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感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黄河文明,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永驻心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后感1大家都知道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存的简称,而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来到少年宫的非遗馆,去感受非遗的魅力。
到了那里,我们排好队伍,走进了非遗馆。一进门,令人目不暇接的展品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立刻分散,去参观这些非遗展品。首先吸引我的是黄杨木雕。我看着看着,突然,一件作品使我停下了脚步,它的名字叫《博》。映入眼帘的是两个朝气蓬勃的孩子在踢足球,作者将他们的表情,动作都刻得活灵活现,这无疑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足球发展的美好愿望啊!我继续往前走,又一件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它的名字叫《沙漠之舟》,是三只骆驼在沙漠中行走。作者以劈砍的方法制造荒芜土地,又在上面刻上三只骆驼,充分的将生命的顽强表现的淋漓尽致,真是不一般呀!看着一个一个传神的黄杨木雕,我不禁感叹:“哇,刻黄杨木雕的人也太厉害吧!”
看完黄杨木雕,我又去参观另一项非遗——竹壳雕。而在参观竹壳雕时,其中一件作品让我拍手叫好,它的名字叫《忠义千秋》,里面刻着的其实就是勇猛而忠义的关羽,是三国里最具代表的人物之一。这作品,将关羽的优点都表现了出来,可谓栩栩如生,名字也起的非常之妙。我突然觉得眼前的关羽似乎变得更高大,更威风了。除了黄杨木雕和竹壳雕,乐清的非遗还有很多,如龙档,首饰,龙南拳等。
参观完毕,一件件精美作品时时刻刻浮现在我的眼前,每一件作品都那么精雕细琢,富有想象力,那背后凝聚着雕刻家那辛勤的汗水和无穷的智慧,更让我感受到了家乡传统工艺美术无穷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后感2六月的成都,春色洋溢,繁花似锦。
尽管拂晓的云际方才鱼肚初白,黎明的天穹还有星光略略,但是位于成都市光华大道国际非遗博览园的“中国成都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式会场上却已汇集了全城东南西北、各个行业的观演市民。尤其是开幕式重头戏——“非遗天府大巡游”的现场,数公里长的巡游大道两侧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尽管观演群众进场时间离正式开幕有两三个小时,但大家的心情却有如这个季节里的阳光般灿烂。因为此次“非遗”节的举办不仅是世界“非遗”瑰宝展示和交流的节日,不仅是各国与会人民相聚一堂的节日,更是成都即第二届之后举办的又一次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盛会,乃是成都人民、四川人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城市及民族精神的展示。而我们学院更是在那有一个展览位置,能够亲历此次“非遗“巡游观演,我深感激动和荣幸。天府之国依然美丽,五洲奇葩会集成都。上午9时,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隆重开幕,随即在鲜花和彩旗装点下的巡游大道上,由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45支近3000人的表演队伍,倾情演绎了“神州风采”、“异国风情”、“华夏奇葩”、“天府情韵”、“蓉城锦绣”五大篇章,全面展示着各国家和民族绚丽璀璨的民风民俗、民族风情,以及充满个性魅力的各国文化和悠悠深远的中华文明。
“天府大巡游”有如一条中外多元文化汇聚的河流,徐徐汇入沿途数万名观演市民与表演者激情互动的欢乐海洋;又如民族和睦友善的火炬,点燃了这蓝色“地球村”里每位渴求和平与繁荣“村民”心中积蓄已久的激情。
充满异国情调的苏格兰风笛、澳大利亚风情表演、哥伦比亚民间舞蹈、以色列卡迈尔民间艺术,以及来自南非、马达加斯加、贝宁、刚果(布)等国原始粗犷的非洲歌舞等精彩连连;绥德吉祥腰鼓、吴川飘色、天桥中幡、兰州高跷等国内非物质文化精品表演精彩纷呈,蒙古族、黎族、佤族、土家族、苗族和台湾达悟族等民族“非遗”项目展示风情独具,而古蔺花灯、川北木偶、藏族音乐舞蹈和鸡公车舞、火牛阵等四川和成都特色项目的集中登场则让成都市民们备感亲切。来自地震灾区四川茂县的羌族“瓦尔俄足”(歌仙节)则以200人的强大阵容、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的炫目表演,展示了灾区羌族同胞重建美好家园、传承民族文化的坚强信念和昂扬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后感3龙年元宵节这天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在北京农展馆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一进展览厅大门,我简直被展道两边摆放的工艺美术品惊呆了。只见两边的工艺美术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陶瓷艺术品,大小不一的民族乐器,还有各民族的针织品及刺绣,竹编木雕等等,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我一边仔细地观看,一边认真地记录,还不时用照相机拍摄这美妙的非遗展品。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非遗艺术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美妙极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天津泥人张和浙江仙居花灯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说说泥人张吧,展台里面,一位泥塑艺人正在专心致志地雕塑着一个半尺高的泥人工艺品——钟馗,只见那钟馗仙风道骨,惟妙惟肖;展台的玻璃橱窗里面摆放着一排排已经雕塑好的、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泥人雕塑,似乎每一个泥人都有了生命一样,真假难辨。我最喜欢的是姚明和马三立的泥塑像。姚明的塑像生动逼真,只见他左手托着篮球,右手叉着腰,衣服前胸上还写着“CHINA13”的队员号呢,有趣极了!姚明左边站着身材矮小的马三立老先生的泥塑像,他穿着一身蓝色中山装,两鬓斑白,右手捂着左嘴角,仿佛在悄悄地对大家说着“逗你玩儿”的单口相声,太形象了!
