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氧化碳的化学元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为化学老师,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线进行的,它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干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实验的基础与素材。许多化学用语、实验探究、定量计算等都是围绕元素化合物知识展开的。所以,在整个化学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但其内容繁杂、零碎、分散、难于记忆。对如何将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整理为较有序的材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进行粗浅探讨。
一、把握课标和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根本。化学课程标准中都把元素化合物知识归人“身边的化学物质”,大体包括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和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五部分内容,对每部分内容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作了详细的达标要求。所以我们教师在复习每部分内容时都要认真研究、把握课标,准确理解每个知识点的目标要求,把握复习重点,提高复习效率。本文由收集整理例如对“钢和生铁”这两种合金,只要达到“知道”的要求,在复习时不必挖掘太深。
二、构建知识体系,精编学案
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多,内容繁乱,而且很多知识点需要识记。所以对这块内容的复习不能仅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高于教材,对所有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笔者在复习教学中将这部分内容分为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界中的水、碳和碳的化合物、金属和金属材料、常见的酸和碱、盐和化肥、常见的有机物等七个专题。每个专题都精心编制一张学案,在课堂上供师生使用。学案上设置复习目标、基础知识回顾、完善知识体系、方法形成、课堂检测五部分内容,比如“复习目标”是将本专题中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复习任务;“基础知识回顾”一般设置一至两个基础性的涉及本专题知识的习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本专题知识;“方法形成”一般设置一至两个典型例题,经过教师点拨,让学生掌握典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课堂检测”中设置一些基础题和能力题来检测复习效果。课堂教学中围绕学案展开复习,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讲练结合,以提高复习效果。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复习时我们一定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去读教材,遇到问题时尽量让他们自己去书本中找答案,或开展小组交流讨论,这样印象就会深刻得多。实践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独立完成学案中的知识网络,并标记疑问;然后小组交流讨论解决疑问,最后我们及时点评,指出还需完善之处和注意的问题。这样处理的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已学过相关内容,复习时借助教材、笔记等材料再现知识来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印象深刻、掌握牢固,小组交流讨论有助于查漏补缺,体现合作精神,教师的最后点评有利于提炼精华完善体系、升华知识拓展延伸。例如,在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构建了知识网络后,已基本掌握了碳单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知识,教师在完善知识体系时再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2.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吗? 3.能用通过水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吗? 4.将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入澄清石灰水中会有什么
现象? 5.《石灰吟》这首诗歌中体现了哪些化学知识……
四、及时反馈,巩固知识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出现在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后、“化学方程式”之前,它是化学世界中独特的化学语言表达方式的开始,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认识和使用化学方程式作了铺垫.本节课内容是化学味很浓但也很抽象的概念性的教学课,很难在思路和方法上有所创新,下面用我参加市级评优课一等奖的教学案例来具体阐述.
二、回眸教学片段,品析精彩瞬间
片段1:引入课题——探究酒精中所含元素.
引言:为了揭开物质构成和变化之谜,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发现世间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如这些物质: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请大家判断它们的组成元素.
过渡:酒精里面到底含有什么元素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酒精的元素组成.
师:先请大家来猜想一下,酒精中可能会有哪些元素,如何验证?
生:含有氢元素:燃烧后有水生成.含有碳元素: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师:根据大家的猜想,请一个学生利用我提供的实验仪器验证我们的猜想.(提供的仪器:酒精灯、火柴、干冷的烧杯两个、澄清石灰水等)
学生实验:由二名学生进行实验,一人操作,另一人进行观察并把实验现象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烧杯壁有水雾生成说明生成了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师:酒精和氧气点燃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能说明酒精中含有哪些元素?
生: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师:请你回答一下,为什么说可能含有氧元素而不是一定含有氧元素呢?
学生回答:因为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氧元素可能来自空气也可能来自酒精中,无法判断!
师:很好,考虑得很严密.对于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今天我们是定性研究酒精的成分,确实无法判断.当我们学完第四章,学会定量研究化学实验时,我们就可以证明酒精中确实含有氧元素.
师:世间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却仅有100多种.那么到底什么是元素?我们该如何表示元素?今天,我们就从以下四个角度加以学习.首先来学习元素的概念.
