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2017年扶贫工作情况

(一)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帮扶工作。一年来,我局领导班子先后多次来到村开展脱贫攻坚,解决实际困难,与村两委共同谋划发展规划。并定期或不定期要求扶贫工作人员回单位汇报驻村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根据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在农村土地整理等方面对牛佛镇实施全方位帮扶工作,积极帮助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一是实施了一个土地整理项目,彻底改变以往旱不能灌、涝不能排,耕地较少的现象,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环境。二是针对星光村贫困户实际情况,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使群众安居乐业。

(二)全面摸清贫困村情况。为深入了解情况,摸清家底,我局领导班子多次深入该村调研,主动与镇政府、帮扶村对接,就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召开了贫困户座谈会,对贫困户进行了详细地了解,针对收集到的资料、反馈的情况建档立卡,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了逐一分析,梳理出各户具体致贫原因,实事求是分类登记在册,认真研究帮扶对策,根据每户贫困家庭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脱贫方案。

(三)强化责任落实。全局对帮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制定帮扶方案,使参与帮扶人员要扑下身子,扎实工作,与区有关部门、乡、村多沟通、多交流、多研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理清帮扶思路,不求面面俱到,但要重点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力争用有限的财力起到较好的效果;三是对帮扶工作的各阶段工作,要明确到人,明确到事,一对一帮扶,层层抓落实。按照帮扶责任制,干部职工对贫困村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进村入户走访,了解贫困户的家庭生活状况,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并提出帮扶计划和措施,尽全力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脱贫的目的。

(四)开展扶贫慰问活动。积极号召全局干部职工捐款捐物慰问村困难户,以传统节日和活动为契机,按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要求,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帮扶对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扶贫济困活动。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年终工作开展的情况

1、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扶贫项目建设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了2013年度10户陕南移民分散安置及32户陕南移民集中安置的审计手续及后期管理,安置点农户现已入住。通过部门项目的实施,项目村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增强,32户127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抗旱救灾工作夯实基础;同时,加强与上级对接沟通,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经过积极争取,整村推进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组织实施中。

2、扶贫到户贷款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明确目标,创新小额信贷工作机制,健全制度,积极申报小额贴息到户贷款,精心做好2013年度政府贴息到户贷款的申报,使我镇的小额信贷工作在有了新亮点。二健全工作制度,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兼工作站长,财政所,扶贫办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确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三是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尽可能掌握各农户的家庭人员,收入及贷款用途等情况,排除属于民政救济和低保、信誉不好的农户;四是严格审批,快速有效做好政府贴息到户贷款发放工作。五是突出重点,以有发展前景的村组为契机,树立建设好扶贫到户贷款示范村。

3、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为劳务输出奠定基础。2013年计划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600人次。争取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已组织完成引导性培训12期1500人次。

4、社会挂钩扶贫不断深入,“大扶贫”工作格局正在形成。一是各级挂钩扶贫单位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今年,我镇共有8家县级单位参加挂钩扶贫联系我镇贫困地区挂钩扶贫工作。一年来,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和领导积极为贫困村出谋划策,向贫困地区捐赠款物,有力地支援了贫困地区发展。二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帮扶项目。通过协调,促进了我镇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5、“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按期完成并组织群众实施。通过广泛调研,实地查看,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要求,充分尊重贫困村群众的真实意愿,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顺利完成了“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办将针对不同贫困村类型,采取不同的扶贫方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开发式扶贫,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搬迁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在今后工作中,将重点推进以下四大工程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一是计划在全镇完成整村推进项目,在帮助群众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在产业方面,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优质食用菌种植60万筒,创收280万元,中药材种植200亩,乌鸡养殖510户26500只。完成了10户陕南移民分散安置任务;三是争取加大实施陕南移民扶贫搬迁项目,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0户;四是完成贫困地区劳动力引导性培训50人,技能性培训130人。

6、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发挥资金最大效益。我办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财政扶贫资金坚持专户运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封闭运行,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帐制。严格按省、市、县批复的项目组织实施,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检查到项目,按项目实施进度核拔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工。