再说花灯非遗工艺品,正赶上元宵节闹花灯,全国各地的花灯展品,象春天花园五彩缤纷的花儿一样,争奇斗艳,美丽极了!这些花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浙江仙居花灯了,这些展灯小巧玲珑,个个都点亮着,你争我抢,发出了黄色、绿色、红色和粉红色不同的光芒,十分耀眼,仿佛在告诉参观的人们:“我是最好看的!”“不对,我才是最好看的!”好不热闹啊!
非遗展上,我还看到了其他许许多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收获丰硕,感想很多。我想,我们伟大祖国的各族人民真是勤劳、聪明,创造出了这么多美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世界人民感到各种美的享受,我梦想着融入到这非遗艺术美的世界里,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也去为大家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后感4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星期三下午,阳光明媚,我们全班同学兴致勃勃的来到非遗文化中心,来欣赏各式各样的国遗风采。
穿过长长的走廊,走上楼梯,我们来到了非遗文化中心。一进门,同学们就四散开去,我朝四周望了望,忽地有个东西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原来是一座黄杨木雕。
我急忙跑去看,只见这个作品边上写着:“苏武牧羊”四个大字。我便细细观察起来,只见苏武手中执着节龙杖,丰富着它宽大的衣袖,他的眼睛正望着天上飞过的雁群,苏武的脚下,有三只小羊,它们形态各异,一直在低着头,似乎在寻找草吃;一直抬着头,望着苏武,好像在问:“主人,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到呢?”,还有一只小羊,正凝视着远方,似乎是在思念它的亲友们。看着看着,我不禁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隆冬时节,凛冽的寒风一刻也不曾停歇,茫茫北海上,人迹罕至,唯一和苏武做伴的便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
我转过身,发现了一个“大家伙”,走进一看,原来是一条首饰龙,有好几层楼阁,每个平台都演绎着不同的故事,看!那是三气周瑜,农妇织布……个个栩栩如生,犹如一幅幅活生生的民间生活图。
今天的参观快要结束了,我看着这些作品,不禁感叹道:“我一定要保护好家乡这些宝贵遗产,让他们经久不衰,永远传承下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后感5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见过波涛汹涌的大海;作为祖国的花朵,我爬过雄伟的万里长城;作为祖国的希望,我读过“知识的力量”……却没见到过祖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叶小舟水上行,透着雾里看仙境。柳岸芦花迎风展,待到何处都是春。”我用这首诗来形容手工蚕丝绣做的图案一点也没错。看得我一直叫好,差点鼓起掌来。妈妈告诉我咱们是来参观的,需要保持安静。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参观收获吧!
