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室管理能力

科室管理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室管理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室管理能力

科室管理能力范文第1篇

比如,高三总复习的教学中,知识的系统化复习和掌握非常重要。但是,分类复习中专题史也好,国别史也好,都很容易停留在知识的条理化阶段,达不到系统化要求。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的系统化要求,不仅要注意历史现象之间的外在联系,而且更要注意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史专题,如果单纯把散见于课文中的各种赋税制度知识内容列举出来放在一起,这虽便于学生掌握,但它只能是条理化而不是系统化。要实现系统化,就必须搞清楚每一种赋税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结果,各个赋税制度和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时代特点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国赋税制度发展趋势与世界古代史上赋税制度发展趋势的比较。表现在社会经济基础中的生产关系方面:商品经济呈现出共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共性和规律性,即人身依附关系不断松弛和货币地租逐渐代替实物和劳役地租。只有把具体历史现象之间的这种本质联系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才能给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即立体的历史时空框架结构。

历史教学向能力培养的理性化阶段发展,是建国后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一大进步,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客观地反映了在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对能力的突出要求,适应了现实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摆正了基础教育中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使历史教育的目的能全面、完整地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又给历史教学本身注入了活力,给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拓展出一个崭新的空间。

历史学的基本思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科学思维方法。不管从任何角度对历史学科能力进行分解都无法离开这一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实际上,历史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中对此已有明确的规定。所以,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让学生明确教育目的的双重性。

一是实现近期效益,即要使学生能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引导下,充分理解、认识历史现象,并能运用这一思维方式主动而科学地去分析、评价、判断历史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水平,有效地提高应试技能。二是实现远期效益,即要使这种思维方法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能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对学生在其他各方面的学习和将来工作、生活发生影响,极大地增强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改造学生的思维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使其受益终身。

考虑到中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思维习惯,是一项艰巨任务,必须考虑中学生的实际来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决不可盲目草率,因为欲速则不达。经验证明,在教学的一开始,把它和教学目的双重性一起交给学生,让他们明确掌握好这门课必须树立科学历史观,这是一把打开历史科学大门的钥匙。同时要求学生做好养成科学历史思维的心理准备,然后,再有理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期通过潜移默化逐步实现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我把基本的原理归纳成五个方面,姑且称为历史思维方法五原则。

科室管理能力范文第2篇

1.1重教学,轻科研,科研意识薄弱

据调查,有90%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是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能力,绝大部分体育教师更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只有66.79%的教师认为科研能力是21世纪体育教师的必备能力,体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现象说明,当前大多数体育教师科研意识薄弱,他们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即得利益,不愿把精力投入到具有长远效益的体育科研中来。体育科研成了体育教师的一根软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体育教师的个人成才与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制约了体育学科的建设及在学校的学科地位。

1.2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相对缺陷

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写作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由于知识结构的缺陷,不少体育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不会或盲目选题,不会分析问题,更不会针对问题去做调查或实验、再撰写成文了。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单元化也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3科研队伍学历层次不高,水平较低

高校体育教师在学历层次上较其他学科相差较大,缺乏以博士硕士学历为精英,以研究生、本科生为骨干的高层次研究人员,缺乏具有传、帮、带特色的体育学科创新梯队,缺乏导向性或针对性的科研计划和相应措施,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主攻课题,与相关科研部门及其信息部门联系较少,科研动态和信息沟通阻滞,存在许多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1.4科研动机不纯

从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调查情况分析得出,“评聘职称”是绝大部教师进行体育科研的首要目的(占70%),“提高学术水平”是体育科研目的的第二选择(占39.70%),“完成学校任务”排在第3位(占35.15%),只有4.85%的教师是因为兴趣而进行的科研活动。,这说明教师已意识到体育科研重要性,意识到进行体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但从目的和动机来看却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往往目的达了,压力没有了,科研活动也同时停止了。

