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案例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课程之一,由于儿科某些疾病发生的季节性,长时间、多人次反复观摩患者所敛的家属不配合等因素,导致课问临床见习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的单一讲授亦不能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就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使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体会,与同仁进行商榷。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找出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前、之中或之后适当举出相关案例加以启发、说明和论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沣意力,达~l;深印象、深刻理解之目的,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2.案例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是各个学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把学生带入临床和现实情境中,成为培养高素质、开放型现代化护理人才的有效教学手段.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足以案例为主的使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电视录像、电视现场直播,具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实现学和创造、感性和理性结合的特点.

    三、应用

    1.甄选合适案例,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如何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换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办法之一,它弥补了由于小儿疾病时限性、患者家属配合不到位所致的临床见习不足。而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遴选案例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小儿体液紊乱内容是儿科护理学的难点,以往的教学是教师就有关体液紊乱的知识满堂讲解,学生虽然可以记忆相关内容,但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能力不强。在案例教学法中,先把小儿体液紊乱的案例布置给学生后,按照5~8人一组的标准将学生分组,小组同学一起阅读、讨论案例,在查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安排讨论活动,由一名学生发表,小组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全班学生参与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通过护理评估,确定了患者的护理诊断,制定了护理措施,完成了教学目标。

    多媒体在教学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特点进行案例法教学。例如在进行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教学时,在课程开始时首先展示一个病例,病例中描述了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主要症状、体征,其中患儿的意识改变、惊厥和呼吸变化等表现,用视频播放,以加深学生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表现的认识;并提问)为什么在出生后不久会有这些症状和体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然后注重讲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使学生掌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基本知识点。虽然护理工作的重点是通过护理措施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但在教学中,仍然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清楚辅助检查项目及其对于疾病诊断的基本意义。为此,在完成上述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笔者通过质疑、提问、启发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确定需要辅助医生完成的检查项目,锻炼了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将典型案例多媒体化的教学方法既克服了床边教学学生多、患儿少、学生学习不方便的问题,也克服了书面病例教学不能展示的案例图像、音频、视频内容,可以全方位地表现疾病特点,使案例教学迈上新台阶。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除了使用小组讨论、典型案例多媒体化等形式外,还可以采用自主运用知识的方法⑥,即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内容,由学校联系社区幼儿同,利用见习课时间到幼儿园对不同年龄组儿童进行查体并记录数据,返校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小儿发育状态是否正常,并提出纠正的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注重教师由讲演者向导演角色的转换。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贫乏,教师是讲演者;案例教学法是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发表见解,教师是导演。教师主要的职责是引导和评判,让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意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安排一名学生发言,小组其他学生补充,全班学生就相关内容展开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少插言,只有在学生离题过远或者出现原则性问题时才发表言论,将讨论引向正题。只有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学习时,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自编病例,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发表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方法,一组学生阐述右向左分流型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方法,争论的焦点是两种类型心脏病的不同点及其产生的原因。由于学生关于正常血液循环的知识掌握不够,对于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发生青紫的原因理解有偏误,笔者想马上插言,但忍住了,过了片刻后,有学生提出反驳意见,把辩论引向正途。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与作用

(一)概念

案例教学主要是结合课程主题,采用相关的临床案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完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实际的案例情景进行描述分析,引导学生在特殊的情景中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应用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可使学生通过一些情景案例,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相结合,为以后打好基础。第二,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使课堂讨论形成的不同观点碰撞出火花,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思辨和表达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从而大大提高基础护理课堂质量。第三,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案例进行联系、分析与思考,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与拓展,开展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总之,传统案例教学的方法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充分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及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使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提出问题

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特点选择典型病理,其关于基础护理方面的病理要充分满足教学环境的需求,使学生充分了解该基础护理课堂中的重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时间,通过声音与文字的方式将重点知识充分呈现出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一定的巩固。比如:患者为张某,患有支气管哮喘疾病,呼吸比较困难,病人非常焦虑。针对该案例,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作为护士,应该如何采用相关措施来解救患者?采取卧位的目的又是什么?

