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防治的方法

化学防治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防治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防治的方法

化学防治的方法范文第1篇

简单的雪花剪纸方法

材料准备:一张普通白纸和一把剪刀,平常用的针线。

第一步:找出一张正方形的白纸。

第二步:把准备好的正方形白纸进行对折,然后再对折,成为一个小正方形。

第三步:对折成小正方形时,再接着对角折两下,折成上图的一个形状。

第四步:用剪刀剪出两种雪花了,根据图片上进行操作。

化学防治的方法范文第2篇

一、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跟别的学科不同的,它是以实验作为基础。通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升华到理性,这是化学实验课的一个重要特点。许多结论、定律和原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通过实验,不仅加深了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掌握了一些物质的化合生成及性质、一些实验仪器的使用和保管等知识。而化学反应中的各种实验现象亦是丰富多彩的,使同学在兴趣中获取了知识,如焰色反应、银镜反应等,都会给同学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必须引起重视,为学生上好化学实验课。

二、尝试模块教学

教师在上课时,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实行启发研讨性的施教和学习。在教学目的中,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领,通过启发诱导,而不是靠生硬的灌输。由教师提出问题,各小组展开讨论和争辩,同学们各抒已见,寻求问题的答案,然后由老师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实践表明,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开发智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尤其能使所获得的知识深刻而牢固。

三、采用梯式教学

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把他们分成阶梯型的好中差不同层次进行组合。在发挥基础优良学生的引领作用的同时,强化对基础较差同学的施教,让这些同学从提升基础知识学起,多下气力,适当增加课时,强化学习训练,使他们能尽快赶上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同学,然后再按学进度学习。这相当于给学习基础差的同学补课,不让他们掉队;另一方面也是对学习优良的同学也是一种鼓舞和促进,有利于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拓展实习教学

所谓实习教学,就是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是造就实用型技术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不仅要把校办实习车间的实习搞好,更要经常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业和单位去开展实习活动。通过实习操作,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就能把理论变成活知识、真本领。同时,还可以聘请化工企业和有关单位的管理、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不定期来学校授课。因为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请他们参与教学和实习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五、强化记忆教学

在化学专业课教学中,应该把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作为重点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深化到他们的理解之中。因为该周期表是化学知识之本,是学好化学课的基础和入门的向导,许多化学知识均与它有关联或能从中获取答案。所以,必须强化对元素周期表的记忆教学。另外,对于一些重点化学知识,要采取巧妙的方法使学生加深记忆。笔者在初中读书时,化学教师为了便于学生记忆一些金属的化合价编了顺口溜:

一价金属钾(k)钠(Na)银(Ag);二价金属钙(Ca)镁(Mg )钡(Ba)锌(Zn);三价金属不太多,先记老铝(Al)它一个。

这顺口溜押韵上口,好记好背,堪称是搞好化学教学的上乘之法。如今30多年过去了,笔者仍记忆犹新。

六、运用鼓励教学

化学防治的方法范文第3篇

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育及教法关系密切。目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仍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新的教育模式对中等医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对学生而言,学生掌握技能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所以,对从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是:不仅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学生多方面发展。教学方法力求丰富多彩,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内容上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多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更多的技能。

本人在多年教学经验中也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仅适用于中职化学教学,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应用较多。针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学生现状,借鉴同行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试用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简单介绍几种我尝试的教学方法,以获得和大家交流的机会。

一、“问题式学习”教学法

“问题式学习”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学习过程。在中等职业教育化学教学过程中,“问题式学习”指在教师指导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投入到问题情境中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快文学知识的思想观念、领悟探究自然的各类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关键。因为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参差不齐,如何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仍是需要解决的关键。

二、“思维”教学法

“思维”教学法就是要培养聪明的学习者,引导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与“问题式学习”方法有相似之处。根据罗伯特・J・斯腾伯格的思维三元论,思维可划分为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适用性思维。如果学生拥有这三种思维模式,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是相当有力的武器。化学知识是学习医学知识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而且与许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分析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积极探讨“思维”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学习,引导、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发展思维,锻炼思维,提高思维品质。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研究设计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研究可行性,恰当融入教学当中。

三、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是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改善并活跃课堂内的气氛,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年开始,我校申请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职业教育专项课题,其中一项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合作学习”的相关研究。在此过程中,合作学习的贯穿确实从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平等观念等多方面改善和提高了教学现状。

四、“科研式”教学法

近年来,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虽然在不断进行改革,但传统教育的影响仍然占主要地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特别是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也是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科研式”教学法,对医学生将来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分层次教学的、具有对口升学意向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和班级,应有意识地增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内容,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写好论文”,让学生初步了解科研的程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L.桑代克.人类的学习[M].1版.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78-195.

[2]杨剑春.“基于问题式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09):7-10.

