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经济环境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范文第1篇

 

渤海海洋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长期以来渤海“碧海工程”整治专项等工作都集中在渤海内部环境科学治理上,未能对引起海洋环境污染的源头进行规划治理,难以达到治本的目标。本文将治理渤海海洋环境的视角从海域转移至陆域,认为研究沿海社会经济活动对渤海海洋环境的影响是破解“渤海难题”的关键。环渤海地区已经凸显出其经济迅猛发展的趋势,未来一段时间该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开发力度和强度都会随之加大。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都紧紧围绕渤海沿岸而制定,新一轮的发展起点将渤海区域再次推入快速发展的队列,形成了环渤海的开发建设格局。渤海海域在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港口航运、发展空间的同时,其海洋环境在这种高开发强度背景下必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未来的经济开发活动会对渤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要在环渤海地区布局哪些产业?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农业结构的改变对渤海环境造成多大的压力?工业结构的调整是否有利于渤海环境的改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渤海环境是否有影响?调整产业发展方式能否成为解决渤海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对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趋势有个宏观的把握。

 

一、30多年来渤海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去的30年环渤海经济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经济总量增长了76倍,以中国4.39%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中国21%的经济总量,工业经济密度为全国平均的4倍,其工业发展对中国经济整体增长的贡献更是不可替代,形成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城市人口在过去30年增加了4600万,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城市建设在近20年里,扩张了一倍多,即在20年里又建成了一个1986年的环渤海城市群,其扩张速度让人震惊。

 

伴随着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不断加大,渤海海洋环境在过去30年的时间尺度内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渤海海水质量几乎全是一类水质,二类水质比例很小,而2000年左右,以三大海湾为主,海水水质出现了三类水质,其中以二类水质为一般状态,一类水质比例急剧减小,时至今日,渤海三大湾的水质主要以四类和劣四类水质为主,一类水质海域几乎没有,而且每年的变化趋势均是较清洁水域面积减少,污染水域面积逐年增加。

 

渤海环境质量问题已成为很多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关注的环境问题,甚至有些专家学者提出,如按此状态发展下去渤海将成为“死海”。根据海洋局监测资料统计,海上活动及临岸活动的污染贡献约20%,而陆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贡献占80%,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是陆源污染的三大来源。陆域经济活动产生的废水通过排污口、地表径流、河流排入海中,而通过河流入海的污染物量又占入海污染物总量的80%以上,其中携带大量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重金属等污染物。

 

因此,渤海环境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究其原因自然因素应该排除在外,渤海周边人类的开发活动应该是其最主要原因。目前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力度相比过去的30年更是有增无减,该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物经由40余条河流注入渤海,渤海容纳了该区域几十年来的生产废水,其环境压力巨大,时至今日渤海仍承受着巨大的环境负担。

 

二、社会经济活动影响渤海海洋环境的压力分析

 

(一)农业污染可能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与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农业相比,农业生产在发展规模、产业构成、现代化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的生产规模迅速增长。30多年来,环渤海地区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0多倍,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25倍,畜牧业产值增长110倍,渔业产值增长160倍。粮食产量由4000万吨增加到6800万吨,增长了70%,水果产量由291万吨增加到3513万吨,增长了10倍多。

 

2.农业的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传统农业中种植业占绝对优势,比例达80%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现代农业中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13%增加到2011年的34.6%,畜牧业与种植业共同成为农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环渤海地区畜牧业具有排污量大而处理率低的特点,从污染排放量上畜牧业排污量远大于种植业,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已成为渤海地区水体污染的重要源头。

 

3.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规模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增长,除农业科学技术的贡献之外,这些成绩大多仍是依靠了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而取得的。大量的农药化肥用于经济作物的生产,农业化肥施用量增长了4倍,农药增长了3倍(相比1990年),化肥施用量和农药施用量超出安全施用量上限2倍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物质和能量投入水平上对于渤海环境而言并不能构成多大的影响,这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也快速加重了农业生产这个面源污染源的强度。可见,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农业总体规模的增长、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是推动环渤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的最主要原因。

