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审计前景

财务审计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审计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审计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审计;工会经费;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6(C)-0005-01

工会经费和工会资产是工会组织赖以生存以及开展各项工作和组织职工活动的经济基础。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审会)是代表职工会员对工会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审查监督的组织,工会经费审计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合肥市部分基层工会的走访抽查结果,基层工会经审会或相应的经审机构的组建率已经达到95%以上,其中经审委员中具有财会、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占60%,具有大专学历的占90%,在组织建设、制度制订、业务培训和实务审计方面都做了较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上级工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建设还不够完备、人员配备参差不齐,经审制度不够健全。首先在组织建立上,部分单位建立工会组织及经审组织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建会任务,至于如何开展工作等方面领导关心得较少。个别基层工会经审会长期不换届选举,经审委员几经变动,工会经审工作也就不能正常开展。其次在人员配备上,基层工会经审主任和经审干部兼职的较多,驻会的专职干部就更少。再次,不少工会经审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也不到位;有的不按规定在全委会上作报告,即便作了报告,但在内容上和质量上与经审工作的要求都存在一定差距。(二)经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工会经审人员难以适应工作需要。1、各单位经审机构工作人员兼职过多,在调研的一些单位中,专职干部所占的比例仅60%,而兼职干部工作重心不在工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审工作的开展。2、工会经审干部没有定期进行培训,经审人员自身也忽视业务能力上的提高,甚至有少数单位的经审干部不具备会计、审计等专业技能,难以胜任审计工作。3、部分经审人员主观思想上对经审工作不够热情,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会经审工作。(三)工会经费拨缴不足,经审工作缺乏经费保障。目前,大多数基层工会都存在工会经费不足现象,因而工会组织很难按照省总工会《经审专用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提取经审工作专用经费,经审人员一些必要的培训学习及审计工作的开展都受到制约影响。另外工会经费拨缴不及时,不能按月计拨、收缴;虽然《工会法》赋予工会组织依法取得工会经费的权利,但对未按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的行为缺乏刚性措施,对企业的实际约束力不强。(四)务实审计开展不力,工会经审组织监督、审查效果不明显。基层工会经审会建立了一些相关的内审制度,但审计程序不够完善,以审查代替审计的情况带有一定普遍性,大多以召开经审会宣读会计报表,委员们举手通过的方式对经费收支情况进行审查,有些经审委员甚至对财务收支状况都不清楚,有的单位不经过经审会讨论,随意变动年初预算;审计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必要的审计证据和审计资料,从而也影响了一些部门对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力度不够。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的全面履行和发挥。

二、进一步促进工会经审工作快步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对工会经审工作的重视。首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领导对经审工作的认识。消除“经审工作可有可无,经审会就是专门挑毛病”的偏见,让领导真正认识到经审会履行审查监督职责是对工会干部的爱护,是避免工会干部滋生腐败的有力措施。其次,工会领导及工会经审委员要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了解工会经费在收、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更有力的、更充分地开展经审工作。再者,基层经审人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争取工会领导对经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克服“怕得罪领导、不敢审”的心理,对经费开支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二)抓好机制的建立,促进组织、制度建设。抓好机制的建立务必力求达到五个规范:规范基层工会审计程序,规范依法计拨工会经费,规范工会依法上解经费,规范工会独立管理经费,规范工会正确使用经费。加强经审组织建设,一是按照“三同时”的原则建立经审组织,形成“工会组织建到哪里,经审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良好氛围;二是配齐、配强经审委员,完善工会经费预、决算审查制度、对下属工会经审制度、工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行政计拨经审,建立并实行互审制度,从而确保审计结果的落实,促进工会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财务审计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审计;创新路径

企业要想对财务审计进行创新发展,不仅要求财务审计人员具有专业的技能素养,而且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让企业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财务审计不仅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审核管理,还可以对资金的收入支出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优势,促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1企业财务审计的重要作用

1.1财务审计在企业中起监督作用

随着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企业也要加强成本的管理和核算,而财务审计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制度的执行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企业的财务现状,让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公正性都得以体现,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避免出现财务风险。另外,财务审计对企业日常收支中出现的资金违规以及财务报表错报等问题,能够及时地发现并杜绝,避免企业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让财务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2财务审计在企业的内部起控制作用

企业在改革财务审计时,政府会对其基础设备增加资金的投入,因此,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是非常必要的。财务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它可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进行评价和考核,还可以对企业是否执行内部控制进行落实监督,通过对制度落实的监督,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地改进措施,给企业领导层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进而更好地监督企业的各个科室,促使财务审计的内控制度在企业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1.3财务审计在企业中具有服务的作用

