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第1篇

逐步学会理解不同层次的因素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认识能力,学会透过经济现象认识“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本质的辩证分析能力。下面是分享的高中政治商品价格与价值教学设计资料,欢迎参阅。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2.知道价值规律基本内容,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

逐步学会理解不同层次的因素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认识能力,学会透过经济现象认识“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本质的辩证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值决定价格,逐步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难点】

价值决定价格。

三、教学方法

案例法、情境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时政新闻热点导入法。通过PPT展示“蒜你狠”在20xx年再次来袭的相关报道,引导同学们思考“大蒜的价格再怎么上涨,也不会比一架波音飞机的价格高,那么,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是什么呢”?从而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讲解,我们知道20xx年大蒜的价格上涨得很厉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不是任意的、不受限制的?老师听到有同学说商品价格的波动不是任意的。那么,商品价格的波动为什么不是任意的、不受限制的呢?商品价格究竟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请同学们一起分析下面的案例:

即使供不应求,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一辆汽车的价钱高;即使供过于求,一台彩色电视机的价格再降,也不会比一台收音机便宜。那么,决定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思考、讨论、交流。

在师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使同学们明白:

(1)虽然商品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商品价格最终是由其价值决定的。

(2)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首先是因为它们所包含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过渡语:商品的价值量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教师通过PPT展示以下三个情境:

情境一:在一个简陋的工作作坊里,生产者纯靠手工生产,生产一双皮鞋要1小时。

情境二:在一个现代化生产厂房里,生产者生产同样一双皮鞋要20分钟。

情境三:根据社会调查,社会上大多数的皮鞋生产者生产同样一双皮鞋要花40分钟。

情境展示完毕,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用哪一个生产者耗费的劳动时间作为标准来衡量商品的价值量?为什么?

(2)这对于商品生产者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前后桌4人一组讨论、并选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拨,使同学们明白: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的地位;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过渡语:那么,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呢?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分析下面的案例:

今天,铝制品是物美价廉的普通商品。然而,在一百多年前,情况却截然不同。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1808-1873)每次宴请宾客时,宾客用的都是银碗,唯有他一人用铝碗。这是因为当时制作一只铝碗要比制作一只银碗花费更多的劳动时间,铝碗价钱自然要比银碗贵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解铝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生产铝的劳动生产率翻了数番,现在铝的价格要比银低得多,一百多年前只有皇帝才用得起的铝产品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请同学们思考:电解铝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铝产品的价值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小结: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过渡语:请同学们分析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图示,这个图示反映了商品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价值规律,那么,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在学生思考、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使同学们明白: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语:本节课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__________。(正比)

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__________。(无关)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__________。(反比)

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__________。(无关)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重点掌握价值决定价格以及价格规律的相关内容。

作业:有句俗语是“同样的生意不一样的财利”。意思是指从事同一种经营,不同的生产者获利不同;同一生产者的经营,在不同时间或地点获利也会不同。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2.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价值规律;房地产市场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规律。 (2)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二、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称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和发生作用的形式。(2)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个重要原则。“等价”是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都要相等。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格却由货币来衡量,表现为价格。(3)在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这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关系,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价格接近价值。(4)由于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样就会产生以下情况: 第一:价格的上涨和下跌,都不会距离价值太远,它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第二: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与它的价值相一致。(5)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这一内容,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在贯彻着。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商品的价格因供求关系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引起价格高于价值,获利较多,就会扩大生产,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反之退出这个部门,价值规律就是这样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的,使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上保持平衡的。(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的,当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在和别人相同的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多,又由于同种商品出售时,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他在商品交换中获利就多,反之就少,或亏本。这样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由于生产条件好和努力程度高的企业和个人,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利就多,发展就快,反之,则会在竞争中失败。

四、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中国房地产业一方面得之于天时,在总体上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野蛮生长,其负面影响也在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经济结构,成为经济社会的一大隐患。近些年,房地产过热的问题一直是社会焦点,中央政府连续出台相关的调控措施,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既有我国住房市场发展总体水平比较低、刚性需求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有我国家庭和企业对房地产所有权的特殊偏好即把住房作为保值增值工具的心理作用,更有政府不当行为的影响。

五、我国房地产业背离价值规律的原因分析

(1)住房供应结构的非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供给和需求数量不匹配,结构不合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价上涨过快,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热衷于开发商品房,在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上根本没有积极性,使得本应占市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逐渐边缘化,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比例低,根本满足不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2)房地产业的区域垄断性。房屋是建筑在土地上的,由此决定了房屋等建筑物也是不可移动的,从而决定了任何一种房地产只能就地开发、就地消费。其位置的固定性决定了房地产不能像一般商品一样,能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调剂各地余缺,这使得房地产市场不可能是一个完全竞争的统一市场,而是区域性垄断市场。(3)贫富差距大。经济增长并不是平均地分配给每个居民,其中高收入的人有更快的收入增长。他们的钱没有正常的投资渠道,大部分涌入房地产业从而使得房地产业愈加火爆。而地区间的巨大差距可通过高收入群体的搬迁行为来分析。

