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经济基本概念

数字经济基本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经济基本概念

数字经济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一、信息经济的内涵

“信息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和波拉特对于知识生产的有关研究。马克卢普1962年在《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中建立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的核算体系,奠定了研究“信息经济”概念的基础。1977年,波拉特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分类的四次产业划分方法,获得广泛认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尔・霍肯在《未来的经济》中明确提出信息经济概念,并描述信息经济是一种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贯穿于整个社会活动的新型经济形式,其根本特征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占主导地位,以及信息要素对经济的贡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拉开了讨论“信息经济”概念及理论体系的序幕。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观点认为信息经济可以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理解。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主要研究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系统中的运作规律。这种观点同知识经济相通,属于同一个范畴;而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信息经济所涉及到的重点研究内容是分析信息产业和信息产品的特征、以及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度。这种观点强调信息经济是信息产业部门经济。由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微观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相当多的专家学者更倾向认为信息经济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指信息产业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内涵

“网络经济”概念的提出同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因特网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网络经济又被称为因特网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进行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主的新形式的经济活动。在网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伴随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资源配置得以进一步优化,构成网络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带来虚拟网络交易模式,传统交易活动演变成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交易活动,构成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相比,网络经济这一术语的区别在于它突出了因特网,并将基于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电子商务看视作网络经济的核心内容。

三、知识经济的内涵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全球知识生产、流通速度不断提高,分配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在此背景之下,相当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知识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知识经济的概念逐渐形成。例如,美国丹尼尔・贝尔和日本屋太一等学者分别从“后工业社会”、“知识价值社会”的角度论述了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提出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但却已经涉及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内容。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知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因而“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为基础要素和增长驱动器的经济模式。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如美国学者美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言:信息科技强化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换言之,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知识的创造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重大幅度地增加了。

四、比较及总结

通过上述各概念分析,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之间的确存在差异。知识经济强调知识作为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网络经济强调因特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则突出表现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但正是存在差异,才产生必然联系性。虽然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早已提出,但是“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并受到重视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知识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并最终孕育了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诞生。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更加促进人类知识的积累,并加速人类向数字时代的过渡。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这些概念在同一个时代提出并不是相互矛盾或重复,而是从不同方面描述当前正处于变化中的世界。“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内容――催化中介――结果形式”。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当今世界变化的基础;信息产业、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当代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催化剂;数字经济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因而这几个概念相辅相成,一脉相传。

图1 数字经济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文献

[1]乌家培,肖静华.信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季松.知识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乌家培.信息社会与网络经济[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4]纪玉山.网络经济学引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5]刘列励.信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数字经济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软件学院;图像处理;线性方程组;线性代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57-02

一、引言

线性代数是大学理、工、管等学科的共同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在大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线性代数作为理工科的一门基础课程日益受到重视,如何使线性代数的教学内容与各个学院专业相结合一直是研究热点。由于线性代数内容的偏抽象性,而各个学校一般课时安排偏少,如何提高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传统的线性代数教学偏重于自身理论体系,强调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定理和证明,对线性代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应用重视不够。对于软件学院学生来说,将来的培养目标是应用性开发人员,更多的学生将从事一线软件开发工作,这与计算机学院以及其他一本理工科院系学生有很大不同。所以,如何更好的将线性代数课程内容与后期计算机专业课结合起来,如何将线性代数中的抽象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建立方法应用到软件开发过程中,是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

数字图像直观的说就是计算机和各类智能机上显示的图片,这些图像如何实现?和线性代数的哪些内容有关系?把这些联系融合在教学内容中,既增加学生对线性代数课程的兴趣,又降低了课程的抽象性。线性方程组是学习线性代数课程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中学时代学习过的内容,在线性代数教学课程中以线性方程组组求解为主线进行教学,可以更好的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课标下,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微积分知识学生在中学已学过,而且微积分的导数可以理解为切线的斜率、运动的速度,定积分可以理解为求图像的面积、由速度求路程,这都比较自然,容易理解。而线性代数核心概念矩阵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有关矩阵的知识让他们感到不好理解,比如线性相关、线性无关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所以抽象是线性代数学习的拦路虎,由此导致学生学起来困难,对该课程不感兴趣。

