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美术科研课题

小学美术科研课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美术科研课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美术科研课题

小学美术科研课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美术 教学体验 实践性学习

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 审视新课程,走进新课程。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中学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多采的学习生活"是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体验;"教室壁报的编排设计"是对校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对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生活用品"是对日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气味、特性的体验;"环境艺术--雕塑"是对不同材料可塑性的体验;"校园规划","闪亮的星空","艺术欣赏","椅子设计","网页设计",是对合作学习的体验。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呢?笔者从体验性学习的主客体交融性,体验性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学习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三个方面做一些浅析,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人体比例"教学中,创设学生相互观察的机会,体验人体的活力与美感;通过观看人体的视觉体验,丰富了学生对人体各种站姿、坐姿、跪姿的认识;通过动手绘画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体验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口语交流的体验。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二、体验性学习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在"光明的始者"教学中,学生在把观察、抚摸灯具的过程中,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灯的实体,灯的外型、质感、功能;通过造型的观察、视觉体验,不但认识了灯,而且发现不同形状的灯与不同色彩的灯的区别;通过动手绘画体验,才发现平面上的灯与生活中的灯有很大的差别,但又互相联系。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感知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再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小学美术科研课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08-02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兴起于20世纪末并得到迅速发展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多媒体基础概念、知识的教学,还包括多媒体常见硬件的应用与开发,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科学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媒体技术本身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这就导致了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教学手段等方面,高校的教学总是难以跟上时展的脚步。为此,我们需要对高校的多媒体课程改革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促进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

一、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概述

(一)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介绍

目前很多高校把多媒体技术课程划分为计算机类的公共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多媒体方面的知识素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多媒体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应用,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各高校都在加大对学生在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技术以应对社会的需要。多媒体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充分理解和掌握,还要求学生掌握对丰富的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方法,并能熟练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和制作多媒体作品。多媒体课程的生动性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学习的热情度很高,乐于在学习与操作中把生涩的课本知识慢慢转化为自己的技能。但多媒体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关于某一内容的软件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很难做到统一,学生学习难度大。

(二)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特点

1.该课程主要设置为公共课,应重视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理论教授中尽量使理论浅显易懂,不要做过多专业名词的堆砌,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内容与学生需要相结合,对常用软件多讲授,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

2.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中争取让每位学生掌握多媒体软件知识的运用。因为对多媒体的具体实践是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只有熟练掌握了软件的操作方法才能有下一步的创新和创造。

3.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课程的技巧性与内容的丰富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是把一个成熟的作品呈现给大家,然后具体讲授操作过程,这样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软件的操作上,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应采用倒叙式讲授技巧,并在讲授的过程中应用大量的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生动有趣且富有吸引性。

4.学生实践与多媒体课件有效结合。教师只用苍白的语言讲授课程,有很多地方可能会使学生不能完全听明白。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如果教师借助图形、图像、文本、动画、声音及视频等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就很好地把信息组织在一起,让学生在教师的介绍与生动的图文动画中充分地了解软件的用应用。

二、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课程大致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基本原理,第二部分是对多媒体硬件进行了解,第三部分是对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概念和原理是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基础,多媒体硬件与软件是多媒体课程的应用和提高。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们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应重点讲授的硬件与软件方面的知识,因受学校条件与教师自身条件地限制而被忽略。如此,使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对多媒体具体操作方面不能充分地掌握,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在理论与实践中偏重理论教学。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是一门偏重于实践的课程,其还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智慧性,所以还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艺术性,并把智慧充分地应用在多媒体学习过程中。其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多锻炼应用能力。而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过多、多媒体设备配备不足及多媒体教室调度不开等原因,理论与实践的配比大概是2∶1,理论课安排的过多,实际操作课程安排的较少,不能满足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