综上所述,要运用价值规律指导我国房地产业的正常健康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廉租房及保障房的供应力度,实现供给的结构平衡;二是要有促老百姓增收的机制,使得广大中低收入群体不再望房生畏,真正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从而保障社会公平的实现。

参考文献: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形成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而教学设计又是这一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还要分析学生的昨天,更要考虑学生的明天。必须要突破已有的陈规,进行不断的改革,提出一些合乎实际的、具实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由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和哲学常识四大部分构成,这些内容与青少年一生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在提高青少年素质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国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不大,因此,需要重新审视。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内涵

1.教学设计。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随着知识总量的激增,教学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以致由一个概念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但是,由于教学设计者们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对于教学设计内涵的界定,至今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观点。但是,一般认为,根据教学设计对象的层次不同,教学设计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宏观的教学设计—教学系统教学设计。如对一所学校、一个新的专业、一个学习系统等进行的设计。开设一个新的专业时,要分析社会需求、设计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做出课程安排、选择教学资源、制定评价方案等宏观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就是一种规划,一般由专门组织的小组来完成。

中观的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如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个教学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课时数、教辅资料、评价方案等进行的分析、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就是一种课程实施方案,一般由学科教研组来完成。

徽观的教学设计—课堂(一节课)教学设计。如教师根据某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悄况、学校的教学条件,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安排有序的教学过程,设计可行的评价方案等进行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就是一种操作程序,一般由任课教师单独来完成。

本文中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的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设计,这里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计划、决策与安排。

2,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下位概念,是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一节思想政治课的实施蓝图。其涵义是:教师根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自身特点,在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计划、决策与安排。具体言之,就是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自身特点,通过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安排教学过程,设计评价方案的系统过程。

二、离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应有理念

1.人本化。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以人为本”应是教学所追求的理念。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的各环节中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理应人本化虽然近几年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高考指挥棒的“调度”下.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是重知识、轻能力、轻发展、而思想政治课体现得最明显(由于思想政治的内容多数是陈述性知识)—我们的学生只要记住名词、概念、原理就行,人的发展被置于次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学习几乎成 了死记硬背的同义语。笔者利用问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得到了人本化。首先,通过教学内容的逐层问题化,把名词、概念、原理等知识和教学目标融人到具体的间题中。在设计问题时,认真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使问题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并且尽量使问题梯度化、层次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使各个问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不仅记住了知识、理解了知识的意义、提升了思想境界,而且也增加了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身心获得了发展。最后,在设计学生的评价方案时,注重学生的自我纵向评价、形成性评价,使学生能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可持续发展。

2、个性化。个性是一个内涵极其广泛的概念,不仅人有个性、教学有个性,教学设计亦有个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个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一定意义上说,广义个性指事物的独特性,狭义个性指人的独特性”。正是由于个性才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繁荣昌盛、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学是具有鲜明个性化的活动。只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才能有个性化的教学;只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

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在课程标准、教材统一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风格、智慧、学生特点个性化的过程。但是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特点是:划一性有余,个性化不足。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都有与课本相配套的教案书。教案书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蓝本,教学设计往往变成了复制枯贴的过程(把教学设计从教案书抄到教案本上),创造性的应用比较少。这样的教学设计很难顾及学校的个性、班级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最终使学生只能是求助于死记硬背。笔者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时,根据学校的条件、班级的特征、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问题,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自学、讨论、合作、探究、发现等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另外,在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时,用问题解决来代替过去那种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设汁模式.深化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

3、生活化。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等等,许多大教育家都谈论过教育与生活,这说明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教育的生活是不可想像的没有生活的教育也是不可想像的。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若脱离现实生活就会变得机械、单调、枯燥、无味。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是如此,因为高中思想政治的内容是人类生活经验的概括、抽象与升华,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紧密的,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汁要生活化。这里的生活化不是变成现实生活,而是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对它感到熟悉、亲切。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以对知识的记忆为宗旨,不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失去了兴趣。笔者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时,把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努力使教学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的现实意义,使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充满生机活力。每节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探究问题,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向生活世界回归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也应如此,“原本来自于生活,扎根于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程,向生活世界回归,关注学生主体的‘生活体验’,是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1.进行总体分析。总体分析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主要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三方面进行,因为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是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们决定教学的各个方面,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可以明确教学总目标、单元目标对具体某一节课的总体要求,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学科及所在单元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教材可以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等;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明确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即学生的认知准备、能力准备和情感准备。

