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总结法;练习法;实验法;多媒体法

上好一节初中物理复习课,对于教师自身,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熟悉教材,把握好课标,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多见多做习题,并将本模块的习题加以分类总结,把握好出题方式,对题型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根据学生本阶段的学习情况,立足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物理复习课呢?下面介绍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对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一、总结法

抓好基础是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前提,所以复习课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本章或本模块的知识点。对于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只是通过简单重复和讲解的方法进行复习,学生往往会失去学习兴趣,浪费时间,收效甚微。所以复习时应使学生主动归纳知识,自觉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总结的方法一般有: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提出问题等方法。例如,在复习“物态变化”这一章知识点时,可以采用循环图的总结方式,将物质的三种状态和六种物态变化建立联系,学生小组合作补充完善各个物态变化所包含的知识点。在复习“光现象”这一章时,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进行总结比较,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光的传播,促进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认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理念。总结法一般对于概念性强、识记要求高的章节有很好的复习效果。

二、练习法

由于新授课的时间有限,无法全面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公式的解题能力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练习法对于注重考查学生解题能力的章节是很好的复习方式。教师应精选习题,讲解典型习题,并配有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习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复习“电功率”这一章时,学生可以熟练应用原始公式解题,但对于结合欧姆定律来求解电功率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设计不同的题型,让学生学会使用,并让学生体会选择合适的公式来简化做题步骤,提高做题速度。应用练习法复习,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提供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实验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大量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实验现象,体验处理实验中遇到问题,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动脑分析得到结论的能力。对于一些在习题中出现的实验,学生可能靠想象无法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或者微课程的方式,将实验现象演示给学生,直观明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四、多媒体法

多媒体的使用,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知识的欲望,节省复习时间。不论是总结法、练习法还是实验法,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更好地完成复习任务。教师可以将总结的知识网络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将知识的层层发展与联系更好地表现出来。还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取长补短。

总之,上好一节初中物理复习课,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在反思中不断积累和改进,不应拘泥于教学常规,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皮连,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管理 农村

1. 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现状

我们都知道农村条件比城市差得远,农村孩子也因此勤奋很多,他们知道学习是走出贫困唯一的出路[1]。那农村的教育状况怎么样?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又如何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走访调研以及教学实践,发现农村教学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依赖时间换取成绩。在这种模式之下的物理学习,更是不容乐观。概括的说,农村孩子比较难掌握物理这门课程[2]。农村的学生肯吃苦,对于一些通过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知识点学习的比较好。但是物理是一门综合课程,特别是新大纲特别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农村学生对于这些需要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的知识点则比较困难。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物理教材设计场景大都来自于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农村学生由于生活体验缺乏导致视野狭窄,获得信息的渠道也不通畅,所以对于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也会造成偏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本身,由于教育理念陈旧,知识老化,教育资源短缺,导致农村学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老师对于一些知识点的讲解不透彻,也造成了农村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2. 针对农村中学物理学习弊端提出改进方法

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为什么得到的阳光不一样?笔者同时是从农村走出,面对农村中学教育的弊端,感到十分焦急[3]。为此,笔者带着这个问题,一边调研一边与同仁探讨,根据自己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作为学生求学路上的灯塔,引领着学生的学习,在教育行业中对教师专业水平的高要求是不言而喻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方案。笔者提出三点自己的方法:(1)自身学习: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师的成长是教学观念内化的过程,其教学观念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学习、培训,在实践中锻炼提高。(2)交流学习:在自己学习之余,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3)经验积累:总结反思只一个不错的学习方法,我们在想学生推荐这个方法的同时,还可以用于自我的学习提高。通过及时对自己所学、所听、所经历的事情进行反思总结,不仅可以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还能够总结出新的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2.2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目前物理教学相关的论文主要针对城市学校,里面提到的教学方法、课堂模式等等对农村中学都不很合适。因此,根据已有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于城市学校有便捷的多媒体、开放的实验室,农村学校条件简陋[5]。尽管这样,我们有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学习是离不开教具的。教师应当会因地制宜的选择、制造教具。比如,在学电学这一章节时,可以使用一块干电池几节导线以及一个小灯泡来制作简易电路。简便易懂的让学生认识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农村和自然接触较多,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很好地教学材料。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冬天晾在外面的衣服,及时结着厚厚的冰还是能干,进而解释什么是升华现象。同样可以用雾、露、霜、雪等来阐释物态变化。

