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天蝎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早晨,我来到校园,阵阵花香便迎面扑来。恩!花香里还透着一股蜜一样的甜味,真好闻!仔细观察月季。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完全绽开。有红色的黄色的粉红色的白色的,还有的花边是红色的花瓣是黄色的。花和绿叶经晨光一照,像穿着五颜六色衣裙的少女,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害羞的掩面含笑,美丽极了!
3、院子里的月季花最后盛情开放了,一朵硕大的桃红色的花儿,让整个院子倍增许多生机。花香四溢,绿叶相衬。人在花前走过,情绪都会变得异常舒心自然。
4、隔一夜,那几朵月季花便竞相开放了。那花儿朴素大方,花瓣层层叠叠,微微下卷,在阳光的照耀下,花瓣犹如涂上了一层明油,光泽而明亮。
5、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一片片叶子挨挨挤挤,层层叠叠,长得个性茂盛。我发现根部的叶子是深绿色,而顶端的则是暗红的,叶子的边缘有很多小齿,真像一把把小锯子呀!
6、每年四五月间,月季花便进入鼎盛时期,都竞相开放。每一朵月季花,都有七八层花瓣紧紧地裹着花蕊,花蕊有桔黄色的粉红色的白色的……含苞未放时,花瓣紧紧地相互拥抱着;含笑怒放时,花瓣儿则慢慢地舒展开来,在郁郁葱葱的绿叶间娇羞地露出脸庞来,在百花丛中亭亭玉立。早晨,晶莹透明的露珠儿在花叶间滚动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月季花就像是一个戴着珍珠项链的美丽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一阵阵的清香随风飘来,沁人心肺,蜜蜂和蝴蝶纷纷飞来,欢快地采蜜和传播着花粉。月季花的花期很长,除寒冬外,几乎每月都要开花,故有“百花仙子”之称,难怪人们给它起了个“月月红”的芳名。
7、最美的当然是月季花了。花瓣一层一层,紧紧地挨在一起,花蕊是淡黄色的,在花瓣的簇拥下显得格外美丽。听妈妈说,月季花的颜色很多,有红的粉的黄的紫的,还有绿的呢!
8、盛夏,月季花像一个穿着粉红色衣裙的少女,在绿叶中翩翩起舞;牡丹花开得更加美丽了,她娇媚艳丽,香气扑鼻。那几棵老杨树也长满了绿色,像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
9、早晨,我忽然发现月季的茎上绽出四个小小的花蕾,花蕾穿着一件绿色的外衣。又经过了几天,花蕾顶破了外衣,露出粉红色的花瓣。最外层的花瓣向外伸展,里面的几层花瓣却还紧紧地合拢在一起,渐渐地,层层舒展,此刻,整朵月季最后展开了!花是粉红色的,像一个穿着粉红色衣裙的少女,绿叶红花被晨光一照,又像一只粉红色的蝴蝶在微风中扑翅膀。扑鼻的清香洒满了整个房间。
1.秸秆直接还田的作用
秸秆直接还田,主要有恢复和创造土壤团粒结构,固定和保存氮素养料,以及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料溶解等作用。
1.1改善土壤结构性 秸秆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释放养分,同时进行腐殖质化。秸秆直接还田有利于新鲜腐殖质在土壤内部形成,可以随即与土粒结合,促成土壤的团粒结构,克服了腐熟后施用时活性腐殖质可能因干燥变质而失效的缺点。
1.2固定和保存氮素养料 作物收获后立即将秸秆切碎加以翻耕,在分解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会表现出微生物与作物争氮现象,这是秸秆直接还田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直接还田时,能增加土壤的固氮作用,同时又能使土壤中原有的含氮化合物免于损失。新鲜秸秆分解过程中所保存的氮素,大部分易转化为有效态,可供当季作物利用。
1.3促进土壤中植物养料的转化 秸秆直接还田较之堆沤腐熟后施用,更能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加速有机质本身所含植物养料的分解,而且有助于土壤中原有的磷、钾等矿物质的释放,从而加速了土壤中“生物小循环”的进程,有利于土壤有效肥力的进一步提高。
据资料记载,秸秆还田后的土壤随还田年数的不同,有机质可增加0.025%~0.15%,土壤容重降低0.057~0.167克/立方厘米,孔隙度增加2%~6%,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少,贮存水分、养分能力增强。
2.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作业工艺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技术要求,为提高秸秆还田的效果,避免可能出现的有害因素,在这些作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技术要求。
