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线中小学教育

在线中小学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线中小学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线中小学教育

在线中小学教育范文第1篇

一、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途径

(一)有效的教

要想解决有效的教是什么样的、怎样实现有效的教、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等问题,我们必须对教师的“教”进行深入的探讨。从教师的角度看,伴随着小班化教学的普及,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小班化教学不仅班中学生人数减少,对教师的要求也变得更高。那么,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如何实现小班化条件下有效的“教”?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呢?

笔者认为,想要实现有效的“教”,就要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一是落实学生的自主探究,使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思考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日常的学习研究活动中探索,教师还应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充满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是培养合作探究的习惯。在一个集体当中,团队精神尤为重要,而合作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形式。小班化的教学一般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内的团结协作,培养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意识和行为,实现交流互补、共同进步。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既有独立思考的环节,也有在合作交流碰撞后生成新思想的环节。

(二)有效的学

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应占到所有学习时间的80%以上,并且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积极兴奋的参与状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知识传授的状态。

学生应该对自己所有的学习活动负责。首先是预习,学生要能够借助教材、工具书等进行自学,能够把感受或疑问标注在课本上,并且能够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以及问题整理。其次,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够结合自己预习的情况参与教学,敢于对老师或同学的观点质疑。对不理解或不了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不盲从。同学们还应积极地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主动发言,清楚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吸收其他同学的观点,纠正自己的思想认识,坦然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

小班化的教学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处于有效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去,争取所有同学都有最大的收获。

二、在小班化条件下如何优化这两大途径

(一)教的优化

要优化教学活动,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1.把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放在首位。

在小班化条件下,所有老师都要做有效教师――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值得学生信任的教师;拥有较高思想境界的教师。

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努力转变观念,使自己变得有持续的激情、深刻的思想及强烈的责任感。我们倡导每个教师在面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及自己的学生时能够充满激情,面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和参差不齐的学生水平能够理智地面对,并且采用合理的方式解决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做到不放弃每一名学生,为每一名学生的成才而尽最大的努力。

2.优化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

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上,教师的行为是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实施不同的教学行为,所以小班化教学的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实施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科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世界上不可能有说话像演说家,写字像书法家,上课像表演家那样的完美型教师,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行为,设计个性化的教学。

(二)学的优化

要想学的优化,就要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转变,使其学习过程合理化,学习方法有效化,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

1.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其学习兴趣,强化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也是学生自我进步的重要保障。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的学习态度取决于自身兴趣、自信心、思想积极性和外部的激励、督促。

学生学习兴趣源于自己的乐趣所在,自发的对某一事物的向心力来自学生在探究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兴奋。学生在课堂上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向全体同学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一旦获得同学们和老师的肯定鼓励,那么学生心中想被人尊重、主动进取的欲望就会从心底得到激发。其次来自教师的关注和激励,面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认可之后,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在学习方式上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小班化有效教学要实现学生“被教会”到“自己学会”的转变。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逐渐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我探究问题的意识。学生应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拥有独立学习的习惯和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学习,让同学们通过开展讨论,在沟通和交流中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在线中小学教育范文第2篇

(一)先学后教内涵

先学后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先教后学,再完成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首先,我们从“学”字入手,先学后教中的“学”指的是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一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学生的自学作为课堂的起点。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先不讲,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而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明确规定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要求,让学生进行高效的预习。其次,先学后教的“教”不是系统的对要学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在自学过程中所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并纠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通过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不是很多,教师则可以用多出来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当堂训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先学后教的意义

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此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还能够起到简化课堂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多余的时间完成课后作业,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工作量,还能够为学生腾出更多的课余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做好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制定明确教学目标,并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点之前,有意识的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给出的教学目标提前对要学的知识点进行预习,这样就能够为学生的自助学习指明方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逐渐养成一种正确的、科学的预习习惯。下面就从识字教学、看图说话教学、古文教学以及篇章教学这几个方面对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一,识字教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每一生字的特点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识字教学虽然只是让学生标出字音和词语的意思,但是教师还是要根据不同的字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如一些字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查出字音以及字义,还有一些则需要教师根据字音和字义设计出现先学的方法。如在学习“删”字时,教师可以借助甲骨文“册”的写法,告诉学生删就是将竹简上写错的字用小刀刮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删”字的记忆,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

第二,看图说话教学。在看图说话教学中,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点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片中的含义。如当学生进行看图说话写作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仔细的观察图片,然后让学生思考图画里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图画中的人物在说什么等,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的方式描述图画中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古文教学。学生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进行古文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绘画的方式把古文中所描述的景物画出来,并让学生对自己的画进行简单的描述。这种方式不仅新颖,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进行补充,使古文学习充满诗情画意。