本文以我校软件学院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为基础,以我院二本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概念和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对线性代数课程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实际教学测试,结合了数字图像和方程组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效果有很大提高。

二、线性代数概述

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涉及的运算主要是称为加减和数乘的线性运算,这些线性运算须满足一定的性质进而构成线性空间。线性代数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求解来源于实际应用问题的线性方程组。从广义的角度看,线性代数研究线性科学中的“线性问题”。矩阵和向量是重要的代数工具,在一定的意义上,它们以及其上的一些运算本身就构成线性空间。因此,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矩阵代数,以及与线性变换密切相关的方阵的特征值和二次型这种线性空间之间特殊的双线性函数等。线性代数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概念和定理较多,前后联系紧密,环环相扣,相互渗透。

为何要学习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一种数学建模方法,科研工作者必须掌握。线性化是重要的数学方法,在高等数学特别是优化问题的讨论中会用到。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特别是MATLAB中,矩阵是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在微积分(高等数学)、微分方程、离散数学、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及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中,矩阵、向量、线性变换是经常要用的知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线性代数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这使得诸如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专业、自动控制专业以及经济管理专业等对线性代数的内容从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线性代数教学探讨

1、数字图像与线性代数关系

数字图像学生并不陌生,在智能手机普遍使用的条件下,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基本每一个学生都在用,拍出来的照片就是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恰恰以矩阵的形式存储,当我们说一副灰度图像 的像素为 时,实质指的是这幅图像有一个 的矩阵组成,即

而在某些讨论中,可用传统矩阵表示方法,即

矩阵中每一个元素的值从0-255之间取。所以我们在介绍线性代数知识的时候将数字图像作为例子加以引入,会让学生觉得知识不再那么抽象,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用在什么地方,从而对这门课增加兴趣。

当介绍线性代数运算时,有矩阵的加、减、乘和数乘,以数乘为例,其定义为,

若 为常数,则

每当学生学到这个定义的时候都会问,这个定义有什么用?这时我们以数字图像为例来给学生解释。假设 是一个灰度图像, 则是将 中每一个元素的值变为原来的 ,反应到图像上则是变暗。例如A为下图

另外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极大线性无关组及向量组的秩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一个向量组对应一个矩阵,而现在基于低秩稀疏理论的图像处理正是建立在这些概念之上,我们可以以图像去噪或图像分割为例告诉学生这些概念的用处,从让这些概念不再那么抽象。当然,将这些概念用在图像处理上,还需要知道别的知识,学生只需了解这些概念在图像处理领域是怎么处理的就可以了,至于如何建模去解决问题,则是另外的知识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看到抽象概念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线性代数知识的兴趣。

2、线性方程组与线性代数关系

线性方程组是线性代数课程研究的基本内容,以此为主线,我们把行列式、矩阵运算、矩阵初等变化以及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行列式只能求解一类特殊的线性方程组,矩阵行初等变换可以求解所有的线性方程组,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对方程组无穷解的解空间进行描述。所以,利用线性方程组这条主线,能够更好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3、具体教学方法探讨

(1)在学习线性代数过程中,常有学生问到这门课的作用以及和本专业的关系,我院教授本课程教师过程老师多为计算机专业。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将线性代数课程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紧密联系,如各类计算机语言编程、数据结构、算法分析等课程,真正给学生讲清线性代数与专业课的关系,从而增加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2)根据数字图像在智能机上存储和实现,结合线性代数课程中的矩阵、矩阵运算、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等知识点,将线性代数课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降低课程抽象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线性代数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根据二本学生特点,简化教学内容,利用线性方程组求解为主线,将线性代数基本内容,即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线性代数的课堂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的联系,从而为将来进行软件开发打下深厚基础。

