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阅读;比较;质疑;情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就阅读教学从方法的优化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比较,引导阅读

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主题相同但体裁不同或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包括同一体裁、主题但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内容、揣摩语言、总结写法与技巧。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比较可让新旧知识相联系,实现视野拓展,启发思路的效果。如,《景阳冈》与《鲁班学艺》这两课,同是写人的文章,且都表现了“技艺超群”这一主题。但两者体裁不同,《鲁班学艺》是民间故事形式,而《景阳冈》则运用小说这一形式,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带着这些知识进行品读、对比、分析,学生就学会了辨别和思考,便会更容易走入文本和人物形象,从而培养了阅读能力

二、引导质疑,拓展思维

阅读教学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不会提问题时,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学生能提一些问题时,老师应积极鼓励;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要抓住这个点,放手让学生通过精读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合作时,有的给予点拨,有的应引导学路,有的还要提供一些学习材料,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实现阅读再“创造”。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齐威王和田忌再比一次,假如你是齐威王,你能赢田忌吗?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小组,各小组进入了探究与争议之中,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互为补充,学生的质疑引发了思考,使语文教学实现了升华。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设计好学生阅读的场景,引领学生入境并引发阅读的兴趣。对《长城》《桂林山水》《草原》等文章,要充分利用鲜活的挂图、多媒体、视频等再现文章情境,适时播放配乐或录音,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教师顺势让学生多次读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来主动阅读,在阅读中进行品词品句,理解提升,激活了学生的语言积淀,强化了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收到了良好的阅读效果。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阅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28-01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真正确保学生能有效的进行自主性阅读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被忽略,而是更应加强

一、教师要能发挥激发、保护、维持学生的自主性阅读的兴趣的作用。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阅读的过程相对于初中学生的心智来说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而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根本。

首先,教师要注重阅读形式的多样性。生动活泼的形式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在众多的阅读形式中,教师(或者录音)范读对激发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范读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阅读中体验乐趣。

其次,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体验,形成多维度的正确的评价体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个性气质、情感差异,所以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不尽相同。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评价刻意追求“标准答案”,实际上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为本的课程观。这样会严重的挫伤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要努力营造出阅读氛围,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能深嵌入浓郁的阅读氛围中,用环境感染他们,使其阅读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主的阅读欲望。通过这些教师才能很好的激发、保护、维持学生阅读兴趣,才有可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的进行。

二、教师在进行自主性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事物发展规律的作用

教学活动本质是一个认识过程,不能无视学生的认识规律,更不能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初中学生认知能力较低,教师开展自主性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这点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对学生的阅读文本的梯度要有很准确的把握。文本的内容、结构、思想、篇幅等要控制在初中生合理的认知能力内,既不能太过于简单也不能太复杂,否则学生的自主性变失去了开展的空间,也就会失去了自主性阅读的意义了。

其次,教师在开展自主性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要认识这是一项长期的能力培养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于公开测评效果,不能急于改变教学方式,不能急于更改文本性质。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耐心,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和学生共同探索出符合本班级,本校特色的,因(班)校制宜一套体系。

再次,教师在自主性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个体的差异性会在自主性阅读教学中更加明显的凸现出来,短时间内可能还会影响教师的工作业绩和工作热情。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均衡发展的,教师在自主性阅读教学中要能容忍、接受个体间的较大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加以不同的引导方法,不要一味的追求片面或一时的成绩的高低,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纵向的比较,及时的纠正由于自主性的开展而带来以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整个的自主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很好的把握住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全体,从过程到结果等方面发展的规律性,科学合理开展自主性阅读教学活动。

三、教师要注意发挥自主性阅读教学中相应条件的作用

自主性阅读教学需要相应的内在和外在条件作为前提和保障的。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的独立意志、学生的自立行为都是开展自主性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在作用。初中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志、自立行为正处于不断发展形成过程,有着很大的开发利用的空间,教师在进行自主性阅读教学中可以很好的结合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巧妙地促进身心和学业共同发展与进步。同时教师也因该认识到它们的不稳定性,做好教学工作可能出现反复的思想准备。自主意识是主体性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学生有了自主意识,就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通过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努力实现预定的学习目的,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人。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习惯;兴趣

阅读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理解语境的重要方法,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十分有助于学生展开写作,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提升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大课题。

一、加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力度,培养学生的科学阅读习惯

老师的辅导和引导是初中生展开阅读的一大助力,在展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时,主要包括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这两种。老师在选择阅读书籍时为了提升学生对文化的感知力,应选择具有教育内涵和意义的古汉语文化课外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领会中华文化的广博,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阅读课外书时,应当重视吸取课外书中的精髓,重视对初中生自身的启发和影响。老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式,即教导学生在阅读时不能仅仅只用一种阅读方法或者阅读一种题材的书籍,应以阅读目的的不同为依据来选择相对应的阅读方法,这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阅读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略读、精度和默读,如果要阅读具体的某一类书籍,那么就可以分为累积型、领悟型、鉴赏型和消遣型这四类阅读类型,不论采取哪种阅读方式都是以相应的书籍为依据展开的。消遣型书籍有《读者文摘》《意林》等,而《散文》《少年文艺》《少年文萃》等类属于累积型阅读的书籍,而《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课内读物则类属于领悟型阅读。

