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洋数字经济

海洋数字经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数字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洋数字经济

海洋数字经济范文第1篇

基金项目:苏州市2013年“科教兴卫”青年科技项目(KJXW2013026)

作者单位:215007 江苏省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陆件(在读硕士研究生)、钱会银(在读硕士研究生)、刘励军、周保纯、肖盐],心内科[毛锦宁、安国印(在读硕士研究生)],血液科[芮明忠(在读硕士研究生)],检验科[王涛(在读硕士研究生)];南通大学医学院电镜教研室(朱昌来)

通信作者:刘励军,Email:

【摘要】目的 观察亚低温(MH)对心肺复苏(CPR)后海马神经细胞活性氧(ROS)产生量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和自噬相关蛋白轻链3(LC3)表达的影响。方法 6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BC,n=5);CPR组(n=60)。CPR组制作窒息法心肺复苏模型,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再随机分为2组:常温CPR组(NT)和低温CPR组(HT)。NT组在ROSC后保持37 ℃恒温,HT组在ROSC后立即行低温32 ℃干预4 h。根据观察时点的不同,再将两组CPR组随机分2个亚组:即 ROSC后12 h和24 h组(NT-12,NT24,HT-12,HT-24)。到达观察时点先对存活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然后立即取双侧海马组织,应用流式法检测大鼠海马单细胞悬液ROS水平。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细胞细胞核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形态学变化。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B)测定海马神经细胞LC3蛋白水平。应用SPSS 19.0软件包,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60只大鼠中有44只(73%)成功ROSC,存活到观察时点的有33只大鼠(55%)。NT和HT组各时点的NDS明显低于BC组(F=8.107,P

【关键词】亚低温;心肺复苏;活性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轻链3;自噬

The impact of mild hypothermia on the ROS and expression of caspase-3mRNA and LC3 of hippocampus nerve cells in rats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Lu Jian, Qian Huiyin, Liu Lijun, Zhou Baochun, Xiao Yan, Mao Jinning, An Guoyin, Rui Mingzhong, Wang Tao, Zhu Changla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7,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Lijun, Email: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act of mild hypothermia (MH) on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expression of cacpase-3mRNA and light chain 3 (LC3, a subunit of immunoglobulin) in hippocampus nerve cells of rats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Methods A total of 65 healthy male Sprague Dawley (SD)rats were randomly(random number) divided into 2 groups: blank control group (n=5) and CPR group (n=60). Cardiac arrest (CA) was induced in rats of CPR group by asphyxia. The survival rats after CPR were randomly(random number) divided into 2 groups: normothermia CPR group (NT) and hypothermia CPR group (HT). Homeothermia of 37 ℃ was maintained in NT group after 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 and hypothermal intervention to 32 ℃ was carried out in HT group for 4 hours immediately after ROSC. Both NT group and HT group were then randomly divided to 2 subgroups 12 hours and 24 hours after ROSC (NT-12, NT-24, HT-12, HT-24 subgroups). During observation,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NDS) of rats was scored, then the bilateral hippocampi were obtained from rats' head, and monoplast suspension of fresh hippocampus tissue was made immediately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intracellular ROS by flow cytometr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ultrastructure changes of cellular nucleus and mitochondria.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mRNA and Western-blotting (WB)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LC3 in frozen hippocampus tissue. Measured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paired sample T test and One-Way ANOVA. Results Of 60 rats with CA, 44 were successfully resuscitated (73%) and 33 survived until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55%). The NDSs of rats in NT and H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comparison with BC group (F=8.107, P

【Key words】Mild hypothermia;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Caspase-3; LC3; Autophagy

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和急诊医学的发展,大多数心脏骤停(CA)患者能恢复自主循环,但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造成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1]。神经细胞凋亡是CA后存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如何预防和控制CA后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发展是减少继发性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2]。脑神经细胞在缺血缺氧后凋亡的发生与细胞自噬程度密切相关[3],这种自噬与凋亡的关系以及其调节机制尚需进一步的明确。本研究采用窒息法大鼠心肺复苏模型,来观察亚低温(mild hypothermia, MH)对CPR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产生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

采用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由中科院上海动物实验研究所提供,合格证号:SCXK(沪)2007-0005,周龄16~18 周,体质量(450±45)g,共65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BC,n=5)、CPR组(n=60)。BC组用3.6%水合氯醛(批号:120203,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按10 mL/kg进行腹腔内注射麻醉后,气管插管和股动、静脉置管,不建立窒息CPR模型,待稳定后开始计时,到达观察时间点后进行NDS,然后在麻醉状态下处死大鼠取脑。CPR组在麻醉后,气管插管和股动、静脉置管,并复制窒息大鼠CPR模型(详见模型制备),待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再将大鼠分为常温CPR组(NT)、低温CPR组(HT)。NT组在ROSC后保持其体温在

37.0 ℃,HT组在ROSC后立即予32 ℃低温干预,持续4 h后开始缓慢复温至正常体温。根据观察时点的不同,再将上述CPR组大鼠随机分为2个亚组,即ROSC后12和24 h组(NT-12,NT24,HT-12,HT-24)。

1.2 模型制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模型参照Idris等[4]所建立的方法进行。用3.6%水合氯醛(10 mL/kg)腹腔注射麻醉,然后将大鼠固定于铺有控温毯(型号:MODLE6900,深圳瑞沃德公司)的操作台上。大鼠气管插管后用24 G套管针行股动、静脉置管,股动脉置管成功后接压力换能器。所有大鼠均行心电、肛温及有创动脉压监测(8导生物信号采集系统MD3000,安徽淮北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操作完成后再稳定5 min,期间予心肺复苏装置(型号:A-CPR-IIC,中山大学心肺脑复苏研究所)机械通气,心肺复苏装置参数如下:呼吸频率100次/min、潮气量6 mL/kg、吸氧体积分数100%通气1 min,然后将吸氧体积分数改为21%继续通气4 min。采用呼气末夹闭气管导管模拟窒息,CA判定标准如下:收缩压(SBP)≤25 mmHg(1 mmHg=0.133 kPa),并持续至心电图呈直线。此后,开始复苏,予机械通气 (呼吸频率50次/min,潮气量6 mL/kg,氧浓度100%);同时,使用心肺复苏装置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250次/min,按压深度为大鼠胸廓前后径的1/3。复苏开始10 s后,经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批号:120505,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0.01 mg/kg)。CPR后ROSC的标志:出现自主心律和SBP≥60 mmHg,