2.1配合施用氮磷化肥 秸秆直接还田时,作物与微生物争夺速效养分的矛盾,特别是争氮现象,可通过补充化肥来解决。通常秸秆的碳氮比约为80~100∶1,为此,应适当增施氮素化肥,对缺磷土壤则应补充磷肥。据试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需要的碳、氮、磷比例为100∶4∶1左右,一般每亩还田秸秆500公斤,需施4.5公斤纯氮和l.5公斤纯磷(或施20~50公斤速效氮或10~15公斤尿素)。
2.2秸秆粉碎与翻埋方法 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时要注意选择拖拉机作业档次和调整留茬高度,粉碎长度不宜超过10厘米,严防漏切。玉米秸秆不能撞倒后再粉碎,否则既不能将大部分秸秆粉碎,还会因粉碎还田机工作部件位置过低,刀片打击地面增加负荷,甚至使传动部件损坏。工作部件的离地间隙宜控制在5厘米以上。秸秆粉碎还田加施化肥后,要立即旋耕或耙地灭茬而后翻耕,翻压后如果土壤墒情不足,应结合灌水。在临近播种时要结合镇压,促其腐烂分解。若实施夏玉米免耕覆盖精播机械化技术时,要求前茬作物秸秆粉碎后覆盖在地表,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的翻动而直接播种,以保持土壤原有的结构、层次,同时也维持和保养了地力、墒情。但一定要在播种之后及时喷洒化学药剂,以消灭杂草及病虫害。在作物生长期间,也不再进行其他耕作。
2.3翻埋时间 秸秆直接还田时期,一般在作物收割后立即耕翻入土,避免水分损失导致不易腐解。玉米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应及时摘穗,趁秸秆青绿,含水里30%以上,此时秸秆本身含糖分、水分大,易被粉碎,对加快腐解,增加土壤养分大为有益。在翻埋时旱地土壤的水分含量掌握在田间持水量60%时为适合,如水分超过150%时,由于通气不良,秸秆氮矿化后易引起反硝化作用而损失氮素。
2.4秸秆还田量 在薄地、化肥不足的情况下,秸秆还田离播期又较近时,秸秆的用量不宜过多;而在肥地、化肥较多、距播期较远的情况下,则可加大用量或全田翻压,注意应避免将有病害的秸秆直接还田。
3.联合收割机的秸秆切碎装置
3.1一般构造 联合收割机(如1065、1075、ESI4等)上的秸秆切碎装置安装在逐稿器的后下方,由滑草板、切碎滚筒、定刀以及扩散板等组成。切碎滚筒上销接有动刀片,呈螺旋线排列。动刀片为长方形,两边都有刀口,磨钝后可更换使用。定刀片固定在定刀座上,定刀座的固定位置有长槽可进行调整,以改变与动刀的重叠量。扩散板为左右对称的曲面导流片,其导向角度可进行小量调整。切碎滚筒由联合收割机的发动机皮带传动而旋转,其转动方向与联合收割机的行走方向一致。
3.2工作原理 被逐稿器抛出的秸秆经滑草板落在高速旋转的切碎滚筒上。动刀片把秸秆带至定刀片间隙处进行切割,将秸秆切成碎段。切碎后的秸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扩散板抛出,均匀铺撒在地面上。调整扩散板的角度可以改变铺撒幅宽。调节动、定刀片的重叠量可调节切碎长度。这种秸秆切碎装置工作时为有支承切割,而且秸秆喂入均匀,因此在秸秆含水量合适的条件下,切碎质量好,动力消耗也较小。
3.3正确使用 切碎装置的切碎质量和所需功率与作物产量、成熟程度以及秸秆中含杂草的多少等有关。当小麦的成熟度高,秸秆含水量低,又无杂草的情况下,功率消耗约为5千瓦,而且切得碎,铺得匀。当杂草多、作物成熟度差时,功率可达10千瓦以上,甚至更高,而且切碎质量大大降低。因此为了保证秸秆切碎和铺撒的质量,提高联合收割机的收获效率,应尽量在小麦成熟度适宜时进行收割。使用中还应特别注意保持动、定刀片刃口的锋利,否则也会降低切碎质量和增加动力消耗。联合收割机上的秸秆切碎、铺撒装置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功率消耗较低。与收获后再次进地进行切碎作业相比,既可减少一道作业,提高了工效,而且切碎质量好。如秸秆量少时,也可不用秸秆切碎装置,可在联合收割机尾部加装一反向旋转的秸秆抛撒器。当秸秆从逐稿器落下时,直接由旋转的橡胶条式抛撒装置将秸秆抛撒在地面上。
4.“L”型甩刀式秸秆切碎机
4.1一般构造 由切碎装置、机架护罩、地轮、传动装置、悬挂(或牵引)装置等组成。切碎装置由刀轴、刀座及刀片等构成。刀座按螺旋线排列焊接在刀轴上。“L”型刀片较接在刀座上,相邻刀片的运动轨迹有一定的重叠量。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的动力经切碎机上的变速箱、传动皮带传递给刀轴,带动刀片高速旋转。刀片的旋转方向与切碎机的行走方向相反。切碎机的主要工作部件为刀片,呈“L”型,刃口朝向前进方向。有的刀片制成双面刃口,可以换面使用。为了使刀轴和甩刀的销轴受力平衡,并提高切碎效果,一般“L”型甩刀左右对称配置呈“Y”型。通过调节地轮的安装高度可以改变切碎直立茎秆的留茬高度。“L”型甩刀式切碎机的工作幅一般为1.5~2米。刀轴的转速一般为1300转/分钟左右,转速太低会影响切割质量。
关键词:农机作业项目;机械化;根茬还田;根茬粉碎;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
中图分类号:S2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8-0031-01