1.5投入经费太少

大学体育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管理者对体育课程建设不够重视,,不仅体育课程工作量系数低,对体育科研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与其他研究型学科相比差距较大,这大大打击了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使科研与教学实际相脱节,科研流于形式,缺乏研究深度,缺乏实用性。具体表现为科研仅为满足于鉴定结果和论文的发表,脱离体育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实践,脱离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由于体育科研经费投入少,体育科技情报网络现代化建设滞后,信息不充分,时效性较差,体育教师获取体育科技信息渠道不通畅,往往造成盲目立项、重复研究或研究成果得不到及时推广等现象,挫伤体育教师的科研热情。

2.实现“科研型”体育教师转变的有效途径

2.1加强科研意识

每一位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体育教师,理应成为有研究头脑的科研型、创造型学者,这是现代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迫切需求。周登嵩教授曾经说过:“研究与创新首先应该成为每位教师(包括体育教师)的生存方式之一,其前景是在研究中学习,在探索中前进,在创造中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局限于学历提升和多种培训,更重要的是参与科研活动之中。”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辛苦型”、“经验型”、“技能型”教师已不能适应现代多元化发展需求。于是“学者型教师”、“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等,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目标。为顺应时展潮流,更为实现人才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教师应树立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为动力,以科研促教学,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向科研要发展的思想理念,加强自身科研意识,为实现体育教师由“技能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做好心理准备。

2.2重视继续教育

要提高体育教师科研水平,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应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在职培训或继续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并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除牢固掌握本学科系统知识以外,体育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成果和动态,加强现代体育理论知识、写作知识、人文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补充,不断充实新知识、新理念,掌握新方法,使自身知识结构应呈现多元化态势。学校也应为体育老师的在职培训、外出进修、继续教育提供机会,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培训体系,形成高效的师资培训平台;从一般要求变为鼓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类管理和系统管理体制。在进行继续教育时,还应重点组织教师学习体育科研理论和体育教改理论课程,使之掌握体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步骤、主要方法及选题技巧等,从而为今后的科研工作积蓄能量。

2.3从体育教学研究起步

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师常年耕耘的地方,最熟悉学生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最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最清楚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作为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要以敏锐的眼光、科学的态度、研究者的视角去关注教学实践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体育行为、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等,就一定能找到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科研活动应当成为体育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自己创造自己的专业生活质量,这才是体育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佳表现形式。高校体育教师还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联合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学科交叉性研究。同时,进一步加强跨校区、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其他高校、国内外同行在学术科研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高校体育学术科研工作向更广更深层次的发展。

2.4加大学校体育科研管理力度,增加体育科研经费

各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切实解决体育教师待遇问题,合理折算体育教师工作量,让体育教师能享受和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工作酬金;尽快建立有效的体育教学科研评估体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严格教师评聘制度,实行全员竞聘,择优上岗,以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保障其持续性。同时积极督促体育科研团队的组建,充分发挥现有骨干力量,组成具有传、帮、带特色的科研梯队,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完成向学者型的过渡。此外,学校在人才引进、师资培训、科研立项、科研经费上也要适当向体育学科倾斜,扶持和帮助体育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从而实现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的全面提高。

3.结束语

科室管理能力范文第3篇

一、贴近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在诸多学科中,教者往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年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生活,不断探索。

首先是激发兴趣,引导观察。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兴趣是关键。我充分利用农村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以春夏秋游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神秘色彩和乐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发现了大自然和生活中蕴藏着更多的科学奥秘,并能大胆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总结事物的特征。在《植物的身体》教学中,让学生拿出自己采集的植物标本和自建的资料卡,通过比较对照来发现植物身体六种器官的一般特征,同学们积极踊跃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其次是确立目标,顺利观察。教者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观察,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才能使观察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效果。教者要充分均衡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差异。年龄不同,年级不同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信息化的年代,学生知识的储备量,是教师难以预测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而且更需要切实深入学生,设法去了解他们的多种能力。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得心应手。然后,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起积极性。把课本的相关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捕捉去思考,在课堂上去展示,时刻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评价,使学生觉得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第三是指导方法,学会观察。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事物的特征就难以揭示出来。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我在科学课上主要指导学生两种观察方法:

1、有序观察法。运用这种观察方法,学生能够按着空间和时间的顺序,抓住主次,突出重点。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大自然的事物千差万别,教给学生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确立恰当的观察顺序。教师要时刻本着自己的教学实际,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他们认识水平较低,思维能力也不强,教师有必要把观察的顺序予以点拨,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而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确立自己的观察顺序,建立自己的空间感和时间感,达到观察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2、观察总结法。观察总结法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不但能提高观察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比如在认识地球仪上的主要标识:经线、纬线、赤道等概念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及其标识。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特点,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经线,纬线等标识这一概念,使学生对这些标识的认识在观察总结中牢牢把握住。这和死记硬背比起来真是事半功倍。不断观察,记录,总结也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我们切实要予以重视。

二、鼓励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在具备观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心理学家认为,创新能力的有无和大小主要有三种因素的影响。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方法策略。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有那些能促使人们产生新奇,独特想法的思维方式,这也是诸多创新活动所必需的。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和前提条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培养其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做:一是用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胆猜测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充分发挥民主,给学生创造一个开展创新思维活动的教学空间。三是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火花。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受知识和能力限制,思维还没有那么定势,往往想出的问题有些怪异,甚至出人预料,这也正是他们创新意识的体现。为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容不得有半点疏忽,要切实抓住这创新火花,并让它绽放异彩。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我主要从几个活动入手。一是研究讨论活动。通过观察、讨论、实验,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由师生进行评价,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局面。若要有创新就一定开动脑筋,运用创新思维,去发现新的科学知识。二是巧设实验活动。在科学教学中,深入指导学生精心设计一些实验来证明某种假设,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放开手脚,大胆操作。看谁设计得最合理,最新颖,最科学。使学生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去寻求新的方案,更能表达出其创造性。比如教学《热胀冷缩》时,有一个同学在被踩瘪的乒乓球受热鼓起来现象的启示下,设计出了用矿泉水瓶捏瘪并将盖拧紧,在将这个小瓶放入热水中,小瓶又鼓起来。然后,再把小瓶放入冷水中,小瓶又瘪了。这个实验足以看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硕果。三是发明制作活动。科学课本中,涉及制作的内容很多,教师应把制作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敢于有超常规的做法,敢于别处心裁,把新颖,独特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创新思维,制作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3、教给学生创新方法。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教给学生必要的创新思维方法。例如直觉思维,逆向思维等方法。

直觉思维是一种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在没有明显意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某种新念头或做出某种判断的思维方式。直觉的判断,切不能强迫学生很快的周密的阐述理由,更不能因其离奇而横加指责。要循序渐进,不能抑制学生知觉思维的发展。凭直觉判断通过观察实验判断正确与否。

逆向思维就是朝反方向去想。按一定的逻辑朝正方向思考问题是人们的日常习惯,一旦不按常规反过来想,又能得出一种新的结论。例如《昆虫》一课教学中,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有害的昆虫就理应彻底消灭,才能对人类有好处。”这仿佛是千真万确。可是有位学生却反过来想:如果把害虫全部消灭掉,后果会怎么样?经师生的共同讨论后,得出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的见解。

科室管理能力范文第4篇

管理学科价值链实验教学一、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相继成立,把各院系的实验教学与设备集中起来,为各院系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在实验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达29个。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改变了以往各学院分设实验室,教学软件重复购置和实验设备使用效率不高的弊端;通过整合完善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优化了实验教学环境,建设了协作学习实验教学平台并开放实验室。

但是,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及其研究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总体来看,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方面还普遍存在如下比较突出问题。一是实验师资问题:实验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缺乏;二是实验条件问题:实验室规模偏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实践基地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三是实验内容与方法问题:实验性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社会实践缺乏严格的规划和指导;四是实验性教学管理问题: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评价不科学等。在此背景下,探索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管理学科应该培养大学生什么样的能力

近几年来,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专家、教育行政者都有各自的看法,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能力培养的做法。高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为就业、创业做充足的准备,同时也是加强索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更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信念。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认为管理专业学生应该注重品质能力、软技能、硬技能三方面能力的培养。

