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学习路径

数学学习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学习路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学习路径

数学学习路径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学习;实践路径

数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是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探索”。数学解题过程对于学生的条理化解题与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质疑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高中数学属于一门抽象性的学科,需要学生使用理性思维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应该认真听讲、多学多练,在解题的过程中,迅速抓住题眼,并且能够通过类推和对比找到隐含条件,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未知条件。

一、一题多变的学习方法探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采用一般算式推导公式模型的方法,验证结论是否正确。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最终才能够获得理解上的融会贯通,对于一种类型的题目能够获得更多的解题经验。例如:函数Y=-X2+4X-2在区间【0,3】上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这一题,可以用“一题多变”来进行学习。

变式一:已知2X2≤3X,求函数f(X)=X2+X+1的最值。

变式二:如果函数f(X)=X2+X+1定义在区间[t,t+1]上,求f(X)的最值。

变式三:已知f(X)=-X2-4X+3,当X在[t,t+1](t为任意数)时,求f(X)的最值。在这种变式下,函数的定义域区间是随着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轴定区间变,通过不断变化的定义域,得出相应的函数值域。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形式,可以显著提升自己的数形结合能力,实现个人读图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情景式学习方法研究

(一)多媒体技术在情景式学习中的运用

老师在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无法将很多现实的例子代入课堂,往往只能泛泛而谈。我们学生要积极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根据多媒体课件的要求来进行深度的自我学习,并利用好利用个人电脑等工具,根据空间解析几何的方法,自主进行定理知识点的验证。对于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以及极值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利用个人电脑等工具,进行知识板块统计报表的填制工作,并通过精确计算确保各种推理数据的准确。另外,我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按照高中数学概念知识,结合现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软件,建立直观的函数模型,列出解题活动中的定义域-值域的相关等式,通过对已知条件的解析,找出未知条件的准确值。通过上述的这些情景式的代入,不仅能更好的利用科技为学习创造条件,还能让我们的学习更加直观,让我们的计算更加精准。不仅切合实际生活,又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函数思想。

特别是遇到具体的生活问题时,运用计算机进行情景化的模拟,对我们学习印象的加深更是有着重要意义。如数学在道路施工和桥梁建造的过程中的运用,典型的为高速公路的弯道和坡度设计,利用的就是数学学科中的函数计算方法,对施工路段的周长和弯道的角度进行规范化设计。我们能通过计算机对高速公路弯曲部分进行抛物线模拟图表再绘,甚至可以让通过现实的高速公路与模拟图进行对比学习与计算,这样通过详细数据的精准计算,制定出坡度适宜的施工计划。只有最佳坡度的高速公路,才能够保证在大雨的状态下,高速公路不会因为积水过多发生事故。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解题中的深入探究

数形结合思想其实也是一种简易的情景代入,通过将图像代入到函数公式里,能让函数的运算更加便捷,这也是在所述不必要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画图、建模等操作时的首选方法。例如在双曲线轨迹判断的学习活动中,可以从双曲线轨迹的特性进行理解,实现对于函数解题方法的准确把握。双曲线的轨迹有三种表示方法,双曲线的轨迹既可能是抛物线,也可能是商跎湎摺⒁不岢鱿炙曲线的轨迹不存在的现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按照双曲线的表示方法,逐步理解和掌握双曲线函数的变化方式和求取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逐步理解高中函数焦点与曲线的关系,并且根据项的正负来判断焦点所在的位置。

在高中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开展题目的变式分析,高中函数课程教学中,有一类函数叫做椭圆。我们根据此类函数的特点,采用作图理解的方法进行解题,能够提高解题效率。函数图像中,平面内到F1,F2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和为常数,那么,在这个距离中大于F1F2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另外,椭圆有三种状态,它的轨迹既可能是椭圆,也可能是一条线段,还有可能轨迹不存在。我们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一定要运用周密严谨的思维,全局考虑,找到函数题目解答的规律。往往一道题目会有多种潜在条件,要努力挖掘出隐藏在题眼中的各个条件,运用理想思维解决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且要确保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有计划。从实际应用和总结提炼的角度实现个人思维能力整体性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并且努力培养自己的数学理性思维,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举一反三,培养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几何图像分析能力和函数代数处理能力。