玉米根茬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将残留在田里的玉米根茬,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秸秆还田机直接粉碎、抛散于地表,使之腐烂分解作底肥,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省去了砍、捆、运、铡、沤、翻、送、撒等多道工序。它是施肥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项省时、高效、环保的先进农机化技术,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1 玉米根茬还田的作用
1.1 降低劳动强度,保持土壤墒情
由于大量的秸秆尤其是根茬废弃在田中,既严重地影响下茬作业,又使人工除茬成为广大农民的一大负担。人工除茬劳动强度大、工效底,还会破坏土壤墒情,影响下茬作物保全苗,因此迫切需要除茬作业的机械化。
1.2 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粮食增产
由于许多地块长年不施农家肥,靠多施化肥增产,造成土壤有机质不断矿化而又没有新鲜有机质补充,导致地力不断下降,土壤板结,微生物数量减少,造成减产或产量稳。实施根茬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粮食增产。据测定,每100 千克鲜玉米根茬中含氮0.48 kg、磷0.38 kg、钾1.67 kg,相当于2.40 kg的氮肥、3.80 kg的磷肥、3.40 kg的钾肥。产量在6 000~7 500 kg/hm2的玉米,根茬大约为2 700~3 000 kg/hm2(鲜),及时还田后,相当于施用硝铵13.50 kg、过磷酸钙11.40 kg、硫酸钾35.70 kg。玉米根茬还田可使土壤有机质增加0.08 %~0.1 %,土壤容量减少0.02 g,1 m3含水率增加1.5 %~2.0 %,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如连年还田,成效显著。
2 玉米根茬还田前的准备
2.1 地块准备
将割后的秸秆运出地块,测定玉米行距和垄高,并观察地块中有无影响机械作业的障碍物,如有要清除。
2.2 选择适合玉米根茬行距的根茬还田机
要保证拖拉机轮胎走在垄沟上,工作幅要有足够的宽度,确保根茬都能粉碎还田。试作调整不合要求的各个部件。
2.3 进行根茬粉碎还田的质量检查
检查根茬粉碎的长短、抛撒在地上的均匀情况、行走速度是否合适等作业质量有关的因素,不适合的应调整到合适为止。
3 玉米根茬还田技术的要求
玉米根茬还田作业期可在秋季也可在春季。根茬还田还必须注意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机具要符合农艺要求,农艺也要为机具作业创造适当的条件。
3.1 还田最佳时间
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情况下,趁作物秸秆青绿时及早摘穗,随即还田,耕翻入土;此时作物秸秆中水分、糖分高,易于粉碎和加速腐殖分解,使其迅速变为有机质肥料。若秸秆干枯时才还田,粉碎效果差,腐殖分解慢;秸秆在腐烂过程中容易与农作物争抢水分,不利于作物生长。
3.2 秸秆粉碎长度
秸秆还田时,机手要正确选择前进速度和留茬高度,还田机的刀片(锤爪)与地面的间隙宜控制在5 cm左右,粉碎长度不宜超过10 cm,若发现漏切或秸秆过长,应进行二次作业,确保还田质量。
3.3 增施化肥
小麦生长需要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多种元素,仅靠秸秆中的养分是不够的,因此,在深耕时要增施20~50 kg的速效氮肥,或10~20 kg的尿素,以及相当数量的磷肥(若用复合肥可施450~750 kg/hm2),以便加快秸秆的腐殖分解,使其尽快变为有效养分。
3.4 深耕
秸秆还田后,深耕一般要在25 cm以上,通过深翻、压、盖,消除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棚架,耕作太浅时,作物秸秆覆盖不严,影响播种质量。
3.5 旋耕耙地
土壤深耕后需用旋耕机或钉齿耙整地,其深度一般为10~12 cm,过深时土壤中的秸秆翻出的较多,过浅时土壤中的土块较多,不利于作物播种。
3.6 播种
秸秆还田后土壤中的秸秆较多,因此在播种时要尽量使用圆盘式开沟器播种机(或高开沟器播种机),以免钩挂根茬、杂草,造成壅土、缺苗断垄。
3.7 浇水
有条件的地区,在作物播种前要浇塌壤水,作物生长期间要浇封冻水和返青水;秸秆还田后在土壤中难免有架空现象,腐殖分解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如不及时补水,不仅腐解缓慢,还会与作物争抢水分。因此,浇好塌壤水、封冻水和返青水,既能沉实土壤,又能补足水分,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关键词:节水种稻 涝洼地 直播 劳动力 机械化