并持续10 min以上[4]。复苏前和复苏时动物肛温均控制在(37.0±0.5)℃。HT组在复苏后立即予控温毯、冰袋和风扇等降温措施将肛温降至32 ℃,持续4 h后再以0.5 ℃/h的速度缓慢复温至37.0 ℃。到达观察时点先按Geocadin等[5]的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NDS),然后在麻醉下处死大鼠获取海马组织标本。

1.3 检验取材方法

CPR组大鼠在窒息前、ROSC后0.5 h和4 h均从股动脉抽取0.5 mL动脉血(取血后补充等量生理盐水)行血气分析。各组大鼠在到达观察时间点之前均予5%GNS灌胃(10 mL/kg,1次/6 h),到达相应的观察时间点后,先对大鼠进行NDS,然后在麻醉状态下心内注射10%氯化钾2 mL处死大鼠,切开胸骨,分离心包,暴露心脏,将穿刺针经左心室送入升主动脉,剪开右心耳,经心脏快速灌注4 ℃生理盐水250 mL至右房流出液清,迅速断头取脑,分离双侧海马。左侧海马切取2/3立即在冰上研磨制作单细胞悬液,剩余1/3行电镜观察;右侧海马-80 ℃冻存,用于caspase-3mRNA和LC3B表达的测定。

1.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

左侧海马取出后切取2/3在冰上用装有冷PBS的玻璃匀浆器内匀浆10次,经300目尼龙过滤网过滤,收集滤液600×g 4 ℃离心5 min,弃上清,冷PBS重悬沉淀,反复吹打后再离心,重复上述操作3次,最后用冷PBS重悬沉淀,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货号:S0033,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中的DCFH-DA按1∶1000的浓度装载探针,37 ℃孵育20 min后用PBS洗涤3次,最后重悬后用流式细胞仪(型号:FACSCalibur,美国BD公司)检测,分析100000个单细胞内的DCF荧光强度,取其平均值。

1.5 caspase-3mRNA表达测定

采用RT-PCR法测定:用Trizol(批号:120805,美国GIBCO公司)抽提RNA;逆转录mRNA至cDNA;再用PCR扩增仪(型号:9700,美国应用生物系统中国公司)扩增cDNA。由invitrogen上海提供合成引物,caspase-3引物:上游5’-GCA CTG GAA TGT CAG CTC GCA-3’,下游5’-GCC ACC TTC CGG TTA ACA CGA-3’,扩增产物大小559 bp;β-actin引物:上游5’-CAT CTC TTG CTC GAA GTC CA-3’,下游5’-ATC ATG TTT GAG ACC TTC AAC A-3’,扩增产物大小300 bp。反应条件:94 ℃变性5 min;94 ℃变性30 s,50 ℃退火30 s;72 ℃延伸30 s,共30个循环;最后72 ℃终末延伸7 min。扩增产物用电泳仪(型号:三恒ECP30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电泳,电泳后摄片,并应用Vilber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型号:Type T2A,法国Lourmat公司)进行吸光度扫描,以目的条带与β-actin的积分比值表示caspase-3mRNA的相对表达量。

1.6 LC3B表达测定

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用蛋白裂解液RIPA(中)(货号:P0013C,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在玻璃匀浆器中裂解冻存组织,高速离心后得上清蛋白溶液。采用BCA蛋白含量测定试剂盒(货号:P0010S,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测定蛋白浓度;然后,用SDS-PAGE(货号:P0012A,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制备12%的分离胶和6%浓缩胶。加样后恒压100V电泳,电泳结束后转PVDF膜,转膜后加一抗(anti-LC3B 1∶1000;anti-GAPDH 1∶800);过夜后加二抗(second anti-LC3B 1∶3000;second anti-GAPDH 1∶4000)。孵育后将膜包好进入暗室压片并洗片,使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对胶片进行扫描分析,以特定的目标蛋白条带OD值(volume)与内参蛋白GAPDH(volume)比值表示LC3B-Ⅱ/Ⅰ的表达水平。

1.7 透射电镜标本制作

将左侧海马剩余1/3新鲜组织块用手术刀片切成1 mm3大小,并用4%戊二醛固定,然后用0.1 mol/L磷酸缓冲液洗2次,每次15 min。1%锇酸固定1 h,再用0.1 mol/L磷酸缓冲液洗2次,每次15 min。30%丙酮脱水15 min,50%丙酮脱水15 min,70%丙酮饱和醋酸铀过夜。过夜后再用80%丙酮脱水15 min,90%丙酮脱水15 min,100%丙酮脱水3次,每次10 min。将包埋剂与100%丙酮按1∶1比例放置1 h,然后将组织块放入胶囊包埋,放入烘箱,制超薄切片并枸橼酸铅染色待检。

1.8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和office excel 2007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LSD-t检验,以P

2 结果

2.1 CPR组大鼠窒息和复苏时间以及存活情况

60只大鼠制模成功44只(73%),存活到观察时点者33只(55%)。心脏骤停后大鼠主要复苏措施以机械通气和胸外心脏按压为主。在复苏过程中大鼠的心律未见长时间的心室颤动,故在复苏过程中未使用心脏电除颤。各组大鼠窒息和复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CPR组大鼠基本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变化

CPR组大鼠在窒息前、ROSC后0.5和4 h各项生命体征(除Tc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HT组ROSC后4 h乳酸水平明显低于NT组(t=2.146,P=0.036),余各相同时点血气分析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2.3 ROSC后各组NDS情况

结果发现,CPR组各组大鼠的NDS显著低于BC组(F=8.107,P

NDS满分为80分,0分为脑死亡;BC:空白对照组;NT:常温CPR组;HT:亚低温CPR组;ROSC:自主循环恢复;N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T和HT组与BC组比较,aP

图1 各组NDS比较

Fig 1 NDS in each group

2.4 各组大鼠海马单细胞悬液ROS的变化

与BC组比较,CPR组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单细胞悬液反应ROS水平的指标――DCF值均明显上升(F=16.824,P

A:空白对照组;B:常温CPR组ROSC后12 h;C:低温CPR组ROSC后12 h;D:常温CPR组ROSC后24 h;E:低温CPR组ROSC后24 h。每组的左图是通过流式细胞术分辨出的在单细胞悬液中不同的有形物质,白色箭头标注的是所计数的单细胞群,右图是该细胞群的平均荧光度

