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融合通信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章首先从企业环境中的需求特征出发,对于融合通信技术所表现出来的若干特点展开说明,而后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加以剖析和讨论,对于切实把握融合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有着一定的积极价值。
关键词:
企业;融合通信;发展
信息时代之下,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的提升。信息更多在企业环境中扮演了一种不容忽视的支持价值,并且对于企业环境内部整个工作流程的优化都有毋庸置疑的价值。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企业融合通信的成熟程度,更加成为关系到企业环境整体效率的基础。
一、企业融合通信的概念与特征
从概念上看,融合通信(RCS,RichCommunicationServices)即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合一体的新通信模式,融合计算机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实现电话、传真、数据传输、音视频会议、呼叫中心、即时通信等众多应用服务。本质上是以互联网作为物理依托,将传统通信融合进入互联网数字环境,并且同时对互联网环境中的现代化数字通信工具实现支持,架设起不同通信工具之间的信息通路,同步信息的发送与获取,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总体发展的角度看,融合通信随着我国三网合一的步伐而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对应在技术层面上的体现,突出表现在无缝连接、高集成特征以及连续服务三个方面。对于无缝连接方面而言,需要在两个层面上予以实现,一方面在于实现对于不同形式的用户端的支持,诸如PC端、平板电脑以及手机等移动端之间的无缝切换,以及信息同步等。另一个方面则是不同通信工具之间的无缝连接,包括邮箱、IM、短信等多通信工具之间的信息同步。而在高集成方面,主要是实现功能层面的集成,包括实现统一的鉴权、计费和认证等。在企业环境之中,这样的功能集成,尤其是对于身份的识别和验证,直接关系到企业局域网环境中的数据安全,是工作人员授权访问优化控制的必要环节。最后,对于连续服务方面,同样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时间方面的连续以及空间方面的连续。当前企业环境中的工作,越来越呈现出弹性化的趋势,员工的工作时间以及工作地点,都不再是以往相对刚性的条件和环境。这种状况在油田企业环境下尤其突出,在地理区域上相对分散的不同油田工作部门,想要实现有效沟通,必须要求企业融合通信体系保持地域连续性,即在局域网内支持其与公网之间的良好对接。
二、企业融合通信在技术层面的发展特征
1.多数据格式优质服务。
对于企业面对的大数据环境,当前突出的重点表现为多种数据格式的涌现,其中以视频以及音频流媒体作为重要表现之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油田环境中固有的大数据量特征,加之为了确保油田工业环境安全而引入的诸多相关控制性视频监控,以及视频会议等应用需求的出现,都成为推动融合通信发展的动力。就目前的发展状况看,推动流媒体与其他相关通信环境实现有效融合,是当前融合通信体系的技术重点之一,并且在这一方面实现多用户端之间的无缝处理也成为关注重点。在油田工业环境中,包括视频会议以及维护工作展开等工作环境,其整体效率都与融合通信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2.加强云技术应用。
随着企业环境中海量数据的涌现,如何对相应的数据传输请求作出及时反应,是融合通信体系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的云环境下,融合通信体系必然也对云技术有所引入,如何利用现有的局域网通信能力实现对于更大数据传输考量的有效支持,均衡网络通信能力,以及融合通信系统中的诸多通信请求,使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优,同时不断提升用户通信体验,是当前企业融合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
3.加强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对于企业而言不仅仅是海量数据,更加意味着多种格式和来源的数据交叉在一起,从而体现出更为深刻的内容,形成对于企业方方面面工作的支持。具体到融合通信技术发展领域中来,就是通过日常通信环境的工作特征来实现对于企业网络工作状况以及发展的决策优化,从而推动融合通信以及企业环境内数据传输服务水平的提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能够实现面向通信环境的数据分析,从而加强企业局域网整体安全建设。
三、结论
融合通信在未来必然成为企业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支持力量,其自身的发展与建设必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此只有切实分析企业环境中的通信需求,有的放矢地展开建设,才能获取良好效果。
作者:滕向宇 单位:大庆油田信息技术公司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融合通信;电信运营商;移动通信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维关系强度模型及其在飞信竞争定位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SJD630065)
