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范文第1篇

摘 要 实体经济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增强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金融体系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有效的促进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金融 实体经济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金融体系与实体关系之间的作用越来越密切,加强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应对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处理好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联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危机的应对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本文就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关系进行有效的反思。

一、关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简述

(一)金融体系的简述

金融体系是指以金融为主导的体系结构,对国家的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然而,在世界上,金融体系可以分为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不同国家中金融体系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以银行为主导,例如:德国。有的以金融市场为主导,例如美国,有的则介入两者之间,总之,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实体经济的简述

实体经济是指利用生产工具来提高经济收益的现实企业,实体经济主要可以分为: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相关行业,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促进对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的基础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金融体系建设的基础,实体经济可以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为金融体系带来收益,金融体系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依托实体经济,可以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防止资金的泛滥。可以很好的避免资金流向虚拟经济,造成资金风险,从而产生金融危机,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实体经济的经济地位,做好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从而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金融w系可以有效的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金融体系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效的为实体经济提供资本中介,保障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在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实体经济对金融体系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实体经济通过金融体系的中介支付功能,可以为企业带来资本,增强企业的融资,提高企业的抗压能力,促进实体经济的有效发展,伴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更加的增加了实体经济的活力,为实体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护。

三、促进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有效发展的手段

(一)积极发挥实体经济的作用,稳定金融体系

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的基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首先加强实体经济的建设,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首先,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积极的发挥实体经济的作用,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指引着金融体系的发展,保证金融体系健康、有序的发展。其次,实体经济要不断的发展,提升自身交易量,增强资本流通,不断促进金融体系发展,最后,不断的加强实体经济的活力,加强实体经济的改革,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有效的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加强经济效益。

(二)加强金融体系的自由化改革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的改革应该不断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应该增强资本的获取方式,加强资本循环的速率,缩小资本循环的周期,其次,加强资本的融资,加强对市场的需求,不断的通过实体经济来带动金融体系的发展,最后,加强对市场经济信用的有效监管,建立诚信机制,加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因此,在促进金融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有效的加强金融体系自由化的改革,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因此,应该加强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资本的运作直接影响着金融体系的发展。在金融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有效的加强资本的流通,在资本流通的过程当中,做好有效的信用审查制度,促进资金的有效利用,资本可以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有利于企业的投资再生产,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的效益,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加强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不断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把握好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关联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这两者的之间的改革、发展、进步、波动均息息相关、互相影响。只有准确了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特殊关系,正确认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相作用,真正理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结合共荣,学会利用两者之间的规律避免金融问题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保证实体经济的安全发展、进步。本文将通过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分析论证,浅析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协调法门。

一、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对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国外主流经济学者们还远没有形成共识, 但相关研究和争论是以中立态度进行的。 而在国内, 近些年部分学者采用了一个富有感彩的词―――“虚拟经济”来分析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在我国没有得到正确理解的另一个独特表现。

(一)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的基础

在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是体现两者关系的关键。实体经济是构建金融体系的先决条件与基础内容,金融体系的提出与完善离不开实体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金融体系的相关理论落脚点是实体经济,可以说,金融体系的存在依托于实体经济,没有实体经济的存在,就不能谈及金融体系的存在。

同时,在金融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实体经济所提供的物质、经济基础也是帮助金融体系完善结构、自我发展的基础。在金融体系发展历程中,实体经济决定了其中大量资本的留存与否,决定了投资市场的运作基础,防止资源配置产生混乱,保证市场平衡,维护市场秩序。

(二)金融体系推动实体经济

为了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利用金融体系中的部分支付中介,长期积累有效资本之后,实体经济借助金融体系不断拓宽自身的经济范围,降低金融风险,降低大生产量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实体经济完整生产、稳定增长。

除此之外,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金融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纽带在这一经济过程中起到驱动作用,推动实体经济资本增长,支撑资金需求,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拓展领域等需求。