 

(二)工业结构调整趋势不利于环境改善

 

环渤海区域经济目前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中后期,主导产业仍然集中在工业部门,且工业结构整体呈现重型化特征,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所占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从环渤海地区主要重化工业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来看(见表1),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重化工业在各省市工业结构中的支柱地位将不断加强,同时重化工业布局呈现向渤海沿海集中趋势,包括山东半岛的城市群,河北唐山的曹妃甸、黄骅港,天津的滨海新区,辽宁沿海城市群等。

 

由于钢铁、石化工业等重化工业属于资源依赖型产业,也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环渤海地区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势必会加大对资源的消耗,还会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主要重化工业行业呈现向渤海沿岸集中的趋势,当众多重化工业企业在小范围内集中时,其污染物排放强度增大,这对渤海环境肯定会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因此,未来的重化工业发展对渤海环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生产废水如果处理不当则对渤海环境的破坏将加剧。

 

(三)城镇化加剧环境压力

 

由于城镇居民生活废水经管道排放,容易排入河道,入河系数高,污水处理规模和程度较低,导致城镇居民生活产生的废水入河量较大。随着城镇化率的大幅提高,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大,城市地表径流污染量也逐渐增加,城镇化将成为加剧渤海环境压力的重要因素。“十二五”期间,环渤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到了快速增长阶段,三省两市提出的城市化目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高达到了90%(见表2)。以沈阳为核心的“五带十群”发展规划指出至2015年城镇化率要达到80%以上,这些因素将使辽宁城镇化在“十二五”进入加速发展期。

 

山东省“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发展目标为,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从农村转移出120万人口。河北省提出要进入全国城市化发展先进行列,未来的发展要把城市群作为主攻方向,构筑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两群一带”城镇化空间新格局,大力推进城镇建设水平。随着环渤海地区周边城市群不断扩大,渤海周边城市人口的增长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发展趋势,居民生活废水排放将加剧对渤海环境的压力。

 

三、缓解渤海海洋环境压力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农业污染物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发展规模直接相关,而农业经济规模的发展壮大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农业污染治理的根本出路。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选择集约型、生态型、精细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降低农业污染的根本途径。畜牧业生产方面,逐步取消“一家一户”的养殖经营方式,通过建立畜禽养殖小区,将各养殖专业户在空间上集中起来,使畜禽养殖污染的面源特性转变为点源,实施污染物的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和循环利用。种植业生产方面,应完善和发挥有机肥与低毒农药使用的补偿机制政策,引导种植业生产向低成本、高利用率、低污染的模式发展。

 

(二)调整工业发展方式

 

根据相关规划环渤海地区未来的重工产业将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调整工业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生产、低消耗高产出的发展之路将是降低工业污染的重要出路。一方面,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目前不仅在环渤海地区,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一个供过于求的状态,同时由于该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特性,因此,该产业生产规模需要得到有效控制,并通过技术更新和企业重组等途径对冶金产业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工业污染。另一方面,石化工业属于资源消耗型产业,环渤海地区依托资源禀赋在石油开采、储存以及粗加工方面有着竞争优势,但石化产业链下游工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足,是典型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因此应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积极推进产品向高端化、精品化、专业化发展。

 

(三)提高污水处理规模与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污染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加大城市废水治理投资,提高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污染物消减率,避免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道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等环境水体是治理城镇生活污染的最根本途径。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社会环境;大学生

[作者简介]陈素云,温州医学院讲师,政治学硕士,浙江 温州 325000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7―0178―03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所处的社会环境

1.全球化带给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客观分析全球化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到,在总体上来说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首先要看到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对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正面影响。全球化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价值目标定位,它既顺应了全球政治发展的民主化潮流,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球化使其他国家先进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法治经验可以为我国借鉴,推动政治伦理规范和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全球化使我国在坚持价值观的基础上吸纳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念,采取开放兼容的态度,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创造。