[3]梁素琨.“思维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2005(21):75-76.

化学防治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精神;质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34(2015)05-0130-03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化学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质疑是创造的起点,创造的本质就是批判、就是发现新问题。新课改中已经把:“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指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探索,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之一[1]。如果学生缺少了质疑能力就不会有创造、发明、发现。本文主要是以云南省曲靖市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分析学生质疑能力现状探索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策略与途径,从而让中学化学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增强学生的批判意识,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调查研究

1.1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的问题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父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视程度和周围环境对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影响来分析研究,并针对影响学生质疑能力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建议。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51份。

1.2结果与分析

1.2.1学习中学生“质疑能力”的调查

(1)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化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在第1题中只有31.50﹪的学生对化学很感兴趣,第4题中有45.67﹪的学生遇到化学问题时只求别人给讲清楚,有明确的答案,在第28题中仅有10.24﹪的学生在实验时总是能认真对预想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等等,这些数据中都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不爱思考,不主动,仅仅是等着老师给出标准答案后死记硬背。

(2)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较弱。在第6题中只有2.36﹪的学生会经常向老师提问,在14题中只有10.24﹪的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产生疑问后当堂提问,在问卷中看出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技巧是很薄弱的,他们的提问都是准确性不高,创造性不好。

(3)老师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很少。在20题中79.53﹪的学生觉得课堂上的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的,在26题中46.45﹪的学生觉得化学课堂上经常是老师讲—问,学生听—答,这就反应出在课堂上老师留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太少。

(4)家长只在乎学生的学习成绩,从9题和13题看出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鼓励他们多向老师提问。

1.2.2影响学生质疑能力的因素分析

1.2.2.1外在因素

(1)应试教育的影响。第2题中有59.06﹪的学生都是处于被动且认真接受的状态,第4题中有45.67﹪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都是请求别人给讲清楚,有明确的答案,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就只是为了升学的需要,所以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的内容。最终导致学生只会解答问题,不会提出问题。

(2)学生家长的影响。第9题中有75.60﹪的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也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影响,第13题中在孩子指出老师的错误是63.00﹪的家长不管,父母是学生的启蒙教师,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问问题,在还在十五六岁这个年龄,正值他们的叛逆期,他们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如果父母只是关心他们的成绩,那么他们就觉得什么都不想跟家长说,就觉得反正父母也不懂,也不在乎。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没有提问的意愿,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3)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的影响。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几乎不对所谓的权威以及教材产生质疑。在第14题中当老师讲课过程中自己产生疑问时只有10.24﹪的学生会当堂向老师提出。教师在课堂上只管自己讲,不给学生留下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他们不相信学生提出的问题能有价值、有意义,在课堂上让学生提问只会浪费时间,耽误上课。

1.2.2.2内在因素

(1)学生害怕被人嘲笑,丢了面子。例如在第17题(你认为造成你不敢提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里问道不敢提问的原因,有的学生是担心怕提问题遭人嘲笑,有的学生担心老师说提的问题太简单,从这些选项中不难看出,导致学生哪怕有问题也不敢提的内在原因就是周围的环境,他们害怕被嘲笑,害怕被别人说自己笨。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不全面或提出的问题简单、没有创造性,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这也为教师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供了良机。教师没有鼓励学生,只会使学生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日趋降低。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便没有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欲望了,这样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就得不到发展了。

(2)学生对老师崇拜,对教材深信不疑。第23题对化学问题的理解有74.80﹪的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观点,第31题只有1.56﹪的学生总是对课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讲解产生怀疑,很多学生都觉得老师讲的课本上给出的都是真理,不管老师说什么,不管课本上给出的是什么,不怀疑,不猜测,这样也就影响到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3)学生提出问题的正确性和创造性不高。在问卷分析里,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提出一个问题,还有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符合题意,从这些现象看来,学生提问的能力不高。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可是他们没办法把它很好的表达出来,缺乏一定的思维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缺失其实只要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性别的影响。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总是反应,女生普遍比男生踏实,比男生认真,比如在第2题中有59.25﹪的男生选择B答案,女生则有61.9﹪的人选择了这个答案,在第6题里我们发现23.43﹪的男生从来不向老师提问,而女生则有30.1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女生比男生认真踏实,男生就比女生要活跃,胆子比女生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喜欢那种踏实认真记忆的同学,对于那些喜欢提问的男生可能认为他们是调皮捣蛋。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在不给予重视的同时还会批评打击,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学生质疑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家长都应该足够的重视。

2.1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方法

从问卷中看到很多学生不提问的原因都是因为害怕,害怕老师害怕同学,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鼓励大家大胆提问,学生无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要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并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大胆提问。然后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引导、帮助。对于有意义和价值的好问题,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使学生能够从质疑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信心。