2.教师在授课中占主导地位,限制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在现实的课程中,多以教师和电脑为主,教师多采取课件教学。课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上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但教师过多的依赖课件给教学质量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对多媒体某一软件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只用课件对软件的具体应用进行演示,学生只能看教师的演示而不能具体的进行操作,这样就缺乏学生与软件的真实接触与互动,学生不会了解在具体操作软件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这就会导致学生真正接触这一软件时不知如何入手,甚至会错误百出,因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实际上这种上课形式,增加了教师的主动性,而让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使课堂变得封闭而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内容设置上不尽合理。多媒体课程的上课地点多设置在多媒体教室,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教师一般会带着学生一起操作,但每个班的学生较多,程度也不一,教师在具体讲授时为了让大家都能顺利地进行学习和操作,会等所有学生都操作完之后继续往下讲,但这会产生一个问题,在授课时间内教师所能讲授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多媒体课程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与广泛,再加之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很难让学生在所安排地课程时间里学到所有的东西,使学生学的内容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是有些教师为了增长学生的见识,课上会让学生接触多种多样的软件,但由于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就不能对每个软件进行深入的讲解,这会造成学生只能简单地应用而不能对软件深入了解的情况。第一种情况限制了学生的了解范围,第二种情况致使学生技术不精,如何把这两方面深入的结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改革要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地基本原则,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针对目前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根据教学大纲对高校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高校应整合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运用多媒体设备的目的,并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对教材加以规范。一方面,高校教材的选用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使用的教材内容不能已是被社会所淘汰的软件或技术,要使用适合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多媒体课程教材。所选用的教材内容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只讲授课本所呈现出来的内容,还要与当前所应用的新技术进行结合,要有超前意识,让学生跟上科技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国家在教材的编纂上要经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论证,要参考多媒体技术行业专家的建议,最终的教材要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专业性、规范性、系统性及行业的适应性等。

2.对教学大纲进行适当修改并注重教学文件的完善。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对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改革势必涉及到对教学大纲的改革。多媒体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要“结合多媒体课程特点,先对该课程进行全面地能力结构分析,再围绕单项和综合能力形成所需要的知识和所应达到的要求来编写教学大纲。”教学文件是教学中的基本规定,其规定了教学大纲、课堂设计、教案、实验指导手册、实施计划等内容,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就必须对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文件进行总体改革,使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更加系统性和具有督查性,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适当改革。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要在融入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潜能。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具体安排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知识性较强,不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课程,教师应在充分利用黑板教学的同时使用生动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易于理解的课程,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于应用性较强,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课程,可以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让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中掌握使用软件的技能和技巧。

4.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多媒体技术教学中最主要的是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地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在软件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也能在实践中感悟教师讲的内容,进而真正掌握技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重实践并配以适当地理论教学,还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来上机体验。当然,学生上机实践要有目的性,鼓励学生在多媒体软件中自主地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掌握实践技巧和方法,学生会从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出的作品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科研课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全面改革阶段,随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也产生了积极作用。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理论研究,对其教学有着实质性的意义。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多媒体技术操作不当,设计过程中有着形式主义,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不科学,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提升也起不到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要能从多方面考虑,在应用过程中要能够遵循相应原则,主要就是有序原则以及适时原则和反馈原则。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能找准时机,还要能够结合教学的内容有序地加以运用,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

2.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抽象思维进行具体化,由于多媒体技术自身的优势,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就能有效呈现。在多媒体技术下,教师可通过诱导以及点拨对学生的感性知识进行丰富化,将学生的思维障碍进行有效突破。例如,在讲述到图形的时候,就能够通过多媒体进行动态化的制作,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形象化、直观化地看到,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也比较有效。

小学美术科研课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聋生;数学教学

聋生由于存在着听力缺陷,对直观具体事物较易理解,而对于理解抽象事物如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却存在很大障碍。因此,聋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面对学生的不理解,时常陷入被动无助的局面。而现代化多媒体的运用为聋校数学教学带来了春天。多媒体那生动、直观的视频影像及课件受到学生的欢迎,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多媒体课件对聋校数学教学的影响

