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激发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他们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指导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谈几点浅显的见解,希望能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一、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欲望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人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哪怕是"异想天开",也不要讥笑学生,而首先要肯定他们的"敢想"精神。例如,在教学角的性质时。我同学生:在纸上画一个45'的角,和在黑板上,在操场上同样画一个45'的角。哪个角大呢?有的说是操场上的角大,有的说是黑板上的角大,有的说是纸上的角大,也有的说是一样大。同学们在讨论中,对所画的角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思考,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使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当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新知识或找到了疑难问题的答案后,教师不要轻易放过学生这种有益的情感,而应和学生一起享受解决问题时的愉快。
二、开展多样教学活动,聚集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容易分神是必然的,但是为了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就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小学生是特殊的群体,不仅表现在他们容易分神,还表现在他们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吸引。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即采用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小学生们的目光。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开展趣味竞猜的方式,让小学生们来竞猜答案是什么,或者采用口算比赛等方式,让小学生们比赛谁口算的速度又快又准等等。这样小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上,就会因为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而无暇东顾西盼,保证学习的注意力集中。聚精会神的学习是高效的,三心二意的学习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正确的学习态度,集中的学习注意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严肃对待。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记忆应以理解为主,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理解记忆法。数学知识面广,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例如:什么叫梯形。首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理解“只有一组对边”是什么意思,若把“只”字去掉又会怎样。通过思考与讨论,学生认识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四条边中相对的两条边为一组,其中一组平行,另一组不平行。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梯形这个概念就容易了。
规律记忆法。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例如: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因为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掌握了这个规律记忆就比较容易。
形象记忆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例如,一年级数的认知教学时,把数与某些实物联系起来进行形象记忆。如把“2”比作小鸭子、“3”比作耳朵等。这样唤醒了学生的记忆细胞,教学效果显著。
四、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方法
操作技能是指需要利用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低年级教学,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测量较短的距离,会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画角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在训练中,应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通常情况下,把这种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有的要手把手地去指正;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像测量这样的操作,重视让学生到现场去练习,实地演练的效果更好。
五、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
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概括复习。学生每学完一个小单元或一个大单元,就组织他们对于知识体系进行一次再概括,理出纲目,记住轮廓,列出重点,帮助他们掌握单元的主要内容。分类复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比较,以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深度、广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区别复习。把学过的相似的概念、规则等,加以区别、比较,掌握知识的特征。一方面,复习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况,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认知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复习,不断地对知识本身或从数学思想方法角度进行提高与精炼。
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他们学习效果的提高,知识的掌握是行之有效的。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
学习的最佳驱动力是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所以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创设给学生多样化的愉悦的情境,让学生获得开心快乐、学习情趣、问题置疑等多样化情绪,方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投入学习
在课堂教学当中导入新课是一个主要的流程,在新课当中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的关注力得到有效的集中,在学习情境当中导入数学思维方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数学教学内容导入时,必须做到精确到位,突出重点,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有效地融合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特点相符合,让其认知到数学所具有的生活化的特性,感知到数学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创设出符合现实存在的生活情境,可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圆柱的表面积的学习当中,可告知学生,如果在一个圆柱形柱子上涂满油漆,请计算需要涂满油漆的面积?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经验,就会认知到是计算此圆柱形柱子的侧面面积.随之教师安排学生对需要多少面积的铁皮才能制作一个油桶?因为学生们在现实生活当中都知道油桶有两个底.因此,学生只需要计算出此圆柱的表面面积,即可得出需要多少面积的铁皮才能制作一个油桶?可在第一步先计算此圆柱的两个底的面积.第二步加上油桶的侧面面积.通过数学的生活化问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的同时,也懂得了怎么样来立足于现实生活去处理问题,由此促进了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从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可得出相关结论,应从双手的活动能力开始来培养少儿自身的思维能力.将思维与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完全中断,就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最佳的学习知识的渠道即是由自我去进行研究.