但是,全球化对我国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也非常显著,主要表现为:一是政治认同危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个人、非政府组织和各种国际组织都在国际国内事务中发挥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的权威和塑造力量,个人对传统政治和阶级身份的认同逐渐淡漠,需要重新确立自我认同归属,并往往将认同归属指向种族、亚群体或其他个人。这种政治现象被称为“新认同政治”。新认同政治分散了国家的权力,动摇了国家认同的传统政治价值理念,使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面临危机。二是对我国政治文化的侵袭。西方的政治力量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对我国灌输自己的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各种也加紧对我国公民进行舆论渗透,传播以批判我国政治制度为核心的反主流文化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加剧两种文化的冲突。这种侵袭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对转型期社会利益分化和文化多元状况的整合作用,阻碍了公民对具有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仰。正如亨廷顿指出:“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输入。”

2.社会转型带给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我国社会的转型期是“一场深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其直接特征是: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由伦理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型;由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这样一场空前的社会变革使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不断变革的社会秩序。经济、法律、意识形态乃至政治体制等,都处在变革之中”。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二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结构向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变,计划与市场的根本差别使得转型过程中两种体制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十分激烈;三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是由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人治”社会向建立在民主法制基础上的“法制”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文化向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改善和进步,从而坚定了社会各阶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仰;市场经济的公平观念使民众的政治认同有所加强;市场经济倡导的自主性、创造性、开放性观念,调动了民众的参与意识;市场经济推动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民众的民主意识。转型期的政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民政治社会化的效果。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也使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受到新的挑战。首先,社会转型促进了利益结构的深刻转换。在几十年的深刻社会转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分化、个人的利益和权利意识凸显;原有的社会关系、政治权力关系和利益格局被不断地调整和重构;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产生广泛的矛盾和冲突,主要体现在城乡差别、贫富悬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可能在公民中引起政治认同、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方面的震荡和不利影响。引导公民正确认识、理性对待这些冲突,认同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成为政治社会化不可忽视的任务之一。其次,社会转型引起政治价值体系的深刻变革。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与市场经济原则相适应的社会政治价值体系还处于建立过程中。因此,目前我国社会政治价值体系有双重性的特征。价值体系的规范能力处于离散、瓦解的状态,新价值体系的社会规范能力还滞后于实际政治生活,因此出现了新旧规范脱节的局面,加剧了社会的混乱和无序。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政治选择上以经济效果衡量一切、政治体系的定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淡化、政治评价狭隘、政府官员行为腐败等等问题。因此,克服旧的政治心理,促进和完善新的价值规范,是政治社会化面临的又一历史问题。

3.网络化带给政治社会化的影响。网络媒介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介。信息化的发展对于世界政治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所提供的先进技术手段,大大加速了全球流动的速度和网络联系的广度,从而也加速了政治全球化的进程。

网络对政治社会化的积极作用表现在:首先,网络改变了政治交流的方式,促进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和效果。网络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建立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联系,使个人和组织能够跨越地理的界线进行政治交流,“使个人和组织原本没有机会体验的广泛的社会和政治经历成为可能”,从而客观上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接触多元政治文化的机会,使他们加深政治交流、互动,汲取更多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兴趣和能力,增加政治参与机会。所有这些有利于个体养成民主、理性、宽容的政治精神。其次,网络推动政府与民众交流,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由于物质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迄今为止最高形式的民主是代议制,即公民通过推选自己的代表去行使政治权力,而网络化将可能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有突破性进展。一方面,网络为公民与代表提供了最迅捷、最便利的联系手段;另一方面,政府网站的建立将大大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增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度。当代传播学的先驱和权威人物马歇尔・麦克卢汉曾预言:“随着信息运动的增加,政治变化的趋向是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

