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的技术,也称焦点解决疗法(后文简称“焦点解决”)。该疗法于19世纪80年代由Steve de shazer和Inn berg kim等人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获得许多研究的支持,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监狱、社区、医院和学校中。

过去,研究者们更多地探讨了焦点解决在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而较少就焦点解决在团体咨询与训练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实际上,焦点解决已经逐渐从个别治疗发展到团体治疗和专业督导,并开始大量应用在亲子教育、企业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中。在这些领域中焦点解决能够同时解决多个个体的问题,而焦点解决也从一种单纯的咨询技术、咨询模式演变成了一种理念和理论取向。王红椿和曾保春探讨了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在团体咨询中的应用。尹达分析了课堂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内涵、原则和策略。刘端海、张静和王志亮等探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运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有效实现心理机制的转化以取得有效的管理效果。焦点解决能有效运用于多个领域(个体和团体)获得了研究者们的一致认同,本文重点关注了焦点解决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张艳霞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法具有关联性,并提出将焦点解决的基本理念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尝试,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焦点解决短程治疗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可能性,并从理论假设、会谈技术和工作流程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焦点解决模式如何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

一、焦点解决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契合点

焦点解决是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咨询方式和技术模型,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的主要渠道,两者看似不相关,但仔细分析,二者在目标、形式和内涵上具有一些相似之处。

从目标上看,焦点解决和心理健康课程都是帮助个体成长、促进个体发展的一种手段,其目标是一致的。焦点解决强调聚焦问题的解决,注重效率,而当前中小学大班额、少课时的现状要求高效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力求用有限的课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最大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师资、班额与课时之间矛盾的现实困境。

在形式上,焦点解决主要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心理咨询和治疗主要针对个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是一个团体。但从前人研究中可知,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焦点解决均能发挥其优势,而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可以被看作是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教师是咨询师,学生是来访者。

在本质和内涵上,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坚信,每个生命个体都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和自我诊治的主体性,都是自我问题发现和解决的专家,并强调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只是促进者;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际上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发展弹性的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积极体验、反思,获得成长。二者所强调的主体、主体的地位和发生变化的过程也是相似的。

二、理论假设上的借鉴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焦点解决的借鉴首先体现在理论假设上,焦点解决提出了“事出并非有因”“从正向意义出发”“解决在例外中”“变化随时发生”等10种基本假设。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可以从以积极、人本的视角看待学生及整个课程,保持合作的教育观,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促进小变化的积累几个方面进行借鉴。

(一)积极的视角:从正向意义出发

焦点解决理念有利于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成功经验和自身的资源。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医学模式和教育模式,并正从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化。服务模式更强调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而非将他们看作是有障碍的个体和被教育的对象。从正向意义出发,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主动用积极的视角看待学生的行为、用积极的语言回应学生、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获得教育。

(二)合作的教育观:问题解决的方法来自学生,教师是协助者

焦点解决肯定了个体的主体地位,问题的解决是个体的自主建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当教师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探索自身资源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而教师是激发学生自我建构力量的合作者后,教师才能自发地改变固有的说教模式,充分发挥引导者、合作者角色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三)合理的归因:不当的解决方法是造成问题的根本

焦点解决认为不当的解决方式是问题的根本,这也体现出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常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教师过度分析就容易陷入逻辑上的死胡同,而焦点解决聚焦问题的解决而非探讨问题的原因,避免了对问题的一些争议性分析。如个体遭遇挫折可能并不是问题,但解决方式(攻击、自杀)可能成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帮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探寻问题主观原因而导致的自卑心理。

(四)累积的变化:小变化带来大变化

焦点解决重视小变化,因为小变化的累积会变成大化,这类似于俗称的“滚雪球效应”。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随时出现的变化,当学生出现良好的小变化时,积极的肯定、赞许、鼓舞能够强化他们良好变化的持续,给予他们继续努力的信心。同时,我们也可用这种理念看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校的开展现状,有人觉得心理健康课的效果不明显,其作用值得质疑,然而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由一个一个小变化最终累积成的大变化,心理健康教育亦是如此,教师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良好变化,启发他们思考,不断累积,才能带来大的变化。

