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能力自我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多元化教学评价;带教老师
临床护理教学是对护生进行综合培训的重要教学阶段,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1],而教学评价是检验临床教学质量的工具与标尺,对提高临床带教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元化教学评价是指在临床护理教学评价中运用多元化设计的理念,充分体现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综合化、评价标准多侧面[2],进而实现客观全面地评价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成就和发展潜能,推动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科学全面的发展。本研究运用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发现了一些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临床带教工作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2013年承担有临床教学任务的护理带教老师,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临床工作年限≥3年。
1.2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3月~10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80名,临床带教老师60名,护理管理者20名分别填写临床护理教学评议表学生用表,同行评议表,自我评价表,管理者用表进行分析研究,表格均由评价者现场单独填写,现场收回,填写不完整的表视为无效。
2 结果
2.1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议结果 见表1。
2.2临床护理同行对带教老师的评议结果 见表2。
2.3护理管理者对带教老师的评议结果 见表3。
2.4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自我评议表 见表4。
3 讨论
3.1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师的评价是讨论临床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由表1可见,在学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中,教学方法、沟通交流、过程控制三项的好评率偏低,分别为77.5%,81.25%,83.75%,表明临床带教老师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授课的过程控制方面还存在不足,医院应加强此方面的培训,并给与更多的锻炼机会,带教老师也应加强与护生的交流,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在表1中,教师素质的好评率是最高的(93.75%),说明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角色担当还是比较满意的。
3.2护理同行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 带教老师同行评价是指教师对同一科室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行为所进行的评价,由于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在同一专业领域内工作,所以观察更加全面,评价也更为深入,但同行评价的不足是,由于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是平等关系,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并且碍于同事之间的情面,给出的评价多为积极肯定的结果[3],这样的评价结果可以帮助调动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客观性方面会有所欠缺。从表2可以看出,五项调查内容的好评率均大于85%,"好和一般"的比例总和均>95%,但从结果也可以看出,教学方法灵活,激发学生兴趣的评分最低(86.44%),表明护理同行们也认为带教老师还需要在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多做努力。
3.3护理管理者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 护理管理者评价是指护士长、科护士长及临床护理教研室对科室的护理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作出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带教老师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的考核、现场听课、对护生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科研情况的统计以及教学情况的反馈来实现,因为是上级对下级的评价,而且评价结果多来自客观资料,因此评价更加客观,具有说服力。从表3可以看出,对护生的管理能力、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科研创新能力、护生效果的评价较低,好评率分别为65%、60%、50%、60%,尤其是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最低,说明带教老师在科研论文撰写、开展课题研究方面还存在短板,因此教学医院应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与管理,挖掘护理带教老师的发展潜力,推动护理队伍的长远发展。
3.4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自我评价 带教老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根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内容,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作出评价的过程,是推动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4]。从表4中可以看出,带教老师的自我评价均为"好"或"一般",且相对于他人评价,带教老师的自我评价更加中立,六项评价为"一般"的比例均>15%。带教老师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不断的开展自我诊断、自我调整、自我激励,最终达到自我提高,从而不断改善带教效果,因此,带教老师的自我评价是开展临床护理教学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自秀.临床护理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作用[J].蛇志,2013,25(1):88-89
[2]何侃.高校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 2007,3(1):79-81.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由于没有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点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没有标准可依,控制失效现象严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就是单位全体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共同利用系统化的方法对内部控制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点制定改进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
由于经营性质的不同和运营方式的差别,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共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1、内部控制范围广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其内部控制包括基建、科研、后勤和物资采购等多项经济活动。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附属单位众多,行政事业单位本身财务工作和附属单位的财务工作都是内部控制的范围。目前,参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立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容易忽略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经常性财务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相对而言,企业内部控制涉及的内容是单一的产供销等密切相关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比行政事业单位简单得多。
2、财务核算体系复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涉及的非盈利组织会计等全部性质的会计制度,核算体系庞大,核算内容复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往往存在科研和服务性等不同性质的经济实体,这些实体的财务核算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侧重点与企业不同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企业生产经营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而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其性质是非盈利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重点与企业存在明显差异。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低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而企业对内部控制相对重视,控制力度大。但是行政事业单位追求的是社会影响力,相对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必要性
