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队伍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发展现状
由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处在起步摸索阶段,因此如何正确认识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现状以及如何合理定位,对充分发挥科研在高职院校中的助推器作用、充分发挥学科、人才、技术和科研成果优势,确保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学校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目标不明确;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乏力
2.科研队伍主体的知识层次偏低
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是高等专科学校转型或是从中专升格而来,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科研队伍中缺乏领军人物,科研能力和水平与本科高校教师相比显得“先天不足”。
3.科研意识不强
多数高职院校教师认为自己只要把书教好,科研工作并不重要。70%以上的老师都以教学任务重,无暇搞科研为借口,怕耗时、怕耗力,缺乏实践的勇气和信心。
4.科研方向分散,优势学科少,水平层次较低
有关数据显示,60%以上高职院校教师缺乏文献检索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科研论文大都停留在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上,很少有创新性研究成果,对专业领域的研究更少。近80%的老师从未参与过课题研究,90%以上没有主持过市级以上的科研(教研)课题,一些专业学术期刊高职院校教师的量不足10%,被EI、SCI收录的文章则更少。
二、我院在科研队伍建设上的特色及取得成效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85人,院内教授70余人,副高职称教师260余人,开设30余个高职专业,在校学生近万人。学院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走出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新路子。先后获得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院、全国职教先进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文明高校、永州市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
1.特色一:思路先进,定位准确,科研教学双丰收
学院升格初期,即确定了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三位一体的办学指导思想。邀请有经验的科研专家讲座或定期培训;投放一定资金支持已有科研项目,给予科学的指导和讲评,让科研人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理论水平等。科研催生了广大教师钻研技术的动力,创造了“想干的就有机会、能干的就有舞台、干好的就有地位”的事业发展氛围,确保了专业建设和学院定位的正确方向。这就为我院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首次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找到了注解。
2.特色二: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注重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院注重强化课题的过程管理,邀请校内外专家参与科研课题的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等各个环节,对科研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2007年,全院教师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教改课题9项,市级48项,院级立项课题60余项;公开260余篇,出版专著和主、参编教材22部;获省(部)级奖励的教学科研成果4项。
为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促进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学院成功承办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与实践》研究成果暨学术研讨会,全省近60家高职高专院校及部分本科院校的领导、专家和代表120多人参加。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2007年,学院被评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先进单位。
三、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科研意识,采取政策激励机制
首先,学院领导要强化科研意识,把科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并将其列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中,从制度上保证科研工作的地位;其次,教师及科研管理者应强化科研意识,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应实行教师年度科研业绩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与收入、待遇挂钩,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质优价;申报基金项目时向青年教师倾斜,使他们有机会进入学科前沿。如,降低主持人的年龄限制和职称限制,在院级项目上给予一定额度的启动资金,优先进入研究基地或使用教学、科研设备,帮助他们成长为科研骨干。
2.明确科研定位,大力推进高校科技创新
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其科研定位也应以突出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为主,使培养出的学生应能面向社会实践第一线,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应注重与企业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为生产服务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构建一个全方位、多模式、规模化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发展模式。
3.加强科研管理与服务
科研秘书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及时了解国家科研政策方向,在主管院长领导下做好学院的科研规划、学科发展、学术交流、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管理服务等日常科研管理工作,根据学院科研总体规划,组织论证团队发展方向。负责组织协调国家各部委、省市及学校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信息的及申报材料的汇总、登记、审核、报送,以及项目批准情况传达、到位项目登记,项目进展情况、结题材料的组织与报送等工作。负责学院学术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组织学院学术交流活动,负责学术年会、规划论证、成果鉴定、专题研讨、专家报告等活动组织和接待工作。