(4)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在一般数学课程内容中有大量的定理证明与推演,但对于软件学院二本学生来说,提高实用性显得更加重要,因此线性代数课程内容不应过分强调定理的证明与理论的完整性,而应将注意力集中于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方法的应用。基于此种理念,线性代数课程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计算以及与本专业其它的应用上。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软件学院教学和办学特点,通过对数字图像和线性方程组求解讨论,对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通过本届学生的课程改革试验,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一定提高。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电影数字化;应用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以及数字通信等多种不同种技术相互间的融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发展。并且,随着计算机动画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使得数字制作技术较好的取代传统的电影制作的技术。由此可见,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数字电影还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种产物。数字电影主要以其高品质的画音效果、放映质量、丰富拓展的节目资源等显著特点被世人接受与欢迎的。同时,给观众们视觉上带去一种全新的享受。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电影在市场上的发展空间。另外,数字化是电影百年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技术革命,不仅如此,它还是电影技术取得更好发展的主要动力,从而使得电影运营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给观众营造一种视觉冲击力、听觉震撼力以及感染力的氛围等。

一、关于数字媒体的基本概述

(一)、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

随着近年来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因此,数字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部分。由此可见,数字媒体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也开始被广泛应用。除此之外,数字媒体本身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以及传播的一种信息媒体。并且数字媒体通常情况下是以现代化网络作为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主要的传播载体的,因此,必须不断的完善其服务的体系,同时,将其分发到终端以及用户进行消费的整个过程中。

(二)、数字媒体的基本特性

(1)、数字媒体的数字化特性

数字的媒体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一般都是以模拟的方式进行存储和传播的,然而数字媒体却是以比特的形式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和传播的。

(2)、数字媒体的交互性特性

此外,数字媒体还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基本概念。但这个在模拟的领域内是无法得到有效实现的,想要实现的难度非常的大。

(3)、数字媒体的趣味性特性

随着近年来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数字游戏、数字电视以及移动流等不同形式的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得数字媒体的趣味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带给人们更多的快乐等。

(4)、数字媒体的集成性特性

媒体技术主要是将文字、图形、影响、声音以及动画等各种各样媒体进行结合的一种应用。通常情况下,数字媒体是在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目前的数字媒体能够被应用的范围与传统的媒体相比也更加的广阔,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有声图书的出现等。

(5)、数字媒体的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特性

当前数字媒体传播的实现主要是依靠信息技术和人文艺术两者相融合实现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进行多媒体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专家必须对其技术规划进行负责;而设计专家和艺术专家则必须对其可视内容进行负责等,以此更清楚,更深入的了解需求者的实际要求等[1]。

二、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概述

数字媒具有非常广的技术范围,并且其技术大都十分新颖,同时期研究的内容相对比较深,比较广等,属于集多种学科、技术相交叉的一个发展领域,数字媒体技术的内容大体上概括为一下几个点:第一、数字声音处理的技术:其内容主要包括音频、传统技术、音频数字化的技术以及数字音频的编辑技术等。第二、数字图像、视频处理的技术:其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图像的计算机表示方法、数字图像获取技术以及图像的编辑。同时,其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内容主要包括数字视频以及后期特效处理等。第三、数字动画设计技术:其主内容主要包括动画的基本原理、设计基础、数字二维动画技术以及数字三维动画技术等。第四、数字媒体压缩技术:其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媒体压缩技术、分类、通用数据压缩技术与标准等。第五、数字媒体传输的技术:其内容主要包括流媒体传输技术以及IPTV技术等等[2]。

三、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的主要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并且数字媒体技术是继有声、彩之后重要的一次技术革命。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数字挺像技术已经逐渐开始被实现,随之还出现了电脑动画。除此之外,数字媒体在电视广告、音乐电视以及动画当中应用也是其进行电影创作的主要源点。除此之外,数字放映机与动画影像压缩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电影技术的发展。

