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思想;培养
化学在高中是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对于高中生来说,化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元素概念,还需要学生了解极为简单的化学物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的难度有所提升,还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
一、培养化学思想的意义
培养化学思想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起了推动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教学比较重视,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大增,课堂的学习化学的氛围高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化学思想的培养能够推动教师教学活动的
开展。
化学思想的培养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是学生提高化学成绩的最关键的部分,学生主动学习化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二、化学思想的培养
化学思想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仅对学生学习化学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对走入社会后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培养创新意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改进或者设计实验,以更好地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学习原电池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体制作简易原电池。
化学的学习中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判断、推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化学所具备的能力,在构建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必须一开始就要慢慢培养和训练。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各种化学思想的培养,化学思想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学习进度的,通过培养一系列的化学思想,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每个班级都有很多学困生,同时也存在很多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如果我们仅凭自己的力量来转化学困生,会比较困难,不但劳心,还可能会影响教师对到全班同学的关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班上的差异资源来进行课外辅导,使优等生对学困生进行课外辅导。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首先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我选取了一部分优等生作为班上的特约“辅导员”,请五到十名小小辅导员,将他们的照片贴到教师墙上,设置专门的一张课桌作为辅导站,每天的自习课上都请值班辅导员到辅导站,只要是学困生遇到了问题,都可到辅导站请教辅导员,辅导员要耐心讲解,而且辅导员还有监督课堂纪律的权利。并且每个月都要评出“最佳辅导员”奖,对获此殊荣的辅导员进行奖励。这样不仅使学困生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也使得优等生逐渐形成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而且使其对班级有了一定的责任感,此外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可谓是一箭三雕。事实证明,我的策略非常有效,经过两个多月的课外辅导,学困生的成绩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抓概念、基础的教学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主要就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就没有打牢基础,知识上存在很多漏洞,这些漏洞越积越多,导致上了初中以后漏洞无法修补,学习成绩总是无法提高。因此,引学困生入门,打牢基础知识,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因此,我们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要重视概念和基础的教学,多寻找、发现学困生的知识漏洞,发现一个补一个,然后多加训练,让他们对那些漏洞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他们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我在教学中就是这样的,将最基础的概念等整理出来,再将学困生的学习漏洞统一整理出来,打印成册,在自习课上根据这些资料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并针对这些设计一些问题让学困生巩固训练。最终使得学困生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基础知识也更加扎实了。
三、利用课堂信息反馈,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中学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13-02
一、概述自主学习
1.关于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机械学习、被动学习和他主动学习来说的。笔者对众多国内外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自主学习一般要具备下面几个特征:其一,学习者要主动提出自己学习的目标,自己自觉地制订出学习进度,自己还要主动客观地制订说评价方案;其二,学习者必须要积极地充分地发展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学会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其三,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有丰富的情感投入,使学习具有内在动力,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大量的情感体验;其四,学习者还必须监控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并进行恰当地调节。
2.自主学习中的基础理论。自主学习的思想基础是建构主义中的知识观。知识是什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那些客观的、稳定的、结构良好的信息就是知识,这些都是学习者可以利用训练和记忆去掌握。还有部分信息则是主观的、不稳定的、结构也不完整的,这些信息也是知识。这些知识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始终进行着不断地发展,学习者需要不断地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另外,自主学习的思想基础还有建构主义中的学生观。对学习者而言,不仅要记录事实信息,还要在交往、学习、生活中解决问题时对大量的现象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老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也还是高级的合作者。
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老师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期望,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坚信自己能学。对一个班级而言,学生层次多。一部分学生化学基础好,可以说是学习化学的佼佼者。当然,还有部分学生化学基础较差,在化学学习中缺乏必要的信心,甚至有些学生有放弃学习化学的想法。笔者在教学中,努力促进所有学生的归属感得到有效增强,也帮助学生形成集体感,使全班能够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此外,个别辅导和分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在个别辅导过程中,老师可不断地赞赏和暗示学生取得的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从而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对那些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在进行个别辅导时,要不断地给予鼓励和关注。首先让他们从最简单和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当他们不再满足于解答那些简单题目时,老师就要给予适当地赞赏,使他们相信自己原来是能学的,不再惧怕学习化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必须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还要有丰富的情感投入、细致耐心地工作。