企业在执行财务审计时,必须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企业状况要有充分的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办公中,也逐渐出现了网络技术,在企业进行价格调整时,财务审计部门在中间起到桥梁作用,保证企业在调整业务时不会对企业的收入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在执行财务审计时,要加大使用网络技术,为财务审计增加活力,促使财务审计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2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2.1财务审计的定位不明确

由于审计这一职位涉及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较为广泛,往往会导致财务审计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产生误差,要是对职业定位产生误差,就会让审计的作用大打折扣。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对财务审计的定位不明确,在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给与解决或者解决的不彻底,进而造成财务审计没有发挥其优势,让企业的内部工作人员觉得财务审计可有可无,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导致财务审计在企业中无法融入企业管理中,这为财务审计的实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2对财务审计不够重视

由于企业的领导者注重于日常工作,忽视了财务审计工作的展开,导致财务审计工作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同时,财务审计也受专业人员的经验和能力限制,这对审计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致使企业领导者忽视了对财务审计的重视和支持。此外,财务审计缺乏权威性,导致其监督作用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致使审计质量不高,失去了应有的性能。

2.3财务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

要想财务审计充分的发挥其优势,就要求财务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经验来高效的展开工作,但在实际情况中,同时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经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人才少之又少,或者是职业发展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导致财务审计人员存在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财务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全面的计算机知识才能胜任,但实际情况中,大多财务审计人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导致财务审计人员在工作时不能很好的胜任,这为财务审计的展开产生了不利因素。

3企业财务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明确财务审计在企业的定位

要想财务审计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就要明确财务审计的审计范围。财务审计的审计范围包括:企业的成本控制,产品存库、产品等资产审计,政府的补助收入审计,企业职工薪酬审计等方面。通过对企业财务审计的明确定位,增加企业经济的效益,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同时改善其内部管理,降低企业的服务成本,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促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在企业中实施财务审计,可以对企业的收入进行正确的核算,尤其是在基本药物收入方面,让其能够规范的符合要求,进而降低各项服务价格,使价格和服务质量共同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3.2提高决策层对财务审计的重视

企业要向其领导者体现财务审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和重要性,让企业的领导者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在企业领导者决定财务审计工作后,要给财务审计投入更多的发展资金和资源,为财务审计人员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与此同时还要为财务审计人员提供更高的薪资待遇,为财务审计部门招纳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企业管理中实施财务审计,可以对企业的收支进行定期的核算,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管理,避免资金出现流失现象,同时还能使企业的领导层及时发现企业存在问题,如企业的资金流向、节约企业的资金支出、拒绝出现舞弊行为等。

3.3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要想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就要加强对财务审计人员的培训,让财务审计人员掌握最前沿的财务知识以及专业的审计知识。此外,在培训财务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管理学知识、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要想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就要提高财务人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保证财务审计人员能够胜任财务审计工作的同时,财务审计人员还要深入全面的了解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高素质财务审计团队,让财务审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企业财务审计创新路径

4.1财务审计要从事后移到事前审计

企业的审计工作大多都是使用事后审计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也能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管,但财务出现问题只能在后期排查中发现,这种失误会给企业的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要想让企业的经营管理得到有效的保障,就要调整财务审计的审计方式,让财务审计的审计工作从事后移到事前,并建立有效内部控制制度,让财务制度的每个环节都能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此外,在财务审计的审计工作从事后移到事前时,要分清轻重缓急,对容易出现财务风险要加大审计力度,还要严格的审计财务预算,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

4.2财务审计要注重风险评估

在企业中实施财务审计的目的就是让企业的内部财务得到有效地控制,其中对财务各项的资金收支流动的风险控制最为重要。换句话说,审计部门可以将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引入到日常工作中,对企业的重大资金项目进行风险预测,如企业采购大型生产设备、产品的购买以及员工的薪资等,对不同的资金收支制定不同的风险评估,进而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4.3财务审计要制定科学的信息预警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利用信息技术来完善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制度,在企业中采用信息技术,可以为财务报表、管理信息获取等提供便利的条件,在财务审计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科学的财务信息预警机制,并建立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平台,让审计工作将财务管理中各项信息通过这一平台显现出来,对不合理之处进行改进,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审计前景范文第3篇

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过去十分钟内所有交易信息,用于验证其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区块链技术通过点对点的记账、数据传输、认证或合约,无需中间方即可达成信用共识。该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集体维护、高度透明、去信任、匿名的特征。区块链概念产生于2008年,是比特币发展的基础,2013年通过全网记账建立了市值达到100多亿美元的信用。区块链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正引起创新机构和团队的高度重视,众多巨头公司纷纷加快布局,大量创新项目相继投入实践,技术应用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股票交易、财务审计和物联网领域均已开展应用实践。