片段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分类思想.
导入:大家都去过超市,为了方便人们的购买,超市把成千上万种商品分门别类、有序地进行摆放.而化学上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把100多种元素按照规律排列.请大家看这张元素周期表,它是如何排列的?
生:思考、讨论.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颜色提示,元素可以分为两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师:元素周期表可以提供哪些信息?
生: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及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等.可以确定该元素的分类.
师:对于元素我们在课前大家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做了元素扑克牌,下面我们请两个同学来交流一下.请找出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相关信息.(元素扑克牌由教师提前1周时间安排学生做好,每位学生做一种元素的相关信息的小卡片,可以设计谜语、小故事等.)
师:请20号元素来展示一下.
生:猜猜我是谁?
师:请铁元素来展示一下.好,课后大家可以相互交换一下,增长元素知识!
三、教有所悟、所获,细思其中得失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广告:黄金搭档
【教师活动】黑板上分别用红色磁贴、绿色磁贴、黄色磁贴表示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一氧化碳分子的微观模型。请仔细观察这些分子,将同一类原子放在一起。
【学生活动】学生3:将分子拆开,从分子中分别找出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并归类。
【教师活动】在化学上,我们把这样的同一类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这样的同一类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这样的同一类碳原子 总称为碳元素。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元素吗?
【学生活动】学生4: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教师活动】板书
【教师活动】以水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为例,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氢分子中的氢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都为1,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氧分子中的氧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都为8。大家知道这些同一类原子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活动】学生5:质子数相同。
【教师活动】投影: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教师活动】同一类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那你知道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区别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学生6:质子数不同。
【教师活动】为了便于交流和有利于化学学科的发展,国际上采用统一的符号――元素符号来表示目前发现的这110多种元素。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副元素扑克牌,请大家将这些扑克牌摊开来,对比扑克牌所提供的信息,看看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写在学案上。
【学生活动】根据元素扑克牌提供的三个信息,小组讨论并完成学案。
小组1交流:第一个发现: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第二个发现:有的元素符号是一个字母,有的元素符号是两个字母;
第三个发现: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教师活动】板书:符号书写:一大二小
【教师活动】请从符号书写的角度找出CO与Co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6:前一个符号的O是大写,后一个符号的o是小写。
小组2交流:这些元素可以按照质子数由小到大排一排顺序:氢、碳、氮、氧、镁、铝、硫、氯、钙、溴。
小组3交流:从名称上看,只有四种偏旁,分别为气字头、三点水、石字旁、金字旁。
【教师活动】其实关于元素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揭示,请看课本149页附录部分的元素周期表。
【学生活动】对照元素周期表,找含四种偏旁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教师活动】元素名称的偏旁为石字旁、三点水、气字头的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化学上通常将它们归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名称为金字旁的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化学上通常将它们归属于金属元素。同一类元素往往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将元素进行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研究化繁为简。
【教师活动】板书
【教师活动】其实分类的方法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了,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多少,我们可以将物质如何分类呢?
【学生活动】学生8: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学习了元素的知识,大家能不能从元素组成的角度来对纯净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呢?请大家看投影,有十种纯净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氨气(NH3);二氧化碳(CO2);水(H2O);氯化氢(HCl);氯化钙(CaCl2);
氧气(O2);铝(Al);碳酸氢铵(NH4HCO3);氮气(N2);氧化镁(MgO)
请大家观察这些物质的化学式,找出这些物质的组成元素,并在学案上写出元素符号。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各板书五种纯净物的元素符号。小组内互查互纠。
【教师活动】请大家根据组成这些纯净物的元素种类的多少,小组讨论该对这些纯净物如何进行分类,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学案上。
【学生活动】小组4交流:
氧气(O2);铝(Al);氮气(N2)归为一类,只含一种元素;氨气(NH3);二氧化碳(CO2);水(H2O);氯化氢(HCl);氯化钙(CaCl2);碳酸氢铵(NH4HCO3);氧化镁(MgO)归为一类,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教师活动】在化学上,把像氧气等这样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像氨气等这样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呢?