二、注重良好课堂气氛的烘托,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有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更加浓厚,而兴趣正是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的关键。培育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能力,应以现实的教学状况为依据,使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角,老师应当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够明确学生心中的想法,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培育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关键的一步。这时,老师应当对学生阅读的取向进行摸底,选择激发学生兴趣的书籍,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提出恰当、科学的阅读问题,进而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时学生就会投入到积极的探求阅读答案的行列中,完善学生阅读书籍的意识和理念。通常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在学习《观沧海》这篇课文时,让学生通过对作者曹操生平的介绍,引申到《三国演义》,运用多媒体将“望梅止渴”的典故播放出来,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并且提出“大家已经知道曹操乃一代枭雄,那他有什么特点呢?另外,还有与之相关的故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就会自主地阅读《三国演义》,进而探索老师的提问,整个探索中学生就会有目的性。

三、重视对课外阅读方式的优化,提升课外的阅读效率

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的基础是课外阅读所采用的方法,这主要体现在阅读技巧上。要想提高阅读质量就必须有优质的阅读方法作依托,运用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好的阅读方法能起到凝练提取阅读技巧的作用。在阅读某篇文章时,应当重视了解本文的作者生平、写作年代和中心思想等,并且学习品鉴文章。(1)重视解读文章标题,文章标题往往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因此,解读文章标题能够强化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将内容限定在主题的框架之内。比如在学习《邓稼先》这篇课文时,整篇课文都是围绕邓稼先来讲,将这一主题点明,就有助于学生投入到阅读中。(2)记录好优美的句子和词语是阅读文章的又一大要务,重视积累语句,为今后的写作做铺垫。同时,要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改掉学生阅读一知半解就放弃文章的习惯,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还应当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老师应当具有亲和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视学生为朋友,分享交流阅读心得,这样就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保障。

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老师长期在语文教学中摸索出符合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方法。老师应当加大指导学生阅读的力度,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教学课堂得到优化,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阳丽娜.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123.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52-01

信息化时代,信息获取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信息获取能力又直接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关,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认识,“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将学生的语文素质提升上来,是当今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重要环节。”[1]教师要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地位,全面提升初中生阅读学习能力。

1 创设阅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生动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要善于创设阅读学习情境,改变传统阅读学习的单调枯燥。情境创设要注意贴近学情,符合学生阅读学习认知规律与阅读习惯,要贴近文本,根据文本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饱含兴趣侵染在阅读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现代阅读学理论揭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是读者与文章(或作者)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根据读物不断提供的信息,联系自己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对读物作出反应。”[2]

例如,在教学沈复《幼时记趣》这篇文章时,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在文本导入之初,笔者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小时候喜欢玩的一些游戏项目,学生被这些熟悉的情境所感染,自觉地进行学习迁移,从自身幼时趣事的回味,自然地进入到本文学习,体会文本揭示的幼时之趣。

2 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教师是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伙伴等,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语文阅读学习方法,打破目前无声阅读课堂教学现状。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引领法、朗读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媒体教学法等,激活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

问题引领法有助于教师以主问题为线索,在不断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推动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朗读教学法借助朗读手段,以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阅读的语感;角色扮演法则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强化学生角色置换意识,在阅读学习体验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推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媒体教学法生动形象,能带给学生独特的视觉体验,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无论运用哪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要充分考虑学情,从文本特点出发。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篇童话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角色的了解,笔者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根据童话内容,将这篇童话改编成剧本。每一小组自编自导,展开小组间学习竞赛。学生对童话进行改编的过程就是深入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新奇,也体现了学生对文本角色的独特理解,必将更进一步激活学生阅读学习思维。

3 渗透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重视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阅读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学生才能真正地提升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方法渗透。包括课前自主预习方法,学会利用学习资料与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形成初步认识;文本解读方法,从整体感知到局部细探,从文本内容到思想主题,以及写作方法、技巧探究、学习质疑与释疑等;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学会梳理学习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阅读习惯,包括预学习惯、思考习惯、读写结合习惯、复习习惯等,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

4 拓展阅读学习空间,丰富学生阅读积累

目前初中阅读教学大多局限于课堂,课外阅读教学探索较少,课外阅读推进也缺乏有效性。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阅读教学理念,打破课堂局限性,积极拓展阅读学习空间,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为学生阅读学习能力提升做好积累。

教师在实施课外阅读教学时,要做到有计划、有指导、有目的。课外阅读学习要有明确的计划,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学习能力;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围绕课堂阅读教学,进行有目的性的引导,使课外阅读学习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

