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影视广告欣赏课程一般属于艺术类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或者文学类的公选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影视广告欣赏的方法和评判标准,同时通过大量的经典影视广告案例展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使学生了解影视广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理解影视广告中的感性诉求和理性诉求,思考影视广告创作的规律和原则,掌握影视广告创作中的一些关键元素。课程的要求是通过学习欣赏,使学生能掌握独立地、正确地评价广告作品的能力,能够针对某一广告作品分析其得与失,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形成文字评论,并提出自己的新创意。课程属于欣赏类、辅质的课程,但是为提高学生的专业修养、帮助其在赏析优秀广告的基础上进行广告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特别是为广告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面对的是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对学生各自的专业学习也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且也是陶冶性情、拓宽思路的好方式。课程虽然以欣赏为主,但是对学生仍有明确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重在独立地评析某一广告作品的得失,要求学生注重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以及课后练习等形式增进学生对于影视广告相关理论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活泼地讲解心理学知识,展示相关案例。教学形式应当丰富多样,对重点词语和概念进行强调,并做好影像资料的放映准备。

二、案例项目教学法主要内容

案例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案例进行鉴赏、分析,获得该案例的主要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按照该案例进行相关项目的制作,制作环节包括临摹、仿制到独立创作。影视广告欣赏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有:信息、通讯类;金融、保险类;汽车及关联产品;房地产及其用品;家电、食品类;饮料(非酒精、酒精);药品与保健品、卫生用品;时尚商品;文化教育及关联用品、媒体;公用事务及服务、公益类影视广告欣赏。按照界域风格划分,典型的有:法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英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美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日本、韩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中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等。而按照广告节的精品广告来进行授课,又能划分出戛纳广告节、莫比广告节及广告饕餮之夜等。如何在这些教学信息中挑选出重要的信息进行案例项目教学,是教师应重点考虑的教学问题。

三、案例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1.房地产广告选择一个优秀案例,分析广告的拍摄手法、建筑动画案例和广告语。通过课堂欣赏、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从广告中体验到美感及制作流程然后进行作业布置、案例分析、案例总结等,最后点评案例作业。案例作业完成后,教师开始进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自拟课题,进行房地产广告的制作:实地考察,分析该地产的优势特色,提炼该房地产的广告词,进行宣传海报、建筑动画的制作,进行实地拍摄,然后进行后期剪辑合成。最终完成包括建筑动画、广告词语、宣传海报、视频广告等一系列项目化教学。

2.食品广告选择一个优秀案例,如中秋月饼的影视广告,前期进行案例欣赏,重点在于产品的拍摄手段、拍摄角度、拍摄流程、解说词、色调等。在案例欣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欣赏,然后写出欣赏心得、案例分析、案例总结等,最终还需要点评案例作业。项目化教学时,让学生多欣赏相关的案例视频,如当下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然后让学生挑选一种食品自拟课题,准备策划案、广告词、拍摄方案等,教师再进行拍摄指导,确定拍摄风格等。案例项目教学最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制作水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告案例 中职课堂 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27-01\

1.广告案例的内涵

广告案例教学是通过一些广告图片、广告视频等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据调查表明中职生喜欢易懂、有用、有趣的课堂教学,而广告案例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形式多样,具备形象、直观、学生熟悉,易懂易得、贴近学生生活等特点,故笔者认为广告案例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值得探索和运用。

以《市场营销基础》为例,笔者进行了广告案例在市场营销课堂中的运用和探索,以下是笔者的教学设计。

2.广告案例的课堂实施

2.1课题:市场定位(1课时)

课题分析:《市场定位》是STP战略这一部分的内容,这一课题对于学生的要求是不仅仅要能够理解基本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够活学活用,然而该课题比较抽象,对于几乎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经验的中职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在加上中职生普遍不爱学习,学习懒惰,所以文字式的案例学生基本都不看,老师教学也无法进行下去,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精选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广告案例,让课堂集声音、文字、图片、影片于一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主动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1)广告案例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

信息时代,广告无处不在。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市场营销之前,其实已经和企业的营销活动亲密接触了。学生如果对广告案例很熟悉,则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大大提高。比如在课题引入的时候,笔者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展示大家熟悉的学校附近步行街上著名的服装品牌,阿依莲、以纯、巴拉巴拉、李宁的专卖店海报图片,展示四种专卖店的衣服风格人物图片,让学生回答这四个品牌的服装各是什么风格,进行图片搭配,这些图片海报都是学生身边的,图片直观形象,吸引学生眼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市场定位的涵义。

