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治理方式

乡村治理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治理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治理方式

乡村治理方式范文第1篇

一、排查整治范围

街道范围各村级组织年度“三资”管理情况。

二、排查整治重点

(一)资金出借不规范。包括未经村、居民(代表)会议同意或未按规定程序、手续借出资金;出借协议未明确利率、期限,无抵押担保;本金逾期未收回或无法收回;资金出借未收取或未及时足额收取利息等。

(二)举债不规范。包括举债未经村、居民(代表)会议同意或未报街道审核;无实际需求,为举债而举债等。

(三)汇票管理不规范。包括为他人提供承兑汇票贴现或变相贴现(即用单位近期汇票与他人远期汇票相调换)服务;收取承兑汇票后未按要求入账等。

(四)超标准发钱。包括为干部及工作人员超额发放福利报酬、津补贴;养老金未按规定比例足额代扣个人应缴部分;乱设发钱名目,滥发困难补助等。

(五)超范围开支。包括违规列支礼金、香烟酒款,贫困村列支招待费等。

(六)财务管控不严。包括乱开银行账户、公款私存、账外账、坐收坐支、白条报支等。

(七)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包括工程项目未经村、居民(代表)大会同意,未按规定招投标,未签施工合同,开工建设项目无立项、备案、监理、预决算手续等。

(八)资产管理不规范。包括新增固定资产未及时登记入账,已灭失的固定资产未及时清理核销;大额固定资产、资源处置未经村、居民(代表)会议同意,或未经街道审核;对外出租资产,出让资源未签合同,租金未达市定标准,出让金标准过低,租金、出让金未及时足额收取;将集体资产登记在个人名下致权属不清等。

(九)“三务”公开不到位。包括应公开事项未公开,内容更新不及时,公开信息不完整,公开信息与台账记录不一致等。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街道成立“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副书记任组长,街道农村工作科、集体资产管理中心、街道纪工委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在街道集体资产管理中心设工作办公室,在街道纪工委设督导工作组,分别负责村级“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工作。各社区要成立相应的专项整治工作班子,抓好本辖区的专项整治工作。街道将于6月上旬召开动员会议,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各社区也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召开相关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集中自查阶段

各社区是村级“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主体,要认真对照排查整治重点,逐项逐条核查,并及时填写专项整治自查表(详见附件)。要坚持开门整治,主动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重点清查。

(三)问题整改阶段

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要精心拟定整改措施,尽快整改到位。同时,要举一反三,深挖问题根源,及时堵塞各类管理漏洞,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四)总结验收阶段

请各单位完成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并报街道整治工作办公室。街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专门力量,对各单位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把这项专项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专项整治工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专项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活动开展不重视,组织领导不得力,工作敷衍了事或弄虚作假,造成一定后果的,将按照有关政策法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乡村治理方式范文第2篇

一、潍坊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十分重视乡村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文件。2009年,潍坊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2年潍坊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的意见》和《潍坊市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方案》;2013年山东省旅游局印发《关于做好县域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计划利用三年时间,以资金补贴的形式,在山东省编制130个县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潍坊的青州、寿光、诸城、临朐、安丘等11个县市区以及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列入全省编制计划(目前,青州、临朐、峡山、潍城、安丘、坊子、昌乐、昌邑8个县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2015年3月《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潍政字[2015]11号文)把潍坊市青州、安丘等三个项目确定为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

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潍坊各县(市)、区纷纷掀起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潮,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且成效显着。目前,全市省级旅游强乡镇3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0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0个,省级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45家,省级精品采摘园11个,规模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23个,经营业户369户,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2013年乡村旅游综合收入98亿元,相当于旅游业总收入的22.2%。此外,2013年9月山东省在全省实施农家乐“双改”工程。潍坊首批10县18村271户农家乐基本完成“双改”任务。目前潍坊参加全省第二批农家乐“双改”的3县4镇5村98户农家乐已通过省旅游局检查组验收。为适应潍坊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各县、(市)区普遍加强了乡村旅游职业培训。2014年以来,临朐、昌乐、潍城、青州、安丘等11个县市区获批全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42名重点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台参加了省旅游局组织的第一批乡村旅游培训学习,培养了一批乡村旅游业带头人,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的乡村旅游建设队伍。