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由总体分析得知:(l)课程标准对《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的总体要求是:记住并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树立平等观念、效率观念和竟争观念。《价值规律的作用》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第一单元的概括与总结,是学生学好经济常识的基础。(2)《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的重点是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难点是价值规律的前两个作用,知识点是: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其中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是通过分析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而得出的,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是通过分析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得出的,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是前两个作用的推论。(3)学生的认知准备、能力准备和情感准备状态需要根据具体的学生来确定、

2.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明确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笔者一般把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部分,使教学能兼顾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的发展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通过分析制定的教学目标是:(l)认知目标:识记并理解价值规津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运用价值 规津的有关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企业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科技意识和效率意识,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观念、平等观念和竞争观念,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的,为今后参与、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莫定基础。

3.选择教学措施。任何一种教学措施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总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优点也有缺点。例如,讲授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实验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但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个别教学有利于顾及学生的个性特征但教学效率、质量比较低,班级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学校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使它们与教学其他要素之间的组合能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教学方法以讨论法为主,辅之以教师点拨,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小组教学,教学媒体采用多媒体,因为这一节课属于原理的应用课,讨论法有利于学生们仔细推敲、互相切磋、集思广益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而小组教学是适合于讨论法的最佳组织形式,这一节课需要的材料多,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有效教学时间得到增加。

4.安排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也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使教学各要素有机的融为一体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因为教学过程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笔者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设计时,一般把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导入、问题呈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课堂评价和作业布置儿个环节例如笔者把《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其中材料、二、三都是生活事件.分别能体现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材料四是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来解决。

5.设计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开始时进行,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与新课有关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判断,以便教师调整教学起点、清除教学障碍,通常以谈话、提问和简单书面测试的形式进行;形成性评价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重在考查学生对某些具体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时地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教师灵活调整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通常以提问、练习和观察学生反应的形式进行;总结性评价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重在检验学生对一节课所有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达标情况,以便教师查漏补缺、改进教学,通常以综合性练习或测试的形式进行。因为,形成性评价形式简单、运用频繁,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设计评价方案,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一般以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为主。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把诊断性评价安排到教学导人中进行,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的掌握情况;把总结性评价安排到课堂评价中进行,通过对一个综合性实际问题的分析,来考查学生的达标情况。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第4篇

(一)

第一单元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本单元考点

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商品的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4、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的职能;5、纸币与通货膨胀;6、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二、本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商品的概念;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规律的含义;等价交换原则是怎样贯彻的;价值规律的作用。

难点: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及相互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纸币是没有价值的;等价交换原则是怎样得到贯彻的。

三、热点

1、运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道理,说明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说明全国联合打假行动的必要性;2、如何认识科技进步;3、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引发通货膨胀;4、关于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四、考点提要

考点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交换之前是

2、(###劳动产品商品)劳动产品交换之中是商品

交换之后不是

比较商品其他劳动产品

区别1、商品用于交换

2、商品有价值

3、商品是个历史范畴1、不用于交换

2、没有价值

3、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

联系1、二者都是劳动产品;2、二者都有使用价值;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比较商品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区别1、商品是劳动产品

2、商品用于交换

3、商品是个历史范畴1、不是劳动产品

2、不用于交换(特殊情况除外)

3、物品是个永恒的范畴

联系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说明:判断一种东西是不是商品,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产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这是前提),凡不是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二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这是关键),才是商品,如果不是用于交换,即使是劳动产品,那也不是商品。

2、商品经济的含义: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注:商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比较使用价值价值

别1、含义不同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具体抽象

3、性质不同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4、主体不同卖者拥有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

###生产者消费者

让渡付出

才能实现是统一体

使用价值价值

才能获得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原理):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消耗了人类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原理的现实意义

(1)它要求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不断革新工艺,提高管理水平,生产出质量上乘,适销对路的产品,以实现其价值(即要树立质量观和效益观念)。(2)作为消费者个人,在购买商品时,要“货比三家”,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即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质量。(2)实施名牌战略就体现了这一道理。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即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4、热点问题

(1)运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原理,说明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①原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更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有利于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运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原理,说明全国联合打假行动的必要性。

①原理:(同上)②分析:A目前,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制假售假现象十分严重,极大地浪费了社会有限的资源,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扰乱了公平的市场竞争,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B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及其违法行为,有利于企业加强、改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循环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C要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一要管理,也就是加强政府部门对商品生产经营的管理。二是教育,也就是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合法生产经营。同时,也要健全各方面的监督机制,并依法打击非法行为有机结合起来。

考点三: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商品的价值量的含义:……

劳动量化为劳动量

形成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价值量化为价值量取决于社时

###个时与社时的关系的三种情形:

(1)个时=社时,说明W生产者生产W时所耗费的劳动能完全得到补偿

(2)个时>社时,说明所耗的劳动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

(3)个时<社时,说明耗费的劳动不仅全部得到补偿,还可以获得额外收入

(3)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注: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企业、个别生产者的时间)

