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朱爱华
摘要:在近两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反复思考、琢磨新课标的精髓,并在教学课堂反复实践、不断地改进教学,初步探索出:在初中物理课堂模式设计时,重点三个环节落实好,即课程的导入、有效的引导、中心知识的提取,有助于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导入 思维方法指导 知识提取
2003年下半年广州市正式在全市中学教育中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不单单是知识的讲授,而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及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的科学态度。也就是我们平时常常所说的教学过程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人近五年的初中物理教学里,经历了从旧教材到新课标的改革。两厢对比之下发现:新教材最突出的一点是强调了学习的探知过程,也就是对学生的探索新事物、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本人是非常赞赏这种做法的。因为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校教育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科学知识,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具有一定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学校教育更为艰巨的任务。另外要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就更需要这种探知、创新的能力。所以我想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改革最重要的是从以前的“灌知”到现在的“探知”的改革。
从旧教材到新教材不仅仅是书本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必须对新教材、新课标有很好的把握,并合理地设计课堂模式,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2003年夏天我参加了新课标培训,在接下来近两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反复思考、琢磨新课标的精髓,并在教学课堂反复实践、不断地改进教学,我认为在初中物理课堂模式设计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 极具吸引力和想象空间的导入,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
新课标出台前,在物理教学中也会利用一些有趣的实验进行引入,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在新课标下,对导入的要求更高了。很多关于新课标的资料、文章都讲到:导入不仅具有吸引力,还要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呼唤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很多的新课标示范课例上,以下的导入被视为典范:在《光的传播·颜色》一课中,先放一段美丽城市的夜景画面,让学生体会光的美丽;《声》一章引入时,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
这样的导入使得课堂添多了一份美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美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铺设了情景,有利于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所以我在新课标的实践中,很注意情景的创设。可是逐渐地,我发现导入如果只从情景创设的角度去设计还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这种导入只是在视觉或听觉上给学生一时的吸引,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把握不好很容易将整节课引到旧的课堂模式下。要想真正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导入还应从“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的角度出发,如果有可能的话将这个导入贯穿于整个课堂。这样的导入就不只是在课堂的前部份起作用,而且涉及到整节课的多个知识点,前呼后应,让整节课一气呵成。
例如:在学习《温度计》一节时,传统的教学是摆出演示温度计讲解相关结构和相关知识。在新课标实践中我原来的设计是从生活中找来各式各样的温度计,学生上网寻找各种温度计来创设情景。在一个班实践后,感觉整堂课,开头有新课标的影子,可到后面好像又走回了老路子:又是教师灌输温度计结构、使用方法等教学内容。我寻思了一下,把导入从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的角度去考虑,改进了引入。在下个班上课时,我的开头只是一句话:“今天我们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一下如何自己制作温度计。上完这节课后,大家便可以利用身边的东西,自己制作一个温度计了。”就这句话,立刻调动了全班的兴趣。有的急着问“需要什么材料?”,也有的抱怀疑的态度“能做得出来,恐怕不准吧?”,“你放心,只要你认真听,一定准”这句话便把往日不爱动的学生也调动起来。接着我以“我们要先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才能照着把它制出来”的理由带领学生一起探讨温度计的原理(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后,用“制作温度计需要什么材料”的设问和学生一起认识温度计的结构,并用“可以用我们身边的什么材料来代替”的提问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目的)。接下来我用“怎么给你的温度计标上准确的刻度”引出摄氏度的标准,即“一摄氏度”的含义。最后问学生“你的温度计是怎么测温度的”,一并介绍别的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这样一节课一气呵成,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一直在被一个导入吸引着,教学效果比较好。看到他们渴望知道的样子,我也非常高兴。
二、 尊重学生的猜想,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思维方法的指导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活动的时间比以前多了很多。探究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过程。因此,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这七个步骤。逐步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这样探究过程的意识。
当有一个好的引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后,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很多时候是五花八门的,有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这时,作为教师,不要急于说明哪种猜想是否正确,或是只是针对正确的猜想去做说明,而不去理会有错误的猜想,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例:在上《电流表》一节时,刚上课没多久初二(1)班的陈卓坚同学,乘我在转身写黑板时,把电流表短路了(当时还没讲到短路的危害)。他一副神气的样子并在小声地感叹:“哇!这么大的电啊!”(他的脑海里还没有电流、电压的概念)我当时就想借机让全班学生,深刻认识到短路的危险。于是很紧张地断开电源,说:“电流当然很大了,你这样的接法叫短路,这样会烧坏电表的,电路接线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在家里出现短路就有可能引起火灾!”结果,学生对短路的印象是深刻了,可是也引来一部分学生对陈卓坚同学的嘲笑。陈卓坚同学当时更是“刷”的一下,脸红上了耳根。我当时很后悔:他的错误造成的后果,顶多烧坏电流表而已。但若这个嘲笑使得他失去学物理的兴趣,这个损失就大了。课后我找他私下谈心来弥补我的过失。并在我的工作笔记上记下这一条“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创作欲和求知望”。我想,当时我采取这样的做法可能更妥当:先表扬他能把电流表接通,而后和大家一起分析为什么电流会那么大,引出是短路所致,进一步说明,短路造成的后果,若在家庭电路里出现,后果更严重。总之,一切都是要为了保护学生原有的求知欲。
学生保持原有的求知欲,这是探究性教学的前提。探究性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究过程主要强调了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发现、探索的能力。但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也要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同时加以适当的引导。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动”起来,却不是让学生“乱动”。学生在探讨时,教师应在教室内巡视,及时指导巡视,并与学生讨论,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起初学生的“动”可能是“乱动”,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动”就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了。要让学生的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即学生有能力判断如何“动”得更有意义。这需要教师给学生进一步地指导。即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探究结束总结、感悟方法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这是学生能力培养中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会“事半功倍”。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学生思维方法上的指导。例:在猜想“照相机成像特点时”很多学生以为猜想就可以乱想随口说“放大、等大、缩小”这时要强调他们猜想要有根据,引导他们思考:“照相机的像会在哪里?――胶卷上;若像比人本身还大,胶卷还能把人的像照出来吗?――照相机成像不可能是放大的像。”而后还要给他们思维指导:猜想不是凭空的,也要有一定的依据,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看到的事实,进一步推理分析,久而久之就具备了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三、 提取中心知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方法