然而,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乡村旅游项目规划不尽合理,缺乏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二是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建设标准化程度低,服务程序不够规范;三是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单一,项目开发模式趋同,地方特色不够鲜明,粗放式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高;四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专业知识欠缺,服务理念及经营模式落后,服务质量较差。上述问题如不尽早解决,必将影响潍坊市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从潍坊市乡村旅游人才现状看,专业人才匮乏、现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我国的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与城市人口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对所从事的现代乡村旅游业缺乏基本的认识,无法与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需求相匹配。乡村旅游业人才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缺少高层次专业型人才。包括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乡村特色旅游专业人才和适应未来社会竞争所需要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高层次专业型人才的匮乏,影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2、人才结构不合理。乡村旅游现有人才结构普遍存在一般人员多、行政管理人员杂,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少、普通的一线服务人员多的现象,乡村旅游企业所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如职业经理人、公关、营销、电子商务、资本运营等人才更少。

3、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文化因素仍然是决定乡村旅游经济是否成功开办的主导因素。目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当地农民,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旅游专业教育,知识层次较低,文化修养不足,缺少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基础知识,有的甚至不会说普通话,不会说英语,以至于无法将民族文化的品位和内涵充分地展示出来。

4、民族特色人才出现危机。由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机制以及激励机制不足,加上对“外面”世界生活的向往,青少年对学习、传承原生文化缺乏内在动力。随着老一代艺人的纷纷故去,民族民间技艺将因严重的“断代”现象而失传,最终导致民族特色人才出现“青黄不接”,民族文化传承出现后继无人。

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小城乡差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潍坊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发展乡村旅游业,离不开旅游人才的支撑,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培养和储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专业人才数量欠缺,专业素养亟待提升。现代乡村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既要有相关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职业能力。因此,加快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当务之急。根据乡村旅游业发展需要,培养适合潍坊市乡村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是旅游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业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性质和办学宗旨的体现,同时也是旅游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只有坚持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业专门人才,才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职业教育只有在为行业企业人才培养服务中,才能深刻了解行业企业的需要,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融合与对接。职业教育服务于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有利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和完善。因此,职业教育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历史性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对职业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职业院校要顺应形势,转变观念,找准职业教育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契合点,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走出一条与潍坊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全新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一)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体系。职业教育要面向乡村旅游业,打破单一学历教育办学模式,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长短结合,开办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研修班,满足乡村旅游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培训要求,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二)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促进旅游职业教育与乡村旅游业深度融合。要建立旅游职业教育与乡村旅游产业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合作育人的新模式、新机制。(1)根据乡村旅游业发展实际需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人才培养过程。(2)职业院校聘请乡村旅游业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参与教学工作;乡村旅游企业接纳职业院校教师到旅游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攻关,开展职业培训等。旅游企业接纳旅游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根据企业需要,择优安排学生就业。(3)逐步健全和完善职业院校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育人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

乡村治理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071-01

引言

社会的发展,推动土地项目工程整治步伐。由于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规模相对比较大,涉及环节相对比较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工程检测体制,增加施工工程的公开性,从而才能在一定促进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顺利完工。

1.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工作准备不充分

第一,未构建出完善的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规范。目前,我们国家在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所遵循是2000年颁布的土地整治制度,由于其年代已经久远,不能与时展要求相互适应,这项政策在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缺乏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第二,土地整治论证会过于形式化。在进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前,通常会有来自于农、林、水以及交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严格把关,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但是,在实际的土地整治专家论证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过度看重项目资金。根据我们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对于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资金申报必须要从土地整治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出发点,并且在土地整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资金申报。然而,在实际的土地整治资金申报过程中,大多数申报单位内部存在着对项目资金过度看重的情况,对于技术上的要求则给予一定的忽略,从而出现在施工过程中盲目增加整治资金,造成资金浪费现象出现。

1.2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实施中缺乏科学性管理

在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施工企业对土地整治的目的以及意义未能给予充分的认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并且在土地整治方案确定后,相关政府管理部分对方案的可行性未能进行有效的论证。同时在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也未能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造成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得不到一定的保障。除此之外,在土地项目工程整治过程中,还存在着投机取巧以及偷工减料的现象,这都在一定程度制约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顺利进行。

1.3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人员素质水平低

从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现状上看,普遍存在施工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以及技术水平低的现象。由于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的环节相对比较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土地、农业、林业以及水利等相关的技术型人才,从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整个土地整治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然而,大多数土地整治施工企业未能建立专业的施工队伍就进行工程施工,在施工初期出现的诸多的问题,将会给整个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工程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性问题。

