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环境的宏观分析

社会环境的宏观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环境的宏观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环境的宏观分析

社会环境的宏观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煤炭 经济 SWOT分析 同煤集团 可持续发展

一、行业定义及特征

1.定义。政府对煤炭行业的定义是:“主要从事煤田地质勘测、基本建设、生产、设备制造、采购销售以及其他与煤炭相关的科研、教育、检测鉴定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

2.特征。该行业的主要特征为:主要以一些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重点建设大型煤炭基地,通过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建设煤炭过剩产能企业创业载体。

3.分类。按行业生命周期分类:它属于成熟阶段。按经济周期的反应分类:属于周期性特征较为强烈的行业。按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法:煤炭行业属于第二产业。

二、宏观分析

1.指标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显示,2015-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万亿元,增长6%,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但是煤炭行业的发展并不景气。以下是2010--2015年间,原煤的生产总量以及比上年增长的比率。

近年各项工业指标的下降,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基础能源,受到的冲击十分明显,煤炭消费占能源总消费的比重下降到了64%左右。由此可见,GDP增长是支撑煤炭需求量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

(2)就业率。由于化解产能过剩将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据中国财经报报道指出,对兼并重组后新企业吸纳分流人员达到30%以上的,以及其他企业吸收化解产能企业分流失业人员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从就业专项资金中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

(3)煤炭消费量。2015-2016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4%,2015年1-5月据统计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分别为1.51亿吨、0.55亿吨、0.49亿吨、0.22亿吨,同比增幅分别为-2.9%、-2.7%、-9.8%、8.2%,全国累计商品煤消费量15.58亿吨。

(4)煤炭库存量。截至2015年7月,煤炭企业库存量为1.07吨,同比增加534万吨,增长5.25%,比年初增加2043万吨,全国主要煤炭发运港口的煤炭库存量为3735万吨,同比减少692万吨,下降15.6%。

2.趋势分析。

(1)煤炭行业领先指标。火电增速是动力煤价格变化的领先指标,领先时滞也在1-2个月之间,

(2)煤炭行业同步指标。例如在指标分析中提到的GDP、煤炭消费量和基础建设投资增速等等。

(3)煤炭行业滞后指标。包括煤炭板块指数以及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煤炭板块指数在2016年5月下跌10.7%,而2011到2014年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由26%快速回落至-10%。2015年1月至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16.5%,创历史新低。

(4)经济周期性特征。宏观经济景气是支撑煤炭行业高景气的基础,煤炭消费受宏观经济调整的影响较大。

3.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由于国际油价及大宗商品下降及总需求继续回落使得中国经济在未来几个月有陷入通缩的风险,但上半年经济下调也意味着政策继续宽松将显得非常有必要。货币政策的宽松会继续刺激需求的恢复。

(2)财政政策。由于煤炭是典型的下游需求推动能源行业,因此在铁路大力建设,以及随着铁路的大力建设,对煤炭下游行业钢铁、水泥行业的发展将有着直接的刺激作用,将在总体上增加对煤炭的需求与消费。因此,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煤炭的需求与有效供给两方面都将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为了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女政策,拟对煤矿收取“资源占用费”,遏制煤矿“透支”,这将其也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公司分析。

1.企业简介: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SH:601001)是传统能源行业,在早期的煤炭生产和技术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如今其整体盈利水平每况愈下,前景堪忧,亟待寻找突破口走出行业困境。

2. PEST分析

(1)政策环境。我国能源改革将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将进行去产能,兼并重组,有待建立优质大型煤炭集团,电力行业仍将成为用电大户,政府采取措施安置退休人员并推动技术变革。

(2)经济环境。受清洁能源等替代品的威胁,同煤集团近年的盈利水平较差,而且整体经济环境并不景气。

(3)社会环境。效益不稳定导致的员工收入水平较低,对于一些被迫停产的行业,如何安置失业矿工也是一大难题。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4)技术环境。煤矿瓦斯治理有较为明显的改进,通风区采用进口设备,加强监控,但是对煤质的改进仍需提高

3.SWOT分析

(1)优势。同煤集团采煤历史悠久,所以在人才队伍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体系,而且煤储较多。

