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问题导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一直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也影响教师的教.问题导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线,让学生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以问题为核心的,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让学生在问题探索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达到教学目的.而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在高中数学中,问题一直存在.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符合教学需求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以教师为主,没有重视学生的作用,进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例如,在讲“概率”时,我提出问题:将一颗六面的骰子接连投掷4次,有3次出现2点的概率是多少?同时,我将班上的45名学生分成5组,每组9名学生,拿出5个骰子,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的答案,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通过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学习氛围来促进学生的成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只有拥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中,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上老师,继而爱上课堂.同时,在问题创设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近年来素质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互相启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增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保障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某次课堂教学中,我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三角函数有哪些公式?有的学生答:正弦函数、正切函数;有的学生答:余弦函数、余切函数.我再问:谁能将这些函数的公式及演变过程写出来?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去黑板上写.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助于师生协作互动教学的开展,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总之,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作者:周彬 单位:山东省滨州北镇中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设计;重点;效果检测;策略
当前很多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学教材的一些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造成学习难点越积越多,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效率也不高。另一方面理解能力好,又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虽然每节课都能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掌握教学内容,考试成绩很好,但不会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通过翻阅资料,决定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导学问题”的内容设计要重在“导”
“问题导学”,顾名思义就是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导学问题不仅是课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向导,也是课堂师生共同研究活动的主线。导学问题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在设计导学问题的时候,必须在“导”上做足文章。
1.计算课的问题导学设计——寻找新知生长点。一个好的导学问题应该找寻新知生长点,即编写有助于迁移新知的练习,通过练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问题直指新知迁移点。比如,四年级(下册)《小数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学问题:(1)做一做。竖式计算并验算。58+203,1007-47,想一想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2)学一学。预习例题11.25+2.41,3.66-1.25,想一想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3)试一试。试着在书上完成“练一练”第1题。(4)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问一问。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这组问题导学的设计围绕着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间的异同展开,先让学生重温整数加减法计算过程,在第一问中提取“数位对齐,低位算起,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的计算经验;第二问通过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的追问,使学生明确“把小数点对齐,其实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第三问让学生理解在小数加减计算时同样需要从低位算起,同样得遵循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的计算法则。所不同的是小数加减法需要对齐两个数的小数点,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应该说这三个问题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着眼于沟通整、小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学习实现对新知的自主建构。
2.概念课的问题导学设计——寻找生活中的知识原型。概念课的问题导学设计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找寻生活中的知识原型,为概念的有效建构提供表象认识,同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困惑与问题,以备课堂质疑。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可设计如下的问题自学:(1)我找到的百分数:___。(2)读作:___。(3)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__。(4)我还知道 。课前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再在课堂上进行反馈交流,不仅使学生能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又利于学生理解百分数的这个概念意义。
二、“问题导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困惑问题
小学生自学能力有限,教材内容也有难易,因此对概念、公式推导等难点内容,许多学生仍处于“未知、模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与问题进行分析,设置相应的情境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下面我继续以《百分数》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解困惑问题。
师:同学们,谁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百分数?并请指出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生1:我找到的百分数:衣服里料成分涤沦60%,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涤纶质量占衣服里料质量成分的60%。
生2:我找到的百分数:毛线里的山羊绒98%。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毛线中山羊绒质量占全部毛线质量的98%。
生3:我找到的百分数:肉松里蛋白质42%。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肉松中所含的蛋白质占全部肉松质量的42%。
生4:我还知道:(1)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2)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数的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3)百分数是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量,后面不带单位名称,而分数是可以的。
我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在黑板上板书:60%表示涤纶质量占衣服里料质量成分的60∕100,98%表示毛线中山羊绒质量占全部毛线质量的98∕100,42%表示肉松的蛋白质质量占全部肉松质量的42∕100。这样学生便能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合适的答案填空:120%,97.8%,0.000001%,100%。(1)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达 。(2)小明的爸爸是个著名的牙科医生,经他主治的牙病治愈率达 。(3)爸爸的身高是小明的 。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意义合理选择不同的百分数,确定在哪一个范围内取舍比较合理,从而巩固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由于学生对于“百分数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未必全部理解,只是把教材中的归纳性知识填起来而已,我引导他们明白“比值是两数之比”的意思,生活中“率”的概念有:效率、税率、概率、圆周率、出勤率、增长率。让学生理解百分数不是一个数,而是两个数的比值关系。
三、“问题导学”要注意通过巩固练习检测评价效果
关键词:问题导学;理答策略;数学思维;课堂调控
在构建问题导学时,提问前、提问中、提问后是教师必须把握的几个关键点,而理答就是处理关键点的策略。什么是理答?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在回答过程中的反馈,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应和处理的策略。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巧妙设疑质问,借助理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巧妙设置趣味式问题,直面理答,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一定要具有趣味性,要让学生在新鲜刺激、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变枯燥为兴趣。
比如人教版必修三“算法的概念”,由于算法的概念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以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无法深入探究,这时,课堂学习氛围将会陷入僵局。而直面理答,就是直面学生的知识基础,将算法的概念同学生的兴趣联系起来。为此,我设计:“一个人带着三只狼和三只羊过河,可是,只有一条船,这只船只能容下一个人和两只动物,如果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比羊少,这时狼就会把羊吃掉,这个人怎样才能把这些动物带过河呢?”这个问题巧妙地将算法的概念融合到情境中,学生如果想要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深入研究分析,这样枯燥的逻辑知识在教师的引领下就变得生动了。但是,如果教师简单地将课堂定义为趣味性问题导学,学生的思维只能停留在肤浅的阶段。当学生的兴趣被问题所吸引后,教师就要逐渐将形象的知识化为抽象的知识,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使学生真正深入学习算法概念,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巧妙设置质疑式问题,直面理答,引导学生探究
质疑式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建构的整个过程,并且在质疑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质疑式问题什么时候提出?直面理答就是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的思维点巧妙引导。
比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中“柱、椎、台、球的结构特征”这部分内容,由于几何体相对比较抽象,虽然高中生已学过不少这方面的知识,但对于柱、椎、台、球的结构特征,还是存在较为抽象的状态。课堂上,如果教师一直以问题提问学生,而学生的思维还是无法突破,有的还有可能被问题所吓倒。在课堂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这个知识感觉比较抽象时,想到了转换自己的教学思路,鼓励学生质疑:“棱柱的任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突破知识的关键点,他们为了释疑就要抓住其中的原因进行思考,而空间图形比较抽象,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动手操作或想象,最终对柱、椎、台、球的结构特征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性进行理解。可以说,直面理答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准质疑的最佳时期,提升问题的品质,把数学问题向更深的地方延伸。