图2 各组大鼠海马单细胞悬液ROS检测流式细胞图

Fig 2 ROS flow cytometry in hippocampus monoplast suspension of each group

2.5 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3mRNA表达水平

与BC组相比,CPR组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3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F=24.527,P

BC:空白对照组;NT12:常温CPR组ROSC后12 h;HT12:低温CPR组ROSC后12 h;NT24:常温CPR组ROSC后24 h;HT24:低温CPR组ROSC后24 h;ROSC: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NT和HT组的平均荧光强度与BC组比较,aP

图3 各组大鼠海马单细胞悬液ROS检测结果比较

Fig 3 ROS compare in monoplast suspension of each group rats

A:目的基因caspase-3mRNA(559 bp)的表达。从左向右依次为BC组、NT组ROSC后12 h、HT组ROSC后12 h、NT组ROSC后24 h和HT组ROSC后24 h;B:为内参照β-actin (300bp)的表达,从左向右依次为BC组、NT组ROSC后12 h、HT组ROSC后12 h、NT组ROSC后24 h和HT组ROSC后24 h。BC,空白对照组;NT,常温CPR组;HT,低温CPR组

图4 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3mRNA表达

Fig 4 Caspase-3mRNA expression in hippocampus nerve cells of each group

2.6 大鼠海马神经细胞LC3B表达水平

与BC组相比,CPR组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LC3B表达均明显升高(F=6.584,P

2.7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ROSC后24 h取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作电镜观察。空白对照组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核,核膜完整、光滑,核染色质分布均匀;线粒体,外膜完整,嵴光滑清晰可见,基质均匀。常温复苏组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核体积缩小,核膜有皱褶,核染色质边集、密度不均匀;线粒体体积明显减小,嵴紊乱、粗糙,基质浓缩。低温复苏组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核体积略有缩小,核膜尚光滑,核染色质略有边集,分布尚均匀;线粒体体积略有减小,嵴可分辨,基质浓度略不均匀。见图8。

BC:空白对照组;NT-12:常温CPR组ROSC后12 h;HT-12:低温CPR组ROSC后12 h;NT-24:常温CPR组ROSC后24 h;HT-24:低温CPR组ROSC后24 h。NT和HT组的caspase-3mRNA表达量与BC组比较,aP

图5 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比较

Fig 5 Caspase-3mRNA in hippocampus nerve cells in groups

(A)目的蛋白LC3B-Ⅱ/Ⅰ(16/18 kd)的表达,从左向右依次为BC组、NT组ROSC后12 h、HT组ROSC后12 h、NT组ROSC后24 h和HT组ROSC后24 h;(B)内参照GAPDH(36 000)的表达,从左向右依次为BC组、NT组ROSC后12 h、HT组ROSC后12 h、NT组ROSC后24 h和HT组ROSC后24 h。BC,空白对照组;NT组,常温CPR组;HT组,低温CPR组

图6 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LC3B-Ⅱ/Ⅰ表达

Fig 6 LC3B-Ⅱ/Ⅰ expression in hippocampus nerve cells of each group

3 讨论

治疗性低温已成为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它也主要对院外心室颤动心脏骤停患者有益,提示低温可能仅对轻、中度脑损伤患者有益;但是其有效的主要机制仍有待研究。

BC:空白对照组;NT-12:常温CPR组ROSC后12 h;HT-12:低温CPR组ROSC后12 h;NT-24:常温CPR组ROSC后24 h;HT-24:低温CPR组ROSC后24 h。NT和HT组的LC3B- Ⅱ/Ⅰ表达量与BC组比较,aP

图7 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LC3B-Ⅱ/Ⅰ表达水平比较

Fig 7 LC3B-Ⅱ/Ⅰ expression in hippocampus nerve cells of each group

A:空白对照组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核(×8000);B:常温复苏组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核(×8000);C:低温复苏组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核(×8000);D:空白对照组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40 000);E:常温复苏组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40 000);F:低温复苏组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40 000);G:常温复苏组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40 000)被双膜结构(黑箭头所示)包围形成自噬体

图8 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核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

Fig 8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nucleus and mitochondria in each group

心脏骤停后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缺血缺氧,使呼吸链传递电子的效能下降,并使电子受体减少,造成缺血区ROS的产生并未增加[6]。经CPR治疗恢复自主循环(ROSC)后,再灌注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氧,而此时线粒体呼吸链的酶活性却未能迅速恢复,致使氧经单电子还原成氧自由基增多[7]。此外,Ca2+超载也使线粒体功能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抑制,最终使ROS的产生超过组织的清除能力[6],进而造成细胞膜和细胞器不同程度受损,甚至引起细胞坏死和凋亡[8]。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在缺血-再灌注(I/R)后胞内ROS明显增高,这与细胞在缺血缺氧后发生级联反应的结果是一致的。低温治疗使ROS的产生量较相同时点的NT组明显减少(图2、3),其原因可能与MH能降低ROS的产生,同时具有保护清除ROS的酶系统有关。

Caspase-3是凋亡通路的最后执行者,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细胞凋亡的程度[9],已有研究结果表明,MH能通过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而使神经功能得到保护[10]。本研究中发现,MH能显著减少脑细胞I/R后ROS的产生量,并且与caspase-3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原因可能是ROS的减少,通过抑制钙介导的兴奋性氨基酸与氧自由基之间的恶性循环,使caspase-3mRNA表达减少(图4、5),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细胞凋亡的程度。

另外,自噬通常被认为是细胞的一种保护性作用,它在维持缺血缺氧等应激状态下使细胞存活[11],并清除细胞内衰老细胞器和错误折叠蛋白中起重要作用[12]。但是,近年来也发现,在某些条件下细胞自噬也能导致细胞死亡,即所谓过度自噬[13]。除利用电镜可观察自噬体形成外,还可以利用WB的方法检测LC3的形成,从而判断自噬发生的程度[14]。由于LC3B在脑中表达较多,可以用作脑细胞自噬的分子标志[15]。在自噬过程中,LC3-I被泛素样体系修饰和加工,产生相对分子质量为16 000的LC3-Ⅱ,并被定位到自噬小体中。故此,自噬小体中存在的LC3I和LC3-Ⅱ均可成为细胞发生自噬的分子标志,并且LC3Ⅱ的含量和发生自噬的程度成正比[16]。本研究也发现,HT组LC3B-Ⅱ/Ⅰ的表达较相同时相点的NT组有所下降(图6、7),表明MH减小了细胞的自噬程度,并可能是大鼠神经功能改善的原因之一(图1)。提示大鼠复苏后脑神经细胞发生的自噬是过度的、有害的。

参考文献

[1]Wang XP, Lin QM, Zhao S,et al. Therapeutic benefits of mild hypothermia in patients successfully resuscitated from cardiac arrest: A meta-analysis [J]. World J Emerg Med, 2013, 4(4): 260-265.

