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作业案例设计

小学作业案例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作业案例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作业案例设计

小学作业案例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主性 作业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68-01

1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长期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表明,小学数学作业都是由教师单独设计制定的,这种作业的设计形式,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以下作业设计形式,效果显著。

1.1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方式

数学中学生为自己设计作业。学生在数学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自身实际学习数学知识和把握的情况,由学生自行设计数学题,这些题适合学生自己的需求,作业题设计的内容,数量,题型和难易度等,并按所定计划完成作业题,这种设计数学题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避免做大量的无用的功,在数学作业中使学生自己自觉进行查漏补缺,更有针对性地修正自己数学知识的薄弱环节,使学生自己设计的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的检查尺的补偿性教育环节,而非仅仅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完成任务的形式过程,这不仅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学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更加丰富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内容,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使学生体验感悟到自主学习、探究和发现新的知识愉悦。

学生间互相给出知识点设计作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求几位学生之间或各数学学习小组之间,互相给对方设计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题,尽量要求要评价为有挑战性的作业题,然后,双方按对方要求完成作业,和作业设计者再共同批改,评价和探究,数学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自己设计作业的方式,具有两方面的具体意义,一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二是能培养小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感受学习集体智慧的力量源,更好的展示和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1.2学生自主设计数学作业的类型

小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数学知识点,设计自己的作业题:指数学教师对学生要做的数学作业所指向的数学知识点给以圈定,小学生根据这确定的数学知识点,来自主设计数学作业的形式,自由选择合适学生自己的作业完成方式和数学作业的成果展示方式等。这种数学作业形式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新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实施效果是很好的。

如,在对学生进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之后,教师对所教学的新知进行总结时,可让小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或者让学生指出实物的名称,或者由学生上黑板直接画出这些图形,这项作业的布置就是针对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从理性到感性的整体认知,这一知识点通过作业设计得到强化,该题目开放性的一道题,答案的内容和形式是多元的,增加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吸引学生积极投入数学学习中。

依据学生数学自选知识点来设计作业。教师对知识点不加以限制,给学生自,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和自己对所学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去自由选择数学知识点,设计合适的题型,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涉及的题目,必须提供答案,实践表明,这种作业设计方式在数学综合复习课的教学中,实施的效果更佳。如,在对学生进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多种几何图形的教学之后,数学教师适时提出要求,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几何知识,自己设计一道题并独自完成。这样的作业,从内容上讲,给了学生学习选择上的很大的空间,这样几乎不存在学生不能完成的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体现每个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数学的逻辑思维创造能力。

2 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教学中必须关注的,是客观存在的,其导致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量的差异和学生解决数学的数学能力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影响,这样,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就受到阻碍,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出现层级差别。如果每个学生通过完成不同度的,不同量的数学作业练习,在他们原有的数学基础上能够各有收获,这样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实践中数学的弹性作业正符合了数学教学中的实际的要求。

2.1小学数学题的一题多解模式

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同一问题,对那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给他们提出的要求可以高些,要求他们掌握题目的多种解法,相反对那些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数学教师可适当降低要求,只要求学生能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解题的解法就可以了,这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证明其适合复习课教学的作业布置:

例:小红花小学三年级共有学生150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3,求女生有多少人?

案例解法一:把它看成分数应用题来分析求解,把全年级人数看成单位1,女生人数就是全年级人数的2/5,可以列式为150×2/5=60(人)。

案例解法二:看成数学和倍的应用题,把女生人数看成是一倍量,男生人数就是女生人数的3/2倍,可以列式为:150÷(1+3/2)一30(人)。

案例解法三:看成平均数应用题,全年级共有150人,把它看成是总数,份数是2+3=5份,求出平均每份人数150÷5=30(人),再用30x2=60(人)。

案例解法四:看成是正比例应用题,根据每份的人数是一定的,人数与份数成正比例,解:设女生人数有X人,得到比例X/2=150 (3+2),解得X=60。

2.2小学数学题的程序练习模式

教师通常在一道有难度的舒小旭作业题中,设计出多个小问题,这些小数学题又是互相关联的,往往是前面小问题是后面小问题的铺垫和基础,后面小问题是前面小问题的难度提高和发展,数学作业题的解题过程就有难度了,由此进行分解,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难度,这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要求小学生针对自身的实际既可按部就班地按照程序做,也可间隔性地做到最后一小题,提倡有能力的学生直接做最后的小题。该数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对学生对以后数学学习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有重大帮助的意义。 参考文献:

小学作业案例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作业;开放性;分层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教师应该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数学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发展自己。

一、目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能力的现状

在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没有构建开放的数学作业,而是现成现搬,书上有的就做,书上没有的并不整理好给学生练习。因此,学生的解题方法单一,思维单一,所有的学生做的都是同一层面上的作业。结果是低能力的学生解答不出难度高一些的题目,而高能力的学生轻而易举就做出难度大的题目,没有更好的挑战性题目提供于他们。所以,农村小学教师应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数学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如何构建开放性的数学作业的方法

1.作业要求的分层性

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在作业量、作业难度上分层,强调梯度性,进而满足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2.作业题型的丰富性

如果让小学生做单一的数学题目,很多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昏昏欲睡,进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科特点,设计多样化、丰富化的题目,即使同一个问题,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实践证明,多项、单一、重复练习所巩固的思维方法和运算习惯,有可能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对新情况、新要求有干扰作用。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可以设计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从生活案例里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及实用性。