中国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2300m3,排在世界第121位。由于干旱,中国北方地区江河水持续偏枯,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地下水位连年下降,不但扩大水田受到限制,而且现有水田灌溉也难以保证,致使相当面积的水稻田成为靠天等雨的“望天田”,或弃耕,严重影响稻谷生产;再者,低洼易涝地、山间浸润田,长期以来未能合理利用,常年种植玉米等,产量低下,甚至绝产。另外随着人口生育高峰已过,又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年轻人大多去城市打工,只剩下老人、妇女在家种田,节约简化栽培势在必然。
一、发展水稻直播的重要意义
水稻直播通常是在低洼地、缺水的水稻田和小麦田种植,它摆脱了对水层的依赖,靠自然降雨或在生育关键时期干旱发生到一定程度时辅以适量灌水的稻作。种植管理形式和小麦相似。
水稻插秧耗水、耗能,且费工费时,直播栽培,省去了育苗这一环节,又不用泡田、插秧,既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能源、劳动力,还保护了墒情,减少了耕层土壤渗漏,减轻了水稻田大量化肥、农药随耕层渗漏而对地下水和江河湖泊的污染。水稻直播栽培,前期无需水层管理,耕层土壤处于氧化态,减少了甲烷的排放量,还能在雨季发挥稻田以蓄代排的作用,有利于地下水源补充,使生态条件向良性循环发展,保护了环境。总之,从水资源日趋短缺和低洼地等土地资源条件分析,水稻直播以其高产、低耗及其抗旱、抗病、耐瘠薄等特性,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会促进我国农业走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水稻直播机械化管理栽培技术
水稻直播机械化管理,通常是指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机械喷药、机械收获,生育全程机械化管理模式。这样既节省了劳动力又降低了种田成本。机械播种能够保证种子深浅、稀厚均匀一致,苗情整齐;机械喷药,喷雾均匀、雾量大,土壤封闭效果好,能够有效控制杂草;机械收获,田间无坝埂,便于机械大面积作业,效率高、损失率低。
水稻直播栽培的关键环节,一是一次播种保全苗,二是防除田间杂草,同时要求各项栽培技术必须配套。
(一)选地
选择低洼地、山间浸润田、缺水的水稻田、小麦田或有一定灌水条件的旱田。土壤PH值要求在7.5以下,呈弱碱性。
(二)整地与播种
要求整地质量高标准,达到地平、土碎、无明暗坷垃、无根茬。播种时间在辽宁同当地玉米一样在4月末、5月初;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收获后6月中旬为宜。亩播种量7.5kg左右,播种方式一般采用平作条播,行距30cm,开沟后播种,沟深5cm,播幅6cm,覆土2cm。播种时种子拌药(包衣种子除外);播种机械一般选用稻麦播种机,一趟播4行;播后用拖拉机带石磙镇压。
(三)施肥
旋地前亩施农家肥1500kg。旋地前,亩施三元复合肥10kg、尿素10kg、硫酸钾7kg和多元微肥3kg作底肥,播种时随机械亩施10kg复合肥作种肥,视长势酌情追施尿素10kg,种子与化肥不宜直接接触,需用土层隔开。
(四)土壤水分管理
除利用天然降水和低洼地的地下水外,在遇旱时要进行人工辅助灌水,灌水次数和水量,视土壤含水量和旱稻需水情况而定。除因播前土壤干旱应灌底墒水外,一般苗期不灌水。分蘖后,土壤含水量低于18%稻株受旱卷叶或萎蔫时,应及时补水。穗分化期、抽穗期、灌浆期需水量大,对水分敏感,也是决定产量的重要时期。全生育期的灌水次数,因各地土质和水源条件不同而异。据试验,灌水次数与产量呈正比。要提高其产量,应注意增加灌水次数,特别是关键生长期不应缺水。除降水较多的地区,一般整个生育期灌水3-5次,亩用水300m3左右,比育苗插秧节省用水60%左右。
在灌水技术上应掌握“头水轻、二水跟、三水紧”,逐步建立水层的原则。开始时缓灌,浅灌“过趟水”,复水应在头遍水的3-4天后灌水,以使稻苗从旱生状态逐渐适应水生的新环境。
(五)防除杂草
旱稻生产成败的关键是防除田间杂草。视杂草种类和基数选用不同除草剂配方,一般施药2次。第一次为药剂封闭土壤,即在播种后出苗前亩用丁草胺0.3kg、仲丁灵0.4kg、二甲四氯钠50g(二甲四氯钠用量不可超过),兑水75kg喷雾(土干时必须加大水量,这是决定药剂封闭效果重要一环,应高度重视)。第2次为杂草茎叶处理,出苗后当稗草2叶时选晴天消露后亩用丁草胺0.2kg、杀稗王25g,二甲四氯钠50g,兑水40kg喷雾,必要时,辅以人工除草。如有三棱草、阔叶型杂草,可以加兑“杀阔丹”。喷药时,一般拖拉机选用固定档位后,先喷一次清水,计算一下面积,然后再进行兑药喷施。
(六)防治病虫
用种衣剂包种或用甲基异柳磷拌种,防治地下害虫(低洼地更应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在稻穗破口前亩用DT粉100g加水40kg喷雾防治稻曲病。分蘖期和破口期各喷一次稻瘟灵和井冈霉素混合液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二化螟、稻水象甲、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危害。
2014年的目标任务是: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70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51.9%。建立200亩以上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方900个,建成秸秆机械化还田整体推进示范镇3个。