三、会谈技术上的借鉴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活动课程,重点在于活动的引导和结束后的总结,教师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主要依靠语言。De shazer等人在焦点解决中设计了奇迹询问、刻度化询问、例外询问、赞许、振奋性的鼓舞、任务/家庭作业等十三项主要以语言为载体的会谈技术。这十三项技术通过倾听、赋能、建构来帮助个体实现目标。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堂组织中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能量,帮助学生体验与建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借鉴这些技术能使课程更加顺畅地进行。下面就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运用焦点解决会谈技术进行探析。

(一)奇迹性询问

奇迹性询问是未来导向的提问方式,其目的在于鼓励个体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可以运用奇迹性询问技术帮助学生理清自己心中的目标以及课程的目标。这一技术可用在一节课的导入阶段,如在以“18岁”为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明天一觉醒来,你已经满18岁,你觉得自己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一提问让学生在内心建构自己成年的样子,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建立“18岁”的目标。

(二)刻度化

刻度化也称为“评分技术”,主要利用数值(如1~10分)协助个体将抽象的概念以比较具体的方式加以描述,通过刻度化的提问,让个体反思自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刻度化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如在以“认识心理健康”为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打分,并让学生思考所打分数代表自己具备了哪些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提问既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又促进学生关注自身的资源。

(三)例外技术

例外技术是指通过倾听,协助个体探寻一个与占主导地位的事例不相符的其他事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使用例外技术可以让学生重新思考已经发生的事件,领悟自身可能存在的偏执或不合理的想法。这一技术既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框架,又提出新的问题启发思考,并促进新的建构。

如以“男生女生的交往”为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其中一个环节是让男女学生画出异性的形象,教师发现男生画出的女生丑陋无比,而女生画出的男生不堪入目。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大家的画似乎反映出了异性同学的一些特点,但是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其他特点吗?”通过例外技术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让学生既看到他人身上的缺点,也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

(四)赞许

赞许是指对个体身上具备的积极特质或拥有的资源进行赞扬,从而给个体赋能。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也经常需要通过一些肯定的语言,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而使用“强化”来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对学生的赞许太过机械,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焦点解决会谈技术认为,应将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个体,有丰富的内部资源,能够自我建构,因此,赞许并非仅仅是强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赞许赋予学生能量。

(五)振奋性鼓舞

与赞许不同,振奋性鼓舞是以一种非常兴奋、喜悦的声调、动作、表情或语言来表达支持与鼓励。例如:你是怎么做到的?太棒了!这一技术富有正向引导性和激励性,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使用有助于营造积极乐观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被肯定和鼓舞的力量,从而增强自尊和自信。

(六)任务/家庭作业

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尝试使用课上学到的方法与策略,巩固学习效果。如在学习了微笑能使人保持乐观的心态的情绪调节方法之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后多注意保持微笑。

除此之外,一般化、预设性的询问、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等技术也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发挥作用。

四、工作流程上的借鉴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可部分借鉴焦点解决的实施过程,焦点解决遵循的基本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现问题阶段、休息阶段和正向反馈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帮助学生发现和体验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焦点解决的基本流程稍作变通,也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在焦点解决中,来访者与咨询者合作并进行自我建构,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合作,通过讨论,建构解决方法。借鉴焦点解决的工作流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第一阶段可以是问题的导入和体验活动(发现问题),第二阶段进行小组讨论(休息思考阶段),第三阶段是教师的总结与升华(正向反馈阶段)。如一节心理健康课可先以奇迹询问开始,帮助学生建立目标;再通过倾听、赋能和建构等技术帮助学生梳理实现目标的过程,然后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合作整理出达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教师最后总结升华结束课程。

五、结语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小学阶段更要实施好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让学生健康地发展。

一、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往往是把它当做思想、品德教育,其认识仅仅局限在学生道德良好就是心理健康,如此一来,何谈心理健康教育。

2.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得以深入的发展,但是,过于追求成绩的现象仍是十分严重,虽然教师也认识到心理健康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往往受限于当前教育的总倾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只要学生的成绩上去了,就是成功的教育,而这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应该是专业人士研究的。

3.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学科化倾向

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重点不是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而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长所需要的体验和经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活动体验,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心理发展,还使学生增加了负担,产生厌烦的心理。

基于这些问题,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提高小学心理教育的有效性。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对心理教育的认识,深刻理解其意义,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

立牢固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并主动把这种意识渗透到各项工

作中。

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加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具备良好发展的