(二)分析实际案例

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提出案例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同时还要纠正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动作上的不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扮演护士,教师可扮演患者。在此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护士问病人:“您这样躺着舒服吗?”病人:“挺好的。”让学生知道怎样表达自己。

(三)讨论案例

学生在学习护理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要求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和同学及时沟通与讨论自己的意见。另外,每个小组在代表发言的时候都可以结合相关案例,取其精华,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谈论。

(四)总结案例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案例分析法;护理伦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095-01

为了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及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护理伦理学》教学自2002级学生以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这几年的护理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充分运用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对于学生在护理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护理伦理学理论、原则和规范十分有益。

1 案例分析法定义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取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原则及方法,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教学方法[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给出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场景中,应用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对象

护理本科2002级、2003级、2004级、2005级学生,大部分是女生,普招生。《护理伦理学》课程2002级、2003级、2004级安排在第六学期,36学时;2005级安排在第五学期,18学时。

3 教学实施

3.1 课前展示案例,引出讲授主题

在讲授新内容前,安排与本内容相关的案例,既引出问题,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第七章时,先展示案例。患者,女,29岁。曾因幻想型精神分裂症入院治疗,1年前出院回家。患者已怀孕7周,其丈夫和母亲都担心怀孕和分娩的痛苦会给她的精神状态带来不良影响,都劝她到医院流产,但她坚决要求继续妊娠。作为护士,你会给她提供什么样的咨询?由此,引出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3.2 课中引入案例,使学生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护理伦理学用特定规范来规范护士的具体行为,但在护理实践中如何应用是个不确定的问题,借助案例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地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伦理规范,影响学生将来的护理行为。例如:在讲授第七章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中的公正原则时,展示案例。两个病人需要肝移植。患者Z,45岁,男性,因多年酗酒患严重肝硬化。另一患者L,25岁,男性,待业青年,在购物时因协助捉拿歹徒,被歹徒刺伤,肝脏破裂,病情危重。正好医院有一个可供移植的肝脏,且检查两者的组织配型均符合。Z有钱,能付全部费用,但 L付不起移植费用。假如你是这个医院的护士,由你分配这个肝脏,你会给谁?为什么?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移植给病人Z,因为他有钱,能够支付起移植费用;也有些人认为应该移植给病人L,因为Z需要肝移植,是由于多年酗酒而造成严重肝硬化,是自身因素造成的;而患者L,虽然他支付不起移植费用,但是在购物时因协助捉拿歹徒,被歹徒刺伤,肝脏破裂,他是对社会有贡献的。通过讨论后,加深了对公正原则在稀有卫生资源分配中作用的理解。

3.3 课后讨论案例,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课后讨论案例,一方面,巩固已学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另一方面,引发学生对一些护理伦理学难题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分析,能够较准确把握其实质。例如:一女患者,12岁,精神状态正常,因车祸需要行截肢手术,手术前其父母要求医务人员勿告诉实情。此时,作为她的责任护士,你认为怎么处置是最适当的?依据什么伦理原则?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虽然案例中蕴含的困惑或许谁也无法给出明确合理的答案,但是发言中所涉及的广泛的伦理问题,无疑有助于使学生对行使病人的知情同意时所涉及的家属意见、病人承受能力等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4 教学效果

课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69份,调查显示:认为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占85%,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占60%,可提高医德认识的占40%。

5 讨论

5.1 促进群体思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教学中,多采用“填鸭式”,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案例教学法是给定特殊情景,让学生自己在这种情景中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背景,运用智慧,自己发现和分析问题[2]。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把护理伦理学的理论、概念和原则通过综合分析运用到护理实践中。促进学生群体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增强学生对医德的敏感性

通过对正反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吸取个案的处理经验和教训,更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护理实践中正确地处理护理伦理问题。可见,知识是在分析和讨论中增强了学生对医德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1]李峰.《社区护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603.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健康评估 案例教学 角色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7-0063-02

健康评估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课上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实验课教师先示范,后是学生反复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信息,执行任务,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因此,为了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从属关系,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对提高授课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健康评估课程的特点