A、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部门的或行业的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量(通常称商品价值量)

B、价值量

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乘以商品数量)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企业、个别生产者的生产效率)

C、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部门的或行业的生产效率)

###1)个率变化引起个时变化不引起W价值量变化

2)社率变化引起社时变化引起W价值量变化

3)社率恒等价值总量正比个率(价值总量等于W的数量乘以单位W价值量。因为社率与W的价值量成反比,与使用价值的数量成正比。个率高,单位时间内生产W的数量多,又因为个率变化不引起W价值量变化,所以,W的数量与单位W价值量的乘积就大)

4)个率、社率、W价值量、社时的关系

单位时间内W数量单位W价值量单位时间内W价值总量

社率提高增多(正比)减少(反比)不变

个率高于社率增多(正比)不变增多(正比)

(此表可结合价值规律等内容理解各企业竞相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5)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引起W价值量变化的是社率,而不是个率,个率提高后,

生产W的个时低于社时,W生产者可以获得额外收益。(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6)社率提高的意义:社率与使用价值总量成正比。社率提高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社会财富增加,可以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不管怎样变

正比反比无关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

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价值量价值总量

无关反比

个别劳动时间

无关正比

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

2、热点分析

如何正确认识当今社会的科技进步?

①(客观依据……)对生产经营来说,依靠高新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单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科技进步也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②对国家来说,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③对人类社会来说,科技进步有利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加,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越来越多而且十分廉价的商品,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

###考点1、2、3小结:

商品的含义P。6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含义P。7

商品的使用价值P。8

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含义P。9

(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与交换价值P。9

含义P。10

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考点四: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职能

1、货币的含义:……

2、货币的本质:……(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交换的发展次数增多,交换频繁出现一般等价物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

出现了货币

价物的交换商品流通

4、货币的职能

(1)货币的五种职能:……

(2)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为什么能成为价值尺度?什么是价格?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货币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用现实的货币。)

基础

###价值价格

货币表现从属于

基础

价值交换价值

表现形式

②流通手段:(商品流通的含义、公式;流通手段的含义。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注:一般商品交换的公式与商品流通的公式的比较

一般商品交换的公式:商品——商品或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不同的商品生产者通过它让渡自己的产品而获得对方的产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纸币没有价值,所以它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职能,并不能执行其它职能。)

考点五:纸币与通货膨胀

1、纸币的含义:……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为限度。

决定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

3、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一般只发生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

###如果纸币发影响人民生活、A加强宏观调控

行量大大超必然引发后果影响社会治安,治理B要大力发展生产,

过商品流通通胀不利于经济的增加有效供给

中对货币的健康发展C实行适度从紧的

需求量财政货币政策

###如果纸币发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健

行量少于流康发展,必须采取更加

通中所需要阻碍社会经济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的货币量,引发通货紧缩后果发展,影响人治理综合运用投资、消费、

就会使一部民生活外贸出口等措施拉动

分商品因缺经济增长

少流通手段

而卖不出去

4、货币与纸币的比较

(1)含义不同……

(2)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纸币是货币的符号,无价值。

(3)职能不同:货币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而纸币只是代替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是否是观念上的货币作用(含义)是否是随着货币的产生而产生

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衡量商品的价值是

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商品交换的媒介是

支付手段现实的货币清偿或支付债务、赋税、租金、工资等否

贮藏手段现实的货币贮藏财富(财富的象征)否

世界货币现实的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否

5、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商品货币纸币

别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金、银纸

产生时间先后最后

本质价值一般等价物货币符号

是否有价值有有无

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6、热点分析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1)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在通货紧缩阶段,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2)通过扩大赤字,增发国债等措施,在通常情况下,会加大货币发行量,由此引发通货膨胀,但在当前的具体条件下,发生这种危险的可能性不在大。因为:①现在银行储蓄多,通过财政投资,不会导致纸币过量发行。②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加上我国基本上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物价水平持续走低,不会引发通货膨胀。③现在的财政赤字,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我国经济可以承受的。

(3)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大措施,是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需要。

(4)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在特殊时期采取的一项特殊政策,是宏观调控手段在新形势下的灵活运用。从中长期来看,我们仍然要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逐步减少赤字,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货币政策:指国家通过金融系统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控制、调节和稳定货币的措施的总和。

###考点4、5小结之一:

决定

对立统一决定具体形式

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价格(货币)

表现形式

商品货币表现

###考点4、5小结之二:

货币的产生过程P。14-15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的含义P。15

货币的本质P。15

价值尺度(含义P。16;价格与价值的关系P。17)

货币的职能流通手段(商品流通含义;流通手段含义P。17)

