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相关问题

金融相关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相关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相关问题

金融相关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工程;金融创新;基本功能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创新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环境下,金融工程也应运而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金融工程可以凭借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运筹学、数据分析技术等理论知识,实现金融技术的创新,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必须重视金融工程的建设,不断总结金融工程建设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妥善解决各类金融工程建设问题,合理地规避风险,提高收益,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平稳、较快发展。

一、金融工程概述

对金融工程这门新兴学科来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充分结合现代金融学和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了金融领域的工程化,促进了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发展。一般认为,金融工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运用工程化的方法,利用一定的金融技术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包括产品设计、金融交易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狭义上是指通过通讯工具和数学手段的使用,对现有的金融产品进行组合分解,在结合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具适应性的金融产品。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对金融工程和金融创新进行研究。在实际的操作中,金融工程的建设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首先,要对金融产品的目标客户进行分析,准备把握客户的需求或目标,预测金融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其次,在金融产品的开发环节,要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政策法规,运用先进的金融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出具体的金融产品开发方案,合理地转移和分散风险,为客户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并合理地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最后,在后续管理环节,要通过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分析产品运行的实际情况,对产品面临的风险和整体状况进行了解,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对产品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金融工程的基本功能

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工程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为参与者服务,为他们提供效益更高的金融产品。具体说来,通过金融工程的建设,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一)完善金融市场

根据相关金融理论,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很多不完全参与者,有交易意图的人由于门槛的限制等因素,被排斥在金融交易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金融工具的垄断。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很多不完全金融工具的产生,人们不能有效地实现金融交易,财富的分布呈现出不合理的现象。但是,金融市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做到金融市场的绝对完备,但只有克服这些破坏因素,才能吸引更多有金融交易需要的参与者,使金融工具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使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方面,金融工程可以为金融市场提供新金融工具,这样金融交易的空间就被拓宽了,金融风险也随着降低,人们可以满足自己的金融投资需求,使闲置的资源得到重新的优化配置。

(二)减少交易成本与成本

在金融市场的交易过程中,交易成本的过高往往会影响到交易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到金融政策的有效实施。例如,很多商业银行不断开发出新的业务和项目,但由于业务需要的成本太高,致使这种计划最终失败。因此,在金融交易市场中,必须尽量减少交易成本,而金融工程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交易的效率,进而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了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成本也会对金融交易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利用金融工程的手段,可以有效解决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地对人的行为进行监控,这样就会大幅度地降低成本,也能够使管理者和股东获益。

(三)增强资产的流动性

金融资产的变现一直是经济主体关心的重点问题,经济主体能否顺利获取现金体现着资产的流动性。很多客户都会对资产的流动性做出要求,由此,很多的金融产品和技术也陆续地被设计出来。通过金融工程的建设,可以充分吸纳更多的现金进来,也能够降低金融产品变现的难度,这是金融领域中的一种创新。另外,金融工程也可以增强市场深度,使金融产品更加的标准化,也降低了交易的难度,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到金融市场中来,也推动了金融资产的流动。

三、金融工程在金融创新中的应用

通过运用工程学、金融原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理论,金融工程可以为客户设计出具有高效益、规范化和整体性的金融产品,完善了金融市场的服务。在具体的金融服务中,可以将金融产品的的服务内容进行细化,尽可能规避金融市场中潜在的风险,符合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但在发展金融工程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风险无处不在,在设计金融产品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提高产品的流动性,使产品交易市场更加的完善,这些都是金融工程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应用金融工程的相关理论,对客户的风险等进行科学的评估,有效地帮助客户进行分解风险,重组金融交易市场中的风险收益关系,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使金融市场能够规范化的发展,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工程体系。