(2)广告案例要有代表性、有知名度、能充分体现营销理论要点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广告不计其数,但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适合于课堂教学,如果选择不当,同样会出现文不对题,案例的分析无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反而混淆视听,使学生出现误解的情况,所以在选择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广告案例时应尽量选择有代表性、有知名度、能充分体现营销理论要点的广告案例。

为了清晰呈现市场定位的策略类型,笔者选择了三个案例分别说明市场定位有针锋相对式定位、另辟蹊径式定位和重新定位三种定位策略。

第一个案例:步步高VCD

步步高做VCD机的时候,市场已经白热化了,当时爱多靠着成龙的“好功夫”篇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密集播出,一跃成为影碟机行业颇具影响力的品牌,而“步步高”的总经理段永平果断地推出李连杰“真功夫”篇广告。这两个公司几乎在同一时段、同一媒体,选择的明星代言上甚至包括广告词都是针锋相对,互相竞争,这个案例非常经典,能充分体现市场定位策略之一的迎头定位(针锋相对)。学生也非常熟悉,容易思考步步高的市场定位以及定位的策略,并在老师引导下探讨为什么采取这种定位策略。

第二个案例:王老吉

王老吉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广告,“怕上火,喝王老吉。”凉茶在当时还是带有广东地方特色的饮品,其他地方的消费者都不知道凉茶是什么,此外人们一直把凉茶当成药引,存在“是药三分毒”的顾虑,为了让全国消费者更好的认识和接受凉茶,并且把凉茶当成茶而非药,王老吉另辟蹊径打造预防上火的饮料。从这个广告案例和老师介绍的案例背景中,引导学生思考“王老吉的市场定位是什么?定位策略是什么?”自然,学生对另辟蹊径式的市场定位策略就非常理解且印象深刻,并能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第三个案例:万宝路企业

万宝路一开始是专攻女性市场的,尽管当时的吸烟人数逐渐增加,但是万宝路的销路始终未能如愿。为此总经理向一名当时在美国广告界很有声望的大师伯内特请求帮忙,伯内特提出,让原本专攻女性的万宝路香烟变成男士香烟,菲利普公司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万宝路以全新的形象“重生”了。以全新的外形、包装、西部牛仔的代言而令万宝路的销量奇迹般的在一年后整整提高了三倍!这个案例在营销界中是个典型成功的重新定位成功的案例,充分体现了重新定位的内涵。

经过笔者精心选择的广告案例,学生学习了之后,对市场定位的策略类型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得到提高。

(3)广告案例应该图文并茂,音像结合,让学生喜闻乐见

除了文字式的营销案例以外,广告案例的形式还有广告图片、广告影片等平面和立体表现形式。这些资料穿插在营销教学课件中,可以让课件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的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资源优势,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课堂从课题的引入到结束,课题的设计思路都是集图片、文字、影片于一体,课堂形式多样,活泼,受到学生的喜爱。

3.广告案例教学在中职课堂中的应用

通过教学实践和总结,笔者发现把广告案例应用于市场营销教学时,还应注意:

3.1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3.2 精选、慎选广告案例

广告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原则要求。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并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3.3 广告案例与其他综合案例的结合

在教学中,产品的市场定位等问题可用一系列的广告案例来加以说明,如营销渠道策略等问题却很难找到相应的广告案例来分析的。所以,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穿插一些典型的市场营销运作案例来讲解,这样结合的结果必然提高营销课程的教学效果。

总之,广告案例生动形象易学易懂,适合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工作经验的中职生,通过看广告学营销,在欣赏广告艺术的同时掌握深奥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营销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颜帮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苏商论,2006.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告设计;策略定位;效果测试;

在2004年的时候,百度的主要竞争对手是Google。针对当时的情况,百度对网民作了一系列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是百度的主要人群,高达40.2%,相对而言专业人士在百度用户里所占比例较少。而Google用户相对中国网民整体情况而言,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教育等特点。相对中国网民整体情况,Google用户中学生的比例相对较少。同时在调查中也体现出,百度与Google在名气、权威性上的明显差距,表明网民对百度的态度仍处在一个好工具的阶段,而Google则是一个有领导力的品牌。用户在使用百度时,缺乏自豪感,对百度的独特和领先之处亦较模糊。

通过以上的数据和结论,百度明确了自身的市场目标:“超越Google,巩固中文第一搜索引擎地位的品牌定位。百度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向人们提供简单、可依赖的搜索体验,代表中文搜索的标准,百度,更懂中文。”同时,更新了自身的品牌传播策略。以“百度就是中文搜索标准、百度更懂中文”作为基本传播内容,由主及次的向网民、客户、员工及合作伙伴、有影响力的人等对象传播。