第四,篇章学习。教师在篇章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如设计问题教学、互动教学以及比赛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首先,问题教学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查资料等方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次,互动教学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采取分角色昂读课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比赛式教学则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比赛项目,如背课文大赛、默写生字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理分配小组,及时进行交流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只是的掌握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实现每一组中优中差生的平均分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每一位学生分配任务,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其次,当学生完成“先学”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比较难懂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分配到小组中去,通过小组中成员之间的讨论来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系统的解答。

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这一课时,小组在进行生字学习的过程中,在没有熟练的掌握识字方法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一课文中的生字为例,通过对生字的分析与讨论,总结出识字的方法。而对于那些学习生字方法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他们找出文章中生字所组成的词语,并试着利用对上下文的理解来解释这个词语。等到学生解决了文章中的生字词语之后,教师则可以继续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句子的训练,从而加深对习语的理解。总之,小组间合作学习,不仅能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扩大小学语文的课堂容量,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在线中小学教育范文第3篇

根据布鲁纳“发现交流”的理论,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发现交流”的教学方法。

“发现交流”就是要求学生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课前和课内的自习,发现课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规范和技巧,通过交流接受新的语文知识和发展学习语文的能力,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学生学习语文与学习其他学科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学生不是从零开始,不是完全从不知道开始。因为,一方面语文课文都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规范组合来表达一定的内容,都同样渗透着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方面的知识;课文与课文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可以迁移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已经对许多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为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进行发现交流提供了可能。再加上学生的年龄特点,“发现交流”的热情比较高,这就更为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实施“发现交流”制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学习《草地夜行》一文时,一学生说,老陷入泥潭时对“我”讲的话:“快离开我!我掉进泥潭里了!”这是前果后因的句子。“我掉进泥潭里了!”是“快离开我!”的原因。因此也可写成:“我掉进泥潭里了,快离开我!”而课文中,老先是要“我”快离开,再告诉“我”他掉进泥潭了。这就充分反映了老在生死关头,首先想到的是别人。

这一番发言,显示了一个高年级学生在掌握了围绕课文中心思想领悟语言文字的阅读方法后,表现出的“发现交流”的能力。

“发现交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显然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怎样使学生具有“发现交流”的能力呢?

一、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发现交流”的本领

指导小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所以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是进行抽象的讲解,而是应结合具体内容的学习逐步进行渗透。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对此,我不是要求学生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即使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我也总是再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通过与同类同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如学习《井》一文时,课文中“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一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了“多远!多远!”后面用感叹号,而“多深?多深?”后面用问号,议论道:前一句是感叹号,句中的“多”是“多么”的意思;后一句是疑问句,句中的“多”是“多少”的意思。前一句感叹星星离我们很远,后一句在猜测这井水到底有多深。问题是“发现”的前提,他首先发现了标点符号运用的不同,通过思索,运用已掌握的有关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能力,继而发现和理解了“多”在不同句型中的不同含义,进而达到对句意的颇有深度的理解。这样学习,就有了“交流”的内容。因此,我常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想一想与学过的课文在表述方法上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想一想新课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并对此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机会,锻炼学生“发现交流”的能力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初步感知了一种学习方法,并不等于就已经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当然更谈不上熟练地运用。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发现交流”的能力,我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课文的导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到分析理解课文,到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进行发现交流。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在学生想讲而讲不清,想挖而挖不深,想结而结不了的时候才加以点拨,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南泥湾开荒》一文,学生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的内容安排,到课文内容如何反映战士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都由学生自己发现交流:课题一出现,学生即运用已掌握的审题的一般思路开始了审题交流。“题目中的关键词‘开荒’。我查了字典,‘开荒’的意思是把荒地开辟成可种植的土地”“‘南泥湾’起限制作用,限制了开荒的地点。告诉我们课文写的是在南泥湾这个地方开荒的事情。”“从课题看,这是篇写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

至此,学生的交流进入到对课文内容及思路的揣摩。我顺势引导:默读课文,是按这一顺序写的吗?少顷,交流继续,“我认为是按这一顺序写:课文第一、二小节写开荒的起因,最后一小节写开荒的结果,其他是写开荒经过。”我点拨:经过有两层意思,开荒准备和开荒经过,因此课文也可分4段,这样分更能突出文章重点。段落划分好,朗读课文后,学生进入初步领悟中心思想的过程,交流道:“这篇课文是赞美三五九旅战士的。”“赞美他们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精神。”我再点拨:请从选材角度看,课文是怎样表现战士们不怕苦、不怕困难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的?除此之外,文章还赞扬了战士们什么精神?学生有所启发后边阅读,边从选材角度(一天劳动过程,典型材料——挖荆棘狼牙刺……)紧扣课文内容,阐述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我只是对什么是乐观主义精神?课文为什么3次使用“在开荒热潮中”?这些学生确有困难的问题,我才加以重点启发讲读。先让学生找到课文对“艰苦奋斗”和战士“憧憬美好未来”的描写,从而帮助他们悟出“革命乐观主义”的含义。