传统电信业正经历从垄断到开放竞争的巨变,社会化网络服务的飞速发展,更使得电信运营商面临来自互联网的巨大竞争压力,运营商在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有日益沦为管道商的风险。另一方面,伴随4G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日益融合,又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融合通信无疑给运营商提供了极大的竞争优势,传统的电信服务是建立在电信级服务质量(Qos)、网络覆盖、号码资源及封闭的产业链基础上的,如何融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成为未来运营商转型的重点。
融合通信的研究大多基于业务和技术层面,而通信的本质是社交,从关系的视角研究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发现基于社交的融合通信创新模式,将成为运营商转型的切入点。
一、电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运营商竞争态势
伴随中国电信业飞速发展的是电信业的历次重组和改革,其中最重要有四次,即1998年邮电政企分离,2000年移动剥离,2002年电信南北分家及2008年“六合三”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中国移动的三分天下格局。从1998年开始,中国电信业发展迅速,电话普及率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移动通信更是迅猛发展,从2000年到2013年,移动电话普及率从6.5%剧升到90.8%,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固定电话则从2006年达到峰值后就开始逐年下降,这表明电信竞争已经从固话转向移动。
同时,话音业务持续下降,2013年,非话业务占比首次过半,达到53.2%,非话业务中,移动数据业务高速增长,短信业务量持续下降,非话业务与话音短信业务出现融合的趋势,用户从为话音、数据付费到为增值服务和流量付费,未来将进入以内容为中心的模式。
由于产业链的封闭性,中国电信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运营商内部,即新兴运营商为了抢夺市场,在本地网、长途等资费方面就细分市场展开竞争,随着增值电信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开始从“基础运营商”向“信息提供商”转型,如“移动梦网”,转型给增值服务提供了发展良机,但离综合服务商还相距甚远。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应用从信息搜索向人际关系发展,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交叉融合,近年来,社会化网络服务发展迅速,不仅占据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而且开始从通信业务方面蚕食运营商的利益,运营商不得不面对来自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是退守“智能管道”,还是主动“移动互联网转型”,运营商的战略出现摇摆。
二、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发展及对电信运营商业务的影响
(一)社会化网络服务与社会网络分析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其结构及交互的模式形成了社会网络(SN),社会化网络服务(SNS)是基于用户之间的关系建立和维护,帮助人们建立社会网络的一类互联网应用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SNS构成的在线关系成为人际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基础是社会网络分析理论(SNA),SNA是对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主要研究的对象为行动者、关系及结构,随着计算机媒介交流(CMC)成为重要的交流方式,在线网络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真实世界中的相关理论在虚拟网络中依然存在和有效,同时,在线网络也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从关系的角度,在线网络关系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心理维度、结构维度和工具维度,这就使得在线社交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格局,因此SNS不仅成为人们建立和维护关系的工具,也变为日常的通信工具。
(二)互联网的发展及网络沟通工具
互联网的真正应用从万维网开始,从Web1.0到Web3.0,Web1.0是以信息为主,入口为门户网站如雅虎、搜狐、新浪等;Web2.0以搜索为主,入口为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Web3.0以关系为主,入口为Facebook、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从PC端演化到以移动端为主。
Web1.0阶段,门户网站提供论坛、E-mail之类的沟通工具,其特点是匿名和点对点。Web2.0阶段,由于搜索引擎的发展,网络沟通手段也丰富起来,除了BBS继续活跃,IM工具成为主流网络工具,QQ、MSN成为商务和娱乐的标准。到了Web3.0阶段,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站成为主体,即时通信工具成为社交工具的标配。目前,主流互联网通信应用工具包括手机QQ、微信、Line、Skype、Gtalk和Facetime等,互联网通信应用移动化、lP化,全面渗入运营商的通信业务领域。
(三)SNS及OTT业务对电信运营商的影响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OTT类业务对运营商传统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智能手机及手机通信录的普及,基于数据流量的服务快速增长,智能终端厂商、门户网站及新型应用的不断涌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并开始延伸到电信领域,电信运营商在整体价值链的主导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链中,终端和内容提供商的价值逐步提高,运营商不得不加快转型的步伐。