2.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解决措施

2.1 提高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决策科学性与民主性

土地整治项目决策始终贯穿于施工项目管理的始终,因此,土地整治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此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在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前期做好项目评估、项目选定以及可行性分析等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在科学以及民族的基本原则下,运用先进的管理办法,从而提高整个土地整治施工工程质量水平。

2.2 加强土地整治工程检测评价体系建设

在土地整治工程施工整治过程中,建立起严密而科学的监测评价土地整治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中土地整治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材料采购进度检测、施工工程进度检测、财务进度检测以及社会影响检测等方面内容,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检测内容包括施工环境检测、土壤检测、水资源检测以及安全性检测方面内容。因此,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国建立起完善的检测点,从而增加施工人员的实地检测次数以及定期的土地整治进度进行跟踪以及检测,从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土地整治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2.3 增加土地整治工程建设的公开性

在进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以工程实际情况为主要出发点,并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三项基本原则对工程招标以及施工材料采购程序对工程物质、劳务进行有效的确定。在工程土地整治施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土地整治工程采购内容主要包括货物采购、土建工程采购以及咨询服务采购三个方面内容,对此,采购可以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招标采购以及非招标采购两种。只有在土地整治工程项目进行不断的公开,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施工项目资金使用用途的合理性。

2.4 提高工程项目资金合理性

在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资金并不是无偿使用,在资金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施工工程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开资,预防风险。基于此,土地整治施工企业内部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资金管理部门,并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遵守财务“申报批用“制度以及流程,确保土地整治工程项目资金能够专款专用。此外,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遵守财务流程以及手续,从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项目资金能够在一定程度得到合理的贯彻以及落实,同时施工工程运作情况以及使用情况定期如实上报,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监督以及检查。

2.5 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组织机构建设

在进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在当地政府以及相关土地管理部门的有效的领导下,成立专门的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组织管理机构,并且机构内的各负责人必须要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同时,在土地整治项目工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小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采取从国土局、水利局、林业局、交通局、农业局、环保局以及电力局等部门各抽调一名人员参与到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在这些这些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土地整治目工程才能在高质量以及高质量状态下完工。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们国家土地整治施工工程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施工任务,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在遵循以施工工程实际情况下为主要出发点的前提下,必须要政府、社会以及施工单位等多方面共同配合,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土地施工整治,同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也要严格进行监督以及检查,只有在各方面共同配合下,从而才能有效的解决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出现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琳琳.浅谈土地整治工程的发展目标及质量提升管理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4).

[2] 赵琳琳.浅谈土地整治工程的发展目标及质量提升管理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6).

[3] 汤怀志,梁梦茵,范金梅,关小克.我国土地整治规划的发展历程、趋势与反思[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

乡村治理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药房 存在问题 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19-02

2010年9月,江苏省洪泽县在全县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通过对乡镇卫生院的调查发现,这一年来,因为财政补贴及时到位,基本药物制度“盘活”了乡镇卫生院,总体实现了门诊人次翻一番、药品价格降一半的目标。但这次对中草药不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范围。而在乡镇卫生院中,中药房承担的工作基本可细化为计价划价、质量验收、审配调剂、煎药以及计划采购管理等工作[1] 。目前中草药的采购没有通过全省统一的招标平台采购,但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中药房的管理首先是以质量验收为重点,因为中药质量的优劣与中医临床治疗用药安全有效密切相关。中药房只有重视中药质量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中药质量,确保“辨证准确、处方正确、用药有效”,改变“医准、方对药不灵”状况。

1 存在的问题

1.1 入库把关不严

乡镇卫生院的医药消费者是普通百姓,对用中草药质量,疗效没有太多的认知能力,受到媒体及其他监督力量小,因此乡镇医院往往在管理上不严格。另外国家对医药市场的部分开放使得医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很多药材经营者不顾伦理道德,为了牟取更大的利润,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甚至对库管人员行贿,更有甚者在草类药材中掺杂大量沙土,在质轻的药材里面夹杂土块瓦砾等。针对这些手段,库房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仅仅凭借私人关系或药材外表就让药材入库,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和损害了病人的利益,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1.2配方过程不严格