【学生活动】学生10: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学生1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教师活动】从化合物中将二氧化碳(CO2);水(H2O);氧化镁(MgO)分出来,将这样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请比较元素组成的特点,说说什么是氧化物。
【学生活动】学生1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教师活动】通过对纯净物的分类,我们可以发现元素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所以黄金搭档广告中宣称可补充钙铁锌硒四种元素,实际是指补充含这四种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教师活动】请对照物质分类体系图,将元素扑克牌背面的十种物质进行分类。大家小组讨论,将本组的讨论结果写在学案上。
①高锰酸钾(KMnO4)②二氧化锰(MnO2)③空气④红磷(P)⑤五氧化二磷(P2O5)⑥自来水⑦氧气(O2)⑧氯化镁(MgCl2)⑨一氧化碳(CO)⑩过氧化氢(H2O2)
【学生活动】小组5:将10张扑克牌贴在黑板上的物质分类体系图中。
【教师活动】分类的方法大家掌握得不错,老师以性别为标准,将大家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围绕元素的定义、分类方法、表示和组成,比一比,看哪个组回答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活动】男生组和女生组抢答。
【教师活动】同学们,实验探究是我们获取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其实对概念和定义的探究也是我们获取化学知识的另一种方法。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在学习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教学反思:
本节课获得了2011年10月11日至2011年10月14日在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中学举办的江苏省2011年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一等奖。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体会到物质的多样性的基础上,回归物质的本质即所有的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元素观。
关键词:化学学习 学习乐趣 培养能力
一、化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笔者认为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学的反应。人们维持身体机能也少不了一些微量元素,把这些元素不断的细化那么这就离不开化学。以“硬水”为例,毛巾用久了就会变硬擦脸很不舒服,水壶用久了就会有一层厚厚的水垢,而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所谓“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虽然硬水并不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是会给生活带来好多麻烦,比如肥皂和清洁剂的洗涤效率减低等。所以如何去除水垢呢?这几乎是很多人都考虑过的问题,购买网上的水垢处理剂、用醋浸泡等等,这些东西到底会与水垢发生什么反应呢?通过学习笔者了解到水垢的成分就是CaCO3和Mg(OH)2,无论是水垢处理剂还是醋,两者相互作用的时候就是一个复分解反应,其中的酸与水垢的成分发生反应,变成二氧化碳,也就自然可以轻松的去除水垢。不光如此,生活中的化学还有很多,时时刻刻观察也就激发起了学习的乐趣。
二、化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对于学生来说最不缺乏的就是好奇心,上文提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是个有意思的学科,只要耐心学习一定可以解开自己面对的疑问。在阐述火燃烧的条件其中包括:可燃物;燃烧的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需要氧气。如果只是按照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可能会说出一些有光或者有明火的答案吧。但是通过白磷的燃烧试验就可以对这些答案进行否决。将白磷放在高于其着火点的温水中,再将盛有空气的试管倒扣在白磷上就会发现白磷燃烧了,试管里面也充满了水,这个实验就完美的阐述了着火的三个必要条件。所以在进行灭火的时候只要去除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进行灭火。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中即获得了知识也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以化学也让笔者更要努力的发现其包含的更多乐趣。
三、化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最让学生激动和兴奋地就非化学实验莫属,但是化学实验需要学生具备大胆、严谨、谨慎的几个特质,才能在享受实验乐趣的过程中安全的、有效的完成实验任务。这就需要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记住老师的教导,例如:酒精灯不可以用嘴吹灭,当酒精灯着火的时候不要慌,用湿润的布盖上就好;利用高锰酸钾制作氧气的时候要注意试管摆放的倾斜度;进行试管摇匀实验的时候保持平稳、避免试管里面的液体溅出等等,这些叮嘱不光可以让学生保证安全、更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动手能力也大大的增强。动手能力不光会在科学实验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也会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有所作为,学生也就自然能获得更多的乐趣。
四、化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无论是在化学实验还是普通的化学课堂中,学生的观察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些化学实验的现象很明显,但是另一些化学现象就需要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较为明显的化学实验有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在进行这一课程讲解的时候教师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就会看到密密麻麻的银吸附在铜丝的表面,令学生大呼过瘾。 但是也有一些化学实验的现象是不太明显的,例如气体的实验,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时候,教师需要证明二氧化碳的重量要比空气重就准备了类似“迷你跷跷板”的设备,一边是空气另一边则缓缓的倒入二氧化碳气体,最后就会发现跷跷板向二氧化碳的地方倾斜,这就巧妙的证明了二氧化碳的重量。在这些实验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专心致志的观察,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不同元素和物质的区别和化学自身的趣味。
五、化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无论在化学课上还是在化学考试当中,总会面对很多的问题,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解决这些困难这也就显示出了“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对于一些化学的推导题,这就考察了化学知识是否扎实,对于一些化学实验的现象是否明了,当对这些内容都了如指掌的时候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但是一些问题很难,一些化学实验的现象也非常相似,就需要安心的进行研究和查找相关的知识,进行讨论获得最佳答案。在这个阶段探究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不会轻易的放弃反而越挫越勇,这也是化学带来的附加品。
六、结语
本文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学习化学的乐趣,经过实践和调查笔者发现化学的乐趣与这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化学的乐趣在学生学习的时候培养了学生一些能力和良好的品格,而这些能力与品格也会反作用于学生学习化学享受化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汪光敏.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快乐的课堂情境[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02).
