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作业课题研究

小学作业课题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作业课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作业课题研究

小学作业课题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学作业;有效性;操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269-02

一、研究的前期,我们做了个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学生的科学作业的负担还是不大的,也反映出布置的随意性也是比较小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大多在30分钟内完成,因此,从完成作业的时间上看,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不是很重。大多数学生认为比较合理的作业时间为二十几分钟到半小时,这与平时所布置的作业学生实际所完成的时间是一致的。较多的学生喜欢做教师已经拟好的题目,说明学生的向师性是比较强的,因此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题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不同的学习成绩层次的学生的作业的主体性强弱不同。学生非常喜欢做类似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之实践类的作业,这体现出学生希望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由于学生知识能力的缺陷,往往完成的质量不是很高,但这可以告诉我们,平时多布置类似的作业是很有益的。学生做科学作业更多喜欢做书面作业,这是由于科学这门功课的特点造成的,说明学生做作业的形式上还是比较理智和科学的。大多数学生不大喜欢先做难题,较多的选择先做容易的题目,这样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及时尝到成功的乐趣。也有较多的同学是按题目的顺序做,我们在设计作业题的时候,要考虑题目的难易分布,一般应按由易到难的原则。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乎老师对作业的评价,相对学习成绩较好的比较差的更加在乎。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荣誉感与上进心。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是很重要的。很多学生对作业的订正这一环节是不够重视的,因此教师及时进行作业的反馈是很重要的,平时还要使学生养成自主订正的习惯。

二、基于科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初步探索出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可操作的方法

1.针对学科特点,改变书面作业形式。布置一些研究性实践性作业,将科学方法教育编入习题中去。目前研究性学习已高中普遍实施,但并等于初中阶段就不必实施什么研究性学习,我们已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大意义,相信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作业布置时,就应该渗透这种教育思想。目前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泛滥成灾,我们打开种类资料看到这些资料中的题目无论怎样千变万化,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课本上的知识。如果重复训练反复训练过多,学生就会觉得没有新意,导致厌烦,作业的有效性肯定也就不会高。因此我们设计作业题要求有新意,在习题选择上,宁可使理论浅一些,也要使题目具有实际意义和创新思想,即要求“浅、新、实”。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对作业的结果比作业的过程更重视,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科学学科的根本教学目标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而探究是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方法。研究性作业重视结果,但更重视作业过程,以及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我们在设计题目时,挖掘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的作业。如上了食物的营养知识之后,让学生去探索目前中学生营养结构与对策;学习了声音的发生与传递,让学生去进行有关噪声问题的研究,内容包括:你对噪声的危害性的认识,你的生活环境中存在哪些噪声污染,你有哪些防治措施;上到一氧化碳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布置这样一道题: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有何优缺点,如何改进。如果学生能进行研究,那么关于这一课的知识点学生肯定能落实。同时在完成研究性题目的过程能培养学生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等思维品质。

2.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高作业题目自身的趣味性、实际性。从心理学上来看,影响初中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有许多工作,包括学习的吸引力、学习的内驱力、学习的情动力、学习的意志力等。学习的吸引力强度由学生自身和学习对象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从学生自身方面讲,初中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越强,学习的内容越容易成为吸引的对象。从学习的对象来讲,只有符合初中生需要和兴趣的内容,才能够吸引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习兴趣的引导,逐步产生高层次的心理驱动力。作为学生在很多时候将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抱着任务观点去完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选择一些适合初中学生成长的特点、尽量能联系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一些实际科学小常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例如学到电能的计算时不妨出这样一道题:我们去买开水每瓶需要2角钱,用1500瓦的电水壶烧开水,10分钟能烧出2瓶开水,从所花的钱来看,是去买合算还是自己烧合算?类似这样的作业题,学生肯定有强烈的兴趣将它解出,也肯定不会将它作为一种负担。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动手做几个探究性的小实验,例如将两支蜡烛一长一短分别点燃,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观察是哪一支蜡烛先熄灭。通过这个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能应用燃烧的条件和气体的密度知识,尝试做出科学假说(猜想)和进行科学思维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布置一些课外进行生产劳动的作业,例如学习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可以在农业生产上的病虫防治时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农药。再如我们可以利用农村学校的优势,当学生学习了植物茎的结构和植物体内营养物质输送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将这个知识点和果业生产上农民环割树皮技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家的果树上进行环割试验,探究树皮的环割深度宽度与水果产量增加的关系。这样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及时享受到学习知识带来的成功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又能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和能力。