在具体的应用中,金融工程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更好地将金融工程应用到金融创新之中:第一,要把握金融产品的剥离和杂交等特点,将息票和本金区分开,经过剥离之后再单独出售;第二,要促进金融产品的指数化与证券化,使金融产品具有更强的流动性,这也是金融工程的发展趋势;第三,要充分应用保证金制度,对交易活动进行约束,有效降低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在相关制度的规范下,确保交易过程的顺利进行。第四,要在金融机构中推广业务表外化的策略,使开发出的产品不再资产负债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善盈利状况,使很多金融机构获利,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负债结构,这样能够使金融产品更好地为客户所接纳,也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加快产品开发速度,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的不断拓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金融工程的发展,必须要为金融工程构建稳定和成熟的市场发展环境。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存在着很多不规范、不科学的地方,因此,必须充分借鉴和参考其他发达国家在金融市场管理中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政府相关部门要在此过程中转变角色,对金融市场中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促进金融工程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要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管理的制度,运用现代金融的理性思维,促进良好金融市场环境的形成与确立。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重视投资银行的建设与发展,利用投资银行的开拓性与创造性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最后,要加快金融工具的研究与开发,实现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叶望春.金融工程与金融效率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评论,1999(04):76-84.

[2]赵何敏.金融创新、金融工程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03):62-66+126.

金融相关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相关问题

作为“互联网+”的范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其显著的特征及问题。因此,本文将主要探讨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趋势以及出现的相关问题。

从2015年春晚的微信抢红包到2016年春晚的支付宝“集五福”与微信抢红包的激烈之争,使我们切身体验到了这种将民俗注入网络元素的互联网金融形式,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发展前景,因此,我们需要再次审视互联网金融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一、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信息披露与人才储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第一,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网络交易中的资金安全性弱和资金流动性差的问题。当前第三方支付的市场总体逐步趋近成熟、行业的细分结构逐步稳定、市场的集中程度较高,同时市场监管也日益完善。

第二,P2P网贷行业增长迅猛,并衍生出了多种交易结构。据CECRC测算,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全国的网贷平台已逾2000多家,其中投资人数已接近300万人,这表明了我国网贷平台发展迅猛。但由于我国的P2P行业仍处于探索的阶段,相关的法律体系和金融监管举措都存在着空白,因此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第三,中国的众筹融资模式始于2011年,到现在为止,初具规模的众筹网站已有十几家。现阶段我国的众筹模式主要分为会籍式、凭证式以及天使式。其中前两种带有公益的性质,但是第三种就具有了十分明确的财务回报的要求。总体上看来,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对非法集资的法律界定不清晰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因而会严重阻碍众筹模式在国内的发展。

第四,互联网保险业务也在逐步发展。1997年,中国保险信息网上线,这是中国首家正式上线的保险网站。2013年,众安在线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的模式,又使中国保险业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上完成了一次重大的突破。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出3个重要发展趋势:

第一,融合共生的趋势。互联网与金融之间是互补的,这可以从物理空间中的经济形态与虚拟空间中的互联网所进行的对接融合来体现。互联网金融来势迅猛,传统的金融机构早已与互联网平台进行跨界合作,挖掘双方的互补空间,在合作的过程中融合共生以实现共赢。

第二,时空融通的趋势。金融是一切跨越时间、空间的价值交换。经济发展一定阶段时,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传统的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会日益凸显。人们愈发需要更加方便、快捷、广泛的金融服务,而互联网的出现恰好可以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使得金融回归其“初心”。当互联网实现实时数据交换时,就会极大改善金融的融通度,从而使价值实现即时融通,交易效率出现质的飞跃。

第三,金融格局综合化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淡化了金融行业专业化与分工的界限,降低了对市场参与者的要求,并极大放宽了金融服务的可能性边界。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中出现的问题

(一)监管体系不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拥有机遇,也会存在不确定性风险,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监管层面上的问题与风险。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采用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经营模式,因此,要全面精准的落实混合行业的管理就会十分困难,从而造就了监管体系的不完善。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防范风险、建设信用体系以及宏观调控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交叉性的行业,因此行业的监管会涉及到很多的部门,需要多部门进行共同监管,从而无法对我国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效地监管,同时也使得很多互联网企业游走在监管的真空地带。

