,重塑学生的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这样才使得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新教育,以及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拥有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2、对爱好美术学生的培养力度欠缺。由于学校条件和教师水平的限制,对于喜爱美术的学生,往往不能给予他们迫切需要的美术教育。这些学生有喜爱美术、追求美的愿望,首先就值得肯定。然而,如何才能让他们在专业学习之余,接受更好的美术教育,获得一专多能,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3、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问题。在职业技术学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不太科学,往往只重视美术技能的传授,而对美术的运用发挥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则不足。学生毕业之后,进入相关的工作领域,实践能力不强。由于近年来学生规模的快速增加,一些学校的美术教育日益雷同,欠缺独特的办学模式,缺乏个性化的美术教育,教育理念落后,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

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些学习广告设计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还需要较长的学习期才能具备其工作所需的业务能力。

4、美术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条件限制,办学经费的短缺,以及现有的办学理念的束缚,对于美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不够。由于待遇水平较低,无法吸引高素质的美术师资人才。现有的美术师资也表现出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式落后,缺乏敬业精神等情况。美术教师由于自身能力和教学条件限制,很难在美术教学中有所突破。薄弱的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要想使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教育达到较高的水平,实属不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建立“双师型”的师资人才队伍是未来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的重点,是保障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力量。师范美术教育是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只有师范美术教育得到发展,才能培养出大批符合“双师型”教师水准的美术教育人才,才能满足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需求。只有既能满足理论教育要求,又同时拥有实践教学水平的美术教师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提升美术教学的水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前面指出的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的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

1、加强美术教育、提升人文素养。对于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的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安排,增加学生接触美术教育的机会,通过完善的美术教育提升他们的美术修养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体验美,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传授普通的绘画技巧。美术是视觉艺术,是一种精神产品,通过审美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艺术表现。对美术作品欣赏,既可以使用平面的美术作品,如国画、油画、工笔人画等,也可以是立体的艺术作品如雕塑等。同时也可以在校园内营造美术教育的大环境,例如,在校园内营造美的环境,用美术作品装饰校园,增加学生体验和感受美的机会,让学生认识美,领略美的意境,再通过对美作出分析和评判,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2、提升美术能力、实现一专多能。对于爱好美术的学生,应该培养学生基础的知识和能力。例如,素描作为美术的基本功,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训练。之后适当的讲解构图、透视等绘画知识。也可以通过对工笔画的训练来增加学生的绘画能力。由于工笔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魏晋年间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笔画具备了严整的技法系统和独特的风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的工笔人画的标价达到了上万元一尺。因此让爱好美术的学生学习工笔画即是一种美的训练,在创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而且也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3、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对于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夯实基础、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通过公共基础课、美术专业课、实践操作课等课程设置来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即要夯实文化基础和美术基础,又要以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为目标,增加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实习的机会,通过在用人单位工作,将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提高其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学生教学;能力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与发展,美术教师在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进道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发展要求。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对艺术专业关注度的普遍提高,这些日常的建设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因此,怎样提高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加强学生自身的美术基础知识,使他们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要求,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所在。本文从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全新发展趋势、发展问题,以及具体的发展措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索。

一新课标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新要求

(一)专业课程教学变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在我国高等院校中,越来越多的专业要改革以往的教育发展模式,充分考虑新课程改革的建设要求。高校美术专业的课程标准体系对高校美术提出了严格的教育教学要求,强调美术课程教育要具有艺术性、文化性、专业性与创造性,强调学生要具有综合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注重教育的文化性倾向,要跟日常的教育教学科目区别开来。

(二)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师而言,现代美术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育角色,教师由原来的灌输者、讲授者变成了现在的交流者与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另外,针对目前高校培养专业化综合型人才的发展要求,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不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时刻变化的美术语言,切实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具体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

二当前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出现偏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演化,社会各界对我国的美术事业产生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美术产业不仅是一门单纯的美学课程,它更是一门艺术和一种文化。这种认识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各界对美术教师的教学要求,现代美术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更要在绘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教学。但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造成了学生不懂教学规律,专业性太强,教学方法不得当等普遍现象的产生。

(二)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差

近年来,美术专业的毕业生总体岗位建设情况呈现逐年下滑趋势,他们的总体教学水平低下,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甚至有的毕业生面对讲台、面对学生会产生明显的恐惧心理,严重影响实际教学质量以及优秀美术人才的成长发展。另外,有的毕业生个人美术基础深厚,自身拥有极强的美术建设能力,但是却不能将自身的美术理念、美术建设方法以及整体发展思路很好的教授给广大学生,因此,便容易造成教师授课压力大,学生学习困扰多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三)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流于表面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美术专业设置仍然注重基础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对于美术欣赏类课程、人文类课程缺乏总体的规划与安排,对于高等美术作品欣赏类课程的开设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表面美术功底深厚,而真正符合实际教学需要,集知识与能力于一身的专业人才缺乏的实质现象。另外,由于学校片面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没有良好的美术作品鉴赏功底,缺乏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也导致了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相关的美术教学工作,从而使学校的美术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得不到很好的实现。