另外,数字化技术已经突破部分电影制作的环节,向发行由于上映等环节过度。另一方面,数字媒体可以帮助电影实现过程中的环节制作。电影由之前用胶片存储、剪辑以及放映过的影片,在数字媒体的作用下,逐渐转换成数字摄影机拍摄,同时运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剪辑,然后运用互联网的形式上传至各个影院进行播放等。显而易见,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主要表现:(1)电影制作部分。整个电影从最开始的制作到发行一直到上映的整个过程中,是最早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数字电影能够消除整个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有效地提高了制作电影的效率。除此之外,利用数字影像技术能够拍摄现实中无法拍摄到得影像。直至目前,电影拍摄过程中已经开始应用高清晰度的数字摄影机进行电影拍摄、剪辑以及后期制作等工作。表现出一定的优势。(2)电影发行部分。由于数字媒体技术被电影广泛应用,电影发行的成本也逐渐降低,其先进的通讯技术为电影在全球上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数字化电影链进行数字发行,不仅能够有效地规避由于电影拷贝所造成画质损耗的问题,同时还延长了影片保存的时间。(3)电影上映部分。主要运用数字化影片构建进行放映。有效地的增加了影院收入[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作用,因此,在数字媒体技术的状态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为我国的电影事业取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奠定基础等。(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清堂,王忠华.陈迪.敷字媒体技术导论[J].《数字媒体现代化》2008,3(5):569-570.

数字经济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如何推进;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建设

一、油田企业数字化的基本概念

何为数字化?数字化就是将很多多变、冗杂复杂、难以分析的数据转变为可度量、方便理解分析的数据、数字,再运用这些数字、数据来建立适当的数字化模型,然后引入计算机当中,形成一定的管理系统,这便是数字化的基本形式。那么,石油企业的数字化当然就是把油田企业中很多复杂难以分析的数据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数据,把这些数据输入电脑中形成油田企业数字化有关的专门系统,进一步促进油田的开发、石油的开采与油田企业数字化的管理,从而,使油田企业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进行良好有序的发展。

二、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基本内容

1.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数字化的管理主要是运用于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管理技术,油田信息化管理实质上也就是一个连接油田井下和地面信息,双向传输信息和处理各种信息的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让在地面上的人员了解井下石油项目的情况,从而更好的实施计划管理,勘探石油情况,评估石油质量,与井下人员更好的协调工作,完善配合,从而研究怎样开发油田,开采石油,对整个油气资源数据的了解和数字化的管理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加上数字化管理有遥测、虚拟现实、智能完井和数据集成的关键技术,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油田开发石油生产的成本,提高了是由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石油企业数字化的管理其实也是分成了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针对单个油井项目的开发,单独的采集信息以及进行简单的数字化管理。第二个层次是中段石油开采与油田开发的数字化管理,其中数字化管理是双向的,让地面人员和井底工作人员互通信息,比上各层次更有深度一些。第三个层次针对的是后续石油的储存管理以及如何营销等决策管理。

2.推进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要想切实推进油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油田企业应该具备了解油田数字化管理的人才,组成一个优秀并且专业的团队。其团队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选择出来合理的检测点,从而也可以确定出监测点的数据。检测点数据对于油田的开采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资料,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将检测点进行统一优化分析。其次,其数字化管理的平台要不断升级优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如果一直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一定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与科学的进步,然而管理平台的建设与油田的开发、管理、储存环保工作息息相关,根据油田开发的工艺路线、安全环保要求上来看,管理平台的升级优化是必然的行为。然而油田应该采用效率更高、反应更快、成本更低的实用性数字化管理平台,不要盲目追求高端的数字化产品,此种行为无异于舍本逐末。数据采集工作需要实施二十四个小时的储存、探究、分析,及时完成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数字化管理的效率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一直停留在最初的科技水平,那么此家石油企业发展定会停驻不前,甚至倒闭。因此,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的逐步优化是很重要的数据管理平台升级的正常化,其应用系统的使用就会更加的正常化。数据化管理系统的优化逐步统一了各大系统的部署情况,提升了系统的优越性,同时也缩小了储存空间,使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推进油田企业数据化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最后,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流程要时常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创新可以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创造更方便的工作流程,也可以打造更舒适、更活跃的工作氛围。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好处不言而喻,只有时常创新数据化管理,才能保证石油项目有效率的开采,提高油田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水准,保障项目的协调性,以便于用较低的成本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油田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基本内容