1.品质能力

品质能力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从社会企业要求的角度分析,主要包括:敬业精神、诚信、职业素养与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

2.软技能

软技能其实是“情商”(EQ: Emotional Quotient)的社会学术语,它由一系列反应个人特质的要素组成,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软技能包括:语言、文化、管理协作和沟通;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3.硬技能

硬技能是指实践能力,既指专业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又指实际解决问题、社会实践的能力。前者是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在专业领域内继续深造、继续发展的必然前提;后者则是学期与假期、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专业内与专业外相结合的过程,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同时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实践能力是当前大学生的能力短板,管理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注重行业领域背景、实践项目的训练等。

三、实验教学中价值链理论的借鉴

1.价值链理论概述

价值链概念是Michael E.Porter于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较偏重于以单个企业的观点来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可能的连接,以及企业从中获得的竞争优势。价值链涵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价值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

后来Peter Hines重新定义价值链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这是另一种有关价值链的定义。Hines所定义的价值链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把利润作为满足这一目标的副产品。Hines把原材料和顾客纳入他的价值链,这意味着任何产品价值链的每一个成员在不同的阶段包含不同的公司,这不同于波特的分析。

随着因特网的出现,价值链理论被再次时代化。电子商业使得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模糊,竞争也可能来自价值链之外。除了在价值链中获取利益外,公司也可能通过因特网建立新的产品与服务流,因特网不只是一个直接连接顾客或价值链参与者的渠道,也是一个改革的平台。为此,一些学者又进行了一些新型价值链的探讨,提出构建企业价值网。新价值链不是由增加价值的成员构成的链条,而是虚拟企业构成的网络,它经常改变形状、扩大、收缩、增加、减少、变换和变形。价值网是那些可用价值网络模型描述的企业缩写。依赖于媒体技术,价值网把相互独立的客户,或是时空中的顾客相互联系起来,企业本身不是网络,而是提供网络服务,如电话公司、零售银行、保险公司和邮政服务公司都属这种网络中的成员。

2.价值链理论与培养大学生能力的结合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与大学生称号相适应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近年来高校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认为,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单从实验教学的角度,应结合管理学科的特点来培养能力。

管理学科主要是对社会现象的研究,表述社会发展规律,是关于人的科学或者关于人际关系的学科。它的典型特征是应用性、边缘性、综合性,学科涉及面广,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往往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某一个环节,教学设置的课程独立性很强。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企业经营实际情况,从价值链的角度进行仿真实验教学是一个创新性的探索。具体思路是:构建以生产制造业务为驱动,以现代服务业为环境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供应链竞合,生产业务链、流通业务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交织,高度整合的网络状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运作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郭嘉仪.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2]陈军,劳本信.经济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难点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1,(8).

[3]李维纯.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发展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

科室管理能力范文第5篇

销售团队是由致力于共同的销售宗旨和绩效目标、承担一定职责,,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并实现技能互补的异质销售人员所组成的群体。群体中的销售人员是具有多种技能的“多面手”,并享有高度的决策柔性。在这种多功能型的工作团队中,人性假设和人的基本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需要对组织中人的因素进行再思考。crm十分重视销售团队的作用,crm中的某些功能和经营理念可以加强对销售团队的管理和控制。

crm实现客户与企业“双赢”

为了创造更多的客户价值,近来有些企业提倡全员营销。这种营销有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但这种营销思路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因为整个营销管理过程绝不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任务,当一个机构与任何市场发生联系时,这个机构便产生了市场营销管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员营销的概念。全员营销包括营销手段的整体性和营销主体的整体性,营销手段的整体性是指企业对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可控因素进行相互配合,实现最佳组合,以满足客户的各项需求。

这种营销模式更加重视了市场、重视了客户,但要想真正实现这种营销模式确实很难。然后,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领先的管理软件,为这种模式的实现起着支撑作用。crm的建立,可以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库,并基于一定的平台让全体员工来共享客户信息,这样就可以让企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员工都能及时了解和把握客户的需求,并尽量让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而使得全员营销成为可能。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采用全员营销模式,我们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销售趋向多样化、自动化和知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