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代化学的成就

古代化学的成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代化学的成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代化学的成就

古代化学的成就范文第1篇

一、让学生在图片、实验、化学语言中发现美

我们平时接触的许多物质,无论是自然物质,还是化工产品,无论是晶体结构还是结构模型,都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形态美。晶莹华贵的人工金刚石,鲜艳柔软的人造羊毛,都给人以美的形态。分析各种晶体结构时,我们惊叹大自然中晶体结构的和谐精巧,从而领略到了晶体结构的无穷魅力。化学变化过程中现象的奇异、色彩的纷繁、形态的万千,都令人陶醉、令人叹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投影、图片、影像等途径展示。如巧夺天工、千奇百怪、令人叹为观止的钟乳、石笋、石柱。实际上是下面两个反应的结果: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而画家描绘出色彩缤纷的至艳至美的画图,则是铁红、锌钡白等化学颜料合理配搭的结果;石膏头像和石膏模型精美的艺术品,都是化学物质美的缩影。

化学中充满着形式简明、内涵丰富的科学美。化学规律、结构体系、化学方法都体现了客观事物的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和奇异性;元素周期律集形式、结构美于一体,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一个范例;诸多化学用语的形式简洁,内涵丰富;实验布局设计的独具匠心,实验员操作的干净利落、举止的优雅从容、神态的专注安详,实验现象的奇异多彩、效果的鲜明生动等等,无不显现化学的优美现象和艺术魅力。

二、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学科美的情境

情境设计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选择体现学科美的素材,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化学中美的一面。如在氯气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喜欢从氯气泄漏事故造成的危害或氯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作毒气弹引入,这样的情境设计让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是化学是一门危险、可怕的学科,怎么可能让学生来喜欢这门学科呢?而如果我们能够从氯气用来漂白纸张和消毒自来水等应用方面引入,这样氯气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却是好的一面,然后教师再提及氯气也有美中不足之处,这样的教学所达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化学展现在学生面前不再是让人生畏的一门科学,而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一门自然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设计化学中美的一面,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给我们带来的美。

三、从古今中外化学成就中感受化学美

古今中外有许多化学成就都令人赞叹不已,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成就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如在绪言课中,可以对学生讲述一些化学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化学的研究是令世人瞩目的,古代中国的火药、造纸术、瓷器文明于世。现代中国的化学发展也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通过精确测定铟、铱、锑、铕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解决了一个几十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为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国外对人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重大化学成就,如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的合成氨解决了地球上几十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池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等等。通过介绍一些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的化学成就,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学习化学美

古代化学的成就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人文教育 素材

人文教育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爱因斯坦指出,科学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作用于心灵”,二是“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他认为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的教育,虽可以使接受教育的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使其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由此可见,在科学教育之中进行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化学教学,同样蕴含着人文教育的功能。新课改把在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为本位的教法,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及时确立与新课标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先进理念,把人文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之中。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呢?可以用于人文教育的素材很多,下面列举几例。

一、讲述化学家故事,培养学生高尚品格

纵观化学科学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科学家都是历尽千辛万苦才攀登上化学高峰的。他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不追逐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不惜自己生命追求真理,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果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收集相关古今中外化学家的故事,适时地加以引用,则既能够增强课堂吸引力,又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如居里夫人提炼镭的故事,诺贝尔奖创始人诺贝尔研究炸药的故事,等等,收集的故事越具体、越生动越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讲故事,展现化学家高尚人格精神,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形成高尚的思想品格。

二、介绍我国化学科学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化学成就走在世界前列。如冶铁、陶瓷烧制、酿酒、制火药、造纸术等都早于国外几百年甚至几千年。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提出“联合制碱法”,结束了国外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其著作《制碱》是世界上第一步纯碱工业专著。