(三)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并驾齐驱协同发展,就业压力大大降低,资本市场越发活跃,为社会创收大量财富,提升了实体经济的盈余资本。然而,就目前行业现状分析,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仍存在有不和谐现象,如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过分苛刻、中小微企业贷款困难(如额度小、利率高、失败率高等)、金融体系渎职等。这一系列的现象级问题导致企业运营风险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发展方向

(一)实体经济推动金融体系

综合分析当前经济现状,实体经济应积极反思自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认清自身在经济发展大潮中的位置,积极转型,将当前的交易模式逐步转变为未来的自身发展趋势方向,针对自身的市场定位与未来发展,精准判断交易需求,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自身发展方向的定位工作。实体经济的发展历程也是金融体系的完善过程,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必须紧密联合、相辅相成,将原始资本大量投入金融体系,扩大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助力实体经济进入经济市场,深入挖掘资本需求链,将资本经济的实际需求作为金融体系发展改革的引导方向。

因此,只有积极摆正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在根本上进行实体经济改革,努力让实体经济融入金融体系,深化两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二)鼓励金融体系自由发展

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深化金融经济自由发展后,利率的升高会影响储蓄利率的随之上升,进入储蓄之中的资本将会翻倍增加,储蓄规模也将随之大幅度提升。金融模式的自由化可以起到改变融资途径的作用,简化储蓄、融资手续,降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影响力与干预可能,发挥市场的健康调节机制有效作用,降低对政府机构的依赖,更加公平合理的配置市场资本,提高金融领域的监督管理,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平衡性,提升金融市场服务效率,稳定实体经济发展。在改革资本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个金融机构,完善现有的资本市场,避免经济企业信息出现不正当的传播,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金融信用机构,为金融体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支撑,为其提供必备的融资渠道,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

三、结束语

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密不可分,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基石,金融体系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助力,两者之间互相推动、相辅相成,避免金融危机、市场波动等危险状况的出现,稳定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正确认识两者关系,主动协调两者关系,让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共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萍.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及其测度指标设置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2(06).

[2]范柏乃,张维维,贺建军.我国经济发展测度指标的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3(04).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范文第3篇

前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现象,这也是发生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便有学者开始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研究,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对两者间分离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帮助直接走出经济阴霾。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特点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现象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金融危机只是两者分离的一个主要表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两者的发展就已经出现了失衡征兆,主要表现在数量关系的不均衡,金融经济部门的数量与实体经济部门相比明显增多,在资产与规模上表现的也非常明显,这些表现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地位已经发生颠倒,原本应位于主导位置的实体经济正在给金融经济让路,而原本处于辅助地位的金融经济则堂而皇之的坐在主导的位置上,并开始与实体经济相脱离。衡量两者分离的指标主要有金融资产系数、金融资产与金融交易量比率等,这些指标上升的幅度越明显,两者之间的分离也就越显著。

随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两者的分离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金融危机便是两者发展失衡的一个明显表现,另外,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特点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兼并行为导致经济体过于集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很多大型的金融企业中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兼并行为,这就使得全球经济体分布得过于集中,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一方面,经济体过于集中会为金融机构中的高层管理人员追求更高薪资提供平台;另一方面,经济体过于集中也容易造成金融机构出现道德风险,很多金融机构利用规模扩大的优势,对破产风险视而不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破产的可能性[1]。一旦大规模的金融机构破产,政府为了经济的稳定就不得不对其伸出援手,这也进一步消除了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顾虑,甚至做出与自身发展目标相悖的风险经营行为。

(二)经济活动在金融经济中出现过多

因为金融经济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资金上,与实体经济相比都有着很大优势,这也就导致很多经济活动都趋向于在金融经济领域进行,进而使实体经济所遭到的挤压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这也使金融经济领域的交易出现越来越多的纯粹投机行为,促进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离。

(三)两者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不均衡使得前者中大量存在的投机因素对经济指标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很大一部分的价格指数都因此很难得到真实的反应,实体经济的运行现状无法完全显示出来,这也就使得价格指数丧失了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反映作用[2]。其原因在于,实体经济受到的损害相对严重,大量的社会资本从实体经济领域中流失,随之流入金融经济领域中,而金融领域中因投机行为的频繁而出现虚假繁荣现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实体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利弊分析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实体经济,这也使得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世界经济的结构也发生了演变。这种现象有利也有弊。其有利方面在于金融经济的地位提升使得社会资源大量流入金融经济领域,在整体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资金的流动与配置起到不可或缺的中介与配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3]。其缺陷方面在于两者之间的失衡使得金融经济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甚至限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消极影响。