(2)劣势。融资渠道不畅,缺乏高新技术人才,集团税负也较为严重,而且物流环节在近几年表现出一定的问题。

(3)机遇。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同煤集团成功兼并重组等多家小煤矿,

(4)威胁。一些新能源的替代威胁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动对同煤集团的发展很不利。

社会环境的宏观分析范文第2篇

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统计数据,上报交通厅只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而不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很可惜。路政统计工作仅仅抓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是不够的,运用数理统计的知识,分析数据、比较数据,找出每年公路规费征收增减的规律性、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倾向性、公路毁损里程的变化性等等……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研究,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路政事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与认识上的偏差

(一)统计工作是数字的罗列

人们普遍认为,统计工作只要简单地理解统计报表中的一些标、口径、概念就可以了;数据的整理过程就是将收集的报表数据叠加;数据审核就是对表内的平衡关系进行审核,做到上下、左右平衡。因此,从收集、整理、审核、汇总报表工作,只要加减就足够了,连乘除开方都用不上。到了统计分析阶段,就是百分比的传统统计分析,根本难以发挥统计数据的预测功能。这些对统计工作的模糊认识,忽视了统计可以从微观、宏观方面指导路政管理工作。

(二)统计工作的人为误差

统计部门运用特有的指标及指标体系,通过对系列数据的比较、分析、研究反映路政管理工作的状况。统计员在填制报表时,由于种种误差造成统计数据失真,最常见的统计误差有两类:

1、整理误差。就是指数据的录入、汇总和制表输出中的差错。路政业务部门每天产生大量的规费征收、罚没票据,财务、征管、路产路权维护、等数据,统计员的马虎、粗心都会造成数据不实。路政部门垂直管理的弊端,基层业务部门相互交流统计数据渠道不畅,主管部门垄断了统计信息的使用权,瞒报、错报、虚报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统计资料共享机制不健全。

2、领导干预误差。数字是统计的“灵魂”,对于领导的政绩最具说服力。领导用行政手段干预汇总数据的现象,就是统计工作中常见的“官出数字”、“数字官出”。某些统计员法制观念弱,为了迎合领导的政绩,将有利于仕途发展的统计数字上报,这些都是造成“领导干预误差”的因素。

二、严密的统计结果是科学分析的基础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统计理论基础上的统计分析是统计特有的专业性、科学性决定的,只有做好统计分析才能提高统计工作的地位。改变“报表型”的统计管理模式,让统计工作在路政管理的整个过程发挥监督职能。领导对数据质量的实效性越来越高,统计员应利用多年积累的统计数据,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原理为领导预测公路规费征收、超限超载运输控制率等,提供决策方案。将日常的统计报表上升为数理统计分析,预测趋势、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使统计分析在管理中起到应有的前瞻功能。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两点设想

(一)统计档案信息化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历史原始记录,是衡量行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统计电子台帐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推动了统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步伐,建立健全一整套统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细化档案的分类、组卷、编目、排序、移交等操作规程,并对纸介质、磁盘、光盘、存储芯片等存储的统计数据进行安全、有效的保管,使统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管理模式信息化

现代化的统计信息管理模式首先制定宏观分析计划,通过基层收集信息,中层汇总信息,高层分析信息,形成统计组织网络。它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报送方式的变化:基层采集的数据信息以网络传输;二是报表载体的变化:改变纸介纸传递速度慢、信息横、纵向交流滞缓,信息难以共享的弊端,建立信息数据库中心,完善数据与互联网络的标准接口技术,实现业务数据实时交换与共享;三是计算方式的转变:计算机信息化统计软件,使统计人员在下载、采集、整理、转换数据、分析建模、形成统计报告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交通路政统计工作全过程,加快行政管理科学化的步伐,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四、建设一支讲科学、懂业务的统计队伍

(一)提高路政部门统计人员的素质

统计人员是提供统计信息最基础和最原始数据的源泉,定期进行统计岗位技能培训、业务培训,从根本上解决统计工作中频发的问题。精通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手段处理传递信息,加快路政统计工作信息化的步伐,是我们每一位统计人努力的方向。

(二)领导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由于基层一些领导认为统计工作可有可无,导致统计报表不认真、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单靠行政命令很难取得准确的统计数据。领导应高度尊重统计事业,认识统计事业,关心统计事业。