在这次百度更懂中文品牌形象提升中,百度拍摄了系列的广告短片,在登陆纳斯达克股市前后进行大规模的立帜式网络宣传,以巩固百度的“第一中文搜索引擎”的王者地位。这次百度的系列视频广告短片共有四篇,创意元素全部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充分阐释百度作为“第一中文搜索引擎”的中国精神。其中《刀客篇》是广告片,面对华尔街投资者播放,同时此片还投放于楼宇视频广告。其他三个都是小电影,都将以“病毒营销”的方式在互联网上传播,无论创意方法和传播手段都是颠覆性的!我们将百度最重要的三大特质非常巧妙、有趣地在这三条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小电影中表达出来。

《唐伯虎篇》表现:百度更懂中文,这是百度压倒Google的最关键性差异化优势。这一招找准了Google的七寸,令人感觉,Google就像那位笨嘴拙舌的老外,在巧舌如簧的百度面前简直毫无招架之力。新定位理论告诉我们,颠覆领导品牌就是要跟它对着干,百度看来深谙特劳特理论精髓,对自己定位极准,有望在中国继续超越Google,领跑中文搜索市场。

《名捕篇》表现:百度搜索,又快又准(想抓谁就抓谁):这是百度最基本、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也是实现“有问题百度一下”的基础。

《孟姜女篇》表现:百度中文流量第一:这是树立百度领导力和成立标准的关键,因为从2005年6月起,百度正式超越包括新浪在内的所有中文网站,成为流量最大、中国网民去得最多的地方。

通过“百度更懂中文”这个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传播运动,百度作为中文第一搜索引擎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评价一个传播活动的策略是否妥当,要看实施之后的效果,效果具有第一发言权。从实施后半年的数据可见,整个品牌传播活动基本实施完毕,并在公众、网民等相关者中间产生了重大影响力。借此,百度巩固了自身在媒介中的新地位。四个短片的创意元素全部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喜剧色彩,夸张剧情,向目标受众充分阐释了‘第一中文搜索引擎’的中国概念和百度的快乐搜索文化。由于策略得当,表现形式创新性强,传播渠道选择的有效化,百度领先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最关键的是网页搜索首次超过直接竞争对手。这是一个成功的达到活动目标的案例,获得2005年十大品牌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这是著名广告学者胡晓云为此次百度品牌广告所做的点评。从个人的角度,本人也坚定地认为这是一则好广告。但在被其感动的同时,我又在想:文中提到了“传播渠道选择的有效化”,真的是这样吗?

在对50多位百度主流网民的调查中,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您是否通过任何媒体或途径看到过有关宣传‘百度更懂中文’的视频广告?”结果是约90%的网民都没有看过。这样的结果是令我们吃惊的,因为既然大部分的网民都没有见过“百度更懂中文”的系列广告,何以证明此广告在此次品牌传播运动中所取得的重大作用。这难道是专业设计师和广告人的一厢情愿?但又是何种力量让百度在中国互联搜索中一马当先?两者之间的奇怪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不可否认,“百度更懂中文”是一则很棒的系列广告。详细的市场调研、准确的品牌定位、新颖的广告创意……无不为它成为经典案例增添了重要的砝码。但事实证明,就是这样的好广告,大部分的网民却没有见过(我也是通过业内人士之间的交流才看到了这样优秀的广告)。没有了这种普遍性的到达率,不考虑受众的反馈,即便评选它为“2005年十大品牌案例”,又有多少科学的实践依据呢?专家眼中的好广告又有多大的说服力呢?

就广告而言,业内已经形成了全面的、系统的制作流程和设计方法,但设计师和广告人不要因为理论方法的完善、创意调研的详尽,而忽略了广告和设计在投放后期的效果测试,更不要用经验主义来做不切实际的自吹自擂。前期的市场调研指导广告策论,后期的效果测试是对广告的检验。我们总是注重广告的前期定位,而忽略后期的效果定位。正式由于广告投放后的这一点点轻率,使本应经典的案例,增加了点点瑕疵。其实,虎头蛇尾的设计和论断是不可取的,跟踪式的后续测试和设计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为不断完善广告设计提供有力的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品编.品牌推广案例分析.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百度更懂中文-百度网品牌传播运动.广告人,2006第2期