3.改革作业评价方式,反馈及时,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做作业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而批改作业认为就是教师应该做的事,在老师认真批改作业后,作业本发到学生手中,有许多学生往往连作业本也不打开看看,更不用说能及时订正,这样就导致作业有效性大打折扣。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的作业本写得非常清楚与规范,可以说找不到一点不足,但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像作业本上反映的那样,究其原因是该学生作业是抄袭而来的,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相当严重:学生学习的态度差;教师就不能得到正确的反馈信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旦发现有抄袭作业现象,就要严励制止。教师在作业批改后及时地根据批改情况进行集体或者个别辅导,使学生能及时认真订正,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原先是因为怎么样的错误思路而导致做出错误的结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告诉学生本次作业主要考查哪方面的知识点,如果学生能做对了,就说明他对这一知识点已经掌握,学生能及时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哪道题做错了,学生会从书本找到相关知识点,或者与同学交流讨论,直到真正理解为止。我们还可以按成绩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中ABC三类不同程度的学生,这样可以让他们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样的学习小组除了对有些探究性、开放性题目能协作完成外,还能让他们将做错的题目在组内相互交流,一定要求做错习题的学生先来讲讲自己错误的思路,然后再由做对的学生介绍正确的思路。让有错误的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只有这样订正过来,以后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中采用鼓励性评语比采用批评性评语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人人希望听好话,鼓励比批评更重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智能,就是相同的作业结果也要给予不同的评价。特别是对平时努力了但成绩还是不太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与鼓励,这个是很有必要的。

4.学生基础不同,作业分层布置,要求不同。作业分层次布置包括作业的量与作业的难度两个方面。依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及不同学生客观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这一事实,教师要在学生作业的量与作业的难度上加以控制。按照教育部门规定初中生的课外作业量应该控制在1小时左右,也就是说每天完成科学学科的作业的时间应控制在15分内左右。由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在作业布置时一视同仁,则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的现象。这样就会让优等生浪费学生能力和学习资源,而对后进生来讲则每次都受到困难与打击,慢慢地他们就失去了做作业的信心,干脆就不做了,等同学做好了自己去抄一下好了。所以教师在作业布置时一定先要全面了解题目的难度,要正确估计到学生做这些习题所要的时间。对于优等生可以增加些题量,适当提高些难度,对后进生要减少题量降低难度。所以在作业的分层布置上要从作业量、作业难度等方面进行。例如搞一个探究活动,对优等生要求他们自己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任务。对后进生则要在教师提供方案,并帮助他们对数据材料的处理,帮助引导他们分析得出结论。另外像书面作业中的一些计算题、分析说明题,可以将同一题目从易到难分解成不同的小题,教师要求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相应的小题。

5.加大作业的开放性程度。开放性题目由于解题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主动探究与创新精神。开放题的形式有许多种,可以是结论开放、过程开放、计算开放、综合开放等。如结论开放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打火机,涉及许多我们学过的科学知识,请参照下述示例,列举三种,示例:气体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如过程开放题:给你一双筷子,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说出三个用它来完成的实验……如计算开放题:有一个标有“220 60”的白炽灯,求出与此灯有关的量……此外还有综合开放题如:请问用家里厨房中的调味品能完成哪些化学小实验?作业的开放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如作业时间上的开放;作业题量上的开放等。

小学作业课题研究范文第2篇

1IT职业分类改革研究课题介绍

1.1国家职业分类概述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固定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众所周知,从远古的氏族社会开始,人类的劳动便出现了最原始的社会分工。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由于劳动分工的固化,便形成了职业,因此,职业是社会发展的客观产物。职业分类则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对全社会从业人员从事的各类职业进行分析、研究和确认,并按不同职业的性质和活动方式、技术要求及管理范围,进行系统划分和科学归类的一项工作。职业分类工作受社会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法律关系等的影响,形成不同的职业分类体系,科学、合理、规范的职业分类体系能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生产、服务等职业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建国以后,我国在职业分类理论和分类工作体系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进入了法制化轨道。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的基础上,国家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99版《大典》)。99版《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它不仅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的空白,而且对建立与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99版《大典》正式出版后,国家又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陆续颁布了二百余个新职业,并结集出版了多本99版《大典》的增补本。