协助主管院长负责学院科研工作的制度建设,建立并完善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鉴定与评奖等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实现科研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工作效率。协助主管院长做好学科发展规划、学术组织创建和研究方向凝练,逐级申报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通过分层建设,实现重点突破。协助主管院长负责学院科研平台建设,做好各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工程)中心、研究基地(院、所)的论证、申报、建设、验收等工作。协助主管院长负责学院应用研究及横向课题的信息收集登记、合同存档及对外联系和管理。全面、准确把握学院的科研工作情况,能够及时提供学院需要的科研统计信息。
科研秘书作为连接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科研人员的重要纽带,其工作职责具有专业性强、内容繁杂、保密性和重复性等特点,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辅助、组织和协调、服务等作用。
2科研秘书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校在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方面的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专用于科研秘书的管理制度严重缺乏,包括聘用条件、绩效考核、权益保障、职称评定、发展前景等,无法对科研秘书进行有效的管理。
2.2缺乏专职岗位,队伍不稳定
大部分高校在二级学院均未设立专职科研秘书岗位,一般由科研人员、科研辅助人员或学院其他秘书兼任。由于科研秘书工作内容繁杂,且专业性强,对于身兼数职的科研秘书来说,即使有心做好,往往也是有心无力,势必造成科研工作管理的不到位,自我成就感的缺失;由于缺乏专门针对科研秘书的考核制度和体系,导致科研秘书缺乏工作热情,对自己的前途担忧。这些问题必然导致科研秘书另谋出路,导致科研秘书队伍不稳定。
2.3科研秘书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科研秘书对科研相关的政策文件和制度不熟悉,如在项目申报中,项目主持人的年龄、职称是否符合要求,项目成员的搭配是否合理,经费预算是否符合国家管理规定等不熟悉;科研秘书用来进行科研管理方面的学习、深造的时间和精力较少,部分科研秘书的专业知识基础、管理能力、组织协调、人际交往能力、文字和信息处理能力均有待提高。
2.4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学习
新上岗的科研秘书对工作职责、管理方法不够了解,专业的科研管理知识和技能不足,缺乏专门、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即使长期从事科研秘书工作,也仅是以经验型管理为主,遇到超出经验范围外的事件,则难以处理,从而严重降低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
2.5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效率不高
部分科研秘书不能从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年度总结交流到项目的结题验收、成果申报等一系列工作中,起到的只是传话的作用,科研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不高。
3加强科研秘书队伍建设的建设与培养
3.1健全管理制度,营造“创新、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
(1)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高校应充分了解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的工作现状,包括科研秘书的作用发挥、职称评定、权益保障、发展前景等,逐步健全科研管理制度。以制度为依据和保障,逐步理顺管理方法,不断完善激励竟争机制,为科研秘书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完善教育培训与培养机制,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高校在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科研管理人才的培养。高校要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与培养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对科研秘书开展有计划和系统性的培训,使科研秘书逐渐适应岗位的新要求。 如聘请有科研管理经验的校内外专家作报告;定期组织以交流科研管理经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为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加强校际互访活动,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交流先进的科研管理经验。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来提高科研秘书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设立专职岗位,实现科研秘书工作的专职化与专业化。目前,很多高校的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由科研人员、科研辅助人员或其他秘书兼任,工作中需要从事大量的各种繁琐的杂务,从而导致无法专心从事科研管理工作,而科研秘书工作效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学院的科研管理水平。因此,设立专职的科研秘书岗位,使其专心搞好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实现工作的专职化与专业化,充分发挥科研管理效能,进一步提高学院科技创新能力与服务社会水平,促进科研水平的稳步提高。
(4)优化考核机制,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激励竟争机制,优化考核机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科研秘书进行奖励或委以重任;构建长效的管理机制,努力为学校科研秘书构建宽松、高效、便捷的科研活动环境,从而打造一支思想稳定、素质高、能力强的科研管理队伍。
3.2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科研秘书的综合素质
科研秘书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以外,还要不断学习各类知识,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自觉遵守职业纪律,以道德为基础、以职责为根本,严格做好科研管理的保密工作;不以经费多少、项目大小来区别对待各类项目和科研人员;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理念,通过爱岗敬业来提升自己的事业心、工作水平和思想境界。
(2)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业务技能。科研秘书在科研管理时主要是做好学院科研人员的服务工作,由于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科研秘书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技能,才能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