关键词:自然环境人体健康
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换句说话,环境就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地表上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结构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各处的自然环境也就不同。在自然环境中各个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空气、水、土壤与食物是自然环境中的四大要素,都是人类和各种生物不可缺少的物质。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首先影响到这些要素,并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类生命是以蛋白质的方式生存着,并以新陈代谢的特殊形式运动着。因此,从肌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可以看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恩格斯说:“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在正常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与人体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使人类得以正常地生长、发育,从事生产劳动,并能使人们在积极劳动之后,迅速解除疲劳,激发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相反,不良的自然地理环境,常常使人们发生中毒,或者感到厌烦,难以忍受,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疲劳和激动,工作效率降低,患病率上升,影响人体健康。
一、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水是人类生命的基本成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一个人每天需要2.5kg的水,才能维持正常生存。如果一个人断水5日,生命将垂危。为了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每个人每天需生活用水40~50kg。人体重量的75%是水,它起着调节体温、输送营养、排泄废物的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
清澈的水是无色无味而透明的,是有氢(H)和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但是水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每时每刻都和大气、土壤、岩石等物质接触,使许多物质溶解于水,因此自然地理环境中没有绝对纯洁的水,也并非所有的水都是淡而无味的。水中含有碳酸钙(CaC3)和碳酸镁(MgCO3)时,会有甜味,喝起来甘甜爽口;含有氯化纳(Nacl)时,会有咸味,喝起来苦入其心;含有硫酸钠(Na2SO4)硫酸镁(MgS04)时,会有苦涩味,喝起来是既苦又涩;含有铁(Fe)时,会有铁味,喝起来有铁锈之味。饮水的质量、饮水的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的含量等,均对人类健康有明显影响。水的硬度是指1升(I)水中含有相当于10毫克(Mg)的氧化钙(Cao)称为1°。硬度是饮水质量的主要指标,其数值与水中钙(Ca2+)、镁(Mg2+)离子总的含量有关。一般把8°的水叫硬水。不同的水质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如饮用软水地区的居民,易患冠心病;高血压与水中硝酸盐含量有关、克山病和水中硒(Se)、钼(Mo)等元素偏低有关、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与水中缺碘(I)有关、氟骨症(骨关节僵硬)与水中氟(F)含量过高有关。
由于人类向水体排放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排水,造成水质恶化,使水体受到污染。这种水体往往含有许多细菌、病菌、病毒或寄生虫,会引起疾病的蔓延传播,如伤寒、肝炎、霍乱、痢疾等;水中含有害的化学物质的污染,会引起急性中毒或死亡,如氰化物等。最危险的是汞(Hg)、镉(Cd)、铬(Cr)重金属化合物污染,它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各器官组织积累,慢性中毒,时间长达几年或几十年,不易发现,不为人重视。水体污染还会引起酸化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等。据研究,80%的疫病与水污染有关,脏水使世界4亿人得肠胃炎,每年死亡的1800万儿童中有一半是因为饮脏水。
二、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需要呼吸空气来维持生命。人通过肺和大气进行交换,人体一天吸入的空气质量约所需食物和饮水的10倍。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呼吸13kg空气,如果停止呼吸空气5分钟,生命将垂危。
空气是人类生理机能和健康所必需的一种环境媒体。洁净的空气比较简单,主要是氮(N)、氧(O),占98%,加上氢(H)和二氧化碳(CO2),这四种气体占空气总量的99.999%,其他成分还不到0.001%,这是大气的恒定成分。可变成分来自自然界的大山、地震、海啸等形成的尘埃、硫化氢(H2S)、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对局部地区造成暂时性的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空气中增加了许多新的成分,危害到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
