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能力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探究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正确而又准确的数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探寻数学知识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如果没有经过自己的体会、学习、探索,那么他们就很难完全的掌握这些知识,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

良好的探究能力可以让学生一直处于有效的学习状态,所以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也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拥有良好的探究能力,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在探究过程中,我们会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向别人阐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丰富学生的阅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拥有一个良好的探究能力极其重要,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二、全方面准确而精确地理解数学

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是因为他们对数学没有兴趣,特别是初中生刚接触到一些难度稍大的题目,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稍微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经过思考就能解答出来,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设置趣味性、典型性、层次性合理的“低起点,高落点”的探究活动,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尽职尽责地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非常反感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不妨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交流和探索来解决题目,这样的学习效率远远比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要高得多。如在训练学生分类讨论思想的练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问题:电脑系统中有个“扫雷”游戏,要求游戏者标出所有的地雷。一个方块下面只能埋一个雷,掀开方块,下面标有数字,提醒游戏者此数字周围方块(最多八个)中地雷的个数(0常省略不标)。如图1中的“3”表示它周围八个方块中有且只有3个方块中埋有地雷,图2是张三玩游戏的截图,图中有4个方块上标有旗子,表示那是地雷。请问图2第一行从左边数起标有七个英语字数的方块中(方块上标有字母),能够确定一定是地雷的有 。(请填入方块上的字母)

答案:D、F、G。

解析:根据字母B下方的2,2下方的1,判断A下方的方块一定是雷,再根据B、C、D、E、F下方的数字判断A、B、C中只有1个雷,B、C、D中有2个雷,C、D、E中只有1个雷,D、E、F中有2个雷,E、F、G中有2个雷。如果A是雷,则B、C都不是雷,而B、C、D中有2个雷,相矛盾,则A不可能是雷;如果B是雷,则A、C都不是雷,则D是雷,E不是雷,F、G是雷,即B是雷时,B、D、F、G一定是雷;如果C是雷,则A、B都不是雷,则D是雷,E不是雷,F、G是雷,即C是雷时,C、D、F、G一定是雷。所以,图2中能够确定一定是雷的只有D、F、G。

说明:在解决这道题目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不仅探究和感悟了数学的分类讨论思想,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升华了学生的认识。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站在新的视角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有所收获;其次,在解答一些带有情境的题目时,教师要让学生把情境与生活联系起来;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到一题多解。在学生寻找多种解法的过程中,也在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笔者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

活动1:如何把四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你是怎样实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学生经过思考和分组讨论之后,得出了四种方法:

方法1:如图3所示, 方法2:如图4所示,

2×180°=360°; 3×180°-180°=360°;

方法3:如图5所示, 方法4:如图6所示,

4×180°-360°=360°; 3×180°-180°=360°

说明: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即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条理性与表达的流畅性,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2: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图7),并完成表1:

表1

说明:通过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逐步拓展到五边形、六边形和七边形的内角和的探究,让学生归纳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通过逐步增加图形复杂性的设计,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并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探究能力。

四、探究生活化的数学知识

数学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学习;教学

一、充分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一)、听的意义。

倾听,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孩子们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助于孩子们记忆力的增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数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老师除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标准的普通话外,在授课时必须幽默风趣,语感讲究抑扬顿挫,时时以表演者的神态吸引学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倾听的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听算练习题,不仅可以让学生认真听的能力还可以加强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并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算意识和口算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让学生学会耐心听同伴说。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倾听方法,使学生善于倾听

1、细化“听”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首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如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2、教给学生科学的倾听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教会学生倾听的方法:比如要边听边动脑子,筛选比较,分析综合,抓住中心,记住要点;要学会“听话听音”,听出“话中之话”,言外之意;要边听边“察颜观色”,留心说话者的语气情感,以求进一步理解对方讲话的含义。

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设计这样的一个片段:

师:下面做一个游戏,老师写出一个式子,请你说出一个和它相等的除法算式。

师:12÷4

生1:24÷8 生2:36÷12 生3:6÷2

师:15÷3

生1:30÷6 生2:45÷9 生3:5÷1

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相同,就会不断地思索还有别的答案吗?通过这样说一说、听一听、想一想、评一评的练习,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还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

二、充分认识到说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一)、让学生认识到说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有说的欲望。

计算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在新知识没有教学之前,学生已经能准确计算,但不能明晰其中算理。算理的掌握必须要带领学生经历完整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悟出来。不明算理的计算只能是做题,不明算理的方法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是不能进行拓展与延伸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的编写特别注重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密切联系的情境和素材,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了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及学具,指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看式说题等训练,通过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逻辑性的提升。

(二)、教给学生说得样子,建立说话模型。

帮助学生准确建立说话模型:主要是教师示范,学生有针对性练习的方式。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的说。

比如:在教学“9加几”时,为了引导学生明确算理、算法,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可分三个层次训练。

第一层:根据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语言模式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让学会观察,教师边演示、边叙述:(盒里共有10个小格,有9个格子都放有皮球。盒外有3个皮球)计算9+3,先把3分成1和2,1和(格子里的)9凑成10,10再加(格子外面的)2得12.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找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给大家听。再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检查对错。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可由教师领说、学生再说。

第二层:教师根据学生形象的思维过程,设计好板书,为学生提供思维图式(9+3=12,3分解成1和2,1与9相加得10,10与2相加得12),学生看着思维图式,完整的叙述计算。使学生由形象思维活动逐渐过渡到简缩的思维活动过程。

第三层:脱离各种模式,借助表象进行思维。让学生看到“9+3”就能说出得数和计算算理。再举一反三的让学生说说“9+5”“9+7”“9+8”的算法,通过教师的语言示范,让学生逐步养成敢说、说好的习惯,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定会提高。

三、听、说相结合,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如何引导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是听说教学的关键。“听”是人们进行交际最基本的形式,学生要学会说必须过好“听”这一关,而“说”是一个复杂的实践活动过程。再如:在教学“有几支铅笔”时,可分三个层次进行训练。

第一:创设情境。教师示范先拿出2支铅笔,再拿出3支铅笔,一共有5支铅笔。教师把关键词“先……再……一共……”板书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学生引导说出3句完整的话。说话的形势可以形式多样。目的是能把这3句话声音宏亮骄傲的说的出来。

第二:引导学生把一共有5支铅笔,改成一句问话。也就是一共有几支铅笔?