三、确切地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发现交流”的兴趣

要在课堂内实施“发现交流”,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发现交流”的兴趣。为此,我十分重视正确评价学生“发现交流”的积极性,对学生发现交流得好的,常常是发自肺腑地赞一声:“你讲得真精彩。”“你真会动脑筋,想得比老师还深。”“你能紧扣中心,理解得很有层次。”……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更注意给予真心实意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充满希望的:“你今天讲得真好,说明你有能力学好语文。”“你的发言令人对你刮目相看了,进步真快。”……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在评价学生时注意紧紧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和魅力。

学生参与发现交流的欲望好似火焰,而教师的期望和确切的评价如同柴、油。我班不少学生在课堂上都想着要“露一手”。如《一个苹果》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一学生说:“沉静”是很静很静的意思,“沉”表达了“静”的程度。我觉得这是“无声胜有声”,是因为战士们都被这阶级友爱的场面感动了,这种感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学生精彩的发言,使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从心底发出对他的赞赏。

四、重视课外阅读,拓宽“发现交流”的知识面

语言文字产生于生活、生产,运用于生活、生产。如果教师只是把眼光停留在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只是停留在一学期教二十几篇课文,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很困难的。学生课内发现交流的质量水平很大一方面取决于课外的学习、生活。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浩瀚无垠的社会,引向课外读物。经常表扬一些课外阅读好的学生,介绍一些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丰富的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课内发现交流的水平。

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是备课的改革。为了适应学生的发现交流,我备课时首先做到目标明确。不仅是每一课的目标明确,而且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年级乃至整个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使我能把每一课的教学放到语文教学的整体中进行考虑,知道每个知识点在整体中的地位。

其次是在整体指导下认真钻研每一课教材,钻研教材运用语言文字和表达思想内容的规范和技巧。“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有教师对此有一定的“发现”,才能对学生的“发现”产生共鸣,才能进行点拨和诱导。如教学《一个苹果》,课文中有一处对防炮洞内“沉静”的气氛作了描写,因为我在研究课文时也认为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所以当学生“交流”到这一点时,我能立即给以呼应,再其次是在备课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活动,也要考虑学生的活动。而教师的活动是为指导、引导学生的活动服务的。如在理解课文时,学生的活动是通过圈点词句来体会课文用词造句的规范和技巧,进行交流。教师的活动则是指导学生抓住重点,领悟中心,提供思考方向。如《南泥湾开荒》一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要求学生注意圈点艰苦环境和战士们憧憬美好未来的词语。并要求学生读一读,想一想,结果学生在理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时就不感到困难了。

最后就是在备课时心中要有学生,要对学生的知识基储思维能力有清楚的认识。

每当考虑一个教学环节时,总要想一想:学生有困难吗?如有,就要设计帮助学生攀援的坡度;学生能掌握吗?不能掌握,以后还会教到的,就留一个“埋伏”,待以后再解决;学生已经懂了吗?懂了,就不要搞形式主义,浪费课堂中珍贵的教学时间。尽管老师在备课时作了认真的考虑,但必定还会有没考虑到的,这就需要老师尊重学生的发现交流。对学生发现交流得好的要热情赞扬,对“发现交流”得不够好的要热情鼓励,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在线中小学教育范文第4篇

一、发现问题

(一)理论及现实基础

布鲁纳在其1966年出版的被教育界誉为经典之作的《教学理论之构建》中有如下陈述:“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某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而非只是被动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结果。”

(二)发现学习论的要义

1、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奏。发现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生发现答案之前。布鲁纳认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情境先做一番直觉思维(不按逻辑推理方式的思维)。当然。直觉思维未必一定能获得正确答案,但敢于从事直觉思维者,其心智运作一定较为活跃。在直觉思维时,一旦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此直觉思维就变成了发现学习的前奏2、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发现学习只有在具有结构性的学习情境下才会产生。按布鲁纳的说法,结构是指知识构成的基本构架。在此构架中,包括着某些彼此相关联的概念。3、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同具回馈价值。布鲁纳认为,学生探索性的反应之后,是否立即获得强化性的回馈,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且,回馈也未必需要由外在因素来控制(如奖惩)。布鲁纳认为,回馈是学生发现问题答案时,从错误调整到正确的认知历程。学生一旦发现错误而自行改正之后,其所产生的回馈作用,远比外在的奖励更有价值。