网络对政治社会化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首

先,减弱政治认同。网络使政治社会化的不可控性增强,来自环境的干扰增多,大量反主流价值的思想信息的散播将使政治社会化处于一种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网络化使政府不再是信息的发源中心,国内的和国外的、政府的和非政府的、组织的和个人的,来自任何一方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散播,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权威,妨碍了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过程。其次,改变政治组织范围。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通过媒介连接起来,构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交往体制,使远距离的政治组织行为和政治权力运用成为可能,也使国际性政治组织扩张获得新技术的支撑。最后,威胁政治安全。信息时代使国家的政治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信息时代在许多领域模糊了国界,跨国界的活动越来越多,这也使跨国犯罪活动有机可乘。

二、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导向

全球化、社会转型、网络化等因素对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促进和冲击,也使我国大学生在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领域面临挑战。为了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顺利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目标,达成大学生对国家政治体系和核心价值的认同,必须在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注入新的元素,标志新的导向。

1.应对全球化时代背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导向。首先,确立正确的国家观念。现代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国家仍有其存在的价值。民族国家仍然是行政立法,保持国内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主体,是建立新的世界治理秩序和维护各民族平等权益的不可替代的主角。因此,民族国家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制度,在全球化条件下仍然不会消亡。这一观念的确立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尤其在经济实力、权力分配和国际地位方面。一部分发达国家依靠这些优势推行其政治、经济和伦理价值,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干预。其实质是在“世界共同利益”的光环下获取隐蔽的“后殖民主义”的合法性。因此,对于身处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大学生来讲,必须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国家观念,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维护国家的和利益,推进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其次,确立民族文化认同。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大学生只有在确立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才能牢固地树立国家观念,才能获得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理性认识。确立民族文化的认同,要对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前景有信心。全球化必然推动民族文化在交流和融合中实现创新,而不是消失。确立民族文化的认同,还要对本民族文化的优良品质有信心。因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在对多民族文化兼容并蓄的同时,要珍视和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最后,培养全球意识。全球化带来全球意识的需要,不管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如何,不管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如何,在现代社会,民主、公正、平等、自由、人道、秩序等主流的政治价值观是每个现代社会成员不可缺少的政治素质。“不管我们是否知道和是否愿意,我们都早已是世界社会关联中的行动者和反应者。”因此,为顺应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具有全球意识,以国际间的和平、合作、互助为己任,培养和平意识、合作意识、公平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政治社会化主流指导体系也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西方文化。我们常常对西方文化进行批判和抵制。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未能解决的普遍的个人发展与社会秩序的建立之间相协调的问题,恰恰能在西方主流文化中找到答案。如果我们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点,抛弃历史的成见,从全球化的角度客观地对待西方文化,我们就至少能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不那么缩手缩脚。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范文第3篇

一、短板指标1项,为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目标值100%,2018年完成值50%,差距50个百分点。

原因分析:此项指标只监测到市级层面,各县没有监测数据,区环保考核按照各县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完成率计算分值。我县涉及大气污染防治项目一项,为县集中供热脱硫脱硝项目。2018年完成了脱硫改造,脱硝改造没有实施,占任务的50%,故此项指标完成率测算为50%,属于短板指标。

整改措施:一是今年9月30日前必须完成县城集中供热脱硝改造,该项目于8月10日开工,目前正在抓紧施工。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倒排工期,倒逼进度,层层推进工作,确保9月30日建成并试运行,指标达到100%目标值。二是严格按照市生态环境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抓好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确保2020年稳定达标。

二、完成目标值指标3项

(一)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根据XX市监测站反馈数据,2018年XX县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360天,优良天数331天,占有效监测天数的91.9%。完成目标任务。

巩固措施:持续开展建筑施工和裸露空地扬尘扬尘污染防控、机动车尾气治理、餐饮企业经营户油烟排放治理、“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等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查处违法行为,实行月度调度预警机制,确保我县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巩固好已完成目标值指标。

(二)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根据XX市监测站反馈数据,2018年XX县XX水库区控断面、XXXXX国控出境断面水质1-11月份均为Ⅱ类,12月份达到Ⅰ类,XX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饮用水Ⅲ类水质,水源地达标率100%,完成目标任务。