贮藏手段P。18;支付手段P。18;世界货币P。19

货币

纸币的产生(纸币的产生过程;含义P。19)

纸币代替铸币的优点P。20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通货膨胀(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P。22;通货膨胀的含义P。22)

正确对待货币P。23-24

考点六: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从生产领域角度讲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决定)W生产商品

###价值规经济

律内容(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从流通领域角度讲W交换

础实行等价交换W价值的实现)

在货币出现之前,等价交换表现为一种W

与另一种W的价值量相等

在货币出现之后,等价交换表现为价格与价

值相符(或相一致)(即“一分钱买一分货”)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原则的贯彻):……

3、价值规律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竞争:使个时<社时(优胜)

竞争:使个时>社时(劣汰)

(第二个作用是由社时决定W价值量带来的。第

三个作用是由利益竞争导致的)

(科技意识)

(竞争意识)

((

(市场意识)

紧俏供<求价格上涨获利增加扩大生产(生料和劳力流入)

积压供>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缩小生产(生料和劳力流出)

(价格与供求的双向制约关系。第一个作用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价格波动造成的)(从价值规律的作用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必须树立市场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

4、等价交换原则

(1)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等价,就是交换双方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

(2)实行等价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实行等价交换,才能维护各个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形成平等的竞争环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3)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商品价格既要反映商品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4)等价交换原则只适合用于商品经济,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

(1)表现形式:……

(2)说明:①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这是W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等价,就是交换双方的价值量要相等。但等价交换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场合,而是从整体上,从W交换的本质上说的。正如马克思说:“在W交换中,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即在每次交换时会出现“一分钱”买到多于或少于价值相当于一分钱的货)②价格波动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价格波动是以价值为中心的,从较长时间看,W平均价格还是与价值相一致的,价格终究由价值决定,即仍然是实行等价交换。

###价格与市场供求之间相互制约关系

刺激生产

价格高于价值W供过于求

(一分钱买不到一分货)抑制消费

刺激消费

W供不应求价格低于价值

抑制生产(一分钱买到多于一分货)

(价格与价值相符是以供求平衡为前提的)

###W价格涨跌(即波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W的价值和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由于W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W价格的涨跌既取决于它本身的价值,又取决于货币的价值。W的价格与其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2)W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主要是由W供求不平衡关系引起的。在市场上W销售的价格与价值不符,这主要是受供求关系影响所致。当然,不同地区与反季节差价,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市场垄断及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对W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也起一定作用。(所以,简单地认为“价格与价值不相符完全是由W供求关系引起的”观点有些绝对化,是片面的)

3)国家政策的影响。如为了照顾农民的利益,国家可以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

(注意: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5、热点分析

关于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1)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仍起作用,优胜劣汰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2)我国政府对企业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表现。

(3)实行兼并破产,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得到调节,经济结构得到调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可以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使一部分优势企业得到较快发展,使少数劣势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样做有利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燕尾服,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五、典型例题

1、从根本上讲,商品的价格水平决定于(1997年/全国高考/单选题C)

A、商品的供求状况B、人们对商品的偏好C、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政府部门对商品价格的制定和调整

2、人们经常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要货比三家,一分钱买一分货。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货比三家能做到,一分钱买一分货就很难做到。人们说“货比三家,一分钱买一分货”的根据是(1999年/全国高考/不定项BCD)

A、货比三家看使用价值,一分钱买一分货看价值B、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和销售价格高低是有差异的C、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D、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商品的价格形成有关的因素是(1998年/上海/单选题C)

①商品的价值;②个别劳动生产率;③供求关系;④纸币发行量;⑤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商品的使用价值。A、①②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

4、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此,国家可以决定纸币面值的大小,但不能决定一定面值的纸币能购买多少价值相同的商品。这是因为,一定面值的纸币能够购买多少相同的商品(1999年/广东/不定项ABD)

A、与纸币发行量多少有关B、与商品供求关系有关C、是由个别劳动生产率决定的D、与商品自身价值变化有关

5、近年来,我国彩电、VCD机等商品的价格大战此起彼伏。主动挑起价格大战的往往是那些生产规模较大、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大企业,而中小企业则只是被迫应战。这种现象所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是(1998年/全国高考/不定项AC)

A、大企业更能承受降价销售所造成的损失B、大企业对市场价格变化的反应更灵敏C、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D、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通过(A)实现的。(2001年全国高考)A、价格波动B、不等价交换C、国家宏观调控D、统一的市场

7、辨析题:“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商品价格是由其质量决定的。(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

(1)本题中的质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说明的是使用价值和价格的关系。(2)商品的价格从根本上讲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对同一种商品而言,质量好的商品往往包含的价值量也较多,因此其售价也较高。