1.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收集技术

不同于早期的人工收集信息有很多缺点与弊端,现在的数据处理主要是有专业的电脑的系统,具有专业性、准确性、时效性的特点。油田生产时的关键数据主要利用温度变送器传达,可以通过传感器与测量仪器等设备进行收集数据,如此便可以更准确的了解油井和油田项目的情况,不像人工采集时那么费时费力,油田数据化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所以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采集技术更好的进行了油田数字化的管理。

2.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识别技术

此类技术就像是数学学科的验算,因为,石油产业就必须像数学一样,其数据必须要精准无误,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将数据采集完成后必须要进行数据的识别,在数据化管理中也有一套识别数据的第三方软件系统,通过此系统来验证之前采集的数据是否精准无误,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控制生产项目,采集项目的安全。其中一项数据识别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的看到数据的状态,在计算机数据对应上可以把采集到的数据用直方图或者饼状图的形态展现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把作业做到稳定安全与无误,这也就是数据识别的示功图智能识别的特别设计。然后,还可以更深度的把示功图与标准图对比来深入分析,最终得出比较准确的工程情况,这样可以提高相关工作者的注意程度,让他们认真负责的进行施工,保证油田项目的顺利开展。

3.油田数据管理远程控制技术

为了提升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劳动者的工作强度,油田数据化管理就采用了远程控制技术。远程技术的基本作用体现在远程控制抽油机的启动和停止,可以远程调配输油作业,通过远程视频技术也可以看到没员工工作时的画面。管理者可以通过视频画面监督工人们的工作情况,在工作现场实施开展或停止,进一步提高了油田项目的安全性,从而加强了管理者的管理力度,以及提高了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另外,远程控制技术还可以及时了解工作环境的异常情况,从而作出较快、较合理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对工作者进行语音提示或者警告。如今社会,数字化管理技术在不断并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管理之中,石油企业当然也不能落后。数字化管理也是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管理模式,油田企业作为资源的主要来源,也是中国经济的资源基础,更要抓住此次契机,转变好自身的管理方式向数字化管理进军,以促进管理技术的发展。要积极搞好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切实发展好石油资源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石油业正常、顺利、有效率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加强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

作者:陈静 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政策研究室

参考文献:

[1]潘峰.油田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J].科技传播,2011(7):27,34

数字经济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字城市;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207-03

信息化的实质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广义上来讲,数字化城市也就是城市信息化。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数字城市的建设以成为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利用数字化及相关技术可以以城市为主体,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全方面的信息化处理,不仅提高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而且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建设发展。

1 数字城市建设概述

1.1 数字城市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计划,随之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全球信息化的行列,从而演变出了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

“数字城市”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通过宽带网络的链接,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的仿真 - 虚拟化技术,如城市进行多分辨率的数字城市,多尺度,多空间,时间和多品种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网络上的所有内容,数字化虚拟实现。它是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换的基本标志之一。数字城市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观察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新途径,还可以辅助参与人类智力相关的创造活动。

1.2 国外数字城市现状

发达国家通过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信息化。之后实现了数字城市信息资源共享,面向市民的数字城市在线公共服务,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例如政府网站群是数字城市功能实现的根本途径。而国外的政府网上办公的数量庞大,主要业务有: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档案管理,城市审计管理,城市社区管理,城市经济、文化、旅游协调和服务,城市财政和政府采购,市政工程管理,应急管理等。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城市政府在网上进行了规划管理网上作业,将每次城市所做的城市规划方案在网上,征求市民意见,从而实现了程序规范、法制健全、申报简介、过程透明、效率高、尊重民意的城市管理及规划。