中药配方是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方的,否则对饮片的质量和疗效影响非常大,甚至没有任何医疗作用。中医讲究辨证用药,即根据中药本身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性能来选择的。但是在具体用药时,又必须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实际情况,通过炮制使得药性符合医疗的需要,因此炮制方法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疗效。而乡镇卫生院医院中,很多配方人员没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土经验来进行配方,炮制。另外乡镇卫生院中药配方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监督,从门诊到配方及炮制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个人,而多个人容易引起误解而造成所配置的饮片失效。

1.3 信息管理程度不高

条件较好的卫生院都实行了计算机管理,而乡镇卫生院中药房更多的是依靠人工管理。但是人工管理对于药材的使用期限,当前库存,疗效,注意事项等并不能保证熟记于心,更关键的是,全县几乎所有的乡镇卫生院中,其他部门,如挂号,划价缴费等都使用了信息管理[2],但是中药房的信息化却相对落后,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医师开具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的处方给药房,药师再进行核对,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增大了出错的几率。另外患者的基本信息并不能传递到药房,使得药师在发药时存在一定程度不方便。

2 管理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严格把关药材入库,严格监督配方过程等。

2.1严保入库质量

首先需要建立药库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按照药品质量标准进行验收。比如可以仿效中药企业中对毒性药材的管理,即对于入库采取双人签字的办法,这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人情交易,并提高对药材的鉴别能力。另外对于中药饮片,应用一体化管理手段,逐步完善中药房内部机构的设置。有条件的基层医院中药房还可以逐步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如建立中药鉴定室等,通过有效的鉴定办法,对药材开展真伪、优劣鉴定,对饮片含水量进行测定等一些简单易行的理化、显微鉴定工作。

2.2 严格配方全过程

在乡镇卫生院,一般是医师开具处方,病人拿处方到中药房配药,然后将中药饮片发给患者。中药饮片是否严格按照医师的处方进行炮制,配药人员是否能清晰地理解医师的意图都影响着饮片的疗效,因此必须提高配方工作的质量。为此配方人员必须首先要能很容易辨别各种药材以及其君、臣、佐、使,然后正确阅读处方并严格按照配方炮制药品,这是保证饮片疗效的关键。另外就是发药时必须严格核对。不像西药可以运用包装说明识别,绝大部分患者不能辨别中药,因此保证发药准确率也很重要,这可以采取多查多对制度。另外在调配处方时,需认真备药,并按规定称取,做到“称准分匀”。

2.3 提高信息化程度

药品信息化管理是联系临床医师之间的纽带,这样药房人员可以准确了解药品名称、规格、价格、用法用量等数据,更安全的用药。医师将处方通过电子单据发给药房,病人则根据收费票据到药房取药,药师对应配方发货,这样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用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乡村治理方式范文第5篇

特色小镇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为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推进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特色小镇在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动新型城镇化、加强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特色小镇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作为一种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特色小镇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为解决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优化城乡经济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促进城乡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成为必然要求。特色小镇在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方面作用明显。一方面,特色小镇具有增强区域有效供给、优化产业生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内外环境、促进产业创新的功能,可以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模式激活传统产业,也可以通过聚拢高端人才等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特色小镇是应对消费升级的战略选择,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效载体,对区域产业体系的重构与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推动新型城镇化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模式。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要求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提升城市功能带动新农村建设,完善土地制度和城镇住房制度,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实施办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特色小镇采取就地城镇化发展方式,在传承和发扬我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基础上,把乡村建成既有乡土气息,又具备现代城市文明的新城镇。特色小镇建设注重产业、文化、宜居、环境等各种要素的整合,有助于提高城镇化发展品质。同时,特色小镇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结构,在规划和设计上可以根据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运行模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加强乡村治理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特色小镇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发展,从治理主体到治理模式,使传统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融入现代化因素,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治理活力。特色小镇作为城乡间的桥梁,不仅在空间布局上一端连接着城市一端连接着乡村,而且从产业发展、城乡融合、生态保护等方面,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穿其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为加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

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乡村的文化资源、文化活动、文化设施以及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地域性和传承性。继承和发展优秀乡村文化,需要适应发展需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更具感染力、传播力。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文化要素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必不可少。不少特色小镇在挖掘文化要素的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及其产业进行保护与传承,以各种物质形式为载体,将文化物化,将物化的产品产业化,形成文创产品及产业链,提高了文化影响力。河北馆陶的粮画小镇、武强的周窝音乐小镇等就是典型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