2.老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不断地激励,能够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对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相信自己能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学习动力,能够在学习化学中得到积极的成功体验,使他们产生想学的意识。创设情境,从新课程开始执行以来,几乎是课堂环节中的必备部分。情境创设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形成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努力寻求能够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老师在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时,都必须要高度重视情境创设。引入新课,不管采取什么方式,笔者认为必须具有启发性、生动性和科学性,确保在引入时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以《原电池》第一课时为例,利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用动画效果演绎了17世纪生物学家在做解剖动物实验时看到一只被挂在铁栅栏铜钩的青蛙发生剧烈抽搐的情境,老师借此向学生提出有电吗、电是从哪里来的?等等问题,激发学生去积极地猜想,从而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也为课堂营造出了浓烈的探究氛围。创设情境的所有素材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十分重要作用,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情境创设也是如此。
3.老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积极个性和各种能力进行培养。老师以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以及激发学生想学为基础,更为重要的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指导学生去发展各种学习策略以及思考策略,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会学。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进行有效激发了后,就必须要思考怎样学生去完成知识的探究,也就是会学。优秀的课堂很多都是以问题为主线开展的,对问题进行探究是其主要特征,教学的组织也是利用问题的形式实现的。因此,笔者认为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层次性,使课堂教学进程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宏观到微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演变成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再不断分析问题、最后再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利用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及有很强目的性的指导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进行培养,学生能够把某种学习方法掌握好也只是掌握了相应的策略知识,只有能够在遇到不同情境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策略、恰当地改变策略去对问题进行科学地处理,这才算学生学会了会学,这也是自主学习观念的最高境界,也还是建构主义观的最终目标。要实现所有的这一切,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一朝一夕都是不能做到的,因此,笔者认为:广大同仁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知识与方法并行的原则,高度重视过程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学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科学 方法教育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浓厚,不仅能提升初中学生的实验意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化学素质。为此,我们在今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探究新的方法,为化学实验教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合理控制实验过程,突出学生教学主体性
合理设计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应用科学方法的技能、定势和能力。方法总是跟一定的活动任务联系着的,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科学方法的主体,需要精心设置活动的情境和任务,让学生参加有关的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其讨论和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法、交流有关的体验,适时引导他们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按照知识的获得或应用过程来组织化学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参加到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活动中,是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有力手段。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活动,积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实施实验探究教学,这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核心思想。能够为学生充分发挥实验能动性提供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1]
1.以实验为基础
以实验为基础是实验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以实验为基础,就是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史实,运用实验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2.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实验探究教学的主体,要想有效地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就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如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究。[2]
3.强调知识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的统一
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固然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仅局限于此,是远远不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的。科学教学要肩负起培养未来人才的使命,就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形成科学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这三项科学教学目标,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三者在运用科学方法而展开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得到统一。而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过程是实现三者统一的关键。
二、有序实验,突出思想
1.实验准备阶段
其中确定化学实验问题和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是最主要的两项工作。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确定化学实验问题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抽象、假说等方法的训练:而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是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提出问题、抽象、假说等方法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实验类别的不同,有选择的进行假说、分析、综合、比较、类比、实验等方法的训练。
2.实验的实施阶段
其中的控制实验条件是实验的灵魂,全面、准确地观察是实验的关键,测定是对实验对象量的特征进行研究的重要方法。这一阶段是进行实验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测定、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化和线图化处理。其中,观察方法的训练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教育目的。