(三)加强法治建设,强化统计执法

统计人员应学好《统计法》、宣传《统计法》、贯彻《统计法》,为交通路政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下,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维护统计部门的权威性,捍卫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重塑统计诚信。

社会环境的宏观分析范文第3篇

教师在职培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战略方针,要求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因此,从国家到省市,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轰轰烈烈地展开。而这些培训是否能够真的提高教师素质,能否真正加强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已有研究均表明,按教师培训需求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对幼儿教师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是在实施具体的幼儿教师培训之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已有不少的研究者对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做了相关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往往将对培训需求的认识局限于主观层面上――将教师对于培训的主观愿望等同于一次培训或者所有培训的需求,对于教师培训需求的这种界定,势必会影响到教师培训效果的达成。

二、组织-任务-人员经典模式

赵德成和梁永正在他们的《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一书中对于组织-任务-人员经典培训需求分析模式做出了比较详尽的阐释,并将这种模式引入到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实践当中。

组织-任务-人员经典培训需求分析模式包括三个层面的需求分析:组织-任务-人员。组织分析通过对组织发展战略、资源与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确定是否需要采用培训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任务分析侧重于描述某一工作岗位的性质,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及任职条件,以明确培训的内容;人员分析从员工的实际状况出发,考察员工的知识结构、技能、能力、态度以及工作绩效,以确定在组织中哪些员工应该接受培训以及接受何种培训。这种分析模式整合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可以有效识别组织及员工的培训需求,发现一个组织在特定发展战略条件下是否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对哪些员工进行培训以及进行怎样的培训,将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整合起来,可以使培训方案更加完善,更能取得预期实效。

三、基于组织-任务-人员经典模式的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本文采用组织-任务-人员经典分析模式,提出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框架和思路,以强调教师培训项目中宏观与微观层面需求的结合,从而提高幼儿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组织分析层次

以下从国家组织和幼儿园学校组织这两个方面来对幼儿教师培训需求进行组织层次的分析。

1.国家层面的组织分析。

(1)现阶段我国幼儿师资水平分析。

在对国家层面进行组织分析时,分析者应该对现阶段我国幼儿教师整体师资水平进行分析,这是国家层面进行幼儿师资培训定位的起点与基础。

(2)现阶段我国幼儿教师培训的发展战略分析。

分析国家对于幼儿教师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要求也是重要的一环,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阶段我国幼儿教师培训的类型、数量、内容及所需要的资源。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地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幼儿教师培训的战略目标――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

(3)现阶段我国幼儿教师培训资源分析。

同时,政府层面提供的资源和支持程度也是分析者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可利用的资源数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数量与质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培训者需要对各种培训需求进行排序,有限满足重要迫切的培训需求,使培训效益最大化。

2.幼儿园层面的组织分析。

对幼儿园进行学校层面的组织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幼儿园的环境特征、幼儿园培训资源以及幼儿园培训氛围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幼儿园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以确定教师培训中的用力方向。

(1)幼儿园发展目标分析。

明确幼儿园发展目标对于幼儿教师培训的规划和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所幼儿园的教师便是这所幼儿园的灵魂,因此,教师的成长是与幼儿园的发展相互依存的,培训者必须在明确幼儿园园所发展的基础上去规划和设计教师培训的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教师的成长和园所的成长有机结合起来。

(2)幼儿园环境特征分析。

幼儿园这一组织是存在于各种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之中的,外在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幼儿园组织变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将幼儿园作为组织层面对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组织层次进行分析时,必须考虑到幼儿园所处的外界环境这一因素。

(3)幼儿园培训资源分析。

幼儿园培训资源主要是包括培训经费、培训时间、培训人力资源以及培训设施设备等。首先,培训经费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园内能够参加培训的教师的人数、频次以及参加培训的质量;其次,幼儿园人力资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园内教师参加培训的人数以及频次。如果园内教师资源短缺,教师供给明显不足,那么能够在任课期间参加教师培训的教师人数以及频次就会大大降低。