健康评估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身体评估和心理、社会评估两个方面。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做出护理诊断。该课程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实践性强,护理病史询问和护理体检要求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问、自己动手,增加了实验课的难度。(2)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单单要会实践,更要知道实践的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这就涉及多个系统的生理、生化、解剖等基本内容。知识庞杂、深奥,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3)体现应用性,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身体评估、提出护理诊断的能力,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开展教学。

基于上述分析,健康评估是一门注重方法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与多科基础知识相联系,具有明显的理论性。单纯的理论授课和实验课会让学校与临床脱节,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采用案例教学,其情境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互动性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其实践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护理工作的能力,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 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总体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以某个系统的案例为载体,通过分组讨论、角色体验等方式,开展基于健康评估的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实现理论知识学习、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统一。所要解决的关键教学问题是:克服教学枯燥乏味和脱离护理工作实际的缺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参与式、思辨式学习,提高其对健康评估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置紧紧围绕健康评估的护理程序,按照相互的逻辑关系依次展开。主要包括护理病史的询问、护理体检、实验室检查、提出护理诊断,每个部分均包括理论讲解、案例教学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做到略讲,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案例教学则根据每个系统需掌握的重点难点,围绕常见疾病,选择合适的案例文本、视频等资料,以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分组讨论和角色体验。

3.实施流程

案例教学的实施流程分为案例阅读、小组讨论、课堂讲授、角色体验、总结评述5个环节。下面以“肝脏疾病需做的体格检查”为例,介绍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流程。本次课需4学时。第一,案例阅读阶段,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将案例在课前1周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内容查阅资料,开展组内学习与讨论。结合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本节选择一例乙肝肝硬化的病人教学案例,内容包括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等。提出以下问题:(1)该病人有哪些阳性体征,如何进行体格检查?(2)

目前该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第二,小组学习阶段,将学生每组5人进行分组,本校护理专业每期学生人数通常30人,分为6个小组。各组学生根据布置的案例,查阅相关文献,熟悉案例背景知识,预习相关的实践操作,并开展组内讨论,为课堂讨论和角色体验做准备。第三,课堂授课时采用问题导入。首先播放多例乙肝肝硬化病人的肝病面容、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腹水、肝大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病人与健康人在相貌上有哪些不同,即这些病人有哪些阳性体征?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体征?如何进行检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教师主要讲授案例分析中涉及到的新的重要理论知识,进行肝脏疾病相关体格检查的实践操作模范,包括皮肤粘膜检查、肝脏触诊和叩诊、移动性浊音的叩诊等。然后依据该病例向学生介绍分析案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案例讨论则根据内容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实施。第四,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每个小组的组员分别代表病人、家属、护士等,对该案例进行角色体验,就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两个部分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由每组选出代表对其他小组进行表扬和指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五,总结评述阶段,由教师围绕课前提出的案例问题对本次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各组参与案例教学的情况进行讲评,并结合学生的观点提出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使其在课后仍能继续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4.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合理的考评机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评估教学效果。以往的健康评估考核包括闭卷笔试和纯粹的实践操作,闭卷笔试以知识性题目为主,成绩通过标准化答案来衡量,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开发;纯粹的实践操作大多是学生抽到哪个操作做哪个,难以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等进行考查,因而需要建立以案例教学为背景,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在教学实践中,转变只重视结果考核的做法,提高过程性考核所占的比重,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由理论考试和案例分析两部分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40%和60%。理论考试以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为主,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卷面分数为准。案例分析考核包括两个部分:(1)由授课教师根据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判,包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讨论发言的活跃度、角色体验是否合情合理等多个方面,此项占案例分析成绩的30%。(2)案例分析考核,由每位学生对多个常见疾病案例抽题,结合所学的理论与操作,对某一具体病患进行综合分析,指出该病患有哪些阳性体征?可能是哪个脏器疾病?还可能会有哪些阳性体征?以上阳性体征如何进行体格检查?以口述和操作进行现场汇报,占案例分析成绩的70%。评分主要从仪表仪容、护患沟通、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判,临床护理教研组多位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打分,平均分为该项得分。