7、各项中心工作落实到位。一是按县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切实抓好核桃、乌鸡、中药材扶贫挂点联系工作,挂点联系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二是普法与依法治理、平安单位创建、维稳、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完善措施,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扶贫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创业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好落实。二是建立工作责任和绩效考评制度,把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将扶贫开发工作落实到村组明确到项目,考核到个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全镇上下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了挂钩扶贫工作机制,把挂钩扶贫工作情况作为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2、全面推行贫困村首扶制度,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农村扶贫工作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在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按照“收缩战线、集中力量、突破难点,切实加快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的工作要求,瞄准贫困村组和贫困自然村,以贫困农户为扶持对象,把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等项目安排在最贫困的村,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严格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以优化财政扶贫资金效益为着力点,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一是规范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二是严格实行资金项目公示制。在项目村设立扶贫项目永久性公示牌,对项目建设内容、资金性质、资金额度等进行公示,实行阳光操作,有效遏制了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现象,确保了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扶贫项目上。三是严格实行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和县级回补报帐制,严防出现资金滞留、挪用、虚列支出现象,确保了资金运行安全。四是实行项目建设承包合同和廉政合同“双合同”管理制度。五是实行项目定期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在项目建设中组织人员定期检查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项目建设结束后,实行县、镇、村三级竣工验收制度。逐步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七是切实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健全完善项目建后管理制度,保证了项目效益。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通过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科技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社会挂钩等扶贫工作的开展,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整治村容村貌,村风、民风明显提升。四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一年来,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解决了260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完成全年计划数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我镇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投入的资金相对不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遇到自然灾害时返贫率高,扶贫难度越来越大,扶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调查测算,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占全镇农业总人口的57%。三是群众广泛参与的力度还需要不断加大。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参与选择项目、参与实施项目、参与监督管理项目。五是资源整合有差距,典型示范作用不明显。由于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有不同的投向,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帮扶贫困村的难度较大,整合的力度还不够,扶贫项目的亮点不突出,示范作用不明显。

三、下步主要工作计划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分享到的美”为你整理了这篇某镇某镇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基本情况介绍

王堰镇辖11个村,159个自然庄,6.4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793户、9941人,贫困发生率15.55%。截止到目前已脱贫2716户、9765人,2020年脱贫77户176人今年脱贫,全镇5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从整体情况看,我镇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为因病致贫1866户,占比 66.8%,其次因残致贫508户,占18%,其他致贫原因419户,占比15.2%。

二、“十大工程”实施情况

1、产业扶贫。2016年申报到户产业499户1739人,申请奖补资金273.21万元;2017年申报产业扶贫项目2573户,申请奖补资金569.94万元;2018年申报到户产业2064户7367人,申请奖补资金513.37万元;2019年申报到户产业1540户,申请补助资金350.58万元;2020年申报到户产业1919户,已发放第一批补助资金303.67万元;2016年以来共计申报8595次到户产业项目,奖补资金累计2010.77万元,户均奖补资金7200元。

2.光伏扶贫。稳定运营13个光伏电站,集体光伏受益1252户户用光伏受益户513户。2016年来合计打款1299.55万元,户均增收7400元

3.健康扶贫。家庭签约医生定期开展义诊和上门送诊活动。全镇贫困人口签约实现应签尽签,据合管中心提供数据统计,我镇为3577人办理慢性病本。有14021人次享受“180”政策,报销金额达461.61万元,报销比例94.99%;1117人次享受“351”健康扶贫政策,报销金额693.31万,报销比例达92.34%;15138人享受大病救助政策,报销金额144.26万元。2020年至今,有2127人次享受“180”政策,报销金额达15.91万元;126人次享受“351”健康扶贫政策,报销金额11.14万;234人享受大病救助政策,报销金额61.2万元。

4.教育扶贫。全面落实“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和中小学寄宿生补助等教育扶贫政策,重点关注因学致贫贫困人口,对义务教育范围内辍学学生及时摸排原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学业。2016年至今义务教育补助7173人次,324.48万元,雨露计划728人次,218.4万元;2016年至今教育资助共计发放7971人次,发放金额542.88万元。

5.社保兜底。目前全镇贫困户有1016户1410人享受社会兜底保障政策,享受政策占比14.18%,其中有827户1206人享受低保保障政策;有189户204人享受特困供养政策。今年脱贫的77户176人中有低保户54户144人,特困供养户23户25人,孤儿救助2人。