金融经济的主要职能便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一旦两者分离,无论对金融经济来说,还是对实体经济来说,其破坏性都是空前的。所以,合理把握两者之间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两者分离的原因是解决当前困境必须要走的路。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生分离的主要原因是前者在规模、数量、地位等方面大大超越了后者,随着这种现象的深入,两者的分离也一定会对社会的整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4]。因此,对两者分离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大体上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金融资产增多使风险增大

在讨论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不容忽视。从时间顺序与现实贡献的角度看,实体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经济相比更具备根本性,从发展层面看,在实体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以后,金融经济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另外,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期,金融经济想要进一步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作为依托。所以,金融经济想要发展就必须以实体经济作为基础。但是,实体经济在世界性的交易过程中需要外汇,而外汇又要依托于金融经济,在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然而,风险又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在金融经济中[5]。所以,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会慢于金融交易的增长速度,金融资产的比率也因此增加,这对经济发展来说,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技术因素与制度因素导致

从技术角度看,技术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而经济的发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创新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国际化特点,金融经济的类型也以此为基础越来越多,从而促进金融经济的发展,提升金融资产的比率。从制度角度看,由于金融经济大于实体经济,金融交易中的很多非理性行为都与两者的分离有很大关系,这些行为因为制度因素而产生的。

(三)金融管制的自由化与弱化

金融管制的自由化与弱化膨胀是影响两者分离的直接因素之一,弱化主要表现在国际之间解除了金融管制,导致国际之间的资本流动越来越多,除此之外,国家内部也会对金融管制进行弱化甚至解除,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金融交易的数量也随之增加[6]。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原因有很多,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当前局面的产生,而上述的三个方面起主要作用,想要阻止两者的分离,也需要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将两者之间的比重与相互关系协调好,从而使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四、金融经济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任何层面上的经济发展都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密不可分,从根本上讲,金融经济来源于实体经济,金融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实体经济为依托,所以,金融经济需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而完成发展,这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

从表面上看,金融危机存在于金融经济领域,但究其根本仍在于实体经济,而金融经济的过快发展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金融经济的发展在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持下,就会形成金融危机[7]。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自我服务,满足以及强化的倾向加强,使得金融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相脱离,甚至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干扰。由此可见,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机构与企业需要必要的实体经济作为发展支撑。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范文第4篇

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经济学家们并没有达成共识,在金融市场领域,通常将与证券等虚拟资本交易、依托于科学技术、以计算机科学模拟的可视化等相关的经济活动都称为虚拟经济。广义上的虚拟经济是指除了物质生产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劳务之外的一切经济活动,而狭义上是指金融活动、房地产业等的虚拟部分。虚拟资本具有一定的扩张效应,所以会造成经济的金融深化,同时虚拟资本的扩张与房地产业的虚拟价值膨胀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经济中的虚拟部分,进而构成了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一种间接、隐式的经济运行体,与实体经济相比,其活动成本更加低廉、能够实现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同时还具有报酬递增的特性。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包括股票、期货、期权等虚拟特征较为明显的交易活动,还包括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开展的数字经济、可视化经济活动等。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为依托,在实体经济基础上发展,利用现代化的载体完成经济交易,所以虚拟经济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和不稳定性。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虚拟经济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化发展阶段:首先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经济活动由最初的私人间借贷逐渐演化为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当闲置资本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逐渐实现了生息资本的社会化。然后由于经济资本的不断扩张,衍生出虚拟经济,并逐渐演化实现有价证券的市场化,当有价证券市场化逐渐完善时,金融市场逐渐实现国际化。最后随着股票、外汇、债券等不断投入市场,国际金融达到集成化的状态。虚拟经济演化发展的具体阶段及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二、虚拟经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