面塑人、鲁班锁制作技艺、耿氏角雕、沙土画、铜版画、皮影、烙画等看得我眼花缭乱,但是我还是一边认真看,一边记笔记。将我所看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保持这份珍贵的参观游记。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姜艳华用抚宁剪纸艺术剪的作品《天下第一关》,那幅作品栩栩如生,画面上有守卫长城的士兵;有人来人往的路人和叫卖的小贩们;还有活灵活现的马车……我有一种身临其中的感觉,看到古代的天下第一关古都的风貌,感受到了一关脚下百姓当时生活的情景。
“现在我来考你们一个问题,看谁能回答得出来”跟我一起来参观的好朋友妈妈说道。我俩自信满满地回答道:“考吧!今天参观的内容我们都记住了”“知道天下第一关的牌匾是谁题词的吗?”我不回答让正在看我作文的你来回答,知道是谁了吗?让大家带着疑问走进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寻找答案吧!
泛灵崇拜是人类早期最早的自然崇拜,水、火、风、日月星辰、天空、大地、山川、河流、森林、雷电,当地球诞生之日并孕育其中的自然之物,是人类早期崇拜的原始图腾。对于陌生强大事物的恐惧与崇拜,这是世界上每个新生的民族都经历过的过程,在这样的历程中,从未知强大事物中吸收灵感,自然而然的衍生出了写实或者抽象的造型艺术。鄂温克族人民也不例外,比如对于火的崇拜,火能造福人类,又能毁灭人类,对于火的使用是人类原始文明进步的一大特征,鄂温克族人民对于火充满了敬畏与崇拜之情,在狩猎活动中要保留火种,吃饭、喝酒前,都要滴火上一些,并且不能大声喧哗,以防引起火神的不满,种种对于火的禁忌习俗,体现了鄂温克族人民对于大自然的尊重与崇拜。
二、鄂温克族造型艺术的符号生成
鄂温克族的造型艺术的图案,由植物纹、鹿角纹、蝴蝶纹、几何纹、星座纹、文字纹、组合纹、动物纹等组成了其表象内容,它涵盖了生产、狩猎、祭祀、建筑、器乐等多项内容。从深层次来说,是物化的象征性符号,其反映了鄂温克族人民对于自然的崇拜,对于山林无法割舍的故乡情怀。笔者通过整理分析将其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抽象化结果,经过艺术取舍达到简洁明晰,剔除了更多的理性思维因素,只保留其客观形态的特征。它有符号的特质,简单易认,它是抽象的形式,由自然现象的感官认识得到普遍的初级的提炼,它体现着原始文化中人类普遍的、初级的感想认识的共同性。几何纹的出现早于其他任何一种纹饰,它说明了在原始狩猎民族中,对于几何形的认知是从生产劳动而来的。动物纹是指现实动物或者想象动物经过艺术化处理提炼,具有活动性和神秘性的具象符号。动物纹在装饰中占据主导地位,反映了在生产力低下的阶段,人们表现动物所具有的并借助动物的超人力量,从心里上战胜外力的一种观念。鄂温克族的动物纹几乎占据了鄂温克族人图案纹饰一半比重,多以驯鹿纹、鹿角纹为主,蝴蝶纹为辅。植物纹在鄂温克人的图案纹饰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原始艺术研究学的角度来讲,身为狩猎民族的鄂温克族,植物纹饰的出现似乎毫无道理,其实恰恰相反,那是因为原始的狩猎活动,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有的时候是满足不了人们生活最低的物质需求,需要以采摘野生植物来作为狩猎活动的补充。由于鄂温克族特殊的社会分工,男人负责狩猎活动,而女人负责采摘植物、制作桦树皮器皿、做饭等等生产生活活动,制作各种器皿的同时还要采摘植物,植物纹饰的出现便显得合情合理了。鄂温克人使驯鹿的民族,他们在饲养驯鹿的过程中,对于驯鹿有着深刻的感情,希望驯鹿所吃的植被永远也吃不完,永远根深叶茂,这样驯鹿便能膘肥体壮了。植物纹样又可分为树叶纹、花草纹、花朵纹、树形纹等,生成多是由大自然各种植物的花、叶、茎、根等完整的植株,以连续出现,最终围和器壁的装饰手法出现的,它赋予了其生机勃勃的生命寓意。
三、鄂温克族造型艺术符号的重构创新
从鄂温克族的造型艺术中提取文化符号,并进行原型梳理,使他的艺术形态特征更加突出,具有标志性。笔者经过整理认为有以下四种主要转化形式:一是尺度转换,一些别具民族特色的器具、雕塑、装饰品可以通过尺度转换的形式,进行成比例的放大,称为具有可识别性,别具民族风情的公共艺术品。如克莱斯.奥登伯格善于把日产生活中的东西成比例的放大,成为一种特殊性雕塑,用以来取代传统意义的雕塑。他的实物雕塑是无所不包的,各种物品到了他的手里都能成为别具风格的艺术品,吃剩的苹果核、自行车轮胎、望远镜、剪刀等。二是直接使用,通过原型梳提炼的造型符号直接使用到艺术作品创作或者设计之中。三是提炼创新,鄂温克族有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艺术家们通过再次的艺术创作,根据神话故事进行绘画创作或者雕塑设计等使神话故事、民族风情以具象的、真实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并产生互动,使人们有更加真实客观的感受。四是抽象提炼,在造型提炼的基础上,抽取可独立存在的、具有标志性特征的二维或者三维民族符号,根据历史演变、文化多样性与经济类型的变化,原始纯形态的基础上,通过一元、二元或多元点线面的组合,分离关系的变化,创造出有规律、有秩序的新形象。生成的新形式浓缩了鄂温克族文化的特征,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钥匙,对于鄂温克族民族文化、民间美术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作者:华电实践者 查字典原创投稿
上海世博会是20xx年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其意义与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巨大的。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本着了解当前的最新科技发展动向,激励自我,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学习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的目的,决定组织一个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本次实践活动以“上海世博行看家乡发展”为主题,以调查访问、走访的形式宣传上海世博会,了解家乡发展现状,并探求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全面的了解社会进而服务社会、回馈社会。通过本次暑期实践既使我们得到锻炼,使我们能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在社会中实践,用实践回报社会,融入社会,进行深入学习;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奉献社会,提高素质,使我们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