前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中更多的是教师一言堂的形式,学生是课堂上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缺乏必要的课堂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强调和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便要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教学氛围的营造等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并且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改善。
1.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的学习,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保证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践中,教师应积极的营造有利的教学气氛,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其学习的热情被充分的激发出来。由于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导入设计来提升课堂气氛。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的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实践中,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知识的导入,比如在光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的课堂示范试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激发其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开始新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物理现象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透过生活现象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比如梳子梳头产生静电的问题,纸锅烧开水等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问题的引入,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开始新的学习,从而在课堂上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2.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设备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许多中学都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带来的便利条件,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的应用,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具体、形象而生动,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多媒体的应用能够使一些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变得简单易于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视频或者动画等将一些学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实验过程展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变化。多媒体的该种应用,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入直观的理解相关物理知识,激发其物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实验过程变得更为具体直观。通过多媒体的观察,使学生更好的看到一些微观的内容,并且将一些微观的物理知识进行动态的模拟,从而使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比如在声的传播、浮力原理的应用等,都会让学生有一种更为直观的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习惯等的培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等来实现。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有益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模式,将班级划分成若干小组,使小组内的成员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使其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其知识应用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保证小组内成员能够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助学习,并且使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使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对于一些实验的完成等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些具有谈论性的问题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此外,在小组合作模式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及时的指导,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且使其动手能力得到培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语:
新课标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初中处理教学中,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抽象性等特点带来了教学的一些困难,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便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基础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新课标的要求作为基本出发点,不断更新其教学理念的同时,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此外,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过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祥吉.努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四点方法[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4)
[2]刘斌.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
[3]刘继顺.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2(3)
关键词:课标特点;教学建议
一生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必躬亲,间接经验的获取要比直接经验多,因此学习是获取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更应该坚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间接经验为教育教学服务,特别是物理教师更是如此。我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多年了,坚持课余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有所思:一是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新在哪里?二是如何处理初中物理中的有关习题?根据我自己的理解,下面是我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浅显认识。
与旧的课标相比,新课标有其突出特点:①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②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④体现开放性 培养实践能力;⑤加强STS教育,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⑥形式生动活泼。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课标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挖掘教材特点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新颖的插图和“讨论与交流”、“迷你实验室”、“信息窗”、“请提问”等栏目,使得教材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可读性和启发性都大大增强了。教师应挖掘新教材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不断用新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以适应教改形式发展的需要,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充分挖掘新教材栏目的变化,能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二、重视教师备课
新课程标准要把科学探究学习和科学内容学习放到同等甚至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应做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要求大大提高。就备课而言,在上每一堂课之前,都要认真阅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总领教材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应当明确:备课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当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备课中占主导地位。但学生在备课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课前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并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为课堂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备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备课时一定要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学生在我心中”、“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对教师而言,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课下认真写课后小节,从而不断完善教学,发展自我。