(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逐步扩大,它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潜在性风险。由于金融与互联网行业本身就存在着高风险,因此,两者结合后更容易碰撞出更大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不仅存在着传统金融业所特有的各种风险,而且还兼备技术与法律方面风险。例如,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出现了很多次的盗刷事件,由于快捷支付可以绕开银行,并且首次关联也不需要输入银行卡取款密码,而只需输入手机验证码就可以完成支付,所以就会出现潜大的技术性风险。因此从根本上讲,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是互联网金融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三)信息安全亟待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愈演愈烈,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传统的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易受到网络内外的系统攻击,因此存在着较高的信息安全问题。例如2014年支付宝员工售卖用户信息事件,以及2015年苏宁易购大量泄露用户订单信息事件等,这些主要都是由于其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信息保护意识不足造成的。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数据,来掌握客户全方位的信息,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大数据本身也是需要大数据库的支持,随着数据的不断集中及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安全就逐步产生了巨大的隐患。

因此,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迅速普及与应用,应当高度关注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提高技术水平并完善监管体系来促使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四)易成为洗钱等犯罪活动的温床。互联网金融是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交易的,因此不会留下任何除交易信息外的物理痕迹。同时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运行没有严格的资格审查,而且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匿名性,手机和网络用户可以通过的设置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就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去流转资金。这种方式隐藏的巨大漏洞很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来进行“黑钱”的划拨,并实施洗钱、收受贿赂等活动,之后通过投资回报的方式合法化不合法的收入。互联网金不被时空所限制的特征使得犯罪分子很容易的完成巨额资金的快进快出,这会使金融反洗钱部门的监管更加困难。

四、总结

虽然近几年我国互联网技术有了很大的飞跃,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在消费者信息的保护、监管的完善以及风险的防范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2016年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较好时期。回顾过去的一年,可以看到2015年中的互联网金融已经呈现上升的趋势,而这种市场热度将会在经济新常态的倡导下在2016年将再次有一个理性的升温。

在我国要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需要跳出思维定式,并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监管要灵活的视实际情况而定,更加强调有预见性的监管,并防范潜在风险的蔓延。当然金融创新也不能触碰底线,要坚守住金融以信用为核心的根本规律。不断促使金融创新与监管形成良性的循环,经过不断的创新大浪的淘沙后浮现出较为清晰的格局。

二是正确处理防范风险与发展行业的关系。由于我国大部分互联网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存在重视拓展业务而忽略防范风险的现象,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金融相关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资本市场;金融工具;筹资战略;筹资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7-0066-03

在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与金融工具相关的就有五项具体准则,充分说明我国政府已允许企业在统一规范的约束下,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金融工具。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种金融工具在企业的筹资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对金融工具与筹资战略的认识

(一)金融工具的性质与分类

金融工具又称信用流通工具(简称“信用工具”),是资金短缺者向资金剩余者借入资金时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票据或证券,是一种能够证明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它包括债务凭证(如汇票、本票、债券等)和所有权凭证(如股票)。各种金融工具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偿还性、赢利性、流动性和风险性。

金融工具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而分类标准的选择又服从于分类的目的(刘志远,2000)。目前,比较实用的分类,可以按信用关系存续时间的长短划分和按产生的基础或依存关系来划分。

1.按信用关系存续时间分类

金融工具按信用存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期金融工具、长期金融工具和不定期金融工具。短期金融工具,也称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一般指提供信用的有效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内的信用凭证。包括商业汇票、银行票据、支票、信用证、旅行支票和信用卡等。此外,国库券(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等,也属于短期金融工具。长期金融工具,也称资本市场金融工具,指信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公司债券、金融债券等。不定期金融工具,是指没有规定信用关系存续期限且可以长期循环使用的信用凭证,主要指银行券。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

2.按产生的基础或依存关系分类

金融工具按产生的基础和依存关系分类,可分为原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原生金融工具,一般指货币(本币)、外汇、存单、股票、债券等。衍生金融工具,是由原生金融工具繁衍出来,并从中派生出自身价值的一类金融产品。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但在形式上均表现为一种合约。根据原生商品的性质不同,衍生金融工具分为四种:期汇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和金融互换,而金融互换主要有货币互换、利率互换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其他变异互换产品。

