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简述本辖区农村河湖水系基本情况,包括农村河流数量、河流长度、河网密度,湖泊数量、湖泊水面面积等。分析河湖水系特点及区域分布情况,提出流域面积3000km2以下河流、以及与其有水力联系的水面面积1km2以下湖泊清单。

(二)现状评估

现状情况。从河湖地貌形态、水文水资源、水环境质量、水生态系统、水文化保护、水利基础设施、河流管护水平等方面,分析评价农村水系现状情况。

取得成效。从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农村河塘清淤疏浚、清洁小流域、河湖水系连通等方面,简述近年来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存在问题。从河湖淤塞萎缩、河道防洪标准不足、水体污染、水生态退化、管理薄弱等方面,综合分析农村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三)面临形势

按照乡村振兴要求,从保障农村水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提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面临的形势。

二、编制依据

根据本县域实际情况,结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规划、扶贫要求等,重点从本省、市、县相关政策文件、规划方案、规范标准等方面,分层次、提出与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有关的依据。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思路、目标、任务,提出本县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重点体现尊重自然、问题导向、以水系为脉络、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二)基本原则

提出本县域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如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系统治理、强化管护等,指导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高效开展。

四、实施范围与治理目标

(一)实施范围

综合考虑整治需求、治理工作基础、地方财力、人口布局等因素,提出本县域2019-2022年需要开展治理的农村水系清单,并明确各个河流水系具体治理范围。

(二)治理目标

统筹考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农村河湖水系综合整治要求与投资可能,从恢复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到2022年纳入实施范围的每个河流水系(项目)的治理目标,给出治理河长、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防洪排涝标准等方面的量化目标。

(三)治理标准

针对本县域纳入实施范围的各农村水系(项目)的治理目标,从功能、岸线、岸坡、河流、水体、文化、管护等方面,提出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治理标准。

五、治理布局与措施设计

(一)治理布局

针对实施范围,提出到2022年各水系综合整治的总体布局,明确其治理思路、分区重点和方向,合理安排主要措施和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绘制本县区总体布置图和分水系总体布置图,具备条件的,也可绘制分水系实施效果图。

(二)方案比选

针对农村水系治理布局,围绕河道清障、清淤疏浚、生态护岸(坡)、水系连通、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措施,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进行不同措施方案比选。

(三)治理措施

1、河道清障

明确存在“四乱”现象的敏感河段,说明拟采取的整治措施及工程量,建立“四乱”位置、整治措施、工程量清单。

2、清淤疏浚

明确需进行清淤疏浚的河段、确定清淤深度、计算清淤工程量,说明拟采取的清淤技术、施工设备以及污泥处置方式。

3、岸边整治

明确存在防洪不达标、滨岸带破坏严重、硬化比例较高等问题的河段位置、范围,初步选取岸坡断面形式、结构形式以及植物配置方式,计算主要材料用量。

4、水系连通

明确存在河湖水系割裂、水体流动性差等问题的河段,初步选定连通线路、从河道开挖、涵管沟通、小型引排水配套设施建设与改造等方面,说明拟采取的连通方式、具体措施设计以及相应工程量。

5、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

明确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的治理范围,说明拟采取的措施(工程、林草)及相应配比,推算各类措施数量及工程量。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种植业;作用

农业种植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守护好我们“饭碗”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虽然近年来,国家相应政策的出台以及各地区对于农业种植业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我国农业种植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伴随着我国农作物规模化、集约化栽培模式的日益形成,其农业种植业逐渐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当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现代化农业推广技术可以依据当地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现状,针对农业种植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农作物的科学栽培与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农业种植业的现代化升级。

1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针对本地区农作物的栽培种类、种植面积,进行现代化技术与现代化设备在本地区合理推广与应用,为农作物的科学栽培与管理提供依据。农业技术推广包括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实验,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对农作物种植进行现场指导以及技术咨询等措施。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一项基本的技能,相关技术推广人员要将自己作为田间地头的“农博士”,在农作物的栽培、管理过程中,扑下身子,切实解决农民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2.1完善农业种植业结构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农作物种植的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再加上我国的农业种植业主要以“家庭小规模”为主,农作物种植种类较多,各类农作物的产量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性有一定差异性,导致其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严重影响农作物经营者的收益,制约我国农业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合理推广与应用,可以通过进行市场调研后,针对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进行农产品栽培种类以及面积的合理规划,完善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供求关系,稳定农产品的物价。针对本地区盛产的农产品,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进行农业资源的合理规划,打造现代化农业种植业的服务链(囊括农产品的生产、再加工以及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从而塑造本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显著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