3.实验结果的处理阶段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实质上就是运用分析与归纳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纯化;而对实验结果做出理论解释,则是对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科学方法的全面体验和综合运用。
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科学方法教育。重要的是要把实验过程当作理性活动来把握。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步骤、有选择的科学方法教育。初中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索性实验偏少,在教学中应注意系统规划,统筹考虑。将验证性实验作为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与实验探究活动其他功能的发挥紧密结合起来,重视获得结果的过程,渗入探究性内涵。[3]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若科学的真正进步。”在科学方法教学中所倡导的化学实验问题,应具有探究价值,同时应具备动机功能、启动功能、定向功能、交流功能。
根据化学实验问题在教学认识中的作用,从化学教学论的角度可以将化学实验问题划分为三类:启发性实验问题,如:“蔗糖、食盐和硝酸钾在一定量水中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验证性化学实验问题,如:“食盐水煮沸时的温度是否比水煮沸时的温度要高呢?”;应用性实验问题,如:“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鸡蛋壳和水垢中含有碳酸盐?”。培养学生提出化学实验问题能力的主要策略包括:创设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境;营造和谐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加以表述。为使学生掌握提出实验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自己提出的问题要具备科学性、要结合教学实际、要符合逻辑和认识规律、要有一定的梯度。
化学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观察方法、实验方法、逻辑思维方法等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化学教学中学到某种知识应联系对应的科学方法。实验教学要将知识教学、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知识、方法和能力在学习和研究活动中是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的。在知识学习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方法教育,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传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先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巧设自学内容、提供自学方法的帮助,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做到有的放矢。
1.知识能力起点分析。加涅的累积学习模式中指出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学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 、动作链索 、言语联想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学习 、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等。我们在教学设计之前就应该通过谈话、询问、问卷调查、检测、习题反馈等方式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起点,这样我们能更好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及厚度。
2.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风格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不一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3.知识类型的分析。化学的学习内容知识类型主要有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等四大类型。分析学习内容的知识类型就是确定教材内容属于何种类型,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知识类型 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基本概念类 设题――探究――议论――讲解――总结――评价
基本理论类 启发――阅读――议论――讲解――总结
元素化合物类 启发――实验――探究――阅读――议论――讲解――总结
化学实验类 设题――议论――实验――探究――总结
化学计算类 启发――探索――讲解――总结――练习――评价
复结类 启发――总结――设题――探索――讲解――开拓
二、教材分析,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作为培养具有创造型人才的塑造者,在准备传授教材内容之前,一定要对教材进行透彻分析。随时带着这些问题备课:
有哪些内容?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什么位置?(如第几章第几节第几页)
为什么要安排在这个位置?
在前面学习过的内容中有没有可以与这部分新知识发生联系的知识?
这些联系是什么?
这些有联系的知识中,有哪些是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利的?
我可不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为我的教学服务?
在需要教授的内容中有没有需要学生强行记住的、最基础的知识?
除了那些最基础的知识外,还有一些什么知识?
这些知识确切的含义是什么?我能举出例子来吗?
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我能用图表的方式来表示这部分新内容的知识结构吗?
这些内容在教材中是如何呈现的?这样呈现好处和不足是什么?
我怎样克服教材呈现中的不足?
在完成这我部分内容的教学后我希望学生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发展?
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的目标呢?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定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卓越课堂的一种常用模式,不过对合作小组的建构我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1.精心选择合作小组的课题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很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但要合作学习真正达到实效,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分小组合作讨论,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恰如其分的引导学生认真探究、合作学习。每学期几次有效探究就够了。有些知识根本就没有探究的必要。
2.合理分配任务,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
小组探究学习,任务分配不到位往往会出现极少数人忙,绝大多数人闲聊。采用“四步到位”探究模式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步,确定讨论小组数。根据当堂教学目标及问题的涉猎,确定分几个小组。假如我想解决5个问题,本班50个人就可以分成10组,随机的从某个地方开始,依次报数1、2、3、4、5、6、7、8、9、10 ,报数1的一组,依次2组、3组……到10组。这样避免了能力悬殊太大的弊端。第二步,问题讨论。每组每人随意抽取老师准备好的5个不同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同组的5位同学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手中的5个问题。第三步,统一思想。把问题讨论相同的同学又重新组建一组,各自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再统一思想,形成大致意见。第四步,畅谈收获与困惑。这时每组再选一个代表,全班汇报对问题的看法,同时提出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寻求帮助。老师给予正确的评价与帮助。这样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干,而且都是课堂的主人。总之,巧设合作探究,助推卓越课堂。
四、落实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科学实践
中学化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前提、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创设一种科学探究,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可以表达、质疑、探究、讨论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实施探究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型,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利用实验原理探究实验装置。
(2)借实验现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