(二)筹资战略的结构与内容

筹集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前提,筹资战略的结构与内容主要包括:资金筹措战略目标与原则、资金来源结构战略、筹资渠道与方式的战略决策和筹资规模战略决策。

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是企业资金来源结构内容之一,从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的比例关系看,可供企业选择的资金来源结构包括三种基本形态:平稳型筹资战略、保守型筹资战略和积极型筹资战略。平稳型筹资战略的特点是:对波动性资产,用短期筹资的方式来筹措资金;而对永久性资产,包括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均用长期筹资的方式来筹措资金,以便资金的使用期间和资金来源的到期期限能互相配合。保守型筹资战略的特点是:公司不但以长期资金来融通永久性资产,而且还以长期资金满足由于季节性或循环性波动而产生的部分或全部暂时性资产的资金需求。积极型筹资战略的特点是:公司以长期负债和权益来融通永久性资产的一部分,而余下的永久性资产和波动性资产则用短期资金来融通。

二、筹资战略中金融工具的评价与选择

(一)筹资战略中金融工具的评价

筹资战略是企业系统筹资的长期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总目标的子系统。企业的筹资战略,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各类金融工具进行分析评价,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金融工具的选择。筹资战略的有效实施,实际上就是充分运用金融工具的结果。

金融工具既可以为企业提供日常经营资金,又能为企业提供扩大规模的发展资金。我们要求金融工具提供何种资金,取决于企业的筹资战略。随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越来越多。不同的金融工具都有其各自的适用条件和风险配制,只有对金融工具的特性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价。不同的金融工具对企业筹资战略的影响因素,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金融工具其风险程度不同,选择何种金融工具,实际上是企业对承担风险的选择;二是不同的金融工具其交易成本不同,选择何种金融工具,就是对融资费用承担能力的选择。选择是评价和判断的结果,要正确地建立筹资组合,必须对金融工具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

1.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金融工具的评价必须建立在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要如实反映它的风险和成本。所有的金融工具都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和制约关系,企业能否在规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履行契约是企业能否选择该金融工具的限制条件。内外条件的客观分析,是作出正确评价的前提条件。

(2)全面性原则。在金融工具的评价中,全面性突出体现为充分性和彻底性。即在分析中必须将利弊得失估计到,风险责任考虑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金融工具选择的客观性、合理性。

(3)成本效益原则。不同的金融工具,其交易成本不同,评价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对不同的筹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考核成本费用的高低,确定最佳筹资组合,以便降低筹资成本。

2.评价的内容

金融工具及其衍生金融工具,是高风险的融资品种,对金融工具的风险评估是评价中的最主要内容,风险评估必须非常到位。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应详细评价金融工具的约束条件和适用范围。同时,还应具体介绍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费用,以便比较企业的融资组合,从而达到用最少的筹资成本取得最大的资金使用权。

(二)筹资战略中金融工具的选择

筹资战略可以分为短期筹资战略和长期筹资战略,而同时,金融工具也有短期金融工具和长期金融工具之分。不同时期的筹资战略与金融工具的合理搭配组合,对企业经营的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个简单的例子,若一个企业用短期贷款来进行其长期筹资战略,如进行长期资产投资,则会加大筹资的风险;其后果可能是:一是不能按期偿还债务;二是重新筹资时面临利率上涨而导致支付更多利息的风险等。因而,对于不同期限的筹资战略,应恰当地选择相应期限的金融工具,以规避企业筹集风险。在战略筹资组合中,应对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详细的利弊分析,通过利弊分析选择合适的交易品种,以便提高筹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选择中应贯彻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充分估计金融工具的系列风险。这里所指的风险包括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现金流量风险等。只有将风险充分估计到,才能有效地规避融资风险,并保证筹资战略的贯彻实施。第二,运用成本效益原则进行交易品种的选择。不同的金融工具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其交易成本和承担的金融风险都是不同的程度,只有运用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合理选择,才能确定最佳的融资组合,实现企业的筹资战略目标。第三,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正确反映金融工具的相关性、可比性和一致性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三、金融工具与筹资战略的有机结合