一、活动前期准备
相关资料准备:查阅网络及报刊搜集了解有关世博会的相关信息,了解河南省各市区尤其是鹤壁市参与世博的方式与力度。
20xx上海世博会
这是历年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300亿人民币,在世界博览会史上规模最大,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整合资源,谋求发展,河南有机遇
7月13日至17日,以“中原风情、魅力河南”为主题的中国20xx上海世博会河南活动周在上海世博园成功举办。这5天的时间,堪称世博会美妙的“河南时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与城市、历史、现实、未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示在四海宾朋的面前;通过世博会这个平台,河南与上海,在经济、技术和旅游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一批产业关联项目将落户河南,开放、开明、开拓的河南张开臂膀,欢迎中外客商前来兴业。
2.接触河南籍世博志愿者:联系人员调动一切人脉取得河南籍志愿者的联系方式并分配个人做好联系工作,为进入园区调查做好充分准备。
3.调查资料准备:以理论联系实际,多方面考虑针对调研对象所要设计的问题和内容。
请问您是专程来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的吗?
世博会留给您印象最深的场馆是哪一个,是为什么呢?
您的家乡有没有企业在这次世博会参展?在参观省市区联合馆的时候,有没有特别留意家乡馆呢?
您认为参展世博会会不会对家乡或是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帮助呢?
对世博会展现出的未来科技改变生活,更注重环保节能低碳要求的表现有什么感想呢?
4.联系媒体:新闻宣传通讯员尽量多写新闻稿以各种形式投稿。
二、日程安排
7月25号抵达上海,先搜集了解有关世博会的相关信息,接触河南籍世博会志愿者,准备调查问卷,讨论并具体规划次日行程,安排具体任务。
7月26号进入世博园区,参观世博会中国馆及各省市场馆,尤其是河南馆,访问参观游客,做好调查记录。
参观世博园企业馆,了解最新科技,探索未来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方向。小组成员就各自家乡发展现状进行讨论。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汇总。
7月27号返回鹤壁,对世博行作小总结。走进社区,宣传上海世博,走访教育局,了解鹤壁市教育发展方面关于世博会文化推广所作的推进工作。
7月28号走访鹤壁市各大公司,了解其发展现状。走访鹤壁市政府了解经济发展政策。
7月29号,如有可能,到相关单位收集有关鹤壁市经济发展方面的数据,并做总结。最后开会分析调研结果,整理数据和调查结果,做本次实践的总结,队员各抒己见,由报告人执笔形成书面材料。
三、具体实践内容
1.接触河南籍世博会志愿者
7月25日中午,实践队员全部抵达上海,与之前联系好的大学生志愿者碰面,对世博园区中相关参观规定和各场馆参观人员情况进行了解,并讨论制定出第二天的参观路线和调查计划,由记录员专门纪录此次准备活动内容。
2.参观世博会中国馆及各省市场馆,企业馆
7月26日早晨,实践队成员全部来到世博园1号口排队等待进入园区,有序排队进园之后直接奔赴人流量较大的中国馆附近,派专人在排队的人群中采用随机抽取调查对象的方法进行调查访问,独立做好调查记录工作,及时进行信息反馈,随时调整问卷内容。
下午实践小组全体队员又来到世博园区E片区,参观企业馆及各案例馆,队员们认真观看了有关未来生产生活发展的科技短片,未来生活中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应用,环保低碳等字眼,大家很受触动。
主题馆的参观,更多环保创新元素的融入,让身为环境学院的我们感到身上的责任很重,未来需要我们去实现。
3. 走进社区,宣传上海世博
7月27日上午,实践队员返回,走进鹤壁市福田小区学府花苑等小区,对世博会及世博会所传达的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的理念进行宣传,采用张贴宣传海报,与过往住户交流的形式派专人进行实践。
当天下午,队员们又紧锣密鼓的来到了鹤壁市教育局及鹤壁高中,咨询了解了鹤壁市教育系统对世博会教育发展方面关于世博文化推广所作的推进工作。就世博会的主题目标“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方面的影响及教育意义等相关问题提出探讨,得到了工作人员的积极解答,由专人记录并整理成书面材料。
4.走访鹤壁市各大公司及鹤壁市政府
7月28日,全体实践队员来到鹤壁市通达矿山设备有限公司,访问了办公室工作人员,了解企业发展现状,由专人做好资料整理与记录。登陆了鹤壁市政府工作网站在政务论坛上与接待人员交流,了解经济发展政策和今后的发展动向。
四、实践成果