除了政府网站群方面,“数字城市”在地理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等也有着很好的发展。回顾国际上数字城市的发展道路,主要分为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第二阶段:市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阶段;第三阶段:市政府、企业互通互联的阶段;第四阶段:网络社会、社区、数字城市的形成阶段。

1.3 国内数字城市现状

“数字城市”的我国也积极的开展了相应的活动,并投入到城市建设中。例如在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北京市市长正式提出了启动“数字北京工程”。“中国县级第一市”的广东南海,也积极的投入到城市信息化的电子政务。不仅这些城市,我国的上海、南京、杭州等各大城市都开展而来试点工作,并逐步的在全国进行推广。“数字城市”建设在我国的发展是有效的,例如广州市建成了一个市党政机关城域互联网络平台,建成了政府等几大光纤网络,并与多个市直单位实现了高速互联,建立了省政府、中国经济网、国家计算机公众互联网等国家互联网络交换中心的互联。

我国的政府网站数量也相当巨大,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区。但我国政府网站仍处于政府宣传的初级阶段,主要是介绍政府结构、政府首脑、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和统计结果等。由于投入到网上办公的时间较短,和国外政府网站相比业务上不是很成熟,但这些政府网站对数字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向着数字城市的行政管理迈出了跨越的一步,数字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需要由政府网站群来实现,因此政府网站群的建设和成长对数字城市管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政府和市民能更多沟通,更多交流。

我国目前处在数字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同时并举的形式下,不仅是政府网站群,其他的数字信息系统也不够完善,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数量和质量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的建设数字城市,我们需要在政府网站群和各企业信息系统上做出更多的投入。

2 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2.1 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

“数字城市”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其所设计的理论有:多源多时相多分辨率数据集成理论、分布式计算理论、三维仿真理论、海量存储理论、信息的认知理论、空间数据仓库理论等。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主要分为:元数据与海量数据处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融合与虚拟现实、互操作与超链接。

2.1.1元数据与海量数据处理

元数据在一定意义上是沟通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桥梁,它主要包括: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参考标准、术语、元数据层次结构、元数据分级、元数据扩展原则及方法等。而“数据城市”则涉及到了大量的数据,对这大量数据处理的技术需要快速、高效地进行存取和运算以及传输,它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关键技术。

2.1.2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数据仓库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的过滤和匹配等操作后,进行数据仓库的建模、概括、聚集、调整及确认等工作。它是“数字城市”整合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平台。数据挖掘是通过建模从大量的数据中来挖掘所需的数据或知识,其过程为:确定数据挖掘对象、准备数据、建立模型、数据挖掘、结果分析和知识应用。

2.1.3数据融合与虚拟现实

空间数据融合主要内容有栅格数据之间的融合、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之间的融合和矢量数据之间的融合。其中栅格数据之间的融合技术相对比较成熟,而矢量数据之间的融合较为复杂。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攻关的难题是融合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连接关系。由此可见数据融合技术还需更加提升。

虚拟现实系统主要由显示子系统、检测子系统、和模拟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显示子系统主要负责感觉信息的合成,检测子系统主要将操作信息传递给电脑,而模拟子系统是虚拟现实系统的核心,主要是实现虚拟环境的描述和构筑。虚拟显示系统的技术基础有许多,例如高级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网络通讯等等。实现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类型有视频映射系统、沉浸式系统和分布式虚拟系统。

2.1.4 互操作与超链接

互操作是异构环境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即使它们的语言、模型和环境不同也依旧可以相互通讯和协调运行,来完成某一指定的任务。这些实体主要包括应用程序、处理对象和系统运行环境等。研究互操作不仅要是技术问题,更涉及到了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它是“数字城市”实现通信共享和系统集成的重要技术途径。

超链接为“数字城市”提供了资源的关联,可以将“数字城市”庞大的信息资源相互联系起来,就如互联网中超链接的作用相似,但由于“数字城市”拥有海量的数据,因此对超链接的技术要求很高。