三、小组探究学习方法的相关探究

高中数学学习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进行独立思考,在课堂上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应该从分解图中的算式中进行逆向推导,并且在算式变换中进行解题。为了降低函数图像理解与分析过程中的难度,我们可以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函数图像体现的主要是一种能够对应关系,其中的图像对应包括一对一对应和一对多对应两种。我们应该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析要素结合起来,理解习题中空间图形量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每个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求导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在小组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积极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要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总结出解答同类型数学题目的经验。我们应该认真积极地全程参与小组学习,在小组探究中积极投入思考,并且要踊跃发言,在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交流中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可以根据多媒体课件的要求来开展,根据空间解析几何的方法,自主进行定理知识点的验证。对于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以及极值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利用个人电脑等工具,开展小组性知识板块统计报表的填制工作,通过分工演练确保各种推理数据准确。每一个小组根据探究结果进行成果展示,按照小组顺序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成果汇报。

四、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吃透”每一道题。高中数学的难度很大,有很多知识点在理解方面存在着很多具体的困难。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思维能力。数学精神就是勇于探索的精神与求证的精神,学生应该紧密结合自身所学到的知识点,虚心向老师请教,积极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数学学习路径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路径探析

教育学指出,课堂教学实践的对象、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不教”。学生获取知识经验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生亲自开展的思考分析、实践探究活动。在以学生主体为核心、学习能力培养为要务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答问题的能力素养,成为教学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处在知识素养、能力技能、情感情操积淀初期的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师更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本人在此就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简要阐述。

一、注重情感激励,奠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根基

情感是促动和推动学生学习实践的思想保障。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良好、积极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教师要注重小学生内在情感的培养和自觉学习精神的激励,在做好语言激励的基础上,生动全面地展现数学学科的生活应用魅力和直观形象的特点,让小学生在切身感受数学学科应用之美、生动趣味中,形成良好、积极的思想情感,以此挖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使之转化为自主学习行动。如“连续进位加”一节课教学中,教师抓住该节课“正确运用三、四位数的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学会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知识点内容,联系现实生活现象,设计“小明家在学校东边400米,小红家在学校西边,比小明家到学校远160米.小红家离学校多少米?小红家到小明家要走多少米?”教学场景,并用投影仪展示这一场景画面,引导小学生深入感知和体味,从而让小学生深刻感悟该节课知识点的深厚现实意义,升腾起自主学习的内在欲望。需要指出的是在营造适宜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构建与学生良好、平等的关系,消除学生的疑虑,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心。

二、强化探究实践,积淀学生能动学习的技能经验

学生接受能力强,模仿能力强,他们开展的自主学习活动是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翻版”和“镜子”。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活动开展需要教师的有序引导和科学指点。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和搭建探究实践的有效舞台,实时做好小学生探究实践进程中的指导和推进,让小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和要义,从而积淀能动自主学习的技能和经验,保证自主学习实效。

如在“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中,为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师引生学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设计如下过程:

师:提问:请你看看“(1)8.7元和6.9元;(2)6.79米和6.85米”这两组小数的大小。

生:汇报自己的见解及思考过程。

师:提出问题,如何比较两组小数的大小?

生:进行合作讨论活动,初步得出比较大小的思路,应该先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十分位。

师: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3.31元和3.41元;0.06米和0.058米。

生:阐述比较结果。

师:引导学生一起归纳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

三、施行案例教学,获取学生有效自学的策略方法

数学案例始终是学生学习能力锤炼的有效抓手,始终是学生学习进步发展的重要阶梯。小学生只有获取和掌握解决、分析问题的方法策略,才能保证在自主学习进程中行稳致远,取得成效。因此,教师要将案例教学作为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抓手”,强化数学案例教学,引导小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解答等实践活动,成为解析案例的亲身“体验者”和切身“参与者”,在自身努力实践探究和教师科学指点等双重作用力下,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为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供充足的方法指导论。

问题:两辆汽车相距400千米,现在同时相对开出,3小时后还相距10千米,已知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求另一辆汽车速度。

学生认知问题条件,结合解题要求,开展案例解析活动:“这是路程方面的应用题,需要运用路程公式进行解析。”

教师开展指导点拨活动,明确指出:“本题表面看似求速度的问题,实际需通过求路程进行解答。”

学生进行补充和完善,运用数学语言展示其解题思路。

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案例解题方法的推导提炼活动,学生由此及彼,认识到该类型案例的解题基本方法为:“利用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即可得到相遇时二者行驶的路程和,据此即可列方程求解。”

小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知、分析案例实践活动,同时借助教师有效指导,找寻和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路径。既获得学习能力锻炼的时机,又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自主学习活动开展提供方法论支撑。

四、重在评价指导,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进程

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意味着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不闻不问”,而是全过程监控、实时化指点。开展小学生学习能力还较为低下、学习基础还较为脆弱,与现行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求存在差距。小学生自主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做好指导和引导工作,避免自主学习活动“轨迹”偏离预设方向或停滞不前。因此,教师要通过实时观察、作业批改及课堂检测等途径,全方位、立体式地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进行掌握、指导和评价,在充分肯定自主学习成效的同时,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指明努力方向,从而让小学生全面了解自身的自主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成效。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中,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充足时间,做好有效指导,推动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进程中走远做好。

参考文献:

数学学习路径范文第3篇

要] 本文主要讲解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弊端,以及新课改过程中的教学误区,并就这些弊端和误区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数学;路径探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然而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阻力和误区,需要各位教学者进行不断的努力.