第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由全体员工参与控制评价的全过程,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员工责任感增强,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意识增强,从而积极带动员工落实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第二,有效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全员参与的自我评价比单纯由审计人员进行的评价获得的信息更全面,改进措施更有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更高,效果更突出。通过全员讨论,集思广益,各部门通力协作,更容易发现问题,可以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三,有效进行内部控制。通过全员参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评价更全面,评价结果更真实,这样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能够及时了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控,使控制措施有效落实,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可行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内部控制相关规定的同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重视加强;财务人员分工明确,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和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普遍应用。以上这些成绩都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以内部控制体系为基础,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和体系本身进行自我评价。
另外,政府部门借鉴国外法律,相继颁布一系列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很多法规都对内部控制评价做出了相关规定,其中《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实行办法》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国内外学者也对内部控制进行深入研究,扩展内部控制理论。这些法律法规和先进的理论,虽然没有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但是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了参考和理论基础。
三、行政事业单位自我评价体系的构建
1、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要全面渗透到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的全过程,涉及所有业务和全体人员。第二,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要以事实为基础,真实反映单位内部控制特点,指标结构清晰合理。第三,独立性原则,评价指标要具有独立性,保证评价各个环节独立。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影响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职工落实内部控制的责任感。控制环境自我评价是指对单位运行情况、理念、组织结构以及文化和制度建设等进行评价。第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评价主要是了解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能力,包括各种风险管理办法是否制定,风险预警机制是否健全,应对风险的措施是否有效。第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评价主要是对应对风险所采取措施的控制行为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核心工作。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会计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岗位职责是否明确;人员素质是否达标;会计基础控制是否完整;预算管理是否规范;单位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是否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合理划分;岗位间沟通是否通畅;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并充分体现单位内部控制特点等等。第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评价就是对单位信息处理能力进行评价,包括信息沟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内部控制信息的处理情况、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信息沟通系统的可靠性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第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评价就是对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和监督系统是否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是否开展以及改进措施是否及时落实等情况进行评价。
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程序
第一,根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内容,确定科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确定重点评价对象,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价计划。第二,聘请专业人员作为评价的引导员,带领评价小组成员就评价内容进行有效探讨,在出现分歧时,努力做好协调工作。同时还要对评价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更好的了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程序和目的。第三,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合理确定评价小组成员,通常包括单位负责人、关键控制点工作人员和引导员等,确保评价的科学性。第四,定期召开研讨会,就不同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单位负责人可以全面了解内部控制情况,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各部门人员集思广益制定有效措施。第五,由评价小组成员针对讨论发现的问题和制定的措施进行全面总结,以自我评价报告的形式提交,供全体人员参考,有效落实改进措施;改进措施的落实是自我评价的目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责任人要认真执行,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保证改进措施的落实,从而使内部控制更有效。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建议
1、单位负责人强化自我评价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单位负责人意识的提高,只有负责人充分重视内部控制,重视自我评价工作,才能带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自我评价工作。对改进措施单位负责人起良好的监督督促作用,保证改进措施的及时落实。
2、开展多层次自我评价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不仅需要负责人的重视,还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基层工作人员对关键控制点了解更深入,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另外多层次员工共同参与,可以使其协作能力加强,更深入地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3、提高人员素质
自我评价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员工参与,这样可能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不熟悉,这就需要单位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培训,使员工深刻了解内部控制以及自我评价的方法,有效促进内部控制的落实。
4、设立内部控制专门机构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经济能力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负责自我评价工作的开展,制定更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组织评价小组定期召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讨论会,监督改进措施的及时落实。
五、结束语
在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内部控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针对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独特性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可以使单位全体人员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改进措施,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方凉琼: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其完善[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
[2] 张双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20).