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在1990年开始主持一个科研组,用质谱法重新精确地测定了测定了铟、锗等9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得到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近年来,化学研究领域有一大批科学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奖励和荣誉,2004年李灿获得国际催化界最高奖――国际催化奖,2005年柴之芳获得国际放射分析和和化学奖――George von Hevesy奖。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恰当的时候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近代及当代化学家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重视化学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多向学生介绍化学与材料、能源、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介绍化学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作的巨大贡献,让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魅力,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在学习“氨气的合成”时,我就介绍德国物理化学家弗里茨哈伯,他在20世纪初发明了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的方法,以氨气为原料又可以生产含氮化肥,用于农业,使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使更多的人免于饥饿。而用于合成氨的原料之一“氮气”是从空气得到的,所以哈伯被人们称为“用空气来制造面包的圣人”。在学习氢氧燃料电池时,介绍氢氧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情况,指出氢氧燃料电池汽车的普遍使用,将会解决化石能源危机,同时会使空气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教师要注意让化学走进生活,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要善于挖掘日常生活、社会生活重大事件等与化学有关的内容,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化学的真实作用,把化学与“人”联系起来。

四、利用化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辩证法思想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于“氧化―还原反应”之中,阴、阳离子同时存在于溶液或晶体中,体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性,不同的事物之间有相辅相成的联系。

碳充分燃烧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在高温时生成紫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温度较低时,生成土红色的氧化亚铜和二氧化碳,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这些反应实例说明事物变化的一种规律: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但转化的条件不同,转化的结果也会不同。由此引申到学生的学习方面,努力的程度不一样,学习的结果也不一样。

原子核内质子数的变化引起元素种类的变化,稀硫酸或浓硫酸与锌反应的生成物不一样,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范围不一样,引起溶液胶体浊液的变化,这些事例体现了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变化规律。由此教育学生不能随意迟到旷课,迟到旷课次数增多会引起厌学心理。

利用化学知识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五、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每一个实验的各个环节中都蕴藏着人文教育的契机。在学生实验中,取用药品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意识的培养。对实验废品的处理,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从课题的选定到资料的收集,从假设的提出到实验的设计,从实验的实施到结论的呈现,都需要学生积极认真地思考和付出辛勤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辛酸与喜悦,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意志品质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会收获“实验成功”之外的有重要价值的人生哲理。

六、发挥化学美育作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学中,处处充满美感。绚丽多彩的化学反应现象,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溶液,亮光闪闪、均匀无瑕的银镜,晶莹剔透、造型多样的仪器,排成“方队”整整齐齐的试剂瓶,形状规则、结构对称的晶体(或模型),等等,都体现出化学的美。教师应善于观察和思考,挖掘化学教学中的“美”,发挥化学教学的美育作用,以“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杨建邺,周雁翎,肖明.居里夫人传[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8.

古代化学的成就范文第3篇

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毕业会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初三50、51、5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三个班共有学生     人。这些学生来自于城市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增加了一些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掌握”、“理解”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要求“了解”,“常识性介绍”以及“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其中有的是集中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有的表现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有的配合化学科学 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有的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积极性。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密切联系,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5、教材除普遍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适当增加了能引起学生兴 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针对学生的差异还编了9个选做实验及一些家庭小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 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4 )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古代化学的成就范文第4篇

在发现以前,外科手术治疗最大的障碍是难忍的疼痛。虽然许多国家(如中国,印度,巴比伦,希腊等)在古代即积累了麻醉法的经验,主要是应用植物性(曼陀罗花,鸦片,印度大麻叶等),亦有神经干机械性压迫,饮酒,放血等使病人丧失神志,甚至棒击病人头部造成昏迷的“麻醉”方法,也有手术时在手术部位搽酒精,靠酒精的吸热作用减缓疼痛感,但这些方法都不能使人满意。由于手术病人十分痛苦,休克极多,迫使手术向快速方向发展。俄国外科医生皮罗果夫可三分钟锯断大腿,半分钟切去。法国名医让・多米尼克・拉里24小时为200个人做完了截肢手术。病人的痛苦可想而知。