99版《大典》及其增补本将社会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划分出1915个细类(职业),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社会职业现状,成为国家经济工作、劳动工作和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它不但使人们能有效掌握和监控国家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发展,而且为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事业确定了目标与方向。

1.2国家职业标准概述

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特性、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以及生产方式等要求,对从业人员的技术业务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在整个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中处于龙头位置,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国家职业标准由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工作要求是国家职业标准的核心部分。

国家职业标准在整个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引导职业教育培训、鉴定考核、技能竞赛等活动,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日益呈现出来。一个统一的、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目标的职业标准体系,对于开展国民教育,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加强人力资源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工作分析方法,描述了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课程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设置,有助于摆脱“学科本位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和重学业文凭、轻职业资格证书的做法,促进职业教育密切结合生产和工作的需要,使更多的受教育者和培训对象的职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相适应。

1.3IT职业分类课题基本情况

近年来,由于IT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新型服务性产业,导致与其相关的许多领域都发生了变化,除原有的技术性职业外,涌现出了大量“蓝领”、“灰领”型技能性新职业。为及时追踪这些变化,2004年底,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开展了IT职业分类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基本原则,对我国IT类职业统一进行划分和归类,形成了一个新的IT职业分类方案。该方案将IT类职业统一归入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中,形成第三产业性质的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类,IT主体职业、IT应用职业和IT相关职业(小类),并具体划分出45个细类(职业),如表1所示。

这种IT职业分类方案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IT职业结构状况,便于劳动行政部门通盘考察IT类职业活动的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及时根据IT类职业的职业成熟度,逐个向社会。这样既保证了IT类新职业的稳健性,又保持了IT类职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如能建立一个比较科学、完善的IT职业分类体系,将为开展IT职业技能鉴定、IT劳动力需求预测和规划,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进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提供重要依据,对完善IT企业劳动组织管理和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IT职业分类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2.1当前高校IT类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及问题

为了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IT人才紧缺已成为扼制我国IT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培养出大量IT实用型人才是实施信息化、发展IT产业的重要任务。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我国共有2204所高等学校,其中普通高校1909所,民办普通高校295所。2008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本科高校755所,专科高校1169所,在高职高专层次的院校中,有844所设有计算机系或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约占72.2%,在校学生超过280万人,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2.2%;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1813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698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350所,职业高中学校5765所,其他机构(教学点)2502所,在中职中专层次的学校中,共有5340所设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约占45.2%,在校学生超过360万人,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4.1%。IT类职业教育已成为目前最大的职业教育类别。

对国内400余所职业技术院校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IT专业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列举如下:

(1) 现行的课程体系主要沿袭了本科院校的学科分类,教学方法主要针对专业技术教育,不太适合职业技能的养成。

(2) 专业师资缺乏足够的职业实践经验,专业知识明显滞后于企业岗位需求。

(3) 专业实训条件以及教学资源不足以支撑专业培养目标。

(4) 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

因此,针对IT产业需要加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改革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提供保持与IT产业发展同步更新的教学内容,成为IT职业技术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2.2IT职业分类在课程设置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为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就要对相关岗位进行技能需求分析,得到各个岗位要具备的技能体系。换言之,通过岗位能力分析获取的实际生产和工作岗位需要的上岗技能是职业技术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依据和来源。

《IT职业分类方案》课题从我国实际出发,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体现我国IT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为依据进行IT职业划分,并明确职业定义及主要工作任务和核心职业技能需求;同时借鉴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职业分类的经验,使我国的IT职业分类与国际IT职业分类逐步接轨。

在设计IT类专业培养方案时,我们结合《IT职业分类方案》课题的研究成果,从社会需求出发,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来确定适合职业院校培养的岗位;对岗位技能进行详细分析,以技能培养和实践为中心,构建针对不同岗位的专业方向;充分考虑我国职业教育的具体行业发展水平、师资、生源状况,设置可确保实施的专业模块和课程模块。