数学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自主能力 积极性

一、创设情景,精心设计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教学应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学习情境,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在抽象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思想。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数学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学数学并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

二、努力探寻小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小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小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小学生是不存在的。小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小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小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三、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老师要精心创设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果学生对活动的内容产生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通过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有三块饼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让学生拿出三张纸代表三块饼,小组合作让他们自己分一分,然后让学生汇报他们的分法:第一种方法,用平均分的方法3÷4;第二种方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刚好是一块饼的3/4,所以3÷4=3/4,也让学生明白了,3个饼的1/4等于一个饼的3/4,并让学生重新拿出3张纸再次演示给小组学生看并说一说。在课堂教学中,正确适当地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课后必须及时复习。要求学生“每天小复习,一单元大复习”,即每天先复习当天学习的例题然后再动手做作业。一个单元要系统地复习,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低年级一般采用“设计练习”法,中高年级则采用“阅读归纳法”,编制知识系统提纲。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一一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五、鼓励学生增强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看到许多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想问题,积极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见教师的正确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随便说“错”,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积极的学生在课堂上要及时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主学习;对于没有信心没有动力的学生,不要过多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对他们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给予表扬,并告诉他们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行。成功是最好的激励。学习上成功得到的快乐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要忙在课下,闲在课上,那就是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等环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感,并能不断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营茹.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8).

数学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数学应用能力重要性培养方法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各个领域,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1.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强调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推导,却忽略了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必要,导致学生对数学的作用产生怀疑。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不能一味地强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还应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学生学数学是为了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新课标》中有如下论述:“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环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使得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计算机的发明和不断更新换代,一方面有赖于数学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这一伟大的发明不仅推动了各个科学领域的发展,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数学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比如方程在物理学中的混合运动问题,地理学中的降水量、温度问题,化学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方面的应用;一次函数知识与经济学中的利息、外汇换算,化学中的定量计算,信息学中的图表等的联系,立体几何在化学晶体结构、美术透视,地理中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方面的应用;排列组合在化学中讨论由原子、离子等微粒组成的物质种类,在生物中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可能性的讨论等中的应用;三角函数在物理交流电、简谐振动中的应用;向量在力学中力、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速度、加速度等方面的应用。数学知识不仅解决了这些学科中的一些问题,而且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方法

1.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例如通过人们吃的糕点可认识到丰富的几何图形;在商场买衣买鞋时经常会遇到打折的问题;住房转让和新房购买时的收入和支出;行程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等等。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2.教学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引入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

3.加强课外实践,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例如,我们班举行了一次野炊活动。我一方面要求学生收集大量信息,深化统计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调查市场行情,让学生亲自去粮店买米,去菜场买菜。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遇到了许多困难,如买菜中的估算,人民币的支付,菜的搭配和选择等,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进程,要求我们每天思考,每天探求,每天革新。“野炊”活动将学生学习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津津有味地评论着自己所买的菜,交流着买菜的体验,充分展示了每个人的爱好、生活经验,也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

又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然而提出如果把地平线看做一条直线,把太阳看做一个圆,那么直线和圆有哪几种关系?抛出一个看似与数学无关而学生又感兴趣的话题,能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把学生引向“探索学习”之路。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增加实习作业,开展探究性活动,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为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数学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大力推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国际数学教育界已把数学语言列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但是,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数学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还存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在有些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只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这是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讲得过多,而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以至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出现了重重障碍,所以,数学思维是与数学语言同步发展的。

数学语言是对数学概念、算式、公式、运算定律、法则及解题思路、推理过程等的表述。它具有准确、抽象、简练、符号化等特点。对数学语言的掌握是进行数学活动、交流的基础,学生对数学语言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其交流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进行数学语言及交流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

对于数学教育而言,语言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活动。我们每天在课堂内外的讲授、听讲、回答、讨论,还有看书、解题,都要同语言打交道,以语言为媒介,借助书面或口头的表达学会原理、概念、公式和方法。在这些过程中,语言是描述、表达意义的工具,思想交流的载体,甚至还被当做处理的对象,有着不容忽视的功能。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数学学习的成绩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在数学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除了要有一般的自然语言的能力外,还需要逐步了解和掌握数学中独有的语言特点。事实上,不少学生的学习困难都产生于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方面。由于数学意义必定要利用词语、符号等来传达,学生如果弄不清楚,或者不熟悉、不习惯数学语言的理解方法、规律和约定,就无法搞清其意义,引起理解问题的偏差。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数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乃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很重要。

(一)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

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

(二)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中,思维是核心,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阶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什么样的思维依赖于什么样的语言。具体形象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则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数学语言的特点决定了它对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严谨、准确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与批判性的“良方”;清晰、精练对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有特效。

(三)掌握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学会数学思考,“培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一个问题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题意,寻找相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再现,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等,处处离不开数学语言。

(四)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数学语言表面上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具有自己的特点,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一种内在的美感。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此外,掌握数学语言还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果敢而严谨的性格,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人的一生都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