三 反思

1.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提高,案例教学以其真实可靠性、高度概括性、清新感知性,使学生更易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案例教学是一种间接实践,角色体验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进入角色,结合实际案例学生学会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所以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2)考核方法改革,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案例设计。案例可以说是整个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先导,因此案例的设计是重中之重,最好能遵循以下原则:(1)案例内容符合大纲要求,具有典型性,难易适中。一方面选择的案例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考虑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动手能力有待提高的特点。应结合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病选择合适的案例,同时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对案例进行二次加工,以便更适合教学实践。(2)案例呈现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以及教师模拟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案例内容完整,根据疾病特点,结合病理、生理和解剖等知识,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也有利于培养其完整收集临床案例资料的意识。第二,要正确认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定位。教师应是引导者,引导案例讨论与角色体验的顺利进行,致力于创造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第三,注重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在进行案例分析和角色体验时,一定要将案例同有关的理论紧密融合,使学生通过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只有趣味性而无知识性。第四,完善课程的评价机制。从结果和过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侧重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建立过程性评

价的指标与标准,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建勋.内科护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同期选取70 名在我院创伤外科实习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男4 名、女66 名,年龄20 ~ 24( 22. 0 2. 5)岁; 学历: 本科20 名,大专50 名。实习时间4 周。按照教学模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 名,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

1. 2 方法对照组

实施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LBL) ,带教老师将知识有步骤地传授给护生,护生根据需求自由提问,老师重点讲解并示范操作,以完成教学目标。观察组实施案例教学联合TBL 教学法。主要方法: ①案例编写。带教老师以《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实用骨科学》《江苏省三基应知应会》以及院内主编的各种护理工作流程、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压疮、跌倒坠床、脱管危险因素评估及各种应急预案为教材,编选实景案例,如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胸腰椎骨折、四肢骨折等创伤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的实景案例。②护生分组。护生入科时每4 ~ 5 人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先导入临床案例,引导护生分层逐步分析,根据案例涉及的内容,回顾性学习课本理论知识,通过网络或医院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③案例讨论。第2 周起,带教老师组织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组内或组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老师注意给予正确的引导,及时纠正错误或偏差。④归纳总结问题。针对护生所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老师进行解惑,再根据该临床案例进行系统理论的讲解,把讨论引向深入,并针对难点和重点内容逐一排解,最后再归纳、总结。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护理教学效果和护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评价。评价教学效果的考核内容包括: 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理论考试采用笔试形式,两组试卷难度系数相同,满分为100 分。操作考试项目按照院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每人抽考2 项,每项满分为100 分。护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评价: 出科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护生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评估护生对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效果是否满意。同时对护生学习态度、服务态度、仪态仪表、应急能力、心理素质及组织纪律等6 项进行综合评分,分为优、良、可、差4 级评分,最后核算6 项的总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2 检验。检验水准 = 0. 05。

2 讨论

案例教学法于20 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建并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是指在临床教师指导下就涵盖某一主题知识点的典型案例,组织医学生学习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TBL是在PBL 教学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既注重培养护生主动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又能克服PBL 教学模式的一些固有缺点。TBL 一般分3 个阶段,即护生自学阶段、小组讨论学习阶段、知识应用的训练阶段及教师进行总结评价。经过3个阶段的学习,护生不仅能够提高团队的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和增强临床思维意识,提高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联合TBL 教学模式在创伤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则实现了从书本宣读向临床实践教育的转变。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生采用案例教学联合TBL 教学法,在实习结束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5) ,提示在创伤外科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可行的。案例教学联合TBL 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这种小组讨论式案例教学法既可以使护生从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和点评中领悟到知识,也可以从同学的分析视角、思路和相互交流中学到知识,这种多渠道学习使护生对护理学的认识不断深化,激发了护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可以看出,两组护生对于学习效果、学习形式、自我评价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护生不再感到医学知识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为了完成同一个任务,他们利用头脑风暴的形式集思广益,相互学习、沟通、讨论、交换想法意见,这些方法扩大了护生的思维及想象空间,在培养了研究和循证护理能力的同时,也极大地加深了同学们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