二、笔者思考

小学英语学习只是单纯给小学生提供说日常英语的机会。在笔者接触的这些小学生中,他们只是记住英文的中文意思来对应表达,不知道变通,哪怕中文意思只有一个字的出入,他们都可能会因此争执,不能确定对错。再接着追问,他们的同学几乎也都存在同样的情况。这样,小学英语的教学就进入了一个尴尬境地。其实,这种尴尬原先都可以得到改变,只要在其中加入些许逻辑思考就能改变。于是,在给这些小学生进行家教时,笔者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了引导,惊喜地发现这些小学生除了提高了学习效率外,对英语也越来越有兴趣,再加之笔者的不断鼓励和意识提醒,他们对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也开始欣赏起来,这真是个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三、对教学方案的“发现学习论”思考

首先,正如布鲁纳所说,发现学习前需要直觉思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在刚开始还可能讲英语与

汉语拼音之间发生混淆,所以在他们刚开始接触一门新的语言的时候,一定要在大量直觉思维的基础之上再加以逻辑的“发现学习”,否则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果:

其次,笔者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案中最符合“发现学习”地方是这个方案具备了结构性,所以学生才能有效学习,能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让他们知道了英语不再只是背背的东西,是有规律可寻的,并能激励他们不断去追求这方面的知识。

四、研究不足及局限

(一)理论应用局限。就本研究来说,首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本身就有一些局限。遭受了多方的批评,归纳来说有以下四方面:(1)发现教学法之使用,必先具备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学生必先具有相当的先备知识和先备技能,否则无从主动从事发现学习。在多半缺乏知识经验的小学中低年级,很难使用此种方式教学;(2)发现教学法之下的学生,在自行探索问题答案时,往往会因遭遇疑难求助老师却又得不到要领时感到气馁。以致减低了求知的动机;(3)因团体中各个儿童智力与经验不同,率先发现原则的智优者的表现,往往对思想较为缓慢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

在线中小学教育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97―01

先学后教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先行组织者”,是奥苏伯尔在20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探索与实践,蔡林森学者总结出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正式授课前让学生自学即为先学,先学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做好组织与指导的工作,引导学生完成自学任务。课文预习、生字学习、浏览书籍资料、字典查阅等是学生自学的具体形式与方法,学生在先学中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在后续教学中寻找答案,突破自我。

在预习检测时的学习强化与补充即为后教,后教具有针对性,其内容为通过检测发现错误以及学生自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后教是在自学后的交流讨论,学生可展示问题,与其他学生合作探究,以互学的方式优化整体的学习效果。

一、先学

1. 兴趣的养成。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即以学生的发展情况为立足点,促使学生产生自学兴趣,并对学生的自学行为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以《爷爷与小树》一课为例,“爷、伞、开”等生字是教学的一大内容,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对其中的生字进行初步认识。在认识生字后尝试朗读课文,接着两个小伙伴为一组互相检查对方的朗读,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得到小小的奖励。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自学兴趣会被激发起来,展示自我与获得奖励的机会又能促使学生跃跃欲试,并对自学抱有积极的态度。

2. 目标的设置。生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今后的阅读与书写等均离不开生字的学习。在先学阶段,教师需设置好先学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的先学有方向、有目的。目标的设置需循序渐进,首先,要将生字的音读准;其次,要了解生字有几画,以及生字的部首与结构;再次,能够用生字口头组词;最后,初步了解生字的意思。以《草》为例,在学习这篇课文中的“原”字时,应按读音、字形、笔画、结构、含义的顺序来进行学习,通过合理的目标设置与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慢慢学会生字的学习方法,并使其养成习惯。

3. 方法的指导。小学生非常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也有自学能力,主要在自学的方法上较为欠缺。作为组织者与指导者,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教师应在传授学习方法之后再让学生先W,有了方法才能开展学习与研究。以《司马光》一课为例,教师的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文中的生字主要有“假、司、别、缸、慌”等,可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找生字,并将生字重点突出,如画横线、加重点符号、画圈等。(2)在田字格中标出拼音,自行拼读。(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生字的含义与字形展开联想,从而更好地认识生字、记忆生字。(4)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认识的生字,互帮互助。(5)遇到问题时先自己从课本上找答案,若无法解决则可和其他同学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自学任务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逐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二、后教

1. 先学检测。对学生的先学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具体的先学情况,从而在教学的后半段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先学的检测方法非常多,具体需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灵活选择。以读音的先学检测为例,可随机选择几名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全体师生对其成果进行检测。由学生读出生字,读错时帮助学生纠正,读对时则全体学生齐读该生字的读音。通过检测的方式提高后教的针对性,使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及时有效,保证后教卓有成效。