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预习,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预习是学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笔记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最后让学生写学习心得和探究体会,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开展探究教学
物理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这使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新课程提倡科学研究式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种探究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这样我们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指导过度,学生们无法自己探究学习,这样就成了一句空话,形式主义。另一方面,若指导不到位,让学生自己探究,活动又会杂乱无章,从而起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自己要把握好适度原则,正确处理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效果。
1 物理学科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1.1 物理学科地位边缘化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各高中学校都开足包括通用技术、校本选修、音乐美术在内的所有课程,物理和校本选修、体育、音乐、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周课时均为2节,而且大多排在下午,在部分家长和学生眼里,物理被置于与这些学科同样的地位。特别是江苏新高考方案的出台,受到社会的广泛议论,即将出台的福建省高考方案中,物理学科的分值也可能由原来的120分降为100分。物理这一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1.2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
尽管所有高一任课老师都参加了各级培训,但不同教师对新模式与新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仍有较大差异,对课程标准的落实也是各有偏重。部分老教师认为自己的经验丰富,习惯于传统教法,他们认为花那么多的时间进行探究讨论,远不如多讲几个例题来得实惠。而另一种极端是误解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内,滥用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课堂活动,简单套用初中课堂教学模式,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上出现偏差,如机械地设置情境,生搬硬套,忽视基础,或者脱离知识与技能,片面地注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1.3 课时紧、容量大
按新课程要求,每个模块上课为36课时,复习考试4课时,教师在安排上课进度时普遍反映上不完。每周2节的物理课让物理教师很难适应,周课时少带来的另一个效应就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基本流于形式。自习课时间严重短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和消化的时间极少,教师利用下班进行个别辅导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1.4 初高中衔接问题更为严重
由于教材、能力要求、课时、学习方式、考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初高中物理的台阶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学生因无法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而影响高中学习的情绪。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度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学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1.5 实验教学与实验设备的滞后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动手能力,实验明显增多,实验室的数量也要相应增加。新教材的“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栏目中编排了大量的实验,很多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实验室中缺少这些实验所需要的器材,临时到仪器厂订购往往时间来不及,也不一定能买到。
1.6 课标、教材、教辅和考纲未能统一
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真正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对课标的解读不尽相同,用课标驾驭日常教学的能力尚未形成。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仍以教材为准则,追求学科体系完整严谨,比照传统高考考纲,因此,除教材中所有知识、技能全部讲授外,大量增补被新教材删除的原有教材内容,按以往高考试题要求进行拓宽、加深,而没有按课标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教辅与教材差异大,教辅中出现的练习难度比教材中的难度大许多,有些内容教材没有明确要求,但教辅中练习出现不少,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于取舍,致使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加重。
1.7 新的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新课程在多大程度上能适应高考的考试要求,这是学校师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新课程的学习领域和学科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内容在高考过程中是否能得到体现,是关系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问题。教学成绩是社会、家长、学校所关注的焦点,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新的高考方案尚未出台,市面上流行的各种资料题型以老面孔居多,各学校限于人力物力,在各种类型的考试试卷中仍以传统题为主,无法真正检测新课程实施效果,过程性评价难以落实,认真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在考试中占不到任何优势,严重制约老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
2 应对策略
2.1 宣扬物理学科重要性是每个物理教师的职责
广大一线物理教师应注意搜集相关资料,形成合力,大力宣传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强调物理学科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物理的学习上升到关系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国家的繁荣富强的层面,强调物理学科在高考中的区分度高、地位独特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物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让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努力培养他们的学科兴趣,让兴趣与责任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强大动力。
2.2 以研究课为平台,实现教师结构的优势互补
高一教师基本由以下三种组合而成:一是有多年高中毕业班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更注重实际效益,关注柴米油盐,在知识与技能的把握上充分而且到位。二是从初中上来的教师,他们经历初中课改,对科学探究可谓轻车熟路,在初高中衔接上也有独到之处,他们对过程与方法胸有成竹。三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对大学阅览室的内容还历历在目,有较丰富的学科背景知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常有出彩之处。加强教研,取长补短,显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许多学校建立了每周一次的高一物理研究课制度,以研究课替代过去的观摩课、示范课,使老师们在完全平等的姿态下充分交流,加强校本教研,基于实践层面转变教学理念。
2.3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大力加强市级教研,提高全体教师解读课标、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学校在对学生的导学上下功夫,编写相应学案,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宏观掌控,课堂教学注重重难点突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课标没有要求的,尽可能不教、不挖。为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市教科院多次组织了“有效教学”、“聚焦课堂”、“激活课堂”等形式多样的课题教学研讨活动。此外,我们加大师资队伍的市级培训力度,必修1的培训分段进行,中间时段让老师们充分思考讨论,专家培训时加大了与受训者的互动,通过教师现场说课,专家当场点评,或者教师提问,专家答疑等多种形式实现互动。还分别举办了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为主题的物理论坛,场面火爆,老师们基于实践,畅所欲言,参加者都觉得受益匪浅。
2.4 加强学法指导,跨跃初高中新台阶
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象初中那样把知识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维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物理知识方面:要根据衔接教材中的内容与高一教材的结合程度,编写衔接教材,适当复习初中知识。(2)实验素养的衔接与培养:包括实验规范教育,实验方法指导,如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理想化模型,减少误差的一般方法,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表格法、图像法等),有效数字等。(3)适当补充一些必备的数学知识,为学生解题扫除一些障碍。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关注知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钻研课程标准,把握教学难度,加强直观性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和培养,重视修习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2.5 加强实验室建设