例如,在“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当中,能创设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在一个大纸盒当中放置12个玻璃杯,分别是数量不相同的红色杯子与绿色杯子,在纸盒不打开的情况下,如何来判断那一种颜色的玻璃杯数量多?按照学生的提议,可用触摸玻璃杯的方式来进行判断.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参与的人每一次摸出一个玻璃杯,并将玻璃杯放到纸盒里,并由另一个参与者再来摸,每个参与组摸10次.当活动完成之后,由参与组汇总数据.教师按照统计表列出的最终数据来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按照摸玻璃杯的最终结果,来进行推理判断,在纸箱盒里可能红色的玻璃杯会比绿色的玻璃杯要多,可安排学生开启纸盒来进行证,在开盒之后,学生看到了红色的玻璃杯有7个,绿色的玻璃杯有5个.此时可由教师再次进行提问学生:“如果再次在纸箱中摸玻璃杯,可能会摸到哪一种颜色的玻璃杯呢?”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去深入地研究此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互动式的实际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会以参与实践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当中,由于存在着对于问题的学习、研究、处理的需求,使得学生具有求知欲,迫切地想要通过自身的实际研究来学会数学当中的统计、概率等知识点,并在研究性学习当中学会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
三、创设动画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多媒体不但能够显现出动态的影像,同时也可依据图片来制作PPT并附录部分文字的说明.按照教学目标来推进动态与静态的知识的相互结合,较好地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进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教学过程具有活力,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知识点,以此来掌握好知识.例如,利用多媒体来学习“直线、斜线、线段”之时,开始会在投影仪的投射屏幕上出现一个闪烁的亮点,并会以亮点为基点对着左侧发出光线,让学生通过观看实景,能够立即知晓如何形成射线;并在射线形成的两端线段的端点部分以红色与黄色来显示,让学生能够知道此即为线段,沿着线段的两个相互对应的端点来进行连接,即成为一条直线;并在直线对应上、下两个方向画出线段,对学生进行提问:还能将直线无限地在上、下两个方向画出线段吗?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来设想出直线的长度可以无限拓展,直至无法进行测量.借助于多媒体的形象性教学的方式,来有机地联系起表面上是处于静态的、单一性的事物,方便学生能够认知事物彼此存在的关联性与差异性,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当中几何的概念与原理的理解.
四、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在游戏活动当中学习与其身心的特点相符合,借助于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游戏情境,将数学知识寓教于乐地融入游戏当中,使得学生可在游戏当中潜移默化地来进行学习,并以此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分化现象;个性辅导
众所周知,数学是每一个学生小学阶段的一门必须课程,旨在打好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并非以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两极分化”,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与发展。因此,进行该现象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一、小学数学学习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却出现了相对严重的态势,这实在令人费解。有人说,出现两极分化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分化在所难免。据笔者对学生的观察,认为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两极分化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受到小学生自身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和性格因素等的支配。部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厌恶的情绪,表示毫无兴趣;有的小学生则在学习自主性和意志力方面十分薄弱,这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来说显然是不利的;有的小学生则由于在数学考试中受挫,导致自信心严重下降,对数学敬而远之……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分化现象,直接影响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没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习惯性地采用“一言堂”或“满堂灌”的方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进而产生分化现象。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解决好学习分化严重的问题,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爱上数学。然后,应当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树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变不积极为积极。
2.开展个性化辅导
对于学生的两极分化问题,数学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辅导,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部分基础知识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制订辅导计划和措施,逐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使之尽快赶上课堂教学的步伐。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分化现象的产生,教师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加以遏制和解决,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教学上的错位和失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激发兴趣,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
教育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老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呢?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但是要想让学生亲其师,教师本身首先要管其生,想方设法让学生亲近你,而不能让学生“敬而远之”。大体来看,学生喜欢哪一位老师,同时也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门功课。学生在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对其所教的学科能不感兴趣吗?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他降低要求逐步提高的方式,并采用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去指导他,每到课余时间,主动找他谈心、了解、摸索他的心里,掌握他在数学上还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及时的加以解决,给他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减少心理压力。与此同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此时此刻更要关心他、爱护他、鼓励他,在同学中建立一帮一活动,同学的帮助温暖了他的心,使他自己也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勇气感,这样逐步由害怕数学,慢慢变成喜欢数学。
2激发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要通过一些恰当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每个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做与之相适应的游戏,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更能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的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记忆应以理解为主,在课堂中我常用这些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性学生:(1)理解记忆法。(2)规律记忆法。(3)形象记忆法。(4)比较记忆法。(5)类比联想记忆法。(6)归纳记忆法等。