六、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B、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2、2000年3月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寻常的西红柿、豆角、小白菜一装进泡沫盒子再蒙上一层薄薄的保鲜膜,身价顿时翻了几个筋斗。这是因为(B)A、包装过的蔬菜的使用价值增加了B、包装过的蔬菜的价值增加了C、包装过的蔬菜的营养价值增加了D、包装蔬菜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3、“要争取市场,就要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就要发展名优特新产品”。这里要求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因为①加大产品科技含量就能抵制假冒伪劣产品②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其使用价值③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利于提高产品价值量,使商品生产者增加盈利④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减少个别劳动时间,降低劳动消耗(D)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2000年第20期杂志载文指出,经过20年改革开放,我国目前已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这一转变(A)A、将会导致商品生产者竞争更加激烈B、将会导致通货膨胀C、将会导致人民币价格的波动D、必然造成市场需求不足

5、2000年6月6日《经济日报》报道汽车价格问题时说,降价决不是一种简单的让利行为,对外来说,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对内来讲,则是企业自身的一场“内部革命”。“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表明了(B)A、市场占有率是由价格高低决定的B、产品价格可以影响市场需求量C、价格变动与产品的生产供应密切相关D、降价能导致商品价值量增加

6、上题材料中的“内部革命”主要应包括(B)①增加产品的价值量②增加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③强化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④调整收入分配,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的价值总量————。。(D)A、降低降低B、增大增大C、降低增大D、降低不变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为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国有企业纷纷合资组建企业集团,重组国有资产,并在经营上改变单一的经营品种,实行经营品种多元化。这个事实说明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A)A、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B、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C、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D、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9、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减少一半,那么一双皮鞋可以换(C)A、1件上衣B、4件上衣C、8件上衣D、16件上衣

(二)不定项选择题

10、“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这就是说,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ABC)

A、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B、商品才能实现等价交换C、价值规律才能表现出来D、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11、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是通过(BC)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C、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实现的

12、《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减价绝对不是拼抢市场的“不二法门”,更不是摆脱市场困境的“灵丹妙药”。市场竞争,科技为先。上述说法(CD)A、表明减价不可能增加市场占有率B、表明任何商品生产者都不能以减价摆脱困境C、表明企业要靠科技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D、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13、近年来,面对白酒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各名优白酒企业呈现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几家欢乐几家愁”(ABC)A、表明各企业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不同关系B、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C、有利于激励白酒的进步和发展D、是对市场公平性的破坏与否定

(三)简答题

12、在中国园艺学会全国会员代表会上一些专家分析了我国目前水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顾条件,盲目发展。一些地方不顾市场要求和本地实际,重形式轻实效,要搞所谓公路两旁“一律”种果,弄得当地群众苦不堪言。个别地方已出现水果滞销,价格下降,果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二是粗放经营,效益不高。目前我国果品平均亩产与先进国家差距很大。投产果园有30%为低产劣质园。有些果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比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因为单产低,质量差,所以经济效益不高。

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回答:

(1)产生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请用(1)的道理对两则材料加以分析说明。(3)专家的分析对我们发展商品经济有什么启发?

答:(1)产生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价值规律。

(2)①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一道理表明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客观的。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就可能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就可能低于价值。问题一的出现就是因为一些地方领导不按价值规律办事,不会预测市场需求,盲目发展水果种植,导致水果供大于求,果贱伤农。②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具有调节、刺激和淘汰作用。问题二中水果单产低、质量差,主要是一些果农只会粗放经营,不懂改良水果品种、改进生产技术的重要,因而必然在价格和质量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提高单位面积果园的经济效益。

(3)专家的分析告诉我们,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存在是客观的。我们发展商品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自觉地利用它,否则就要受到惩罚。

(四)辨析题

1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答:(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劳动生产率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2)当劳动生产率为个别劳动生产率时,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当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时,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3)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说“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补充练习:

1、既然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所以,W生产者提高个率没有实际意义.

答:(1)价规是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2)既然W是按照社时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如果个别W生产者率先改进技术,劳率比较高,生产单位W的个时就低于社时,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就获利较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优获胜;反之,就获利较少,甚至亏本,在竞争中就会更加不利,遭到失败甚至淘汰。(3)正因为W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所以,在W经济条件下,个率对W生产者具有决定意义,最终必然导致优胜劣汰。

2、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是(A)A、价……是内容,市……是价的具体表现形式B、市是内容,价是市的具体表现形式C、价适用于W经济,市适用于市场经济D、市与价一样,都是W经济的规律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规的作用从根本上说可以概括为(B)A、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B、促使社会资源配置不断趋于合理和优化C、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D、使价格成为真实、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信号

4、目前,我国煤炭行业总量过剩,市场供过于求,小煤矿过多过滥,重复建设严重,大煤矿生产能力闲置十分突出。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决定2000年在上年基础上,继续关闭小煤矿1。89万处,压产1。6亿吨。从经济上看(ABCD)A、是对价规的自觉运用B、是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C、是国家对煤炭行业进行的结构调整D、有利于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5、辨析:W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W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总是不可分割地属于W所有者。