■ 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弊端

1. 教育模式陈旧僵化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学模式的重点往往被固定在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掌握以及对应试解题能力的单纯性掌握上,从而忽略了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逻辑上的培养,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个知识点,解开了多少题目和解题步骤,而课堂时间也是反反复复地被利用在了讲授学生最常见的题目上,进而导致了教学模式的僵化,教学方式的墨守成规.

2. 教师教学观念的亟待更新

在一代代教育观念的传承下,初中的教学理念一直都停留在较为传统的时间段内,其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即使有一部分年轻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但其呈现的教学内容却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再现,学生了解课本知识的工具从书本转换到了电子屏幕而已,其教学观念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而多媒体技术也失去了其真正存在的价值.

■ 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教学误区

1. “学生自主性”变成“学生自由”

新课改强调的是“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说明在新课改中需突出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每一个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师生之间的新型动态平衡,在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引路人. 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将“教”与“学”成功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教师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消极发挥其教师本应承担的主导作用,从而让学生从“自主学习”发展成为了“自由学习”,过分地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不但学生的成绩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还很有可能使学生的学习目的发生偏离. 新课改中强调的自主学习,是指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表现为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目标的自我确定,学习方法的自我选择,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以及学习结果的自我反馈. 做到这一点,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多媒体使用中的错误

新课改强调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软件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还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场景,使学生不仅能了解到书本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在大脑中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使知识更容易掌握. 因此,许多教师在公开课中选择电脑课件替代手工书写的板书,甚至为了片面地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出现教师辅助课件的现象. 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教师无法真正地对课堂教学形式进程进行控制,而是机械地跟随电子课件的指令去完成任务,而学生也仅仅是按照课件预先设定好的模式进行学习活动. 比如在学习《函数》时,我们必须让学生亲手经历通过描点法来获知函数图象的特征,并分析其性质. 如果用多媒体的迅速播放图象的形成,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过程就会完全被剥夺,那么参与过程中的真实有效的体验和收获也大大降低,进而产生了多媒体使用目的本末倒置的错误现象.

3. 情景创设割裂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重视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将教学融入教学情境中.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不能忽视:一是问题的现实背景;二是问题的知识背景. 而有的教师认为,知识源于实践,教学应该和实践直接联系起来,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 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忘记知识的新旧联系,新知识是在已有的知识“最近发生区”,应在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将新知识迅速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而获取. 而且这种学习方式随着知识的积累而加强,忽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多开端性,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 因此,教师在情景创设教学前,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们连一些与情景创设有关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情景创设教学的效果往往就体现不出来. 这样一来,不仅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且常让他们感到迷茫,这显然与新课改的精神是不一致的.

4. 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需要适时对教学施以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需要正确的应用与对待才能发挥应有功效. 评价要实事求是,而不是一味吹捧学生如何行、如何有能力,认为这样就可以树立学生的信心. 而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为了进行教学评价,片面鼓励、吹捧,走形式主义的道路的状况.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习成绩微差的学生,不能正面指出其不足之处、片面地赞扬其某些优点,存在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问题. 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问题最终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 走出误区,寻求新课改的全面

实施

1. 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同学们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

同学们自学习惯的培养也要循序渐进. 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逐步挖掘和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为每位同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供广泛的、足够多的可能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路,相互启发,自由发表见解,教师注意正确且及时地诱导,充分挖掘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同学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一线教师要鼓励同学们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师在组织同学们讨论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点拨,并根据学生思维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避免议论中的平铺直叙导致讨论冷场,通过教师巧妙科学的引导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并让学生在自己正确的数学思维体系下,收获数学学习的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2. 教学方式和内容需要科学融合

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合理融合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和成长. 一线教师要根据同学们的认知水平和基础掌握程度,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或调整,以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已经较为明显)

教师对教学内容改组时,需根据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联系性和逻辑性,将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结构知识体系的内容顺序重组和划分. 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或教师之间在学习、认知能力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一线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要在对教学内容认真研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比现有教材更适合的教学实践,使我们的教学更利于自己班级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切忌表现于形式或者鹦鹉学舌. 比如在学习“整式”内容时插入“代数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站在一定高度上系统地掌握知识.