(四)课程实践性不足

实践是人才培养的必备环节,并不是为了装饰教学的一种华丽手段。近年来,部分高校美术专业的授课模式依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性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进行记忆并且实际操作的过程,而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具体实践的机会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学校的职业教育理念落后,还与学校、教师的实践认知错误存在莫大的关系。目前,我国美术事业建设发展需要的是拥有较高专业技能的综合性教育教学人才,而高校优秀的美术教学人才需要大量的学习时间和具体的专业实践才能真正上岗,因此,更加需要学校增加学生的实践性课程,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造成学生教学能力培养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高校缺乏体统的课程培养体系

高校美术教学人才的建设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工程,但目前高校美术专业开设的教育课程大多集中在专业课学习上,具体包括绘画临摹、人物写生、艺术创作与观察等,对于选修课没有投入太多的研究精力,课程内容与必修课程存在重复现象,课程建设注重美术的专业性,忽视了美术教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并且学生美术课程呈现零星分布状态,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每门课程独立发展,而课程之间的内容关联性较差,不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综合看来,美术课程主要以绘画性课程为发展主线,教学方法以“授讲、临摹”等实际性操作为主,这种课程体系建设虽然稳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但学生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美术教育职业理念落后

高校的美术教学建设理念是影响美术课程学习目标、拓展基本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的根本所在。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具备了长足建设的发展条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学生水平等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学校的横向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依然存在纵深发展节奏不稳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学校的职业教育理念出现了问题,部分学校依然固守传统的发展模式,重视美术教学的规模与速度,强调学生基本美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美术专业建设教学人才的切实目标,因而导致了学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出现偏差。

(三)学校不注重实践课程建设,缺乏建设经费

近年来,部分高校的美术教学模式依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性授讲方式,而走出校门进行具体实践的机会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学校的职业教育理念落后,还与实践基地缺乏存在莫大的联系。美术专业的学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训练以及多次的模拟授讲才能真正上岗,但由于专门的美术学校以及美术机构数量稀缺,加之政府在美术实践基地开发与建设上的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便没有能力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进行具体实践的机会很少,这就使得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真正的教学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发展难度。

(四)专业教学模式设置不合理

1、教学方式目前,高校美术专业学生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授课,学生听讲;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达成目标的机械化教学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也造成了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兴趣不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普遍问题,对于美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培养很难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2、教学基础教学基础建设主要分为学校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发展软实力建设。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经达到了现代化的教学发展标准,学校配备了专门的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投影仪、推拉式黑板以及电脑等,但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应该属于实际教学能力薄弱的急迫状况。综上分析,虽然部分高校的硬件设施已经日渐完备,但学校发展的软实力仍然存在莫大的发展空间。3、教学内容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是我国惯有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使得教师教学失去实际的作用,学生也难以学到真正的课程精髓。美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性学科,在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培养的“实践性”以及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目前,引入更多的课堂实践活动是课堂学习的大势所趋,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所在。4、教学考核手段学期结束时,高校普遍采用单一的笔试考核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估,要想切实实现专业性教学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必须拓展美术课程考核与评估方式,现存笔试为主的试卷考核并不是最为有效的教学考核手段。单纯的笔试考核方式只会助长学生的懒惰心理,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部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轻视教师教授的实际美术要点以及绘画操作技巧,认为笔试考核只要临时抱佛脚就可以顺利过关,从而忽视日常的教学实践以及日常的基础知识学习。

四当前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策略

(一)完善高校美术专业课程建设体系

1.加强学生的基本美术教学理论所谓加强学生的基本美术教学理论,就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加强理论性教学,把培养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教学能力所需的专业科学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美术学、教育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增加人文学、教育哲学、美工学以及人体美学解剖等课程的学习时间,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从而为教学实践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2.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现代高等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当然,美术教学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美术专业课程安排更多偏向于专业的美术课程建设,而对于哲学、文学、语言学以及历史类课程的学习甚少,学校要在安排美术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将更多的相关学科贯穿其中,使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便于在今后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美术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3.调整美术课程结构目前,高校的美术课程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课程类型,必修课是根据学校的教育建设目标,在考虑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统一规定的学习课程,是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学校开设了素描、山水、油彩、中国画、实用美术等相关的美术课程,除了一系列的必修课程,还应该增设美术设计等具体的实践性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将美术基本理念与具体的课程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学生的美术知识层面。

(二)合理调整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力度

在专业的美术课程学习中,素描和色彩是美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两项基本能力,素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学生素描课和色彩课的学习力度,强调对物体结构、空间、色彩等的整体表现,注重不同美术作品的色彩运用,力求将理论知识恰当的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演化,教学创新在整个教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教学要求,现代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创新,切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创作型课程的建设,切实将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与创作技能应用于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自身良好的创作技能,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色彩、构图、赏析等美术能力的稳定形成,从而为今后的美术创作指导正确的发展方向。

(四)增加学生的教学实习机会,注重实习过程建设

教学实习是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保证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在实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本美术知识的运用,不断完善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合理调整自身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手段,使学生具备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在教学实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联合人才培养”等方式与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努力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