(4)幼儿园培训氛围分析。

培训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培训工作的质量。在幼儿园组织内,园长对于培训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培训的实效,园长对于培训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着教师。因此,如果园长对培训抱有积极的态度,那么教师个体培训需求就更容易与幼儿园组织需求变得一致起来。

(二)任务分析层次

任务分析指的是一种系统地搜集职务或职务系列的相关资料,以决定员工需要什么培训来提高职务效率的方法。

在对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做任务层次的分析时,应该从幼儿教师职业特征入手,考察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在专业知识、能力以及专业意识等方面的要求。如在对“幼儿园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培训项目做任务层次的需求分析时,培训者应该准确分析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课程”领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具体的要求,如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了解程度,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乃至评价的能力等等。

(三)人员分析层次

人员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教师个人的培训需求。为了准确地识别教师个人的培训需求,需要对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因此,培训者在对幼儿教师个体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时应该将个体主观需求与客观需求结合起来。

1.个体绩效评估。

对幼儿教师的绩效进行考核,找出当前表现与绩效标准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师培训需求的产生点,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及培训的内容。除此之外,培训者还需要分析教师绩效差距产生的原因,因为实际上有些差距产生的原因并不是知识、技能或能力的欠缺,是培训所不能解决的。

2.教师自我报告。

虽然完全地将教师的自我报告等同于培训需求失之主观,但对于一个完整人员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来说,教师的自我报告却是必不可少的。在找到个体客观需求的基础上,寻求个体主观层面的、个性化的需求是丰富和深化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培训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跟踪观察、参与幼儿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式去调查和了解幼儿教师对于培训的主观需求,主要包括对于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安排、经费、培训者等方面的需求。

值此学前教育大发展的时机,幼儿师资的培训者需要从组织、任务和人员等多个层面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将组织与个体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培训效果评估奠定好基础,促进组织的发展,迎接在幼儿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瑾.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及培训成效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2

[2]赵德成,梁永正.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余新.学校组织发展: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基点.中小学管理,2012(3)

[4]诺伊著,徐芳译.雇员培训与开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陈知君.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需求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9

[6]杨婧超.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2

社会环境的宏观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定期维修;状态;数据;可靠性

随着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设备性能与质量也不断提高。电气设备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其地位也在逐渐提高,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尽管电气设备性能与质量不断提高,但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对电气设备检修管理工作一丝一毫也不能放松。电气设备检修管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搞好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是保证供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不仅仅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企业自身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思维,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尊重实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敢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一个企业如果想在不断加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出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紧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想使得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就必须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维修。

1 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最为主要

目前的设备检修体制,主要采用计划检修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为适应电力部门向市场化现代企业模式的转变,消化和移植一种新的检修策略,即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所谓状态检修就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健康状况而执行检修一种检修方式。

检修体制的演变。检修体制的演变经过了2个阶段:事后检修和预防性检修。事后检修也称故障检修,是最早的检修方式,这种检修方式以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为依据,在设备发生故障且无法继续运行的时候才进行检修。采用这种检修方式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检修费用,不仅检修不足而且会严重的威胁到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到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开始推行预防性检修。预防性检修经过多年的发展,根据检修的技术条件、目标的不同而出现了定期检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状态检修、故障查找、使用至损害再修等7种检修方式;其中以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这两种检修方式最为主要。

2 定期检修与状态检修的利与弊

定期检修也称计划检修,这种检修方式以时间为依据,预先设定检修工作内容与周期。我国电力工业的定期检修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入。直到80年代定期检修仍是主流的检修制度。定期检修主要是根据设备的运行周期,编制设备的大修与小修计划,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到期必修,修必修好”。当设备到达维修的时间周期时,不论设备是否有缺陷和问题,都要停下来进行维修。定期检修在保证重大电气设备正常工作中确实起到了直接防止和延迟故障的作用,但实践证明,在当代电网情况下,定期维修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两大缺点:维修过剩与维修不足,维修过剩会导致浪费,降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设备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等。维修过剩势必增加工作人员误操作、继电保护与开关设备误动作的或然率,以致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事故。至于维修不足显然恶果相同。