2.3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旨在让学生多种感官接触所学到的知识,已达到最佳的记忆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人观察和体验身边的物理现象,并最终用所学知识解释物理现象,或从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体验式学习强调不仅用脑去思考,而且还要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6]。例如在学习浮力这一部分时,浮力对初中生来说是个难点。不少学生难以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实验室中没有相关的教具。多数教师采用了画图讲解的办法,效果仍不理想。笔者经过探索,改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获得了明显的效果。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个大小合适的容器(如脸盆、鱼缸),保证至少每桌一个;到学校卫生室找两个小药瓶上的橡皮塞(为保证放人水中后能浮起来,两个橡皮塞上面都粘有一小块塑料泡沫);容器中放入适量水。上课时引导学生做了两个小实验。实验一是(1)用手放入容器中感受水对手的力度。实验二是通过把粘有塑料泡沫的橡皮塞一和橡皮塞二同时浸没在水中接触到容器底后再松手,观察比较两橡皮塞的运动、浮沉情况(松手后,橡皮塞一和橡皮塞二全部向上运动,最终都漂浮在水面上;(2)将橡皮塞一浸没在水中接触到容器底后马上松手,橡皮塞二也浸没在水中,但接触到容器底后,要使劲按压上部使其下面凹孔中的水排尽,让橡皮塞二与容器底密切接触。观察比较两个橡皮塞的浮沉情况(松手后,橡皮塞一向上运动,最终仍漂浮在水面上,而橡皮塞二却沉在水底)。通过这种切身体会的过程来增加对物理的学习。

2.4活学活用

物理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光学习理论知识,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学好的。鉴于教材以城市为背景所设计,笔者会在每一章节的学习结束后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设计情景问题,专项的对刚刚学过的知识做训练。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让同学把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或者奇怪的现象提出来,启发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进行讨论发言,并探究出科学的解释。这些方法都能够让学生远离死记硬背,一边学一边运用,效果非常理想。

总结:针对农村中学教学现状以及在物理课堂特定环境中的漏洞,笔者提出的以上观点还有待于更多的同仁来作进一步补充。希望以此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对农村物理教学的关注,从外部环境中给予孩子们一份帮助。

参考文献:

[1] 谢深泉.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及对策[J]. 中学物理,2012,18:53-54.

[2] 刘健智,肖晓兰. 农村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调查[J]. 课程・教材・教法,2010,06:52-57.

[3] 梁书科.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的思考[J]. 发展,2011,08:153.

[4] 孙成祥,王京开.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J]. 内江科技,2010,12:195.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范文第3篇

通过课堂导入,营造生活化物理学习氛围

教学实践证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营造浓郁的生活物理的信息,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实践物理学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发现物理学知识真正的内涵。例如,教学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不宜直接给学生讲解光折射的基础知识和物理原理,最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发现折射现象,这样的导入,会让学生去探究思考光的折射的知识内涵。教师可以问学生,把喝饮料的吸管插到水杯里能看到什么现象,有的学生会发现吸管变弯了。教师可接着询问:我们看池塘里的水很浅,为什么我们下去发现水要比我们看到的水要深呢?这样,通过各种生活化的问题,教师就把学生带入“光的折射”学习之中。学生初识了光的折射的知识,进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最终能够学以致用。初中的物理课离不开生活的常识,教师课堂的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以后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只有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的能力。