3激发兴趣,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指出疑问,才能有进步。质疑问题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始对提出的疑问,需要教师启发引导,一旦有了这个习惯,他们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疑问。现代教育理论非常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认为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东西容易产生兴趣。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意识设置悬念,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且要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样,学生才会对教材的质疑展开讨论并进行归纳,这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
复习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练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学生的数学知识是由一堂堂数学课累积起来的,因而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和片面的,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知识链条的断裂现象。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单元复习和总复习都是至关重要的。面对小学教学,我将采取以下复习方法:
4.1概括复习。学生每学完一个小单元或一个大单元,就组织他们对于知识体系进行一次再概括,理出纲目,记住轮廓,列出重点,帮助他们掌握单元的主要内容。
4.2分类复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比较,以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深度、广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
4.3区别复习。把学过的相似的概念、规则等,如以区别、比较,掌握知识的特征。总之,一方面,复习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况,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认知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复习,不断地对知识本身或从数学思想方法角度进行提高与精炼,是有利于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的。
5教会学生整理与归纳的方法
整理知识是一项主要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知识,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原因,往往分若干层次逐渐完成。一节课后、一个单元后或一个学期后,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记忆和运用。
在传统的小学评价体系中,评价方式一直是以量化方法--标准化纸笔测验为主的,相对于其它方式尤其是质性评价而言,标准化纸笔测验有着其独有的优势,它的评分标准比较客观,操作也很简单,知识覆盖面也比较广。小学数学学习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小学数学教学以及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决定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使课堂教学产生了相应的局限性,教学内容与方法基本上是为升学服务的,数学的"题海战术"风就是这样刮起来的。长此以往,考试成了学校和教师的"法宝",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被淹没在浩瀚的题海中。
传统的评价以量化为特征。量化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把学生活生生的个性量化成一组组僵硬数字的做法则过于简单,评价应针对学生表现可以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数学学习;诊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方法或学习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评价针对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及时了解教师自身在知识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的表现,随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
1.巧用差异评价 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在新的评价大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的评价不应只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结果,而应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每堂课上,总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的,这些课堂表现大大影响了课堂效率。因而,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被动参与和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认真地倾听思考,还是不专心学习或是很被动地接受。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设计《课堂观察表》评价,来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力求对知情意行进行综合评价。故我们通过设计《课堂观察表》来评价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构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给学生自评的空间,通过课堂观察表,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感的情况,从而教师针对性的做出积极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强化、指导、矫正,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整理。如:对同一内容的教学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不同的目标代表不同的程度,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巧用评价多元化 发展学生的个性
为了全面真实地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我们必须注重评价内容多元化,使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运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2.1口头语言评价。加强语言的艺术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对教师按部就班、枯燥无味的讲课听不进,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在口语评价时应注意言语的丰富性。
2.2体态语言评价。体态语言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热烈的拥抱,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学生在自学时,老师巡视检查时用有声语言进行评价,会干扰学生的思路,影响了学习效果。对于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暗示评价;摸一摸头表示不错;翘一下大拇指表示赞赏;一抿嘴、一握拳表示鼓励;一微笑、一点头表示赞许,一皱眉表示抱怨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等。
2.3奖励评价。根据学生的愿望,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即兴评价的方式。如请表现出色的学生把名字亲自写到黑板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加分,给优秀作业画上一只竖着大拇指的手,把老师的作品奖给课堂上进步最大的学生……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
3.巧用学习过程评价 培养学生的探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