二、工作路径
(一)科学制定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市农机、农业、财政、水利、环保、发改等部门要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秸秆还田技术小组,深入充分调研,征求各方意见,学习先进经验,形成符合特点的秸秆还田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同时按照省农机局、省财政厅《关于编制2014年秸秆机械化还田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编制全市秸秆还田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原则、建设目标、操作程序、时间安排以及工作职责。各镇(街道)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镇(街道)要围绕各自目标任务,以村或组为单位,尽快落实有作业能力的服务组织和大户认定作业面积和具体田块,筹备必要的机械设备,确保秸秆机械化还田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广泛宣传发动,强化技术培训。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发放资料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做到禁烧和还田一起宣传、市镇两级同时宣传、实施过程全程宣传;要印发《禁烧和秸秆还田至农民朋友一封信》、《秸秆还田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秸秆还田操作实施办法》等资料、小册子和彩页,提高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机手的政策知晓率。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咨询、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市镇村工作技术人员、实施者以及第三方核查机构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督促农机手严格按作业标准实施作业。要加大农机与农艺结合力度,加强田间管理,抓好技术服务,确保秸秆机械化还田各作业环节技术执行到位。
(三)加大财政扶持,提高补贴效能。今年市财政在上级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的基础上,对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再给予每亩5元的补助。镇级财政也要根据财力情况,积极予以补贴。要用足用活各级补贴资金,提高补贴资金效能,重点扶持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秸秆还田类新机具推广。严禁挪用各级补贴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四)创新实施主体,推进合作共赢。各镇(街道)要着力培育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充分发挥他们机具集中、技术全面、操作熟练等优势,开展收、种、还田等作业“保姆式”、“一条龙式”服务。镇村要支持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与农民良好对接,拓展服务范围,扩大服务面积,实现规模化服务,提高综合效益。要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感受到政策上有扶持、工作上有支持、收入上有保障,以此促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良性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市政府成立了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为环保、财政、农委、农机、水利、农资、安监、公安、发改委、农工办、监察等单位负责人,负责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统筹协调、调度推进、督查考核。各镇(街道)也要成立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织一套工作班子,主要领导要亲自主持召开动员会,关键环节亲自调度督查,确保补贴资金扶持到位、还田面积落实到位。市政府把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纳入对各镇(街道)的年终考核,与各镇(街道)签订责任状,奖优罚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