1.从根本上改变了聋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只能用手语对聋生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聋生理解上的偏差,知识在传输过程中容易产生歧义,影响学习效果。引入多媒体课件后,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计算机自主地学习,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由学习时单纯从手语接受信息转变为多渠道接受信息,即由传统教学中的以听教师讲课为主,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去。在学习方式上,也由过去单纯地在教室里听讲变为多种形式并存,如课堂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2.聋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唱主角的往往是教师。尽管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推动下,教与学的关系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对于特殊学生而言,依靠教师讲解还是占第一位的。引入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由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角”。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乐趣,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学习的主动权在很大的程度上掌握在了学生的手中。在教师的适时、适度、适宜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推理、演绎等综合能力有相当大的好处。

3.聋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在传统教学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等形式来进行的,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消耗在了大量复杂的运算上。由于聋生听力损失,对数学的理解、运算等常常比健全的同龄人慢,课堂上聋生的许多疑问常因时间限制找不到答案。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授课,不仅优于传统的画图示意和教具演示,而且能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直观形象的视频影像将帮助聋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引入多媒体课件后,使聋生实践自己的设想成为一种可能,学生学习中的成就感不断增强。这样,在成功的喜悦和兴趣促使下,聋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聋校数学教学的效率

1.激发聋生兴趣

要想使聋生喜欢上数学课,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要求教师教学要寓教于乐、生动有趣。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授课,表现力强,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尤其是多媒体课件支持动画、视频等各种多媒体素材资料的展示,甚至可以与学生进行人机交互,这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2.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帮助学生迅速感知教学内容,有效地补偿聋生听力缺陷,促进对知识重点的理解和掌握。在用课件制作“圆的面积”时,通过动画,将一个圆先分成四份,然后分成八份、十六份、三十二份组成一个长方形,一步步演示,使学生很快理解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来源。再如,聋校六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长+宽)×2”的算法。由于聋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需要更加直观的展示长方形的结构。通过课件制作演示,首先闪烁出现“长”,再闪烁“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长方形有两条宽和两条长,再操作微机通过移动其中的一条“长”,旋转两条“宽”组合成一条与长方形周长等长的线段,对每次移动结果均闪烁变色以引起学生注意,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从演示过程中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包含着2个“长+宽”,概括出“长×2+宽×2”或“(长+宽)×2”的计算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重点、内化知识的目的。

3.扩展学生思维

小学美术科研课题范文第5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历经几千年人类文明实践所得出的结论,由此我们可以通过演绎推理推出这样一个命题――教育的科学技术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根据教育技术在今天的发展情况和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为突出代表的现代高新科技来辅助优化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尤其是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意义重大。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教学模式。教师单纯地“教”,学生单纯地“学”,学生由此获得的信息相当有限。同时教学过程缺少灵活性、交互性和可重复性,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集成为一体,它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直观性、动态性、针对性、交互性、可重复性和大容量性等优势。教师可利用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热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从而活跃了课堂互动氛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途径。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功能的发展,为实现多媒体辅助、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促进作用,而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兴趣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至关重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多种形式的实验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多媒体技术特有的动画功能、模拟功能所带来的声光刺激,能生动鲜明地再现教科书上所涉及的有趣物理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对于那些教学内容比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抽象、微观、不可见或难于理解的部分),利用二维或三维动画制成多媒体软件,模拟出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演示。又如在讲解电压内容时,针对传统教学的局限,我制作了在电压的作用下,模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动画过程,给学生带来真实的视觉冲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既帮助了学生理解和记忆,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有效增强课堂演示实验效果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堂演示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验证性实验。成功的课堂演示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但有些实验并不具备课堂的可操作性,因此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尤为重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大的动画功能及有关外设(大屏幕显示器、液晶投影仪等)可以解决许多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表达或可见度低的实验。例如通过计算机放大微观世界(原子结构)、采用放“慢镜头”(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瞬间定格(安全用电常识)、重复播放(透镜成像、磁场和磁感线),这既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便于学生理解和增强记忆。又如在讲物体运动这一章节时,很多定律是在忽略了物体之间的摩擦的情况下得出的,而在课堂实验中摩擦力是无法忽略的,这就使演示的过程和书上的结论产生了偏差,学生对书上的概念就会产生怀疑,不利于学习新的知识。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物体的运动,不但可以忽略摩擦力的影响,而且可以忽略重力的影响,达到逼真的演示效果。

四、有效实施课堂分层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