2.2加速农业种植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现阶段,部分地区的农业种植业仍以“传统方法”为主,虽然一些地区进行了农业种植技术的现代化升级,但是也往往只是部分技术的升级,而未形成基于“现代化技术与设备”为支撑的“农业现代化综合种植集成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是涉猎农作物的栽培环境(土壤土质以及气候条件)、水肥管理、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与销售等多个环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依据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技术的精准化升级,从而建造完善的农业种植体系,加速我国农业种植业现代化的进程。

2.3提升农产品品质与产量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种植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农药、肥料超标使用,农作物种植连茬现象严重以及近年来自然灾害(旱灾、水灾、冰雹、霜冻灾害等)频发等问题,导致部分地区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通过在农作物栽培、管理中合理引入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促进农产品品质的升级与产量的提升。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措施:科学规划农作物的栽培时间,使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有效规避霜冻、洪涝等气象灾害;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合理引入生物天敌技术(比如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利用蚜茧蜂防治小麦蚜虫)、无人机喷施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技术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合理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农药过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合理布局现代化灌溉设备(包括微喷、滴灌、水肥一体机),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组织部位进行精准施肥和科学灌溉,以满足农作物对营养和水分的需求。总而言之,农业技术的推广可通过对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所需要的设备进行合理的引进,从而有效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2.4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的农业种植业收入一直比较低。农业技术的合理推广与应用,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栽培、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以及打造高端农产品等措施,显著提升农民的收入,为加速农村现代化、打造美丽乡村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3完善农业推广技术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的科学服务体系

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体系,是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各项措施得以被农民接受和落地实施的关键。因此,当地的相关部门应依据本地区农业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的完善。第一,建立现代化服务队伍。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种植业的应用技术已经涉猎农作物栽培与管理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现代化机械技术等多方面的学科。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采取对农技推广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合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人才结构,以及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等措施,建立科学的、适宜本地农业种植业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团队,以保证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加强农民培训。当前阶段,我国农业种植业的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受教育程度较低等问题,极其不利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应在农闲时节加强农民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的培训,借助抖音、微信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农业技术应用“小妙招”的普及,全方位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3.2进行农作物的集约化种植,加速现代化进程

当地的相关部门应依据当地农作物种植现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村民进行农耕田承包,加速土地流转,促进粮食种植大户的形成,实现农作物的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提高无人机、大型拖拉机、病虫害智能监测设备等价格相对昂贵、普通农民无法接受的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普及率,加速农业种植业现代化的进程。

3.3进行惠民补贴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范文第3篇

1.1农机化是发展新产业的强大支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把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发展农村经济,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化装备武装农业优势产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1.2农机化是培育新农民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建设新农村,还是发展农机化,都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机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强化人本观念,在普及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中,着力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3农机化是建设新村镇的有效措施 通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不仅解决了秸秆堆放甚至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消除了施肥不当造成的水源污染,还改良了土壤,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1.4农机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方略。一方面,国家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既扶持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又有效拉动了农机市场需求,加快了农机工业振兴。另一方面,农机化的迅速发展,既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富裕了农民,又促进了我省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2.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机化发展的主体也是农民。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中,要给予农民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使农民既能从国家补贴政策中得实惠,又能从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添实惠,获得更低的机具价格,更好的售后服务。

2.2坚持走非均衡发展的路子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的方针,从不同乡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及自然经济条件、产业特点、种植制度的实际出发,确定优先发展农机化的重点区域、重点村镇、优势产业和关键环节,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重点支持产业优势明显、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以及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发展农机化。