队员通过本次实践深入了解了中国举办世博会的意义,并认识到由此带来的全国范围内应对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并逐渐认识到以社会人的身份回馈社会、回报家乡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实践,增强了自己追求未来发展的动力,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经验,学会了与人沟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技巧,掌握了组织规划活动的方法、技巧,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培养了自身的韧性。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还使我们学会了奉献,培养了我们顾全大局的意识,而且也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了解社会的好机会,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奉献,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信心,通过这次实践在将来一定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五、心得体会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不停奔走,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其中不仅有同龄的大学生志愿者,还有不同省市不同年龄的世博参观者,甚至是来自世界八方的外国来客,更有不同企业的负责人,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接触到的,我们感觉很陌生又很新鲜。另外在学校里也许会有老师给大家分配任务,但在实践过程中要做什么该做什么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决定,大家通过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做好任务分配,但具体执行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必须自己想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来完成小队分配的任务。在实实在在的处理事情过程中,才发觉所有事情都是和书本上不一样的,这次实践给了我们一次认真体会生活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才渐渐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是踏进社会的一个门槛,本次实践活动中,尤其是参观世博主题馆——未来馆的时候,给我们感受很深的一点就是:在学校,理论的基础的学习很多,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知识,我们都有涉及,但真正拿出来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往往是非常细节的东西,非常细化的领域,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刻苦努力的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勇于创新,让环境保护更具实践意思,更加舒适的应用于社会生活,更好的为和谐社会美好社会服务,为此,我们应该积极的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是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着就是创新的精神走入社会,可以使我们大学生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都获益匪浅,从我们接触的每一个场馆的每一个最新发明和每一个人身上都学到了很多,自己的认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思想和觉悟都受到了冲击,而这些是在学校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或者说冲击力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感到很庆幸,在步入社会之前,就能够很好的提前认知社会,了解未来社会发展动向,更能坚定学习的信心,立志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
以前没有出外学习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懂得应变,导致谈话和调查时有冷场,甚至遭拒,这是很尴尬的!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心里的不自信表现的很明显,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队员都在不断的进步,从刚开始的小心翼翼很久不能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调查到最后与被调查者有说有笑,甚至互相成为好朋友,这其中有我们很多的努力,这种渐渐改变的心态,让我们高兴,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成长,每个人都收获颇多,我相信这对今后步入社会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对彼此信赖,我们为一个队员的进步而快乐,也会为一个队员由于在高温下身体不适而担忧,人与人之间共同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献计献策,这应该就是团队精神。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意外,但我们不放弃,我们为了队里的其他人坚定意志,谁都不愿意拖队里的后腿,每个人的努力让我很感动,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学会了谦虚、礼让和感恩。