答:(1)W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W;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W。(2)W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矛盾的。任何人都无法同时兼得W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要想得到W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取得W的价值;要想实现W的价值,就必须让渡W的使用价值。(3)说“W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总是不可分割地属于W所有者”是错误的。

6、1999年8月23日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指出:“要加快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加速实现科技产业化。”这意味着科学技术(ABCD)A、是有使用价值的B、是有价值的C、是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D、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7、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甲、乙、丙三人每天都劳动8小时,分别生产1、2、3支钢笔。

(1)甲乙丙谁生产的钢笔的价值量大?为什么?(一样大。因为W的价值量由社时决定而不是由个时决定。)

(2)假如乙的个时与社时相当,那么,一支钢笔的价值量是多少?(4小时)

(3)甲乙丙的价值总量各是多少?(甲4小时;乙8小时;丙12小时)

(4)从中可以看出个率与价值量、价值总量是什么关系?(个率与W的价值量无关,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8、如果乙率先改进技术,把劳率提高一倍,每天劳动8小时生产4支钢笔,甲丙的劳率不变,这时:

(1)乙所生产钢笔的价值是多少?为什么?(仍为4小时。因为个率的提高并不引起

W价值量的变化)

(2)甲乙丙的价值总量各是多少?(甲4小时;乙16小时;丙12小时)

(3)乙的个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由4小时降为2小时)

(4)个率的提高为W生产者带来什么好处?(个时低于社时,可以获得额外收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或者说,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W的数量增加,价值总量增长,能获得比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更多的利润)

9、如果由于乙的带动,使生产钢笔整个部门的劳率都提高了一倍,这时,甲乙丙每天都劳动8小时,分别生产2、4、6支钢笔。假如乙的劳率与社率相当。这时:

(1)生产钢笔的社时和钢笔的价值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社时减少了一半,价值量降低了1/2,说明生产W的社时与价值量随着社率的提高而降低,并与之成反比)

(2)甲乙丙的价值总量各是多少?从中可看出社率与价值总量什么关系?与使用价值的数量是什么关系?(甲4小时;乙8小时;丙12小时。从中可看出社率与价值总量成恒等关系,与使用价值的数量成正比)

(3)提高社率的意义在哪里?(意义:使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W的价值量降低,便于人们选购物美价廉的W)

10、W生产者增加收入获得发展的主要途径是(D)A、增加单位W的劳动时间B、使W的个时高于社时C、增加W生产的数量D、提高劳率,缩短个时

11、2000年4月26日,《金融时报》报道,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我国经济的象征。这是因为(A)A、人民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B、人民币关系到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C、人民币是一种纸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D、人民币有使用价值

12、通货膨胀引起W价格全面上涨,而这些W的价值量则(A)A、不变B、变大C、变小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13、2001年7月底,在中国石油西汽东输管道公司举行的首批10万吨70管线钢全球招标中,宝钢报价每吨396美元,产品合格率是50%;韩国浦项报价每吨217美元,产品合格率是90%。结果宝钢败给了浦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产品质量高能使其顺利销售出去。宝钢的失败正是由于产品合格率低于对手。(2)价格影响需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价格低能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价格的劣势是导致宝钢失利的又一因素。(3)依靠质量和价格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重要手段。为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价格。

14、北京某厂门口挂着一块“99+‘1’=0”的巨幅宣传牌以警示本厂职工。这块宣传牌乍看还有点让人不明白,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种强烈的质量意识。也就是说虽然生产了99件合格产品,但有一件不合格,也不算你完成了任务,得分也只有是零。因为这一件不合格产品在生产者手中虽然只是1%,可是在用户手中的概率却是100%。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你对“99+‘1’=0”的认识。

答:(1)“99+‘1’=0”这个响亮的口号的提出,说明了该厂的生产者们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2)企业的生产者必须重视产品质量,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这是因为: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人们总是把商品当作一个二重性的东西,从使用价值(物美)和价值(价廉)两个方面考查。②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这就必须保证自己产品具有合格的使用价值,即保证质量。(3)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低劣的产品不能占领市场,没有市场就不成规模,而没有规模的产品就不会有效益。该厂提出的“99+‘1’=0”的口号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5、价值规律具有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ABC)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增加盈利C、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竞争力D、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使价格与价值相符

16、商品生产者只关心商品的价值,而商品的消费者只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

答:(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无论是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2)企业关心商品的价值,因为企业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盈利企业也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关系到商品价值的实现。只有生产出商质量的产品,才能顺利实现价值,提高经济效益。(3)消费者关心商品使用价值,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也关心商品价值,因为价值决定价格,消费者总是希望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4)这一观点看到了二者对立的一面,但没有看到统一的一面,是片面的。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马克思 转形理论 价值-价格关系