[3] 王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校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根据《南乐县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试行)》精神,遵照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的原则,通过引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和有深度的反思,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文秘站网-,帮助教师真正得到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反思、改进发展的功能,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功能。
二、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它要求教师根据学校规划、教师发展计划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自主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开拓发展时空,发挥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3、激励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改变以往只注重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情况都能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以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四、评价方法:
㈠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可采取多种方法。1、教师可以按照评价内容通过写自我反思的形式来评价。2、学校可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的有关表格、数据让教师自我评价;3、也可通过写教学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总之在自我评价中,学校要从多方面给予指导和鼓励,并加强自我评价工作的管理,防止自我评价过程中因过高或过低评价影响工作情绪的不良现象发生。
㈡学生和家长评价。
采取每学年两次的阳光活动月的形式让学生家长直接参与教师教师评价,让家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直接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自己的评价,还将家长请进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中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项目进行勾画,并折算成分数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师教学工作提高意见和建议。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还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评价意见。
㈢同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本教研组中开展参与式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评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课教学的看法,并适时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同事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但要把握一个原则,评价必须是以调动积极性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切忌在评价中相互闹矛盾。为了真正做出客观、合理、有价值的评价,评价结果不应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和名誉挂钩,避免教师间的摩擦或矛盾。
㈣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研课、学校优质课比赛,及时进时听课评课,收集教师课堂教学信息,根据评价体系,对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作出恰当的评价,作为期末评价量化的依据,并从这中不断发现人才,为优秀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促进其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建设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
五.评价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提高自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家长、社会以及整个教师群体都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和接触。在教师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在通过互评,使主客体双方意见得以沟通,逐步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思考判断、学习提高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让教师学会自省,学会自我调节,学会自信。而客观评价过程,又是教师深化认识,学会理解,学会认同,学会修正,学会恰当评价的学习过程、提高过程。
2.常规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常规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我们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做法是每月由教研组、课题组评价一次,教导处、教研室不定时进行抽查,发现典型及时给予表扬,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此。
阶段性评价是一种总结性评价,我校在每学期期末进行。对教师学期或学年的工作进性考核评价,注重绩效与自我发展评价,同时进行教师自身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和工作绩效的考核。
3.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管理者在对教师实施评价时,不能简单化。我们在评价过程弄,能量化的则量化,不能量化的则加以描述性分析,为教师提供自我价值的机会和空间,满足教师的成就感。
关键词:大学生;评价体系;学业评价;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13-02
高等学校在教学工作中,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学业评价问题。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虽然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学业评价进行了很多改革,但由于历史沿革、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缺乏多元化、方式单一等诸多弊端。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弊端,并就如何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以及明确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功能与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促进学生的学业、能力、道德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做了初步探讨。
一、高校现行学业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一)高等学校现行学业评价体系现状
我国现行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课程学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毕业实习。前两个方面是学业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个方面。在学业评价的执行层面主要通过教师、学院以及校方分别承担来完成,学生在学业评价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的一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业评价多采取终结性结果评价的方式,过程评价在评价结果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主要的过程评价参考指标为课程学习中考勤、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等客观指标。
(二)高等学校现行学业评价体系弊端
1.传统意义上的学业评价与其真正的内涵存在偏差。传统意义上的学业评价指的是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业评价主要以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依据,其目的仅仅是获得学分、毕业或评优评奖。这样的学业评价认识忽略了其发展功能,与学业评价的主旨存在一定的偏差。这里可以借鉴“全人教育”理论,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爱好,即治学的方法。因此,学业评价最为重要的内涵是通过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指明学习方向,改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2.现行学业评价体系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提升每个人的主体性。传统的学业评价体系应试化的倾向,导致大学生主体性正在逐渐丧失,成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学业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局限性和不具有时效性,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以“考试”为核心的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真正反映学业的真实情况。目前我国高校中学业评价中,评价方式主要采取课程考试或课程论文量化打分的形式,通过分数的高低来对学生学业的价值进行判断,主要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而不能反映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忽略了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
4.传统的学业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导,忽视了对于学业过程的整体评价。目前大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应试化倾向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忽略平时的学习,仅在考前两周突击学习,以不“挂科”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有效的释放;教师也以学生最终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学业评价,而没有参考学生在学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表现、情感等因素。
二、构建高校“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
(一)“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目的与作用