(一)虚拟经济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虚拟经济在资本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大,对整个市场的影响也不断扩张,首先对于消费市场来讲,虚拟经济会导致一种财富效应和资产流动性效应。当资产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增加时,其会倾向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那么就会有较高的消费欲望,这就会使得消费拉动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会极大地带动企业效益的提升,为企业融资提供新的思路,让企业得到广阔的社会资源的支持,进而会间接给人们带来财富,刺激消费。虚拟经济所带来的流动性效应实际上是从虚拟经济改变消费者的投产投资结构出发,让消费者的消费按照预期发生改变。对于汽车、楼房等耐用品,其在市场中的流动性非常差,如果消费者手中持有的资产都是这种非流动性资产,当其急需现金时为了筹集资金,就会出卖耐用品,而在这种情况下出售往往会大面积贬值,造成消费者的损失。但是如果消费者手上持有流动性资产,那么就比较容易在市场上变现,并不削减资产的价值。从流动性效应的观点出发,当消费者在财务上需要紧急周转时,他们更倾向于持有流动性较强的虚拟资产,故而流动性效应对耐用品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二)虚拟经济在投资市场的信息非对称效应

虚拟经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还表现为一种投资市场的信息非对称效应,由于信息的不对等,容易造成信用差,进而给市场带来安全风险。资本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在信贷市场中,银行对于债务人的评估不够客观全面而又无法逆向选择,从而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进而造成银行的贷款意愿降低,进而导致企业投资支出受到影响,最终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在信贷市场中,银行是主要的信贷人,是整个经济交流活动中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债务人来自于各个行业、不同经济层段,银行很难对债务人的实际行为进行准确的评估,所以银行就承担了不知晓债务人还款能力和信用程度的风险,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也应运而生。当市场中的贷款利率处于正常水平时,中高风险的债务人才会选择借贷,而低风险的债务人由于无法获得很高的效用而退出市场。为了保障银行的利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市场中往往采取提高企业净现值或者提高企业贷款的担保价值。上述解决方法本质上是通过增加企业的净值减小逆向选择和道德信用的风险,进而增加贷款刺激,拉动经济的增长。虚拟经济在投资市场上的信息非对称效应增加了银行资金运营风险,投资银行必须对虚拟资本进行有效的引导,使虚拟经济运作对整个市场起到有利的作用。

(三)虚拟经济导致的金融加速计效应

虚拟经济还会导致一种金融加速计效应,当企业的经济受到冲击时,公司的净现值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而信贷市场会放大这种冲击对企业经济所造成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金融加速计理论。在虚拟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信贷市场的这种金融加速计作用更加明显,随着金融市场的条件变好,虚拟资产的价格会不断上升,这样企业和居民所拥有的财富就会增加,进而信贷的可获得性也会增加,这样对外部融资的需求就会增加,消费、投资、产出也会随之增加。由于这汇总信贷、股票市场的条件的变化,企业经济受到冲击会进一步放大,起到整个金融加速的作用。实体经济的稳定、良好发展能够促进虚拟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稳步上升会使得企业的利润上升,进而股价上升,从而居民和企业的净现值增加,财务状况得到改善,贷款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会降低,从而使得借款人能够更好地获得融资贷款,最终促进经济的不断扩展。虚拟经济的金融加速计效应在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时能够促进经济市场的良性发展和迅速提升,但是在经济出现状况时,也会将风险放大,导致经济过度膨胀和失稳,所以必须正视虚拟经济在市场中的作用,完善市场风险评估和监管机制,实现虚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虚拟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金融市场中的投资风险管理