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目前的定位,我们可以将整个IT类专业划分为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图形图像和多媒体技术三大专业群,然后根据不同发展方向的技术特点和岗位要求来构建一整套结构合理、注重实效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在研究和构建课程开发体系时,应当遵循如下的几点原则:

(1) 所培养的技能能更好地符合企业的需求。

(2) 注重课程体系的可实施性和灵活性。

(3) 专业技能培养应当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整个课程体系要有丰富的课件资源作为支撑。

3IT职业分类在学生择业与就业中的应用

3.1学生择业与就业的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IT类专业的设点数和在校生数都位居各专业之首。随着IT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IT类专业的就业优势不断消失,就业率不断下滑,如何迎战IT就业“寒流”,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广大师生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当中,择业与就业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1) 心理因素

前几年,由于IT专业的毕业生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因而毕业生对IT行业人才供需趋于平衡或饱和的走势缺乏应有的认识,导致IT专业学生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不强,心理价位过高。部分学生有业不就,有约不签,长期等待、观望,试图找到更好的工作,使就业率迟迟达不到理想水平。另一方面,大部分IT专业毕业生的首选仍然在大城市,择业目标过于集中在相对比较大的企业,而县城以下的地方急缺IT类人才,这里是大量毕业生可以发挥特长的地方,可是毕业生根本不愿意去。

(2) 自身素质

受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原因影响,大部分学生并未意识到社会对学生IT职业技能水平的要求远超过目前职业院校教育培养所达到的程度,因此在专业学习上动力不足,致使专业知识积累不够,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了就业目标的不明确;同时,许多IT专业的学生应变能力不强,缺乏协调和沟通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不流畅,这也是IT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障碍。

3.2IT职业分类在择业与就业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IT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核心在于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是否适应快速发展的IT产业对人才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的社会需求。但是由于IT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快,部分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适应发展需要,跟不上知识的更新和社会的需求变化。

《IT职业分类方案》课题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召开典型IT企业和用人单位分析座谈会、进行有针对性问卷调查等手段,充分了解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原有IT职业分类情况,各部委、各行业对IT职业分类的观点,各主要IT厂商的职业分类情况,社会各界及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方面人士的意见,培训专家的观点,国外媒体流行分类法、国内媒体流行分类法等,对IT职业分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于职业院校进行IT专业教学计划设置和课程安排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技术应用为主线来设计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实行学历教育与认证教育相结合,增强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提高IT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2) 结合IT职业分类,职业院校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为学生获得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3) 保证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规格,拓展专业方向。鼓励职业院校结合实际,因校制宜,在保证本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条件下,根据IT行业新发展,进一步拓展专业方向,形成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小学作业课题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伪订正现象;小数课题;作业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72-1

一、理论提升,“采它山之石以攻玉”

为了预期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必须先加强自我修养,从理论上找到支撑,从能力上打好基础,所以实验初期我们对此课题进行充分论证,搜集大量的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信息,并作了分类和探讨,找到了在本课题上最深限度的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再出发”。通过几次集体培训和学习,从思想上武装了自己,在对小学生数学作业的意义及认识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小学生作业订正的意义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在学习中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紧迫感。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学生在作业订正上存在马虎和不重视的现象,有的作业学生是相互之间对照一下,抄一个正确的结果了事,有时候明明方法和过程都是错误的,但是学生订正时却视如不见,只是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有的学生订正的作业跟之前所犯的错误一模一样,归纳起来,学生的作业订正存在着隐蔽性、虚假性、模糊性和随意性等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慎重地有针对性地学习了研究“伪订正”的方法,主要列举如下:

1.教育调查法:了解数学作业“伪订正”的现状。

2.文献资料法:阅读大量相关书籍,整理资料汇编。

3.活动研究法: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并努力研究改进学生课后作业的订正策略。

4.个案分析法:针对某一学生的订正内容,采用谈话、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

5.经验总结法:经过实践、观摩、分析,形成数学作业“伪订正”改善的一般策略。

二、启动研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在学生及教师中展开问卷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寻找问题根源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方式,我们发现了与学生作业订正情况相关的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错误原因方面,通过问卷和座谈,发现70%以上的错误时由于学生练习时的粗心,10%左右的错误是由于学生的理解偏差,只有15%左右的错误是由于学生找不到解决方法。2.伪订正产生的原因,通过无记名问卷,个案分析和座谈、走访,发现学生作业“伪订正”的原因中“不够重视”的占612%,“缺乏指导”的占223%,“时间有限”的占137%,“其它原因”占2.8%。