3.作业评价的多元性

有现代教育评价之父之称的泰勒认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我们教师要重视评价环节,采用多种方式,从多个方面去评价学生的作业,从评价中引领学生分析、反思、进步。

小学作业案例设计范文第3篇

摘要:作业设计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而长期以来,教师布置作业存在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忽视长远的教育价值等问题。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应明确作业的功能目标;开放性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科学评价学生的作业,使学生创造热情更加高涨。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新课标 策略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则不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学习的灵活性,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数学教师的重视。

一、应明确作业的功能目标

教师设计作业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某方面的解题技能,但具有这样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作业设计时更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

1.作业目标的多元化。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例如,在学习利率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副周围的储蓄机构去调查,并为自己的压岁钱设计一个最佳的储蓄方案;学习完平面图形后,可以让学生自制七巧板,并拼出最具想象力的图案来等等。这些作业不仅更能巩固深化了新知,而且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深远的作用。

2.作业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新课标告诉我们,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完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测量计算一棵树的横截面面积,学习体积后,可以布置学生测量一张扑克牌的体积等。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运用创造性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为今后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打下基础。如果只找些类似机械简单的作业,就失去了作业“再学习、再发展”的作用。

3.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相互兼顾。教师设计的作业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更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使学生陷入作业的海洋。数学其他科学的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用数学,应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切忌置一些急功近利、简单机械的作业,使学生时时刻刻学习到“必需的数学”。

二、设计探究性作业,开拓创新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击 了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况且学困生往往不是一科困难,多门功课都补习,负担之重可想而知,效果之差就在意料之中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期望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教会所有人我们安排好的知识.以便在考试中答到试卷上,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为此我们也假定所有学生可以做到这一点。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三、开放性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

1.开放作业的情境,把实际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新课标明确规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数学的没有任何情境的学习。应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模拟了超市购物、运动会等许多生活情景。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结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2.开放作业的内容,让学生离开课桌、走出校园。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那种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再也不能被禁钢在课桌上。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收集、去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例如。学习了面积知识后,可让学生为学校画一个平面图,出去春游前,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写—个最经济的出游方案并说出理由等。这样的作业“纸上谈兵”是永远得不出答案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答案。

结语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改浪潮中,我们教师应积极探索,“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毛健儿.让数学作业焕发生命的活力——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J].小学教学参考.2006(26)

[2]蔡国奇.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初探[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12)

小学作业案例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作业多元化;多元化策略;学习效率

据调查,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布置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作业量多、形式单一、灵活性不足,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社会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都有各自的个性和特点,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有很大差别,为充分满足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作业进行多元化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就需要改善作业布置的不足之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的意义

1.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质

小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与作业布置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利用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对作业形式进行多元化创新,以此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作业难易程度设置出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运算,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思考的重要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提高数学素质的前提是学生要拥有数学思维能力,而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作业的多元化设计对于学生来说,能将枯燥的作业变得灵活生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促进小学教师数学研究能力的发展

作业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有效反馈。新课改要求教师控制小学数学作业的数量,注重作业布置的质量。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应具有对数学的研究能力,对作业形式进行多元化创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在作业多元化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自身开阔性思维进行设计,数学的研究能力会得到提升。此外,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积极思考也会帮助其逐渐形成数学思维能力,这对于师生双方而言,都是一个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过程。

二、作业多元化设计的具体策略

1.作业内容多元化

根据以往的经验,首先教师会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另外,还会布置课外作业,课外作业需要学生利用教材或者课外辅导材料独立自主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作业多元化就是运用现有资源以及教师的丰富经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作业变得灵活生动,吸引学生,使作业综合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方式呈现出来,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数学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在作业内容上也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知识,与理论相结合,从生活实际出发去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亲身实践者。如在“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上,作业布置可以贴近生活,利用出门旅游的案例,以安排出游路线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设计旅游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相应的费用预算,最终确定优质的旅游路线。

2.作业形式的多元化

在现行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内容单一,枯燥乏味的作业已经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是把作业当成任务一样完成,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师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布置作业的时候,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还要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合作。作业形式的多元化,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不断完善自己。

3.将故事引入作业

小学生年龄偏小,对故事的抵抗能力还很弱,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用生活中的小故事来设计数学作业,以达到吸引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目的。在作业中引入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了解,促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动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思想层面做到与时俱进,运用多元化理念,对作业进行创新性设计,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促进不同层面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整体水平。因此,作业多元化的设计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作业案例设计范文第5篇

当前,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机械重复性较多,形式单一,缺乏思维含量,作业量分布不均;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问题。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那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下,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本文通过案例对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从分析影响初中生作业低效的原因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地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没事可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案例2:

今天,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他们通过一节课的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这些同学在练习时很累,他们心里也很着急,一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

一、案例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都是由于无效学习造成的。的确,我们很多时候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会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A组,成绩中等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C组。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下等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做些变化,视为提高性作业,供B组和A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索性作业,便于A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作业设计实施所取得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更切合自身实际,学习负担也减轻了,学习过程比较轻松、灵活、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同学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既重视学生的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的个性差异。

2.学生整体得到提高

教师改变了以往面向少数,忽视多数,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教师的着眼点是全体学生,能重视各类学生的发展,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提高,有效缩小了学生间的差距,促使学生的整体优化。

3.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这需要我们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层作业的研究与实施恰好为教师的研究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

当然,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沉淀,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正确树立新型的数学作业观,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防止“熟而生厌”,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探索教改新路实施“分层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