因为各单元之间存在着承接和逻辑关系,所以数学教师在对课程进行融合时,要注意协调和把握各单元内容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活动的开发与分析达到相得益彰、前后呼应的效果. 当然,教学设计要发挥教师教学的智慧,体现一定的弹性,保证同学们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得到一定的训练和扩展,满足各层次的学生相应的学习要求,使全班同学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3. 完善课堂评价机制

一个切实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形成活跃、热烈的课堂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完整的课堂评价体系应包含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针对课堂发言情况,对同学正面的影响能力等方面,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并给予获得良好评价的学生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笔者近两年均采用这样的课堂评价体系,同学们反响很好,表示在课堂上感受到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数学课成为他们最喜欢的课之一,可见鼓励与肯定对学生有着很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普通同学及暂时落后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正处于成长期的初中生特别需要称赞和认可,暂时落后的学生尤为需要,而这部分同学能否融入课堂、进入课程角色,则直接影响授课成效,鼓励表扬便是激发他们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心,进入学习状态的强力催化剂. 笔者有许多原本成绩一般或稍差但机灵聪敏的学生,在得到几次肯定、表扬之后,找到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数学成绩迅速提高,甚至名列前茅. 可见,真诚而实在的鼓励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有力手段. 面对数学思维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我则采用肯定、鼓励加点拨的方法来确保他们在课堂中的发展,仍然以描点法作函数图象为例,对于描点法,这些学生普遍都能掌握,此时的巡视则可以走到学生旁边,肯定他们的作图,并略加指点,让他们也能通过分析自己的图象获知函数图象的特征和性质.

4. 营造宽松积极的学习环境

数学学习路径范文第4篇

(一)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轻松、愉悦、平等的学习环境,能够进一步拓展与强化学生的认知创新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自觉地进行“研究”,及时有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给予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加强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此外,数学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对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和赞赏,相反,对他们的失败之处,教师不应直接批评,要科学引导学生找出主要原因,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加以改进,从而达到研究性学习的任务目标。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相关数学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将学生引进研究性学习范畴中。另外,数学教师应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基本原则,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创设实践操作情境,让学生操作过程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学习方法,增强自身综合能力。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中的买卖商品为题材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一部分学生扮演营业员角色,一部分学生当顾客。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通过该活动知道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然后,教师再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都会用人民币购买东西,那你们说说人民币共有哪些单位?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联性?学生在研究学习后得出:人民币共有元、角、分这几个单位,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1元等于100分。在该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研究充分掌握了相关知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内心潜力得到全面发挥,树立了良好的自主研究学习的意识。

(三)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研究发现机会

如果教师未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究与学习的机会给学生,不给他们实践操作的机会,将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素质并不是只靠教师的讲解就能够实现,还必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来逐渐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各项能力与技能。比如,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与同伴间进行仔细的研究探讨,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让学生自己画、剪、拼,在实践操作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而且实践操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多一些的活动空间、表现机会及创造的信心,为学生营造了创新学习的环境。

(四)为学生搭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依旧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即应积极为学生搭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不要对学生施加压力。此外,教师不能将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弄得太过于专门化、学术化,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将重心放在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关注身边数学问题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及探索的勇气,体验研究性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结论

数学学习路径范文第5篇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是个比较成熟的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方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点举出例子并给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论,并通过自己对例子和问题的思考、研究与探索,得出相应解决方案的过程。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实践的真正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总结同类型问题所具有的规律。

二、在小学数学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和特点

在小学数学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之所以能发挥这些功能和效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探究式教学可以提升课堂学习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与频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为学生能提供和拓展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与空间。多机会和强频度的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的认知、理解,以及对数学规律和性质的把握和运用。二是探究式教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为了较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一般会根据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和学业情况,创设既有趣味性又符合他们逻辑思维水平的课堂情境。小学生能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并在宽松愉悦的探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探究式教学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合作性。要较好地实现探究式教学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让学生参加到活动中,使他们能够取长补短。只有学生合作学习,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中进行生生间和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最终达到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四是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一般说来,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比基于教材获得的知识体会更深。通过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获得相应知识,既掌握了知识,也能掌握获得知识的技能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实现思维创新的生成和发展。

三、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开展探究式教育教学

首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为了较好实施探究式教学并达到教学目标,在开展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是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相应课堂氛围;二是注意自主探究的空间与时间安排;三是引导学生获得自主探得知识的技巧和方法生成的路径;四是通过探究反思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态度。

其次,注意对探究式教学实施中学生整体性、层次性和个体性的把握和处理。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模式,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和交互性。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学习吸收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心智特点、学业水平和需求,综合考虑他们的整体性、层次性和个体性,因材施教,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