未来SNS的发展将呈现多元化和融合化的趋势,垂直类SNS将会迅速发展,不同终端的平台将会出现,从沟通的即时性和亲密性维度分析,垂直应用将在细分领域蚕食运营商的业务。另一方面,从关系强度和安全隐私维度来分析,SNS及即时通信的功能将更加融合,具有广域关系图谱的平台由于资源优势,将形成强大的沟通生态圈,在关系层及应用层的创新及关联上,新的竞争模式也可能出现。
SNS的发展给运营商带来双面的影响,一方面,OTT业务蚕食现有的语音和增值业务,另一方面,运营商能够利用管道和平台优势,营造良好的融合通信生态圈,构建高效安全的社交服务,形成竞争优势。
三、融合通信模式与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一)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战略转型
电信业发展初期,其产业链相对封闭、单一,包括最终用户、运营商、系统设备供应商和终端厂家,运营商处于产业链中心的控制地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的电信产业链逐渐从单一链条形式发展到复杂的网状结构,链条不断延伸,OTT业务基于终端越过运营商直接连接用户,终端和业务的价值增加,运营商的价值下降,形成新的微笑曲线。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日益融合,各运营商开始寻求新的突破,以增强自身竞争优势,从传统运营商向信息服务商的转型,再到“智能管道”的提升,在机遇和风险面前,各运营商都开始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战略转型,例如中国移动2015年筹备成立新媒体和互联网公司,新媒体整合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等内容生产,而互联网公司将以现有的互联网基地为基础,整合中移动MM商城,其中包括飞信、邮箱之间的融合以及MM平台与数字内容的融合。
(二)运营商的融合通信模式
中国移动已经提出了基于三新的融合通信方案,即“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其特点是基于VoLTE的“新通话”体系,实现语音、文本及数据融合;基于流量的文本、图片以及音视频传送,即“新消息”;为用户提供全新的联系体系,满足社交需求的“新联系”。
与OTT业务的比较,融合通信具备极大的优势,首先,运营商具有号码资源,可实现基于统一号码的跨平台跨运营商接入;其次,融合通信基于QoS及监管,可实现高质量的语音和消息;第三,运营商掌握网络通道,可以实现IM与SMS的融合;最后,融合通信基于终端定制安装,可以内嵌融合通信基本服务。
(三)关系:融合通信创新模式
目前,运营商对融合通信的定位仍然停留在技术和业务融合层次,而用户更需要的是基于社交的多元化通信及服务需求,因此,尽快从业务中心向用户中心转型,以关系为基础,通过融合通信构建移动互联端的用户入口才是运营商的竞争优势。
在此方面,运营商有着很大的教训,2007年,中国移动推出飞信,它具有所有即时通讯产品功能,同时还有免费短信、信息群发、飞信好友多重分组的功能,然而,飞信并没有给移动带来转型的变化,根本原因是飞信忽略了社交关系的重要性,导致好友关系黏度不强。
因此,融合通信的基础是关系,融合通信应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基于运营商的管道优势和用户资源,通过用户的通信关系来掌控用户的社交关系,整合现有通信手段,促使用户强化社交关系,并且延伸社会关系。
在运营商提出的三新融合通信模式中,通信录具有强关系的社交属性,目前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以通信录为基础的产品,然而都没有运营商更加具有先天优势,因此,以新联系为主的融合通信模式将成为融合通信的基础,其特点:
1.快速的沟通扩展能力,并结合用户沟通意愿,快速扩展社交圈。
2.便捷的分组沟通功能,通过基于关系层细分的模式,形成和实际交往习惯一致的圈子,同时,快捷便利的更新通联系人信息。
3.能够通过通信录对联系人进行多维度的访问,包括微信、微博等。
4.通过通讯录能够组建支持即时群聊和好友群组,方便沟通。
5.能够通过通讯录与联系人实现更为便捷的跨平台信息互通,根据社交状态推荐最合适的联系方式。
四、融合通信的创新及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用户习惯的改变,“融合通信”正朝着“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的无差别沟通目标迈进,互联网应用和通信呈现出全方位的融合特征,而在基础电信领域,运营商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融合通信将成为运营商的重要战略手段。
融合通信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从移动和固话的业务融合、互联网和通信网的技术融合、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到产业链和平台的融合,未来融合通信将聚焦以关系为中心的模式创新,其发展趋势为:
1.从业务为中心到用户为中心,提供更简单、人性化的无缝切换的服务,相比于社交网络,融合通信将提供更加多元的话音通话方式,且对用户透明。
2.以统一号码方式下的新型通信录为核心,构建基于用户关系为中心的跨业务服务模式,提供融合的信息、通知、分享、群组、沟通及商务服务。
3.以云服务为切入点,提供跨平台的数据处理及备份服务,例如云端的备份、安全和存储服务。
4.以内容为中心,提供基于SoLoMo的个性化、本地化及体验一体化的内容服务,例如游戏、音乐、工具、商务及金融。
5.产业链向开放式商业生态系统转变,在技术演进和市场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形成良性的商业生态系统。
6.更加符合现实交往方式,不仅提供类似圈子的功能,确保用户根据隐私和关系的分级进行不同的沟通,还提供更接近于现实活动的沟通工具,使不同关系用户间的沟通可以完整而准确地进行。