2.2 数字城市如何建设

建设“数字城市”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法规及运营管理体系、访问方式以及数字化生活、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经营。由于“数字城市”涵盖的范围很广,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适应不同的数字化管理。例如:数字化生活中包含数字社区、数字医疗、网上购物等;政府数字化办公包含决策支持、智能交通、一站式服务等; 企业数字化经营中包含电子商务、企业资源管理、客户管理等。

“数字城市”总体构成分为四部分:基础信息层、地理空间层、应用系统层、决策分析层。“数字城市”建设首先要建好地基,即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好信息基础设施后,就要建设第二项工程——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这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NSDI是指对地理空间数据有效的采集、管理、访问、维护、分发利用所必须的政策、技术、标准、基础数据集和人力资源的总称。第三步需要进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截止到2012年5月23日,全国已经有26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其中已经有100余个城市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已经建成并投入全面应用。积极响应“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基本建成由“一个网”、“一张图”、“一个平台”组成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就需要完成最后一步,即地理信息的综合服务,此项包括政府、企业、公众三个方面,这个环节跟民众的生活联系紧密。

2.3 数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市数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就是说还未达到“快、准、全、廉”的标准,大比例尺空间数据的获取与提供离标准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我国目前在城市数据的共享上存在着缺乏合适数据和不能充分有效利用数据的问题。由于建设“数字城市”是一项大的工程,所以设备要求也很高,目前的数据设备才存在着精度、网络传输速度以及虚拟设备模拟的逼真度等方面的问题。建设“数字城市”,技术要求也很高,虽然目前我国掌握一些关键技术,但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建设需求,所以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再者,技术、管理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也有待协调,“数字城市”数据共建共享和系统互操作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管理、政策和经济的因素,所以协调这些方面是存在的很重要的问题。我国目前城市信息系统建设的进展不是很快,水平也参差不齐,要实现不同领域的系统互联互通是尤为重要而有难度的,这将给我国的“数字城市”建设带来挑战。同时,我国还面临着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是没有建立基础地理数据和GIS系统的长效更新机制,二是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软件平台不统一,形成不能交流共享的“信息孤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完善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这是数字城市建设的起点和保障,这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在基础研究和尖端技术开发、信息化试验区建设、政府信息系统建设、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等方面。其次,我们要引入人才,此时不仅需要技术人才,还需要各个专业部门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数字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人才的比例要协调。再者,“数字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市民,唯有市民的热情才能增加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数字城市”不仅仅只应用与政府,还应用与生活,比如数字化社区、数字化单位、数字化企业等等,那么开展普及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政府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主要涉及到加强领导,促进技术管理和经济三者关系的协调,以及制定“数字城市”的战略。“数字城市”是城市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面对目前无法避免的问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带领业内的院士、专家等,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解决办法,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就是建设我国的NSDI。如此可以合理的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相信在解决这些问题后,“数字城市”便能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

3 数字城市建设应用及发展前景

数字城市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城市规划、政府机关办公系统、土地管理、公安消防等各种领域的管理,这些大量的城市空间数据在提供和获取上追求着“快、准、全、廉”的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正是由数字城市的建设来解决的,包括数据生产与更新的速度,数据的准确及精度,数据在空间中的完整性以及体现数据的真三维和时态性。数字城市的建设将大大改善我国城市空间数据的状况。

因此,数字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城市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数字城市建设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也会加入到建设行列,从而给城市空间数据的生产和处理增添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杜,宋富林,卢中正.基于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08.

[2]吕长广,杨玉坤.数字城市建设实施战略[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

[3]谭啸.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基本思路的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

[4]郑剑宇.数字城市与数据仓库[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5]李果仁.关于数字城市的讨论综述[J].社科情报,2002.

[6]张晶,韦中亚,邬伦.数字城市实现的技术体系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

[7]龚建雅.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及实现策略[J].3S世界,2001.

[8]简论数字化城市[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

[9]赖远鲲.浅谈数字城市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10]陈坚.如何构建数字城市[J].特别报道,2012.

[11]王建虎,吴昊.数字城市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