19世纪以来,手术治疗的客观要求日益增长,对麻醉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同时化学的发展为麻醉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在1799年自己吸入氧化亚氮(笑气)后,发现其炎症部位的疼痛有所缓解,因而他断定:“氧化亚氮,可以用于出血不多的手术时使其产生麻醉作用。”可是他的发现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824年希克曼以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氧气于动物实验中施行了麻醉,并进行了截肢手术。他要求进行人体实验,但未被应允。直到1893年,化学家斯考芬证实吸入多量笑气可使人呈醉态,甚至失去知觉,使用麻醉剂的时代才真正开始了。美国牙医韦尔斯在1844年做拔牙手术时使用了这种镇痛药。

1818年,著名科学家法接第的著作中曾指出“乙醚有致人昏迷的作用,其效应与氧化亚氮很相似”。医生们从中受到启发。1842年,美国罗彻斯特的一个叫威廉・克拉克的学化学的学生,给一个需要拔牙的妇女施用了乙醚,使她在拔牙时无痛苦。同年3月30日,美国的另一位医生克劳福德・郎格应用乙醚吸入式麻醉方法,成功地为一个颈背部肿瘤患者进行了切除手术,随后他继续用乙醚进行了许多小手术。由于当时郎格居处偏僻,他的成就未能被世人所知。1846年10月16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威廉・莫顿用乙醚麻醉,从一个病人的脖子上割下一个肿瘤,仅历时8分钟,首次证明在进行大手术时,能用乙醚来进行全身麻醉。这次手术成功的消息在美国迅速传开,而后又传遍了全世界。各国相继采用乙醚麻醉进行手术,结束了病人必须强忍剧痛接受手术的时代。中国和俄国都是在莫顿成功的次年即开始采用乙醚麻醉的国家。(据《科技之光》)

古代化学的成就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初中生;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一、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策略

科学素质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具有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技能及学生学习的能力。

1.科学素质的内涵,不失时机的引导

科学素质既包括科学知识理论的掌握又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的培养。而且后者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有更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初中化学氧气的发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追求科学的过程要求真务实,持之以恒,认真观察,不放过一毫的四蛛丝马迹,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家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想象能力,坚定的科学信念和顽强的拼博精神,借以培养自身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

2.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判断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察能力,注意力,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双边活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体现学生的主,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坚持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好化学为人类作贡献的高尚品质。例如通过生铁的冶炼,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及创造的辉煌的成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通过各种途径,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化学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有的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兴趣不高,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现在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的前所未有的作用,可以利用动画将微观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加深学生印象,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优化学生心境

学生良好的心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学生心境,有效发挥这一教学策略在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中的作用,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的问题。

1.师生心理相容是优化学生心境的前提和基础

师生心理相容,是提师生之间相相互理解,心理协调一致,人际关系和谐,创建师生心理相溶的和谐――这是优化学生心境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到师生心理相溶,就要实行教学民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爱是连结师生双方心灵的桥梁,它有利于教师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学生的感情关系。从而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平等、民主、师爱的教学情境中参与教学过程。在接受教师传递信息自然是愉悦的,轻松的,积极的。不言而喻,有了这种师生心理相容的和谐关系,学生心境的优化也就融入其中了。

2.教师善于表露情感优化学生心境的基本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化学生的心境,要注意教师自己感情的流露,上课前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心情愉悦的走进课堂,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要抱着积极、热情、信任、鼓励的态度,让每个学生都要感受到真诚和关爱,自发萌生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从而愉快的接受老师的教诲。并努力转化为行动,而实现老师的期望。更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主动积极的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3.让学生体验成功是优化学生心境的催化剂

教学中在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技巧,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例如我们可以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谐音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或是多总结一些顺口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对学生要分层次提问,将简单问题留给后进生,让学生体验成功,让他们对学好化学更有信心。

参考文献:

[1]高迎华.也谈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