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开发率先展开。巴克莱银行、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瑞士信贷集团、摩根大通、道富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和瑞士银行已经达成一项合作,将为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中的使用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Factom为美国银行提供区块链加密货币技术,应用于银行转账领域,并与洪都拉斯政府合作开发土地产权记录系统。此外,花旗银行、瑞银、纽约梅隆银行等已相继成立研发实验室,重点围绕支付、数字货币和结算模式等方面测试区块链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股票交易、财务审计和物联网领域亦有应用。股票交易方面,美国纳斯达克已在测试区块链技术,用以实现一个全新的股票交易系统,使处理非正式电子表格效率大幅提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近期正式批准在线零售商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发行股票。我国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创业团队推出首个区块链项目“小蚁”,是用以发行、管理、交易各种权益份额的区块链协议。财务审计方面,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正将区块链技术用于自动审计,通过一个全球性分布式账簿,与SAP和Oracle等财务报告系统对接,推动审计与自动化税务合规申报,提高购销过程透明度。物联网方面,IBM正在开发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系统Adept,将兼顾低成本、高可靠和高效率的特点。

区块链技术当前主要运用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在金融等领域的实践正相继开展,围绕区块链的开源体系能够创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区块链的深度应用有望成为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管理方式,对建立公平透明的经济社会组织方式具有深远意义。从应用领域看,在金融管理领域,区块链因其去中心化和透明公正的特点,在金融领域已率先实践,应用方向包括支付结算、智能债券、财务审计等,区块链利用分布式记账系统优化金融机构运行效率,使交易信息更可信,处理方式更便捷。在社会管理领域,区块链技术促进数据管理和数据记录方式的转型,将在身份认证、健康管理、公证、司法仲裁等方面深入应用。在合约管理领域,股权管理、互助保险、权利登记转让、智能合约等方面区块链技术将发挥更显著作用。在信息技术领域,区块链将改造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分布式人工智能新形式。

财务审计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结构化;企业审计;资产负债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29

1企业审计数据分析的作业流程

11数据归集和处理过程

主要是以审计数据中心为基础,利用ETL工具,将从企业获取分布的、异构的数据,按照《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国家审计数据规划》的元素类型、字段、粒度和维度的要求,抽取到临时中间层后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最后加载到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完成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基础的全过程。

主要有三个步骤:

一是数据获取。是指对从企业取得数据并归集到数据中心的前期准备。目前的数据获取途径主要有:审计项目采集的原始数据库(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依法报送的审计数据、联网审计采集的数据等,数据格式可以为文本、数据库文件、XML文件。

二是ETL整理。负责将审计对象的关系数据、平面数据文件按照《国家审计数据规划》从数据源抽取到临时中间层,进行清洗、转换、集成后完成向目标数据仓库转化的过程,是实施数据仓库的重要步骤,也是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

三是建立企业审计专业主题数据仓库。是指根据审计目标和《国家审计数据规划》,为实现OLAP多维分析、商业智能(BI)、数据挖掘而设计、建立的结构化数据环境,具有面向主题、集成性、稳定性和时变性的特征。

12审计数据分析方式

项目分析和专题分析是通过数据仓库的深加工,利用审计数据综合分析平台,根据审计目标,实现多专业融合、多角度分析、多方式结合的审计数据分析,目前,已形成查询型分析、多维分析和发掘型分析三个层次的技术方法与思路。

一是查询型分析。主要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审计事项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审计思路,通过交互方式的方法检索企业审计数据仓库,从中挑选出感兴趣的目标信息的过程。

二是多维分析。主要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工具,展示集团企业或者某个行业的诸多属性,通过切片、旋转、钻取等各种分析动作,使审计人员能从多个角度观察审计对象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和关系。

三是发掘型分析。主要是指数据挖掘。数据挖掘主要是指审计人员针对日益庞大的电子数据而采用的一种信息处理技术,是一种采取排除人为因素而通过自动或者半自动的方式来发现数据中崭新的、隐藏的或不可预见的模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发现潜在的“知识”,为预防和查找电子化经济犯罪独辟蹊径,而且还能丰富审计理论经验和决策支撑,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但目前这种优异的技术在审计中应用较少,应用的方法也不成熟。