能力。

总之,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问题,这需要广大教师要不断地对当前的现状和对策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福贤.如何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业的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健康活动课作为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课程,教师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活动功课,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内容与形式,发挥心理健康活动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日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为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心态的改善,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发挥了积极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存在心理困惑和问题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干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萌芽阶段,自身对于善恶美丑的分辨能力还不强,学生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身边环境的不同影响,容易因为学业、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心理不健康情况的出现。积极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性的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力求营造良好而轻松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打好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带有明确教育目的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内容与形式

心理健康活动课目前大多由班主任进行,因为班主任作为跟班老师最熟悉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干预。随着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展,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上,也逐渐形成了突出活动形式创新,引导学生心理状态的基本模式,让学生能够拥有积极、正面的学习与生活观念,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度过小学阶段的教育。

三、重视学生积极心态的引导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易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学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近年来社会环境趋于复杂,学生接触到很多不良的社会现象和信息,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培养造成一定影响。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过程中,就需要特别重视学生积极心态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竞争意识进行合理的引导,避免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这个过程中,交流的重要性十分突出,教师可以开展“说说你愿望”、“说说你的困难”等活动,让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与同学们一起帮助小伙伴出出主意,帮助同学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愿望或者解决碰到的困难,形成一种班级内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调整班级内部的学生心理状态。

四、心理健康活动形式多样化

心理健康活动课突出了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师应避免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实践中说教式的心理教育也难以得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中,突出活动设计的教育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活动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改善。在特别受到学生欢迎的室外活动设计上,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同手同脚”、“合作运球”、“拔河比赛”等一系列的户外拓展性活动,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户外集体活动,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关系,通过集体活动在潜移默化间向学生传递团结、集体、竞争的观念,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拥有更强的竞争意识与主动性。

五、注重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展中,教师也许注重家教合作的独特作用,设计合理的活动内容将家长也纳入学生心理健康环境的营造中,向家长传递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家长呵护的理念。在实践中,可以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在心理健康活动课时进行旁听,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让学生家长知晓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也可以要求家长更多的给予学生激励式教育,避免家庭教育给学生带来挫折感,影响学生的健康心态。

六、发挥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核心作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在开展的过程中要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团结、向上的良好品质。心理活动的课程内容,需要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起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寻求突破。紧紧把握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脉搏,让心理健康活动课真正的围绕学习的心理困扰与困难展开,发挥实际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也要更多的以各类活动的形式来开展,教师通过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保持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期待感,避免出现抵触情绪。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所提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掌握和了解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新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状况调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22:17-20.

[2]肖新燕,刘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7,06:94-97.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自媒体;改进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都在不断增大,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然而,由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限制颇多,致使其发展缓慢且效果不佳。近些年来,由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让移动终端得到了普及,以微信、微博、网站论坛为代表的自媒体应用简化了公众的信息传播渠道,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数亿用户实行信息传播活动的新兴宠儿。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适当结合,希望以此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1自媒体的涵义

关于自媒体的定义,至今还仍有许多争议,“自媒体”最早由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提出,可分为三个阶段:web1.0即传统媒体或旧媒体,例如电视、广播等;web2.0指新媒体包含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和新闻门户网站等;web3.0指现在的自媒体,即以微博、微信、网络论坛为代表的可以实现用户贡献内容的媒介。

2初中生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1国家素质教育的需要

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曾明确提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正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心理学家把这一阶段叫做“心理危机时期”。处在这个特殊阶段的初中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初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影响到其今后的健康发展。通过对锦州市多所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了解到,虽然有的学校对于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并存纸质档案,却不能很好地进行跟踪再调查;部分学校每个月都会举办相应的心理讲座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学校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需要,应该找到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3时展的需要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发展还不平衡,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学校中心理健康咨询室设施配置不足,心理健康教师能力不足,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咨询。甚至有一些学校根本没有设置心理咨询室,没有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寻求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媒体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针对自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通过一个预调查进行了初步了解。调查方式是对锦州市几所中学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共130份,收回115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8%。问卷共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二是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况;三是对开展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与建议。通过调查,在被试的初中生中73%的学生存在着各自的困扰,有的同学会选择通过跑步或者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排解,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不排解压力,顺其自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用智能设备上网的同学更是达到了测试人数的98%。对于开展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仅有0.8%的同学表示不是很支持开展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而78%的同学表示不同程度的支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匿名咨询的效果。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适当结合,希望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3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3.1授课范围与内容的局限性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所开设的专门课程、活动课程或者融合课程来接受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是在固定的时空内以书本为载体,教师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来使学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所以授课范围有限且传授知识的速度缓慢,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是以集体的形式参与到课堂当中去,故无法根据自身心理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致使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授课范围与授课内容受到局限。