由于新课程实验数量增多,探究实验和迷你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对传统实验室带来新的压力,对实验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邀请实验老师一起进行教研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商定实验器材的购买制作。一些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员的新课程培训,在到实验区参观考察时带实验员一起外出学习。当然,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要确保完成没有“*”号的实验即可。
2.6 加强课标研读,努力实现课标、教材、教辅三位一体
新课标高考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新大纲被规定在新课标的范围之内,而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以及考生选考的科目又在新大纲范围之内。基于上述精神,备课组要认真研究课标,集体研讨和解读、细化课标,认真研究逐步“达标”的具体策略,认真对照课标、基于学情,研究教学目标和要求,并将这个要求在课堂教学、作业、考试中统一起来,严格控制拓宽和加深的知识内容。对于教材中删去的基本原理,要根据课标的知识技能要求和学情,谨慎适当补充。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与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新审视,看其是否符合课标、符合学情。组织教师在新教材配套的练习中精心筛选符合课标要求和本校学生学情的练习作为学生的作业,大胆删去过难偏深的题目。不同层次的学校还可组织备课组力量自己编写符合校情的练习供学生使用,学校根据编写人员的工作量付给稿费。
2.7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应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关键词 初中 物理 实验教学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物理旨在通过实验、观察揭示自然规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实验教学反映了物理学科的本质,对物理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对实验教学予以了充分的重视,并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挣脱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束缚,坚持从教材出发,不断超越教材,探索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1 实验教学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展示了许多生动而奇异的物理现象,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解开其中奥妙,探索其中隐藏的物理知识。
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些学生由于畏惧枯燥的物理定理规律,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还有一些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物理定理,考试时乱写一通。这些都是由于学生没有理解透物理知识。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们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收集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真正理解了物理知识,消除了他们对物理的畏惧之心。
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验中,学生们需要认真观察实验,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设想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隐藏的物理知识。其次,在实验中任何一个人的疏忽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这驱使他们学会了合作。
2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
2.1 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通过老师的示范性实验,观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实验,并要求学生背熟实验中的原理、器材、步骤、注意事项等。而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并且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完成实验示范,真正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示范实验时,应该把握好实验的节奏,主动询问学生,征求学生的意见,使得学生也参与到示范中来。对于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示范。例如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我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示范,并让大家指出其中的错误。其次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使得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示范实验的趣味性。
2.2 利用小组优势,积极开展探究式实验
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应该仔细钻研教材,积极将实验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在转换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或者关系到时事热点的主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或者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实验小组,让小组成员独立进行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分析数据、论证,到评估、合作交流等的所有环节,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该给予适时适量的指导。如,在学生制定实验步骤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各种材料的功能性质,让学生掌握不同工具的作用,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在实验操作时,学生们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够把握住实验的重点,在实验中出现或大或小的过失,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学生的过失之处,确保实验的科学性。例如在讲滑轮时,我把课堂让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拉力大小变化。学生们通过小组实验,基本上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2.3 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物理课堂
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不仅有机地将声音、音乐、图片、视频结合起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而且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扩大课堂信息量,延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验内容,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在实验课上,老师在示范实验过程时,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方法,它不仅节约了实验材料,减少了老师的劳动;还有效地简化具体的实验流程,让学生能够把握住实验中的核心环节和重要注意事项,增加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例如在示范“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由于光线原因,实验现象不明显。很多同学并没有看清实验现象的变化。于是,我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模拟实验,演示了不同条件下像的变化情况。学生们观看了清晰流畅的动态演示,掌握了这个实验的要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2.4 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课外实验活动有效地将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延伸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学会了学以致用,并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教师应该确定合适的主题,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及时指导学生。如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设计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课外实验活动。在活动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们了解活动内容,并做好相关准备。例如,我们班开展了一项“大家一起放孔明灯”的活动。学生们分成小组,自己制作孔明灯,看一看哪个小组制作的孔明灯能升起来。这次实验活动成为了学生的一份美好的回忆。
3 结语
物理教师必须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利用并创造实验设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踏踏实实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物理教师对于学生要有耐心,师生双方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循序渐进地推进实验教学,不可急于求成,切实提高学生分析探索问题与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社会培养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