[2]Xiong W, Hoesch RE, Geocadin RG. Post-cardiac arrest encephalopathy [J]. Semin Neurol, 2011, 31(2): 216-225.

[3] 刘坚, 黄亮. AMPK和mTOR信号传导的相互拮抗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 21(12): 1398-1400.

[4] Idris, Pecker LB, Ornato JP, et al. Utstein-style guidelines for uniformreporting of laboratory CPR research [J]. Circulation, 1996, 94: 2324-2336.

[5]Geocadin RG, Ghodadra R, Kimura T, et al. A novel quantitative EEG injury measure of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J]. Clin Neurophysiol, 2000, 111(10): 1779-1787.

[6] Murphy MP. How mitochondria produc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J]. Biochem, 2009, 417: 1-13.

[7] Marchi S, Giorgi C, Suski JM,et al. Mitochondria-Ros Crosstalk in the Control of Cell Death and Aging [J]. J Sign Tran, 2012, 2012: 329635.

[8] Liu X, Wang M, Chen H, et al. Hypothermia protects the brain from transient gobal ischemia/reperfusion by attenuat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sponse-induced apoptosis through CHOP [J]. PLoS One, 2013, 8(1): e53431.

[9] 吴思荣, 惠国桢, 李向东.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其与caspase-3基因表达的关系 [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9, 18(4): 361-366.

[10]Zgavc T, Ceulemans AG, Hachimi-Idrissi S, et al.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post ischemic brief mild hypothermic treatment correlates with apoptosis, but not with gliosis in endothelin-1 treated rats [J]. BMC Neurosci, 2012, 13: 105.

[11] Faisal Adhami, Guanghong Liao, Yury M, et a1. Cerebral ischemia-hypoxia Induces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and Autophagy [J]. Am J Path, 2006, 169( 2): 566-583.

[12] Philipp A Jaeger, Tony Wyss-Coray. All-you-can-eat: autophagy in neurodegeneration and neuroprotection [J]. 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 2009, 4:16.

[13] Adhami F, Liao GH, Morozov YM, et al. Cerebral Ischemia-Hypoxia Induces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and Autophagy [J]. Am J Path, 2006, 169(2): 566-583.

[14] Weidberg H, Shvets E, Shpilka T, et al. LC3 and GATE-16/GABARAP subfamilies are both essential yet act differently in autophagosome biogenesis [J]. EMBOJ, 2010, 29(11): 1792-1802.

[15] Bendix I, Schulze C, Haefen Cv, et al. Erythropoietin modulates autophagy signaling in the developing rat brain in an in vivo model of oxygen-toxicity [J]. Int J Mol Sci, 2012, 13(10): 12939-12951.

[16] Klionsky DJ, Abdalla FC, Abeliovich H,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assays for monitoring autophagy in higher eukaryotes [J]. Autophagy, 2008, 4(2): 151-175.

海洋数字经济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地球 测绘科技 发展

引言:1993年和1994年美国先后以总统令的形式提出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即通称的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这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信息化,抢占信息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和主动权的重大战略步骤,时隔5年,这一计划的实施初见成效,刺激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于是去年又以美国副总统演讲形式推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构想,并计划到2020年试图达到地球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亮出了美国这一近期全球信息战略的底牌。由美国政府高层出面提出的这一“数字地球”构想引起全球各方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热点话题。中国学者尤其在地学界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不论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还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中国要准备迎接这一严峻挑战,已成共识。作为测绘学科,测绘行业反应更显强烈,数字地球概念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前景。这里我们想就现代测绘学的发展从学科的观点稍为具体地探讨一下它与数字地球的关系和在构建数字地球中的作用。

一、测绘学的现展

空间技术,各类对地观测卫星使人类有了对地球整体进行观察和测绘的工具,好像可以把地球摆在实验室进行观察研究一样方便。由空间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如由计算机、信息、通讯等技术发展起来的3S技术(GPS,RS,GIS)在测绘学中的不断出现和应用,使测绘学从理论到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测绘生产任务也由传统的纸上或类似介质的地图编制、生产和更新发展到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GPS的出现革新了传统的定位方式;传统的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已由遥感卫星或数字摄影获得的影像所代替,测绘人员在室内借助高速高容量计算机和专用配套设备对遥感影像或信号记录数据进行地表(甚至地壳浅层)几何和物理信息的提取和变换,得出数字化地理信息产品,由此制作各类可供社会使用的专用地图等测绘产品。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基本地图的成图或更新周期可望从十几年,几十年缩短到几年或更短,测绘业的体力劳动得到解放,生产力得到大的提高。

今天,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使测绘产品从单一纸质信息转变为磁盘和光盘等电子信息,产品分发可从单一邮路转到“电路”(数字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传真),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所有制成份和运行体制的改革,需要开放民用国家测绘产品;从技术方面看,西方国家卫星测地技术可制作全球几乎任一地区1m分辨率(相当1∶1万比例尺)的地图,卫星上的GPS又可将这种地图纳入全球参考框架和转换为他们的国家坐标系,中、小比例尺国家地图的保密价值已大大降低;对于军事敏感的重力数据,卫星重力技术所发展的低阶全球重力场模型已足够用于他们的远程战略导弹发射。目前全球高阶重力场模型(如EGM96)分辨率已达50km,已接近我国现有重力数据的分辨率,其保密价值也需要重新评估。这一形势使绝大部份测绘产品可以作为普通商品服务于全社会,测绘业从单一国家事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这无疑为测绘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扩大了发展空间,这也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转变。