[3]曹春祥.百度品牌营销策略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一、 广告背景

从这个广告的前后布局和规划来看,起码能确定如下几点:

第一, 显然,三得利不是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赞助商,就是没有出钱;

第二, 因此,三得利不能使用奥林匹克图标;

第三, 然而,三得利想借船出海,想借奥运的船进行广告;既然想借,但图标不能用,奥运字眼不能用,还得叫受众想象之后感觉自己和奥运有关;

第四, 因此,就出了这么一个广告。

二、 广告组成

首先是广告文字脚本的部分,强调了几个词,“三得利”约您8月北京,有大奖,等等。然后电视画面是历届奥林匹克或类似体育运动会的欢呼声场面,这种组合,只有一种诱导结果,那就是受众在脑子中进行推理:“运动”+8月+北京,应是奥运吧。

其次是为了强化上述受众的推理,在语言读音上也进行了模仿,最后字幕是:“好运08,三得利啤酒”。好运和奥运听起来有点象,强化了受众的推理结论。

三、 分析

分析的核心是一个理:没有出钱赞助,又想借奥林匹克的船,但奥组委已经规定了没有赞助的商业企业不得使用“奥运”等字眼和图标,政府也在背后默许奥组委的行为。那怎么办?怎么办?如何既能不出钱,又能叫受众通过推理和想象认为三得利和奥运有关,进而达到借风的目的呢?于是就出现了上述广告。

这个三得利广告,没有出现过奥运字眼,没有使用图标,但是通过北京、8月、运动会呼喊等场景组合和好运08等近似组合,达到了对一般受众的宣传效果。

所以说,策划者还是有一定水平和高度的。从反的角度说,奥组委对这个广告能怎么样呢?不能怎么样。因为奥组委无法牵制和限制每个受众自己的想象力和推理,这可能就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吧(参考:张京宏、沈宗南《五行唯心主义广告营销学》,上海世新,2007)。

四、 启发

拿来主义在营销学方面也可以应用。可以学学三得利啤酒的广告策划。机械项目也可以学,物流项目也可以学,服装项目也可以学。比如说群工羊绒或荣仕雅羊绒或帝高羊绒,他们的广告策划者也可以出这样一组策划:

首先准备广告脚本。脚本中以北京和8月等为主要字眼,然后组合一些历届傲运或其他运动会的呼叫场面(诱导受众的推理),进行文字,声音和图象的组合。

其次准备经典的总结语:好运08,荣仕雅/群工/帝高/鄂尔多斯羊绒!