虚拟经济在整个金融市场中既发挥着关键的组成和促进作用,同时对经济运行的平稳性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所以为了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完善金融市场中的投资风险管理。对于上市企业来讲,要不断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健全信息泄露的责任机制,同时加强企业的诚信立法建设,建立企业诚信责任机制。在经济均衡发展的情况下,资本作为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基本上是稳定的,当资本用于投资的比例过大时,即超出于消费的既定比例时,就会使得消费的比重下降,消费市场的不景气反过来又会导致实体经济投资的减少。在整体的虚拟经济于实体经济传输机制中,金融市场发挥着关键的传导作用。例如。通过投资于虚拟资产、发放贷款等使储蓄向投资转化,加快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虚拟经济加快了金融市场中的资本规模和运转速率,所以为保障其平稳运行,必须完善市场风险管理,对于银行等机构要完善信息渠道和资金流动网络,在经济活动进行前、进行中、完成后的风险进行详细的预测和评估,并采取有效地监管、预防机制,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金融市场的危机具有很大的传染性,所以为保障国际金融市场的安全,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等有责任进行维护和援助,世界各国应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为促进经济的繁荣而努力。对于投资者来说,要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建立恰当、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衡量和预测,做好规划和防范工作。金融投资总是具有风险性,这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对于金融市场中的投资风险必须积极应对,加强金融市场中的投资风险管理,评估各种风险的影响程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二)构建防范虚拟经济过度扩张的有效机制

在金融市场中除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外,还要尽可能地防止虚拟经济过度扩张,以避免引发金融危机等重大经济影响。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并不是说虚拟经济就是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会导致经济的泡沫化。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扩张从长久意义上来讲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虚拟经济的发展中投资于虚拟资产的比例变化会影响到剩余资本用于实体经济领域消费和投资的比例,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重视证券化市场的规模和深度建设,充分利用证券融资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在防止证券资产过度膨胀的前提下,实现金融结构的优化,推动各子市场的协调发展。必须要规范上市企业的上市机制,保证企业的质量。其次要培育国际竞争力强、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筛选作用。

近年来我国基金发展规模迅速增加,在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金融体系结构的不健全、融资结构不够成熟等。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不仅会使得金融资本体系迅速膨胀,更会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造成产业的破坏,为了防止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一方面要保持虚拟资本的结构适度性;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风险预警体系。保持虚拟资本的结构适度性就要使债券、股票、期货及衍生证券等的比例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和规模相适应,各类证券的内部结构要保持合理性,国债的发行年度、发行比例等。建立科学的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确定合理的指标,使其既能反映国内经济系统的状况,又能反映国际市场与贸易的状况,然后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虚拟经济与生俱来的投机性决定了它在市场中的风险。因此,必须进行适度的金融监管,对银行金融体系、非银行金融体系建立相适应的监管机制。防止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并不是限制虚拟经济的发展,而是从侧面促进经济的进步与升级,将虚拟经济的发展平稳化、科学化,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总结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4-0019-05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实体经济始终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金融的经济核心地位判断源于其为经济服务的神经中枢作用。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其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毛克贞,王超,2011):反之,虚拟经济的运作则是直接以分配和交换的产生增值,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赵朋。2011)。纵观全球金融的发展进程,几乎历次金融危机都是由金融体系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所致:一旦國民经济运行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处置不当引发实体产业萎缩,虚拟经济就会缺乏发展根基进而诱发经济大衰退、金融危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看,金融支持对于实体经济发展不可或缺。

近几十年我國金融业的高度集聚快速发展得益于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一直存在。从某种程度上也掩盖了國民经济之本在于实体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这一本原。当前我國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平稳,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实体产业发展空心化问题突出,面对全球经济恢复发展不确定性以及國内经济转型中过剩产能调整压力不断增加的环境。防止产业出现空心化,本文由我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有效性不足的原因,统筹强化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二、我國实体经济企稳回转基础不牢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國内经济进入转型期,虽然短期通胀的风险尚不明显,但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脱节,金融资本“脱实向虚”问题突出,实体经济的反弹基础并不牢固,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实体经济整体效益水平欠佳