借助课堂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很多物理实验都是物理学家在生活实验中证明的真理,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的物理演示实验,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的原理。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物理中的实验往往来源于生活,实验也比较简单,教师充分让学生参与动手实验,能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生活的能力,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会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上课做演示实验时,可提前引导学生在家里尝试做一些小的实验,让学生对所学实验知识和理论做好充分的预习。教师让学生预习时,应事先给学生留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小实验去一一解决。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下生活中找一些形形的材料,通过布置预习实验让学生掌握这些材料的物质特点,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生活和社会中了解到固体、液体、气体的物质密度的特点,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这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再通过一些实验对知识进行证明,培养了学生“实践出真知”的意识。教师提前设置的预习小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物理学的奥秘,提升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借助一个个实验,能让学生在经验世界里构建物理学习的知识体系。

联系生活作业,增强学生的物理实践本领

初中物理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果,必须让学生在课堂里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之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作业,增强学生的物理实践的本领。物理需要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阐释和解决现实生活的现象,把作业根植于生活实践的体验中去。教师要不断告诉学生:我们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很多理论,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依托、找到原型。生活是物理实践的实验基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联系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就能很轻松地学好物理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时,教师可给学生留下联系生活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理解什么是“液化、汽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等物态现象,让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在生活中得到实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实践的本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把这些生活作业根植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中,学生在实践基础上有所感、有所体验、有所行动,能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生活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最佳场所,学生会在生活中怀着兴趣探索物理学的奥秘。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实践,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范文第4篇

1注重实践体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源于实践,只有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在初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多源于他们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这就为他们的实践体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因此,在物理学习中,笔者别注重了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物理现象,将概括性较强的物理知识还原为形象化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的回顾、“发现”,或是以实验的方式“再现”这些现象,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间构建起了相应的物理知识,“挖掘”出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解了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获得了“创新”体验带来的愉悦,从而为学生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比如在“物态变化”的学习中,在学习每一种物态变化前,笔者都会设置实践性作业,发动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生活现象与应用实例,并进行编辑、整理,制成卡片;在课堂学习时,则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让学生自主提炼、归结这些生活现象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而达成学习目标.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又锻炼了搜集整理、分类归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思维创新的自我激活.

2注重思维误区,优化学生的创新品质

对物理知识点而言,定理规律可以是唯一的,但探究的方法、过程,甚至结论也不一定是唯一的,这就为培育、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学生的物理学习中,应当让学生充分暴露其思维误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质疑求证,从而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让学生在面对同一个探究问题时,不满足于一种探究方法,而是引导其从两个、三个直至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实践,甚至能从反向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结论.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提升思维的品质.

比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器材,如一端削尖的铅笔、白纸、铁棒、小铁板、钩码、硬币、烧杯、面粉、海绵、橡皮、圆珠笔等学生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自主探究实验原理.学习实践中,不少学生就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了新的问题――铅笔的尖不要太尖,以免把手指戳破;钩码要放在小桌的正中间,不要放偏,以免四条桌腿受力不均衡;四条桌腿陷入的深度不同,影响实验效果;硬币竖直下落时不要放偏,否则会由平放松手变成竖直下落……

这样既有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更让他们养成了质疑、思索、探究和求证的创新习惯.

3注重知网建构,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需要扎实、牢固和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物理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究、归纳整理和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网络结构的过程.因而,在学生的物理学习中,笔者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理顺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网络,并使其从中把握一些物理学习的方法,以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每堂课的最后几分钟,笔者设置了一个学生自我小结环节,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梳理所学内容,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网络;在一组例题或章节相关知识学完后,引导学生自编提纲或练习题进行复习.

这样,从近期效应看,学生解题思维清晰,且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从远期效应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起科学的知识网络,理清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而能够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归并、删除和提取,从而实现了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久而久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善其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更养成了他们对知识的创新性构建的习惯.