状态检修。状态检修也称为预知性检修,这种检修方式是在定期检修和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维修制度;其利用在线或离线监测技术,以电气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高科技状态监测手段,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故障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确定设备是否存在缺陷与问题,据此判断各种电气设备最佳检修时机,是否需要退出运行进行必要的维修。状态维修的特点是“该修必修,修必修好”。状态检修是当前耗费最低、技术最先进的检修方式,它作为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全性能、优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

设备状态检修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提高。状态管理不仅仅减轻了原手工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状态信息,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最大限度地把握设备的状态,依此制定合理的检修维护策略。

在实现设备状态检修之后,可以通过适时的维修来避免重要设备故障,同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维修作业,依此在有限维修经费中寻求优化分配使用。特别是在做到能对设备的寿命进行正确估计后,就可以更有效地储存和安排设备备件,这可节省大量的备品经费。

通过设备的状态分析,对于预防类似事故、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监督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国内外开展状态检修的现状分析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定期检修制度已经渐渐不适应现代企业的运作需求,也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近几年状态检修在国内逐渐被提上日常议程。在国外,已经形成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策略。国外的设备状态检修发展较早。七十年代末,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就对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进行研究和应用,目前已向RCM发展。日本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对电力设备实施以状态分析和在线检测为基础的状态检修。而欧洲大多数国家也正在进行检修体制的改革,方向也是状态检修。到目前为止,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设备管理、事故分析和预警系统在美、加等国已普遍应用,且已发展了几个版本。这些软件系统应用,将状态管理、事故预警和事故处理进行有机的集成,大大改善了其设备监督管理环境,提高了监督管理水平。

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设计的变电站的一体化系统是采用低成本传感器和先进的诊断方法来监测变电站设备的健康状况和性能。这些工具设计为独立发挥作用,但若综合化,它们可在改善系统可靠性的同时明显降低变电站监测的成本。EPRI一体化系统的方案以实施RCM开始,RCM是在状态分析的基础上,以设备重要性和性能数据为依据对监测和检修任务优化排序的方法。因此状态检修是实行RCM的前提。

我国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方面的工作开展虽然起步较晚,有的甚至还没有建立状态管理的概念,但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有了许多成果,作为设备状态检修的必要条件的电力设备在线或离线的监测装置已经是种类繁多。如:清华大学自1985年开始研究的电力设备放电在线监测系统,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电力系统的不断改革,我国的电气设备状态管理和状态检修得到一些发展,相应地出现了一些管理软件和检修系统。

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促进了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力系统向大容量、超高压和跨区域方向发展。然而,随着系统容量的增大和电力网规模的扩大,电力设备故障给人们的生产和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系统的稳定经济运行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保证系统的经济性和稳定性的一个强有力措施就是在提高电力设备使用率的同时保障其正常运行。

4 实现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步骤

设备状态检修从整体上来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部分是设备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类,从宏观初步把握设备的总体情况。通过宏观分析,对一些共性的设备质量问题相应的预防性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微观主要是对作为个体的具体设备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劣化程度。另一部分是建立起相应的管理软件和检修系统,对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通过电脑强大的分析与计算能力对所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从根本上把握整个电网以及单个设备的运行情况和优劣程度。最终实现状态检修。

社会环境的宏观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109 — 0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状况不仅直接决定着他们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种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和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统领全局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开展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大讨论,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关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只有弄清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的问题,才能知道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目前,学界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和相关提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

1.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界定,很多学者都是从一般意义上的学理解释,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群体所有价值观念中本质的、具有决定作用的价值内核。总的来看,学者们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界定可以说是见仁见智。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又体现大学生群体特征的核心价值观,进而有效引领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其内容为“信念为魂、品学为本、创新为要、家国为基”。 其中,“信念为魂”是当代大学生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品学为本”是当代大学生立志成才的主要任务,“创新为要”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实践的时代主题,“家国为基”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保证。〔1〕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将经历一个从大学生普遍认同到生成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主导价值观,进而儒化为大学生普遍践行的主流价值观。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练为“国家至上,诚信为本;科学理性,追求卓越;自律修身,宽容开放”24个字。这种表述高度概括了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价值追求和终极价值目标,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承接。〔2〕

有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从社会的要求、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以及现实中的问题等三个维度进行探讨。其中,社会的要求是导向,大学生是主体,现实中的问题是事缘。〔3〕也有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爱国、理想、责任、创新”。其中爱国是精髓,理想是主题,责任是要求,创新是核心。〔4〕