6.就业扶贫。2014年以来,我镇共建设3个就业基地和,吸引就业人数近百人,带动贫困户39人,年均增收近万元。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光伏协管员、护林员、保洁员等提供253个就业岗位,其中生态护林员年工资8000元,光伏管理员年工资3600元不等,保洁员年工资7200元。2019年,组织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1450人次;招聘光伏协管员26人、保洁员63人、各村自主性开发公益性岗位146个;介绍39个贫困人口到我镇就业基地和扶贫就业车间就业,促其增收。

7.危房改造。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 C类、D类危房摸排工作,对摸排出的危房户,按照C类危房维修,D类危房新建,全力保障群众住房安全。2016-2020年,共计申报危房改造项目375户,申报资金512万元。2017年至今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共计解决我镇151户648人贫困户生态安居问题,分别为2017年易地搬迁安置107户445人。2019年易地搬迁安置44户203人。住房均已通过安全鉴定。

8.饮水安全。镇内有2个自来水厂,满足我镇一万多户人口的自来水供应。对全镇实现了安全饮水的全覆盖。

9.金融扶贫。实施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共有532户贫困户享受小额扶贫政策共计贷款3829.35万元。

10.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基础项目建设:1、我镇累计争取各类落地项目资金近2亿元,其中道路建设投入1.1亿元,自然庄扩面延伸工程投入7200万元,硬化道路1351条近200公里;道路畅通工程投入2600万元,新建道路22公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投入823.8万元,道路15条近9公里;改扩建截岗沟道路6公里,加宽张楼外环街道3.2公里; 2019年投入676.3万元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改扩建村党群服务中心1个;新建5个村卫生室,修缮6个村卫生室;新建镇养老服务中心一个,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投资600万元;新建幼儿园2所,改扩建4所,总投资1768万元,新建中心学校食堂及宿舍楼3700平方米,投入1054.28万元。2、整合各类扶贫资金,积极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产业园及各村就业车间建设。产业园一期占地75亩,规划12栋标准钢结构厂房,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已建成8栋,4栋正在建设,园区内道路、绿化、下水道等配套工程已实施完毕,建成8栋厂房已全部入驻企业。3、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村容村貌。2019年全年,我镇清理转运生活垃圾 4000余吨,清理乱堆乱放5000余处;新建农民文化小广场30个,小型公厕50个;自2017年以来,我镇实施改厕共计1513户,正常使用683户,问题户数540户,现已全部整改(维修整改467户,重建整改233户),农户自建卫生厕所130户,其中,2019年实施改厕259户,正常使用259户;生态扶贫流转土地4800亩、已完成植树3600亩;通过开展清洁文明户评选,动员群众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奖励花果树苗,鼓励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全年共计评选清洁文明户14000户次,发放花果树苗24万棵,力争2-3年内,全镇成为大花园、大果园;全镇11个行政村已实现网络全覆盖;宽带村村通,居民安全饮用水有保障;村村都设有文化小广场,群众休闲有去处,文化活动有场所,每村都有卫生室,贫困户签约服务全覆盖。

三、脱贫攻坚工作存在不足与薄弱环节

一是少数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二是扶贫资金需求投入不平衡,扶贫资金倾斜于贫困村较多,非贫困村双基设施缺口仍大。

镇政府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阜南夜话等方式宣讲政策,普及种养技术、宣传就业岗位,为群众提供就业职位和产业发展技术;同时联系学校、卫生院跟踪服务群众医疗和教育问题,定期走访查看群众住房情况,确保安全住房有保障。结合本镇实际,建议加大对非贫困村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村基础设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2021年工作计划

1.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快推进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路网、水网、信息网,构建城乡一体、配套完善、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2.持续挖掘产业效益。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打造王堰镇农产品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进城”。进一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活力,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性收入达到一定规模。

3.持续实施健康扶贫。深入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落实好贫困患者就医和“351”和“180”等医疗保障政策。

4.持续落实兜底保障。对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重点救助对象,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基本生活。落实县级财政代缴贫困户农村医疗保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100%,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