(一)我国企业筹资结构的现状分析

在2006年第一季度,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企业和政府部门)融资结构变化明显,受年初企业债券特别是短期融资券继续快速发展影响,企业债融资比重明显上升,贷款和股票融资有所下降。第一季度,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贷款、股票、国债和企业债融资之比为91.3∶0.5∶2.5∶5.7。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企业债筹资比重上升,贷款和股票融资有所下降,但是企业通过银行借款来筹资还是占了绝大部分,而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筹资的比例还不到1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企业外部筹资中,债务融资所产生的债务利息费用允许计入经营成本,因而能产生税盾效应,达到节税的目的,并且银行对企业的管理一般干预较小,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借款相对容易,所以,企业通常会优先考虑银行借款。在资本市场筹资则管制与约束比较多,发行股票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要接受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企业有融资愿望,但实现融资的难度较大。所以,在筹资时企业更多地去选择银行,导致企业的资金大部分从银行借款得来。由此说明,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还不够大,可供选择的市场还不多,企业筹资选择的余地还很小。因而,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扩大投资品种尤为重要,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够让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使融资者有更多的筹资渠道。

(二)金融工具在企业筹资战略中的运用

筹资是为了投资,通过投资运作产生效益。因此,企业要树立理性的筹资理念,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选择适宜的筹资方式及渠道,进行有效的筹资控制。企业筹资战略正如上面讲的,可以分为短期筹资战略和长期筹资战略。短期筹资战略解决的主要是维持企业日常经营的资金需要,而长期筹资战略主要为了满足企业发展新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资金需求。

1.短期筹资战略中金融工具的运用

短期筹资战略可以配合使用的金融工具有商业信贷、短期贷款和商业票据等等。在此主要介绍两种可用于短期筹资战略的金融工具,即短期融资券和保理商业发票贴现业务。

保理商业发票贴现业务,是指银行与客户(即货物的卖方)签订一项契约,根据该契约,客户将现在或将来由货物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让渡给商业银行(即保理商),由商业银行按贴现比例(即贴现金额占票面金额的比例)在扣除业务费后将余款支付给客户(待买方付款时再扣除贴现利息)。即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提供销售分户账管理并直接催收应收账款。保理商业发票贴现业务,为采用赊销方式、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办理国内保理业务有以下优势:第一,加快资金周转。即银行以即付方式支付现金,有效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避免资金被大量占用在应收账款上,最大限度地扩大效益。第二,改善了财务管理。即企业销售收入立即实现,可以确认利润,有利于企业稳健经营,不再出现收入和利润实现的程度与时间不确定的情况。第三,优化财务结构。通过将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企业财务结构得到有效改善,企业形象得到提升。第四,拓展融资渠道。保理业务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使企业不再有缺乏资金之困。

2.长期筹资战略中金融工具的运用

长期筹资战略可以配合使用的金融工具有股票和债券等。在此主要介绍两种可用于长期筹资战略的金融工具,即可交换债券和金融互换。

(1)可交换债券。可交换债券,是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持有者可将债券交换成发行人以外的其他公司股票的一种公司债务。可交换债券源于可转换债券,具有可转换债券的性质和特点,但在风险分散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可交换债券能够实现风险分散化,债券价值和股票价值无直接关系,无论发行人和标的股票公司,哪一家公司财务状况恶化都不会同时导致直接债券价值或普通股价格的下跌。如果这两个公司属于不同的行业,那么投资者的风险就更加分散了。

(2)金融互换。金融互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运用金融互换交易,可以降低筹资成本。在此着重谈一下金融互换中的利率互换,双方进行利率互换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通过固定利率负债或浮动利率负债之间的互换,能够降低短期债务的利率成本。互换的期限通常在2年以上,有时甚至在15年以上。