此次参观世博会,让我们最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当今最新最精尖的科技、人文理念。尤其是作为环境保护为专业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多关注这方面的发展,这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 , 在未来馆中的多项以用于实际的贴着科技创新环保标签的展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家用智能净水系统,集合了多种前沿水处理核心技术,电子芯片智能处理技术并融合生物联网技术充分适应现代人对水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高品质用水要求;饮料瓶、易拉罐回收机再生宝,能够识别、分类、压缩、存储PET饮料瓶和易拉罐,用于再生利用,成千上万个再生宝组成城市再生资源信息化回收网络,从而根本上改变依靠人工检验的落后回收方式,同时也可用于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宣传环保理念。智能冰箱,智能生化检测座便器,都让我们大开眼界。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我们的家乡了,也让我们立下决心,要努力学习为明天更好的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精彩的世博,难忘的河南周,为期5天的世博会河南周完美落幕,河南用热情证明了自己。在宝钢大舞台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区,淮阳泥泥狗许述章、浚县泥咕咕王学锋、朱仙镇木版年画任鹤林等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仅现场展示“独门绝技”,还与游客互动,让公众进一步了解河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中原风”为主题的巡游活动,融合了开封盘鼓、少林功夫等中原文化元素,与歌舞融为一体,充分展示出黄河儿女的时代精神风貌和今日河南蓬勃向上的崭新形象。世博会让河南更开放,在世博会上,河南的风采得到了极至的展现,厚重的文化、精彩的演出撼人心魄,作为河南人,我深感自豪!世博会是世界人民的盛会,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相信我的家乡人民会把握住这次机遇,借助世博的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河南,认识河南,充分发挥优势,实现中部崛起。
因为“千年瓷都”的称号就把景德镇市想象成一秀雅清丽之处,那必定会大失所望,如今的景德镇市与国内大部分的三四线城市没啥两样。但走访了一现代工业瓷厂、古窑民俗博览区和一家庭作坊后,愈了解愈深入愈为之着迷,赞叹于其前世的辉煌和荣光,感动于其今生的执着和传承,无论复兴与否,都将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
制瓷业细致的内部分工令人惊叹
总以为传统手工艺,工艺固然繁琐,但不会有行业内部成规模的专业分工,无非都是些小作坊。殊不知,景德镇瓷业在宋时已经初步建立细致的行业内部分工, 时人蒋祈《陶记》记载:“陶工、匣工、土工之有其局;利坯、车坯、釉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秩然规则,各不相紊。”明代开始对各道工序进行分类组合,建立比较完备的行业生产体系和管理机构,如原料业的“白土行”、燃料业的“窑柴行”、成型业的“圆、琢两器作坊”、烧窑业的“挛窑店”和“满窑店”、彩瓷业的“红店”和“洲店”、包装业的“茭草行”以及运输业的“船帮”等等。
举个具体的例子,由电影《人鬼情未了》科普的“拉坯”广为人知;待毛坯半干后,置于旋转的平面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这道工序称为“利坯”。这两道工序均由专人负责,这没啥奇特,但是告诉你这两道工序的传承是以家族或团体为单位,从事拉坯和从事利坯的完全是两群人,而且这些人一辈子也只会一道工序,你作何感想?烧坯需要建砖砌的窑炉很正常吧,砖由专人制作,砌由专人负责,可以理解,但是否想过,连砌砖用的泥也分化成一个专业行业?如此精细的分工,简化和专一到每道工序,利坯的只管利坯,炼泥只管炼泥,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身怀绝技的匠人汇聚一堂,每道工序的精益求精、总体效率的提升、创造力的勃发使这门手艺在景德镇人手中达到炉火纯青,获得“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
如今的景德镇经历了传统柴窑无柴可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煤窑严重污染环境、新型气窑冲击传统生态的没落之后,仍心怀复兴的梦想,依托古窑瓷厂的建立,重燃清代镇窑,复建明代葫芦窑,
使把庄师傅、匣钵、垒窑、窑砖等古柴窑烧炼技艺后继有人。而民间的工匠们师徒传承习俗还在沿袭,大有热爱这门手艺的年轻人本着严谨的工匠之心,专注而坚持。据说,民间的手工制瓷作坊有千余家。一位专门从事利坯的小哥说得好,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里,都找不到一个地方,能和景德镇集中的人才、技术资源相抗衡,瓷都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让景德镇人把这门技艺代代相传。
古窑民俗博览区
古窑民俗博览区中的手工制瓷作坊和清代镇窑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制瓷作坊,俗称“坯房”,是制作瓷器坯胎兼瓷器坯胎釉下彩绘的工场建筑,由三栋或四栋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绕内院组合而成,使建筑内部可以获得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进门左手边的正间按照瓷器胚胎主要制作程序布局,依次是拉坯、利坯、剐坯、施釉、画青花。
被都市人喜闻乐见的“拉坯”工序前,总是围了最多的人。这位印在门票上,也出现在宣传片里的王老伯,擅长圆器拉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虽近80岁,却一点都不显老,是因为每日静心专一的缘故的吗?