三、巧妙设置层次问题,直面理答,降低学习难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如果在课堂提问时教师直接就问题的结果进行提问,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可根据教学重难点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分为几个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复杂到简单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使问题逐渐明朗化,逐渐被学生所接受,能有效地降低教学的难度。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平面与平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得出平面与平面的判定定理,可以这样设计课堂提问:“(1)平面β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那么α、β平行吗?(2)平面β内有两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那么α、β平行吗?”在这种分层次问题提出下,学生们经过观察、思考、交流、验证,进而得出了平面与平面判定定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层次式提问可以使教学的难点部分得到分化解决,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
四、巧妙设置复习式问题,直面理答,温故而知新
在数学学习中,新旧知识的联系比较紧密,数学教学中的新知大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挖掘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直面理答,找出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提问,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逐渐过渡到新知识上,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这部分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以及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主要通过复习式问题“谁能说说什么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分别能解决哪种类型的三角形?”的提出,使学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在学生回答完问题的基础上,我结合月球探测等相关实际生活情况,使学生明白了许多知识光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是无法解决的,要认真学习正弦、余弦定理在科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再如在学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时可以提问:“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尤其是在高三的数学教学中,复习式提问的运用比较广泛,它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小结,又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复习式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能真正称得上合理、有效。
总之,理答所关注的是问题导学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对教师调控课堂有着重要作用。要让问题导学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找出课堂提问的有效“生长点”,直面理答,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进而获得新知。
参考文献:
[1]韦慧.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探索[J].成功,2010(10).
[2]叶建华.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探讨[J].
1.提出问题要基于认知基础。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师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才能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例如,教学《倍数和因数》一课时,对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做拼图游戏,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串:(1)用1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2)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你的摆法吗?(3)思考乘法算式中每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首先对问题(1)和(2)进行了充分的研究,问题(3)看似难度较大,但经过前两个问题的铺垫,学生易于提出谁是谁的几倍(“倍”与“倍数”仍不能分辨),此时我又适当地加以引导,这样就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2.提出问题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是提高问题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领会课标的精神,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让问题为目标服务,并能承载目标引领教与学的全过程。一是要问在题眼处。有许多课的课题就能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揭示课题时,以题眼为突破口进行提问和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二是要问在重点处。紧扣教学重点设计提问,既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不突出等问题的出现,也可以避免满堂问的现象,真正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三是要问在疑难处。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如何突破难点、分散难点上下功夫,帮助学生释疑解难。
3.提出问题要把握好时机。
课堂中提出问题的时机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气氛、思维质量……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层面上,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发现、意欲表达时;二是教师层面上,当教师需要激发学生探究思考、激励学生树立信心时。倘若教师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一课,教学完24+5、24+6和24+9后,我及时追问:“为什么24+5的结果是二十几,而24+6、24+9的结果是三十几?”这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对进位加的探究过程得到了方法之后提出的,且提出得很及时,不仅理清了方法,而且沟通了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促进了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应用
问题导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立一个或多个教学情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回答,让学生在完成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任务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动脑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老师来说,教书不是目的,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锻炼和提高才是最终目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思考,开发自身潜能解决数学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问题导学法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本身就比较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加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各有差异,所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高中数学任何新知识的讲解都离不开原有数学知识积累的帮助。传统的“大满贯”式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加强数学知识之间、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使得一些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高中数学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了解到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更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明白知识,领悟数学思想和思维,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要真正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合理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设置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2.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内容合理搭配
高中生虽然有一定数学知识的积累,但是因为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数学的理解水平有限。如果问题的设置超出高中生所能理解的范畴,学生听不懂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然也不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设置与教学目的严重偏离,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时,必须以本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根据每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设置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问题,使导学问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有效增强实际教学效果,共同为促进学生发展作出贡献。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的时候,老师在上课前可以利用一个问题导入本节课的课程:“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把元素按照指定的方式进行排序叫排列,那么有同学知道我们从一堆东西中取出一定数量的东西,不考虑其顺序问题的话,这个叫什么呢?”既符合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又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同时对于一些已经预习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回答起来不会有困难。
3.问题导学法的注意事项:因人而异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新课改推行的本质要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行问题导学法正是实现这一核心的具体措施。每个学生思维能力各有不同,对数学的学习能力各有差异,因此老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要注重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优势进行重点培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乐意学习数学。例如,在提问一些较基础的问题的时候,可以找那些平时学习一般的学生回答,他们回答正确之后自然能够产生学习兴趣,而对于一些需要运用发散思维和解题技巧的问题,则可以让平时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这样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不会让他们觉得问题没有挑战性,过于单调。
4.结语
广大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和改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银兵.高中数学中的问题导学法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