巩固措施:以今年上半年全市其他县区水质均有变差为警示,深刻认识我县稳定达标面临的实际形势,全面落实河长制制度,进一步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清理河道垃圾,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杜绝新增排污口,维护好县城水源地标准化建设,按照水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要求,严格监测、管控我县水环境质量,确保2020年稳定达标。

(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根据XX市监测站反馈数据,XX市生态环境局监测站反馈数据,XX县2018年县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0.82万吨,综合利用0.82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100%,完成目标任务。

巩固措施:加快推进县工业园区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项目建设进度,2019年底完成立项审批,2020年11月底建成。确保我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部无害化处置,2020年稳定达标。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范文第4篇

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通辽市复原退伍军人精神病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的效果。 方法 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5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两组患者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后,PANSS、ADL和IPROS各项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总分(49.0±7.6)分,ADL评分为(23.4±0.5)、(26.3±0.2)分,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各精神症状,有助于患者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的提高。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生活能力;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31-02

[作者简介] 敖玉霞(1980.2-),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是指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等基本个性的分裂,以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精神病[1]。目前该病尚无有效根治的方法,由于病程迁延,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住院接受治疗,种种原因造成其精神活动会出现全面衰退,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明显下降,很难重新融入社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康复训练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也得到很大发展,可有效解决患者疾病痊愈后回归社会的问题[2]。2010年9月—2013年10月该研究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临床康复训练,旨在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其社会功能,取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病程均≥5年,且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影响脑功能的躯体疾病、智力障碍及药物滥用史等。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6.42±6.11)岁,病程4.5~16年,平均病程(8.53±7.04)年,住院时间2.5~11年,平均住院时间(6.62±3.21)年;观察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7.34±6.12)岁,病程5~17年,平均病程(8.32±6.83)年,住院时间3~10年,平均住院时间(6.37±3.03)年。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片(商品名:维思通,批号:国药准字H20010310)口服,剂量为2mg/d;联合应用阿立哌唑片(商品名:安律凡,批号:国药准字H20061304)口服,剂量为5 mg/d。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调整剂量,利培酮片最大剂量为4 mg/d,阿立哌唑片最大剂量为25 mg/d。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加强病房秩序管理,确保患者安全,密切注意患者表现,表现异常者应进行隔离处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时间为1年。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素质训练 通过讲座、讨论会等形式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用药原则、注意事项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鼓励大家积极提问,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4]。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应以热切、诚恳的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鼓励、安慰,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2.2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要求患者自主生活,能做到整理床铺、换洗衣物、妥善摆放日常用品、按时服药等。安排人员定时检查患者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表现优秀者可给予一定奖励,帮助患者纠正不良习性,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5]。

1.2.3 文娱活动训练 组织患者定期进行文体娱乐活动,如跑步、广播操、下棋、打扑克、看电影等,一方面有助于患者增强体质,达到锻炼意志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丰富生活情趣,帮助患者从娱乐活动中找寻到自信,以提高适应社会能力,为回归社会做准备[6]。

1.2.4 社交技能训练 帮助患者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传授其沟通交流技巧,定期组织集体活动,鼓励患者之间交朋友,提高其社交能力,避免患者过于孤独而加重病情。引导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向医护人员提问题和要求。

1.2.5 劳动技能训练 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及身体状况,分配简单的劳动任务,如烧饭、扫地、洗衣服、修剪花草等。并安排专人进行审核评定工作,设定奖励机制,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达到提升患者劳动能力,改善衰退状态的目的[7]。

1.2.6 社会适应训练 社会适应训练是为了帮助患者恢复角色定位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从而更好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医护人员可以引导患者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详细分析研讨,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帮助其纠正,以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促进社会适应[8]。对于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较好的患者,可以安排家属协助进行社会适应性锻炼,训练前应向家属详细讲解锻炼期间的一些应对技巧及注意事项,嘱咐其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做好监护工作,避免患者发生应激行为。