综上所述,由于以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测绘学的理论基础、测绘工程的技术体系、其研究领域和学科目标,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表现为正在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和动力,进入市场竞争求发展,测绘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产业。它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是原来的单纯从控制到测图,为国家制作基本地形图的任务,而是扩大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与空间数据有关的各个领域。它必将随着21世纪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未来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技术框架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二、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学

地球上一切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绝大部分(约80%)都与地理位置相关。中国21世纪议程62个优先发展项目中,约有40个需要建立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是利用海量地理信息(即地球空间数据)对地球所做的多分辨率、3维数字化描述的整体信息模型,便于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使用,为人类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新的手段,这里在数字地球的概念中突出显示了地理坐标的框架作用,因此NSDI是数字地球的基础设施,要求提供(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包括大地测量控制框架(国家定位网和重力控制网)、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行政境界、公共地籍等基础地理数据集。在此框架上加载各类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一切所需要和感兴趣的人文信息。为数字地球提供上述地球空间数据框架是测绘业本身的“专职”,但又对测绘学提出了更高层的技术要求。

NSDI要建立在NII上,要在因特网上运行,要求开发功能强、效率高的因特网GIS软件。这表明还要大力发展测绘产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它的技术基础是宽带、高速图形图像网络,当然其中宽带高速问题需要国家投资在NII中解决。数字地球构想的另一个高技术特点是虚拟现实模型。目前发展起来的全数字化摄影测量就能够利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或工作站,对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建立立体地形或地物虚拟模型。但如何将这一技术用在因特网上对多种测绘产品和普通用户提供虚似模型甚或虚拟现实模型,则是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多分辨率、统一性的3维数字化整体表达,这里强调了统一性和整体性,要求全球多源数据无缝无边的连接和整合。从空间数据框架来说,其统一性和整体性是由大地测量来实现和给予保证的。大地测量是传统测绘的基础,对当前信息化测绘和构建未来数字地球更是基础的基础,即空间数据框架的框架。它要求全球采用统一的参考椭球模型和相应的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如ITRF);全球统一的高程基准,即统一定义和使用的大地水准面;全球统一的重力测量基准(重力基本网);全球统一的地图投影系统。一切原有的测绘成果,特别是国家基本地图都要转换到上述全球统一的参考系中。数字地球对全球大地测量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GPS配以少量SLR和VLBI站是各国保持和维护各自的地心参考框架的基本技术,但局部坐标到全球坐标的转换目前还难于达到优于米级的精度;全球高程系统的统一问题,大地测量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还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难题,最终要通过全球重力数据,特别是新一代卫星重力计划和卫星海洋测高计划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的统筹和协调下实现。

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0%,海洋将是21世纪资源开发的主要竞争空间,海洋动力环境的变化(如厄尔尼诺现象)又是决定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控制“阀门”。数字地球向海洋测绘提出了挑战。从全球来说,目前海洋的精细测绘基本上还是空白,多波束测深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国领海海底地形的测绘,但要将陆地坐标参考框架以相近的精度扩展到海洋仍存在困难,海上GPS定位精度还低于5m;由于陆地高程基准不能用水准测量传递到海洋,在卫星测高技术的支持下用某种去掉潮汐影响的平均海面作深度基准,精度可达米级,和多波束测深精度相当。但广大的开阔深海的海底地形测绘不可能用船载测深仪完成,用卫星测高结合重力数据(低阶或中阶重力场模型)反演海底地形,目前试验精度可达10~100m。数字地球将要求海洋测绘技术有新的突破。

测绘学由于其技术的突破已日益向相关地学领域渗透。大地测量更成为研究地球动力学(包括海洋动力甚至大气动力)的重要技术手段,GPS监测已能提供全球板块运动和地壳形变精密数据,可用于研究地学灾害(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等)的预测;GPS已可以和VLBI相近精度和频谱分辨率监测地球自转的变化,由此研究地球深部结构和动力过程及全球变化;专题GIS也成为环境灾害问题分析预测工具。数字地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和灾害问题提供一个可供观察、分析、模拟和预测的全球信息系统,以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赞成活数字地球或动态数字地球的提法,因为人类是生活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地球上。现在在全球性的观测中,各种对地观测新技术已可能连续快速获取地球表面(或浅层)随时间变化的几何和物理信息,了解地球上各种现象及其变化。因此测绘学或者说测绘业则应当利用3S技术结合合成孔经雷达干涉技术(INSAR)以及其他新技术(如卫星重力探测技术等)对地进行观测,为构建活数字地球提供描述地球动态变化的地理信息产品。

数字地球构想是推动人类大踏步跨进信息社会重大战略步骤,有挑战也有风险。测绘是数字地球的基础,测绘工作者也将是构造数字地球的“尖兵”,也要求测绘学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三、测绘学和地球空间信息学

在本文第一部分已谈及测绘学在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现展趋势。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反映、至少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和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应该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于是从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 and 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也是五花八门,现在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但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通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极大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例如近地空间航天器的导航定位,近地空间重力场的测定,大气层甚至电离层的信息;其支撑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处理电磁波信息和影像信息,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

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前景良好。

四、建议

本文漫谈了测绘学的发展及其与数字地球构想的关系。为在21世纪加速建设我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发展我国的测绘学科和测绘事业,以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根据我国目前测绘事业发展的现状,从一个侧面(主要是大地测量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统一我国大地定位参考框架的建设,对近年来由各个部门独立建立的各等级GPS定位网进行必要的联测和统一整体平差,此举可望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的大地定位框架。

2.将沿海各部门100多个验潮站统一组织GPS联测,精密确定各验潮站水位标尺零点的大地高,填补陆海相接地带重力测量空白。此举为统一陆海大地水准面,建立海洋高程基准,研究海平面变化至关重要。

3.研究将陆地GPS定位框架向我国领海扩展的方案,着手建立我国包括海域的广域差分GPS定位系统。

4.尽快完成重建我国重力基本网,发展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加密西部地区重力测量和GPS水准,加大力度支持对卫星测高数据的利用,为下世纪确定我国亚分米级或厘米级大地水准面作好数据储备,建立可在因特网上运行的新的重力数据库。

海洋数字经济范文第3篇

 

为深入贯彻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落实《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2年)》规划部署,持续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加快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建设

(一)构建智慧管用的城市云脑“智能化”体系

1.一体化综合指挥。建设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城市云脑大数据中心等一体化城市运行中心,满足应急协同联动、城市运行状态监测和数字即墨管理服务等工作需要。(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应急局、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