4注重营造氛围,保持学生的创新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浓厚创新意识的氛围之中,使其永远保持对创新的热情,进而形成创新的兴趣.因而,在学生的物理学习中,笔者十分注重发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把表面枯燥、抽象的物理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变换形式,为其披上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型和开放性的“外衣”,为学生的创新“保温”.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观察;实验;培养兴趣;预习和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36-02

物理这门学科跟生活联系得特别紧密。初中的课堂大多引用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然后配合物理实验解释这些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对物理有一个宏观地了解,同时注重自己的动手能力,讲练结合,才能激发对学习物理科学的兴趣。初中物理比重最大的力学和电学里的重难点知识占据试卷大幅的版面,热学、光学和声学里的一些常识性了解的知识穿插于其中,整个试卷基本再现了初中物理的知识网络,在关注重点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物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观察

在学习物理时,首先要注意观察教师和课本中给出的物理现象,如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给出的图片、实验及教师的演示实验等。观察的主要方面有:物理现象或事实产生的条件、表现的形式如运动、变形、温度变化、结果等。其次,要有意识培养自己观察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习惯和兴趣。

二、画图能力是根本

首先,必须培养对科学的细心度,对于一些基本概念一定要掌握得比较清晰,“差不多懂”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其次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物理是一门靠实验撑起来的学科,光学习书本知识而不去动手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动手能力,除了针对实验本身,更多的还应运用到学生的考试当中。比如电学,孩子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就是画图,很多孩子在学习电学的过程中,上课听得懂,但就是不会做题,其实原因就是他离开课本之后,就不愿意去动手画图,而我们的图画出来之后,会使题目更加具体和直观。如果没有图形的体现,而仅仅靠大脑的思考,是很难解答出题目的,所以画图能力是做好物理题的一个最根本的方法。初中物理分为五大板块――声学、光学、电学、力学和热学,其中以力学和电学最为重要,同样也是最难学的两个板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重它们,因为这部分内容可能直接影响到整个试卷的成绩。

三、课前预习,课后总结

通过历年的经验来看,预习的效果要明显比没有预习的效果要好。进入初中以后,刚开始学习的声学会比较简单,但之后的版块难度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到了物态变化和密度这一章。因为知识点比较抽象,纯属概念性的知识,需要学生去记忆和背诵。到了学电学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孩子被难住,较之前的知识点,这个版块更加抽象,很多孩子已经不知所云,所以更需要课前预习,这样至少不会让学生感觉太吃力,所以我们就要做到:

1.抓好课前预习。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物理老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兴趣和动机而难以坚持。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必须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产生阅读动机。

2.课堂阅读。在课堂上适时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可以是学生经过探究实验后,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再阅读课文得出结论填写在课本上;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叙述较复杂的段落给予分析解释。课堂阅读是课前阅读的一种延伸,同时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一种主要途径,也给了学生课堂上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3.指导课后阅读。课后阅读是学生上课后复习小结教材内容,查阅其他相关资料,并完成作业的一种阅读形式。从时空范畴来看,课前、课后阅读都属于课外阅读,但它们有目的和效能上的不同,指导课后阅读也往往没有引起物理教师的重视。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时,要求学生一方面重视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另一方面要写阅读笔记,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有益。

当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前、课堂、课后阅读,循序渐进,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要注意记忆方法

学习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不要机械记忆。记忆时要注意找规律、找特点,要准确。要准确记住各种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达和各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有利于帮助我们形成物理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计算公式与数学计算公式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公式的每一项因子都带有“单位”。所以,在记忆物理公式表达式时,一定要记住各项因子的物理单位。

五、要重视实验

尽可能多动手做实验。不会做实验就不能说学好了物理。实验动手能力,主要指观察、操作和制作等动手能力。开始学习物理时,可注意观察老师是如何做各类演示实验的,如实验的步骤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做实验时,按老师要求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认真实验、练习。对老师和教材中给出的有关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探索性小实验、小制作都要积极想办法动手做,这对增强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另外,还可以自己主动设计实验。这能培养你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