1.3 疗效评定

康复训练结束后,评定两组疗效:选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分别于治疗前、后对观察组及对照组进行评定分析,将两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IPROS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PR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迁延,需要在相对封闭的医院内接受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是在医护人员的管理安排下进行的,长此以往,患者的主动性会降低、兴趣缺乏、社会功能逐渐减退,这大大增加了他们回归社会的困难。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及传统护理模式,疗效并不理想,只能一定程度缓解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对于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并无作用。诸多研究表明[9],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增强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提高社会兴趣,改善其缺损的社会功能。

该研究中,56例观察组患者经康复训练后,PANSS、ADL和IPROS各项因子分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可改善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态,提升其对抗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本着劳逸结合的宗旨,合理安排劳动及文娱活动,有助于患者扫除病态,从中体会到了快乐和喜悦,激发其对于回归社会的渴求;系统的社交技能训练,可帮助患者提高社交能力,结识好友,避免患者治疗期间过分孤单而加重病情;最后,综合的社会适应训练有效促进了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为其重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文结论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0]。

综上,给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训练,在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重建,取得疗效显著,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薇,常余善,于侠,等.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6):486-488.

[2] 程亮.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3):212-213,242.

[3] 刘钦,刘良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医疗研究[J].健康之路,2013, 12(2):37-38.

[4] 李拉珂,张建芳,黄晓华.家庭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255-256.

[5] 于常湘.浅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3):83,88.

[6] 乔玉荣,王淑荣,姜亚民.阳性强化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31(35):34-35.

[7] 朱巧玲,汪富军,郗小玲,等.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5):93-95.

[8] 丁振江,蒋健昌,杨宇,等.社区康复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6):537-538,541.

[9] 弓剑.综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5):560.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范文第5篇

1、中国经济指数分析预测

《中国经济雷达月报》分析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指数为0.7295,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指数为0.7236,上半年中国经济指数为0.7266,中国经济监测雷达显示黄灯,负面。

预测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指数为0.7257,第四季度中国经济指数为0.7266,下半年中国经济指数为0.7262,中国经济指数黄灯,负面。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指数比第二季度总体上升0.0021个指数点,第四季度中国经济指数比第三季度总体上升0.0010个指数点,下半年和上半年相比下降0.0004个指数点,中国经济总体负面。

2、中国经济增长分析预测

《中国经济雷达月报》分析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7585%,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7460%,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7522%,中国经济增长监测雷达显示黄灯,负面;

预测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7534%,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7693%,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7613%,中国经济增长监测雷达显示黄灯,负面。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总体上升0.0074个百分点,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比第三季度总体上升0.0159个百分点,下半年和上半年相比上升0.0091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基本稳定。

3、中国经济结构分析预测

《中国经济雷达月报》分析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结构指数为0.7175,第二季度中国经济结构指数为0.7020,上半年中国经济结构指数为0.7098,中国经济结构监测雷达显示黄灯,负面。

预测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结构指数为0.7043,第四季度中国经济结构指数为0.7048,下半年中国经济结构指数为0.7045,中国经济结构监测雷达显示黄灯,负面。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结构指数比第二季度总体上升0.0023个指数点,第四季度中国经济结构指数比第三季度总体上升0.0005个指数点,下半年和上半年相比下降0.0052个指数点,中国经济结构继续恶化。

4、中国经济形态分析预测

《中国经济雷达月报》分析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形态指数为0.8173,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形态指数为0.8179,上半年中国经济形态指数为0.8176,中国经济形态监测雷达显示绿灯,稳定。

预测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形态指数为0.8157,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形态指数为0.8168,下半年中国经济形态指数为0.8162,中国经济形态监测雷达显示绿灯,稳定。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形态指数比第二季度总体下降0.0023个指数点,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形态指数比第三季度总体上升0.0011个指数点,下半年和上半年相比下降0.0014个指数点,中国经济形态趋于负面。

5、国内经济循环分析预测

《中国经济雷达月报》分析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国内市场运行指数为0.7803,第二季度国内市场运行指数为0.6665,上半年国内市场运行指数为 0.7234,国内经济循环监测雷达显示黄灯,负面。