2.3坚持可持续发展 为适应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要求,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化肥深施、农机节能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2.4坚持典型引路 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农民的意见,充分尊重基层和农民的首创精神,发现典型,树立样板,充分发挥典型和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解放思想,善于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农机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3.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要继续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 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契机,确保农机化在政策推动、效益驱动、需求拉动下,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引导农民自觉自愿购置农业机械。同时,要加大对农机化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农业装备项目和专项资金,引导农民及农村的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收获、植保、田间耕作、还田、青贮、粮食烘干、农副产品深加工、保护性耕作等机械技术;发展节水溉灌、设施农业等系列化机械作业,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全过程、全领域的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2要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要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改善农机装备结构,积极引导农民购置耗能少、作业率高、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农机具,发展多功能高级的复式作业机械,加快老旧机型的更新换代;其次要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加快农机作业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推进农机作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再次,要构建节约型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体系。主要是节水、节肥、节药、节约种子、节约能源,真正使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提供节能增效的途径。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范文第4篇

同志们:

XX月XX日,全市又召开改作风提效率动员部署会,明确指出了改作风提效率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以及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市委抓这项工作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可以说,改作风提效率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振兴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全县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够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不断优化和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风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服务发展上,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愿担当、不敢担当。就拿“六大攻坚战”这项重点工作来说,有些部门在项目的谋划和提报上不科学,不符合于都发展的实际。在重点项目的推进上,有些单位和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执行力不强。比如:县乡公路的升级改造普遍超工期,我们有资金,却不能如期办好事。有些干部没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只想当“太平宫”,不敢得罪人,怕惹是非,缺乏克难攻坚、勇于担当的精神。在项目落实上,责任压实不够,压励传导不够,经常出现“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时间一拖再拖,尽管县里再三调度,工作却没有实质性地推进和落实。

第二,在服务企业上,政策兑现和落实不到位,说的多、做的少。在企业的引进上,“走出去”招商引资“声大、雨点小”,大项目引进少。企业引进以后,有些干部把企业当成“唐僧肉”,推诿扯皮、故意刁难、阻工闹工、吃拿卡要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部门“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相互“踢皮球”,导致政策落实不及时,承诺兑现不到位。有些“窗口”部门依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这方面,不管是本土企业,还是外来企业都有较深的感受,不少企业反映:“于都水太深!”当前,从中央到省市,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于都的一些职能部门依然我行我素,不懂收敛,导致企业办事难、办事慢。

第三,在服务群众上,深入基层和线少,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有些干部思想固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隐性“”问题没有彻底根除,作风漂浮。前段时间,我们在迎接省第三方考核评估时,有些乡村干部思想麻木,缺乏政治敏感性,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抽查到。有些乡镇、单位和部门的副职领导履职尽责不够,深入贫困户少,电话遥控指挥多,不善于在感情上与群众拉近距离,在行动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谋,对群众疾苦充耳不闻,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目前,我县“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排在倒数的位置。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干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导致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不满意。

第四,在服务改革上,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不够,思想僵化、效率低下。近年来,我们在深化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些改革破了题,但工作还是没有做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利益的冲突和调整,因此受到了各种阻力。比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们作为试点县,“看病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医疗设备、医药品仍然还有吃回扣的现象。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全县上下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拿出坚决的态度,强化过硬的措施,大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切实以好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以高效率推动振兴发展。

一、改作风提效率要与“六大攻坚战”结合起来。

打好“六大攻坚战”,是市委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县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六大攻坚战”,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从多次督查调度的情况来看,项目建设普遍存在进度偏慢的问题,还有部分项目引进来了,却迟迟没有落地,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还很大。可是,尽管压力再大,任务再重,我们都必须向市委“交账”,向百万于都人民“交账”。尤其是,全市“六大攻坚战”流动现场会马上就召开了,这是对各县(市、区)一年来的项目建设成果的集中检验,也是和兄弟县市的直接竞赛,这既是发展成果的比拼,更是作风效率的比拼。全县上下一定要利用好有限的时间,认真组织、精心筹备,全面展示我县振兴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新亮点,切实以崭新风貌、优秀业绩接受市委的“检阅”。同时,要充分利用流动现场会这个有利契机,迅速掀起改作风提效率工作热潮,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韧劲,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强化督查调度,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全力以赴解决各种矛盾与问题,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切实以好作风打好攻坚战、高效率赢得快发展。