3.2师资方面的匮乏

以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依然处于匮乏阶段,许多中小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教师。而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某些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也令人堪忧,甚至不乏是兼职教师。不仅如此,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一个教师往往要负责一个年级甚至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传统的心理咨询中,一个咨询师每次只能接待一个来访者,以此来看,要想满足全体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就变得极其困难。

3.3社会偏见

很多学校都设有一间布置得非常温馨的学校心理咨询室,暖色的墙壁,舒服的座椅或者沙发,专业书籍、鲜花一应俱全。一些学校还专门购置了沙盘等测试的工具,与教室相比较,更显安静舒适。然而,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认为,心里有秘密,但是没法说。老师不能懂,也怕老师对自己产生偏见。社会对心理问题的探索是有一定偏见的,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无论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还是在社会心理咨询室中,都不敢或者不愿意暴露自己,害怕受到他人的排挤与质疑。学生们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那么一旦出现问题将无法得到排解,如此往复便会使问题扩大化。

4结合自媒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特点

4.1方便灵活,形式新颖

现如今,网络是青少年接触、认识、了解并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必要途径,而自媒体更使得青少年能够方便快捷地融入信息社会。通过自媒体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能动性,使学生突破原有的时空限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掌控学习进度。这样的变通,不仅可以让那些由于某些原因而没能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方便快捷地接受教育,也可以使教育更具灵活性。

4.2形象温暖,立场中立

青少年时期正是迈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如今的青少年拥有更多,同时也背负更多,繁杂的世界,快节奏的步伐,高速流动的信息,充满压力的竞争,使得青少年时期既充满生机又充满困惑与彷徨,然而这许多心理困扰,不少学生既不愿意让身边的同学知晓,也没有勇气向家长倾诉,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烦恼的角色。利用现在的移动自媒体平台,学校可以设立一个QQ群,群内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师,让同学们可以在QQ群中通过匿名的方式向老师求得帮助;也可建立QQ群小组,组内成员互帮互助;或者学校可以事先申请几个公用QQ账号,如果学生产生情绪问题可以自行登录此QQ账号向老师寻求帮助。由于学生拿着自己的手机或者独自坐在电脑前,与他人产生了距离,会产生安全感,从而愿意敞开心扉,可以真实地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也减少了传统心理咨询中的阻抗问题的发生几率,使心理咨询得以顺利进行。

4.3顺应时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也就是说通过现在的网络自媒体可以适当缓解当下师资贫乏的问题,现有许多专业化水平高的微信公众号和心理辅导网站可以供大家学习。微信公众号有:北京大学心理中心,简里里,你好妈,NLP青少年儿童心理教育第一人,时代心理TIMESMIND,心里有术,心理测试,壹心理等等。这些公众号会定期推送关于心理教育方面的文章或心理测试,其中还有许多关于家长、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的小文章。有的还提供在线咨询、电话倾诉等服务。然而经过调查得知,除了一些心理相关工作者会关注这一类的公众号之外,少有家长会关注这类消息。这说明自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是有了,却未形成良好的体系,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受益。所以,要想使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还需要建立一套具体可行的学校系统,才可以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聂智.论虚拟社会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D].中南大学,2013.

[2]杨贤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4.

[3]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丛立新.中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31-34.

[5]郭静静.自媒体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7).

[6]张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中学为例[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整合[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大学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生开展的教育活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如前所说,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华大学铊中毒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还有的就此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认可与重视。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据我调查和一些相关资料反应。近年来,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市七城区2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的研究与探索,主要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和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不同的层面,全方位地、立体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并得到了广大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与好评。为了推动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北师大也在各大城市办起了有关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师研修班。

下面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谈几点建议: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二、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三、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四、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三两天一次的探望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初中生阶段,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各种心理品质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过渡性的特点。古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虽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但也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切勿错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中学阶段被一些理论学家称为“心理的间断期”,这时个体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生理成熟期大大提前,心理的成熟却远远滞后,出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性的现象,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危机。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古语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就是说中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但中小学生正经历着生活和学习的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