例如,假定A、B公司想借入5年期的1 000万美元的借款,A想借入与6个月期相关的浮动利率借款,B想借入固定利率借款。但两家公司信用等级不同,故市场向它们提供的利率也不同,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A的借款利率比B低,即A在两个市场都具有绝对优势。但在固定利率市场上,A比B的绝对优势为1.20个百分点,而在浮动利率市场上,A比B的绝对优势为0.70个百分点。这就是说,A在固定利率市场上有比较优势,而B在浮动利率市场上有比较优势。这样,双方就可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为对方借款,然后互换,从而达到共同降低筹资成本的目的。

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仅仅通过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已经不够了,还应更多地关注资金是如何赚取利润的,在创造利润之前如何降低筹资成本,使得筹资成本最小化,并且让所需的资金能源源流入企业。利用金融工具,保证企业资金需要,这是企业进行资源配置的最好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刘志远.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 张亦春.金融市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 张泓波,刘志惠.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J].财会研究,2006,(5):64-68.

金融相关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股权投资;金融资产;转换

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当某些要素发生改变,不符合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但仍属于权益类投资时,即转换为金融资产,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转换过程中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的情形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文件中有这么一项针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该项规定明确阐述了对股权投资准则及其所属范围、性质,有利于实现会计准则的规范化。首先,只有符合这四类股权投资的企业才可以适用该规定,其中前三种为:受总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具有合营性质的合营企业,具有联营性的联营企业等。第四种就是满足这些条件的股权投资:该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所持有的股权比重未达到具有控制或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步;在公开报价交易市场中没有进行过报价;被投资单位的公允价值不能进行方便的可靠计量。在这些权益性投资过程中,如果存在不满足以上四种规定的情况下,就要放弃这个计量方式,采用《企业会计准则》中第22号里的符合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处理!

所以,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况是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所进行的投资,当投资单位所持有的股权比例在某报告期内有所下降的情况下,这时候投资单位就不存在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或产生重大影响,另外此时的被投资单位的公允价值能够通过会计方式进行可靠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即可转为金融资产;第二种情况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所持有的比重不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或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公开报过价、其公司的公允价值不可能可靠的被计量,当被投资单位股份在活跃市场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计量模式就从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

二、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可能存在的处理方法及其影响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文件有这样一条针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在最初的会计计量中金融资产可细分为四种类型:(1)如果企业管理层持有该项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在短期内出售并获取收益,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其在报告期内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2)企业管理层有意图一直持有某项金融资产,且直到到期才变现的投资;(3)对外的贷款及发生的应收而未收到的款项;(4)预计在报告期内可能出售的金融资产,这类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应按规定计入企业的资本公积当中,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会计准则》的定义,这四类情况中属于权益类投资的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分的主要依据在于企业管理者持有该项资产的意图,以近期内出售为目的就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能明确确定持有期限的就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此,当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时,企业可以根据持有意图,将其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然而,企业持有意图是否被真实表达外界难以识别。有研究表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会受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为公司利润的“蓄水池”①。当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比例较高时,为降低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管理层会将较大比例的金融资产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为了避免利润的下滑,管理层往往违背最初的持有意图,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短期内进行处置②。

三、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的正确处理方法探讨

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模糊边界,使企业在将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时,对金融资产的划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选择空间。

实际上,之所以会出现既可以选择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又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情况,是隐含了一个假设条件的,即:在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时,将转换后的资产视同为一项新的金融资产。如果不将其视为一项新的金融资产,而是作为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就只有一种方法,即只能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为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文件有这样一条针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如果公司一开始就将某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归类为通过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在报告期内发生变动的计算到该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后,就不能再对其再次划分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了;其他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也不能被人为地再次划归为用公允价值来计量且其在报告期内发生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也就是说,其他金融资产是不能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