二、改作风提效率要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

X0月份,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省委第六巡视组在我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巡视,明确指出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存在政策措施落实不够、脱贫任务进展不够、主体责任履行不够等突出问题,甚至还发现部分贫困村村干部有违纪违法现象。同时,我们先后接受了省第三方机构的评估和全省的绩效考评,全县有8个贫困村和X万多群众要脱贫,算收入都能算得到,但是大部分的收入都是来自于低保、社保、务工收入,真正的产业收入比较少,这种脱贫是低水平的脱贫,是很难持续的甚至是极易返贫的。脱贫攻坚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责任,乡村两级负主体责任,单位负连带责任,干部负帮扶责任。这里,我明确一点:村“两委”马上也要换届了,脱贫攻坚的作风不实、成效不显,没有完成脱贫任务的,不得提名,问题突出的,必须要约谈。前段时间,文明市长来我县明察暗访,指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其中讲的最多的就是作风问题。他也明确,于都的脱贫攻坚完成了,全市的也就不成问题,所以他亲自挂点于都。脱贫攻坚就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展现作风的最大舞台。全县上下务必要坚决压实责任、夯实举措,扎实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保障水平,为脱贫摘帽奠定扎实基础。同时,要结合中办回访和省委巡视组反馈的问题,认真反思、全面整改、举一反三,强化督查、严肃问责,不断浓厚工作氛围,形成攻坚合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三、改作风提效率要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

要解放思想抓改革,敢于用改革的手段推动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同时又要通过改作风提效率来促进改革事项落地、推动振兴发展。要聚焦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行政审批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重点改革工作,让深化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帮助更多的企业成长壮大。要充分借鉴厦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经验,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审批程序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政务环境,切.实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要开明开放抓创新,充分借助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和力量来改作风提效率,抢抓机遇,把握时机,用好用活赣南苏区振兴、国家证监会“贫困县IP0绿色通道”等叠加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进一批产能先进、优质的大企业入驻于都。目前,赢家服饰总部经济入驻于都已成为现实,为“主攻工业、三年翻番”莫定了良好的基础。要用创新的手段推进重点工作,采取PP等市场化的模式,加快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农村“空心房”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全县广大干部务必要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敢为人先、敢创新路,创先争优、锐意进取,始终做到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打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于都经验”。目前,市委已经出台推进干事创业实行容错减责免责的办法,县委也正在研究出台这个实施意见,我们将严格落实“三个区分”,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真正为担当者鼓劲、为改革者撑腰。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山西地方文献;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措施

Abstracts: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meanings,content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local-literature-resourc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which began in Shanxi in 2002 and put forward 3 measures.That is to perfect the union type of special local literature institutions and sharing mechanism,to make overall plans and the collection focuses and highlight their characteristics,and to standardize the network operation platform and its application.

Keywords:shanxi Local literature;literature resources;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measures

引言

地方文献是指记载和反映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及现状的信息载体,承载着这一区域社会发展的脉络,有着“存史、资政、励志”的巨大作用。当前,探索建立有效的共建共享体系的具体措施是保护和开发山有的地方文献资源,促进该资源服务社会民众的重要手段,有着重要意义。其共建共享内容将纳入我国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并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共建共享工程起源于2002年4月22日,文化部和财政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山西在实施共建共享工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立了许多特色文献数据库,但由于投资分布不均衡,联盟协作不力,组织管理松散、数字化平台刚起步等原因,在建设共享平台等诸多环节上还有许多亟待解决和努力改进的地方。

1.共建共享意义、内容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1.1 共建共享意义

地方文献是地域文化的百科全书。建设和开发地方文献一是可以有效服务于教学科研,振兴地方经济,传承地域文明;二是发挥传统的“资政、励志、存史”的功能。目前,将中国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建立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这对打破区域限制,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有重大意义。

1.2 共建共享内容

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史、地方志、地方人物及其著述等几大方面,不论是现代的、古代的、平装的、线装的、纸本的、非纸本的、非凡的、常规的、单行的、连续的、图表的、实物的等等所有文献都在此列。