國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到价格因素的下拉作用影响,國内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成本增加、费用增长、产能过剩、资金断裂等严峻挑战,造成企业利润下行,尤其是大部分处于低端产业链条上的中小企业纷纷遭遇资金困境、订单荒、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升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实体经济产量及价值增速回落。2012年全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全年471种工业产品中有345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达到98.0%,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相对于金融产业盈利增速,实体经济利润增长缓慢。2012年全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578亿元,同比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5915亿元,同比增长11%;但相对于商业银行全年同比增长18.9%,累计1.24万亿元的净利润收入而言,实体经济盈利水平与增速并不理想。在资产泡沫快速膨胀和高通胀蔓延的双重作用下,实体企业的发展出现一定意义上的萎缩,形成产业空心化格局。

(二)生产要素减退引发产业空心

实体经济的发展是资源、劳动力、资本投入、技术、管理、企业融资能力等多种要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在资产泡沫和高通胀率的双重挤压。实体企业发展的要素流失,引发实体产业空心。一方面,由于资源瓶颈约束、用工成本增大,资源产品的价格节节攀升、劳动力选择机会日益增多,使企业的投入成本高涨,实体经济投资回落显著。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企业投资增长处于十年来的历史低位:第一产业投资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产业雷同化、模仿化现象严重,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遭遇创新转型资源不足的发展困境,金融资本日益脱离实体产业,生产资本流出大于投入,实体经济整体表现较为平淡、实体企业在证券、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减弱,使得企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预期下降。

(三)虚拟经济挤占资本投向实体

持续紧缩的信贷政策经济环境下,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资金增量相对减少,原本稀缺的信贷资本使用成本进一步升高。实体经济资金供应紧张;本身处于议价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资金供给使得处于议价低位的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加难以在银行得到资金支持,造成民间金融成为相当部分企业的融资来源。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國“银子银行”的规模约在27.88万亿左右。占2012年GDP比重的53.68%;民间投资增速为27.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2%;大量“游资”和“热钱”游离实体经济充斥虚拟经济,金融资金大量从实体领域转向投资领域和投机领域。使虚拟经济的发展缺乏进一步拓展的根基;此外,一旦资金链断裂,则造成破产、跑路等危机事件引发系列的社会问题,进而可能蚕食实体经济,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

(四)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现象渐现

近年来,在虚拟经济投资时限短、高回报率的特征诱导下,我國大量的实体企业纷纷离开实体经济市场,投向债券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高回报、高风险为特征的虚拟经济领域。使得大量的资金流入以房地产、期货、贵金属为代表的虚拟市场,通过炒作、投机、市场运作等形式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脱实向虚”现象逐渐显现。虽然“脱实向虚”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作用所致。但却隐藏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以我國温州地区百强企业为例,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业企业,均涉足了房地产开发领域。更有甚者。实体经济企业将企业、项目作为融资平台,以此获得大量信贷资金,转而投资房地产、民间金融等虚拟行业。

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不足的原因

自全國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命题,各地也陆续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纳入金融产业框架内;但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自身存在固有的弱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和方式尚待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以及举措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亟需提高。

(一)实体利润空间缩小削弱支持动力

随着原材料、劳动力以及资金等成本的压力不断增大带来的企业利润空间缩小,部分实体企业不得已向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欠发达地区迁移,致使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畸形发展。在温州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制鞋业曾经有6000家之多,而当前数量跌至了2000家,部分强实力品牌企业已经在转移生产基地,影响当地金融资本投资方向与意愿。另一方面,由于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有限、成本较高、产出周期偏长,企业缺少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动力,进而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利益的驱动使得实体经济领域的资本流入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资本“脱实向虚”。从2006年开始,随着國内房价的快速上涨,房地产行业毛利率急剧上升,突破30%,近两年来更一直维持在35%以上:与此同时,制造业毛利率却持续下降,到2009年仅为18.7%,与房地产的毛利率差距扩大至18个百分点,促使金融资本脱离实体企业投向房产领域。

(二)虚拟经济高回报率诱导资金投入

虚拟经济的高收益、高回报诱导大量的金融资源流出实体经济,财务杠杆和高利贷的盛行催生经济活动中的投机性质的经济行为,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失衡,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增长信心不足,金融资本开始脱离实体经济进行行业内部自我投资增值,造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恶性循环。以房地产基金为例,据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共计94支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完成募集,相较于去年的67支增幅明显,相比之下新募房地产基金的金额的增幅则不那么显著,90支披露金额的房地产基金共计募资59.55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6%;可见,社会资本对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资本的预期收益远超出一般的心理预期。而此市场行为由虚拟经济高回报率所诱导,具体如图2。