(二)群策群力,制定针对性的策略

在数据的分析中,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本课题小组通过四次的讨论,总结相同相似的建议,制定了作业“有效订正”的方案:

1.认识上的“攻心”策略

“强扭的瓜不甜”,要想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订正质量,必须提高学生对订正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让学生从内心认同订正,建立必须高效订正,化解错误上的“拦路虎”的意识。首当其冲在对学生引导前,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订正活动的意义,让学生形成及时、认真、专研的订正习惯,提倡学生实现“每种类型只错一次”的目标。

2.方法上的“指导”策略

好的订正方式要及时推广,让学生建立起相对统一且科学的订正策略需要教师的指导,比如在错误发生后如何分析错误原因?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记号着重标示并在错题旁写一写错误分析,以此来加深对题意的理解。如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或解题策略有哪些?可以用注解的形式整理在题目下方;订正后还要不要保留错误的过程?可以把错误的原型保留下来,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订正在旁边以便对照。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及时回顾“错误”,就能更好地融错误资源为学习“再出发”的动力。

3.形式上的“合作”策略

作业的订正形式更应多样,订正作业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一是拿不准的问题可以相互讨论,追溯到问题的核心,合作中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模型,二是订正中可以相互说思路,提醒注意要素,提高订正效率,并且让新鲜的形式促使学生的积极性产生。

4.时间上的“机动”策略

变当堂订正为及时订正,变一次订正为多次回顾,让时间上的“机动”带给作业订正更高的效率和更持久的作用。对于不少学困生,与其逼着他们“草草了事”不如留给学生宽容的时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做最大的努力。

三、融入实际,“用实践来检验真理”

在有效订正作业的实践研究上,我们采用了“个案研究法”和“实验对照法”:

1.“个案研究”:由参与教师挑选实验对象,建立研究档案,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案落实到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订正,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座谈等形式分析作用。

2.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比较,检阅理论上的研究在具体问题中的作用,找到不足之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在实际中用数据来说明问题。

四、取得成绩和困惑

小学作业课题研究范文第4篇

201x年,本着对教育事业的一片痴情,不断超越自我,热心为教育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一年我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副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学校中心组教研员、学校课题组成员。在每一个岗位上,我都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对学生倾注了百般的爱心,努力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二、教研能力方面:

作为学校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我工作认真负责,热心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教研活动。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A类课题《“三维目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是校本教研“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研究”的参与者。我潜心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一切教育实践操作,积极总结经验,多次撰写专业论文,课堂教案,教学案例。五月份由我执笔写下一万多字的《“三维目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受到领导的认可,学校被评为市级“先进课题组”,我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我的课题案例评析《培养学生乐于交流数学思维的过程》被评为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另外还有两篇教学随笔在《来宾日报》上发表。

上半年受兴宾区教育局邀请“送课下乡”,到寺山乡和迁江镇上了两节数学课堂展示课;下半年承担了一节校级公开教研课,得到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此外,我热衷于听课评课活动,仅秋季学期就就听课多达42节,并用心写下多篇听课感受在ME数学博客上。指导潘月慧老师参加校级“秋实杯”比赛荣获一等奖;参与指导钟晓玲老师参加市级选拔赛获得一等奖。

三、教学成绩方面:

这一年的上半年,我任教五(2)班的数学教学。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成绩进步很大,期末成绩由原来的倒数第一前进了六个名次。下半年连任六(2)班数学教学。我尽可能用我的人格魅力使学生爱学、乐学,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每一次作业中看到学生的进步。学生由喜欢我到喜欢数学课,由喜欢数学课到喜欢写数学作业。我惊喜地看到原来只考了18分的同学在我的耐心教育下,他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达到班上的中等水平。我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小学作业课题研究范文第5篇

今年是成都市教育质量年,是我县实施教育强县行动计划的第一年。根据新津县教育局XX年年小学教育工作重点和教育局小教科以及县教研室的工作安排,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教学工作以抓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质量意识为主题;教研工作结合新教师课堂教学培训、校片区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协作区教研活动、县校级课题研究进行;以专项教研活动开展为引领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工作重点 