2.全域感知体系。建设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物联感知接入、视频监控资源共享三大基础支撑平台,推动全区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一张图、动态感知数据分级分类接入、全域视频资源共享共用。(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3.数据业务中台。打造城市云脑场景应用集群,推动公安、城管、应急、交通、水利、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经济运行等重点领域应用上线,至少3个场景一屏接入城市云脑。基本建成城市云脑区(市)中枢,构建城市云脑一体化应用体系。(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应急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分局、科技局、统计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二)打造便捷满意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体系

4.一码通城。实施“码上即墨”行动,推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药卫生、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和智慧校园等公共服务领域统一身份认证、多码融合和社保卡多领域应用。(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公安分局、行政审批局、交通运输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文化和旅游局、教育体育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5.一网通办。实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完善“爱山东·青e办”即墨分厅掌上办事平台功能,建成便民利企服务专区不少于1个,接入亮点应用不少于10项。全面推行“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丰富应用场景,拓展可办主题至200个,实现更多事务“一次办好”。(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行政审批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可用率超过85%。(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

(三)构建数智融合的政府决策“协同化”体系

6.政府决策数字化。深化数据汇聚共享,重点围绕营商环境和重点领域应用场景需求,强化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充分利用社会数据资源强化政府决策支撑,加强政企合作,鼓励多方参与,形成数据来源广泛、多方数据比对、数据时效性强的政府决策数据支撑体系。(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四)形成精准高效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体系

7.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整合各级各部门指挥调度、综合运行和辅助决策类系统及相关数据资源,建设“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全区一体、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应急局、公安分局、卫生健康局、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建设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智慧公安、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等,更好地支撑以网络化运行、海量化参与、社会化协同为特征的社会治理需求,提高数据汇聚、事中监管、趋势研判、协同联动等能力。(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综合执法局、气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8.一部手机游即墨。依托“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整合全区范围内“食、住、行、游、购、娱”等资源,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文旅公共服务。(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9.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加快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建设,推动城市治理和服务向基层延伸。智慧社区建设总数达到25个,其中示范点达到12个;智慧街区建设总数达到11个,其中示范点达到2个。推动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光影街区、数码地标、车路协同、车充响应等应用场景示范。(责任单位:各镇街,各功能区,区民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二、推动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建设

(五)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

10.智慧教育。整合部、省、市、区、校5级教育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以及各类教育服务,为全区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智慧校园新装备、新技术试点,提升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水平,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99%。推动青岛市智慧体育平台应用,统筹全区各类体育资源,推行全民健身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网上指导。(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11.人工智能教育。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创作、开源创新”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服务平台,打造集“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互动体验”综合性人工智能实验室,推进全区人工智能教育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六)提升医疗数字化水平

12.智慧医疗。积极配合青岛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提高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效率,提升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推进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建成1家以上互联网医院。参照《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国卫办医函〔2019〕236号),2022年智慧服务达到3级以上的医院数量不少于1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进一步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动态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到75%。(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13.智慧医保。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智慧医保信息化平台。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在定点医药机构应用,逐步实现预约、挂号、就诊、支付以及查阅报告等场景亮码、刷脸服务。(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卫生健康局)

(七)提升交通数字化水平

14.智慧停车。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便捷支付、全景导航等技术实现全域停车资源的“智能感知、智能调度、智能服务”,建立全区停车管理、运营、服务一体化体系,打造智慧停车模式。(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综合执法局,各镇街,各功能区)

15.智慧交通。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对交通态势的精确感知控制能力,建设智能化、可统一调度的交通信号灯系统,实现对道路信号实时调整。开展5G交通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即墨区巡游出租车车载智能终端安装项目。公共汽电车来车实时预报率达到100%;交通路口实时信号配时系统比例超过80%、电子警察监控点覆盖率达到100%,不断提高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

(八)提升人社和养老服务数字化水平

16.养老服务“静默办理”。深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应用,实现全区老年人户籍、健康、就诊、养老金、医保等信息共享共用。推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平台与个人信用平台互联互通,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推广应用智慧养老设施设备,推进医疗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安防设备、可穿戴设备、养老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在养老中的广泛应用,为全区居家失智老人发放智能手环。构建养老服务机构行政审批、民政备案、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养老服务质量综合监管的联动机制。优化老年人服务事项“静默办理”,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实现在线预约、签约,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津贴补贴领取等涉及老年人高频使用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由系统自动办理。按上级部署,试点推行门诊慢特病部分病种“零材料办理”。(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行政审批局、公安分局)

三、培育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生态

(九)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17.海洋大数据产业。发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海洋科技重大平台集聚优势,持续引进涉海研发机构和产业项目。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发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产业园,畅通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加速蓝谷科研成果在当地产业转化。依托鳌山湾未来城做好蓝谷科研成果及产业转化承接,助推海洋经济融合发展。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国际领先的超算和海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集数据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共享、应用等为一体的海洋大数据综合发展体系,支撑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科技发展和成果转化,推动海洋特色创客发展。推进华录山东总部基地与国家海洋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建设,融合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发海洋信息资讯服务产品,打造以光磁一体存储设备为核心的新一代大数据设施。(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局,各镇街,各功能区)

(十)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18.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规范数据交易主体行为,支持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市场主体探索数据交易新模式。支持更多银行和有关机构进驻数据中台开展信用贷等业务,以数据资源赋能全区实体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19.数字经济园区。支持加快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华为科技产业城、金蝶软件园、华录山东总部基地、金口智能制造及大数据发展示范基地等建设。(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鳌山卫街道办事处、金口镇政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一)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20.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线上线下“双融合”,构建共创、共享、共赢的数字农业生态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提高农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引进精准农业与智慧农机示范系统,建设卫星导航差分定位基站、农用远程气象监测站,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加快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淘宝村、镇创建,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软实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21.工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有序推进区内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改造,重点培育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打造酷特智能“数字驱动的C2M大规模定制模式”、即发集团“织染缝一体柔性化制造模式”、森麒麟轮胎“基于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厂模式”等。完善工业互联网行业标识解析体系,工信部备案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不少于1家。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信息共享、监测预警、攻防演练等平台,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2.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物流,推进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等重点物流园区数字化升级改造,建设智慧物流园区。发展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智慧物流典型示范应用。(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国际陆港管委、蓝谷高新区管委)推进商业实体向线上销售转型,鼓励发展平台经济,支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新零售等新业态发展。(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发展金融科技,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创新应用,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改善金融市场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推进自然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数据库建设,推动信用信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使用,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增强社会诚信和自治能力。(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发展智慧文旅服务,组织有条件的景区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建设。(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四、构建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