2审计资产负债及现金流

21浏览资产负债表结构

看两年现金余额以及现金流量表的收入支出分布。拿应收账款余额除以月均营业收入,看应收账款到底大致相当于几个月的收入(应付账款类似),掂量一下靠不靠谱,无法掂量也可以知道一下有个底。现金+各种应收应付款的净额可视为一个公司可确定的类现金资产(补充:A股个别公司预付账款很大的,在会计上经常是做错账,比如将预付购置固定资产计入了流动资产)。土地和房产的市价和账上价值差别比较大,需要单独拿出来划分,专用机器和软件、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商誉大多数时候可以视为低价值或无价值资产,因为卖出去不值钱,而其挣钱能力已经纳入利润表分析中已反映的盈利能力了。

看利润表是想知道公司最近几年都挣了多少钱以及增长率如何,可以粗略但不太合理地匡算它未来10年能赚多少钱。看资产负债表是想知道公司现在手上有几类现金资产。这两者加起来就是公司的绝对估值,不准确,但可以心里有底。看利润表比看资产负债表要花时间多,因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净资产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它是多少就是多少,八九不离十;但看利润表的收入、成本和费用,了解背后的业务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前景、竞争状况和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来预测公司未来盈利前景和增长率,才是最核心和最困难的地方。

22关于现金流量表

可能学会计的都知道,现金流量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倒算出来的,并不是每一笔现金流的汇总(官方指引就是这样编制的,也没有公司做账会去精细到划分现金流量类别)。所以,现金流量表并不重要,因为它所反映的事实,已经分散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里面,仅仅起到辅助作用。另外,现金流量表涉及较多计算过程,如果编制者不细致还容易算错,加之现金流量表有些项目是列示“总额”“净额”编报表的人也很容易出错,

看报表的人自然就会不太肯定或信任。所以,现金流量表仅仅是一个承担现金流量的“目录”的角色,而且还要小心它到底有没有计算对。但分析方式是有问题的:其一,现金流量表是倒算出来的,有逻辑错误只能说明它计算不对;其二,财报质量有严重问题,跟造假还不能产生直接联系,造假本身不会导致会计逻辑错误,最多只会导致数据看起来不符合商业逻辑。

3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作用实施

具体包括: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企业财务审计只有加强与管理层的沟通,积极宣传财务审计理念,展现财务审计成效,这样企业领导才会给予财务审计大力支持;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能够直接获得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管理流程、财务数据和内部控制评估等结果,有利于争取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支持;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负责人员的主动沟通。各种审计资料如财务收支报表、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回复等必须要求与被审计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才能取得。所以,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沟通,建立融洽的关系,有利于拓宽审计思路和发现问题,降低审计风险。

通过高质量的企业财务审计报告发现从而纠正企业财务运行问题,完善企业财务运行机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绝大部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与复杂的市场活动、激烈的市场竞争紧密相关,这必然提高了对企业经营的质量要求,因此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首要职能是防错纠弊,规范会计行为,通过对企业收支的审计,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完整;同时,相关审计人员要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只有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才能更好地发现企业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因此必须确保审计实施的真实性,规范审计行为。

促进企业财务收支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均属于企业外部审计的范畴,相比于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方面,因此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内容、范围、标准、依据等有很多相同相近之处,二者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排斥,所以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结合起来、协调发展,这必将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财务收支运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恩山我国企业对CPA审计的需求[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2]朱鸿非上市民营企业审计需求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财务审计前景范文第5篇

一、对于审计职能的认识

(l)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产生初期,以查错防弊的合理性财务审计为主,其基本职能是监督。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检查,发现企业管理控制和营运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避免可能的损失。当然,审计人员的检查不可能涵盖企业管理控制和营运控制的每个部分,在选择审计对象时,审计人员要本着成本效益原则,力求做到以相对小的成本支出发现相对重大的问题。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事先不知道审计人员将会选择哪部分控制系统进行审计,所以这种局部范围的审计活动客观上起到了对全部控制系统的监督作用。

(2)评价职能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不断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职能是指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测试经营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组织控制系统,对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客观评价。通常在控制系统的制定和实施之前对控制系统做出评价,能够更经济地和较早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管理职能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方式之一,它的作用在于监督业务活动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和纠正错弊的建议。随着企业自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的风险也不断加大,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协助领导进行经营决策和加强经营管理。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局限性

目前效率低下的内部审计水平已成为影响大部分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但是由于其规模小、数量多分散广、发展前景不明朗等特点,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特点有三:

(1)企业管理层意识不强

中小企业管理层大多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过低地估计了内部审计可能创造的价值,忽视了内部审计创造价值隐蔽性和长期性的特征,以及内部审计对包括风险投资与管理在内的价值增值审计的作用。