预测第三季度国内市场运行指数为0.6773,第四季度国内市场运行指数为0.6773,下半年国内市场运行指数为0.6750,国内市场运行监测雷达显示红灯,预警。第三季度国内市场运行指数比第二季度总体上升0.0109个指数点,第四季度国内市场运行指数比第三季度总体下降0.0047个指数点,下半年和上半年相比下降0.0484个指数点,中国国内经济循环总体变差。

6、社会经济循环分析预测

《中国经济雷达月报》分析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社会经济循环指数为0.8800,第二季度社会经济循环指数为0.8121,上半年社会经济循环指数为0.8460,社会经济循环雷达显示绿灯,稳定。

预测第三季度社会经济循环指数为0.8204,第四季度社会经济循环指数为0.8185,下半年社会经济循环指数为0.8194,社会经济循环监测雷达显示绿灯,稳定。第三季度社会经济循环指数比第二季度总体上升0.0083个指数点,第四季度社会经济循环指数比第三季度总体下降0.0019个指数点,下半年和上半年相比下降0.0266个指数点,中国社会经济循环未来趋于负面。

7、资源环境循环分析预测

《中国经济雷达月报》分析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资源环境指数为0.6312,第二季度资源环境指数为0.5870,上半年资源环境指数为0.6091,资源环境监测雷达显示红灯,预警。

预测第三季度资源环境指数为0.5933,第四季度资源环境指数为0.5927,下半年资源环境指数为0.5930,资源环境循环监测雷达显示紫灯,危险。第三季度资源环境指数比第二季度总体上升0.0063个指数点,第四季度资源环境指数比第三季度总体下降0.0006个指数点,下半年和上半年相比下降0.0161个指数点,中国资源环境循环趋于负面。

8、国际经济循环分析预测

《中国经济雷达月报》分析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国际经济循环指数为0.6932,第二季度中国国际经济循环指数为0.7111,上半年中国国际经济循环指数为0.7022,中国国际经济循环监测雷达显示黄灯,负面;

预测第三季度中国国际经济循环指数为0.7121,第四季度中国国际经济循环指数为0.7103,下半年中国国际经济循环指数为0.7112,中国国际经济循环监测雷达显示黄灯,负面。第三季度中国国际经济循环指数比第二季度总体上升0.0009个指数点,第四季度中国国际经济循环指数比第三季度总体下降 0.0018个指数点,下半年和上半年相比上升0.0090个指数点,中国国际经济循环趋于稳定。

9、世界经济环境分析预测

《中国经济雷达月报》分析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世界经济指数为0.5304,第二季度世界经济指数为0.5413,上半年世界经济指数为0.5359,世界经济监测雷达显示紫灯,危险;

预测第三季度世界经济指数为0.5401,第四季度世界经济指数为0.5413,下半年世界经济指数为0.5407,世界经济环境监测雷达显示紫灯,危险。第三季度世界经济指数比第二季度总体下降0.0012个指数点,第四季度世界经济指数比第三季度总体上升0.0012个指数点,下半年和上半年相比上升0.0048个指数点,世界经济环境趋于稳定。

10、中国经济风险分析预测

《中国经济雷达月报》分析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风险预警指数为0.8384,第二季度中国经济风险预警指数为0.8590,上半年中国经济风险预警指数为0.8487,中国经济风险预警监测雷达显示绿灯,稳定;

预测第三季度中国经济风险预警指数为0.8594,第四季度中国经济风险预警指数为0.8594,下半年中国经济风险预警指数为0.8594,中国经济风险预警监测雷达显示绿灯,稳定。第三季度中国经济风险预警指数比第二季度总体上升0.0003个指数点,第四季度中国经济风险预警指数与第三季度总体持平,下半年和上半年相比上升0.0107个指数点,中国经济风险趋于稳定。

11、中国经济政策分析预测

《中国经济雷达月报》分析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财政金融指数为0.7340,第二季度中国财政金融指数为0.6898,上半年中国财政金融指数为0.7119,财政金融监测雷达显示黄灯,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