7.更加完善的交互功能,通过保存图片或文件、社交状态信息、邀请、分享等行为,大大增强用户间的沟通及交互。
结论
随着4G和智能终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将逐步走向融合、开放的快速发展之路,即时通信市场的竞争伴随着SNS、微博、LBS等应用和融合,将变得越来越激烈,运营商必须积极应对,主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通过新联系,构建以关系为中心的融合通信新模式,定位用户直接和现实的人际网络,面向个人社交及商务应用,通过可分组管理的隐私保护,整合移动现有资源,提供丰富的商业应用,同时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创造商业生态系统。融合,意味着更灵活、简便、高效的通信方式,基于社交的融合通信服务,无疑将带给运营商新一轮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聂磊,张金隆.产业并购视角下的移动通信价值链演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060):54-59
[2]Marsden P,Campbell K. Measuring Tie Strength[J].Social Forces,1984,63(2): 483-501
[3]Xiang R,Neville J,Rogati M.Modeling Relationship Strength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C].Proc.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New York:ACM,2010(4):981-990
[4]张文宏.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30年(上)[J].江海学刊,2011(2):104-112
[5]孙亮,戚啸艳,郑桂玲.重构强弱关系:在线社交网络中的三维关系模型及应用[J].现代情报,2014,34(9):60-64
[6]邱洪华,刘晓丽.中美4G移动通信技术专利信息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080):81-86
本报讯近日,联想集团和港华燃气集团正式签约,由联想为港华提供包括设备采购、方案设计、集成服务、培训和售后等全方位的整体服务,其中集成服务涵盖了咨询、部署和项目管理。对于此次合作涉及的硬件数量和合同金额,双方都没有透露,但预计项目将在两年内完成。
据悉,港华燃气是燃气行业里第一家大规模进行IT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外包的公司,这意味着联想在传统能源行业信息化方面的重大突破。此前,联想的大客户业务部也为华为、IBM提供类似的IT运维外包支持服务。
华硕服务器SCW巡展挺进上海
本报讯 近日,“华硕服务器及服务器主板SCW巡展活动”抵达上海,与华东地区渠道合作伙伴齐聚一堂,共同探讨2008年服务器及服务器主板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应用需求。在本次巡展中,华硕服务器进行了包括:新技术及新产品培训、季度渠道评选、现场下单有礼及渠道面对面沟通等四个环节的内容,与渠道伙伴共同探讨了今年服务器市场现状以及未来服务器应用需求的发展方向。
精品网致力打造“网络视频节目供应商”
本报讯 “我们将致力于将精品网打造成为优秀的‘网络视频节目供应商’”,精品网新任CEO胡紫薇在“2008互联网原创视频内容发展研讨会”上提出了自己“网络视频节目供应商”的定位。她表示,凭借自己拥有多年传统电视制作经验的团队,开展网络视频节目的研发,力图“吃透”网络视频节目的特性,探索出合理有效的分成盈利模式。
金山爱词霸网携手BBC推出英语教学频道
本报讯 10月10日,爱词霸网将牵手全球知名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共同“爱词霸-BBC”英语教学频道,BBC将授权爱词霸网分享相关产品版权。通过此次合作,爱词霸网将分享BBC的各种产品,并按自身需求进行制作,将BBC经典、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刊登在爱词霸的BBC英语教学频道中。届时,各类用户均可在该频道中享受到BBC英语教育内容的豪门盛宴,BBC与爱词霸网都将积极的为中国的英语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中关村人才论坛2008” 成功举办
本报讯 近日,北京中关村IT专业人士协会主办的“中关村人才论坛――2008领导力发展引领企业永续经营”在神州数码科技广场隆重举行。这是继2007年之后,协会再次举办的中关村人才论坛。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和会员企业代表共270多人参加了本届论坛。围绕领导力发展和企业永续经营多个专题,10余位企业家、专家、学者同与会者进行了研讨与交流,并分享了知名企业领导力发展的成功实践。
操作和维护的可靠性,加强通信规划,建设,技术创新和检修的整体管理,这是确保各种通信有效地运行达到的通信资源的最优配置。重点的综合通信网络管理和规划,我们的目标是满足各类用户和企业信息化的通信需求,提高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目标,以建立一个国家最先进技术且安全可靠的高速宽带覆盖所有的综合通信网络,并提供国家最先进的保护和管理支持,为大规模生产和信息管理。通信网可靠性的研究始于60年代,70年代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已有大量文献资料来看,目前通信网可靠性的研究大都将通信网抽象为一个由节点和链路组成的传送各种信息(ak务流)的流图,利用数学模型探讨了可靠性分析和可靠性设计等问题,对国内外通信网可靠性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过较为系统的总结,通信网技术和规模的提高,要求通信网可靠性研究必须跨越图论阶段而进入与网络性能相结合的阶段,建立包括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分析、可靠性测度、可靠性管理等方面的通信网可靠性工程理论体系。目前,关于通信网可靠性的研究有待于深入,明确通信网可靠性一般定义和可用性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提出通信网可靠性综合测度指标,对于促进通信网可靠性理论的研究以及提高实际通信网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信互联网时代的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延伸受利润刺激的电信运营商转型步伐的加快。