(一)            教学工作 

1.     坚持做好教学常规和常规工作检查 

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即“八认真”工作,就是制定计划、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测试、实验、总结。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体现,是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本学期继续试行以学科年级分工不过备课。使用自备教学设计,要求填写课后反思,使用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的教学建议和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真正把教师从抄教材的时间变为研究教师和备课。 

学校教学管理检查每月对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和考核。每学月对教师“八认真”工作进行不定时的检查,根据不同的月份检查的重点不同,第一学月检查备课准备情况和计划制度制定;第二、三学月重点检查备课的三个方面(以上备课内容)和学生作业批改;第四学月重点检查复习备课和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     明确工作任务 

每一位教师除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外,还各自担负许多工作任务。各功能室教师还担负资料管理、卫生清洁工作;县青年优秀教师、学校骨干教师担负着“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本学期申报县级课题一个,校级课题两个以上,力争有市级课题的申请;新教师的指导教师担负着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指导新教师认识分析教材、备课、上课等工作,新教师每期在听课节数里要有8节以上是自己指导教师的课,还要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多听课,原则上同年级教师的课都要听一节以上,公共科专职教师担任平时特长学生的训练任务,力争出显著成绩。 

工作质量的保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基本的质量保证。各年级(语文、数学)基本学进度,采用单元测试统一时间,统一成绩登记和考试分析,查漏补缺,找出问题。公共科期末放假前一个月内组织测试。学校将组织半期和期末考试。 

二是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年级和三年级要特别重视写字教学。其他年级在作业书写、测试等方面提出书写的质量要求。 

三是开展好三类课程的教学。一是健康教教育课;二是校本课程,内容可以是语文知识积累,也可以是数学兴趣活动;三是综合实践活动;一、二年级开展写字教学,三、四年级开展普通话训练,五、六年级开展实践与创新,学校或班级开展竟赛活动。 

四是本期将作好市县级的调研考试准备工作。1至6年级语文和数学、3至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科学作为调研考试的重点,切实抓扎实和提高质量。 

(二)教研科研工作 

1.              保证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对教研组进行年段、学科的整合 

学校共设立9个教研组。即一、二年级语文教研组,三、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五、六年级语文教研组;一、二年级数学教研组,三、四年级数学教研组,五、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音乐、美术、体育教研组;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英语教研组;电教教研组。各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制定计划和组织实施。 

2.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结合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培训、校片区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协作区教研活动、县校级教育科研课题进行。 

(1)本期县上将举行新教师(工作不到3年的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活动,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展示,第二阶段为新教师献课、献技活动。整个活动在三、四月进行。我校7位新教师参加此次培训。 

(2)结合两年一届的教师大比武活动,县教研室安排本期将进行青年教师大比武的第一阶段(初赛)工作,即4至6月完成学校、协作区的赛课活动,推荐出下期参加县上决赛人员。学校在上期献课的基础上,推荐或一等奖的6位教师作好准备,参加协作区的赛课。 

(3)抓实学校已经申报的两个教育科研课题。一个县级课题“小学语文备课改革实践研究”,欧艳梅主研,另一个校级课题“小学数学作业的科学设计及其评价的研究”,陈晨主研。两个课题以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负责,抓实并推进,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 

(4)各年段组在此基础上针对研究难点,扎实抓好两次活动。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专项活动引领师生素质提高 

(1)组织学习法律法规文件,特别是新《义务教育法》,提高教师依法执教水平。 

(2)本期协作区的教研活动仍以主题教研活动为引领,围绕学科内容开展,组织相关参加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 

(3)教师教学能力测试、信息技术应用相关教师高度重视,同教师考核方案紧密相关。 

(4) 本期组织五、六年级学生进行“华赛”的初、决赛。 

(5)组织学生作品参加成都市第12届“科技之春”科普活动,小制作作品收集有质量的。 

三、       幼教工作 

1.          幼儿开展“妇女节”、“儿童节活动。 

2.          开展幼儿开放日活动,加强家校联系。 

3.          开展幼儿教师赛课活动。 

  

普兴小学教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