(十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3.多功能一体杆。以场景建设为牵引,结合道路建设、老旧路灯改造,整合路灯杆、信号杆、公交站台等市政设施,加快物联网设施部署,加速多功能杆、柱、桩等新型智能感知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公安分局、交通运输局)

24.“双千兆”城市。加快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逐步达到1000Mbps。全面部署IPv6,统筹推进全区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升级。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运营商以共建共享共用新模式开展5G基站建设,城区重点公共区域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高质量建设5G网络,全面推进5G网络试点和规模组网,推动5G与重点垂直行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加强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

(十三)完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统筹全区基础数据资源建设,整合各类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资源,健全基础数据资源动态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城市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产业、互联网等领域数据汇聚。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为风险防控、应急调度、公共决策、协同治理提供大数据支撑,依法依规推进公共数据开放。(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政府有关部门)

(十四)构筑防护有力的网络安全体系。推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建设,实现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平稳运行。采用流量监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及时发现、处置网络安全问题,化解潜在风险,保障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平稳运行。推动网络安全规范化管理。拟定即墨区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夯实主体责任。科学研究制定安全策略,组建网络安全专家技术团队,加强智力支撑,提高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安全防护水平。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强化数据安全保障。统筹推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审查和监督,提升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五)优化数字即墨发展环境。积极推动数字即墨建设资金纳入年度地方财政预算,加快完善专项资金申请发放、绩效管理、调度激励等制度。(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加强对数字即墨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落实,对责任单位年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督导。破除行业壁垒,推动各行业领域在技术、标准、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对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市场监管局)深化重点领域政务公开,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多样。(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配合青岛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数据流通交易、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标准体系、管理制度等。(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委网信办)加大数字即墨建设宣传力度,及时推介数字政府建设发展的新成果、新成绩、新成就,积极营造重视数字即墨建设的舆论氛围。(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抄送:区委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监委,区人武部,区法院,区检察院,省、青岛驻即单位,各派,人民团体。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1日印发

 

 

 

海洋数字经济范文第4篇

Abstract: Nowadays, major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nd these changes are mainly embodied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or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s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the earth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can help human to explain some natural phenomena, and even contributes to solving major problems existing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economy. The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P键词: 现代测绘技术;作用;发展趋势;数字化;信息化

Key words: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effect;development trend;digital;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200-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化,现代测绘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应用领域在不断的拓宽。现代测绘技术产生的条件是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三者的有机结合[1]。在国际领域,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正在或已经被现代数字测绘技术所代替,数字信息开始实现网络化,这预示着又一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这个新的时代就是数字化时代。最近几年,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致使数字化测绘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当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想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上取得更好成果,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测绘技术。所以,本文中具体阐述了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1 测绘技术的含义

作为一门学科,测绘学的应用性是很强的,传统的测绘技术由五部分组成,包括施工测量、竣工测量、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变形检测。现代测绘技术则是在传统测绘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手段、新方法和新仪器[2]。探讨测绘技术,要理清测绘的定义。测绘是一门与地理和空间分布相关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体,其包括的内容为采集、量测、处理、分析、解释、描述、分发、利用和评价。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是其特征。测绘产品的出现是为了把地表上自然人工要素及地理空间的位置属性信息反应出来,为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提供保障。控制测量,碎步测绘,线路测绘,施工放样等是测绘的主要任务。

2 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

2.1 辅助城市信息化管理

运用现代测绘技术对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进行测定获得的信息被称之为测绘结果。此结果可以为人们在城市规划和地理管理等方面提供帮助。测绘资料是一个地形图,这个地形图由各式各样的比例尺和不同等级控制点坐标构成,它里面包含着精确的、详尽的地理信息,为现代城市信息化管理获得地理信息提供了唯一的来源[3]。例如,在城市建设中,为了更好地规划某一区域,城建和土管等部门需要较大比例且信息量大的地形图,以达到对该区域建筑物布局和土地使用情况的了解,而负责水电的部门需要更加详细的单体房屋类型和结构的地形图做依据来进行管线的铺设。

2.2 现代测绘技术符合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构成了地理信息系统,而这两个系统的建设都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做支撑。地理位置信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交通路线地图就是地理信息的真实再现,而交通路线图绘制的前提条件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一份高质量的交通路线图的制作完成需要精确详细的测绘资料做依据。

2.3 现代测绘技术的实际应用

现代测绘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公路工程实施中就离不开现代测绘技术的运用,并且测绘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公路修建过程中需要开挖隧道,架设桥梁,施工点布置、测试以及地质勘探等,这些都需要有依据作参考,而依据的来源就需要进行测绘工作,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对公路工程范围内土地的地质、地貌、地形条件等进行测绘,并与区域性地质资料结合分析,绘制出带状地形图。并在图纸上设计路线,把路基纵坡、平面、边坡位置标记出来,为公路工程的实际建设提供帮助和指导。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如需在河流上修建桥梁,还需要测绘出河流两岸的地形图,并对河床断面、河流比降以及待建桥梁的轴面进行测定,从而获取精确的数据为设计桥梁建设方案提供指导。所以,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离不开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公路工程建设安全性、合理性的提升,并呈现出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未来发展趋势

3.1 发展海洋测绘技术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绵长。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离不开测绘技术的使用。现如今,海洋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呈现出以下特征:高精度、全覆盖、全过程自动化。海洋测绘技术定位精度的提高可依靠卡尔曼滤波或卫星定位的方法,全面覆盖的目标可依据高精度条带式测深系统或航空航天遥感测深系统来完成,并使海洋测绘技术过程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把海洋测绘技术获取的资料与自动制图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丰富的海洋图数据库,并最终实现海洋测量信息系统的建立[4]。

3.2 发展遥感技术

人们要想对地球表面的陆地、海洋、气候等的变化实施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就离不开遥感技术的使用。目前,遥感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种传感器、多频谱、多时相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智能化的特征。

3.3 发展地图学技术

当前,地图学的发展方向呈现出多领域、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时态的特征。地图学的理论、技术和工艺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自动制图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地图学技术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开发出地图设计专家系统、自动标记制版系统和信息分析专家系统,而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是遥感技术与其它迅速刷新地图信息的方法相结合[5]。