这样的广告出去,如果组合方面好的话,效果肯定超过三得利,更逼真。

建议相关企业广告和推广可以考虑(参考:张京宏、沈宗南《五行唯心主义广告营销学》,上海世新,2007)。

五、 结束语

营销广告界有句粗俗的话,大意是说,不要把客户想的太聪明。比如说全国十多亿人穿衣服,又有多少人对衣服的知识系统化了解?很少。其他行业也是差不多情况。既然如此,对大部分受众来说,只要广告的组合能合理诱导其自动推理,就OK了。广告的本质是改变。在这个意义上讲,创造销售是成立的。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教学的基本思想应该紧密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与各广告公司以及媒体机构建立长期、短期课题合作,并建立教学实践、实训基地。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市场,必须锻炼学生主动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首先,任课教师需要给出一个品牌,要求学生去做关于产品、消费者和市场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考察该品牌的产品包装、服务理念、消费者以及竞争者的详细情况,借助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类比研究、客户访问、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了解产品的背景和历史,了解销售的过程和消费人群的真正需求,了解广告的对象,把握产品从品牌文化到经营理念,甚至市场运作的信息。其次,学生利用实地收集的资料、网上或到图书馆查阅的资料,分析、整合、归纳出不同品牌产品的各种要素,找出这个品牌启发你或给你惊喜的闪光点,写出一份富有创意的调查报告,包括产品的一般诉求、产品特点、独特卖点、目标客户群、设计风格、品牌形象等几个方面。这样才能真正从逻辑和理性高度把握广告设计的内在核心,实现广告设计的精确定位。实施案例教学广告是实践性极强的行业,而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广告学教学则以理论讲述为主,纯理论的学习往往让学生觉得抽象而笼统、枯燥而乏味、难以理解与掌握,因此现阶段,案例教学在“广告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成功的广告案例可以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把握现代广告发展的时代脉搏。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把抽象的原理、概念具象化,把学生置身于实际的情景之中,让学生不仅掌握原理、概念所具有的特定含义,而且让学生认识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笔者认为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在案例的选择方面要体现“经典化”和“前沿化”。如果案例选择合适,教师讲解起来就会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就会很好地说明理论问题。单纯选择某一平面或者影视广告进行案例教学,将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一则好的广告,并非单纯依靠精美的画面、独特的创意这些表层因素,而是背后有更为深层的策划、营销策略、媒体、时尚文化等环节。所以,应把核心广告放在大的品牌建设的背景下进行赏析、点评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优秀创意作品应该具备的元素和表现手法,领略优秀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创意智慧。另外,模式的合理设计是案例教学能良好实施的关键。笔者认为合理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对于广告案例,教师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与此案例相关的背景资料,由学生自己发现答案,使学生因答案未知而充满好奇,进而形成强烈的期待,会使案例的整个面貌在问题与自我探索中逐渐展开。另一方面,案例讨论应以学生为主,以求自辩自明,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阅读案例。学生阅读、讨论案例的过程,既是温习旧有理论的过程,也是自学新内容的过程,而且学生为准备案例会主动从图书馆、网络上获取资料[3]。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从该案例中学到的知识点、基本规律和实际应用的启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和鉴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习案例成功的经验,这对学生步入广告设计舞台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分组协作首先,笔者根据全班学生人数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将参与的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成几组类似广告公司的广告团队,团队内部按照广告运作流程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和岗位,每位成员负责一块,并要有详细的计划,同时学生之间要求互相配合、明确分工、协作演练。通过组内交流、组组讨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使每位学生的个体思考在广泛的交流中得以反思、调正、深化[7],由此完成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与领悟。其次,笔者根据各小组的草稿提案和汇报材料,组织全班学生对提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析,同时邀请其他教师或学生代表作为评委进行评审,这样既可以考察设计方案,又能对设计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让学生在课题目标的要求下互助互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始终保持充分的互动。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始终处于管理和组织的角色,主要是监督和引导学生,及时提示学生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帮助学生们不断修正课题研究的方向,认真分析学生提案并给予详尽的答复,同时提出更有启迪和代表性的建议,使整个课题研究更加真实、合理。如在2009年参加中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时,笔者根据学生特点和不同选题,将学生分为斯美特组、安徽卫视组等6个小组,每组4名学生,并让每组4位学生分别担任调研、策划、创意和设计部门的4种角色。这些项目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搜集材料、策划创意、拍摄、后期制作等工作。在工作中,小组成员之间不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共同讨论、资料共享,而且还活跃了教学氛围,增进了思想交流,提高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开展模拟实战模拟实战是以实际品牌为研究对象,按照广告创意机构的实际要求和程序,让学生共同实施完成一个项目。模拟实战应建立在项目命题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课堂上所学的泛性的课程理论和常规的广告设计程序内容进行广告创意设计[8]。

首先,以实际品牌作为广告创意对象,让学生围绕概念做发散性思维、悖论思维和头脑风暴的导图练习,并寻找创意的闪光点;其次,通过文字、图形、色彩和编排组合的运用,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的修改;最后,将创意的视觉形态转化为设计语言,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作品的评价,模拟客户和设计者之间的沟通方式,并想象所能遇到的问题,直到最终完成设计。评审将以实际广告创作为标准,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提出合理建议,再由指导教师根据个人完成项目的质量和答辩表现,分阶段、多角度、综合性地评出学生个人的实际成绩。模拟实战教学法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让学生了解、体验了市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改为主动学习知识,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由单方知识传授改为与学生一起关注问题和解决问题[9]。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提前感受到工作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能时时跟进市场,按市场的要求培养学生。加强学术交流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方式,有目的地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以及专业广告界的精英、著名设计师等来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与讲座活动,针对“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实际案例和所遇到的问题作深入地讲解和赏析,让学生从抽象的广告理论中走出来,通过实际操作,丰富补充课堂理论教学的单一与局限。如日本高等教育对广告人才的培养一般通过2种途径:一是由社会上的资深业界人士到大学定期为学生开设专题性的广告讲座;二是大公司内部对员工进行培训[4]。笔者认为与业界人士的学术沟通、交流,能使教学形式变得生动活泼,产生出乎意料的创意。在学术交流中教师应该起到数据导引和知识链接的作用,做更多的知识延展和深度推荐的工作,让学生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迅速提高专业素养[5]。总之,在“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广告设计”课程的特点,不断与时俱进,按照科学的综合学科认知规律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要积极参与业界活动,把握广告学科的前沿,大胆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为市场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新时期艺术设计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作者:程亚鹏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