山西历史文化悠久,遗存丰富,文献浩如烟海。有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明清商人“汇通天下”等票号的相关文献与实物等,更有别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宗教习俗、特色物产、字画、照片等。进入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山西的地方文献资源更显得得天独厚、风格独具。一是阎锡山时期,一是根据地时期。这是山西建设特色资源的本钱。

1.3 共建共享遵循的基本原则

必须遵循用户利益最大化、法治、多元兼容、平等互惠等基本原则。其中用户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根本原则;法治原则是确保读者利益最大化原则得以实现的组织保障;多元兼容是收集共建内容的物质保障;平等互惠是共建共享的目的。

2.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有效措施

2.1 完善联盟式地方文献专门工作机构和共建共享机制

2.1.1 依托我省总分馆制,以山西省图书馆和太原市图书馆为中心,建立规范、紧密的公共图书馆共建共享联盟

目前,山西已经成立的专门工作机构要真正负责起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依据每个馆的地区和特色优势、资金状况、服务对象,确定其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的职能与责任。联盟内各协作馆实现责、权、利相结合,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对共建共享体系内的所有用户实行“同等待遇”,科学规划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标准,对采集到的文献数据标明出处,不断寻求适合我省情况的服务模式,形成科学可行的共建共享机制。

2.1.2 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等山西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高校馆、科研院所和公共图书馆的共建共享联盟

此举是要横向开发地方文献,将散落在民间的文献最大量地收集回来,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进一步整理、研究、开发。例如,山西省图书馆目前已建立了好几个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一方面需要开辟其它有价值的专题数据库,如各类村志、家谱、拓片、碑文等。另一方面要很好地宣传已有特色库的功用,深层次、多渠道开展文献传递、参考咨询、个性化服务等服务内容,使地方文献真正为民所用,体现建设地方文献的价值。

2.1.3 建立联系会议制,定期就资源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此举是要建立和保障信息上下渠道通畅,通过联盟网络、交换资源信息,逐级形成专人负责的资源保障机制。

2.1.4 建立多行业协作制度,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整理和开发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多行业参与、协作。目的是要形成公共馆、高校、科研院所、地方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民间个人等交互联系协作的多层次结构,使共建内容更全面、类别划分更细致。可尝试地方横向协作网模式、专业系统纵向协作网模式、地区间横向协作网模式、纵横交错的网状模式等等。最后达到资源共享工程普及广泛,形成覆盖省、县、乡村服务的网点,进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监狱等服务区,从而使“文化共享工程”向布局合理,惠及全民的方向发展。

2.2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制定收藏重点,真正突出特色

以各地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为阵地,制定相应的中远期规划,以点带面,系统整理开发特色资源。为此,要加大各地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建设的投资力度和投资比例。

搜集重点是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书目式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的数字资源集群。具体讲,挖掘、收集关于“根祖文化”“迁民文化”“尧舜文化”“佛教文化”等方面的地方文献资料,抢救某些随时可能消亡的珍贵的地方文献遗产。

2.3 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网络操作与应用平台

2.3.1 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意义

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是实现资源共建的技术基础,是进行数据信息转换、交换、兼容和不同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随着Interlib系统的启用,山西省在共建共享技术平台建设上走出了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应不断加强设施、设备的技术标准化、数据库技术标准化、地方文献标引与著录的标准化、人员专业技术要求达到一定标准,数据达到联合采购,联机编目,数据传输与检索无有障碍,电子设备达到普及县乡级的目的。总之,为地方文献资源共建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3.2 利用数字化手段,共享地方文献资源的具体措施

共建的目的是为了共享,为了利用。由于目前许多县级馆还没有能力建立大型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各馆可立足实际,在建设和维护数字化检索平台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免费手段和工具,建立全省的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QQ群,移动飞信网,及时在这些平台和网上信息,推送共建的特色资源。如自己的专题内容,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及时宣传有关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法规、政策以及学术机构和保护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工作经验,为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知、共享创造条件。

定期召开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会议,研讨、学习业务知识,培训相关人员;定期搞宣传、办展览、出图册,共享共同建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黄祖祥,愉仲英.地方文献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图书馆,2010(2):77-79.

[3]关于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OL].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