那么,这个隐含的假设条件是否成立呢?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将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资产分别在两个准则中进行规范的,关于金融资产及其重分类方面的规定是在第22号准则中规定的,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方面的规定是在第2号准则,因此,一般情况下,都会认为该假设条件成立,即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不属于金融资产的内部转换,而是产生了一项全新的金融资产。但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五十六条指出,金融资产,是指企业的下列资产:(一)现金;(二)持有的其他单位的权益工具;(三)从其他单位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四)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五)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权利,企业根据该合同将收到非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因此,金融资产包含了长期股权投资,上述隐含的假设条件并不成立。在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时,应视同一项金融资产转换为另一项金融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九条的规定,只能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作者单位:云南省铁路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 2009.3

[2]何小杨康冬梅关于两类金融资产划分的实证分析经济经纬 2012.4

[3]孙蔓莉蒋艳霞毛珊珊金融资产分类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管理者意图是否是真实且唯一标准会计研究 2010.7

[4]《企业会计准则第2 号——长期股权投资》及应用指南

[5]《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6]《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

注解:

金融相关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金融;会计信息;问题;对策

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创新加速了网络金融的出现和普及,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方式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与网络金融相结合,财务信息也越来越受到网络金融环境的影响,其安全性也越来越与网络金融环境息息相关。在此时代大背景下,本文对网络金融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状况进行分析,包括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主要就网络金融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受到网络金融环境的影响

(一)网络金融环境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好处

1.网络金融建设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信息电子化

网络金融是会计信息系统收集、加工、管理系统,这个平台可以让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实现更加清晰、快捷的管理,可以通过网络金融对单位的各种财务事务进行处理,网络金融环境突破了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管理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会计业务工作无纸化操作和会计工作计算机化使会计信息管理者的工作更加高效、轻松。

2.减少会计工作成本,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部分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量大,会计科目多,会计财务工作繁重,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人力重复工作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网络金融的出现可以减少人力工作负担,减少人力资源成本。除此之外,网络金融服务可以随时提供单位会计金融资料查询,随时随地输出输入财务报表,工作快捷方便,网络金融系统也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深入、细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二)网络金融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风险

1.网络信息系统操作风险

部分会计人员对于网络的应用不熟悉,会计人员对网上支付、网上查询、公务卡报销、网银、财政会计拨款等网络操作很不熟练。特别是遇到网络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工作人员不知如何处理,很容易造成金融信息风险。网络金融环境下,会计财务信息大部分工作交给网络计算机完成,原来需要签名盖章的地方变成了输入密码和口令,但是这些密码和口令比手工签字和盖章更容易被破解,这样对于公司财务机密的安全性有较大的影响,给公司会计信息安全带来很大风险。

2.计算机网络风险

网络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化越来越广泛,意味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将被置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网络环境由于其特有的开放、分享性特点,网络环境具有不安全性特点,复杂环境下,很容易受到网络不安全环境的影响,网络许多不安全因素给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带来很大安全隐患。从财务会计信息存储形式来看,会计财务信息大部分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信息很容易被修改、删除、隐藏和伪造。除此之外,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合配置,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运行安全。

二、网络金融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计算机管理力度

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服务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会计软件、财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有效,保障会计操作金融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要建立运行稳定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做好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保障合适安全的网络系统,在计算机上设置防火墙,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等防范措施非常有必要。除此之外,还要购买安全正确的计算机配置,确保计算机配置正确,保证计算机运行无误。

(二)建立明确的会计信息系统管理规章制度

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套能保证工作人员工作正常高效运营的系统机制。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能相互监督制约,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权责,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工作重要内容,如会计档案管理,口令密码管理等,让工作人员能在授权范围内清晰明确高效的行使权力。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受到网络金融环境的影响,其工作内容形式都有了很大变化,这对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有好处也有坏处。本文主要阐述事业单位如何结合网络金融环境对会计财务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上,利用网络金融系统给会计工作带来的有利之处,改变网络金融系统给会计工作带来的不利之处,让网络金融环境更好的为单位会计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岳森. 网络金融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相关问题及对策浅析[J]. 交通财会,2014(10).

[2]何欢欢. 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李燕. 林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