(三)金融政策缺位导致金融支持不足

依据破窗理论,相关配套政策的缺失直接影响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整体功效的发挥。一方面,目前金融支持主要倾向于高端产业链条以及核心企业的金融需求,而处于低端产业链条以及狭小市场的中小企业融资来源单一。影响金融支持作用的扩大:而且此类实体经济又具有一定风险,金融支持动力不足。同时,与金融支持相关财政政策改革、信用环境等也制约金融支持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尽管國家已出台多项推进金融支持策略,但部分地区信贷倾斜政策未有效落实,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政策缺少规范。另外。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正规金融支持不足导致民间闲散资金投资渠道不畅,高利贷盛行,引发有限的金融资本的逆向配置问题。

(四)金融体制制约实体经济融资能力

从信贷规模看,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进程中。金融体制制约实体经济融资能力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商业金融机构参与力度不足及民间资金未有效参与。由于自身基本信贷条件不足以及相关的信贷配套抵押、担保、信用评级等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面临从正规金融体系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结构单一等系列问题。而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制不畅,导致闲散于民间的资金难以有效合法的参与实体经济运营发展之中。资金价格双轨制条件下。大量游离于监管体系边缘的民间资本趋利流向高风险、高收益的虚拟经济。造成严重的资源错配与浪费。而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从融资结构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在实体经济融资结构占据绝对高的比例,而國内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不发达,导致实体经济发展过分依赖间接融资,导致市场机制配置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弱化,而企业财务杠杆率过高,金融风险过多集中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之中,进而增大整个金融系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与脆弱性。

(五)民众投资的风险偏好倾向于高收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國内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國内特殊的政治经济体制下,社会中依靠虚拟经济短期内的暴富行为普遍,民众对于“盈利”行为的追逐愈发强烈。经济生活中的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行为使得多数社会人在高额的资本投资回报面前忽视背后的高风险性本质。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民众的市场化意识、快速致富的意识也改变着诚实经营,合法守信的传统理念,浮躁心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蔓延。另一方面,中國的企业家精神正在逐步衰退,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家精神中最主要的是创新,而创新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我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产业雷同、产品雷同、恶意竞争、模仿成风等怪象严重侵蚀着企业发展的根基,引发金融资本脱离实体经济的恶性循环。

四、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的建议

在我國转型升级的重要攻坚时期,深度把握國家金融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通过强化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成效考核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统筹,确保社会资金切实投入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增强金融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转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迫切举措。

(一)强化金融市场机制

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是各种金融资产、各方市场参与者、各类交易方式和政府金融监管形式的综合体,其本身就是上述各组成部分的相互适应与协调: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与实体经济的适应与协调。因为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并非中性,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适应效率。一方面。从政策体制着手真正意义上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实现对内对外开放,不因权力集中度、经济实力、经济地位的差异而形成某种等级差别。从宏观调控人手。通过政策杠杆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与國际接轨的规范化市场金融,借鉴國际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要点,新建一套既符合國情又适应國际环境的市场金融环境与金融体制。