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大气污染物质有一百多种,其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大的主要有:粉尘,二氧化硫(SO2)―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及其他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主要来自燃料燃烧时排出的废气,汽车尾气和工矿企业中排出的有害物质。人类呼吸到大气污染的气体,必将导致急性、慢性和远期危害三种效应。一氧化碳(CO)浓度过多可使人体降低血液中氧的浓度,从而导致人头痛、目弦、甚至死亡。在空气中含量达10%时,人就会中毒;1%时,人在两分钟内死亡。粉尘能携带各种致癌物质和其他病毒菌,通过人体呼吸系统沉积于呼吸道和肺泡上,可造成哮喘、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二氧化硫(SO2)能使人产生支气管收缩,引起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严重时,造成死亡。二氧化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二氧化氮(NO2)浓度达100ppm时,几分钟使人致命;如果长期生活在0.006ppm浓度条件下,会使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增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
三、土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的必要场所,也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重要的自然资源。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粮以土为本,土以岩为根,岩以壤为荣。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人类的根本。我国古书《说文角字》对“土”字的定义是“土者,地之吐生物者也”。并进一步解释说:“‘二’象地之上,地之中”。即土壤位于岩石面之上,地面以下的大地表层;“1”是“物出之形”,表示土壤能够生长植物。两者合起就是“土”。
在人体各部分的器官和组织中,含有土壤中所存在的60多种化学元素。其氢(H)、碳(C)、磷(P)、钙(Ca)、镁(Mg)、钾(K)、硫(S)、钠(Na)等11种元素占人体所有元素总量的99.95%,其余占0.05%的50余种是微量元素。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已知的有铁(F)、铝(Al)、铅(Pb)、铜(Cu)、锌(Zn)、钼(Mo)、碘(I)、铬(Cr)、钒(V)、氟(F)、硅(Si)、镍(Ni)、硒(Se)和锡(Sn)等14种。砷(As)、汞(Hg)、铍(Be)、碲(Te)、铁(F)、锆(Zr)、钛(Ti)、锂(Li)、银(Ag)、铊(TI)、铯(Cs)、钍(Th)、铀(U)等40多种是非必要的微量元素。人体必须的元素在人体中保持适当的含量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当缺乏或过量时都会引起疾病或死亡;人体非必须的微量元素,当它们超过一定含量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土壤是供给人体所需各种元素的重要途径,土壤中化学组成发生异常,或某些地区土壤中缺乏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食用这类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轻则水土不服,人们的正常生理过程、生化过程就会出现障碍或紊乱,重则导致某此地方病的发生。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它提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是植物的营养物制造厂;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从外界环境进入土壤的各种物质能被分解和转化,它又是污染物的净化工厂;土壤有无数颗粒,它的表面积很大,能吸附各种离子和分子,像一巨大的海绵,起着蓄积作用,进行缓慢的自然降解,是某些物质的储藏仓库。由于土壤本身具有这样的自净能力,人们从来把土壤看作处置废物的场所,大量的垃圾和污水向土壤倾倒,土壤被污染和遭到破坏。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净化作用的速度,破坏了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质的积累过程逐渐占有优势,从而导致土壤自然正常功能的失调,土壤质量的下降,并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质量的下降。也包括由于土壤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引起大气或水体的污染,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土壤污染主要有土壤致化、盐碱化、有害化学物质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长期积累在土壤中,被植物吸收后,转移到生物体,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炎库,赵瑞全.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地理知识,1979(4).
[2]刘天齐,林肇信,刘逸农.环境保护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7.
[3]贺祖斌,卢宁.自然科学概说.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