内院用于晾晒瓷坯,俗称“晒架塘”。整齐排列的坯碗,像接受检阅的士兵。
原来我最爱的玲珑瓷就是这样一个个镂雕出来,然后上x填平,入窑烧成
传承人万老伯10岁就跟着父亲学这个,专注至今。
走进另一间制瓷坊,章老伯正耐心地用毛笔在画老鼠的毛发,看似下笔无痕,但渐渐地,老鼠毛发那自然纤细的效果出来了!这种工笔画费时费神费眼,还要一定的技术和耐心,太难得了!
清时由于海内外对瓷器的需求量大增,容积较小的明代葫芦窑适应不了市场的需求,被容量大、可以同时烧造出高低温几十种不同类型瓷器的镇窑所取代。清末景德镇有100多座镇窑,古窑民俗博览区里现存的这座镇窑始建于清乾隆初年。
关键词: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方案;旅游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共同体”理论与实践
收录日期:2016年7月8日
一、“师生共同体”的概念、目的、构成要素
(一)概念。共同体本是一个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裴迪南・滕尼斯在1881年的社会学名著《共同体与社会》中提出。随着“共同体”的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1995年博耶尔发表了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他指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帮助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其成员经常在学习过程中,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彼此之间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资源,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它提倡学习者在集体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协作、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师生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愿景的师生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组织。它提倡学习者在集体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协作、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导师制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师(包括导师和专家)生(包括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它强调学生参与研究探索的亲身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研究进行全面指导与促进。导师制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中能通过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主体能动意识,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形成。
(二)目标。师生共同体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从而增进师生关系,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研究和成才的全面咨询和指导;促进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同学们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增进师生间的互信、互谅、互助,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三)构成要素。导师制: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共同体成员:导师、学生;学习任务:共同愿景。应以导师课题、项目作为共同体成员的最终目标,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统一意识与情感,共同协作,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学习资源的开发:网络媒体,学术沙龙、课题组组会,共同体成员积累下来的与任务有关的作品、反思日记、经验等。
(四)基本特征。成员构成的异质性;学习目标上的共同愿景;身份转换的灵活性;活动时间的持久性;学习情境的真实性;人际交往的主体间性。
(五)实施过程。提出问题、明确任务阶段;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阶段;相互讨论、共享信息阶段;整理文件、形成作品阶段。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共同体”活动方案
(一)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科学研究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旅游系“导师团队辅导”工程于2012年3月29日正式启动。首次启动的八个团队小组,各个导师认真组织,系统设计小组研讨的形式、内容与要求。报名学生按时参加各自小组活动,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并就如何有效开展这项活动提出看法。
“导师团队辅导”工程是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系创建优良学风的又一举措,为此,旅游系两个教研室拟定了十七个课题,涵盖旅游、烹饪、食品营养三个大类,内容涉及“旅游名著导读”、“旅游观摩与调研”、“乡村旅游资源普查”、“女性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和餐饮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等方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教研室指派专业教师对课题小组的研究加以指导。
旅游系导师团队辅导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外专业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拓展学生专业学习领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形成课外师生探究式学习的长效机制。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旅游系于2013年4月11日下午成立并启动了26个“师生共同体”,如“飞机主题餐厅设计”、“石家庄市大中型餐饮企业职位现状及需求”、“手工皂制作”、“消费者对餐饮产品的偏好性调查”等。“师生共同体”是基于导师制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是旅游系2012年启动的“导师团队辅导”活动的继续和深化。
2014年3月17日下午启动第三批基于导师制的师生共同体活动,共9个小组。题目有: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开发与品牌建设研究、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中成功的案例及对河北省发展的启发、河北省旅游产业影响因素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模式分析、酒店管理案例的汇总与分析、河北省(或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旅游开发、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旅游示范点导游词编写、石家庄旅游景区游客非生态行为的调研与分析、“模拟导游”与“导游业务”等等。