一系列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的转换经历了一个用户经验和业务转型的生态过程,如中国电信的爱音乐最近了一个“蜂窝”计划的主要形式的移动互联网音乐APP重新定义的数字专辑和推广平台。从一个单一的业务服务,以创造一个平台,整合产业生态化,爱音乐“蜂窝”计划是中国电信的移动互联网战略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内的先驱运营企业转型移动互联网的中国电信其定位是铺设一个坚实的分布式网络平台基础接入到移动互联网中,同时也刺激了我国综合通信网络行业的内生增长势头。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是通信业重要的历史使命。从2008年的第四次国内电信业大重组以来,中国通信事业的表现成为了国内电信业改革成败的关键。作为国有大型骨干型企业和国家批准的创新型企业,近年来中国电信逐年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对智能管道、综合平台、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LTE、三网融合等技术领域跟踪研究,开展技术试验及推广应用。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1年2月,中国电信就已经初步启动了“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打造无处不在、覆盖中国每个有人居住区域的天地一体化的宽带网络,实现县以上的所有城市光纤化,为城市用户提供20M光纤的高速互联网体验。
中国电信不遗余力地促进基本信息设施,以释放潜在的通信产业,创造新分布式系统规划的格式,促使通信运营商的互联网络的进一步转型。由此可见,综合通信网网络管理呈分布式系统规划的作用极为明显。分布式系统通信模式的应用,其进程间的通信是一切分布式系统的基础,它基于底层网络提供的底层消息传递机制,通常包括分层协议、远程过程调用、远程对象调用、面向消息的通信和多播通信等。分层协议也成层次协议,即OSI模型中的层、接口和协议,必须在不同层次制订多种协议,包括从位传输的底层细节到信息表示的高层细节。而远程调用过程实现调用则需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客户过程以正常的方式调用客户存根;客户存根生成一个消息,然后调用本地操作系统;(2)客户端操作系统将消息发送给远程操作系统、远程操作系统将消息交给服务器存根;(3)服务器存根将参数提取出来,然后调用服务器;服务器执行要求的操作,操作完成后将结果返回给服务器存根;(4)服务器存根将结果打包成一个消息,然后调用本地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将含有结果的消息发送回客户端操作系统;(5)客户端操作系统将消息交给客户存根,客户存根将结果从消息中提取出来,返回给调用它的客户过程。上述过程中应用的传递参数也成为传递值参,传递值参需要通过通信系统网络传送Pentium上的原始消息、SPARC收到的消息和进行逆转后的消息,对于简单数组和结构则使用复制-还原代替引用调用。
作者:陈新联 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汕头分公司
关键词 通信电子线路 课程教学 研究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21世纪以来,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许多重点大学将“高频电子线路”更名为“通信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 “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模拟电子线路基础)、“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为先修课程的综合性、难度性较大的课程。该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达到能设计和运用各种高频电路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本校通信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拟在2011版培养计划中面向航空特色将“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更名为“通信电子线路”,因此开展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课程特点
“通信电子线路”需要在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模拟电子线路基础)等课程学过以后开设,其后续课程是专业课,如通信原理、无线通信、移动通信等。它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了解高频电路重要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熟悉本课程所述各模块的组成、特点、性能指标,以及在通信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刻理解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特点;初步建立起信息传输系统的整体概念。掌握高频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典型电路,看懂一般的实际电路。由于该课程各个模块都是以非线性电路为主,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理论分析很抽象,涉及实际电路较少,尤其是新的通信实际电路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往往怕学、怕分析,学习效果不理想。如何建设好该课程及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棘手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2 课程体系的建设