5.持续推动劳动就业政策。鼓励各村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让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自己“端起饭碗”;鼓励各村积极宣传扶持就近就业,让群众在县内、镇内、村内实现就近就业;统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资金,组织有就业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盯紧群众的获得感,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近些年,我们认真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扶贫攻坚行动、精准脱贫行动,体现了中央和省市要求、县情实际和群众期盼,在行路、住房、饮水、上学、就医、用电等方面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还存在着工作不扎实不落实甚至形式主义的问题,如有厌战畏难情绪的问题、有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有数据信息采集不科学的问题、有帮扶政策走形落空的问题等,在“脱贫攻坚回头看”行动中,就排查出各类矛盾问题506件。指出,“要更有力、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力戒形式主义,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各乡镇各部门都要认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只有找准了才能瞄得准,只有想明白了才能干明白。“一丑遮百俊”,如果在形式主义上出了什么问题,就会抹黑我们整个脱贫工作。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针对欠账多、基础差的实际,继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继续深入推进贫困村提升。坚持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先行先建,切实解决好水、田、路、林、电、房等问题,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自来水入户工程进度,建立从“龙头”到“源头”的饮水安全工程体系。加快贫困村梯田建设,力争有梯田需求的贫困村优先实现“梯田化”;统筹村组道路建设项目资源,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题;着力改善贫困村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林与经济林同步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生活环境;加快动力电提升工程进度,从根本上消除电力“瓶颈”制约;加快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按照“一个优先,两个确保”的原则,优先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群众的安全住房需求;在危房改造中,选择自来水先期覆盖村,配套推进“旱厕改水厕”工作。抓好易地扶贫搬迁,采取整村整组搬迁与插花安置相结合、就近搬迁与进城入园相结合等方式,优先安置有搬迁意愿的贫困户。与此同时,切实解决好贫困村教育、医疗、文化、网络、电视、村址等问题,为贫困群众提供必需的社会公共服务。

以上这些事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有专人负责,逐一落实到位,问题导向要更明、重点难点要更准、解决措施要更硬、督查排难要更常、落地生根要更实,真正做到精准指导、精准跟进、精准督查、精准落实。

二、盯紧脱贫的稳定性,着力培育富民产业

现在,脱贫不稳定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一部分贫困群众虽已脱贫,但质量还不高,没有固定的、持续的增收渠道,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可能重新返贫。前两年,按照脱贫标准,我们共脱贫4.5万人。事实上,这些群众仅仅是脱贫了,还谈不上致富。而且我们排查出的返贫人口达到3518人,前段时间新排查退回的未稳定脱贫人口也有3211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还在于我县农村经济发育不足,特别是富民产业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尤其是缺乏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既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脱贫致富的依托,没有稳定可靠的富民产业和门路,脱贫致富就是没有根基的房子,撑不住也长不了。我们要进一步在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壮大富民产业形成大支撑。按照“1+N”产业模式,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以种植为基础产业,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以养殖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和适度发展养殖企业,加快发展规模养殖户,提高畜牧业在贫困户收入中的比重。以果、蔬菜为主导产业,大力推进苹果产业带、核桃种植区建设,在贫困村新发展高效设施蔬菜3000亩。以特色种植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小杂粮、中药材、油菜等特色种植,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以劳务输转为重要产业,紧紧围绕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的需求提供增值服务,推动劳务输转工作提档升级。

二是发展合作经营促进规模化。千家万户小生产、一家一户搞经营,不仅抗风险能力差,而且在市场上根本没有话语权,要致富就必须提升组织化程度,走合作经营、规模发展的路子。这两年,我们结合精准扶贫,大力推进农村组织化经营,已在123个贫困村建立了合作社,有1.5万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占总数的85%,从数字上看进步是明显的,但是这些合作社实际带动能力怎么样、在农民增收中有什么样的效果还没有确切的统计,从这两年贫困群众增收的幅度看,真正发挥带富作用还要下实实在在的功夫。各乡镇和农牧等部门今后要在合作社的提质增效上采取一些实质性的扶持和提升措施,对采取哪种合作模式更好、如何助推农业科技普及、怎样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加深研究,争取成立一个就能带动一片、致富一方。

三是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我县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比较滞后,而且以低端产品为主,导致农民在种植、销售、加工等各环节收入相对较少。道理很简单,两斤牛肉加工成一斤牛肉干,成本在50元左右,而到终端市场销售价格则在100元以上,翻了一番,这样不仅能稳住牛肉价格,农民也可以多个渠道增收。今后,我们要把发展精深加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完善相关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加工企业,多打造一些上市企业,推出一批叫得响的市场品牌,以精深加工顶起农业发展、群众增收的一片天。