一、马克思的“转形问题”的百年争论

(一)第一阶段:《资本论》第三卷与第一卷是否矛盾的争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论》第三卷出版后,若利亚等非经济学家直接宣传“马克思在第三卷中已经彻底抛弃了劳动价值论”,因此是一个理论的破产。对此,恩格斯在《价值规律和利润率》一文中通过对经济历史的分析,论证了价值规律的客观性,同时证明了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及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价值并非必要的虚构”。

1896年,庞巴维克在《卡尔?马克思及其体系的终结》提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强调所有的商品的价值都是以劳动而且仅仅以劳动为基础的,但是在第三卷中,马克思却支持各个商品之间必定是按照不同于其中所包含的劳动量的比例来进行交换的,而且这不是偶然和暂时的,而是必然和长久的。所以,这是裸的矛盾。希法亭针对庞巴维克的说法,发表的《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批评》文章指出,庞巴维克对于马克思的批评不仅仅混淆了价值和价格,而且混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他在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指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没有在第三卷取消,而仅仅是随着历史的表现形式变化。

(二)“两对总量”能否同时相等的争论(20世纪40-50年代)

1942年,斯威齐发表名著《资本主义发展论》,用了整整一章的内容分析了马克思的转形理论,提出,在多数情况下,总剩余价值和总利润相等的前提下,总价值和总价格却不是相等的,即“两对总量”是否同时相等的问题。随后,很多学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代表性学者梅(K May)用数学的方法证明了,只有在价值和价格都使用劳动时间作为计价单位的情况下,“两对总量”才能同时相等,如果使用货币即黄金作为计价单位,这总价值和总价格一定存在偏离。

随后,多数的围绕“两对总量”能否同时相等的争论主要集中于数量关系的内在根源,但是一直没有统一的结论。

(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否多余(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出现“滞涨经济”,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论备受争议而此时关于马克思的理论的争论又开始复兴,参与争论的人数众多,代表性人物是萨缪尔森和斯蒂德曼。

萨缪尔森在1957年发表的《工资和利息:马克思经济模式的现代剖析》,利用投入-产出法指出,马克思的转形理论是不必要的“复杂的迂回”,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强烈的质疑,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卷是向传统经济学的回归,从而承认马克思在第一卷的分析不过是一种无必要的、无结果的糊涂思想。

1977年,斯蒂德曼在《按照斯拉法的思想研究马克思》的文章中,分析到:马克思的价值量分析只是实物量分析的衍生物,在存在固定资本或者联合生产的条件下,商品的价值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或者为零。马克思的价值利润率与货币利润率不一致,即使投入的商品实现了转化,这个解也是充满了矛盾,他进一步推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多余的,不足于决定利润率和商品的相对价格,必须抛弃,转形理论是无中生有的,利润率先于价值而存在。

纵观三个阶段的争论,焦点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围绕着转形理论――即价值转化为价格的过程而展开的,劳动价值论是否成立成为关键的因素。这些争论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本文不可能终结这些争论,只是提供一个解释马克思转形理论的新视角。

二、理解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一种新的视角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指出,关于价值-价格的转化问题是争论的本质,而这个争论直接导向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将劳动分解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马克思只是说明简单劳动通过直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衡量,复杂劳动等同于多倍的简单劳动。但是并没有说明转化的机理。因此后人在理解这个转化问题时产生的争论就不足为奇了。

本文认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都应该作为劳动的基本内容,非生产性劳动是生产性劳动的价值转移。这样我们就直接讨论生产性劳动,则:

劳动投入形成的总价格=全社会的劳动=总商品价格-不变资本部分的价格 (1)

在这个公式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价格-价值关系的系数:

价格-价值系数=劳动形成的总价格/总劳动时间 (2)

同时我们将基期的每种商品的平均耗费的直接劳动时间近视的视为基期的“简均劳动”,这样我们就确定了一个复杂劳动还原的基本原则:同质等量的生产性有用劳动产品所含有的价值量相等。这样,通过这个基本的原则,再加上衡量价值量的计量方式,就可以比较精确的将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从而由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变,就有可能解决价值-价格的关系,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总价格=总价值=简单劳动所含的价值量总和+复杂劳动复原为简单劳动的价值量总和 (3)

三、未来的研究展望

本文所提出的将复杂劳动还原的方法对于生产性劳动是基本能够适用的,而且采用现代化的计量手段和方法,可以比较精确地反映出来,但是对于非生产性劳动,因为其价值是通过生产性劳动转移的方式进行的价值转移,因此,这中间又多了一个转移的过程,而转移的基准是什么?如何刻画和度量,这都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恩格斯.价值规律和利润率.[M],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附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