我校通信电子线路的课时是72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践课12学时。学时较多,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丰富。首先,根据相关技术和国际上同类课程最新教材的发展趋势,汲取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精华,结合通信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相关技术的最新方法,我们采用的教材是王家礼的21世纪高校通信类规划教材《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该教材内容精选,重点突出。
然后针对该课程的难点,将课程内容上进行了优化。整个课程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无线模拟通信系统的发射机部分和接收机部分。发射机部分由音频放大电路、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高频振荡器、调制器以及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组成。接收机部分由高频放大电路、本振电路、混频电路、中频放大电路、解调器以及低频放大电路组成。根据这两大部分的内容,按照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高频功率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振幅调制电路混频电路解调电路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同时考虑到现代无线电设备中,锁相环作为一个多功能部件用得越来越多,已成为一个基本的高频单元电路,将锁相环原理及应用单独成一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频集成电路成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器件或部件,增加了高频集成电路的内容,比如,高频电路的集成化、高频集成电路和高频电路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并将其作为自学思考部分,课堂上进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教学中我们就以“讲透概念原理,打好电路基础”为宗旨,在章节次序的安排上尽量符合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以分立元件电路为基础,面向集成电路,重点突出电路模型的概念,讲透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降低知识体系入门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克服了部分学生在学习通信电路难的思维障碍。通过知识体系的建立,达到知识精练、知识体系系统化,与其他相关课程融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 教学模式的创新
课程知识体系改革要服从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在明确知识体系构架基础上,还需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加强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理念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研究,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针对性加强学生薄弱环节的学习指导,及时收集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进行分析,把课程内容的新发展及教师在科研中的应用引入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学习重点调整在“工程应用”状态。同时课堂教学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入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要素,优化教学过程,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根据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结合通信工程专业实际情况,以发射机系统和接收机系统为主题内容,设计多个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并编写与课程配套的实验指导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堂知识,熟练掌握常用电子仪器,掌握通信电子线路分析与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直接关系到专业的建设和学生的知识体系搭建,也关系到学生对专业前景的信心。因此,改革完善该课程教学体系,摸索良好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能力和质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沈伟慈.通信电路(第三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