2.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特征

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特征作了阐述。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的价值观从整体上看积极、健康、向上,重视自我实现和人际家庭的和谐,表现出对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以及人情和个人幸福的关注。其特征有:第一,大学生价值评价逐渐向个体化偏移;第二,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发展;第三,大学生价值观选择趋向实用性;第四,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5〕

有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大学生的主流发展方向一直坚持“爱国”和“成才”这一主线。他们拥护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价值目标短期化,价值实现功利化,价值追求个体化与价值实现自我化等方面。〔6〕

有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已经迈入了“90 后”占主体的阶段。“90 后”群体的成长环境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独生子女多,群居生活少;网络依赖多,现实接触少;接受赞扬多,得到批评少。在“90 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中,既有价值观与外部社会现实现状的冲突,也有价值观体系内部互相背离的矛盾。具体说来,表现为: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定位缺失;价值观评价方面模糊;价值观实现方面扭曲无序。〔7〕

二、关于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研究

目前,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现实针对性和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有学者认为,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繁荣和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现实需要。其必要性有:(1)培养合格大学生需要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2) 当代大学生主观上需要积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3)外来文化的大量输入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和导向;(4)建设高校校园文化需要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8〕

有学者认为,纵观人类历史,每当变革来临时,思想观念上的革命、核心价值观的重构总是成为社会革命的有力支撑。近代中国的历史充分证明了核心价值观的力量。“”“”””的失败,其本质原因在于国人核心价值观的落后。“”的成功在于它所倡导的民主科学的新型价值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是随着社会思潮、社会热点的变化而变化的,他们没有核心价值观,或者说正在形成中,这时正需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9〕

三、关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路径研究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路径是关于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必然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方法论的定位和路径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发展方向,在已有相关的文献中,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多。

1.关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论

其一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思想。大多数学者认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也有学者认为,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其二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论原则。主要观点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和体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10〕应坚持政治性、民族性、崇高性、时代性;〔11〕应以“实践性”为基础、以“生活化”为基调、以“规律性”为基点、以“科学性”为基石。〔12〕

其三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辨证方法。有学者提出,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三个方面的统一:即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13〕有学者认为,重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做到“五个结合”,即突出主导价值观与尊重差异相结合;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理性接受教育与情感认同教育相结合;优化教育环境与整合教育资源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14〕

2.关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研究,研究的成果很多,大多数学者从整体上做了宏观分析。例如,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为:以作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核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主旋律;以 “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关键。〔15〕

也有一些研究者侧重于分析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某一具体路径措施。创新是增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它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创新。有些学者非常重视教育机制的创新,指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进行认同机制、动力机制、联动机制、体验机制、参与机制、情感机制的构建,努力推进价值观教育实践的全面创新。〔16〕此外,也有学者提出利用社团、红色文化等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采取多种形式,汇聚多种渠道,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问题

综上所述,是当前理论界关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涉及其它一些问题,如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等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有些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扩展研究视野,拓宽研究领域。学术界关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界定中,大多忽视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别,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界定没有体现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个性特征。关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到目前为止,开展研究较多的学科只有哲学与社会学,要跳出现有研究视野,综合运用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其它学科来深化研究,发挥学科优势,以期获得更丰富的研究成果。

第二,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主要是宏观上的理论研究,微观上的实证研究较少。虽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但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出现偏离和缺失。在当前,高校要深入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青年大学生要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研究就要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培育出大学生主动接受和自觉践行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参 考 文 献〕

〔1〕〔13〕韩丽颖,杨晓慧.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J〕.思想政治研究,2012,(11).

〔2〕〔12〕于俊如,许岩.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J〕.思想理论教育,2012,(06).

〔3〕孙丹薇.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凝练的三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2,(06).

〔4〕〔9〕黄莹莹.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教育与现代化,2009,(02).

〔5〕孙体楠.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状况与教育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9,(02).

〔6〕史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

〔7〕〔8〕吉喆,谢春虎,钟京凤.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07).

〔10〕冯刚. 关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5).

〔11〕 胡德超,刘达禹. 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问题〔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09).

〔14〕 矫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刍议〔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