学业评价的目的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通过学业评价实现对学科教师教学的激励、诊断与促进作用。其次要肯定学业评价存在的选拔与甄别功能。但要弱化这一目的,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着重体现评价结果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发展。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业评价的结果,对教学过程、方法有所改进,促进教学与评价的相互作用,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落实到具体的方法上,要做到量化的方法与主观评价方法,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量化打分的形式主要包括阶段考评、课程考试等等以分数或成绩等量化指标作为学业评价依据的方法;对于某些以分数不能体现学生学业情况的课程或评价内容,可以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阶段考评也可辅助以主观评价,主观评价一般以描述性的语言对于学生在课程、实习等过程中的积极性、能力及情感等进行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在下一阶段改进上一阶段存在的问题,累积即可获得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表现,形成过程评价结果,同时可以在学生课程结束后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中,需要贯穿始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摒弃原有的“整体划一”评价理念,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业评价的差异化理念。
三、高校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实施
(一)“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组织方式与方法
1.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弥补不足,促进自我进步的途径。在课程学习活动中,大学生通过主动确立学习目标,及时进行自我诊断,以自我评价的结果来指导和改进其学习活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偏差,最终提高学习目标的实现水平。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学习的态度及价值观等动态指标,也为教师的客观评价提供了充分依据。学生课程的自我评价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从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等方面来评估。②学习动力的自我评价。③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如阅读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等;加工、应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口头的、文字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学习的调控能力:如确定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等;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2.学生互相评价。对于学生互相评价这一方式,首先教师要判断课程是否适合学生互相评价这一方式,教师将参与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将部分课程内容以小组学习、小组研究的方式分配到各学习小组,各小组的内容可以按照不同学习小组的能力、特长来分配,充分体现差异化评价的原则,学生在共同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对自己与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可参照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
3.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的结合构成对学生课程评价的主体,形成课程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教师评价内容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阶段考评、科研实践情况以及课程考试成绩等各个评价组成部分,而不能单纯的以课程成绩作为课程的最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量化打分与主观评价的有机结合。
(二)“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
1.量化评价方法。在“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中,量化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阶段考评与课程考试。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解,划分出若干关键知识点,由此设置若干阶段考核点进行考评,改变原有学业评价体系下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在进入考试周之前突击复习的局面,通过阶段性考评,使学生在每一个关键知识点学习后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整改,形成“发现问题――有效整改”的良性循环。通过阶段考评的积累,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与课程考试有机结合,形成对该课程的量化评价部分。
2.主观评价方法。课堂表现考核“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贯穿整个体系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传统的学业评价体系下,大学课程基本上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适当规划教学过程,采取课堂互动或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两种形式,教师可以形成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主观描述性评价或指导。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该形式应给予相应的支持与指导。作业考核,在“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下,作业形式应考虑多样性,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外实践考核,鼓励学生就课程内容以及个人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激励分并给与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蔡芸.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2]吴定初,唐安奎.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人的主体性提升[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3]李介,王雄雄.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
[4]王文静.学生自我评价流程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3).
[5]王资.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关键词:美术课堂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美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需要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新的教育改革是要把课堂的主角交给学生,将课堂打造成学生接受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的平台,因为绘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语言,这种艺术美有时需用言语去描述,用感觉去体验,去感受。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科学地向学生传递这种美。因此,要改变三个观念:一是重视作业结果转向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二是从重视优生转向重视全体学生和困难学生;三是从教师判定学生的优劣转向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对自己的评价。
一、学生自我评价
使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作画思路,作画过程与结果进行判断与评估,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简单的优良中下已是过去的评估方式,在个性教育的时代,如何挖掘每个学生的自身独特的可塑性的优势,激励引导学生的自信自尊,是值的每个教育者相关者思索的课题。
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自我激励、自我总结、自我校正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口述或以文字方式解释自己的作品,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发现自己的长处,对创作主题有更深的认识;二是觉察自己的不足;三是锻炼自己的口头或文字的表达能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检查,可以是对一本作业进行过程中或完成作业后结果的自我检查;可以是对一个学期学习过程的总结等等,应从认知、技能和情感的角度全方位进行自我评价。
二、学生之间的互评
这是以发现对方优点为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长处、互相尊重和信任的习惯,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并能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互评包括同学互评、小组互评。小组之间可以展开竞争式评价,提高组内同学的互评与合作意识。要使学生之间的互评形成激励的导向作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的目的是指出学生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时,不能只简简单单地说个好差,而应该说说为什么,即哪些地方画得好,哪些地方画得不够,要让被评的人心服口服。
2.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最终的画面效果,也要看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评价的内容。
3.教育学生要公正、公平。在学生群体中,最突出的关系就是伙伴关系。如果,让学生把这种关系带到互评中去,势必会影响评价的真实性,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时,教师应教育学生做到公正、公平。
学生间一次充满爱心和理解的评价能使他们感到温暖,一次合理而公平的评价能使他们看到希望,所以学生间的互评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重点在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可以是一节课,可以是一个单元,也可以是一个学期。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和习惯、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综合性评价是根据课堂教学、课外美术活动等方面的跟踪记录资料、学生作业效果以及学生自评、互评的结果,全面评定学生。评定的结果可采用等级制或评语等形式。
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今天,美术教育改革刻不容缓。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每个教师都应当在教学中探索教学评价的方式,使学生在评价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银凤.改进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J].宁夏教育科研.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