(3)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的管理能力。科研秘书在与各级各类部门的联系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科研秘书需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将各部门、各环节协调好,才能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科研秘书只有具备一定的综合管理能力,才能抓住重点、要点开展工作,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4)良好的服务意识和高超的服务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高超的服务能力,才能进一步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科研秘书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另一方面,科研秘书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把“创新、务实、高效”的服务贯穿于科研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关键词:二级管理 高等学校 科研秘书队伍建设现状 对策
一、二级管理中科研秘书的重要性及意义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科研管理体系大多实行二级管理制度: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制定科研管理相关的各类文件、制度,下达国家、省等上级单位的相关文件与通知,汇总下属学院的科研工作情况等;而二级学院则负责各自学院的具体科研管理工作,与科研人员联系和沟通,汇总各自学院的信息并上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
在二级学院中,科研秘书作为各自学院的具体科研管理人员,是整个科研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中间环节,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沟通桥梁作用。科研秘书的工作是学院科研发展的强力后盾,是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二、科研秘书的主要工作
科研管理工作包括项目申报、成果申报、绩效评价、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学术交流等,内容复杂繁多。
一方面,科研秘书是学院内所有科研人员的秘书,负责向本学院科研人员传达上级的政策、通告等,例如项目申请通告、项目立项通知、结题验收通知等;积极动员、组织指导科研人员申报各级各类项目和奖励;汇总本学院科研人员申报的科研项目材料、科研成果材料等;督促学院内的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科研秘书的工作在于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学校科研项目的实际执行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管理条件。
另一方面,科研秘书是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秘书,直接向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辅助其开展科研管理工作。接收上级的通知公告,为其提供必需的信息和资源,将本学院的材料汇总后上报至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协助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将科研人员遇到的障碍和难点等具体问题反馈给学校科研管理部门。
三、科研秘书队伍存在的问题
1.科研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管理制度中对科研秘书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和工作权职界定不明晰。科研秘书存在并不完全明确其本职工作范畴的情况。尤其是一些科研秘书流动性较大的学院,管理人员的更替过于频繁,新上任的科研秘书往往对管理工作程序并不熟悉,出现纰漏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
上级科研管理部门与科研秘书之间的管理权限之间存在交叉和空档。以项目申报为例,科研秘书一般不直接接触科研项目的立项和评审部门,往往只是根据其个人的理解实行。由于在审核过程中个人的出发点和审视角度不同,各个学院的科研秘书递送至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材料有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疏漏,包括信息不健全、格式不规范、形式有偏差等,使得科研秘书无法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直接联系上级立项或评审部门的管理机构,虽然能够充分把握各类项目申报时所需注意的事项以及各类信息资源,但在汇总所有项目时,往往因为项目数量多、申报时间紧,缺乏足够的人员和精力对所有项目进行足够细致的审核。可见,在管理过程中尽管有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秘书这两层的审核部门,两者看似管理权限有交叉,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管理空档,没有充分发挥二级管理的优势。
2.科研秘书自身素质问题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部分科研秘书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既是管理人员,本身又是一线的科研人员,同时又承担着教学任务。迫于科研和教学的压力,他们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其中,对科研管理文件的精神领悟不够透彻,管理知识不扎实,管理工作业务不熟悉,开展管理工作时往往力不从心,疲于应付,潦草应对。
从主观的角度来看,部分科研秘书缺乏对管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忽视了其管理工作在科研管理链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科研秘书的工作性质类似于“传送带”――简单地收集材料后递交,而没有意识到其作为链接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的沟通枢纽,既比科研管理部门人员更熟悉科研人员的科研情况,能够在审核申报项目的真实性、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到科研管理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又比科研人员更熟悉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规定,能够在完善项目申请材料、提供必要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加强科研秘书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1.科研秘书应具备的素质