(2)独立性差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职能地位低,受经营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严重,自身的独立性差,甚至有的企业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开始便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财务审计为主导,往往把被审计对象看作自己的“对立面”,很少能够积极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技术手段落后

审计人员素质低下,审计技术落后,都会影响审计质量。由于多数内部审计人员缺少职业化训练,有关部门及企业领导在继续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也不够,这种“先天不足”加后天“营养不良”的内审人员很难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更不利于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作用。

三、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迫于竞争压力,中小企业要求通过改善内部审计工作来提高经营效率。中小企业将内部审计工作外包给咨询机构(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的一个理想选择。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点在于:

(1)提高经营效率

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企业增加价值并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一点对于抵御各种经营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中小企业通过将内部审计工作外部化的方式,能够引进专业咨询机构的专业人员参与企业管理,使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得到专业从业人员的指导,这将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2)减少运行成本

内部审计机构的规模经济性主要是通过单位审计量的变化来实现的,然而中小企业审

计业务量小,可利用资源少,结构简单,分工不够专业化,这就决定了它们不能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将内审计外部化可以节约招募、培训费用和维持成本、节约开发软件和新方法的成本、降低雇佣成本。

(3)提高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素质

内部审计是一种经常性的工作,这些专业人员(注册会计师、计算机专家等)都经过正规训练,并经考试合格,在长期为各行业提供鉴证、咨询服务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无形中为企业提供了免费培训团队,从整体意识到实践操作上都为企业树立了榜样,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经验与素质。

(4)保持内部审计独立性

外部审计主体根据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直接接受其所有者领导,审计的独立性和和权威性也随之提高。审计主体摆脱了经营者的领导,他们是平等的主体,审计范围也可涉及到管理高层的经营决策;另外,外部审计主体除了按照有关规定收取合理的审计费用外,不再从被审计单位获得其他任何经济利益。作为外来机构,与被审计部门人员也没有情感上的联系,保证了实质上的独立性。审计人员能够站在所有者立场对经营者做出的经营决策、财务决策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对经营者的违规操作等问题都能进行披露。

四、选择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涉及的行业广泛、规模各异、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了中小企业之间在公司治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从以下三种方式中选择,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

第一,内部审计全部外部化

内部审计全部外部化是指将内部审计业务全部交予外部咨询机构全权处理。该方式适合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这个时期内部审计多是简单的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建设与风险防范审计。

第二,内部审计部分外部化

随着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财务方面的工作逐步完善,企业有能力实施财务审计并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起来。内部审计人员开始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与监督工作。此时,内部审计全部外部化的缺陷就会显露出来。在内部审计部门保留的情况下完全依靠组织外部的专家,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能力得不到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外部审计人员由于不能长驻企业,不能全面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其建议的针对性和合理性降低。

内部审计部分外包时,一方面,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刚设立不久,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经验水平有限,仍然需要将部分高度专业化的内部审计工作外包,利用外部审计人员的能力优势,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通过与外部审计人员的分工协作免费获得许多内审工作所需要的职业判断和专业知识技能,既为企业节约了培训费用又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这种方式适合企业发展阶段。

第三,协力式委外

协力式委外是指企业在内部审计部门的主导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专家共同协作来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内部审计机构趋于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学习、培养、锻炼,专业知识和技术也在不断成熟,执业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有能力独立开展内部审计业务。

此时,企业应将外部优势资源内部化,即内部审计部门占主导地位,内部审计功能主要由内部审计人员承担,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大部分审计项目,工作重点放在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上。对于一些非核心,非常规的审计业务,如环境审计,合同审计等可以交给外部审计人员。另外一些需要潜心钻研和限于时间或能力而无法进行的服务也可由外部审计人员协助完成。在协力式委外方式下,既保证了内部审计部门的主导地位,又利用外部审计人员的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有利于中小企业持续增值。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经营特点、企业文化、管理水平以及内部审计的能力,以实现企业增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形式。

五、选择外部审计单位的建议

在选择外包商时,应从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第一,资质

即外包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内部审计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作为提供专业服务的外包商,必须具备专业和经验丰富的执业人员,才能满足企业复杂而专业的内审工作。有足够的能力为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对外包商在未来预期的运作环境下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经验和能力进行评估。

第二,在本行业的市场地位和成熟度

选择外包商时要考虑它在内部审计行业中的执业期限和市场份额,这关系到外包商提供服务被监管部门认可的程度,也能用以评价外包商资质。

第三,收费标准

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节约成本,所以进行综合性的成本分析是保证决策正确的要求,外包商收费标准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