根据《河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学校将于2015年3月开始启动第二课堂特色活动项目。目的是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组织形式机动灵活的特点,突破通常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局限,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展相关专业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学院、各专业申报开展的特色活动项目必须紧紧围绕并切实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成长。特色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依据对培养、培训目标的分阶段任务,确定相应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及组织实施过程。特色活动必须针对预期目标提出相应的效果检验与评价方法,且预期效果明显。特色活动项目经费预算合理。获准实施的活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定期反馈活动开展情况,接受学校的监督和检查。
为迎接河北师范大学要求各个学院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的需要,2015年3月26日,旅游系第四批师生共同体项目,题目有:京津冀藏传佛教素食文化时空格局演化研究、河北师大在校大学生微店创业活动调研、生命周期与职业生涯选择、航空餐饮文献检索与研究综述、空乘形象塑造与模拟面试、看美剧学口语、奥斯卡英文电影赏析、读《红楼梦》学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精选等等。
为了保证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能持续有效开展下去,旅游系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先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培训,并组织各教研室进行专题研讨,明确了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的意义、形式、内容、措施,特别是导师的职责和学生的任务。强调导师的“导向”、“导学”和“导心”作用,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研究探索的亲身体验。
“师生共同体”的成立和启动,调动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旅游系师生共同体活动自2012年以来,已先后进行了4批,共组建了58个师生共同体,共有300多名同学参加了共同体活动。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坚实的专业基础。师生共同体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师生,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二)参与人员。每个共同体由1名以上教师和10名左右学生构成。学生主要为大学二年级旅游管理专业、空中乘务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学生。
(三)导师职责。导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导向”、“导学”和“导心”,以“导学”为主。关心学生思想进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和制定人生规划,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愿景计划,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等,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并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和读书报告会,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精神和严谨治学态度,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要认真负责,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效果。期末要会同辅导员写出学习、学业评语,指出学生努力方向,调整指导计划。
(四)学生任务。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导师联系,汇报学习、工作、思想状况等;服从导师的安排,积极参与学习、科研活动;各小组在导师组织的活动以外,可随即开展活动,各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五)活动内容。以导师课题、项目、所教学科、研究方向等组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师生成长共同体、师生学术共同体。
(六)活动形式。(1)主题报告式。即邀请一位或几位专家就相关问题做报告。听众可在报告后提出问题、发表观点;(2)热点讨论式。即共同体的全体成员就某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是某些成员的研究专长或兴奋点。通过对发言的精心准备,成员掌握大量文献,进而促进了个体水平的提升;(3)调研报告式。共同体成员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就行业、企业或社会问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4)技能实训式。进行技能实训、社会实践、策划设计,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七)组织实施方式。征集、项目双向选择(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项目申请表)项目立项项目运行项目展示评优表彰。
(八)活动周期。题目确定之后,导师应高度负责,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每年3月举行旅游系师生共同体启动仪式;随后按期开展活动;6月份进行中期检查;12月份各共同体汇报交流,总结评比。具体活动时间由导师和学生商定,利用课余时间活动。每1~2周1次,本年度不少于20次。
(九)评价方法。给每个“师生共同体”建立活动档案,记录活动情况和成员的闪光点和不足。评价时各共同体小组提交活动日志、总结、感想、反映活动的照片(不少于10张);召开经验交流会,PPT汇报;进行共同体活动满意度调查;年底评选表彰优秀师生共同体,颁发证书并奖励。
(十)考核与奖励(教师方面)。对于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各项课外活动的教师,学院将依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作为考核依据之一;对导师工作的考核,从指导学生的工作态度、被指导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等方面综合评价;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作为立项项目的指导教师,结项后结合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学院给予一定奖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技能比赛活动,获校级及其以上奖励,学院根据情况给予适当奖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校级以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训练项目,结项后结合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学院给予一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