政策理解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科研秘书应密切关注上级管理部门的政策和通知,接到任务指示后,能够仔细研读分析,深刻理解把握,吃透文件精神,掌握重点,关注细节,并及时向科研人员传达各类信息。同时,应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各类项目,并加强与项目负责人的联系沟通,跟踪从项目申报、立项、实施到结题、报奖的整个过程,总结项目负责人遇到的共性问题,并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反映。
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科研秘书的工作内容较为琐碎,所做的工作大多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因此科研秘书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要意识到科研秘书本身是服务性的岗位,应时刻以学院的整体利益为重,切实摆正自身的位置,认真负责,以饱满的工作积极性和高效的工作机制一丝不苟地开展工作,尽可能地帮助科研人员申报项目和顺利完成项目。由于科研项目的申报往往附带时间限制,科研秘书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必要时还需加班加点,切不能以自身事务繁忙为借口,推脱或延误应完成的工作,而应秉持“舍小我为大我”的理念和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将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组织协调能力。科研秘书作为上级管理部门与科研人员的沟通桥梁,必须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沟通技巧。科研秘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常规工作涉及到多方联络:除了向科研管理部门上报科研项目之外,还需要与财务处联系加强项目经费管理,与宣传部联系开展各类宣讲会、研讨会、验收会等学术交流活动等。科研秘书须协助各部门制定完善工作计划,安排落实工作任务,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科研人员营造有利的科研环境。
2.科研秘书队伍的建设
科研管理制度的完善。由科研管理部门牵头,学校应出台二级科研管理制度的相关文件,规定科研管理的操作流程,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尤其是科研秘书在科研管理链中的角色定位,阐明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范畴,强调科研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实施评价体系,并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工作。文件内容还应包含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对违反文件精神的管理人员执行相应惩罚措施的条款,以及对在管理工作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表彰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合理的实行赏罚分明,能够有效打击得过且过、消极工作的部分科研秘书,同时能够激发优秀的科研秘书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鼓励科研秘书之间互相学习和探讨交流经验,营造竞争又合作的工作氛围,为构建一支热衷管理工作、具备高效管理能力的科研管理队伍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加强科研秘书与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对科研秘书进行集中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不同的部门开展政策宣讲会、经验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专家介绍管理方法等,组织科研秘书和科研人员参与,将科研秘书的工作理念渗透到每个科研人员中,保证科研管理队伍的后备力量也同样具备一定的对管理工作的认识。同时,科研管理部门作为上级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与科研秘书沟通,重视其对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将部分权力下放给科研秘书,使其真正参与到科研管理的决策中,能够增强科研秘书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其自我价值实现感。
设立岗位的专人任职机制。兼职科研秘书的频繁更换,不利于学校科研的长远发展。学院的科研秘书应由稳定的全职人员担任,其本职工作便是科研项目的管理,既不涉及实际的课题项目研究,也不需要开展针对学生的教学任务。而针对一些科研人员人数较少、科研方向较单一的学院,可以采取几个学院共有一名专职科研秘书的方式,实施统一管理。只有将科研秘书从科研、教学等其他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一心一意展开科研服务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达到建设完善科研管理队伍的目的。
*基金资助: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2013SY13)
参考文献:
[1]陈曦.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工作对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2,31(13):228.
[2]蓝蔚青,孙晓红,曹剑敏.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管理方法工作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4):236-237.
[3]郝梅.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中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120-121.
[4]郭婷.浅析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应具备的业务素质[J]学理论,2012(9):126-127.
[5]管颖超,陈兰,徐时彬.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4):568-571.
[6]王冰.从科研管理专业化角度浅议高校科研秘书队伍建设[J]学园,2012(14):42-43.
[7]王艳艳.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05):47-48.
作者简介:
李婧娴(1988-),女,汉族,浙江温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
通讯作者:
会场上,有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金土。这位年过七旬的职教界前辈,至今仍活跃在这个他十分热爱并为之奉献的舞台上。《教育与职业》采访了这位老职教专家,近距离地聆听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他对中青年学者的殷切希望。
《教育与职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举办的中青年职教论坛如今已经是第三届了,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您如何看待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在职业教育科研领域发挥的作用?您认为我国职业教育科研现状如何?