三、盯紧既定的作战图,着力强化各方责任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村级基本情况

XXX村位于XX县XX镇东北部。全村耕地1776亩。户籍人口98户305人,其中:常住人口10户19人。2014年以来,经过多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和人员自然增加减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71人;经过精准帮扶、精准施策,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目前的0%,2017年实现全村整体脱贫摘帽。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主要来源于村级光伏发电。

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1.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从2014年进入贫困村的1980元,到2018年已经增长到4500元。

2.安全饮水方面,村里主要采用地下水截提留供水方式,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均已达标。

3.义务教育方面,无因贫辍学情况,各项教育补贴均享受。全村有13名学前儿童、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名普通高中生、3名职高或高职学生、2名全日制二本B类学生得到教育资助。

4.基本医疗方面,全村有大病0人、慢病18人、残疾3人。健康扶贫“双签约”18户64人。共有3人住院治疗,享受医疗救助政策,个人自付最高县内最高1000元,最低比例为10%。

5.住房安全方面,全村累计完成危房改造3户,户提升0户,易地搬迁37户140人,其中集中安置31户125人,分散安置6户15人。入住房屋已全部实现安全住房。

三、产业项目发展情况

近年来,全村主要发展了特色种植业、健康养殖业、中药材产业、生态林果业、光伏产业等5项脱贫产业。全村累计投入186万元,实施了5个项目,带动贫困户48户171人。

1.特色种植业方面,2018年,全村种植优质杂粮1355.5亩、马铃薯51亩,每户平均补贴1495元,带动贫困户47户167人。

2.健康养殖业方面,主要养殖牛、驴,其中:牛21头、驴3头,带动贫困户4户20人,年均增收10000元。

3.生态林果业,栽植白水杏、仁用杏分别513亩、1263亩,待挂果期间,通过雇工的模式,预计可带动贫困户47户167人。5户贫困户被林业局聘用为生态护林员,年增收5000元。

4.光伏产业,投资65万元,新建100KW村级光伏电站1座,带动老弱病残贫困户16户,户均分红1560元。同时,发展户用光伏5户,户年增收3000元。

5.劳务业方面,“一技在手,全家脱贫。” 注重扶贫扶技,共有10人参加了林果栽培、箱包、护工等各类培训。2018年,贫困户外出务工人员37人,办理务工交通补贴25人,发放补贴资金12660元,每人年务工收入14600元以上。

此外,在资产收益方面,全村有17户产业薄弱户领取了资产收益分红,每户平均1560元。贫困户使用金融扶贫政策12户,累计贷款60万元,户均年收益3250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脱贫攻坚以来,将整村提升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累计投入267万元,对全村路、水、电、网等进行了改造,全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投资10万元,按照“5方面34有要求”,改建了占地12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

2.通村公路建设方面,通村公路实现硬化。此外,投资30万元,铺设主街道1条,修建联户路3条。

3.动力电建设方面,实施贫困村配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已完成高压和低压改造,配套变压器1台100KW,基本满足村今后20年发展需求。投资900元,安装节能路灯16盏。

4.农村网络建设方面,已接入移动、联通、电信等网络信号,宽带进村入户,村委会全部接入网络,户用宽带接入量达4户。

此外,整治残垣断壁376.7平方米,清洁家园3处,清洁水源1处,治理垃圾乱堆3方,治理粪土乱堆1处。

五、公共服务提升情况

近年来,先后投资10万元,对村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提升。投资5万元,建成标准化卫生室,配备基本设备,有合格村医,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医、便捷就医,基本医疗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全村有低保25人,符合标准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全村有56名60岁以上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养老参保率、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均达到100%。

六、干部驻村帮扶情况

本村帮扶单位是县人民医院,有结对帮扶干部48人;驻村工作队队长郝继龙,队员张俊廷、侯文新,第一书记侯尚飞。驻村工作队进村后,严格落实“五天四夜”工作制度,天天吃住在村;围绕“六大行动”,努力提升全村群众的获得感、认可度。第一书记,积极组织我们开展“双日双评”活动,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同时,他们还为我们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如建设小型广场一处、购置全套办公用品、粉刷墙体、书写标语等等。

同时,注重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积极引导贫困户参加县乡村组织的“养牛能手、公益标兵、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新建了“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公益超市”;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红白理事会,用邻里身边事影响教育村民,力争物质富起来的同时精神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