3.4 发展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

众所周知,模拟摄影测量和解析摄影测量是传统摄影测量的两个发展阶段。社会发展到今天,数字化摄影测量的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与其它技术结合使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其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使用促进了测绘过程的数字化,其与全球定位系统的结合实现了航空摄影测量,从而减轻了野外摄影测量作业的难度。

3.5 发展空间定位技术

随着空间定位技术的发展,大地测量的状态正在慢慢地由静态向动态转化。动态大地测量技术的使用扩大了大地测量范围,转变了研究对象:测量范围由局部延伸到了全面,研究对象从地球表面延伸到地球内部。空间定位技术的发展从技术和理论上改革了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例如,某工程中几条高速公路采用了1:2000数字地形图和DEM制作,该过程选取1:10000的地形图,以航飞像片的每六条基线量取两个地物点的坐标,作为像控点使用,进行空三加密和物方相关等,得到像对的DEM成果。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现在,我国的测绘技术水平与国际测绘水平还存在着差距,表现如下:数字化测绘的技术问题的解决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测绘生产存在着周期长、质量较低等缺陷。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各个领域充分地发挥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罗兵.浅谈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及发展趋势[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2(4):318.

[2]QIN Ke.浅析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15, 34(23):358-359.

海洋数字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渔船档案  收集归档  开发利用

        0 引言

        泉州海域面积广阔,北与莆田海域接壤,南与厦门海域毗邻,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海岸线长427公里,大部分为基岩海岸。岸线婉蜒曲折,沿岸有湄洲湾、大港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和众多小港湾。泉州市登记在册的渔船有6612艘,其中晋江深沪港、石狮祥芝港两个国家级中心渔港,拥有各类渔船总计300艘,生产船数量约占总数三分之二,而且基本上都是拖网渔船。深沪、祥芝两港渔船数量相当,在业外海捕捞渔船每港有700艘左右,马力大都400-800马力之间,鱼舱总容积120-160立方之间,使用容积多在80-120立方之间。近几年来,随着渔业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渔船数量类型迅速增加,成为渔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加强渔船管理已成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渔船档案是渔政、港监及船检等部门在渔船管理和执法工作中的重要资料和依据,加强渔船档案管理,对于强化渔业执法,服务渔业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加强渔船档案管理是实行渔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需要

        去年,农业部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海洋渔船普查工作,共查出“三无”渔船6.72万艘、“三证不齐”渔船5.09万艘,分别占捕捞渔船总数的27.5%和20.8%,目前,“三无”船舶从事渔业生产屡禁不止。“三无”船舶从事生产既扰乱渔业生产秩序,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这些渔船的产生和存在极大地危害了正常的海洋捕捞秩序,破坏了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对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建立完整、齐全的渔船档案档案有利于渔业执法部门监控管理力度的加强。

        渔船档案是海洋与渔业局档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与渔业档案管理部门,要以民生需求为向导,不断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建立面向民生、覆盖人民群众利益的档案资源体系。严格渔船档案的归档制度,使文件材料得到及时收集归档,确保及时建档,有效管理,不流失,不散失,保证海洋与渔业部门形成档案完整齐全,是实行渔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需要,是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来源的有效保证。

        2 渔船档案的归档范围与文件材料的收集

        渔业船舶档案是渔业船舶建造、改造、购置、引进、年审、注销、转让等行为直接形成渔业船舶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渔业船舶的档案是加强渔业船舶管理的基础,是依法办理渔业船舶入户、转让手续和核发证件的原始依据,是证明渔业船舶所有者合法权益及其财产价值的有效材料。

        2.1 渔业船舶档案归档文件材料主要内容有:①渔业船舶入户申请审核表;②船网工具控制指标批准书复印件;③自然人的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持证人的户口本复印件),或企业法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④所在渔业社区居委会或单位的证明;⑤渔业船舶船股东(所有人)登记表,及其股东股权协议书;⑥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的复印件;⑦渔业船舶登记证书、渔业捕捞许可证和渔业船舶产权证书的复印件;⑧渔船年度审核表;⑨其它材料。

        2.2 渔业船舶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 在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渔业船舶档案归档范围》的前提下,档案管理人员要从各个形成者手中收集相应材料,积聚起丰富的档案资料,同时建立文件材料形成部门和人员的收集文件材料工作职责。如各科室在办理渔业船舶的建造、购置、改造、引进、年审、注销、转户等业务时,必须将渔船有关材料移交办公室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据为已有或者拒绝归档。对遗缺不全的渔业船舶档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设法收集齐全。已办理入户或转让手续完毕的渔业船舶必须建立其档案。渔业船舶档案管理纳入各级领导重要的议事日程,基本上做到“一船一档、一档一表、一年一订”,有专(兼)人负责档案管理。

        3 开发利用渔船档案信息资源是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渔船档案记载着渔船的编号、吨位、作业类型等多种原始资料,控制和掌握这些信息资料,有利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渔船的规范化管理。开发利用好渔船档案信息资源,为渔业执法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资料,有利于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和海上销鲜、渔需物资运销队伍的结构和布局,有利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渔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渔船档案的编研工作,充分发挥渔船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

        开发渔船档案信息资源要根据渔船的数量、作业类型、吨位、主机功率以及渔船编号从不同的角度编制各类专题目录、渔船编号索引、基础数字编等检索工具,并根据渔船登记、渔船年度检验、职务船员培训、渔船海损事故档案以及《渔业捕捞许可证书》《渔船船舶许可证书》和《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等编写档案利用指南,为档案利用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同时应根据档案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多渠道深入开发渔船档案信息资源,积极主动地为管理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二是加强现代化管理,提高渔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办公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为档案信息资源的自动化综合管理奠定了基础,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渔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以及信息资源处理的准确性。由于渔船档案管理涉及到渔政、港监、船检等多家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因此各部门之间应当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积极配合,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运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监控,将渔船登记、换发渔业捕捞许可证书、船舶检验证书和所有权证书以及船籍港、渔业资源费征收等资料输入计算机网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远距离信息交流,使渔船档案信息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信息服务作用,为清理整顿“三无”渔船和“三证不齐”渔船、控制捕捞强度、解决渔船纠纷和渔船异地办证等问题提供可靠依据,为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