2.2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质疑的方法

学生不善于质疑:一是找不到关键点,二是提不出问题。能够提出问题,能够提出相对独立的有自己见解的问题,能够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这种能力是在每件不懂的事情都提问和主动培养的基础上练就的[2]。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技巧。可以让他们先学习前人提出问题的思路。比如说在水的组成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到两种提出问题的示范,然后循序善诱的启发学生提问[3]。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有了问题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问题情境的设计。使学生始终处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情景中[4]。要加强实验,注重过程教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更多地提出问题的机会。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5]。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巧妙设疑,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各类思维能力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对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解决相关化学问题时,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通过示范引导,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结语

基础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现代社会需要有创新性的人才。我国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逐步走出来,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长期坚持,经过长久训练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各项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人学出版社,2003.

[2]张凤利.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17).

[3]刘高峰.在化学探究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7).

[4]冯新平.对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思考[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李秀林.激发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12).

化学防治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普通化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80-02

大学化学是针对大学理科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是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有很多责任心极强的老师,一堂课的时间从头讲到尾,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知识点,尽心为学生讲解每一道习题,但结果却是整个课堂师生都疲惫不堪。作为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是教学效率的问题[1]。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就是进行有效教学,即教师要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有效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实现有效教学能够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能促进教学质量。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课堂,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考试成绩就代表一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成了学习书本知识的机器,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学有效性就是要关注学生以及其差异性。杨庆余教授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如下三个概念而言的:第一,课堂教学活动在价值上的取向;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在功能上的诠释;第三,课堂教学活动在目标上的厘定。他认为在这三个层面上谈教学有效性才是有效的[5]。

大学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大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具有相对自主性,他们有能力对大学教师所授内容进行分析、批判、选择的成分增加,而盲目依从的成分日渐减少。由于学习兴趣等日渐成熟,学习责任感增加,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求日渐高于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要求。基于此,大学化学中的有效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化学的有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能有效接收教学内容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按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学习方式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本课题的提出能为提高大学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使教师能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具体几种方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进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

所谓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指推动人们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6]。只有学生具有了学习化学的动机和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带着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望,进行知识的探索,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项任务甚至负担来完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轻松且有效的进行和完成。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要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愿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引起积极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对自然现象因果关系的认知兴趣上来,经过一系列精心的设问,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激发学生对智力活动本身的兴趣,从而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生活中的化学、音像资料等来创设问题情境[2,7]。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大学化学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内容和化学实验部分,其中,化学实验都是按照课堂讲授部分来设计的,这就使之成为了课堂设置和呈现问题情景的素材。实验以其直观、形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利用实验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研究分析获得感性信息,对这些感性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就是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过程。

2.利用影像资料和多媒体素材创设情境。现在的大学化学采用的都是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热情,形成有意注意。例如,在学习电化学反应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最新的电池研究成果,例如锂电池、核电池等,也可以让学生讨论电池容量与组成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多种用途,也能让化学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创设情境。化学虽然是基础知识,但它与生活联系紧密。现代社会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化学创造了随处可见的美景,同时也造成了随处可见的危害。例如,热力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热力学的基本用途,然后将热力学用途与现在常见的雾霾天气结合在一起,讨论其利弊,创设这样的生活,学生很自然的会对后面的内容感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更好地学习新知识[7]。

二、明确地给出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预期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是教师选择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可以说制定与展示教学目标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大学化学课时不多,但需要讲述的知识点较多,规律性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就要明确教学内容,每节课都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来说的,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应该把教学目标准确及时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这部分知识点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发展哪些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大学化学的教学过程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就更加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明确地呈现教学目标。方式有三种:一是一次性呈现;二是逐步呈现;三是随讲课提纲呈现,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而定[8]。

三、及时与学生交流,根据反馈意见调整教学策略

在大学教学中,学生高中时学习化学的深浅和多少各不相同,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照顾学生的差异性,需要有针对性地教学,重视教学反馈意见[9]。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检查,了解学生的对教学的掌握程度等信息,并作出准确而有评价性的反馈,这样学生也可以清楚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在大学化学教学工作中开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化学学科自身特点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创设良好和谐的课堂环境,设定良好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有课堂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大学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彦美.化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

[2]李雪贞.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策略策略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杨素兰.高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

[4]任苒.有效教学研究――理念、实践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2009.

[5]李欣,侯元丽,林远辉,陈慧慧,闫露,徐昌和.聚焦课堂有效互动[J].全球教育望,2009,(2):92-96.

[6]许伟泽.认知失调:学习动机激发的一种有效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8):14-16.

[7]田秀明,张世勇.谈生活化的化学学习情景创设[J].科学教育论坛,2005,(23):133.

[8]陈晓端,毛红芳.试论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构建[J].当代教师教育,2009,(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