目前苏教版语文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进行单元教学,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主要包括这样几个主题:人物风采、童年趣事、建筑艺术、动物世界、信息传播、诗词拔萃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紧扣教材编排体系,向学生发放阅读推荐篇目,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也可以结合教材文本特点,包括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写作特色等,进行合理的引导,例如《松鼠》说明文教学,这是学生初步接触动物类说明文,教师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动物类说明文拓展阅读学习,掌握该类说明文的一般学习思路。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它对提升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认识,加强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优化教学艺术,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 阅读氛围 阅读兴趣

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自主阅读能力低下。有相关的调查表明:现代的中学生缺乏课外阅读习惯,特别是对经典的文学名著、科技作品等阅读的学生则是少之又少。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学总是在有条不紊地讲解课文;学生总是埋头苦记笔记。教学讲到的如果考到了就一切顺利,如果是课外的阅读就一筹莫展了。可见,自主阅读并没有落到实处。那么,老师到底应该是给学生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指导的阅读方法

预习阅读。交给学生预习阅读的方法,预习不仅仅是读读课文,积累生字,文学常识,还得由所读诵的文章引发联想。将自己的所想所感,遇到的困惑都及时地记录下来。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刚上初一的孩子,我会教给他圈点勾画的方法,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重点词句段落层次。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迅速的把握重难点。交给他们学给文章写批注的方法,写感悟、词句含义、段落大意等,用提问本记录自己对文章的疑惑。长期坚持,以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诵结合。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在吟诵的时候,切身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就能够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学习语文,必须到达这种境界,才会终身的受之不尽。”朗读时除了指导他们一些发音,停顿外的知识,还指导他们根据文章内容表达的需要,朗读时的具体方法。《安塞腰鼓》中三次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每次出现时一个新情景、新内涵层层递进,情感步步升华。不适合用同一语调。《要是翻过那座山》中“少年像诅咒般的在心中默念祖母的话,继续向上爬去。少年站稳微微打颤的双腿,再一次聚集力量”,朗读时就应该多注意少年心理变化。背诵是对语言材料的汇集,能够将别人的语言融入自己的血液。读多了,背多了,逐渐就形成了一种语感,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积累越丰富,就容易融会贯通。

读议结合。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议,可以是合作交流,可以是研究探讨。学习时,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能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产生新的问题,在产生新的问题后再接着议论,让文章的内涵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延伸。

分类指导: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进行不同的指导。理解性阅读,要对文本细读品味,充分感悟并与文本对话。积累性阅读,指导学生做好记诵就可以。鉴赏性阅读,指导学生从作品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欣赏和鉴赏。消遣性阅读,让学生速读了解扩大见闻,丰富知识面就可以。

二.班级营造阅读氛围

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创设利于学生阅读的氛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如教室的布置可挂上关于书的名人名言。建立班级图书柜,图书柜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更换,经费源于学校。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如:名著推荐、文章点评等。设定固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交流时间,有课代表主持,小组为单位交流。我自己也做好准备,多与学生交流阅读的体会,阅读的收获,让自己的阅读气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设立“好书联播”栏目,让他们每天用20分钟来“听书”。老师应该想多种方法让班级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要让阅读成为自然、常态的学习和生活。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书非借不爱读,很多的学生往往对家中藏书束之高阁,而对在班级书库中所借之书看得津津有味。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三.兴趣产生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愉快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过程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新颖的导语、丰富的教学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等都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一个带有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孩子,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的孩子,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恐惧的孩子,学习得更轻松,更愉快,更迅速。”自主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他们享受阅读,将“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我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学生们并不是不愿意阅读,而是不愿完成那样多的阅读任务。特别是碰到难点问题,他们定会产生畏难情绪。针对此,可以多设计新颖有趣,难易适中的阅读任务。或者不是每次阅读都一定得完成阅读练习题。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利用书籍是内容和情节,做些生动有趣的练习题。《威尼斯商人》采用编排课本剧的方式,《范进中举》采用续写故事是方式,还可用写人物评论的方式,这些有趣的阅读,既可加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表达力,丰富课外生活增加学习兴趣。

阅读为孩子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扇窗口,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孩子喜欢上语文,喜欢上读书,这才是关键。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学会阅读,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使孩子徜徉于语文的大课堂中,享受语文阅读的快乐。同时,学生爱读、会读、能自主地读,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目标。指导阅读只有真正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他们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也会收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峰.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黑龙江教育,2003 (5):81.

[2]诸灵康,黄怡.初中语文怎样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2-28.

[3]赵英庆.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9):31.

[4]蒋联定.初中生自主性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8):42-43.

[5]钱加清.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2001(3):72-74.

[6]孙春成.新课程语文教育随笔[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9-46.

[7][12]赵英庆.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9):31.

[8]王晓峰.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黑龙江教育,2003 (5):81.

[9]范艳梅.《如东县马塘新潮中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教育导报》,2007年1月25日.

[10]黄卫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07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