(二)优化金融信贷政策

根据國家产业政策导向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优化调整现有的实体经济金融支持政策,提高信贷政策的适用性。围绕区域集聚性产业发展特色,根据实体经济发展实际,逐步出台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政策:在产业项目准入、客户准入、分类管理、资金定价、风险防控上实施差异化要求。同时根据资金经营周期性特点,加强资金账户监管。确保回笼资金及时归还,并做好贷后检查,提高风险预警前瞻性,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三)引导金融资源投向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一个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金融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的过程。因此,在商业化经营的原则下,不能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主体实施单一粗放对待。而应该择优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第一,坚持商业经营、风险可控的原则,强化客户准入条件和其他要求,采取联户营销,批量开发的策略,发挥平台金融服务优势,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以及区域集聚发展产业区。培育现代物流业,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科技新兴、能源产业。优先重点特定产业链条上的实体经济向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发展,以期所支持的实体经济产业要能够带动上下游实体经济产业链条上大量中小企业企业成长壮大。第二,根据我國实体经济发展的地域非均衡性特点,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定位以及前景等。结合國家产业政策导向与梯度发展规划。在东部沿海地区,重点支持國家战略产业,做大金融支持总量:在东西部地区。重点支持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狭小市场以及产业末端中小企业发展实力。第三。建立中國金融资本投向的跟踪警示制度,可包括金融资本投向领域的跟踪、资金流量的定期监测、以及实体经济要素缺失状态警示等。在弄清金融资本投向的基础上。对资金的流量进行定期监测,以准确的把握金融资本量的流动情况,通过筛选和分析各种实体企业的运行状况,向社会实体经济要素缺失状态警示通告。

(四)加大金融产品创新

在金融总体布局、融资规模、融资结构中合理权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重和规模,适当支持实体经济通过股权、债权、金融衍生渠道融资。从商业银行看,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在做好原有金融产品推广适用工作的同时,还需要针对新兴产业主体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围绕实体经济群体所处的行业特点、市场特点,确定合理的服务价格和盈利空间,规范收费,立足于产品使用对象、贷款用途以及信贷额度等要素设计满足客户群体的一揽子信贷需求。从债券市场来看,为改善实体经济偏重于间接融资的状况,增加企业直接融资手段。应加速债券市场产品创新,设计适应特定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中企业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和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从股票市场看。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经济活跃地区中有基础的行业引导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渠道,保持较高的扩容速度,满足有条件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衍生品市场看,于实体经济中大力推广我國已推出的利率衍生品、汇率衍生品、股票衍生品、权证、股指期货以及商品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并继续推进衍生品的品种和业务创新。推进基础资产金融化。

(五)规范民间金融发展

我國经济独特的资金“双轨制”定价体制下。由于中國银行业内部缺乏市场性和竞争性。加之政府部门对利率的严格监管。致使企业经营状况与银行业之间一定程度的脱节,造成了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利率水平差别数倍以上。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一方面就要继续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以SHIBOR为唯一基准利率下的市场定价机制,加快资金价格双轨制的并轨,进一步扩大存贷款利率的上下浮空间,给予银行机构更多的定价权,给予实体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最一般的价值规律,将银行信贷增长控制在适度水平上,保持一定比例的民间资金配置与实体经济利润相挂钩,制定联动性的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定价机制。引导资金供给主体实行差别化定价机制支持实体经济,根据实体经济所属的行业类别与利润空间实际,在一定范围内界定融资标准。

(六)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完善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制度。设立促实体经济发展的最低保证金,存入央行账户,一旦某一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大量脱离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出现由融资困难导致的经营困难,则没收保证金并按制度的要求追究金融机构责任。其次。变革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修订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贷款余额等纯经济指标考察银行效益的机制,建立促实体经济发展成效、银行资金投向、实体产业效益与银行利润双增长的多指标考核机制。再者,建立金融体系促实体经济发展的评价制度,按照考核、评价的结果对未按制度要求的金融行为给予相应惩戒,并及时向社会公示。

五、结束语

实体经济的稳企回转是國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國民经济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大量金融资本投向虚拟经济领域,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通过对國内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足、成效不佳主要源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自身存在固有的弱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政策以及举措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通过强化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成效考核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统筹,切实保证金融资本投入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增强金融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毛克贞,王超,金融危机:kC_N的反思一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实体经济[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190—192。

[2]赵朋,从金融危机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价值决定[J],改革与开放,2011(02):67。

[3]陆岷峰,张惠,金融产业资本与实体经济利润合理分配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2(06):53—57。

[4]2012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_3%[EBIOL],网易一新闻,2013-1—18。

[5]2012年全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3%[EB/OL],國家统计局网站,2013-01—27。

[6]商务部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2012年中國实体经济发展报告[EB/OL],中國经济周刊,2012—12-19。

[7]康文峰,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引发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3(0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