杨金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刚成立的时候,提出了两项工作目标:一是推动科研队伍的建设;二是推动科研水平的提高。举办中青年职教论坛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这是一个专门提供给广大中青年职教学者们施展才华的自由平台。因此,我们设计的议题比较多,目的就是使它具有更加宽宏的兼容性和自由度。论坛的运作方式也是继承过去两次论坛的优良传统,不论辈份,不拘一格,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职业教育实践,无疑是职教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职教科研也空前繁荣。可是,仍然使人感觉到在职教理论方面的贫乏,从而导致我们在实施错综复杂的职教工作过程中,经常遭遇盲目性和片面性的困扰。譬如教育与经济,升学与就业,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当前与长远等关系,每当克服了某个片面性倾向之后,往往又走向另一种片面性倾向。这说明了职教理论工作的滞后和当前科研任务的繁重。然而我们的职教科研工作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会严重影响职教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教育与职业》:您认为目前职教科研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杨金土:职教科研首先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总书记指出:“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我国职教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是十分丰富的,不仅要珍惜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而且要继承和发扬他们对职教事业的奉献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要根据新的形势要求,“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的创新”,敢立潮头,与时俱进,使我国的职教学术系统跻身于世界职教科学前沿阵地,推动我国职教界的“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教育与职业》:您如何看待职业教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杨金土:我认为职教科研既要与相关学科渗透,又要保持教育学科的独立品格。教育同时具有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道德功能以及培养合格公民的功能。教育决不能脱离经济建设,而且要为它服务,但是正如1998年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教育不是经济的一个分支。教育过程、教育目标、教育结果或教育产品都不能与经济相提并论。教育实际上具有自身存在的功能,它是社会的一个基本领域,也是社会存在的条件之一,没有教育就没有社会。”教育学与经济学的相互渗透是必然的,但教育学是一个独立的科学领域,不能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教育的所有现象。
在职业教育科研中,还有一个侧重点,就是要关注对“人”的研究。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重点强调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是以人为本。一个自然人的价值在于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心灵和各种潜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每个人觉醒与净化心灵,帮助每个人充分开发潜能,从而使“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搞科学的人不能忘记这一点,搞教育的人更不能忘记这一点。正如爱因斯坦1931年在对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演讲时指出:“你们只懂得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在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在你们埋头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课程必须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同时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对教师队伍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探讨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优秀的教师团队,确保《酒店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酒店英语;师资队伍;精品课程
H319
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酒店业的发展,四季、香格里拉、丽思-卡尔顿等多家著名国际酒店品牌相继进驻,我国酒店业的管理越来越趋国际化,因此酒店管理专业颇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与喜爱。《酒店英语》精品课程的教学在当今的国际化酒店行业中显得格外重要。对于精品课程建设来说,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精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
教育部下发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文件指出,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在这“五个一流”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都需要由一流的师资队伍进行建设,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精品课程建设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发展平台
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了教师的课程建设意识,激发了教师的课程建设积极性,提升了教师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切磋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通过相互听课和进行观摩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学习培训,参加各种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提升专业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门课程之所以成为精品,是主讲这门课程的教师们长期致力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果。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依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断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才能保证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处于先进水平。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研究的途径
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发展显得相当重要。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常见的形式是各种假期研修培训,但是由于培训往往停留在听讲座等理论形式,跟不上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需求与发展。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校内校外教研活动、假期培训班、自我进修研究生、博士学历等,有限的途径无法满足教师发展日趋多元化的需求,导致目前普遍存在教师教学理念无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科研水平能力偏低的情况。
(二)复合型教师比例不足
目前,高职英语教师主要来自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缺乏所授专业的专业系统知识,从事专业英语教学往往会遇到来自相关专业知识的困扰。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我院担任《酒店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全部出自语言教师,他们英语功底深厚,教法娴熟灵活,但是缺乏酒店企业经验,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缺乏全面了解,难以在酒店实践教学中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和指导。
(三)英语能力在实践岗位中得不到应用
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近年来,我院与香格里拉等一批际著名酒店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岗位分配上欠缺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全面衡量,作为实习生,学生进入酒店企业往往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如:客房服务员、楼层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洗衣房服务员、门童等。学生的工作岗位极少需要使用英语,不利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更不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完善教师自我发展途径
1.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方案
学院应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方案,通过校本培训、安排教师到国内外进修、以一些优惠政策鼓励青年英语教师攻读在职酒店管理专业硕士、博士等以上学位等方法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业务综合水平。通过各项激励政策积极在《酒店英语》学科教师中培养学科带头人,带动其他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2.完善教育教学研究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强化集体备课力量,备课组集体研究、授课教师再创造,保证了学案的操作性和有效性。由学院制定明确的课改目标和实践步奏:规范学案设计流程,分教研组进行学案设计培训;建立课堂评价体系,引导教师课改方向;通过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课改积极分子校内公开课、教师随机抽签上“研究课”,即时检查新课改实施情况;备课组内教师听“转转课”,鼓励其他学科教师互相观摩课堂教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研讨制定班级小组建设与考核细则,推动课堂改革纵深发展。
3.参与高职教材开发
依据高职英语教材“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特点,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开发工作。教师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开发教材,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更有利于课程质量的提升。笔者曾参与我院教师开发的《酒店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体验到教材编写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参与教材编写不仅使专业知识得到巩固也提升了自我学习的动力,形成了多层次、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二)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
1.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某一方向的专业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深入学习某个其它学科,甚至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一门专业知识并取得相关的行业技术等级证书,如餐厅服务员证、导游证、中高级翻译资格证书等。“双师型”教师不仅符合高职院校建设,也有利于英语教师今后个人的职业发展。
2.充分发挥校本培训模式
从经济成本来看,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应充分发挥校本培训模式,建立酒店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及酒店行业兼职教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专业教师、行业兼职教师为英语教师培训专业技能,英语教师为酒店专业教师培训语言能力,相互取长补短。跨学科合作操作方式如下:在授课前,英语教师将同专业教师以及酒店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备课;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分别先向学生介绍行业基础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并由英语教师负责展示工作场景英文对话;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酒店兼职教师结合酒店业当前的行业规范和具体操作要求,对知识进行补充说明。
3.加强实践培训
英语教师完成校内专业技能培训后,学校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酒店调研、顶岗实习或者利用学生酒店实习的机会,要求带队教师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对于《酒店英语》学科教师来说,参与实践的部门必须是英语使用较多的部门,这样更能增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调研、实习等实践,英语教师能及时了解行业最近动态,制定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及酒店对英语人才需求的专业培养方案。
(三)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1.拓宽实习岗位的分布
现阶段,学校与酒店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多为前厅、客房、餐饮部,这几个部门往往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英语基础较好、学愿望强烈的学生来说,在这几个部门中工作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英语能力提升的要求。因此,在学生进入酒店进行实习前,可以通过能力测试、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选取不同能力的学生参与不同岗位的实习,如让英语能力优秀的学生进入酒店的人力资源部、营销部、公关部等更能体现英语能力的部门进行实习。设立多元化的实习岗位,不仅能满足学生自身学习的需求,更能为酒店发现人才、储备人才提供有利的条件。
2.邀请企业人员进行课程开发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的信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促进教学改革。学院应聘请酒店资深人士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和实践训练,进行行业知识的更新和业务素养的提升。同时,企业人员和教师一同参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制定,有利于学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五、结束语
课程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品课程,关键因素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而精品课程的“一流性”与“示范性”的特征,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水平,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建设高水平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我们相信,一支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专业化、多元化师资队伍的建成,定将有效推动《酒店英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并最终将这门课程建设成体系完整、内容全面、教学规范、指导有效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祝瑞玲 祝瑞花.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J].新疆: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10):17-18.
[2]马悦 申永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07,(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